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6192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04765.4

申请日:

2008.04.23

公开号:

CN101565213A

公开日:

2009.10.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2F 1/00申请公布日:2009102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2F1/00

主分类号:

C02F1/00

申请人:

张大伟

发明人:

张大伟

地址:

110004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体西路200号绣水花园1-6-2-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周长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该水处理装置的壳体其上部为垂直体,其下部为倒锥形体,壳体顶部设有加料口,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壳体上部设有出水管;一水平盘管,管壁上分布有直径为2~3mm的出水孔,每两根管道之间的距离为300~400mm,该水平盘管安装在垂直体的下沿和倒锥形体的上沿结合部位;该水平盘管的一端与进水主管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排污横管。污水进入壳体内,从水平盘管和立管上的出水孔均匀地流入壳体内,达到排放标准的水从壳体上部的出水管流出。打开排污阀将水平盘管和进水横管内积存的悬浮物排出。壳体内的活性焦因自身重力自出料口排出壳体,以进行再生。再生后的活性焦从壳体顶部的加料口加入,重新开始循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该水处理装置的壳体其上部为垂直体,其下部为倒锥形体,壳体顶部设有加料口,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壳体上部设有出水管;
一水平盘管,管壁上分布有直径为2~3mm的出水孔,每两根管道之间的距离为300~400mm,该水平盘管安装在垂直体的下沿和倒锥形体的上沿结合部位;
该水平盘管的一端与进水主管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排污横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水平盘管与进水主管和排污横管之间垂直连接有立管。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该立管上分布有直径为2~3mm的出水孔。

4、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水平盘管和立管上所有出水孔的表面积之和为立管截面积的1.5~2倍。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排污横管的另一端穿过壳体连接一排污阀。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水平盘管与壳体侧壁的距离为150~200mm。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水平盘管为方形或圆形结构。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水平盘管安装在支架上,支架的两端与壳体内壁连接。

说明书

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处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处理装置内部通常安装进水孔板,而采用活性焦过滤吸附处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时,由于活性焦的碘吸附值为400-800mg/g,并且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含量高,需要经常更换活性焦,在水处理装置内安装进水孔板,虽然可以解决布水均匀的问题,但更换活性焦很困难。即能解决布水均匀问题,又能使活性焦更换方便的进水管至今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以期既能布水均匀又能方便地更换处理中的活性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其水处理装置的壳体其上部为垂直体,其下部为倒锥形体,壳体顶部设有加料口,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壳体上部设有出水管;
一水平盘管,管壁上分布有直径为2~3mm的出水孔,每两根管道之间的距离为300~400mm,该水平盘管安装在垂直体的下沿和倒锥形体的上沿结合部位;
该水平盘管的一端与进水主管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排污横管。
所述的进水管,其中水平盘管与进水主管和排污横管之间垂直连接有立管。
所述的进水管,其中立管上分布有直径为2~3mm的出水孔。
所述的进水管,其中水平盘管和立管上所有出水孔的表面积之和为立管截面积的1.5~2倍。
所述的进水管,其中排污横管的另一端穿过壳体连接一排污阀。
所述的进水管,其中水平盘管与壳体侧壁的距离为150~200mm。
所述的进水管,其中水平盘管为方形或圆形结构。
所述的进水管,其中水平盘管安装在支架上,支架的两端与壳体内壁连接。
本发明的效果是:
1)由于本发明采用的壳体下部为倒锥形,且水平盘管之间的距离较大,活性焦不会滞留在水处理装置的壳体内。
2)由于本发明的水平盘管上分布有出水孔,可以达到布水均匀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形装置A-A剖面示意图,显示独立的左、右两列并列组合的方形结构;
图3为本发明的圆形装置A-A剖面示意图,显示独立的左、右两列并列组合的圆形结构。
图中标记:1-水平盘管、2-出水孔、3-出料口、4-排污阀、5-立管、6-进水主管、7-支架、8-水处理装置壁、9-锥形体、10-加料口、11进水横管、12排污横管、13-出水管、14-活性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包括有:水平盘管,水平盘管的两端各与两根立管连接;其中一根立管的下端与进水横管一端相连接,进水横管的另一端穿过水处理装置的壳体与进水主管连接;另一根立管的下端与排污横管一端相连接,排污横管的另一端穿过水处理装置的壳体与排污阀连接;
水平盘管和立管壁上均匀分布有直径为2~3mm的出水孔,水平盘管和立管上所有出水孔的表面积之和为立管截面积的1.5~2倍;水平盘管安装的水平高度距水处理装置的倒锥形体上沿以下150mm~200mm;水平盘管与水处理装置侧壁的距离150~200mm。
进水管可以是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方形结构的水平盘管为左、右并列组合布置,每两根长管道之间的距离300~400mm。
圆形结构的水平盘管是内圈、外圈组合布置,圆形结构装置中水平盘管的每两圈管道之间的距离300~400mm。
本发明的水平盘管安装在壳体内的支架上,支架的两端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内壁连接。
水处理装置的壳体内部填充活性焦,从壳体顶部开设的加料口加入。需要再生的活性焦从壳体底部的出料口排出。处理后的水从壳体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流出。
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包括有:
水平盘管1,水平盘管1的两端各与两根立管5连接;其中一根立管5的下端与进水横管11一端相连接,进水横管11的另一端穿过水处理装置8的壳体与进水主管6连接;另一根立管5的下端与排污横管12一端相连接,排污横管12的另一端穿过水处理装置8的壳体与排污阀4连接。
水平盘管1和立管5的壁上均匀分布有直径为3mm的出水孔2,水平盘管1和立管5上所有出水孔2的表面积之和为立管5截面积的2倍。
水平盘管1安装的水平高度距水处理装置倒锥形体上沿以下150mm。
水平盘管1与水处理装置壁8的水平距离为150mm。
平盘管1可以设计成串联的方形或圆形结构,也可以设计成独立的左、右两列并列组合(如图2或图3所示,图2是独立的左、右两列并列组合的方形结构,图3是独立的左、右两列并列组合的圆形结构)。独立的左、右两列并列组合中,每两根长管道之间的距离300mm。每列水平盘管的两端均连接立管5,其中一根立管5的下端与进水横管11一端相连接,另一根立管5的下端与排污横管12一端相连接。
水平盘管1安装在支架7上,支架7的两端与水处理装置壁8连接。
水处理装置的壳体内部填充活性焦14、壳体顶部有加料口10、壳体底部有出料口3、壳体上部有出水管13。
待处理的污水自进水主管进入水处理装置的壳体内后,从水平盘管和立管上的出水孔均匀地流入壳体内,经与活性焦接触吸附处理成达到排放标准的水由于进水主管的压力而从壳体上部的出水管流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打开排污阀将水平盘管和进水横管内积存的悬浮物排出,避免堵塞。打开壳体底部的出料口,壳体内的活性焦因自身重力排出壳体,以便进行再生。再生后的活性焦从壳体顶部的加料口加入,重新开始循环。

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水处理装置内的进水管,该水处理装置的壳体其上部为垂直体,其下部为倒锥形体,壳体顶部设有加料口,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壳体上部设有出水管;一水平盘管,管壁上分布有直径为23mm的出水孔,每两根管道之间的距离为300400mm,该水平盘管安装在垂直体的下沿和倒锥形体的上沿结合部位;该水平盘管的一端与进水主管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排污横管。污水进入壳体内,从水平盘管和立管上的出水孔均匀地流入壳体内,达到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