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0354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0354A21申请号201410365878522申请日20140729B66C6/0020060171申请人无锡市新华起重工具有限公司地址214112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工业集中区锡达路228号72发明人丁建新74专利代理机构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代理人曹祖良涂三民54发明名称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它包括上承梁前壁板、上承梁后壁板、上承梁左上壁板、上承梁右上壁板、上承梁左下壁板、上承梁右下壁板、上承梁顶面板与上承梁底面板;且上承梁前。
2、壁板与上承梁左上壁板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前壁板与上承梁右上壁板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后壁板与上承梁左上壁板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后壁板与上承梁右上壁板呈圆角过渡。本发明将上承梁四边角均改为圆角结构,钢丝绳兜住上承梁时,提拉钢丝绳,因为圆角过渡,钢丝绳将顺利脱离上承梁,不会挂住钢丝绳,不会产生无法作业的情形。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50354ACN104150354A1/1页21一种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上承梁前壁板(1)、上承梁后壁板(2)、上承梁左上壁板。
3、(3)、上承梁右上壁板(4)、上承梁左下壁板(5)、上承梁右下壁板(6)、上承梁顶面板(7)与上承梁底面板(8);所述上承梁顶面板(7)的前端部与上承梁前壁板(1)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顶面板(7)的前端部与上承梁后壁板(2)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顶面板(7)的左端部与上承梁左上壁板(3)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顶面板(7)的右端部与上承梁右上壁板(4)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左上壁板(3)的下端部与上承梁左下壁板(5)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右上壁板(4)的下端部与上承梁右下壁板(6)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前壁板(1)的下端部、上承梁后壁板(2)的下端部、上承梁左下壁板(5)的下端部、上承梁右下壁板(6)的下。
4、端部均与上承梁底面板(8)相连;且上承梁前壁板(1)与上承梁左上壁板(3)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前壁板(1)与上承梁右上壁板(4)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后壁板(2)与上承梁左上壁板(3)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后壁板(2)与上承梁右上壁板(4)呈圆角过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承梁左上壁板(3)与上承梁左下壁板(5)呈钝角相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承梁右上壁板(4)与上承梁右下壁板(6)呈钝角相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承梁顶面板(7)的前端部呈圆滑向上倾斜,上承梁顶面板(7)的后。
5、端部呈圆滑向上倾斜。权利要求书CN104150354A1/2页3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机械的上承梁结构,本发明尤其是涉及一种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背景技术0002目前,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上承梁四角为直角,在作业的过程中,抓斗钢丝绳垂下的时候,容易兜住上承梁,起升时,因为上承梁四角为直角结构,产生钢丝绳会被直角挂住,使得抓斗无法实现作业。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起吊时不会挂住钢丝绳且结构简单的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0004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它包括上。
6、承梁前壁板、上承梁后壁板、上承梁左上壁板、上承梁右上壁板、上承梁左下壁板、上承梁右下壁板、上承梁顶面板与上承梁底面板;所述上承梁顶面板的前端部与上承梁前壁板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顶面板的前端部与上承梁后壁板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顶面板的左端部与上承梁左上壁板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顶面板的右端部与上承梁右上壁板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左上壁板的下端部与上承梁左下壁板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右上壁板的下端部与上承梁右下壁板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前壁板的下端部、上承梁后壁板的下端部、上承梁左下壁板的下端部、上承梁右下壁板的下端部均与上承梁底面板相连;且上承梁前壁板与上承梁左上壁板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前壁板与上承梁右上。
7、壁板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后壁板与上承梁左上壁板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后壁板与上承梁右上壁板呈圆角过渡。0005所述上承梁左上壁板与上承梁左下壁板呈钝角相接。0006所述上承梁右上壁板与上承梁右下壁板呈钝角相接。0007所述上承梁顶面板的前端部呈圆滑向上倾斜,上承梁顶面板的后端部呈圆滑向上倾斜。0008本发明将上承梁四边角均改为圆角结构,钢丝绳兜住上承梁时,提拉钢丝绳,因为圆角过渡,钢丝绳将顺利脱离上承梁,不会挂住钢丝绳,不会产生无法作业的情形。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0010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0011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0012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41。
8、50354A2/2页4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4该50吨及以上抓斗的上承梁结构,它包括上承梁前壁板1、上承梁后壁板2、上承梁左上壁板3、上承梁右上壁板4、上承梁左下壁板5、上承梁右下壁板6、上承梁顶面板7与上承梁底面板8;所述上承梁顶面板7的前端部与上承梁前壁板1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顶面板7的前端部与上承梁后壁板2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顶面板7的左端部与上承梁左上壁板3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顶面板7的右端部与上承梁右上壁板4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左上壁板3的下端部与上承梁左下壁板5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右上壁板4的下端部与上承梁右下壁板6的上端部相连,上承梁前壁板1的下端。
9、部、上承梁后壁板2的下端部、上承梁左下壁板5的下端部、上承梁右下壁板6的下端部均与上承梁底面板8相连;且上承梁前壁板1与上承梁左上壁板3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前壁板1与上承梁右上壁板4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后壁板2与上承梁左上壁板3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后壁板2与上承梁右上壁板4呈圆角过渡。0015所述上承梁左上壁板3与上承梁左下壁板5呈钝角相接。0016所述上承梁右上壁板4与上承梁右下壁板6呈钝角相接。0017所述上承梁顶面板7的前端部呈圆滑向上倾斜,上承梁顶面板7的后端部呈圆滑向上倾斜。0018本发明中,上承梁前壁板1与上承梁左上壁板3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前壁板1与上承梁右上壁板4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后壁板2与上承梁左上壁板3呈圆角过渡,上承梁后壁板2与上承梁右上壁板4呈圆角过渡,使得上承梁在俯视方向上呈椭圆形。上承梁顶面板7的前端部呈圆滑向上倾斜,上承梁顶面板7的后端部呈圆滑向上倾斜,不产生挂钢丝绳的死角,使得钢丝绳垂下兜住上承梁结构时,抽拉钢丝绳能顺利拉起钢丝绳。说明书CN104150354A1/4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50354A2/4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50354A3/4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50354A4/4页8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5035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