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植物乳杆菌及含该植物乳杆菌的组合物。更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预防治疗肠道疾病及免疫疾病的新型植物乳杆 菌及含有该植物乳杆菌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泡菜等传统发酵食品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所述乳酸菌在人体的 消化系统中共生,具有通过分解纤维质及复合蛋白质来制备重要的营 养成分的作用。将这种存活于包括人在内的动物的胃肠器官内,改善 宿主的肠道微生物环境,从而对宿主的健康有利的微生物统称为益生 菌。为了使益生菌具有效果,需要经口摄取到达小肠,附着于肠表面 并维持这种附着状态,因此至少需要具有优异的耐酸性、耐胆汁酸性, 以及附着于肠上皮细胞上的附着力。
在泡菜等传统发酵食品中所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益生菌有乳杆 菌属(Lactobacillus sp.)乳酸菌。乳杆菌属微生物作为同型或异型发 酵的乳酸杆菌,常见于包括人在内的动物的肠道及乳制品或蔬菜的发 酵过程中。乳杆菌属微生物将肠内pH值维持在酸性,从而抑制大肠 杆菌(E.coli)或梭菌(Clostridium)等有害菌的繁殖,不仅能够改善 腹泻和便秘,而且已知的作用还有合成维生素、抗癌、降低血清胆固 醇等。已知由乳酸杆菌产生的乳酸杆菌素(acidophillin)具有抑制痢 疾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生长的作用。并且能够抑 制引起腹泻的菌繁殖,使得肠道菌群正常,从而具有停止腹泻的作用。 (Michael和Philippe,益生菌与益生元:对腹泻的影响,营养学杂志, 第137卷,2007年3月,第803S-811S页;Roberfroid,益生元与益 生菌:它们是功能性食品吗?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第71卷,2000 年6月,第1682S-1687S页)(Michael and Philippe,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Effects on diarrhea,The journal of nutrition,Volume 13 7,March 2007,pages 803S-811S;Roberfroid,Prebiotics and probi otics:Are they functional foods?,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 rition,Volume 71,June 2000,pages 1682S-1687S)。
利用乳杆菌属微生物的上述特性来开发益生菌剂和家畜饲料的 研究正在活跃地展开。家畜的细菌性腹泻病会降低增重率,导致动物 死亡。因此,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提高家畜产量,一般一直采 用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但是,由于对抗生素的耐药菌的出 现和畜产内残留抗生素等问题,因此目前趋势是在饲料中限制使用抗 生素,强调有机的家畜饲养方法(韩国公开专利1998-78358)(McE wen和Fedorka-Cray,动物体内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及耐药性,临床传 染病杂志,第34卷,2002年6月,第S93-S106页)(McEwen and Fedorka-Cray,Antimicrobial use and resistance in animals,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Volume34,June 2002,pages S93-S106)。
并且,乳杆菌属微生物等乳酸菌还具有增强免疫力的效果。最近,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和速食食品摄入的增加等,其影响使得与 免疫调节异常有关的过敏性反应疾病和特异性反应疾病正在急剧增 加,在韩国这种疾病也同样呈增加趋势。最近在欧洲,作为微生物治 疗(bacteriotheraphy)的一个环节,通过口服乳酸菌来治疗疾病,正 在努力实现用乳酸菌来缓解或改善症状。将鼠李糖乳杆菌GG(Lact obacillus rhamnosus GG)对幼儿给药时发生特异性反应疾病的概率 减少到一半(等,益生菌在遗传性过敏性反应疾病中的主 要预防:一种随机安慰剂对照实验,柳叶刀杂志,第357卷,2001 年4月,第1076-1079页)(et.al.,Probiotics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opic disease: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Volume 357,April 2001,pages 1076-1079)。有报道指出对 已经发生特异性反应湿疹的幼儿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 mnosus)和罗伊氏乳杆菌(L.reuteri)进行给药时,湿疹部位会变小 且湿疹症状会减轻(Rosenfeldt等,益生菌乳酸菌菌株对儿童的遗传 过敏性皮炎、皮肤病以及眼部疾病的影响,第111卷,2003年2月, 第389-395页)(Rosenfeldt et.al.,Effect of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strains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Dermatologic and ocular d iseases,Volume 111,February 2003,pages 389-395)。
对这种乳酸菌的增强免疫效果的机理(mechanism)方面的研究 还在进行,虽然对具体的机理还不明确,但是大体上已知通过经口摄 入,并且在肠内栖息,从而影响肠道的免疫系统。例如,已知通过酸 奶的方式来摄取乳酸菌能够增强集合淋巴小结(Peyer’s patch)淋巴 细胞的抗菌活性,根据以实验动物和人为对象实施的部分研究,已知 乳酸菌能够强化IgA反应。此外,乳酸菌对先天免疫及适应性免疫都 有影响。已知在肠道免疫系统的先天免疫反应(innate immunity)中 通过吞噬病原菌来消灭病原菌,从而抗感染,起到维持健康的作用。 已知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通过活化巨噬细胞来增加多 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特别是增加白介素IL-12、IL-18的产生,这是由 于乳酸菌细胞壁的构成成分中的部分成分激活巨噬细胞中的NF-κB、 STAT信号通路,因此增加细胞因子的生成。所述巨噬细胞起到分解 抗原,从而提示给T淋巴细胞的作用。并且,已知的还有乳酸菌作为 专门的抗原呈递细胞,其不仅在淋巴结、消化系统中的粘膜上较多存 在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中增加IL-12、IL-18、TNF-α的产生, 而且其还具有增加表面分子表达的作用,所述表面分子与MHC II, 以及B7-2一样具有活化T淋巴细胞的作用(Cross等,发酵食品的抗 过敏特性,乳酸菌的一个重要免疫调节机制?,国际免疫药理学杂志, 第1卷,2001年5月,第891-901页)(Cross et.al.,Anti-allergy pr operties of fermented foods:an important immunoregulatory mechan ism of lactic acid bacteria?,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V olume 1,May 2001,pages 891-901)。
T淋巴细胞是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的核心细胞,适 应性免疫可分为细胞性免疫的Th1反应和抗体性免疫的Th2反应。 在Th1及Th2各自反应中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相互不同,在Th1反应中IL-12、IL-18以及干扰 素(IFN)的产生占优势,而在Th2反应中PGE2、IL-4、IL-10的产 生占优势。这种Th1反应以及Th2反应要形成适当的均衡,当均衡 被破坏的情况下,会发生各种免疫疾病。Th1细胞主要与感染病症作 斗争,而与此相反,Th2细胞主要与过敏性反应疾病和炎性反应相关。 当它们正常发挥作用时,Th2细胞防止灰尘及其它不需要的物质侵入 身体,从而保护身体,但是如果这些细胞显示出过度的活性的情况下, 会增加IgE抗体的产生,从而使原本对人体没有威胁的蛋白质(例如: 花粉、食物等)诱发过敏反应。并且,Th1反应和Th2反应必须要维 持平衡,如果其中的一种过剩或另一种不足,就会诱发疾病。并且, 由于持续的压力,进而不断分离皮质醇,就会使得Th1反应减少,T h2反应增加,从而诱发癌症、特异性反应疾病、过敏性反应疾病、 以及自身免疫疾病(Elenkov和Chrousos,应激激素,Th1/Th2型模 型,促炎/抗炎细胞因子以及对疾病的敏感性,内分泌学与新陈代谢 趋势,第10卷,1999年11月,第359-368页)(Elenkov and Chrou sos,Stress hormones,Th1/Th2 patterns,pro/anti-inflammatory cytok in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 abolism,Volume 10,November 1999,pages 359-368)。
通过体内(In vivo)实验可知,乳酸菌能够增加T淋巴细胞中 作为Th1细胞因子的IFN-γ的生成,并且能够抑制作为Th2细胞因子 的IL-4、IL-5的生成(Matsuzaki等,口服干酪乳杆菌Shirota对生成 小鼠的免疫球蛋白E的作用,乳品科学杂志,第81卷,1998年1月, 第48-53页)(Matsuzaki et.al.,The effect of oral feeding of Lacto 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 on immunoglobulin E production in mic e,Journal of Dairy Science,Volume 81,January 1998,pages 48- 53)。并且,在其它实验中,用乳酸菌对偏向于Th2反应的小鼠(ov albumin-primed mice)进行经口给药时,脾细胞(splenocyte)中的I NF-γ增加,IL-4、IL-5以及IgE减少,所述偏向于Th2反应的小鼠为 用作Th2反应动物模型的给药卵清蛋白的小鼠。并且已知用卵清蛋白 给药后,将由偏向于Th2反应的小鼠中提取的脾细胞和乳酸菌一起进 行培养时,细胞因子以及IgE的变化与经口给药的实验相同。但是, 仅将T淋巴细胞与乳酸菌进行培养时,IFN-γ的生成没有明显增加, 因此可以认为在T淋巴细胞的IFN-γ生成中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抗 原呈递细胞是必需的(Kato等,乳酸菌通过小鼠脾细胞有效诱导白 介素12和γ-干扰素的产生,国际免疫药理学杂志,第21卷,1999 年2月,第121-131页)(Kato et.al.,Lactic acid bacterium potentl y induces the 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12and interferon-gamma by mouse splenocy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pharmacology, Volume 21,February 1999,pages 121-131)。另一方面,IL-12以及 IL-18是将Th0淋巴细胞分化为Th1淋巴细胞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在 巨噬细胞或树突细胞中生成,已知在培养脾细胞或巨噬细胞时,采用 乳酸菌进行处理,随着浓度的增加,IL-12、IL-18以及IFN-α等的生 成会增加。由此可知乳酸菌在巨噬细胞中会增加IL-12、IL-18以及I FN-α等的生成,因此会促进向Th1细胞分化,并且诱导IFN-γ的生 成,因此在Th2占优势的情况下能够起到调节Th1/Th2平衡的作用(C ross等,发酵食品的抗过敏特性:乳酸菌的一个重要免疫机制,国际 免疫药理学,第1卷,2001年5月,第891-901页)(Cross et.al., Anti-allergy properties of fermented foods:an important immunoreg ulatory mechanism of lactic acid bacteria?,International Immunoph armacology,Volume 1,May 2001,pages 891-901)。并且,已知乳 酸菌对预防和治疗由Th2反应过剩导致的Th1/Th2失衡而诱发的癌 症、特异性反应疾病、过敏性反应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有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开发出一种在调节由Th2反应过剩引起Th 1/Th2失衡方面效果大大优于现有乳酸菌的新型乳酸菌。研究结果为 从传统的发酵食品中分离并鉴定了一种新型乳杆菌属乳酸菌菌株,从 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乳杆菌属乳酸菌菌株,其不仅 具有优异的作为益生菌基本性质的耐酸性、耐胆汁酸性、以及肠上皮 细胞上的附着力,而且增强免疫效果也优异,特别是调节由Th2反应 过剩引起的Th1/Th2失衡的效果优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新型乳杆菌属乳酸菌 菌株的用于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又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新型乳杆菌属乳酸 菌菌株的用于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植物乳杆菌CJLP55(Lactobacil lus plantarum CJLP55)(保藏单位:生命工学研究院基因银行,保藏 日期:2008.10.16,保藏编号:KCTC11401BP)。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植物乳杆菌CJLP55的用于预防 和治疗肠道疾病的组合物。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植物乳杆菌CJLP55的用于增强免疫 力的组合物。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关于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JLP5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JL P55)的特征在于,是一种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并鉴定的植物乳杆 菌的新型菌株。所述传统发酵食品有泡菜、蔬菜发酵物、大酱、酱油、 清麴酱或盐渍海鲜等,但并不限于此。
为了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对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JLP55 进行了有关16S rRNA碱基序列分析,结果为:与植物乳杆菌标准菌 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BRC15891T,GenBank登录号AB326 351)显示出了最高的同源性(99.9%),显示出了与植物乳杆菌最高 的分子系统学上的亲缘关系。并且,将上述微生物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并命名为植物乳杆菌CJLP55,于2008 年10月16日保藏于生命工学研究院基因银行(保藏编号为KCTC11 401BP)。植物乳杆菌CJLP55的16S rRNA基因的碱基序列如本说明 书附件中的碱基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JLP55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是在有氧条件 和厌氧条件下均能够生长的兼性厌氧菌(facultive anaerobe),并且不 形成孢子,无运动性,细胞形态为杆菌。采用本技术领域常规方法对 植物乳杆菌CJLP55的更加具体的形态以及生理学特性进行分析的结 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形态及生理、生物化学特性 结果 形态(Morphology) 杆菌(Rod) 运动性(Motility) - 孢子(Spore) - 过氧化氢酶 - 同型与异型发酵 兼性异型发酵 15℃下的繁殖 + 45℃下的繁殖 - 在3%NaCl中的繁殖 + 厌氧性繁殖 + 利用葡萄糖生成CO2 - 糖发酵特性 丙三醇 - 赤藓糖醇 -
D-阿拉伯糖 - L-阿拉伯糖 - 核糖 + D-木糖 - L-木糖 - 戊五醇 - 木糖苷 - 半乳糖 + D-葡萄糖 + D-果糖 + D-甘露糖 - L-山梨糖 - 鼠李糖 + 半乳糖醇 - 肌醇 - 甘露醇 + 山梨醇 + D-甘露糖苷 + D-葡萄糖苷 - 葡萄糖胺 + 苦杏仁苷 + 熊果苷 + 七叶苷 + 水杨苷 + 纤维二糖 + 麦芽糖 + 乳糖 + 蜜二糖 + 蔗糖 + 海藻糖 + 菊糖 + 松三糖(melizitose) + D-蜜三糖 + 美沙酮(amidon) - 糖原 - 木糖醇 - 龙胆二糖 + D-松二糖 - D-来苏糖 - D-塔格糖 - D-岩藻糖 - L-岩藻糖 -
D-阿拉伯糖醇 - L-阿拉伯糖醇 - 葡萄糖酸盐 - 2-葡萄糖酸盐 - 5-葡萄糖酸盐 -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为了长时间稳定地保存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JLP55,优选在混 合有一定量的丙三醇的水溶液的保存溶液中,使菌体散开,于-70℃ 条件下保存,或者将其悬浮在灭菌的10%脱脂乳中进行冷冻干燥。
此外,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JLP55作为益生菌,具有乳酸菌普 遍具有的整肠效果及增强免疫效果。
本发明中的益生菌(probiotics)理解为:存活于包括人在内的动 物的胃肠器官内,改善宿主的肠内微生物环境,从而对宿主的健康有 利的微生物。益生菌是一种具有益生菌活性的活的微生物,其具有单 一或复合菌株形态,当以干燥的细胞形态或发酵产物形态用于人或动 物的情况下,能够对宿主的肠道菌群产生有利的影响。为了确认是否 为这种益生菌的微生物,首先,需要确认其是否能够受胃液和胆汁的 影响较小且经过胃并存活于肠中,确认其是否能够停留在肠中并且存 活于肠道中,需要其能够对宿主的肠道菌群形成有利影响。因此,其 必须具有对胃酸的耐酸性,对胆汁酸的耐胆汁酸性,以及对肠上皮细 胞的附着性。第二点,为了确认是否为益生菌的微生物,需要所述微 生物在安全性方面没有问题,与此相关,一般进行明胶液化反应检测、 苯丙氨酸脱氨生成检测、氨生成检测、溶血性实验检测等。本发明的 植物乳杆菌CJLP55不仅具有优异的耐酸性、对胆汁酸的耐胆汁酸性、 以及对肠上皮细胞的附着性,而且在明胶液化反应检测、苯丙氨酸脱 氨生成检测、以及氨生成检测中显示出了阴性,在溶血性实验检测中 确认为与病原性无关的α-溶血,从而显示是安全的。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JLP55的耐酸性、耐胆汁酸性、以及肠上 皮细胞的附着性非常优异,因此能够预测出具有整肠效果。由此,从 另一个侧面来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植物乳杆菌CJLP55的用于预 防或治疗肠道疾病的组合物。
上述含有本发明微生物的用于治疗肠道疾病的组合物能够用于 预防或治疗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的肠道疾病,优选为包括牛、马、 猪等家畜。上述“肠道疾病”包括肠道危害细菌感染、以及炎症性肠 道疾病等,例如,包括由病原性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 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肠胃炎、炎症性肠道疾病、神经性肠炎综合 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急性腹泻等,但是并不限于这些。上述用于 治疗肠道疾病的组合物中含有的植物乳杆菌CJLP55能够以活菌体或 死菌体方式存在,但是优选为以活菌体方式存在。一般活菌体具有治 疗并改善由肠道菌群的异常发酵而引起的诸多症状的效果,用于人以 及动物时,能够密集、停留在肠内的消化道壁上,从而起到使有害菌 不能够停留的作用,并且产生乳酸来降低肠内的pH值,抑制有害细 菌的繁殖。并且,所用的活菌体生成细菌素(bacteriocin)和过氧化 物,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对负责吸收营养成分的肠绒毛的活动起 到帮助作用。此外,生成帮助吸收、利用营养素的物质,对于动物来 说改善其饲料转化率,还产生一种中和病原菌产生的毒性物质的物 质。
对于上述本发明的用于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的组合物的给药方 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经口给药。虽然给药量根据肠道疾病的 种类、疾病程度、年龄、性别、人种、治疗或预防目的等有所不同, 但是一般情况下以成人为基准,一天可以给药1千万-1000亿个。
除了具有整肠效果之外,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JLP55与现有的 乳酸菌相比,还具有显著优异的增强免疫力的效果。植物乳杆菌CJ LP55在脾细胞(splenocyte)中能够增加诱导Th1反应的IL-12的生 成,抑制诱导Th2反应的IL-4的生成。并且,所述植物乳杆菌CJLP 55通过刺激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调节T细胞免疫反应的巨噬细胞、以 及树突细胞等与调节免疫相关的细胞,从而促进诱导Th0淋巴细胞向 Th1淋巴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的生成,进而确认为其具有免疫调节能 力,能够调节由Th2反应过剩引起的Th1/Th2失衡。对植物乳杆菌C JLP55的增强免疫效果的具体说明如下。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用植物乳杆菌CJLP55对加入卵清蛋白(OV A)而偏向于Th2反应的小鼠脾细胞(splenocyte)进行处理时,产生 了高达12.4-12.7倍的诱导Th1反应的细胞因子IL-12,并且将诱导T h2反应的细胞因子IL-4的生成抑制到6.1~9.8%,能够确认这显著优 异于其它典型乳酸菌,如鼠李糖乳杆菌GG(KCTC5033)、干酪乳杆 菌(KCTC3109)、沙克乳杆菌CJLS118(KCTC13416)。植物乳杆菌 CJLP55能够抑制Th2反应,并且促进Th1反应,因此具有能够调节 由Th2反应过剩引起的Th1/Th2失衡的免疫调节能力。
用植物乳杆菌CJLP5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JLP55)对巨 噬细胞株RAW264.7、以及树突细胞JAWSII进行处理的结果,确认 了随着乳酸菌数量的增加,刺激巨噬细胞株,从而增强免疫反应。用 植物乳杆菌CJLP55对巨噬细胞株RAW264.7、以及树突细胞株JAW SII进行处理的结果,能够促进诱导Th1分化的细胞因子IL-12、IL- 18的生成,并且抑制诱导Th1分化的细胞因子IL-10比IL-12的生成 量相对少,因此确认植物乳杆菌CJLP55促进诱导Th1的分化。并且, 由该实验结果可知植物乳杆菌CJLP55抑制Th2反应,促进Th1反应, 从而具有调节由Th2反应过剩引起的Th1/Th2失衡的免疫调节能力。
IL-4来源于Th2细胞,特别起到细胞免疫反应的核心作用,抑制 Th1细胞的细胞因子IL-12的产生,从而具有抗炎性细胞因子(anti-i nflammatory cytokine)的功能。最近发现,在过敏性皮炎患者的外周 血液或皮肤病变处,主要产生IL-4、IL-5等的Th2细胞相对增加了 (Miraglia等,异位性皮炎的免疫调节异常,过敏症与哮喘会议录, 第27卷,2006年11月-12月,第451-455页)(Miraglia et.al,Im mune dysregulation in atopic dermatitis,Allergy and Asthma Procee dings,Volume 27,November-December 2006,pages 451-455)。并 且由于Th2反应过剩引起的Th1/Th2失衡会诱发特异性反应疾病等疾 病。并且,如前面所述,已知当Th1反应和Th2反应中只要一种过 剩或另一种不足就会引起疾病,当Th1反应减少,Th2反应增加时, 会引起癌症、特异性反应疾病、过敏性反应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 (Elenkov和Chrousos,应激激素,Th1/Th2模式,促炎/抗炎细胞因 子和疾病的易感性,内分泌学和新陈代谢趋势,第10卷,1999年1 1月,第359-368页)(Elenkov and Chrousos,Stress hormones,Th 1/Th2 patterns,pro/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Volume 10,Nov ember 1999,pages 359-368)。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JLP55通过调 节与免疫调节有关的产生Th1细胞、Th2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树突 细胞的细胞因子,从而调节由Th2反应过剩引起的Th1/Th2失衡,因 此其有望不仅对特异性反应疾病、过敏性反应疾病等疾病起到有效作 用,而且还对预防和治疗癌症,以及自身免疫疾病也具有效果。
本发明在另外一个侧面,提供一种含有植物乳杆菌CJLP55的用 于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本发明的用于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中的植物 乳杆菌CJLP55作为乳酸菌,由于其具有上述现有技术中说明的一般 乳酸菌所具有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因此具有增强免疫力的效果。特 别地,如下述实施例的例证,由于本发明的上述用于增强免疫力的组 合物中的植物乳杆菌CJLP55具有促进Th1反应的效果,具有调节由 于Th2反应过剩引起的Th1/Th2失衡的效果,因此对预防或治疗由于 Th2反应过剩引起的Th1/Th2失衡而诱发的疾病具有效果。因此,本 发明的上述用于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能够有效地用于预防或治疗特 异性反应疾病、过敏性反应疾病、癌症、以及自身免疫疾病。上述自 身免疫疾病包括哮喘、枯草热等,但并不限于这些。
对于上述本发明的用于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的给药方式没有特 别限定,优选为经口给药。给药量根据增强免疫所需的疾病种类、疾 病程度、年龄、性别、人种、治疗或预防目的等有所不同,但是一般 情况下以成人为基准,一天可以给药1千万-1000亿个。
由于含有上述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JLP55的用于预防或治疗肠 道疾病的组合物、以及用于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中含有安全性得到认 可的乳酸菌,因此不会有副作用等的顾虑,可以作为药品、食品、化 妆品、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来使用。
上述本发明的组合物作为药品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制备成本技术 领域中公知的常规药剂学剂型。上述药品优选为经口给药剂型。例如 可制成液体剂、悬浮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或浸膏 剂等经口给药剂型。
制备成上述各个剂型时,可以加入制备各个剂型所需的并在药剂 学上允许的载体或添加剂。制备成具有典型的用于经口给药的剂型 时,上述载体可以使用选自稀释剂、润滑剂、粘结剂、崩解剂、甜味 剂、稳定剂以及防腐剂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添加剂可以使用选自香料、 维生素类以及抗氧化剂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载体以及添加剂只要是药剂学上允许的均可,优选地,作为 稀释剂具体有乳糖、玉米淀粉、大豆油、微晶纤维素或甘露醇,作为 润滑剂有硬脂酸镁或滑石粉,作为粘结剂有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羟丙基 纤维素。此外,优选地,作为崩解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钙、羧基乙酸淀 粉钠、波拉克林钾或交联聚维酮,作为甜味剂有白糖、果糖、山梨醇 或阿斯巴甜,作为稳定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β-环糊精、白蜡或黄 原胶,作为防腐剂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或山梨酸 钾。
此外,为了增加味觉,除了上述成分之外,作为公知的添加剂, 还可以混合使用梅花香、柠檬香、菠萝香、香草香等天然香料;天然 果汁、叶绿酸、类黄酮等天然色素;果糖、蜂蜜、糖醇、白糖等甜味 成分;或柠檬酸、柠檬酸钠等酸味剂。
关于这种制剂化方法以及制剂化时所需的载体以及添加剂在《雷 明顿的制药科学》(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9版, 1995)中有详细记载。
上述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作为食品使用。上述食品不仅是保健功 能性食品,还包括人们每日经常摄取的一般的食品。用作保健功能性 食品的情况下,可以和食品学上允许的载体或添加剂一起制备成本技 术领域公知的常规保健功能性食品的剂型,作为所述保健功能性食品 例如可以制备成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悬浮剂、乳剂、糖浆 剂、液体剂、浸膏剂、茶、果冻或饮料等。上述食品学上允许的载体 或添加剂,根据需要制备的剂型可以选择使用在本技术领域允许使用 的公知的任一载体或添加剂。
由于上述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预防或治疗特异性反应疾病的效 果,因此可以用于化妆品上。当将上述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化妆品的 情况下,可以制备成现今化妆品技术领域公知的常规剂型的多种化妆 品。制备成上述各种剂型时,可以添加各个剂型制备所需的制备化妆 品时允许使用的载体或添加剂来制备。
上述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或饲料来使用。
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组合物制备成20-90 %的高浓缩液或粉末、或者是颗粒形态。上述饲料添加剂还可以使用 包括选自柠檬酸、富马酸、己二酸、乳酸、苹果酸等有机酸;或磷酸 钠、磷酸钾、酸性焦磷酸盐、聚磷酸盐(聚合磷酸盐)等磷酸盐;或 多元酚、儿茶酸、α-生育酚、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C、绿茶提取物、 甘草提取物、壳聚糖、鞣酸、植酸等天然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饲料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组合物制备成常规饲料形态,可 以包括常规饲料成分。
所述饲料添加剂以及饲料还可以包括谷类,例如有粉碎或破碎的 小麦、燕麦、大麦、玉米以及大米;植物性蛋白饲料,例如有以油菜、 大豆以及葵花籽为主要成分的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例如有血粉、 肉粉、骨粉以及海鲜粉;糖分以及乳制品,例如有由各种奶粉以及乳 清粉构成的干燥成分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营养补充剂、消化吸 收提高剂以及生长促进剂等。
上述饲料添加剂可以单独喂养动物,或者是和食用载体中的其它 饲料添加剂组合喂养。并且,上述饲料添加剂可以作为追肥(topdre ssing),和这些动物饲料直接混合,或者是不与饲料一起而另外制备 成经口剂型的方式容易地对动物进行喂养。将上述饲料添加剂不与动 物饲料一起喂养而制备成经口喂养剂型来喂养的情况下,可以和本技 术领域已知的药剂学上允许的食用载体组合使用,制备成能够立刻释 放或缓释的剂型。这些食用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例如有玉米淀粉、 乳糖、蔗糖、大豆碎片、花生油、橄榄油、芝麻油、以及丙二醇。当 使用固体载体的情况下,饲料添加剂可以是片剂、胶囊剂、散剂、糖 锭剂或含糖片剂或微分散性形态的追肥(topdressing)。当使用液体载 体的情况下,饲料添加剂可以是明胶软胶囊剂、糖浆剂、悬浮液、乳 液剂、或溶液剂等剂型。
上述饲料中可以包括任意满足动物食物需求的通常使用的含有 蛋白质的有机谷粉。这种含有蛋白质的谷粉通常主要由玉米、大豆谷 粉、或玉米/大豆谷粉混合物构成。
此外,上述饲料添加剂以及饲料还含有辅助剂,例如有保存剂、 稳定剂、润湿剂或乳化剂,溶液促进剂等。上述饲料添加剂可以以浸 透、喷雾或混合的方式来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使用。
本发明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可以应用在包括哺乳类、家禽、以及 鱼类的多数动物的食物中。作为上述哺乳类,不仅可以用于猪、牛、 羊、山羊、实验用啮齿动物以及实验用啮齿动物,还可以用于宠物(例 如狗、猫)等。作为上述家禽类,可以用于鸡、火鸡、鸭、鹅、雉、 以及鹌鹑等,作为上述鱼类可以用于鳟鱼等,但并不限于这些。
有益效果
如上面所述,本发明的新型乳酸菌植物乳杆菌CJLP55作为益生 菌,其耐酸性、耐胆汁酸性,以及肠上皮细胞附着性非常优异,从而 具有整肠效果,并且具有促进Th1反应的效果,具有调节由于Th2 反应过剩引起的Th1/Th2失衡的效果。并且,本发明新型乳酸菌植物 乳杆菌CJLP55可以用在用于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的组合物,以及用 于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中,特别是对预防或治疗由于Th2反应过剩引 起的Th1/Th2失衡而诱发的疾病方面具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植物乳杆菌CJLP55的耐酸性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2为示出植物乳杆菌CJLP55的耐胆汁酸性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3为示出植物乳杆菌CJLP55的肠上皮细胞附着力实验结果的 图表。
图4为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加入卵清蛋白而偏向于Th2 反应的小鼠脾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对诱导Th1反应的细胞因子IL-12 的浓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与其它乳酸菌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5为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加入卵清蛋白而偏向于Th2 反应的小鼠脾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对诱导Th2反应的细胞因子IL-4 的浓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与其它乳酸菌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6为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巨噬细胞株RAW264.7进行 处理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IL-12以及IL-10的浓度进 行测定的结果与其它乳酸菌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7为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树突细胞株JAWSII进行处 理后,用ELISA法对IL-12以及IL-10的浓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与其它 乳酸菌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8为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巨噬细胞株RAW264.7进行 处理后,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IL-12p40及I L-18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的结果与其它乳酸菌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9为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树突细胞株JAWSII进行处 理后,用RT-PCR法对IL-12p40及IL-18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的结 果与其它乳酸菌进行比较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下述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是,这些实施例只是 为了有助于本发明的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并不能以任何方式由这些实 施例来限定。
实施例1:微生物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将由泡菜中分离的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涂布在含有1.5%琼脂 (agar)的MRS固体培养基(Difco,USA)上,于37℃条件下培养 24小时后,用接种环(loop)挑取已经被确认为是纯分离的菌落,将 其在MRS液体培养基(Difco,USA)中,于37℃条件下培养18-24 小时。
然后,对CJLP55菌株的形态以及生理学特性采用Kim等(Kim 等,Leuconostoc inhae sp.nov,一种由泡菜中分离出的乳酸菌,国 际系统进化微生物学杂志,第53卷,2003年7月,第1123-1126页) (Kim et.al.,Leuconostoc inhae sp.nov,a lactic acid bacterium i solated from kimch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 onal Microbiology,Volume53,July 2003,pages 1123-1126)的方法, 并且使用API50CH以及API50CHL试剂盒(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来进行了鉴定。将最后确认的CJLP55菌株的形态及生理学特性整理 在上述表1中。
并且,为了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及分类,分析了16S rRNA基因的 碱基序列。采用了Kim等(Kim等,泡菜乳酸菌新品种,来源于泡 菜的新品种,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第50卷,2000年9月, 第1915-1919页)(Kim et.al.,Leuconostoc kimchii sp.nov.,a ne w species from kimch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 lutional Microbiology,Volume50,September 2000,pages 1915-191 9)的方法对16S rRNA基因的碱基序列进行确定及分析。将最后确 认的CJLP55的16S rRNA基因碱基序列记载于序列目录中(SEQ I D NO:1)。
对于16S rRNA碱基序列进行分析的结果,植物乳杆菌CJLP55 菌株与植物乳杆菌标准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BRC15891T,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B326351)显示出了最高的同源性(99. 9%),从而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并且将 其命名为植物乳杆菌CJLP55,于2008年10月16日保藏于生命工学 研究院基因银行(保藏编号为KCTC 11401BP)。
实施例2: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在人工胃液中的耐酸性实验,以 及在人工胆汁中的耐胆汁性实验
在人工胃液中的耐酸性实验是通过使用将Kobayashi等(Kobaya shi等,乳酸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多重抗生素耐药性菌株,干酪乳杆 菌PSR3002,对人工消化液的耐受性。日本微生物学杂志,第29卷, 1974年7月,第691-697页)(Kobayashi et.al.,Studies on biologic al characteristics of Lactobacillus:II.Tolerance of the multiple antibi otic resistance strain,L.casei PSR3002,to artificial digestive fluids. Jap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Volume 29,July 1974,pages 691- 697)的实验进行改良后制备得到的人工胃液来进行的。具体地,人 工胃液是用1N HCl将MRS液体培养基调节为pH2.5后,以1000单 位/mL加入胃蛋白酶后,进行灭菌制备得到。
将上述实施例1中分离并鉴定的植物乳杆菌CJLP55在MRS液 体培养基中,对37℃条件下培养18小时的菌体进行离心分离,使得 乳酸菌株沉淀,然后再用灭菌食盐水(0.85%NaCl)清洗2次后, 将菌体悬浮液以约107cfu/mL分别接种于对照组培养基和人工胃液 中,在37℃条件下进行培养,并且在接种后的0以及3小时后测定 了活菌数。总菌数采用含有KH2PO4、Na2HPO、L-半胱氨酸、HCl、 吐温80等的磷酸缓冲溶液(pH6.8)稀释10倍后进行了测定。
在人工胆汁中的耐胆汁性实验是按照Casey等(Casey等,来源 于猪胃肠道的抗沙门氏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Letters in Applied Mi crobiology杂志,第39卷,2004年,第431-438页)(Casey et.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Salmonella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the porcine gastrointestinal tract,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 ogy.Volume 39,2004,pages 431-438)的方法进行的。在上述耐酸 性评价中使用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3%的黄牛胆汁,然后采用 和上述耐酸性评价方法相同的方法,在接种乳酸菌后的0小时、12 小时、24小时后测定了活菌数。
在上述耐酸性评价及耐胆汁酸性评价中,对典型的乳酸菌干酪乳 杆菌(KCTC3109)、沙克乳杆菌CJLS118(KCTC13416)、以及鼠李 糖乳杆菌GG(KCTC5033)也进行了相同的比较实验。
结果在图1及图2中示出。图1为示出植物乳杆菌CJLP55的耐 酸性实验结果的图表。图2为示出植物乳杆菌CJLP55的耐胆汁酸性 实验结果的图表。
根据图1及图2的结果,与比较实验中的其它乳酸菌相比,植物 乳杆菌CJLP55显示出了具有同等以上的耐酸性及耐胆汁酸性。这说 明本发明的新型菌株在体内不会受到胃液的影响,能够到达肠部,并 且在肠内不会受到胆汁的影响而存活。
实施例3: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于肠上皮细胞的附着力实验
作为用于肠上皮细胞附着力试验的动物细胞HT-29来源于韩国 细胞株银行(KCLB),实验方法采用了金等(金等,由猪胃肠道分 离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益生菌特性,应用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 第74卷,2007年4月,第1103-1111页)(Kim et.al.,Probiotic pr operties of Lactobacillus and Bifidobacterium strains isolated from p orcine gastrointestinal tract,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 y,Volume 74,April 2007,pages 1103-1111)和Hirano等(Hirano 等,鼠李糖乳杆菌在体外对肠道细胞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影 响,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第47卷,2003年,第405-109页)(Hirano et.al.,Th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on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 of human intestinal cells in vitro,Microbi ology and Immunology,Volume 47,2003,pages 405-109)的方法。
利用添加了热灭活的10%胎牛血清(FBS)、1%L-谷氨酸盐、青 霉素G(100IU/mL)、以及链霉素(100mg/mL)的RPMI1640(Gibc o,USA)培养基,在有5%CO2的条件下,于37℃下培养HT-29细 胞。为了进行附着力实验和附着抑制力实验,将HT-29细胞以每孔1. 0×105细胞/mL的数量加入到24孔板上,然后每隔一天就更换培养 基,培养至完全形成单层(monolayer),并用于实验。用25℃的PB S缓冲溶液对完全形成单层的HT-29细胞清洗5次,然后加入不含抗 生素的0.5mL的RPMI1640培养基。
将植物乳杆菌CJLP55分别以约1.0×109cfu/mL的浓度悬浮于RP MI后,然后接种到上述孔板上,然后在有5%CO2条件下,于37℃ 条件下培养2小时。培养结束后,为了去除没有附着的乳酸菌,以及 为了确定该菌对清洗的附着力,以200rpm转速分别搅拌3分钟,同 时用PBS缓冲溶液清洗3次。清洗结束后加入0.2%胰蛋白酶-EDTA, 从而除去附着的细胞,然后利用蛋白胨(peptone)水,采用连续稀 释法平板涂布于MRS-琼脂(agar)上,再于37℃下培养24小时后, 测定了菌数。
另外,为了确认一部分附着,在70%乙醇中浸泡1天后,将完全 灭菌的盖玻片附着在陪替氏培养皿的底面,对HT-29细胞进行培养, 然后加入和上述等量的乳酸菌进行了实验。将没有被清洗掉而附着于 HT-29细胞上的乳酸菌株干燥后进行革兰氏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 察,测定菌数。对沙克乳杆菌CJLS118及鼠李糖乳杆菌GG(KCTC 5033)也做了同样的比较实验。
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为示出植物乳杆菌CJLP55的肠上皮细胞 附着力实验结果的图表。
根据图3的结果,植物乳杆菌CJLP55与商业上熟知的益生菌鼠 李糖乳杆菌GG(KCTC5033)和沙克乳杆菌CJLS118相比,在经过 24小时后,显示出了优异的肠上皮细胞附着力,植物乳杆菌CJLP55 的肠上皮细胞附着力显著高于沙克乳杆菌CJLS118。这样的结果显示 出了本发明的新型菌株可以附着于肠上皮细胞上并改善肠内环境。
实施例4: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的安全性评价
为了对实施例1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韩国生 物企业协会的组合标准中提出的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进行了溶血现 象检测、明胶液化反应检测、有害代谢产物(氨)生成确认、以及苯 丙氨酸脱氨检测。
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植物乳杆菌CJLP55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菌株 项目 明胶液化反应检测 苯丙氨酸脱氨 溶血性实验结果 氨生成 CJLP55 阴性 阴性 α-溶血,安全 阴性
根据上述结果,确认了植物乳杆菌CJLP55(Lactobacillus plant arum CJLP55)对于明胶液化反应,有害代谢产物(氨)生成,苯丙 氨酸脱氨的生成为阴性,对于溶血现象检测中判定为与病原性无关的 α-溶血。并且还确认了植物乳杆菌CJLP55是能够用于人体的安全的 菌株。
实施例5: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处理后的IL-12生成促进力的评价
用植物乳杆菌CJLP5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JLP55)菌株 对加入卵清蛋白而偏向于Th2反应的小鼠脾细胞进行处理时,为了对 诱导Th1反应的细胞因子IL-12的生成促进力进行评价,参考Fuiwa ra等(Fujiwara等,针对花粉过敏患者的免疫调节实施的副干酪乳杆 菌KW3110双盲试验,国际变态反应学,2005年,第54卷,第143 -149页)(Fujiwara et.al.A double-blind trial of Lactobacillus para casei strain KW3110 administration for immunomodulation in patien ts with pollen allergy,Allergology International,2005,volume 54, pages 143-149)和Fujiwara等(Fujiwara等,乳酸菌的抗过敏作用表 现为为对双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和平衡造成影响的菌株依赖性以 及介导,国际变态反应学与免疫学文献,2004年,第135卷,第20 5-215页)(Fujiwara et.al.,The anti-allergic effects of lactic acid ba cteria are strain dependent and mediated by effects on both Th1/Th 2 cytokine expression and balance,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2004,Volume135,pages 205-215)的方法,进 行了如下实验。
免疫(immunization)方法如下:购入6周龄雌性Balb/c小鼠5 只,将13mg/mL的1.538mL羟化物(Sigma)溶液、10mg卵清蛋白、 以及0.4615mL的PBS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反应20分钟,将得到 的混合液按照每只小鼠0.2mL(1mg OVA+2mg明矾(alum))的用 量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在第6天按照相同的用量再次进行腹腔注射以 加强(boosting)。在第13天时将小鼠处死,取出脾脏,将由脾脏中 得到的100μL(4×106细胞/mL)脾细胞(splenocyte)和50μL试验 对象菌的死菌、以及50μL(4mg/mL)的卵清蛋白加到细胞培养孔板 (cell culture well plate)上,在DMEM-10培养基中,于10%CO2培养箱中培养7天。培养7天后,取上清液用IL-12ELISA试剂盒进 行了分析(Biosource),从而测定了IL-12的浓度。
上述试验对象菌的死菌是按照下面的方法得到的。
试验对象菌是被接种到MRS液体培养基(Difco)中,于37℃条 件下培养24小时,然后将在13,000rpm转速下离心分离1分钟得到 的菌体用生理盐水清洗2次后,仅取了菌体。为了进行动物细胞株接 种试验,将回收的菌体放入到与原来培养液体积相同的灭菌蒸馏水 中,于100℃条件下加热10分钟,在13,000rpm转速下离心分离1 分钟后进行回收,然后以适当的量稀释到DMEM培养基内,从而得 到以细胞株培养液体积为基准的50μg/mL和5μg/mL浓度的菌体。作 为试验对象菌使用了植物乳杆菌CJLP55,对鼠李糖乳杆菌GG(KC TC5033),干酪乳杆菌(KCTC3109),沙克乳杆菌CJLS118(KCTC 13416)也进行了相同的实验,并且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
利用上述IL-12ELISA试剂盒的IL-12分析是按照IL-12ELISA 试剂盒所提供的提示事项进行的实验,对ELISA reader中测定的O. D.值进行测定,根据对试剂盒所提供的IL-12对照样品的校准公式(c alibration equation)换算出了IL-12生成量。在图4中示出了得到的 测定结果。
图4为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加入卵清蛋白而偏向于Th2 反应的小鼠脾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对诱导Th1反应的细胞因子IL-12 的浓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与其它乳酸菌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表。
根据图4的结果,显示出与其它乳酸菌相比,植物乳杆菌CJLP5 5对诱导Th1反应的细胞因子IL-12的生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 且,能够确认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JLP55在偏向于Th2反应的小鼠 中,有效地诱导了Th1反应。
实施例6: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处理后的IL-4的生成抑制力的评价
用植物乳杆菌CJLP5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JLP55)菌株 对加入卵清蛋白而偏向于Th2反应的小鼠脾细胞进行处理时,为了确 认对诱导Th2反应的细胞因子IL-4的生成的抑制效果,采用上述实 施例5的方法,除了用IL-4试剂盒(Biosource)代替IL-12试剂盒外, 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测定的结果如图5所示。
图5为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加入卵清蛋白而偏向于Th2 反应的小鼠脾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对诱导Th2反应的细胞因子IL-4 的浓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与其它乳酸菌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表。
根据图5的结果,能够确认植物乳杆菌CJLP55通过抑制诱导T h2反应的细胞因子IL-4,从而在偏向于Th2反应的小鼠脾细胞中具 有抑制Th2反应的效果。
实施例7:确认在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细胞中诱导Th1淋巴细胞分化的 细胞因子IL-12p40以及IL-18的表达和抑制Th1淋巴细胞分化的细 胞因子IL-10的表达的实验
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生成IL-12以及IL-18,从而诱导Th0淋巴细胞向Th1淋巴细 胞分化,另一方面,生成IL-10,从而抑制向Th1淋巴细胞分化的诱 导。为了评价本发明的乳酸菌对于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细胞的IL-12、I L-10、IL-18生成的影响,进行了下述实验。
将试验对象菌以5×107/mL的浓度对作为巨噬细胞株的RAW26 4.7进行了处理,在37℃、10%CO2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然后取培 养基,采用ELISA方法测定IL-12p40以及IL-10的浓度。并且,对 于树突细胞株JAWSII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接种了试验对象菌并进行 了培养,然后取培养基测定了IL-12p40以及IL-10的生成量。
使用植物乳杆菌CJLP55作为上述试验对象菌,作为阳性对照组 使用了脂多糖,对于鼠李糖乳杆菌GG(KCTC5033)、干酪乳杆菌(K CTC3109)、沙克乳杆菌CJLS118(KCTC13416)也进行了相同的实 验,并且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
根据上述ELISA方法的浓度测定采用了能够测定IL-12浓度的I L-12p40试剂盒(BD Biosciences,USA)、以及能够测定IL-10浓度 的IL-10试剂盒(BD Biosciences,USA)进行了测定,并且是按照 制造公司的指南而进行的。并且,图6和图7中分别示出了测定的结 果。
图6示出了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巨噬细胞株RAW264.7 进行处理后,用ELISA对IL-12以及IL-10的浓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与 其它乳酸菌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7示出了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树突细胞株JAWSII进 行处理后,用ELISA对IL-12以及IL-10的浓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与其 它乳酸菌进行比较的图表。
根据图6及图7的结果可知,植物乳杆菌CJLP55生成诱导Th1 分化的细胞因子IL-12,并且确认抑制Th1分化的细胞因子IL-10的 生成与IL-12相比显著少,与其它乳酸菌相比显著增加IL-12的生成。
并且,为了确认在基因水平(level)上的IL-12及IL-18的生成, 将试验对象菌以5×107/mL的浓度对作为巨噬细胞株的RAW264.7进 行了处理,在37℃、10%CO2的条件下培养6小时,然后提取总RN A,采用RT-PCR法测定了IL-12和IL-18mRNA的生成量。对作为树 突细胞株的JAWSII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将试验对象菌进行接种及培 养后,提取RNA,采用RT-PCR法测定了IL-12和IL-18mRNA的生 成量。
然后分别在图8及图9中示出了测定的结果。
图8示出了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巨噬细胞株RAW264.7 进行处理后,用RT-PCR法对IL-12p40及IL-18mRNA的表达进行测 定的结果与其它乳酸菌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9示出了将植物乳杆菌CJLP55菌株对树突细胞株JAWSII进 行处理后,用RT-PCR法对IL-12p40及IL-18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 的结果与其它乳酸菌进行比较的图表。
根据图8及图9的结果,可知植物乳杆菌CJLP55会促进mRNA 的生成,所述mRNA对诱导Th1分化的细胞因子IL-12及IL-18的生 成进行指示。
实施例8:制备合有植物乳杆菌CJLP5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JLP55)的益生菌剂
为了将上述实施例1中鉴定的益生菌植物乳杆菌CJLP55(Lacto bacillus plantarum CJLP55)适用于药品、食品、饲料、饲料添加剂 或化妆品的原料中,并且大量生产,因此将其经冷冻干燥后制成了益 生菌剂。
为了生产菌,使用25%NaOH溶液将MRS液体培养基(Difco) 的pH值调节为6.0,并且于37℃条件下培养约18小时,然后离心分 离回收了菌体。使用5%的糊精和10%的脱脂牛奶作为冷冻保护剂, 将回收的菌体于-40℃条件下进行冷冻后,在37℃条件下将干燥的菌 体用搅拌器研磨后将其打碎,并且将打碎的活菌配成目标菌数,为了 保管,将其和适量的葡萄糖、乳糖、脱脂牛奶等赋形剂进行混合放入 密封的铝袋中进行了包装。
这样制备的益生菌剂可以和作为饲料原料的谷粉进行混合用作 饲料用益生菌剂,或者是与载体或添加剂等混合,用作片剂、胶囊等 的药品,以及用作食品用益生菌剂,或者在用于化妆品的原料中混合 一定量,从而可以根据本技术领域常规方法,应用于药品、食品、饲 料、化妆品等多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