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858595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9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53586.8

申请日:

20151217

公开号:

CN105506026A

公开日:

2016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P19/14,C12P19/04

主分类号:

C12P19/14,C12P19/04

申请人:

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福标,陈惠兰,黎可

地址:

53022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明阳工业区

优先权:

CN201510953586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郑进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属于木薯变性淀粉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辐照木薯淀粉:通过60Coγ-射线对木薯淀粉进行辐照,辐照剂量为2~12kGy、辐照时间为30~60分钟,辐照温度为25~32℃;(2)加入辐照淀粉0.8~1.8ppm的α-淀粉酶和辐照淀粉重量份15~25%的稳定剂,经过干燥、破碎、过筛得成品。本发明得到的复合变性淀粉峰值粘度(6%)≤5.0;表观粘度(6%)≤1.5,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粘度的大幅下降;全程采用干法生产,无三废产生;通过使用稳定剂,大大提高淀粉糊液的稳定性;淀粉的蒸煮浓度最大可达52%,而且糊液放置一周不分层,不凝胶,不返白,具有流动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辐照木薯淀粉:通过Coγ-射线对木薯淀粉进行辐照,辐照剂量为2~12kGy、辐照时间为30~60分钟,辐照温度为25~32℃;(2)加入辐照淀粉0.8~1.8ppm的α-淀粉酶和辐照淀粉重量份15~25%的稳定剂,混合均匀反应,经过干燥、破碎、过筛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照剂量为6~10kGy、辐照时间为40~50分钟,辐照温度为28~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照剂量为8kGy、辐照时间为45分钟,辐照温度为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淀粉酶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1.0~1.5pp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淀粉酶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1.5pp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15~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由单糖和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混合而成,两者重量份比例为5-8: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由单糖和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混合而成,两者重量份比例为8: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糖为戊糖、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为乙烯基单体一元共聚物、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物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淀粉加入适量水,控制水分为10-20%,搅拌均匀,Co-γ射线辐照,在有氧条件下,辐照剂量为6~10KGY、辐照时间为40~50分钟、辐照温度为28~30℃;(2)将辐照后的淀粉浆,调PH值到5-7,再加入1.0~1.5ppm的α-淀粉酶,同时加入辐照淀粉量的15~20%的稳定剂,所述稳定剂为核糖: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8:2;将淀粉浆加热至35℃,并保温30~50分钟,最后将PH值调为8~9,中止淀粉酶的降解,然后脱水干燥、破碎、过筛得成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木薯变性淀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 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涂布淀粉采用氧化的变性方式,而氧化淀粉为湿工艺生产,生 产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水对环保处理难度极大,易造成环境和生活污染,工 艺虽然成熟但是其效率比较低下,且生产周期也长,产生的废弃物也比较 多,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专利CN101509211A,采用了干法制备涂布淀粉,该方法步骤为: 1)淀粉调浆;2)淀粉酶解;3)酶解后的淀粉浆脱水干燥制成半成品;4)将 半成品用阳离子干法变性处理;5)将阳离子干法变性处理后的半成品冷却 降温,用酸调PH值;6)干燥、破碎、过筛得成品。但其涂布淀粉使用浓 度难以提高,使用浓度一般只能到35%,36%以上浓度时糊液的流变性能 很差。

用γ-射线辐照处理淀粉是改变淀粉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较之传 统的化学法不仅能耗少、工艺简单,而且污染小,符合未来环保的趋势。 但由于淀粉颗粒的化学组成具有非均质性,除主要组成部分直链淀粉、支 链淀粉外,还含少量蛋白质、脂类、灰分、水分等成分。同时,淀粉颗粒 是由结晶、亚微晶和非晶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形成的一种多晶体系。淀粉 这些复杂结构,加之射线对淀粉分子作用位点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辐照场 中淀粉粘度在6~18mpa。

中国专利CN101560280A是先酯化后辐照,原淀粉∶丙烯酸∶醋酸 乙烯酯按质量比=100∶1~25∶1~30反应后,再辐照,其辐照是置于 60Coγ辐照场中,在常温下引发接枝反应,得共混物;辐照剂量率为5~ 400Gy/min,辐照剂量为5~50kGy,其接枝率为0.2%~40%。但该发明 所得产品的粘度较高,室温条件下存放易凝胶,流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涂布淀粉粘度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辐照生物复 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辐照木薯淀粉:通过60Coγ-射线对木薯淀粉进行辐照,辐照 剂量为2~12kGy、辐照时间为30~60分钟,辐照温度为25~32℃;

(2)加入辐照淀粉0.8~1.8ppm的α-淀粉酶和辐照淀粉重量份15~ 25%的稳定剂,混合均匀,即得。

优选地,步骤(1)中辐照剂量为6~10kGy、辐照时间为40~50分 钟,辐照温度为28~30℃。

优选地,步骤(1)中辐照剂量为8kGy、辐照时间为45分钟,辐照 温度为29℃。

优选地,步骤(2)中α-淀粉酶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1.0~1.5ppm, 更优选为1.5ppm。

优选地,步骤(2)中稳定剂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15~20%。

优选地,步骤(2)中稳定剂由单糖和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混合而 成,两者重量份比例为5-8:5-2;更优选地,两者重量份比例为8:2。

优选地,步骤(2)中稳定剂中的单糖为戊糖、己糖、葡萄糖、果糖、 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2)中稳定剂中的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为乙烯基单 体一元共聚物、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物的一种或 多种。

优选地,步骤(2)中稳定剂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20%。

优选地,其制备步骤如下:

(1)将淀粉加入适量水,控制水分为10-20%,搅拌均匀,60Co-γ 射线辐照,在有氧条件下,辐照剂量为6~10KGY、辐照时间为40~50 分钟、辐照温度为28~30℃;

(2)将辐照后的淀粉浆,调PH值到5-7,再加入1.0~1.5ppm的 α-淀粉酶,同时加入辐照淀粉量的15~20%的稳定剂,所述稳定剂为核 糖: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8:2;将淀粉浆加热至35℃,并保温30~50分 钟,最后将PH值调为8~9,中止淀粉酶的降解,然后脱水干燥、破碎、 过筛得成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先把淀粉辐照后,后加入淀粉酶和稳定剂来达到 降低粘度、提高使用浓度、保持良好流变性的目的。通过γ粒子的高能辐 射,将淀粉大分子中的C-C键、C-O键和C-H键打断,使得淀粉大分子断裂, 聚合度下降,粘度随之降低,其他指标均不受影响。通过控制辐照条件,可 得到不同粘度的产品,同时,在稳定剂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单糖的作 用下,加入淀粉转化酶,在最佳活性温度下和淀粉长分子链进行作用,从 而进一步降低淀粉胶料的黏度。

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先加酶、稳定剂后辐照的技术方案,无法达到本发 明的技术效果。因为淀粉颗粒是由结晶、亚微晶和非晶中的一种或多种结 构形成的一种多晶体系,分子量庞大,使酶对淀粉分子每个作用位点发挥 作用比较难,大分子断裂不彻底,要达到相同的黏度,第一步中的酶量就 要成倍增加,提高生产的成本;而先采用辐射,大部分的大分子断裂,在 辅助酶的作用,彻底将淀粉长分子链断开,降低淀粉的黏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复合变性淀粉峰值粘度(6%)≤5.0;表观 粘度(6%)≤1.5,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粘度的大幅下降;

2.辐照生物复合变性工艺全程采用干法生产,无三废产生;

3.通过使用稳定剂,大大提高淀粉糊液的稳定性;

4.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变性淀粉经过辐照、在有稳定剂条件下进行酶变 性后,淀粉糊液在<1200cp的粘度时,室温条件下存放一周不凝胶,流 动性好,且蒸煮浓度可以提高到52%,蒸煮时不发生管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一: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控制水分10%, 装入铝箔袋内置于60Co辐照场(60Co-γ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在有氧 条件下,在辐照剂量为2KGY、辐照时间为30分钟、辐照温度为25℃的 条件下辐照,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调PH值到5,再加入α-淀粉酶0.8g, 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150g(核糖75g,乙烯基单体一元共聚物75g), 将淀粉浆加热至35℃,并保温30分钟,最后将PH值调至8,中止淀粉 酶的降解,然后脱水干燥、破碎、过筛得成品。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4.9mpa (6%)、表观粘度为1.5mpa(6%)的木薯复合变性淀粉。

实施例二: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控制水分20%, 装入铝箔袋内置于60Co辐照场(60Co-γ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在有氧 条件下,在辐照剂量为12KGY、辐照时间为60分钟、辐照温度为32℃ 的条件下辐照,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调PH值到7,再加入α-淀粉酶 1.8g,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250g(戊糖200g,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 50g),将淀粉浆加热至35℃,并保温50分钟,最后将PH值调至9,中 止淀粉酶的降解,然后脱水干燥、破碎、过筛得成品。即可得到峰值粘度 为4.6mpa(6%)、表观粘度为1mpa(6%)的木薯复合变性淀粉。

实施例三: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控制水分15%, 装入铝箔袋内置于60Co辐照场(60Co-γ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在有氧 条件下,在辐照剂量为6KGY、辐照时间为40分钟、辐照温度为28℃的 条件下辐照,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调PH值到6,再加入α-淀粉酶1.0g, 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180g(果糖108g,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物72g), 将淀粉浆加热至35℃,并保温40分钟,最后将PH值调至8.5,中止淀 粉酶的降解,然后脱水干燥、破碎、过筛得成品。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 4.6mpa(6%)、表观粘度为1.5mpa(6%)的木薯复合变性淀粉。

实施例四: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控制水分18%, 装入铝箔袋内置于60Co辐照场(60Co-γ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在有氧 条件下,在辐照剂量为10KGY、辐照时间为50分钟、辐照温度为30℃ 的条件下辐照,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调PH值到6,再加入α-淀粉酶 1.5g,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200g(己糖160g,乙烯基单体一元共聚物 20g、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20g),将淀粉浆加热至35℃,并保温40分 钟,最后将PH值调至8.5,中止淀粉酶的降解,然后脱水干燥、破碎、 过筛得成品。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4.5mpa(6%)、表观粘度为1.1mpa(6%) 的木薯复合变性淀粉。

实施例五: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控制水分14%, 装入铝箔袋内置于60Co辐照场(60Co-γ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在有氧 条件下,在辐照剂量为8KGY、辐照时间为45分钟、辐照温度为29℃的 条件下辐照,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调PH值到6,再加入α-淀粉酶1.5g, 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200g(葡萄糖160g,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40g), 将淀粉浆加热至35℃,并保温40分钟,最后将PH值调至8.5,中止淀 粉酶的降解,然后脱水干燥、破碎、过筛得成品。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 4.5mpa(6%)、表观粘度为1mpa(6%)的木薯复合变性淀粉。

实施例六: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控制水分12%, 装入铝箔袋内置于60Co辐照场(60Co-γ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在有氧 条件下,在辐照剂量为8KGY、辐照时间为45分钟、辐照温度为29℃的 条件下辐照,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调PH值到6,再加入α-淀粉酶1.2g, 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200g(脱氧核糖160g,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 20g、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物20g),将淀粉浆加热至35℃,并保温40分 钟,最后将PH值调至8.5,中止淀粉酶的降解,然后脱水干燥、破碎、 过筛得成品。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4.6mpa(6%)、表观粘度为1.1mpa(6%) 的木薯复合变性淀粉。

对比例1:中国专利CN101560280A的具体操作步骤

1)按原淀粉∶丙烯酸∶醋酸乙烯酯的质量比=100∶1~25∶1~30, 选取原淀粉、丙烯酸和醋酸乙烯酯,原淀粉的含水率为12%~16%(质 量);将原淀粉置于混合器中开动搅拌,用雾化器将接枝单体丙烯酸、醋 酸乙烯酯依次喷入原淀粉中,使其均匀混合,得混合物;

2)将混合物装入容器中封口后,置于60Coγ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在常 温下引发接枝反应,得共混物;辐照剂量率为5~400Gy/min,辐照剂量 为5~50kGy;辐照过程可以是静态的连续辐照,亦可是动态步进式的间 歇辐照;

3)将共混物置于烘箱中于130℃~180℃下进行烘燥2~3小时(使过 氧化物分解,重新释放出自由基,促进接枝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冷却后 粉碎,过100目筛筛分,包装,得到双元接枝淀粉(其接枝率为0.2%~ 40%)。

实验例1:

为了验证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效果,申请人进行了以下四组对比实验:

1、单独使用辐照使淀粉变性,设置了不同的辐照剂量实验组。

采用60Coγ-射线对木薯淀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时间为45分钟, 辐照温度为29℃,辐照剂量分别是2KGY、4KGY、6KGY、8KGY、10KGY、 12KGY,得到的辐照变性淀粉见表1:

表1:辐照后淀粉的粘度(蒸煮浓度为6%检测)变化

辐照剂量KGY 辐照前 12 10 8 6 4 2 峰值粘度(cp) 570 50 50 70 90 120 160 表观粘度(cp) 150 8 9 9 13 19 30

从表1可以得知:在辐照2-12KGY的范围内,随着辐照剂量增加, 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随着下降。

2、单独使用淀粉酶使淀粉改变性质,设置了不同剂量的实验组,结 果见表2.

表2:酶变后淀粉的粘度(蒸煮浓度为6%检测)变化

酶用量 加酶前 0.18 0.16 0.14 0.12 0.1 0.08 峰值粘度(cp) 570 13 18 22 30 36 48 表观粘度(cp) 150 3.1 3.3 3.8 4.2 4.6 5.3

从表2可以得知:在酶用量0.08-0.18的范围内,随着酶用量增加, 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随着下降。

3、先加淀粉酶,后辐照的效果,采用60Coγ-射线对木薯淀粉进行 辐照处理,辐照时间为45分钟,辐照温度为29℃,结果见表3.

表3:酶处理后辐射淀粉的粘度(蒸煮浓度为6%检测)变化

酶用量(ppm) 0.18 0.16 0.14 0.12 0.1 0.08 辐照剂量KGY 12 10 8 6 4 2 峰值粘度(cp) 6.5 6.8 6.7 7.1 6.9 7.3 表观粘度(cp) 2.2 2.4 2.2 2.3 2.3 2.5

从表3可以得知:联合酶处理及辐射,变性淀粉的峰值粘度及表观粘 度均比单一处理大幅下降。

4、使用辐照加淀粉酶处理后的效果,采用60Coγ-射线对木薯淀粉 进行辐照处理,辐照时间为45分钟,辐照温度为29℃,结果见表4.

表4:辐照加淀粉酶处理后淀粉的粘度(蒸煮浓度为6%检测)变化

辐照剂量(KGY) 12 10 8 6 4 2 酶用量(ppm) 0.18 0.16 0.14 0.12 0.1 0.08 峰值粘度(cp) 4.6 4.8 4.7 4.9 5 5 表观粘度(cp) 1 1 1 1.2 1.4 1.5

从表4可以得知:先进行辐照再进行淀粉酶处理,与先进行淀粉酶再 进行辐照处理得到的变性淀粉的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均不一样。

小结:从表1-表4中可以看出,木薯淀粉经单独辐射变性处理后, 表观粘度、峰值粘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木薯淀粉经单独酶处理后, 表观粘度、峰值粘度随酶量的增加而下降。当同时采用辐射+酶处理时, 所得到的表观粘度、峰值粘度比单独采用辐射、酶处理时显著下降。而先 进行辐射处理再进行酶处理的效果要比先进行酶处理再进行辐射处理的 效果要好。

实验例2:

对本申请中实施例1-6和对比例1所得产品进行测定,结果见表5:

表5:处理后淀粉的粘度(蒸煮浓度为6%检测)变化

从表5可以得知:先进行辐照再进行淀粉酶处理过程中,变性淀粉的 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与辐照的剂量、酶用量有关。

实验例3:

实验例2在蒸煮浓度为6%时检测产品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的数据, 但随着蒸煮浓度的升高,用DV-II型粘度计检测出数值>200cp时,糊液 在室温下(20~25℃)存放均有凝胶现象,而且粘度值越大凝胶越快。为 检测所得产品在不同蒸煮浓度下产品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对本发明技术 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蒸煮浓度为6%、12%、18%、24%、30%、34%、40%、 46%、52%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的检测。制备具体步骤方法参考实施例5, 仅替换辐照剂量及淀粉转化酶、稳定剂的加入量。结果见表6、表7。

表6:产品不同蒸煮浓度的粘度变化(辐照剂量8KGY)

注:标有“/”符号的,表示蒸煮过程中峰值粘度过高,搅拌不了,未 能检测出粘度值。

表7产品不同蒸煮浓度的粘度变化(辐照剂量12KGY)

注:标有“/”符号的,表示蒸煮过程中峰值粘度过高,搅拌不了,未 能检测出粘度值。

通过以上试验得出,经过辐照、在有稳定剂条件下进行酶变性后,淀 粉糊液在<1200cp的粘度时,室温条件下存放一周不凝胶,流动性好, 且蒸煮浓度可以提高到52%,蒸煮时不发生管道堵塞。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 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 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 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953586.8 (22)申请日 2015.12.17 C12P 19/14(2006.01) C12P 19/04(2006.01) (71)申请人 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53022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 吴圩镇明阳工业区 (72)发明人 王福标 陈惠兰 黎可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489 代理人 郑进城 (54) 发明名称 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 粉的制备方法, 属于木薯变。

2、性淀粉技术领域, 包括 以下步骤 : (1) 辐照木薯淀粉 : 通过 60Co- 射线 对木薯淀粉进行辐照, 辐照剂量为 2 12kGy、 辐 照时间为 30 60 分钟, 辐照温度为 25 32 ; (2) 加入辐照淀粉 0.8 1.8ppm 的 - 淀粉酶和 辐照淀粉重量份 15 25的稳定剂, 经过干燥、 破碎、 过筛得成品。本发明得到的复合变性淀粉 峰值粘度 (6 ) 5.0 ; 表观粘度 (6 ) 1.5, 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粘度的大幅下降 ; 全程采用 干法生产, 无三废产生 ; 通过使用稳定剂, 大大提 高淀粉糊液的稳定性 ; 淀粉的蒸煮浓度最大可达 52, 而且糊液放置一周不分。

3、层, 不凝胶, 不返白, 具有流动性。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页 CN 105506026 A 2016.04.20 CN 105506026 A 1.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辐照木薯淀粉: 通过60Co-射线对木薯淀粉进行辐照, 辐照剂量为212kGy、 辐照 时间为3060分钟, 辐照温度为2532; (2)加入辐照淀粉0.81.8ppm的 -淀粉酶和辐照淀粉重量份1525的稳定剂, 混合 均匀反应, 经过干燥、 破碎、 过筛得成品。 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辐 照剂量为610kGy、 辐照时间为4050分钟, 辐照温度为28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辐 照剂量为8kGy、 辐照时间为45分钟, 辐照温度为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 - 淀粉酶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1.01.5pp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 - 淀粉酶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1.5pp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

5、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稳 定剂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15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稳 定剂由单糖和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混合而成, 两者重量份比例为5-8: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稳 定剂由单糖和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混合而成, 两者重量份比例为8: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单 糖为戊糖、 己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核糖和脱氧核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6、于所述乙 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为乙烯基单体一元共聚物、 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 乙烯基单体三元 共聚物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 步骤制备而成: (1)将淀粉加入适量水, 控制水分为10-20, 搅拌均匀, 60Co-射线辐照, 在有氧条件 下, 辐照剂量为610KGY、 辐照时间为4050分钟、 辐照温度为2830; (2)将辐照后的淀粉浆, 调PH值到5-7, 再加入1.01.5ppm的 -淀粉酶, 同时加入辐照 淀粉量的1520的稳定剂, 所述稳定剂为核糖: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8:2; 将淀粉浆 加热至35, 并保温30。

7、50分钟, 最后将PH值调为89, 中止淀粉酶的降解, 然后脱水干燥、 破碎、 过筛得成品。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5506026 A 2 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木薯变性淀粉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涂布淀粉采用氧化的变性方式, 而氧化淀粉为湿工艺生产, 生产过程产生 的大量废水对环保处理难度极大, 易造成环境和生活污染, 工艺虽然成熟但是其效率比较 低下, 且生产周期也长, 产生的废弃物也比较多, 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0003 中国专利CN101509211。

8、A,采用了干法制备涂布淀粉, 该方法步骤为: 1)淀粉调浆; 2)淀粉酶解; 3)酶解后的淀粉浆脱水干燥制成半成品; 4)将半成品用阳离子干法变性处理; 5)将阳离子干法变性处理后的半成品冷却降温, 用酸调PH值; 6)干燥、 破碎、 过筛得成品。 但 其涂布淀粉使用浓度难以提高, 使用浓度一般只能到35, 36以上浓度时糊液的流变性 能很差。 0004 用射线辐照处理淀粉是改变淀粉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较之传统的化学法 不仅能耗少、 工艺简单, 而且污染小, 符合未来环保的趋势。 但由于淀粉颗粒的化学组成具 有非均质性, 除主要组成部分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外, 还含少量蛋白质、 脂类、 灰。

9、分、 水分等 成分。 同时, 淀粉颗粒是由结晶、 亚微晶和非晶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形成的一种多晶体系。 淀粉这些复杂结构, 加之射线对淀粉分子作用位点的不确定性, 决定了辐照场中淀粉粘度 在618mpa。 0005 中国专利CN101560280A是先酯化后辐照, 原淀粉丙烯酸醋酸乙烯酯按质量比 100125130反应后, 再辐照, 其辐照是置于60Co辐照场中, 在常温下引发接枝反应, 得共混物; 辐照剂量率为5400Gy/min, 辐照剂量为550kGy, 其接枝率为0.240。 但 该发明所得产品的粘度较高, 室温条件下存放易凝胶, 流动性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涂布淀。

10、粉粘度过高的问题, 提供一种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 淀粉的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提供的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辐照木薯淀粉: 通过60Co-射线对木薯淀粉进行辐照, 辐照剂量为212kGy、 辐照时间为3060分钟, 辐照温度为2532; 0009 (2)加入辐照淀粉0.81.8ppm的 -淀粉酶和辐照淀粉重量份1525的稳定剂, 混合均匀, 即得。 0010 优选地, 步骤(1)中辐照剂量为610kGy、 辐照时间为4050分钟, 辐照温度为28 30。 0011 优选地, 步骤(1)中辐照剂量为8kGy、 辐照时间为45分钟, 辐照温度为2。

11、9。 0012 优选地, 步骤(2)中-淀粉酶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1 .01 .5ppm, 更优选为 说明书 1/10 页 3 CN 105506026 A 3 1.5ppm。 0013 优选地, 步骤(2)中稳定剂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1520。 0014 优选地, 步骤(2)中稳定剂由单糖和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混合而成, 两者重量份 比例为5-8:5-2; 更优选地, 两者重量份比例为8:2。 0015 优选地, 步骤(2)中稳定剂中的单糖为戊糖、 己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核糖和脱 氧核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 优选地, 步骤(2)中稳定剂中的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为乙烯基单体。

12、一元共聚物、 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 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物的一种或多种。 0017 优选地, 步骤(2)中稳定剂的用量为辐照淀粉量的20。 0018 优选地, 其制备步骤如下: 0019 (1)将淀粉加入适量水, 控制水分为10-20, 搅拌均匀, 60Co-射线辐照, 在有氧 条件下, 辐照剂量为610KGY、 辐照时间为4050分钟、 辐照温度为2830; 0020 (2)将辐照后的淀粉浆, 调PH值到5-7, 再加入1.01.5ppm的 -淀粉酶, 同时加入 辐照淀粉量的1520的稳定剂, 所述稳定剂为核糖: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8:2; 将淀 粉浆加热至35, 并保温3050分钟, 最后。

13、将PH值调为89, 中止淀粉酶的降解, 然后脱水 干燥、 破碎、 过筛得成品。 002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先把淀粉辐照后, 后加入淀粉酶和稳定剂来达到降低粘度、 提高使用浓度、 保持良好流变性的目的。 通过粒子的高能辐射,将淀粉大分子中的C-C键、 C-O键和C-H键打断,使得淀粉大分子断裂,聚合度下降,粘度随之降低,其他指标均不受影 响。 通过控制辐照条件, 可得到不同粘度的产品, 同时, 在稳定剂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 单 糖的作用下, 加入淀粉转化酶, 在最佳活性温度下和淀粉长分子链进行作用, 从而进一步降 低淀粉胶料的黏度。 0022 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先加酶、 稳定剂后辐照的技术方案。

14、, 无法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 果。 因为淀粉颗粒是由结晶、 亚微晶和非晶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形成的一种多晶体系, 分子 量庞大, 使酶对淀粉分子每个作用位点发挥作用比较难, 大分子断裂不彻底, 要达到相同的 黏度, 第一步中的酶量就要成倍增加, 提高生产的成本; 而先采用辐射, 大部分的大分子断 裂, 在辅助酶的作用, 彻底将淀粉长分子链断开, 降低淀粉的黏度。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4 1.使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复合变性淀粉峰值粘度(6) 5.0; 表观粘度(6) 1.5, 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粘度的大幅下降; 0025 2.辐照生物复合变性工艺全程采用干法生产, 无三废产生; 00。

15、26 3.通过使用稳定剂, 大大提高淀粉糊液的稳定性; 0027 4.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变性淀粉经过辐照、 在有稳定剂条件下进行酶变性后, 淀粉 糊液在1200cp的粘度时, 室温条件下存放一周不凝胶, 流动性好, 且蒸煮浓度可以提高到 52, 蒸煮时不发生管道堵塞。 附图说明 0028 图1本发明所述辐照生物复合变性涂布淀粉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说明书 2/10 页 4 CN 105506026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0030 实施例一: 0031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 搅拌均匀, 控制水分10, 装入铝箔袋内。

16、置 于60Co辐照场(60Co-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 在有氧条件下, 在辐照剂量为2KGY、 辐照时 间为30分钟、 辐照温度为25的条件下辐照, 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 调PH值到5, 再加入 - 淀粉酶0.8g, 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150g(核糖75g, 乙烯基单体一元共聚物75g), 将淀粉浆 加热至35, 并保温30分钟, 最后将PH值调至8, 中止淀粉酶的降解, 然后脱水干燥、 破碎、 过 筛得成品。 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4.9mpa(6)、 表观粘度为1.5mpa(6)的木薯复合变性淀 粉。 0032 实施例二: 0033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 搅拌均匀, 控。

17、制水分20, 装入铝箔袋内置 于60Co辐照场(60Co-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 在有氧条件下, 在辐照剂量为12KGY、 辐照 时间为60分钟、 辐照温度为32的条件下辐照, 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 调PH值到7, 再加入 -淀粉酶1.8g, 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250g(戊糖200g, 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50g), 将淀 粉浆加热至35, 并保温50分钟, 最后将PH值调至9, 中止淀粉酶的降解, 然后脱水干燥、 破 碎、 过筛得成品。 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4.6mpa(6)、 表观粘度为1mpa(6)的木薯复合变性 淀粉。 0034 实施例三: 0035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

18、量的水, 搅拌均匀, 控制水分15, 装入铝箔袋内置 于60Co辐照场(60Co-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 在有氧条件下, 在辐照剂量为6KGY、 辐照时 间为40分钟、 辐照温度为28的条件下辐照, 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 调PH值到6, 再加入 - 淀粉酶1.0g, 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180g(果糖108g, 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物72g), 将淀粉 浆加热至35, 并保温40分钟, 最后将PH值调至8.5, 中止淀粉酶的降解, 然后脱水干燥、 破 碎、 过筛得成品。 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4.6mpa(6)、 表观粘度为1.5mpa(6)的木薯复合变 性淀粉。 0036 实施例四: 0037。

19、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 搅拌均匀, 控制水分18, 装入铝箔袋内置 于60Co辐照场(60Co-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 在有氧条件下, 在辐照剂量为10KGY、 辐照 时间为50分钟、 辐照温度为30的条件下辐照, 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 调PH值到6, 再加入 -淀粉酶1.5g, 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200g(己糖160g, 乙烯基单体一元共聚物20g、 乙烯基 单体二元共聚物20g), 将淀粉浆加热至35, 并保温40分钟, 最后将PH值调至8.5, 中止淀粉 酶的降解, 然后脱水干燥、 破碎、 过筛得成品。 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4.5mpa(6)、 表观粘度 为1.1m。

20、pa(6)的木薯复合变性淀粉。 0038 实施例五: 0039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 搅拌均匀, 控制水分14, 装入铝箔袋内置 于60Co辐照场(60Co-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 在有氧条件下, 在辐照剂量为8KGY、 辐照时 间为45分钟、 辐照温度为29的条件下辐照, 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 调PH值到6, 再加入 - 说明书 3/10 页 5 CN 105506026 A 5 淀粉酶1.5g, 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200g(葡萄糖160g, 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40g), 将淀 粉浆加热至35, 并保温40分钟, 最后将PH值调至8.5, 中止淀粉酶的降解, 然后脱。

21、水干燥、 破碎、 过筛得成品。 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4.5mpa(6)、 表观粘度为1mpa(6)的木薯复合变 性淀粉。 0040 实施例六: 0041 将装有1000g木薯淀粉加入适量的水, 搅拌均匀, 控制水分12, 装入铝箔袋内置 于60Co辐照场(60Co-射线辐照场)中进行辐照, 在有氧条件下, 在辐照剂量为8KGY、 辐照时 间为45分钟、 辐照温度为29的条件下辐照, 将辐照后的木薯淀粉浆, 调PH值到6, 再加入 - 淀粉酶1.2g, 同时加入稳定剂混合物200g(脱氧核糖160g, 乙烯基单体二元共聚物20g、 乙烯 基单体三元共聚物20g), 将淀粉浆加热至35, 并保温40。

22、分钟, 最后将PH值调至8.5, 中止淀 粉酶的降解, 然后脱水干燥、 破碎、 过筛得成品。 即可得到峰值粘度为4.6mpa(6)、 表观粘 度为1.1mpa(6)的木薯复合变性淀粉。 0042 对比例1: 中国专利CN101560280A的具体操作步骤 0043 1)按原淀粉丙烯酸醋酸乙烯酯的质量比100125130, 选取原淀粉、 丙烯 酸和醋酸乙烯酯, 原淀粉的含水率为1216(质量); 将原淀粉置于混合器中开动搅拌, 用雾化器将接枝单体丙烯酸、 醋酸乙烯酯依次喷入原淀粉中, 使其均匀混合, 得混合物; 0044 2)将混合物装入容器中封口后, 置于60Co辐照场中进行辐照, 在常温下引。

23、发接枝 反应, 得共混物; 辐照剂量率为5400Gy/min, 辐照剂量为550kGy; 辐照过程可以是静态 的连续辐照, 亦可是动态步进式的间歇辐照; 0045 3)将共混物置于烘箱中于130180下进行烘燥23小时(使过氧化物分解, 重新释放出自由基, 促进接枝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冷却后粉碎, 过100目筛筛分, 包装, 得到 双元接枝淀粉(其接枝率为0.240)。 0046 实验例1: 0047 为了验证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效果, 申请人进行了以下四组对比实验: 0048 1、 单独使用辐照使淀粉变性, 设置了不同的辐照剂量实验组。 0049 采用60Co-射线对木薯淀粉进行辐照处理, 辐。

24、照时间为45分钟, 辐照温度为29, 辐照剂量分别是2KGY、 4KGY、 6KGY、 8KGY、 10KGY、 12KGY, 得到的辐照变性淀粉见表1: 0050 表1: 辐照后淀粉的粘度(蒸煮浓度为6检测)变化 0051 辐照剂量KGY辐照前12108642 峰值粘度(cp)57050507090120160 表观粘度(cp)150899131930 0052 从表1可以得知: 在辐照2-12KGY的范围内, 随着辐照剂量增加, 峰值粘度及表观粘 度随着下降。 0053 2、 单独使用淀粉酶使淀粉改变性质, 设置了不同剂量的实验组, 结果见表2. 0054 表2: 酶变后淀粉的粘度(蒸煮浓。

25、度为6检测)变化 0055 酶用量加酶前0.180.160.140.120.10.08 峰值粘度(cp)570131822303648 说明书 4/10 页 6 CN 105506026 A 6 表观粘度(cp)1503.13.33.84.24.65.3 0056 从表2可以得知: 在酶用量0.08-0.18的范围内, 随着酶用量增加, 峰值粘度及表观 粘度随着下降。 0057 3、 先加淀粉酶, 后辐照的效果, 采用60Co-射线对木薯淀粉进行辐照处理, 辐照时 间为45分钟, 辐照温度为29, 结果见表3. 0058 表3: 酶处理后辐射淀粉的粘度(蒸煮浓度为6检测)变化 0059 酶用量。

26、(ppm)0.180.160.140.120.10.08 辐照剂量KGY12108642 峰值粘度(cp)6.56.86.77.16.97.3 表观粘度(cp)2.22.42.22.32.32.5 0060 从表3可以得知: 联合酶处理及辐射, 变性淀粉的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均比单一处 理大幅下降。 0061 4、 使用辐照加淀粉酶处理后的效果, 采用60Co-射线对木薯淀粉进行辐照处理, 辐照时间为45分钟, 辐照温度为29, 结果见表4. 0062 表4: 辐照加淀粉酶处理后淀粉的粘度(蒸煮浓度为6检测)变化 0063 辐照剂量(KGY)12108642 酶用量(ppm)0.180.160.。

27、140.120.10.08 峰值粘度(cp)4.64.84.74.955 表观粘度(cp)1111.21.41.5 0064 从表4可以得知: 先进行辐照再进行淀粉酶处理, 与先进行淀粉酶再进行辐照处理 得到的变性淀粉的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均不一样。 0065 小结: 从表1-表4中可以看出, 木薯淀粉经单独辐射变性处理后, 表观粘度、 峰值粘 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木薯淀粉经单独酶处理后, 表观粘度、 峰值粘度随酶量的增加 而下降。 当同时采用辐射+酶处理时, 所得到的表观粘度、 峰值粘度比单独采用辐射、 酶处理 时显著下降。 而先进行辐射处理再进行酶处理的效果要比先进行酶处理再进行辐射。

28、处理的 效果要好。 0066 实验例2: 0067 对本申请中实施例16和对比例1所得产品进行测定, 结果见表5: 0068 表5: 处理后淀粉的粘度(蒸煮浓度为6检测)变化 0069 说明书 5/10 页 7 CN 105506026 A 7 0070 从表5可以得知: 先进行辐照再进行淀粉酶处理过程中, 变性淀粉的峰值粘度及表 观粘度与辐照的剂量、 酶用量有关。 0071 实验例3: 0072 实验例2在蒸煮浓度为6时检测产品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的数据, 但随着蒸煮浓 度的升高, 用DV-II型粘度计检测出数值200cp时, 糊液在室温下(2025)存放均有凝 胶现象, 而且粘度值越大凝胶越。

29、快。 为检测所得产品在不同蒸煮浓度下产品峰值粘度及表 观粘度, 对本发明技术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蒸煮浓度为6、 12、 18、 24、 30、 34、 40、 46、 52峰值粘度及表观粘度的检测。 制备具体步骤方法参考实施例5, 仅替换辐照 剂量及淀粉转化酶、 稳定剂的加入量。 结果见表6、 表7。 0073 表6: 产品不同蒸煮浓度的粘度变化(辐照剂量8KGY) 说明书 6/10 页 8 CN 105506026 A 8 0074 说明书 7/10 页 9 CN 105506026 A 9 0075 0076 注: 标有 “/” 符号的, 表示蒸煮过程中峰值粘度过高, 搅拌不了, 未能检测出粘。

30、度 值。 0077 表7产品不同蒸煮浓度的粘度变化(辐照剂量12KGY) 说明书 8/10 页 10 CN 105506026 A 10 0078 0079 0080 注: 标有 “/” 符号的, 表示蒸煮过程中峰值粘度过高, 搅拌不了, 未能检测出粘度 说明书 9/10 页 11 CN 105506026 A 11 值。 0081 通过以上试验得出, 经过辐照、 在有稳定剂条件下进行酶变性后, 淀粉糊液在 1200cp的粘度时, 室温条件下存放一周不凝胶, 流动性好, 且蒸煮浓度可以提高到52, 蒸 煮时不发生管道堵塞。 0082 虽然, 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 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 述, 但在本发明基础上, 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 的。 因此, 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 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 范围。 说明书 10/10 页 12 CN 105506026 A 12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13 CN 105506026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