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钛白复合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白复合粉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钛白粉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具有无毒、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化纤、橡胶、陶瓷、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和医药等工业。但近年来钛矿资源的日益紧缺,且钛白粉的生产成本较其它白色颜料高,成本差额幅度大,使得钛白粉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各国已开始探索和研究复合钛白,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我国符合钛白粉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且研究得来的产品性能不佳,于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钛白复合粉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钛白复合粉制备方法。
一种钛白复合粉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钛白粉、云母粉、碳酸钙加入酸性溶液中,搅拌均匀,得悬浮液A;
S2、边搅拌边加入pH调节剂,调节悬浮液A的PH值为7,得复合物B;
S3、将复合物B加入水中,同时加入水玻璃和增白剂VBL,待搅拌均匀、过滤,得混合液C;
S4、将混合液C加热,烘干,得混合物D;
S5、将混合物D和氧化铝放入研磨机中充分研磨至细粉,装袋即得。
优选的,所述S1中酸性溶液指氢氟酸。
优选的,所述S1中钛白粉为0.1-0.5μm的二氧化钛粒子。
优选的,所述S2中pH调节剂为碳酸氢钠。
优选的,所述S4中加热温度为100-150℃。
优选的,S4中烘干时间为50-80min。
本发明提出的钛白复合粉具有良好不透明性、白度和光亮度、遮盖能力强,耐候性强、着色力强、色彩鲜艳,本发明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化纤、橡胶、陶瓷等工业。
本发明采用酸碱置换的方法,将碳酸钙置换为钛白粉的复合成分,减少了钛白粉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本发明提出的钛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钛白复合粉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0.5μm的二氧化钛粒子、云母粉、碳酸钙加入氢氟酸中,搅拌均匀,得悬浮液A;
S2、边搅拌边加入碳酸氢钠,调节悬浮液A的PH值为7,得复合物B;
S3、将复合物B加入水中,同时加入水玻璃和增白剂VBL,待搅拌均匀、过滤,得混合液C;
S4、将混合液C加热120℃,烘干60min,得混合物D;
S5、将混合物D和氧化铝放入研磨机中充分研磨至细粉,装袋即得。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钛白复合粉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0.5μm的二氧化钛粒子、云母粉、碳酸钙加入氢氟酸中,搅拌均匀,得悬浮液A;
S2、边搅拌边加入碳酸氢钠,调节悬浮液A的PH值为7,得复合物B;
S3、将复合物B加入水中,同时加入水玻璃和增白剂VBL,待搅拌均匀、过滤,得混合液C;
S4、将混合液C加热140℃,烘干75min,得混合物D;
S5、将混合物D和氧化铝放入研磨机中充分研磨至细粉,装袋即得。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钛白复合粉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0.5μm的二氧化钛粒子、云母粉、碳酸钙加入氢氟酸中,搅拌均匀,得悬浮液A;
S2、边搅拌边加入碳酸氢钠,调节悬浮液A的PH值为7,得复合物B;
S3、将复合物B加入水中,同时加入水玻璃和增白剂VBL,待搅拌均匀、过滤,得混合液C;
S4、将混合液C加热130℃,烘干65min,得混合物D;
S5、将混合物D和氧化铝放入研磨机中充分研磨至细粉,装袋即得。
实施例四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钛白复合粉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0.5μm的二氧化钛粒子、云母粉、碳酸钙加入氢氟酸中,搅拌均匀,得悬浮液A;
S2、边搅拌边加入碳酸氢钠,调节悬浮液A的PH值为7,得复合物B;
S3、将复合物B加入水中,同时加入水玻璃和增白剂VBL,待搅拌均匀、过滤,得混合液C;
S4、将混合液C加热150℃,烘干70min,得混合物D;
S5、将混合物D和氧化铝放入研磨机中充分研磨至细粉,装袋即得。
实施例五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钛白复合粉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0.5μm的二氧化钛粒子、云母粉、碳酸钙加入氢氟酸中,搅拌均匀,得悬浮液A;
S2、边搅拌边加入碳酸氢钠,调节悬浮液A的PH值为7,得复合物B;
S3、将复合物B加入水中,同时加入水玻璃和增白剂VBL,待搅拌均匀、过滤,得混合液C;
S4、将混合液C加热100℃,烘干50min,得混合物D;
S5、将混合物D和氧化铝放入研磨机中充分研磨至细粉,装袋即得。
本发明采用酸碱置换的方法,将碳酸钙置换为钛白粉的复合成分,减少了钛白粉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本发明提出的钛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