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面罩.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8545321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2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138757.3

申请日:

20151231

公开号:

CN205287177U

公开日:

2016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6/06

主分类号:

A61M16/06

申请人: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詹谊锋,庄志

地址: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西街19号主楼五层

优先权:

CN201521138757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睿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徐丁峰;付伟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呼吸面罩,该呼吸面罩包括:框架;前额支撑架,其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至框架,以使前额支撑架可朝向患者前额或背离患者前额摆动;以及调节构件,其套设在第一连接部上,并可旋转地连接至框架,其中前额支撑架的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和调节构件的内侧壁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突出部,另一个上设置有调节斜轨道,突出部沿调节斜轨道可滑动,以通过调节构件的转动,驱动前额支撑架摆动。该呼吸面罩使用时,单手旋转调节构件就可以使前额支撑架摆动,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感受寻找到最舒适的位置,无需他人帮助,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并且此调节方式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很少,因此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包括:框架;前额支撑架,所述前额支撑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以使所述前额支撑架可朝向患者前额或背离患者前额摆动;以及调节构件,所述调节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并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其中,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和所述调节构件的内侧壁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突出部,另一个上设置有调节斜轨道,所述突出部沿所述调节斜轨道可滑动,以通过所述调节构件的转动,驱动所述前额支撑架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前额支撑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中设置有所述调节斜轨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调节斜轨道,且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侧壁的边缘,所述突出部沿所述开槽可滑动并从所述第二端可脱离所述开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垂直于所述调节斜轨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斜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外侧壁上,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框架上相对应地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以限制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摆动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开槽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互卡合的第二卡槽,所述调节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形成球窝连接结构,所述前额支撑架和所述框架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摆动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截球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容纳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围绕所述调节构件布置的多个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输气接口,所述调节构件和所述前额支撑架均连接至所述输气接口。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面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主要方法是 持续正压通气(CPAP)。CPAP通常需要患者长时间(例如整夜)佩戴呼 吸面罩,因此佩戴舒适性对患者的体验影响非常大。如果患者感觉佩戴舒 适度不够,就可能拒绝治疗,或者在佩戴时经常调整呼吸面罩的位置。尤 其在夜间患者对呼吸面罩的无意识触碰,非常容易引起呼吸面罩内的气体 泄露而影响治疗效果。

现有的大部分呼吸面罩都配备有前额支撑架。前额支撑架抵靠在患者 的额头上,可以利用额头提供的支撑力来缓解呼吸面罩对面部的压迫感。 但是,由于人种、年龄及个体的不同,对于不同的患者,其额头的高度不 同。图1中的实线和虚线表示的额头100分别代表额头的高低区别。故在 使用面罩时,需要不同的前额支撑高度以保证最合适的佩戴感,使患者能 够获得舒适的佩戴体验。

目前,调节前额支撑架相对于额头的高度主要采用螺旋传动的原理, 使用旋钮的旋转运动来实现前额支撑架上的前额支撑垫的伸缩,进而适应 不同的前额高度。但这种调节机构包含的零部件数量较多,实现起来比较 复杂;并且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呼吸面罩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面罩,其包括:框架;前额支撑架,所 述前额支撑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 以使所述前额支撑架可朝向患者前额或背离患者前额摆动;以及调节构件, 所述调节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并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其 中,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和所述调节构件的内侧壁 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突出部,另一个上设置有调节斜轨道,所述突出部沿 所述调节斜轨道可滑动,以通过所述调节构件的转动,驱动所述前额支撑 架摆动。

优选地,所述调节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前额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中设置有所述调节斜轨道的侧壁上 还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调 节斜轨道,且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侧壁的边缘,所述突出部沿所述开槽 可滑动并从所述第二端可脱离所述开槽。

优选地,所述开槽垂直于所述调节斜轨道。

优选地,所述调节斜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外侧壁上,所 述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框架上相对应地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 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以限制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摆动方向。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开槽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调节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 第一卡槽相互卡合的第二卡槽,所述调节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 二卡槽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

优选地,所述框架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 部配合形成球窝连接结构,所述前额支撑架和所述框架上分别设置有相互 配合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摆动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截球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容纳在 所述第二连接部中。

优选地,所述调节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围绕所述调节构件布置的多 个齿。

优选地,所述框架具有输气接口,所述调节构件和所述前额支撑架均 连接至所述输气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面罩通过调节构件和前额支撑件上的调节斜 轨道和突出部的相互配合,将调节构件的旋转转换为前额支撑件的摆动, 通过旋转调节构件就可以调节前额支撑架相对于患者前额的高度。使用时, 单手旋转调节构件就可以使前额支撑架摆动,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感受寻找 到最舒适的位置,无需他人帮助,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并且此调节方式的 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很少,因此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 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 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 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 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 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人体头部轮廓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呼吸面罩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的呼吸面罩的主视图;

图4为沿图3中的线A-A所截的呼吸面罩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调节构件及框架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额支撑架和框架的分解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额支撑架的立体图;以及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额支撑架和调节构件的分解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 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 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 未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呼吸面罩。图2-4从各个角度 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呼吸面罩200。可以理解的是,虽然 附图中以鼻罩型呼吸面罩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本文提供的呼 吸面罩还可以为口鼻罩型、全脸型或鼻枕型等的呼吸面罩。如图2-4所示, 呼吸面罩200包括框架(也称为面罩主体)210、调节构件220和前额支撑 架230。

框架210主要用于支撑整个呼吸面罩200上。框架210可以固定地连 接或可拆卸地连接有衬垫240。衬垫240和框架210共同形成容纳患者的 鼻部或者口鼻部的空腔。衬垫240也可以单独形成该空腔,在此实施例中 框架210可以在衬垫240的外部支撑衬垫240。在使用时,衬垫240将与 患者的脸部(包括脸颊、鼻梁、嘴巴上或下部等)接触,形成密封,以使 该空腔与患者的鼻腔或者口鼻腔连通。框架210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或 者也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衬垫240优选地由柔性材料制成。刚性材料可 以是塑料、合金等,柔性材料可以是硅胶、凝胶、泡沫、气囊、纺织品等。 呼吸面罩200被患者佩戴后站在患者的对面观看,框架210和衬垫240的 形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大体三角形,还可以为梨形、梯形等等。框架210 和衬垫240还可采用可以与口和/或鼻部形状相适配的任何其他形状。框架 210具有输气接口211。通过该输气接口211向呼吸面罩200内的空腔提供 可供呼吸的气体。此外,框架210上还可以设置有固定结构213,用于连 接固定组件(未示出)。固定组件用于把呼吸面罩200固定在患者面部的适 当位置,可以是现有的各种头带。头带上可以具有与框架210连接的结构, 比如扣、带魔术贴的绑带。

前额支撑架230在使用时抵靠在患者的额头上,以便将呼吸面罩200 更加牢固且舒适地固定在患者的面部。前额支撑架230可枢转地连接至框 架210,以使前额支撑架230可朝向患者前额或背离患者前额摆动。作为 示例,前额支撑架230以枢轴O-O为轴可枢转。在该鼻罩型呼吸面罩中, 前额支撑架230优选地可枢转地(即可摆动地)连接至输气接口211,调 节构件220也可旋转地连接至输气接口211,以使呼吸面罩的结构更加紧 凑。但对于体积较大的呼吸面罩(例如全脸面罩或口鼻面罩等),前额支撑 架230可能与输气接口211分开地设置在框架210上。枢轴O-O应沿着人 体的左右方向延伸。前额支撑架230绕枢轴O-O枢转(沿着图4中的箭头 N所示的方向枢转)时,可以相对于前额调整前额支撑架230的高度。前 额支撑架230与框架21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不可分拆式的或可分拆式的。 前额支撑架230具有第一连接部231。前额支撑架230通过该第一连接部 231连接至框架210。第一连接部231具有与输气接口211连通的气流通道, 以允许气体通过输气接口211。前额支撑架230还包括连接臂234和前额 支撑垫232。连接臂234从第一连接部231大致沿着鼻梁延伸至前额附近。 柔软的前额支撑垫232设置在连接臂234的靠近前额的端部,用于抵靠在 患者的前额上。调节前额支撑架230的高度实际上是调整前额支撑垫232 相对于前额的高度。

前额支撑架230与框架210之间的枢转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在一个 优选实施例中,框架210具有与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连接的 第二连接部215。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二连接部215配合形成球窝连接结 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31呈截球状,第一连接部231可 枢转地容纳在第二连接部215中。截球是指使用两个平行的平面去截球形, 位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部分为截球。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第二连接 部215设计成容纳在第一连接部231中的结构。但是,相比于图示的优选 方式,第二连接部215容纳在第一连接部231中的设计会存在以下问题: 内部的第二连接部215可能要设计得较长,以便给外部的第一连接部231 留出足够的枢转空间,并且第一连接部231也没有充分利用空腔内的空间, 这样会导致整个呼吸面罩200的外形较大,降低佩戴的舒适度。第一连接 部231和第二连接部215之间球面可以采用过盈连接方式,以保证两者连 接的气密性。

在球窝连接的情况下,为了限制前额支撑架230的摆动方向,例如使 前额支撑架230以枢轴O-O为轴进行枢转,前额支撑架230和框架210上 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参见示出了框架210的图7以及示出前额 支撑架230的图8,前额支撑架230上的限位部233为限位凸起,框架210 上的限位部217为限位槽。限位凸起233与限位槽217的位置相对应。前 额支撑架230枢转时,限位凸起237沿着限位槽217滑动。限位部还可以 采用各种其他方式,例如限位凸起和限位槽在前额支撑架230和框架210 上的位置互换,或者在前额支撑架230和框架210上设置相互匹配、或者 相互匹配的平面(平面可以垂直于枢轴O-O)等等。通过限位部,前额支 撑架230与框架210之间虽然采用球窝连接,但只具有前额高度调节方向 的自由度。但是,如后文将要描述地,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 的外侧壁或调节构件220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沿各自的周向延伸的调节斜 轨道,因此,在采用相互匹配的平面来限制前额支撑架230仅以枢轴O-O 为轴枢转时,会增大设计难度,但本实用新型并不排除这种设置方式。限 位凸起233与限位槽217的配合方式会使限位部的结构相对简单。

除了上述球窝连接结构之外,前额支撑架230还可以采用铰链等可枢 转地连接至框架210。作为示例,铰链可以设置在框架210的外表面上, 前额支撑架230通过该铰链连接到框架210。但相比于上述优选方式,这 种铰链连接的结构比较复杂,不易拆洗,并且使呼吸面罩200的整体外观 不平整。

呼吸面罩200还可以包括弯管组件250。弯管组件250连通至输气接 口。压力支持设备(例如呼吸机)通过输气管路(未示出)与弯管组件250 相连,以便输入适当压力的气体进入呼吸面罩200的空腔,进而进入患者 的气道。供给患者的气体可以是现有技术已知的任何适当的呼吸气体。弯 管组件250可以为本领域中常用的各种弯管组件。输气管路可以本领域常 用的波纹软管。对于图2-4中的优选方式,前额支撑架230连接至输气接 口211,调节构件220也可以连接至输气接口211。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 连接部231上设置有允许气体通过输气接口211的气流通道。弯管组件250 可以连接至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并与第一连接部231的气 流通道连通。在第二连接部215容纳在第一连接部231中的实施中、以及 在前额支撑架230通过铰链连接到框架210的实施例中,弯管组件250可 以直接连接至输气接口21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方位术语,例如“前”、“后”、“上”、 “下”、“左”、“右”、“外”、“内”、“远”、“近”等都是相对于佩戴该呼吸 面罩200且头部直立的患者而言的。就图3-4摆放位置而言,衬垫240相 对于弯管组件250处于患者的近端,而弯管组件250相对于衬垫240处于 患者的远端。

下面将对用于调节前额支撑垫的高度的调节构件220进行详细描述。 调节构件220可旋转地连接至框架21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 示,调节构件220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23,框架210上上设置有第二卡槽 219,第一卡槽223和第二卡槽219可相互卡合。调节构件220通过第一卡 槽223和第二卡槽219可旋转地连接至框架210。通过第一卡槽223相对 于第二卡槽219的旋转,使调节构件220可相对于框架210旋转。作为示 例,第一卡槽223和第二卡槽219中的至少一个呈环形,以使第一卡槽223 和第二卡槽219中的一个可以相对于另一个可旋转。在调节构件220连接 至输气接口211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23和/或第二卡槽219可以沿输气 接口211的周向延伸,以使调节构件220可以绕输气接口211旋转。第一 卡槽223和第二卡槽219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沿中的至少一个的周向连续 设置的环形槽。调节构件220和框架210还可以采用其他配合方式来实现 两者的相对旋转,例如,调节构件220和框架210中的一个上可以设置环 形轨道,调节构件220和输气接口211中的另一个上可以设置沿着该环形 轨道可滑动的任何配合部,例如凸出部、卡勾部或齿等等。

调节构件220还可套设在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上。这样 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壁与调节构件220的内侧壁至少有一部分相对。该 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壁和该调节构件220的内侧壁的其中一个上可以设 置有突出部,另一个上设置有调节斜轨道。在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设置 在调节构件220上,且调节斜轨道设置在前额支撑架230上。在另一个实 施例中,可以反过来,将突出部设置在前额支撑架230上,且将调节斜轨 道设置在调节构件220上。在调节前额支撑架相对于前额的高度方面,这 两种设置方式的原理基本相同,因此,下文结合附图仅对其中一种设置方 式进行详细描述。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描述可以了解另一种设置 方式。

调节构件22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突出部221,见图5和9。第一连接 部2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调节斜轨道235,见图6、8和9。调节斜轨道235 环绕第一连接部231。调节斜轨道235大体上呈环形。突出部221沿着调 节斜轨道235可滑动。作为示例,突出部221可以为突出于调节构件220 的内侧壁的球头。球头可容纳在调节斜轨道235中,以沿着调节斜轨道235 滑动。突出部221还可以具有其他构造,只要能够沿着调节斜轨道235滑 动即可。调节斜轨道235相对于参考平面倾斜。本文所提到的参考平面为 平行于枢轴O-O的竖直平面,该参考平面为一假想面,并未在图中示出, 但参照图4可以理解,该参考平面为垂直于纸面的竖直平面。当患者佩戴 该呼吸面罩时,参考平面平行于患者的面部。参见图6,沿着第一连接部 231的周向方向,该调节斜轨道235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31的近端的高度h 逐渐变化。这样,当调节构件220转动时,突出部221会滑动到调节斜轨 道235的不同位置处,驱动前额支撑架230摆动(即沿着箭头N所示的方 向摆动),进而调节前额支撑架230相对于前额的高度。患者无需他人帮助, 单手旋转调节构件220就可以根据个人感受寻找到最舒适的位置,操作起 来非常方便。调节斜轨道235相对于参考平面的斜率可以根据前额支撑架 230所需要的高度调节范围来设计。由此可见,调节构件220通过巧妙的 设计来实现前额支撑架230的高度调节,其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因 此可以节约成本。

优选地,调节构件220可拆卸地连接至前额支撑架230。前额支撑架 230与框架210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呼吸面罩需要经常清洗, 呼吸面罩包含的各个部件之间能够拆解开,对于清洗来说很有帮助。在本 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壁和调节构件220的内 侧壁中设置有调节斜轨道的侧壁上设置开槽。以图示实施例为例,参见图 9,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调节斜轨道235 和开槽237。开槽237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开槽237的第一端连接至调 节斜轨道235。开槽237的第二端延伸至该外侧壁的边缘。由于调节斜轨 道235与开槽237连通,因此突出部221可以沿开槽237可滑动进入调节 斜轨道235中,或者从开槽237的第二端脱离开槽237,进而将调节构件 220从前额支撑架230上拆卸下来。通过开槽237,调节构件220可以方便 地与前额支撑架230拆解开,并且安装时只要将突出部221与开槽237对 准,然后滑入至调节斜轨道235即可。调节斜轨道设置在调节构件220上 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即将开槽设置在调节构件220的内侧壁上并 连接至调节斜轨道,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图示实施例中,开槽237与调节斜轨道235垂直。但是, 开槽237还可以不垂直于调节斜轨道235。开槽237与调节斜轨道235可 以成一定角度。虽然相比于开槽237与调节斜轨道235垂直的实施例,开 槽237不垂直地设置会使得结构稍微复杂些,但不垂直的设置也会降低突 出部221意外脱离开槽237的几率。

进一步优选地,上文所提到的限位部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31 的外侧壁上的限位凸起、以及相对应地设置框架210上的限位槽。对于限 位凸起和限位槽的配合方式在上文已经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值得一 提的是,在调节斜轨道235和开槽237设置在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 部231的外侧壁上的实施例中,限位凸起233优选地设置在开槽237的两 侧,如图8-9较佳地示出。考虑到佩戴的舒适性,呼吸面罩的设计得越来 越小巧,对于第一连接部231的有限壁厚,将限位凸起233设置在开槽237 的两侧可以增加开槽237的深度,在调节构件220的前额支撑架230的安 装和拆卸过程中,更容易使突出部221与开槽237对准,因此安装和拆卸 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构件220都呈环形,但是调节构件220的 形状不限于此,其可以为能够可旋转地连接至输气口211的各种形状。例 如,调节构件220的外侧壁可以为棱柱、棱台等形状,内侧壁可以大体上 成圆柱形,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调节构件220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 有围绕调节构件220布置的多个齿,以方便手指拨动调节构件220使其旋 转。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 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 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 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 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呼吸面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呼吸面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呼吸面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面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面罩.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138757.3 (22)申请日 2015.12.31 A61M 16/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西街 19 号主楼五层 (72)发明人 詹谊锋 庄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睿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481 代理人 徐丁峰 付伟佳 (54) 实用新型名称 呼吸面罩 (57) 摘要 一种呼吸面罩, 该呼吸面罩包括 : 框架 ; 前额 支撑架, 其具有第一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 连接至框架, 以使前额支撑架可朝向患者。

2、前额或 背离患者前额摆动 ; 以及调节构件, 其套设在第 一连接部上, 并可旋转地连接至框架, 其中前额支 撑架的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和调节构件的内侧壁 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突出部, 另一个上设置有调 节斜轨道, 突出部沿调节斜轨道可滑动, 以通过调 节构件的转动, 驱动前额支撑架摆动。 该呼吸面罩 使用时, 单手旋转调节构件就可以使前额支撑架 摆动, 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感受寻找到最舒适的位 置, 无需他人帮助, 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并且此调 节方式的结构简单、 零部件数量很少, 因此制造工 艺简单、 制造成本较低。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

3、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205287177 U 2016.06.08 CN 205287177 U 1.一种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吸面罩包括: 框架; 前额支撑架, 所述前额支撑架具有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 框架, 以使所述前额支撑架可朝向患者前额或背离患者前额摆动; 以及 调节构件, 所述调节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并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 其中, 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和所述调节构件的内侧壁的其中一 个上设置有突出部, 另一个上设置有调节斜轨道, 所述突出部沿所述调节斜。

4、轨道可滑动, 以 通过所述调节构件的转动, 驱动所述前额支撑架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前额 支撑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中设置有所述 调节斜轨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开槽, 所述开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 述调节斜轨道, 且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侧壁的边缘, 所述突出部沿所述开槽可滑动并从 所述第二端可脱离所述开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槽垂直于所述调节斜轨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斜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

5、连接部 的所述外侧壁上, 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所述框架上相对应地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 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 以限制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摆动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开槽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槽, 所述 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互卡合的第二卡槽, 所述调节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 述第二卡槽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 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形成球窝连接结构, 所述前额支撑架和所述框。

6、架上分别设置有 相互配合的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摆动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截球状, 所述第一连 接部可枢转地容纳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围绕 所述调节构件布置的多个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输气接口, 所述调节构件 和所述前额支撑架均连接至所述输气接口。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287177 U 2 呼吸面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面罩技术领域, 具体地涉及一种呼吸面罩。 背景技。

7、术 0002 目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主要方法是持续正压通气 (CPAP)。 CPAP通常需要患者长时间(例如整夜)佩戴呼吸面罩, 因此佩戴舒适性对患者的体 验影响非常大。 如果患者感觉佩戴舒适度不够, 就可能拒绝治疗, 或者在佩戴时经常调整呼 吸面罩的位置。 尤其在夜间患者对呼吸面罩的无意识触碰, 非常容易引起呼吸面罩内的气 体泄露而影响治疗效果。 0003 现有的大部分呼吸面罩都配备有前额支撑架。 前额支撑架抵靠在患者的额头上, 可以利用额头提供的支撑力来缓解呼吸面罩对面部的压迫感。 但是, 由于人种、 年龄及个体 的不同, 对于不同的患者, 其额头的高度不同。

8、。 图1中的实线和虚线表示的额头100分别代表 额头的高低区别。 故在使用面罩时, 需要不同的前额支撑高度以保证最合适的佩戴感, 使患 者能够获得舒适的佩戴体验。 0004 目前, 调节前额支撑架相对于额头的高度主要采用螺旋传动的原理, 使用旋钮的 旋转运动来实现前额支撑架上的前额支撑垫的伸缩, 进而适应不同的前额高度。 但这种调 节机构包含的零部件数量较多, 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并且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 制造成本居 高不下。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呼吸面罩中存在的结构复杂、 制造成本较高等问题, 本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面罩, 其包括: 框架; 前额支撑架, 所述前额支撑。

9、架具有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 以使所述前额支撑架可朝向患者前额或背离患 者前额摆动; 以及调节构件, 所述调节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并可旋转地连接至所 述框架, 其中, 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和所述调节构件的内侧壁的其 中一个上设置有突出部, 另一个上设置有调节斜轨道, 所述突出部沿所述调节斜轨道可滑 动, 以通过所述调节构件的转动, 驱动所述前额支撑架摆动。 0006 优选地, 所述调节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前额支撑架。 0007 优选地, 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中设置有所述调节斜轨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开 槽, 所述开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10、 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调节斜轨道, 且所述第二端延伸 至所述侧壁的边缘, 所述突出部沿所述开槽可滑动并从所述第二端可脱离所述开槽。 0008 优选地, 所述开槽垂直于所述调节斜轨道。 0009 优选地, 所述调节斜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外侧壁上, 所述外侧壁上 设置有限位凸起, 所述框架上相对应地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 以限制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摆动方向。 0010 优选地, 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开槽的两侧。 说明书 1/6 页 3 CN 205287177 U 3 0011 优选地, 所述调节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槽,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 互卡合的第。

11、二卡槽, 所述调节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 框架。 0012 优选地, 所述框架具有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形成 球窝连接结构, 所述前额支撑架和所述框架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 限制所述前额支撑架的摆动方向。 0013 优选地, 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截球状, 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容纳在所述第二连 接部中。 0014 优选地, 所述调节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围绕所述调节构件布置的多个齿。 0015 优选地, 所述框架具有输气接口, 所述调节构件和所述前额支撑架均连接至所述 输气接口。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面罩通过调节构。

12、件和前额支撑件上的调节斜轨道和突出 部的相互配合, 将调节构件的旋转转换为前额支撑件的摆动, 通过旋转调节构件就可以调 节前额支撑架相对于患者前额的高度。 使用时, 单手旋转调节构件就可以使前额支撑架摆 动, 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感受寻找到最舒适的位置, 无需他人帮助, 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并且 此调节方式的结构简单、 零部件数量很少, 因此制造工艺简单、 制造成本较低。 0017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 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 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 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 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13、的保护范围。 0018 以下结合附图, 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19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 附图 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 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附图中, 0020 图1为人体头部轮廓的示意图; 0021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呼吸面罩的立体图; 0022 图3为图2中的呼吸面罩的主视图; 0023 图4为沿图3中的线A-A所截的呼吸面罩的剖视图; 0024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调节构件及框架的剖视图; 0025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额支撑架和框架的分解图; 0026。

14、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的立体图; 0027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额支撑架的立体图; 以及 0028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额支撑架和调节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在下文的描述中, 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然而, 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 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 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 此外, 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 对于 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说明书 2/6 页 4 CN 205287177 U 4 00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

15、方面, 提供一种呼吸面罩。 图2-4从各个角度示出了根据本 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呼吸面罩200。 可以理解的是, 虽然附图中以鼻罩型呼吸面罩为例来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但本文提供的呼吸面罩还可以为口鼻罩型、 全脸型或鼻枕型等的 呼吸面罩。 如图2-4所示, 呼吸面罩200包括框架(也称为面罩主体)210、 调节构件220和前额 支撑架230。 0031 框架210主要用于支撑整个呼吸面罩200上。 框架210可以固定地连接或可拆卸地 连接有衬垫240。 衬垫240和框架210共同形成容纳患者的鼻部或者口鼻部的空腔。 衬垫240 也可以单独形成该空腔, 在此实施例中框架210可以在衬垫240。

16、的外部支撑衬垫240。 在使用 时, 衬垫240将与患者的脸部(包括脸颊、 鼻梁、 嘴巴上或下部等)接触, 形成密封, 以使该空 腔与患者的鼻腔或者口鼻腔连通。 框架210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 或者也可以由柔性材料制 成。 衬垫240优选地由柔性材料制成。 刚性材料可以是塑料、 合金等, 柔性材料可以是硅胶、 凝胶、 泡沫、 气囊、 纺织品等。 呼吸面罩200被患者佩戴后站在患者的对面观看, 框架210和衬 垫240的形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大体三角形, 还可以为梨形、 梯形等等。 框架210和衬垫240 还可采用可以与口和/或鼻部形状相适配的任何其他形状。 框架210具有输气接口211。 通过 。

17、该输气接口211向呼吸面罩200内的空腔提供可供呼吸的气体。 此外, 框架210上还可以设置 有固定结构213, 用于连接固定组件(未示出)。 固定组件用于把呼吸面罩200固定在患者面 部的适当位置, 可以是现有的各种头带。 头带上可以具有与框架210连接的结构, 比如扣、 带 魔术贴的绑带。 0032 前额支撑架230在使用时抵靠在患者的额头上, 以便将呼吸面罩200更加牢固且舒 适地固定在患者的面部。 前额支撑架230可枢转地连接至框架210, 以使前额支撑架230可朝 向患者前额或背离患者前额摆动。 作为示例, 前额支撑架230以枢轴O-O为轴可枢转。 在该鼻 罩型呼吸面罩中, 前额支撑。

18、架230优选地可枢转地(即可摆动地)连接至输气接口211, 调节 构件220也可旋转地连接至输气接口211, 以使呼吸面罩的结构更加紧凑。 但对于体积较大 的呼吸面罩(例如全脸面罩或口鼻面罩等), 前额支撑架230可能与输气接口211分开地设置 在框架210上。 枢轴O-O应沿着人体的左右方向延伸。 前额支撑架230绕枢轴O-O枢转(沿着图 4中的箭头N所示的方向枢转)时, 可以相对于前额调整前额支撑架230的高度。 前额支撑架 230与框架21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不可分拆式的或可分拆式的。 前额支撑架230具有第一连 接部231。 前额支撑架230通过该第一连接部231连接至框架210。 第一。

19、连接部231具有与输气 接口211连通的气流通道, 以允许气体通过输气接口211。 前额支撑架230还包括连接臂234 和前额支撑垫232。 连接臂234从第一连接部231大致沿着鼻梁延伸至前额附近。 柔软的前额 支撑垫232设置在连接臂234的靠近前额的端部, 用于抵靠在患者的前额上。 调节前额支撑 架230的高度实际上是调整前额支撑垫232相对于前额的高度。 0033 前额支撑架230与框架210之间的枢转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 中, 框架210具有与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5。 第一连接部231 和第二连接部215配合形成球窝连接结构。 在一。

20、个优选实施例中, 第一连接部231呈截球状, 第一连接部231可枢转地容纳在第二连接部215中。 截球是指使用两个平行的平面去截球 形, 位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部分为截球。 当然, 也可以反过来, 将第二连接部215设计成容 纳在第一连接部231中的结构。 但是, 相比于图示的优选方式, 第二连接部215容纳在第一连 接部231中的设计会存在以下问题: 内部的第二连接部215可能要设计得较长, 以便给外部 说明书 3/6 页 5 CN 205287177 U 5 的第一连接部231留出足够的枢转空间, 并且第一连接部231也没有充分利用空腔内的空 间, 这样会导致整个呼吸面罩200的外形较大,。

21、 降低佩戴的舒适度。 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二连 接部215之间球面可以采用过盈连接方式, 以保证两者连接的气密性。 0034 在球窝连接的情况下, 为了限制前额支撑架230的摆动方向, 例如使前额支撑架 230以枢轴O-O为轴进行枢转, 前额支撑架230和框架210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 参见示出了框架210的图7以及示出前额支撑架230的图8, 前额支撑架230上的限位部233为 限位凸起, 框架210上的限位部217为限位槽。 限位凸起233与限位槽217的位置相对应。 前额 支撑架230枢转时, 限位凸起237沿着限位槽217滑动。 限位部还可以采用各种其他方式, 例 如限位凸起。

22、和限位槽在前额支撑架230和框架210上的位置互换, 或者在前额支撑架230和 框架210上设置相互匹配、 或者相互匹配的平面(平面可以垂直于枢轴O-O)等等。 通过限位 部, 前额支撑架230与框架210之间虽然采用球窝连接, 但只具有前额高度调节方向的自由 度。 但是, 如后文将要描述地, 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壁或调节构件220的 内侧壁上还设置有沿各自的周向延伸的调节斜轨道, 因此, 在采用相互匹配的平面来限制 前额支撑架230仅以枢轴O-O为轴枢转时, 会增大设计难度,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排除这种设 置方式。 限位凸起233与限位槽217的配合方式会使限位部的结构相对。

23、简单。 0035 除了上述球窝连接结构之外, 前额支撑架230还可以采用铰链等可枢转地连接至 框架210。 作为示例, 铰链可以设置在框架210的外表面上, 前额支撑架230通过该铰链连接 到框架210。 但相比于上述优选方式, 这种铰链连接的结构比较复杂, 不易拆洗, 并且使呼吸 面罩200的整体外观不平整。 0036 呼吸面罩200还可以包括弯管组件250。 弯管组件250连通至输气接口。 压力支持设 备(例如呼吸机)通过输气管路(未示出)与弯管组件250相连, 以便输入适当压力的气体进 入呼吸面罩200的空腔, 进而进入患者的气道。 供给患者的气体可以是现有技术已知的任何 适当的呼吸气体。

24、。 弯管组件250可以为本领域中常用的各种弯管组件。 输气管路可以本领域 常用的波纹软管。 对于图2-4中的优选方式, 前额支撑架230连接至输气接口211, 调节构件 220也可以连接至输气接口211。 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上设置有允许气体通过输 气接口211的气流通道。 弯管组件250可以连接至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 并与第 一连接部231的气流通道连通。 在第二连接部215容纳在第一连接部231中的实施中、 以及在 前额支撑架230通过铰链连接到框架210的实施例中, 弯管组件250可以直接连接至输气接 口211。 0037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

25、方位术语, 例如 “前” 、“后” 、“上” 、“下” 、“左” 、 “右” 、“外” 、“内” 、“远” 、“近” 等都是相对于佩戴该呼吸面罩200且头部直立的患者而言的。 就图3-4摆放位置而言, 衬垫240相对于弯管组件250处于患者的近端, 而弯管组件250相对 于衬垫240处于患者的远端。 0038 下面将对用于调节前额支撑垫的高度的调节构件220进行详细描述。 调节构件220 可旋转地连接至框架210。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如图5所示, 调节构件220上设置有第一卡 槽223, 框架210上上设置有第二卡槽219, 第一卡槽223和第二卡槽219可相互卡合。 调节构 件220通过。

26、第一卡槽223和第二卡槽219可旋转地连接至框架210。 通过第一卡槽223相对于 第二卡槽219的旋转, 使调节构件220可相对于框架210旋转。 作为示例, 第一卡槽223和第二 卡槽219中的至少一个呈环形, 以使第一卡槽223和第二卡槽219中的一个可以相对于另一 说明书 4/6 页 6 CN 205287177 U 6 个可旋转。 在调节构件220连接至输气接口211的实施例中, 第一卡槽223和/或第二卡槽219 可以沿输气接口211的周向延伸, 以使调节构件220可以绕输气接口211旋转。 第一卡槽223 和第二卡槽219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沿中的至少一个的周向连续设置的环形槽。 。

27、调节构件 220和框架210还可以采用其他配合方式来实现两者的相对旋转, 例如, 调节构件220和框架 210中的一个上可以设置环形轨道, 调节构件220和输气接口211中的另一个上可以设置沿 着该环形轨道可滑动的任何配合部, 例如凸出部、 卡勾部或齿等等。 0039 调节构件220还可套设在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上。 这样第一连接部231 的外侧壁与调节构件220的内侧壁至少有一部分相对。 该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壁和该调节 构件220的内侧壁的其中一个上可以设置有突出部, 另一个上设置有调节斜轨道。 在一个实 施例中, 突出部设置在调节构件220上, 且调节斜轨道设置在前额支撑。

28、架230上。 在另一个实 施例中, 可以反过来, 将突出部设置在前额支撑架230上, 且将调节斜轨道设置在调节构件 220上。 在调节前额支撑架相对于前额的高度方面, 这两种设置方式的原理基本相同, 因此, 下文结合附图仅对其中一种设置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描述可 以了解另一种设置方式。 0040 调节构件22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突出部221, 见图5和9。 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壁上 设置有调节斜轨道235, 见图6、 8和9。 调节斜轨道235环绕第一连接部231。 调节斜轨道235大 体上呈环形。 突出部221沿着调节斜轨道235可滑动。 作为示例, 突出部221可。

29、以为突出于调 节构件220的内侧壁的球头。 球头可容纳在调节斜轨道235中, 以沿着调节斜轨道235滑动。 突出部221还可以具有其他构造, 只要能够沿着调节斜轨道235滑动即可。 调节斜轨道235相 对于参考平面倾斜。 本文所提到的参考平面为平行于枢轴O-O的竖直平面, 该参考平面为一 假想面, 并未在图中示出, 但参照图4可以理解, 该参考平面为垂直于纸面的竖直平面。 当患 者佩戴该呼吸面罩时, 参考平面平行于患者的面部。 参见图6, 沿着第一连接部231的周向方 向, 该调节斜轨道235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31的近端的高度h逐渐变化。 这样, 当调节构件220 转动时, 突出部221会滑动。

30、到调节斜轨道235的不同位置处, 驱动前额支撑架230摆动(即沿 着箭头N所示的方向摆动), 进而调节前额支撑架230相对于前额的高度。 患者无需他人帮 助, 单手旋转调节构件220就可以根据个人感受寻找到最舒适的位置, 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调节斜轨道235相对于参考平面的斜率可以根据前额支撑架230所需要的高度调节范围来 设计。 由此可见, 调节构件220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实现前额支撑架230的高度调节, 其结构简 单、 制造工艺简单、 因此可以节约成本。 0041 优选地, 调节构件220可拆卸地连接至前额支撑架230。 前额支撑架230与框架210 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呼吸面罩需。

31、要经常清洗, 呼吸面罩包含的各个部件之间能 够拆解开, 对于清洗来说很有帮助。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 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 壁和调节构件220的内侧壁中设置有调节斜轨道的侧壁上设置开槽。 以图示实施例为例, 参 见图9, 前额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调节斜轨道235和开槽237。 开槽 237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开槽237的第一端连接至调节斜轨道235。 开槽237的第二端延伸 至该外侧壁的边缘。 由于调节斜轨道235与开槽237连通, 因此突出部221可以沿开槽237可 滑动进入调节斜轨道235中, 或者从开槽237的第二端脱离开槽237, 进而将调节构件2。

32、20从 前额支撑架230上拆卸下来。 通过开槽237, 调节构件220可以方便地与前额支撑架230拆解 开, 并且安装时只要将突出部221与开槽237对准, 然后滑入至调节斜轨道235即可。 调节斜 说明书 5/6 页 7 CN 205287177 U 7 轨道设置在调节构件220上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 即将开槽设置在调节构件220的内 侧壁上并连接至调节斜轨道, 为了简洁, 本文不再赘述。 0042 可选地, 在图示实施例中, 开槽237与调节斜轨道235垂直。 但是, 开槽237还可以不 垂直于调节斜轨道235。 开槽237与调节斜轨道235可以成一定角度。 虽然相比于开槽237与 。

33、调节斜轨道235垂直的实施例, 开槽237不垂直地设置会使得结构稍微复杂些, 但不垂直的 设置也会降低突出部221意外脱离开槽237的几率。 0043 进一步优选地, 上文所提到的限位部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壁上 的限位凸起、 以及相对应地设置框架210上的限位槽。 对于限位凸起和限位槽的配合方式在 上文已经详细描述, 这里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 在调节斜轨道235和开槽237设置在前额 支撑架230的第一连接部231的外侧壁上的实施例中, 限位凸起233优选地设置在开槽237的 两侧, 如图8-9较佳地示出。 考虑到佩戴的舒适性, 呼吸面罩的设计得越来越小巧, 对于第一 连。

34、接部231的有限壁厚, 将限位凸起233设置在开槽237的两侧可以增加开槽237的深度, 在 调节构件220的前额支撑架230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 更容易使突出部221与开槽237对准, 因此安装和拆卸起来更加方便、 快捷。 0044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 调节构件220都呈环形, 但是调节构件220的形状不限于此, 其可以为能够可旋转地连接至输气口211的各种形状。 例如, 调节构件220的外侧壁可以为 棱柱、 棱台等形状, 内侧壁可以大体上成圆柱形, 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调节构件220的 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围绕调节构件220布置的多个齿, 以方便手指拨动调节构件220使其旋 转。 0。

35、045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 但应当理解的是, 上述实施例只是 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 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 此外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 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 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 内。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说明书 6/6 页 8 CN 205287177 U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5 页 9 CN 205287177 U 9 图3 说明书附图 2/5 页 10 CN 205287177 U 10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5 页 11 CN 205287177 U 11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2 CN 205287177 U 12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3 CN 205287177 U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