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腔通道装置.pdf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544329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80103.7

申请日:

19971121

公开号:

CN1238705A

公开日:

199912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5/00,A61B17/00,A61M25/06

主分类号:

A61M25/00,A61B17/00,A61M25/06

申请人:

巴克斯特国际有限公司

发明人:

C·穆尼,R·佩科尔,小D·E·博博,M·J·希金斯

地址:

美国伊利诺伊州

优先权:

08/756,763,08/953,10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曾祥凌;林长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提供进入人体单一入口的多腔通道装置,可通过其选择性地引入医疗器械并同时提供进入人体的辅助通道。多腔通道装置(10,400,500,520,550)包括一个可带有外管(12,422)的多腔套管(404,506,530)和限定位于其中的装置腔(30,31,130,230,330,426,574,582,586)的结构。内部结构可以是一个内管(24,124,224,324,432)。定位外管和内部结构,以限定至少一个辅助腔(36,37,48,49,138,140,142,236,248,336,428,584,588),其可位于内管的外表面与外管的内表面之间。实施倒包括弹性内壁,其可在松弛位置和扩张/收缩位置间弯曲,装置腔和辅助腔的相对截面积在这些位置是变化的。通道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阀门(70,418,502,514,528,532,554),其提供了密封装置腔的作用。可在腔连接壳(56,402)中提供阀门,或与壳分开提供,永久性或可拆卸地与装置腔相连。作为另一种选择,多腔套管(560)可从阀门(554)中穿过,当作一个传统的导引管(564)。阀门也可以作为一个硬插入件(418)分开塑造,并保持在形成于弹性连接壳中的空腔(450)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提供一个进入人体的入口的多腔通道系统,可通过该系统选择性地引入医疗器械并同时提供进入人体的辅助通道,包含一个多腔通道装置的系统包括:一个带有引入人体的远端和一个留在人体外部的近端的外管,外管带有一个外表面;在外表面中限定一个装置腔,其中可通过医疗器械,所述装置腔带有一个远端和一个近端;在外表面中至少限定一个辅助腔,并和装置腔分开,该辅助腔带有一个远端和一个近端;及在装置腔的近端连接有一个装置腔阀门,当医疗器械位于及离开装置腔时,起密封装置腔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进一步包括:外管带有一个内表面,该内表面限定一个通道,在外管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不同位置,该通道的截面积可以变化;内管置于通道内,带有一个远端和一个近端,内管有一个外表面和一个内表面,内表面限定装置腔;及所述辅助腔置于内管的外表面和外管的内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辅助腔位于内管的外表面和外壁的内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限定两个或多个辅助通道的内表面由通道的内表面、装置腔的外表面和分隔表面所组成,该分隔表面在辅助腔之间提供了分隔阻挡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有三个辅助腔位于装置腔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辅助腔的远端位于通道近端和远端之间的不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管具有足够的弹性,可从一个放松位置变化至扩张或收缩位置,装置腔在放松位置有一个第一截面积,在扩张或收缩位置中装置腔或通道有比第一截面积大或小、且比通道截面积小的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管的外表面与外管的内表面在两个位置连接,以提供两个辅助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分隔肋位于外管的内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制成外管和内管的材料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位于装置腔中的医疗器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与辅助腔的一个或多个近端相连的流体容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腔阀门,使其能密封地将医疗装置引入装置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带有近端和远端的连接壳,外管的近端与连接壳远端相连,连接壳包括一个与装置腔交换流体的主管道以及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辅助腔交换流体的辅助管道;主管道和辅助管道从外管处分开,在连接壳中不相互交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提供一个装置腔阀门作为连接壳的一部分,并与主管道进行流体交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进一步包括在连接壳中形成的一个装置管道,与主管道成一角度并终止于内端,和主管道进行流体交换,装置腔阀门位于管道装置的外端,使得医疗装置可以被插入并成一角度进入主管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主管道从连接壳远端通过装置腔延续到连接壳的开口处,使其中的流体能引入主管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装置腔阀门以一种比连接壳更硬的材料和连接壳分开塑成,并通过插入到形成于连接壳中的空腔和多腔通道装置装配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进一步包括形成于连接壳中的一个装置管道,与主管道成一角度并终止于内端,和主管道进行流体交换;装置腔阀门位于装置管道外端的空腔中,使得医疗装置可以被插入并成一角度进入主管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主管道从连接壳远端通过装置腔一直延续到连接壳的开口处,使其中的流体能引入主管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主管道和辅助管道可定位得基本共面,这样连接壳基本是平的;且进一步包括一个从连接壳近端延伸出来的延伸管,与主管道交换流体,而装置腔阀门与延伸管相连,因此可与主管道交换流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进一步包括位于装置腔阀门中的一个侧面端口,使流体能够被注入延伸管和主管道。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进一步包括位于装置腔阀门和延伸管之间的带有配对螺纹的连接器,使得装置腔阀门容易被拆除。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多腔通道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位于装置腔阀门上的路厄氏(luer)连接器,以及一个带有配对路厄氏(luer)连接器的注射器。

说明书



技术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用来提供进入人体内的通道的医疗装置。本发明 尤其针对用于提供简单、相对长期的进入人体入口的通道装置。在活 体诊断测试和/或治疗过程中,入口供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用来选择 性地将多种医疗器械引入人体。

相关技术描述

近年来发展了很多种提供进入人体血流内的通道的医疗装置。根 据其功能和目的,这些装置通常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组。第一组装置包 括为将治疗和/或诊断流体引入血流而设计的导管。第二组包括通常 称为“导引管”的装置,为提供进入人体的通道入口而设计,为治疗 和/或诊断的目的可从此口通入多种医疗器械。

主静脉导管是带有锥形未端的较长的管状装置,为进入主静脉而设 计,以便为流体注入人体提供一条专用通道。最初的静脉导管是单腔装 置,提供了每次将一种液体注入静脉的功能。其后发展了多腔导管,允 许将两种或多种液体同时引入静脉。导管留在人体外面的部分被不断地 改善和重新设计,以给出不很显眼的外形,从而增加舒适性并降低了退 出人身的专用管子所带来的不雅观的程度。主静脉压力导管是一种普通 多腔导管,在监测血压和其他重要参数的同时,其允许同时引入和排出 多种流体。

导引管在设计和目的方面都和导管有很大不同。导引管是一种用 于提供进入人体的专用通道口的通道装置。而导管则是用于将流体注 入或排出人体的。导引管一般包括一个较短的腔,各种医疗器械包括 导管在内可通过该腔被选择性地引入人体或从人体中撤出。任何导引 管的重要特征是阀门总成。当医疗器械被引入和从人体撤出时,阀门 总成在血流和体外环境之间提供恒定的密封。阀门总成一般位于人体 外部的导引管近端。因此,导引管近端总是较为粗大。

除了阀门总成,许多导引管近端还包括一个侧臂。该侧壁与腔相 连,使得流体能和医疗装置一起被引入人体。导引管腔被看作是一个 “共享”腔,因为该腔为医疗器械和药或诊断用流体提供了一个共同 的导管。

现有导引管和其他通道装置非常适合于其预期目的。然而,新的 医学治疗和诊断方法在不断地发展,这要求更通用的进入人体的通 道。比如,器官移植和心脏搭脉需要将复杂的医疗器械和诊断/治疗 流体的组合引入人体。许多现有通道装置不很适合于这些相对复杂的 过程。因此,在必须使用多通道的场合,需要多通道装置。所以,提 供改善的通道装置有着不断的需求,其带有传统的功能同时增加了通 用性和有用性,以用于种类越来越多的侵染性治疗及过程。

发明概述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通道装置,用于将医疗器械选择 性地引入人体,同时通过专用多重管腔提供辅助通道。本发明是对现 有导引管和其他通道装置的一种改进,除了用于医疗器械和诊断用流 体的共享腔外,还通过导引管提供了多腔通道。改进通道装置的好处 是:在复杂的外科手术和诊断过程中,减少了将多种器械和流体引入 人体所需的装置数目。

本发明令人满意地包括了一个提供进入人体入口的多腔通道系 统,用于选择性地引入医疗器械并同时提供进入人体的辅助通道。该 系统包括一个多腔通道装置,其包括一个带有引入到人体的远端和一 个留在人体外部的近端的外管,该外管带有一个外表面。在外表面中 形成一个装置腔,其中可通过医疗器械;装置腔带有一个远端和一个 近端。在外表面中至少形成一个辅助腔,并和装置腔分开;辅助腔带 有一个远端和一个近端。最后,在装置腔的近端有一个装置腔阀门, 当医疗器械位于和离开装置腔时,起密封装置腔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多腔通道系统还可包括一个带有近端和远端的连接 壳,其远端与外管的近端相连。连接壳包括一个与装置腔交换流体的 主管道以及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辅助腔交换流体的辅助管道;主管道 和辅助管道从外管处分开,在连接壳中不相互交叉。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装置腔阀门作为连接壳的一部分,并与 主管道进行流体交换。在连接壳中可形成一个装置管道,与主管道成 一角度并终止于内端,和主管道进行流体交换。装置腔阀门位于装置 管道的外端,使得医疗装置可以被插入并以一角度进入主管道。主管 道可令人满意地从连接壳远端通过装置腔延续到连接壳的开口处,使 其中的流体能引入主管道。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腔阀门以一种比连 接壳更硬的材料和连接壳分开塑成,并通过插入形成于连接壳中的空 腔和多腔通道装置装配在一起。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连接壳的主管道和辅助管道可定位得基本共 面,这样连接壳基本是平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从连接壳近端延伸 出来的延伸管,与主管道交换流体,其中装置腔阀门与延伸管相连, 因此可与主管道交换流体。在装置腔阀门中可提供一个侧面端口,使 流体能够被注入延伸管和主管道。此外,在装置腔阀门和延伸管之间 可包括带有配对螺纹的连接器,使得装置腔阀门容易被拆除。最后, 在装置腔阀门上可提供一个路厄氏(luer)连接器,该系统包括一个 带有配对路厄氏(luer)连接器的注射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针对这样的多腔通道装置:其可包括 一个外管,外管带有一个用于引入到人体的远端和一个留在体外的近 端。外管可带有一个外表面和一个内表面,内表面限定一个进入通 道,在外管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不同位置,该通道的截面积可以变 化。装置腔位于通道中,也包括一个远端和一个近端。装置腔由一个 带有一外表面和一内表面的内管所形成。内表面限定了医疗器械可从 中通过的装置腔。至少一个辅助腔位于内管的外表面和外管的内表面 之间。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多腔装置包括一个安装于装置腔近端的装 置腔阀门,当医疗器械存在和撤走时,都可将装置腔密封。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更理想的特征,内管具有足够的弹性,可从一 个放松位置和扩张或收缩位置移动,其中装置腔在放松位置有一个第 一截面积,在扩张或收缩位置中装置腔或通道有比第一截面积大或 小、且比通道截面积小的截面积。内管具有柔韧性的有利之处是:允 许插入各种带有不同截面积的医疗器械。这种柔韧性允许辅助腔和装 置腔的截面积和相应的流体可能流速按需要去控制,并达到最佳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是,提供了两个或更多个辅助通道,这些通 道由外管的内表面、内管的外表面和分隔表面所限定,分隔表面在辅 助腔之间提供了分隔的阻挡层。两个或更多个辅助通道的提供,允许 在通过装置腔引入一种医疗器械的同时,引入另外的诊断或治疗液 体。还描述了提供单一辅助腔的本发明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在外管的内表面和/或内管的内表面上 提供了分隔肋。分隔肋位于辅助腔内;在较大的医疗器械插入装置腔 过程中,可防止腔完全闭合。位于内管内表面上的分隔肋,可确保在 位于装置腔中的装置周围有一个通道。

本发明的上述及许多其他特征和相应优点,可从下列结合附图的 详细描述中更好地得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示范优选多腔通道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沿2-2平面处的截面图。

图3A是图1沿相同的2-2平面处的截面图,其显示了位于装置 腔中的一个较小直径的医疗装置。

图3B是图1沿相同的2-2平面处的截面图,其显示了位于装置 腔中的一个较大直径的医疗装置。

图4是图1沿4-4平面处的截面图。

图5是图1沿5-5平面处的截面图。

图6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示范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7是图6沿7-7平面处的截面图。

图8是图6沿8-8平面处的截面图。

图9是一个优选示范弹性内壁的截面图,显示了分隔肋的位置。

图10是一个带有单一辅助腔的优选示范多腔通道装置的截面 图。

图11是一个示范多腔通道装置的截面图,显示了处于放松状态的 内壁,一个较小直径的医疗器械置于其中。

图12是同一多腔通道装置和医疗器械的截面图,显示了内壁由于 辅助腔压力而部分内陷。

图13是图11中同一多腔通道装置和医疗器械的截面图,和图12 相比,显示的内管处于更完全内陷的状态。

图14是另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多腔通道装置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5是图14沿15-15平面处的截面图。

图16是图14所示装置的连接壳的放大透视图。

图17是图16中连接壳的放大透视图,切去了纵轴方向的一部分。

图18是图16中连接壳使用的阀门插入件的装配透视图。

图19是图18中阀门插入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0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多腔通道装置的正视图。

图21是图20中多腔通道装置的平面视图,显示了有关导管系统 的更多细节。

图22是图20装置隐蔽外形连接壳的近端透视图。

图23是另一个带有不显眼外形连接壳的多腔通道装置的平面 图。

图24是另一个用于图21或23装置的导引管阀门总成的详细视 图。

图25是另一个替代多腔通道装置的平面视图,带有一个与单腔导 引管对接的多腔注入导管。

图26是用于图25中装置的连接壳的截面图。

图27a-d是用于图25中多腔注入导管的套管/腔结构的示意性截 面图。

图28是用于图25装置的另一个多腔套管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9是图28中多腔套管的截面图。

优选实施例描述

图1-5整体以10指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示范多腔通道装 置(MLAD)。装置10包括一个具有远端14和近端16的外管12。外 管12有一个外表面18和一个内表面20,最好地显示于图2-5中。内 表面20限定了一个通道或腔22,在外管12的远端14和近端16之间 的不同位置,其截面积可以变化。如果需要,外管12的远端14一般 可成锥形。作为外管12成锥形的结果,截面积将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一个内管24位于通道22中。内管24有与外管12 的远端14和近端16相应的远端和近端。内管24包括一个外表面26 和一个内表面28。内表面28限定了一个装置腔30,医疗器械(如分 别示于图3A和3B中的导管32和34)可通过装置腔插入人体。导管 34还显示于图4和5装置腔30中的合适位置。

两个辅助腔36和48位于内管24的外表面26和外管12的内表 面20之间。每个辅助腔36和48都有与外管12和内管24的远端和 近端整体相对应的一个远端和一个近端。在此特定优选实施例中,限 定辅助腔36和48的表面相应于外管的内表面和内管的外表面部 分。具体来说,辅助腔36由内表面38所限定或作为边缘,其对应于 外管12的内表面20和内管24的外表面26。此外,辅助腔36通过分 隔面40和42来限定,分隔阻挡层44和46分别形成分隔面40和42。

第二辅助腔48也由外管12的内表面20和内管24的外表面26 所形成或限定。因此,限定第二辅助腔48的内表面50也对应于这些 表面。此外,辅助腔48以分隔阻挡层44和46分别形成的分隔面52 和54为边缘。

参考图1,多腔通道装置10包括一个连接壳56。连接壳56与通 道腔12的近端16相连接。壳56包括注入管道58和60,其通过壳 56分别与辅助腔36和48相连。注入管道58和60包括路厄氏(luer) 连接器62和64。可以使用其他传统的连接器装置。第三注入管道66 通过壳56与装置腔30相连,可提供一条向装置腔30注入液体的通 道。应该说明,与一般传统导引管类型的装置不同的是,注入管道66 并不和连接壳56以直角连接。相反,注入管道66平行于其他两个注 入管道58和60,从壳56延伸出来。管道58、60和66的这种平行 定向使得壳56的形体不太显眼,这减小了装置近端的庞大性并增加 了佩戴的舒适性。在注入管道66的近端也提供了一个传统锁止装置, 如路厄氏(luer)锁68。

壳56包括一个阀门70,多种医疗器械可通过阀门插入装置腔 30。阀门70包括一个阀或垫圈组件,当医疗器械位于或离开装置腔 30时,都可提供对装置腔30的密封。任何已知的用来为导引管和有 关医疗器械通道装置提供密封的垫圈组合和阀结构都是合适的。多腔 通道装置10被设计为与提供进入血流中动脉或静脉管的通道相结合 使用。

靠近外管12的远端处提供了一个开口72(见图1和图5)。提 供开口72可允许从辅助腔48排出通过注入管道58引入的流体。类 似的,提供开口74(图1中以虚线所示,也显示于图4中)以允许由 注入管道60引入的流体在外管12的近端处排出辅助腔36。

在本发明的该示范实施例中,内管24必须具有足够的弹性,以便 能够在图3A所示的放松位置和图3B所例示的各种扩张位置之间进行 伸展。在图3A中,直径为1.3毫米(4 french)的导管32插入在装 置腔30中。内管24处于放松位置,装置腔30的截面积大约为2平 方毫米。松弛状态的装置腔30的截面积范围最好是1至3平方毫米。 如果需要,更大的直径也是可能的。最好但并非必须的情况是:内管 24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如图3B所示,一个更大直径的导管34插入到装置腔30。内壁24 由具有足够弹性的材料制成,可充分改变尺寸,以致于其能够扩张到 所示的约3毫米(9 french)的直径。内管24所能扩张的最大直径 由外管12的直径所限制。如果需要,通过一个或两个辅助腔36和48 所施加的流体压力,内管24可向内弯曲。当内管24处于其最大扩张 状态时,装置腔30的典型截面积范围为5至9平方毫米。如果需要, 更大的直径是可能的。更有利的是,内管24具有足够的弹性,其能 够向外完全扩张至压到外管12的内表面20上。在完全扩张状态,辅 助腔36和48的截面积将大大减小。然而,有利的是辅助腔36和48 不会完全关闭。其令人满意地留下了一些开口,通过这些开口,两个 辅助腔36和48在任何时候都可允许流动的流体通过这些腔,以防止 形成由腔完全封闭导致的血块或其他问题。

更有利的是,内管24具有足够的弹性,能够伸展至这样的扩张位 置:处于扩张状态的装置腔30的截面积可大至通道腔22截面积的 85%。这允许辅助流体通过辅助腔36和48持续流入。此外,在图3 所示的放松位置,装置腔30的截面积最好不小于通道腔22截面积的 35%。

根据本发明,内管24最好与外管12连接于分隔阻挡层44和46 处,以将通道腔22分成一个三室腔,即主装置腔30和两个辅助腔36 和48。为实现装置腔30的理想弹性,最好使用较有弹性的材料。合 适的弹性材料包括但不仅仅限于:聚氯乙烯、聚亚安酯、聚乙烯、尼 龙、硅树脂、含氟聚合物和聚丙烯。另外,为实现腔截面积的理想改 变,内管壁24的厚度和硬度必须和所用的特定材料仔细匹配。对于 弹性较差的材料,壁厚须相应减薄,以达到理想的弹性限制。内管24 须具有足够弹性,使得其能够被扩张到至少与外管12一样大的直径。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外管212的内表面220上提供 了分隔肋210,以防止内管224扩张至关闭辅助腔236和248的位置。 也可提供分隔肋211,当装置215置于装置腔230中时,确保在装置 周围维持一个通道213。肋210最好与内管224一起,沿着外管212 的整个长度纵向分布。分隔肋210的特定截面形状并不非常重要,只 要较钝从而在接触过程中不会损坏内管224就行。必须选择分隔肋的 数目和相对位置,以确保不会发生辅助腔236和248完全关闭的情 况。对于弹性较大的内管224,必须增加肋的数目和尺寸。图9所示 的肋210是一个优选结构的例子。可根据需要改变肋210的数目、形 状、尺寸和位置,以防止辅助腔236和248发生上述的关闭情况。

虽然通道装置可包括多于两个的辅助腔,但最好使用两个腔。使 用两个腔是一种首选设计,允许内管24在如图3A所示的松弛状态与 如图3B所示的扩张状态之间进行均衡的扩张。

包括一个辅助腔的通道装置也是可能的。图10中显示了一个示范 通道腔310的截面。通道腔310包括一个形成通道腔322的外管312。 通道腔322被一个内弹性壁324分成一个装置腔330和一个辅助腔 336。外壁312的内表面最好包括分隔肋(以虚线所示的350),以防 止辅助腔336关闭。内壁324由与上述多辅助腔实施例中内管所使用 的相同类型的弹性材料制成。该特定实施例非常适合使用于希望得到 多辅助腔的优点而又需要较大装置腔的场合。

外壁12最好由任何熟知的制造导引管和其他通道装置的聚合物 材料制成。典型材料包括聚亚安酯、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酯、 聚醚/酯共聚物、硅树脂基的聚合物、金属茂(metalocene)催化的 聚烃烯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和合成材料。外壁12所使用的材料和壁厚 最好这样:外壁12相对于内管24来说是一个较硬的管道。另外,外 壁12使用的材料必须和内壁24所使用的材料能协调塑造。外壁12 和内壁24最好挤压成型,并在挤压过程中通过将两个管道塑造为一 体来形成分隔阻挡层44和46。外壁12和内壁26可由相同或不同材 料制成。内壁26最好由上列较软的各种聚合物制成。当使用不同材 料时,材料须协调,以便能粘结或融合到一起。

只要两个腔之间在分隔阻挡层44和46处的连接延伸至两个腔的 整个长度,并在两个腔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整体式连接,其他连接内 外管的制造技术也可以。比如,管道的射频(RF)焊接是另一个可行 的制造方法,可用来制造符合本发明的通道腔。如果需要,全部三个 腔可作为单一整体式多腔结构来挤压出来。

在使用中,示范通道装置10允许在将医疗器械引入装置腔的同 时,可通过腔68也注入流体至装置腔,并分别通过腔62和64注入 至辅助腔48和36。如上所述,因为外管12相对弹性较小,对于一个 给定的通道装置来说,插入医疗器械和流体流动的总可用截面积是有 限的。然而,装置腔的弹性允许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可选择性地和全 部利用这个总可用截面积。

图3A显示了一个插入装置腔30的较小导管32。在这种结构中, 流体可通过两个辅助腔36和48以及装置腔30中未用区域来注入/排 出。应该说明,优选设计自然地将导管或医疗器械32对中,使得辅 助腔36和48的截面积大致相等。然而还应说明,通过对注入腔58 和60施加不同压力,可用来选择性地增加或减少可用于通过辅助腔 注入流体的相对截面积。比如,通过在腔58中引入压力相对高于腔 60中压力的流体,辅助腔36的尺寸可相对于辅助腔48的截面积尺寸 增加。该优选示范实施例的双辅助腔设计尤其适合于在需要时提供这 种不同的流体流动。

图11-13展示了一个符合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其进一步显示了 该装置的灵活性。图11显示了一个示范通道装置21,其中一个较小 的导管33置于装置腔31中。在该结构中,流体可通过两个辅助腔37 和49以及装置腔31中未用区域来注入/排出。如图11所示,内弹性 壁25处于松弛位置。在该位置,内壁25比较接近外壁15。当需要时, 通过增加流通中的流体的压力,可大大增加辅助腔37和49的尺寸。 结果如图12所示,内管或内壁25围绕导管33部分内陷。在图12所 示的部分收缩或内陷的位置,内壁24没有伸缩。相反,如图12所示, 其形体发生改变,以适应辅助腔和装置腔相对尺寸的变化。如图13 所示,辅助腔37和49的尺寸甚至进一步增加,直至流经两个辅助腔 的流体达到最大值。在这种情况下,缩小的弹性壁25可能发生收缩。 如图11-13清楚所示,依靠施加于各个腔的不同压力,流经辅助腔和 装置腔的流体可以有相当大的变化。

图6中整体以标号100显示了另一个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示范实施 例。通道装置100与前面的优选实施例类似,其包括一个具有远端114 和近端116的外管112。更好地显示于图7和8,外管112有一个外 表面118和一个内表面120。内表面限定一个放置内管124的通道 122。内管124包括一个外表面126和一个内表面128。内管124的 内表面128限定了一个装置腔130,导管等医疗器械可通过装置腔插 入。通道装置100包括三个分隔阻挡层132、134和136,其与外管 120的内表面及内管126的外表面相结合,形成了三个辅助腔138、 140和142。多腔通道装置100包括在前述优选实施例(图1-5)中 描述的相同类型的连接壳144,只是包括了一个附加注入腔,以将流 体注入附加的辅助腔。如图6所示,注入腔146、148和150通过连 接壳144分别与辅助腔138、140和142连接。还提供了一个主注入 腔152,以便将流体引入装置腔130。再次提供了带有合适垫圈和/或 阀门机构的通道口154,以便将导管和其他医疗装置引入装置腔130。

该优选示范实施例中的内管124可由或可不由弹性材料制成。在 此特定实施例中包括的三个分隔阻挡层降低了内管124弹性扩张和收 缩的能力。然而,用来制成装置腔124和分隔阻挡层的材料最好比外 面的外管112更有弹性,以允许辅助腔的截面积发生变化。否则,制 造前述实施例的相同的材料和制造技术也适合于用来制造多腔通道 装置100。

可以以传统导引管装置的相同方式来使用上述示范实施例。此 外,如果需要,该装置可以以传统的主静脉压力导管的相同方式来使 用。正如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欣赏的,本发明提供了设计灵 活性,在同时需要导引管装置和导管性能时,可作为一个单一装置来 使用。比如,许多诊断和侵染式医学方法需要插入导引线和/或医疗 装置,而同时还得监测重要的人体功能和根据需要引入或排出流体。 本发明的通道装置允许上述全部功能,通过一个单一通道装置来同时 和选择性地实现。

带有阀门插入件的多腔通道装置(MLAD)

图14说明了另一个本发明的多腔装置400(MLAD),带有一个改 进的连接壳402。装置400和图1-5类似,包括一个从壳402向远端 延伸的多腔套管404。该多腔套管带有一个插入体腔的远端406和一 个附装于壳402上的近端408。多个延伸管410附装于壳402的近端, 并终止于路厄氏(luer)连接器412。壳包括一个阀门插入件部分414 和一个隐蔽外形的腔部分416。阀门插入件418固紧于部分414形成 的空穴中。一对安装翼420与连接壳402一起整体形成,用来附装于 病人身上。

图15显示了多腔套管404的截面,其包括一个带有内表面424 的圆形外管422。在图解的实施例中,多腔套管404包括一个主装置 腔426和一对分布于装置腔两侧的辅助腔428。装置腔426限定于一 对分隔壁432的内表面430之间。分隔壁以非线性方式延伸,基本跨 越整个外管422并终止于连接点434处。连接点434相互之间分开微 小距离,使得套管404没有如前所述的分隔阻挡层。如图解,装置腔 426通常同心地置于外管422中,其名义直径稍大于外管422的半 径。在分隔壁432的外表面436和外管422的内表面424之间,形成 辅助腔428。腔428基本是新月形状的,在尺寸上都相同。当然,如 前所述,多腔套管404能够提供多种其他腔结构。

连接壳402更详细地图解于图16和17。外形隐蔽的腔部分416 有一个成锥体的椭圆形截面,沿多腔套管404至近端面440的长轴方 向逐渐变宽,延伸套管410连接于近端面。壳402最好是注塑成型于 套管404和管道410的自由端。阀门壳部分414从腔部分416的宽表 面处成一角度向上延伸,并终止于近端面442处。装置通道阀门插入 件418固定于阀门壳部分418所形成的倾斜空腔中。可详细参考图 17,腔部分416包括一个主管道444和一对位于两侧的辅助管道446。 主管道与一个主延伸管道410相通,而辅助管道446则与两侧的延伸 管道相通。限定于阀门壳部分414的装置管道448与主管道444相通, 并与主管道成一角度向上,终止于扩宽的腔450处。腔450容纳阀门 插入件418,插入件由腔450最外侧部分的圆周边缘452所固定。腔 450从边缘452向内延伸至装置管道448,在台阶454处变窄。台阶 454提供了一个终止面,靠到该终止面上阀门插入件受压。插入件418 和腔450最好相配合,以便容易以一个特定的旋转方向插入,并防止 进一步的旋转。

现在参考图18和19,其更详细地显示了装置通道阀门插入件 418。阀门插入件418由四个部分组成:外框架460、挡圈462、阀门 464和套管466。装配好的阀门插入件418见图18。挡圈462和阀门 464并置于框架460的外壁468内,并通过套管466的凸缘470与框 架提供的一对悬臂销472的相互作用固定于此。套管466进一步包括 一个支撑管474,从凸缘470围绕阀门464向下延伸。挡圈462包括 一个孔476,装置导管可通过该孔以密封方式插入。阀门464可以是 带有阀门切槽478的传统鸭嘴形阀门,如图17所示。当通过阀门插 入件418重复地引入和取出装置时,挡圈462和阀门464的结合体有 效地密封了装置管道448和连接壳的外部;该装置管道形成于连接壳 402内。外壁468进一步包括一对局部螺纹480,其与注入导管扩张 器或污染防护罩(图中未示)的外螺纹相配合。

整个阀门插入件418与连接壳402分开形成,连接壳由一种软弹 性材料塑造而成,一般是软的热塑性材料。当装配完并固定于病人人 体后,连接壳402的柔软对于增加病人的舒适性和整个多腔通道装置 400的弹性是很重要的。相反,阀门插入件418的框架460相对较硬, 以支撑挡圈462和鸭嘴形阀门464。挡圈和鸭嘴形阀门由弹性体材料 制成,外壁468防止阀门凹陷或变形,因此可增加由阀门插入件418 形成的密封的开放性。套管466使弹性体阀门部件稳固,支撑管道474 提供了一个鸭嘴形阀门464无法延伸越过的外表面。阀门插入件418 的刚度提供了使装置容易连接的结构。此外,在附装插入件418之前, 连接壳402容易地注塑成型于套管404和管道410上,以简化制造过 程。

带有远程导引管阀门的多腔通道装置

图20和21说明了另一个多腔通道装置500的实施例,其中装置 通道阀门502与连接壳504不是一体形成的。更具体说,最好见图20, 连接壳504有一个不显眼的外形,稍大于与其连接的套管506或延伸 管道508。图22显示了外形隐蔽的连接壳504的近端,图解了在其中 形成的与三个延伸管道512相通的三个管道510,如图21所示。主延 伸管道512与一个远程导引管阀门514相连,阀门带有一个用于连接 装置导管通道的近端开口516。在导引管阀门514内,可提供多个不 同的鸭嘴形或其他阀门,以密封来自外部的延伸管道512的腔。导引 管阀门514可包括一个终止于路厄氏(luer)腔插孔519的侧面端口 延伸管道518,用于附装注入流体源。因此,在该替代结构中,为获 得导引管阀门和主静脉导管这两者优势,只要求一单根针棒,随后是 多腔套管506的植入。

作为装置500的另一种替代,图23阐述了一个多腔通道装置 520,其中主延伸管道522终止于一个路厄氏(luer)连接器524。 路厄氏(luer)连接器524可以理想地与导引管阀门总成528的凹路 厄氏(luer)连接器配对使用。然而,在该可分离结构中,多种其他 带有传统路厄氏(luer)配件的医疗装置可附装于路厄氏(luer)连 接器524上,并放置于与多腔套管530的主腔相通的位置。图24说 明了另一种替代,其导引管阀门总成532在近端提供了一个凸路厄氏 (luer)连接器534,注射器536可附装于其上。如所示,对于远程 导引管阀门总成528来说,多种结构都是可能的,且外形隐蔽的连接 壳521可容易地塑成于延伸导管上,尺寸较小,这样使制造过程变得 容易。

多腔导管/导引管结合的多腔通道装置

图25说明了另一种替代的多腔通道装置550,其包括一个与传统 单腔导引管阀门554相连的多腔注入导管552。多腔注入导管552包 括一个连接壳556,其与多个近端延伸管道558和一个从壳向远端延 伸的多腔套管560相连接。图26说明了近端延伸管道558能够与为 多腔套管560提供腔的多个管道562相连的一种方法。调整多腔套管 560的尺寸,以适合装入带有一个远端套管564的导引管阀门554, 并从远端套管处进入人体。在这种方式中,植入病人人体的单腔导引 管可进一步用作一个多腔注入导管552的通道口。通过将导引管置于 合适的位置,只需要一根针去获得导引管和主静脉导管的功能。

可详细参考图26,安装一个近端插入件566和一个远端插入件 568,以分别围绕多个延伸管道558和远端管道562。然后利用围绕插 入件566和568及它们之间的喷射模塑材料来形成壳556。可提供一 个阀门密封扩展件570来帮助将鸭嘴形阀门保持在导引管阀门554的 开口内。此外,最好提供锁止螺纹572,以和导引管阀门壳554对接。

图27A-D显示了多腔套管560的多种结构。在图27A中,显示了 一个带有较大高压腔574的三腔实心构体。图27B说明了一个带有外 套管580的四腔实施例,使得流体可以在套管和其中四个管道外表面 之间通过。图27C与图27B中的四腔套管类似,但包括一个大腔582 和多个较小腔584。最后,图27D图解了一个带有一个大容量高压主 腔586和多个较小腔588的腔组合,较小腔围绕圆周以均匀的排列附 着。

图28和29说明了另一个多腔套管590的实施例,带有一个高压 主套管592和多个外管或辅助管道594。

在此描述了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 理解:这儿的公开只是示范性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多种其 他变换、改变和修改。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儿阐述的特定实施例。

多腔通道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多腔通道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多腔通道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腔通道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腔通道装置.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提供进入人体单一入口的多腔通道装置,可通过其选择性地引入医疗器械并同时提供进入人体的辅助通道。多腔通道装置(10,400,500,520,550)包括一个可带有外管(12,422)的多腔套管(404,506,530)和限定位于其中的装置腔(30,31,130,230,330,426,574,582,586)的结构。内部结构可以是一个内管(24,124,224,324,432)。定位外管和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