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690675.8 (22)申请日 2016.07.04 (73)专利权人 张永彩 地址 264300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大 道东段101号 (72)发明人 张永彩许欣欣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代理人 周述志 (51)Int.Cl. A61M 16/00(2006.01) F17C 13/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护理设备的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可移。
2、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 底 座的底部四个角均设置有脚轮; 锁轴插入到弧形 管的内腔中; 定位槽与开口导槽的末端相接通; 把手由导向杆和推板组成; 导向杆另一端穿过开 口导槽后与锁轴的轴身相固定连接。 在使用本实 用新型时, 氧气瓶放置在底座上, 然后推入弧形 管的内侧面, 通过把手使锁轴在弧形管内滑动至 开口导槽的末端; 锁轴伸出弧形管外部, 并且包 裹在氧气瓶的外表面; 然后把手向下推动, 进入 到定位槽内定位, 使氧气瓶安稳地固定在装置 内, 保证了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及提高人工 作者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 设 置合理, 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3、 附图1页 CN 206026830 U 2017.03.22 CN 206026830 U 1.一种可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 它包括有底座 (2) 和支撑板 (3) ; 所述底座 (2) 的 底部四个角均设置有脚轮 (1) ; 所述支撑板 (3) 设置在底座 (2) 的顶部; 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 括有固定杆 (4) 和气瓶固定装置;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通过若干条固定杆 (4) 固定在支撑板 (3) 的侧表面上;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由弧形管 (5) 和锁轴 (6) 组成; 所述锁轴 (6) 插入到弧形 管 (5) 的内腔中; 所述弧形管 (5) 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开口导槽 (5-1) ;。
4、 所述弧形管 (5) 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定位槽 (5-2) ; 所述定位槽 (5-2) 与开口导槽 (5-1) 的末端相接通; 所述锁 轴 (6) 设置有把手 (6-1) ; 所述把手 (6-1) 由导向杆 (6-1-1) 和推板 (6-1-2) 组成; 所述导向杆 (6-1-1) 一端与推板 (6-1-2) 相连接固定; 导向杆 (6-1-1) 另一端穿过开口导槽 (5-1) 后与锁 轴 (6) 的轴身相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瓶固 定装置的数量至少有两个;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均通过若干条固定杆 (4) 固定在支撑板 (3) 的 。
5、侧表面上;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槽 (5-2) 的顶部宽度大于定位槽 (5-2) 的底部宽度。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026830 U 2 一种可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护理设备的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 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床医疗护理工作中, 医护人员在转运病人途中, 患者因为病情需要往往会使用医 用小氧气瓶, 然而由于医用小氧气瓶重(24L为711kg)、 又为圆柱形, 放在病床上随着路 途的颠簸容易滚来滚。
6、去, 非常容易撞伤患者身体(因病情较重患者往往无自主活动甚至神 志不清)、 撞坏放在病床上心电监护仪等医疗电子设备或从病床护栏处坠落, 砸伤推转运病 床的人员, 非常不安全。 同时为了保障病人安全, 往往会由一个医护人员手扶氧气瓶保障安 全, 转运途中进出门及电梯时非常不便, 而且浪费人力资源。 0003 故有必要对现有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设计合 理、 使用方便的可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
7、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 它包括有底座、 支撑板、 固 定杆和气瓶固定装置; 所述底座的底部四个角均设置有脚轮; 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座的顶 部;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通过若干条固定杆固定在支撑板的侧表面上;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由 弧形管和锁轴组成; 所述锁轴插入到弧形管的内腔中; 所述弧形管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 置开口导槽; 所述弧形管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定位槽; 所述定位槽与开口导槽的末端相接通; 所述锁轴设置有把手; 所述把手由导向杆和推板组成; 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推板相连接固定; 导向杆另一端穿过开口导槽后与锁轴的轴身相固定连接。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的数量至少有两个; 所述气瓶。
8、固定装置均通过若干 条固定杆固定在支撑板的侧表面上;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定位槽的顶部宽度大于定位槽的底部宽度。 0009 采用上述结构后,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医用 氧气瓶固定装置, 它包括有底座、 支撑板、 固定杆和气瓶固定装置; 所述底座的底部四个角 均设置有脚轮; 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座的顶部;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通过若干条固定杆固定 在支撑板的侧表面上;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由弧形管和锁轴组成; 所述锁轴插入到弧形管的 内腔中; 所述弧形管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开口导槽; 所述弧形管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定 位槽; 所述定。
9、位槽与开口导槽的末端相接通; 所述锁轴设置有把手; 所述把手由导向杆和推 板组成; 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推板相连接固定; 导向杆另一端穿过开口导槽后与锁轴的轴身 相固定连接。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氧气瓶放置在底座上, 然后推入弧形管的内侧面, 通过 把手使锁轴在弧形管内滑动至开口导槽的末端; 锁轴伸出弧形管外部, 并且包裹在氧气瓶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6026830 U 3 的外表面; 然后把手向下推动, 进入到定位槽内定位, 使氧气瓶安稳地固定在装置内, 保证 了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及提高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 设置合 理, 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
10、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2 图3是氧气瓶固定状态图; 0013 图4使图1的A部放大视图 0014 附图标记说明: 0015 1、 脚轮; 2、 底座; 3、 支撑板; 4、 固定杆; 5、 弧形管; 0016 5-1、 开口导槽; 5-2、 定位槽; 6、 锁轴; 6-1、 把手; 6-1-1、 导向杆; 0017 6-1-2、 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 如图1至4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医用氧气瓶固定装置, 它包括有 底座2、 支撑板、 3固定杆4和气瓶固定装。
11、置; 所述底座2的底部四个角均设置有脚轮1; 所述支 撑板3设置在底座2的顶部;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通过若干条固定杆4固定在支撑板3的侧表面 上;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由弧形管5和锁轴6组成; 所述锁轴6的环中径等于弧形管5的环中径; 所述锁轴6插入到弧形管5的内腔中; 所述弧形管5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开口导槽5-1; 所述弧形管5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定位槽5-2; 所述定位槽5-2与开口导槽5-1的末端相接通; 所述锁轴6设置有把手6-1; 所述把手6-1由导向杆6-1-1和推板6-1-2组成; 所述导向杆6-1- 1一端与推板6-1-2相连接固定; 导向杆6-1-1另一端穿过开口导槽5-1后与锁轴。
12、6的轴身相 固定连接, 氧气瓶放置在底座2上, 然后推入弧形管5的内侧面, 通过把手6-1使锁轴6在弧形 管5内滑动至开口导槽5-1的末端; 锁轴6伸出弧形管5外部, 并且包裹在氧气瓶的外表面; 然 后把手6-1向下推动, 进入到定位槽5-2内定位。 0020 作为本实用的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的数量至少有两个; 所述气瓶固 定装置均通过若干条固定杆4固定在支撑板3的侧表面上; 所述气瓶固定装置沿高度方向均 匀分布, 防倒效果更好, 而且多一重保险。 0021 作为本实用的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定位槽5-2的顶部宽度大于定位槽5-2的底部宽 度, 锁轴6锁紧后, 当收到外部的压力时, 。
13、会在定位槽5-2内沿斜面向下滑动, 有放松脱的作 用。 0022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氧气瓶放置在底座上, 然后推入弧形管的内侧面, 通过把手 使锁轴在弧形管内滑动至开口导槽的末端; 锁轴伸出弧形管外部, 并且包裹在氧气瓶的外 表面; 然后把手向下推动, 进入到定位槽内定位, 使氧气瓶安稳地固定在装置内, 保证了医 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及提高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另外, 该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 制造成本 低。 002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6026830 U 4 的构造、 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6026830 U 5 图1 图2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6026830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