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842619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8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38083.6

申请日:

2012.09.13

公开号:

CN102792966A

公开日:

2012.11.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N 53/08申请公布日:201211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3/08申请日:20120913|||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3/08; A01N51/00; 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53/08

申请人: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杜波; 李翔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代理人:

濮家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该农用杀虫组合物由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以重量比为1:80~80:1组成,优选的重量比例为1:50~50:1。所说的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为高效氟氯氰菊酯或氟氯氰菊酯。以该组合物为有效成分,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可以共同组成包括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在内的杀虫农药,对于包括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和,包括菜青虫、烟青虫等鳞翅目害虫都有较高的杀灭活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对人畜安全,可以达到延缓抗药性,降低成本,扩大杀虫谱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农用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由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以重量比为1:80~80:1组成,所说的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为高效氟氯氰菊酯或氟氯氰菊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由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50~5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由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0: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由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1。 5.杀虫农药,其特征是以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农用杀虫组合物为有效成分,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虫农药,其特征是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中的任一种。 7.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组合物,或者权利要求5、6的杀虫农药在杀灭包括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的刺吸式害虫和,包括菜青虫、烟青虫的鳞翅目害虫方面的用途。

说明书

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形式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及相应的杀虫农药,具体讲是一种由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相应的杀虫农药。

背景技术

    噻虫嗪(thiamethoxam),化学名称为: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结构式如式(Ⅰ)所示,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化合物。其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等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但具有更高的活性。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内吸作用,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较好的防效。

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和高效氟氯氰菊酯(beta-cyfluthrin)的化学通式的名称为α-氰基-4-氟-3-苯氧基苄基-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结构如式(Ⅱ)所示。由于其通式结构中同时包括有双键和手性结构,因此可具有不同形式的同分异构体现象:氟氯氰菊酯中包括了四种不同比例含量的非对应异构体,高效氟氯氰菊酯中则包括了不同比例含量的两对对映异构体(参见《世界农药大全》杀虫剂卷p335-356)。氟氯氰菊酯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可快速击倒,残效期长,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良好效果,也可有效防治某些地下害虫,杀虫谱广,作用迅速,持效期长,对哺乳动物低毒,对作物安全,可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茶树,烟草,大豆等作物虫害的防治。高效氟氯氰菊酯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击倒迅速,持效期长,除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幼虫或鞘翅目的部分甲虫有效外,还可用于刺吸式口器害虫如梨木虱的防治,对作物安全。

         

(Ⅰ)                                      (Ⅱ)

上述杀虫剂由于多年连续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抗药性,急需新作用机制和新复配的杀虫剂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配形式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及相应的杀虫农药,试验结果表明,可以满意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农用杀虫组合物,是由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以重量比为1:80~80:1组成。所说的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为高效氟氯氰菊酯或氟氯氰菊酯。

上述组合物中,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优选的重量比例为1:50~50:1。其中,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的更好重量比例为10:1;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的更好重量比例为1:1。

以本发明的上述杀虫组合物为有效成分,与目前农药中可以接受的溶剂、填料、助剂等辅助成分,按照目前的农药常规制备方式和生产工艺,可以共同制成相应的杀虫农药。其中优选的农药剂型可以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中的任一种。

    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上述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及相应的杀虫农药,对包括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和,包括菜青虫、烟青虫等鳞翅目害虫都有较高的杀灭活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对人畜和作物安全,可以达到延缓抗药性,降低成本,扩大杀虫谱的目的。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可湿性粉剂农药

组成(w%,以下同此):噻虫嗪                     80,   

高效氟氯氰菊酯              1,

十二烷基苯甲酸钠            4,

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4,

白炭黑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

实施例2:可湿性粉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1,    

高效氟氯氰菊酯                   80,

十二烷基苯甲酸钠                  4,

十二烷基磺酸盐                    5,

高岭土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

实施例3:悬浮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50,

高效氟氯氰菊酯                     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5,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4.5,

丙三醇                             5,

黄原胶                           0.25,

苯甲酸钠                          0.4,

水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助剂、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其平均粒径在5微米以下,即可制成相应的悬浮剂农药。

实施例4:可湿性粉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1,

高效氟氯氰菊酯                    50,

木质素磺酸胺                       6,

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4,

白炭黑                             5,

高岭土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

实施例5:可湿性粉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4,

高效氟氯氰菊酯                    20,

木质素                             6,

萘磺酸盐                           5,

白炭黑                             5,

轻钙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

实施例6:悬浮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20,

高效氟氯氰菊酯                      2,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5,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3.0,

丙三醇                              5,

黄原胶                             0.25,

苯甲酸钠                           0.4,

水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助剂、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其平均粒径在5微米以下,即可制成相应的悬浮剂农药。

实施例7:悬浮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1,

高效氟氯氰菊酯                     25,

磷酸酯聚醚类                        5,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2,

乙二醇                              6,

XG                               0.25,

苯甲酸钠                           0.4,

水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助剂、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其平均粒径在5微米以下,即可制成相应的悬浮剂农药。

实施例8:水分散粒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10,

高效氟氯氰菊酯                     10,

十二烷基磺酸盐甲醛缩合              5,

十二烷基苯甲酸钠                    4,

改性木质素                          4,

氯化钙                              2,

高岭土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后经造粒并烘干,即可制成相应的水分散粒剂农药。

实施例9:可湿性粉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80,

氟氯氰菊酯                          1,

十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6,

十二烷基苯甲酸钠                    3,

白炭黑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丁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

实施例10:可湿性粉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0.2,

氟氯氰菊酯                        16,

十二烷基硫酸盐                     6,

十二烷基磺酸盐                     4,

白炭黑                            补余。

制备:该可湿性粉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丁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

实施例11:可湿性粉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20,

氟氯氰菊酯                          4,

十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6,

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            3,

白炭黑                              8,

滑石粉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

实施例12:水分散粒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25,

氟氯氰菊酯                          1,

十二烷基磺酸钠                      5,

十二烷基硫酸钠                      6,

氯化钙                              3,

高岭土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后经造粒并烘干,即可制成相应的水分散粒剂农药。

实施例13:可湿性粉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1,  

氟氯氰菊酯                        10,

十二烷基磺酸盐                     4,

十二烷基苯甲酸钠                   4,

白炭黑                             8,

高岭土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

实施例14:可湿性粉剂农药

组成:噻虫嗪                            10,  

氟氯氰菊酯                        10,

十二烷基磺酸盐                     4,

十二烷基硫酸盐                     4,

白炭黑                             8,

高岭土                            补余。

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

下述的试验结果表明了本发明上述的组合物及相应农药可具有协同增效的杀虫效果。

试验1:噻虫嗪和高效氟氯氰菊酯的组合物对蚕豆蚜虫的毒力测定

供试靶标:3日龄蚕豆蚜虫。

供试药物:噻虫嗪(A)和高效氟氯氰菊酯(B1)不同组成比例的组合物。

试验方法:

将适量的A和B1配成所设计的比例,再用丙酮分别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

用毛细管点滴器进行处理,点滴0.05μL药液于胸部背板,先处理空白对照,然后按试验剂量从低到高的顺序重复上述操作,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60头蚜虫。

数据统计与分析:

处理后24小时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NY/T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比例的噻虫嗪和高效氟氯氰菊酯对蚕豆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组 成配比(w)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mg/L)共毒系数(CTC)AY=1.2416x+5.60030.99760.3285B1Y=1.4524x+5.28970.98870.6318A:B11:1Y=1.2232x+5.80210.98990.2209195.68A:B11:10Y=1.3227x+6.01180.99560.1718199.93A:B11:20Y=1.1717x+5.62330.99780.2938205.99A:B11:50Y=0.944x+5.3680.99790.4075152.3A:B11:80Y=0.9434x+5.40660.99930.3707168.5A:B180:1Y=1.3368x+5.91570.99790.2065160.04A:B150:1Y=1.3502x+5.8530.99590.2335142.03A:B110:1Y=1.1076x+5.67960.99680.2435239.37A:B12:1Y=0.9416x+5.6440.99120.207188.92

表1结果显示,噻虫嗪(A)与高效氟氯氰菊酯(B1)不同重量组成比例的组合物,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增效效果最好的是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为10:1,共毒系数为239.37。以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重量比为10:1左右的混配农药制剂进行了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试验2: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小麦蚜虫

试验地点:四川绵阳市农科区活观音。

试验地及天气情况:试验地选在小麦蚜虫发生严重的试验地进行。试验后1-7天天气晴朗,试验期间最高气温为25℃,最低气温14℃,无降雨。

试验对象:小麦蚜虫。

试验作物:小麦。

试验农药: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10:1):4g、8g/mu,

25%噻虫嗪WDG:8g/mu,

2.5%高效氟氯氰菊酯EW:20g/mu,

空白对照。

小区设置:小区面积:30㎡,周围设保护行,4次重复;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长势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

施药时间及方法:于小麦蚜虫发生高峰期施药(5.4日)一次。

调查时间及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5-10株有蚜株,调查定株上的蚜虫头数。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施药后1、3、7天进行防效调查。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小麦蚜虫试验结果

试验药物使用浓度平均虫口基数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7天防效(%)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8g/mu73893.48 a95.50 a96.27 a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4g/mu78992.53 ab94.47 a95.44 a25%噻虫嗪WDG8g/mu604.2586.19 bc88.78 b89.73 b2.5%高效氟氯氰菊酯EW20g/mu700.2588.61 c89.98 b91.28 b空白对照640.25

说明:“a、b、c”表示在纵列内作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相同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a、b、c字母表示递次间存在P=0.05水平的显著差异。

 

表2结果显示,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复配农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复配制剂4g/mu用量在药后1、3、7天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2.53%、94.47%、95.44%,8g/mu用量的防效为93.48%、95.50%、96.27%,随着浓度增加防效升高。根据试验观察,未发现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产生药害。

试验3: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小绿叶蝉

试验地点:四川绵阳市农科区活观音。

试验地及天气情况:试验地选在茶树小绿叶蝉初发生的试验地进行。试验后1-7天天气晴朗,试验期间最高气温为25℃,最低气温15℃,无降雨。

试验对象:小绿叶蝉。

试验作物:茶树。

试验农药: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10:1):3g、6g/mu,

25%噻虫嗪WDG:6g/mu,

2.5%高效氟氯氰菊酯EW:20g/mu,

空白对照。

小区设置:小区面积:30㎡,周围设保护行,4次重复。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长势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

施药时间及方法:于茶树小绿叶蝉若虫高峰期施药一次。

调查时间及方法:每小区随机调查100张嫩叶上的若虫数。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施药后1、3、7天进行防效调查。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小绿叶蝉试验结果

试验药物使用浓度平均虫口基数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7天防效(%)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6g/mu685.2591.29 a93.68 a96.17 a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3g/mu649.589.10 ab90.69 b93.93 b25%噻虫嗪WDG6g/mu585.587.01 bc88.33 c91.92 b2.5%高效氟氯氰菊酯EW20g/mu604.585.61 c87.74 c89.86 c空白对照659.5

说明:“a、b、c”表示在纵列内作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相同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a、b、c字母表示递次间存在P=0.05水平的显著差异。

 

表3结果显示,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复配农药对茶树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复配制剂3g/mu用量在药后1、3、7天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为89.10%、90.69%、93.93%,6g/mu用量的防效为91.29%、93.68%、96.17%,随着浓度增加防效升高。根据试验观察,未发现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产生药害。

试验4: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的组合物对蚕豆蚜虫的毒力测定

供试靶标:3日龄蚕豆蚜虫。

供试药物:噻虫嗪(A)与氟氯氰菊酯(B2)不同组成比例的组合物。

试验方法:

将适量的A和B2配成所设计的比例,再用丙酮分别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

用毛细管点滴器进行处理,点滴0.05μL药液于胸部背板,先处理空白对照,然后按试验剂量从低到高的顺序重复上述操作,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60头蚜虫。

数据统计与分析:

处理后24小时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NY/T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比例的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对蚕豆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名称配比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mg/L)共毒系数(CTC)AY=1.2416x+5.60030.99760.3285B2Y=1.2152x+5.04710.98930.9147A:B21:1Y=1.2311x+5.72020.9960.26185.92A:B21:10Y=1.3539x+5.38190.99480.5223150.67A:B21:20Y=1.2043x+5.39250.99610.4722178.57A:B21:50Y=1.3752x+5.38480.99690.525168.33A:B21:80Y=1.3452x+5.33850.99860.5602159.77A:B280:1Y=1.3053x+5.86020.99420.2193150.99A:B250:1Y=1.2597x+5.710.98670.2731121.82A:B210:1Y=1.0065x+5.62630.99720.2386146.2A:B22:1Y=1.1548x+5.61970.98830.2907143.69

表4结果显示,噻虫嗪(A)与氟氯氰菊酯(B2)不同重量组成比例的组合物,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增效效果最好的是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重量比为1:1的组合物,毒系数为185.92。以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重量为1:1左右混配的农药制剂进行了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试验5: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柑橘蚜虫

试验地点:四川绵阳市农科区活观音村柑橘园。

试验地及天气情况:试验地选在柑橘蚜虫发生严重的甜橙园进行。试验后1-7天天气晴朗,试验期间最高气温为30℃,最低气温20℃,无降雨。

试验对象:柑橘蚜虫。

试验作物:甜橙。

试验农药: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1:1):3000、4000倍液,

25%噻虫嗪WDG:4000倍液,

5.7%氟氯氰菊酯EC:1000倍液,

空白对照。

小区设置:每小区定4棵树,四次重复共20个小区,小区间设保护行。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树种、树龄、长势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

施药时间及方法:于柑橘蚜虫发生高峰期施药(5.1日)一次。

调查时间及方法:每小区调查2株,每株按东、南、西、北中固定5个被害梢,每梢调查顶梢5-10片叶的活蚜虫数。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3、7天进行防效调查。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柑橘蚜虫试验结果

处理药剂使用浓度平均虫口基数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7天防效(%)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3000倍液45690.48 a94.14 a96.32 a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4000倍液504.7589.37 a93.04 a94.27 a25%噻虫嗪WDG4000倍液466.582.99 b88.30 b89.35 b5.7%氟氯氰菊酯EC1000倍液52285.02 b89.18 b90.59 b空白对照515.25

说明:“a、b、c”表示在纵列内作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相同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a、b、c字母表示递次间存在P=0.05水平的显著差异。

 

表5结果显示,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复配农药对柑橘蚜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复配制剂3000倍液在药后1、3、7天对柑橘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0.48%、94.14%、96.32%,4000倍液的防效为89.37%、93.04%、94.27%,随着浓度增加防效升高。根据试验观察,未发现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产生药害。

试验6: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烟青虫

试验地点:四川绵阳市农科区活观音村烟草基地。

试验地及天气情况:试验地选在烟青虫初期发生的烟草地进行。试验后1-7天天气晴朗,试验期间最高气温为28℃,最低气温19℃,无降雨。

试验对象:烟青虫。

试验作物:烟草。

供试药剂: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1:1):10、12g/mu,

25%噻虫嗪WDG:6g/mu,

5.7%氟氯氰菊酯EC:30g/mu,

空白对照。

小区设置:每小区30㎡,四次重复共20个小区,小区间设保护行。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烟草长势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

施药时间及方法:于烟青虫发生初期施药(5.25日)一次。

调查时间及方法:采用5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2株烟苗上的烟青虫幼虫数。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3、7天进行防效调查。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烟青虫试验结果

处理药剂使用浓度平均虫口基数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7天防效(%)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12g/mu47.2586.89 a90.70 a96.35 a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10g/mu4782.68 a86.90 a92.29 b25%噻虫嗪WDG6g/mu50.2572.27 b79.74 b85.29 c5.7%氟氯氰菊酯EC30g/mu55.2580.79 a85.91 a89.29 bc空白对照57.5

说明:“a、b、c”表示在纵列内作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相同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a、b、c字母表示递次间存在P=0.05水平的显著差异。

 

表6结果显示,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复配农药对烟青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复配制剂10g/mu倍液在药后1、3、7天对烟草烟青虫的防效分别为82.68%、86.90%、92.29%,12g/mu倍液的防效为86.89%、90.70%、96.35%,随着浓度增加防效升高。根据试验观察,未发现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产生药害。

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92966A43申请公布日20121128CN102792966ACN102792966A21申请号201210338083622申请日20120913A01N53/08200601A01N51/00200601A01P7/0420060171申请人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地址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72发明人杜波李翔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51100代理人濮家蔚54发明名称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57摘要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该农用杀虫组合物由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以重量比为180801组成,优选的重量比例为150501。所说的氟。

2、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为高效氟氯氰菊酯或氟氯氰菊酯。以该组合物为有效成分,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可以共同组成包括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在内的杀虫农药,对于包括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和,包括菜青虫、烟青虫等鳞翅目害虫都有较高的杀灭活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对人畜安全,可以达到延缓抗药性,降低成本,扩大杀虫谱的目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2页1/1页21农用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由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以重量比为180801组成,所说的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为高效氟氯氰菊酯或氟氯氰菊酯。2如权。

3、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由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5050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由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0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由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1。5杀虫农药,其特征是以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农用杀虫组合物为有效成分,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虫农药,其特征是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中的任一种。7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组合物,或者权利要求5、6的杀虫农药在杀灭包括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的刺吸式害虫和,包括菜青虫、烟青虫的鳞翅目。

4、害虫方面的用途。权利要求书CN102792966A1/12页3农用杀虫组合物及杀虫农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形式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及相应的杀虫农药,具体讲是一种由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相应的杀虫农药。背景技术0002噻虫嗪(THIAMETHOXAM),化学名称为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结构式如式()所示,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化合物。其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等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但具有更高的活性。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内吸作用,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较好的防效。0003。

5、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和高效氟氯氰菊酯(BETACYFLUTHRIN)的化学通式的名称为氰基4氟3苯氧基苄基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结构如式()所示。由于其通式结构中同时包括有双键和手性结构,因此可具有不同形式的同分异构体现象氟氯氰菊酯中包括了四种不同比例含量的非对应异构体,高效氟氯氰菊酯中则包括了不同比例含量的两对对映异构体(参见世界农药大全杀虫剂卷P335356)。氟氯氰菊酯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可快速击倒,残效期长,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良好效果,也可有效防治某些地下害虫,杀虫谱广,作用迅速,持效期长,对哺乳动物低毒,对作物安全,可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茶树。

6、,烟草,大豆等作物虫害的防治。高效氟氯氰菊酯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击倒迅速,持效期长,除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幼虫或鞘翅目的部分甲虫有效外,还可用于刺吸式口器害虫如梨木虱的防治,对作物安全。0004()()上述杀虫剂由于多年连续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抗药性,急需新作用机制和新复配的杀虫剂来满足市场需求。发明内容0005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配形式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及相应的杀虫农药,试验结果表明,可以满意解决上述问题。0006本发明的农用杀虫组合物,是由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以重量比为180801组成。所说的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为高效氟氯氰菊酯或氟氯氰菊酯。0007上述组合物。

7、中,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优选的重量比例为150501。其中,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类化合物的更好重量比例为101;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类化说明书CN102792966A2/12页4合物的更好重量比例为11。0008以本发明的上述杀虫组合物为有效成分,与目前农药中可以接受的溶剂、填料、助剂等辅助成分,按照目前的农药常规制备方式和生产工艺,可以共同制成相应的杀虫农药。其中优选的农药剂型可以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中的任一种。0009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上述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及相应的杀虫农药,对包括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和,包括菜青虫、烟青虫等鳞翅目害虫都有较高的杀灭活性,具有。

8、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对人畜和作物安全,可以达到延缓抗药性,降低成本,扩大杀虫谱的目的。0010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具体实施方式0011实施例1可湿性粉剂农药组成(W,以下同此)噻虫嗪80,高效氟氯氰菊酯1,十二烷基苯甲酸钠4,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4,白炭黑补余。0012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制成相应的可湿。

9、性粉剂农药。0013实施例2可湿性粉剂农药组成噻虫嗪1,高效氟氯氰菊酯80,十二烷基苯甲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盐5,高岭土补余。0014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0015实施例3悬浮剂农药组成噻虫嗪50,高效氟氯氰菊酯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5,丙三醇5,黄原胶025,苯甲酸钠04,水补余。说明书CN102792966A3/12页50016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助剂、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其平均粒径在5微米以下,即可。

10、制成相应的悬浮剂农药。0017实施例4可湿性粉剂农药组成噻虫嗪1,高效氟氯氰菊酯50,木质素磺酸胺6,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4,白炭黑5,高岭土补余。0018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0019实施例5可湿性粉剂农药组成噻虫嗪4,高效氟氯氰菊酯20,木质素6,萘磺酸盐5,白炭黑5,轻钙补余。0020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0021实施例6悬浮剂农药组成噻虫嗪20,高效氟氯氰菊酯2,脂肪醇聚氧。

11、乙烯醚3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30,丙三醇5,黄原胶025,苯甲酸钠04,水补余。0022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助剂、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其平均粒径在5微米以下,即可制成相应的悬浮剂农药。0023实施例7悬浮剂农药组成噻虫嗪1,高效氟氯氰菊酯25,磷酸酯聚醚类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6,说明书CN102792966A4/12页6XG025,苯甲酸钠04,水补余。0024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助剂、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其平均粒径在5微米以下,即可制成相应的悬浮剂农药。。

12、0025实施例8水分散粒剂农药组成噻虫嗪10,高效氟氯氰菊酯10,十二烷基磺酸盐甲醛缩合5,十二烷基苯甲酸钠4,改性木质素4,氯化钙2,高岭土补余。0026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后经造粒并烘干,即可制成相应的水分散粒剂农药。0027实施例9可湿性粉剂农药组成噻虫嗪80,氟氯氰菊酯1,十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6,十二烷基苯甲酸钠3,白炭黑补余。0028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丁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0029实施例10可湿性粉剂农药组成噻虫嗪。

13、02,氟氯氰菊酯16,十二烷基硫酸盐6,十二烷基磺酸盐4,白炭黑补余。0030制备该可湿性粉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丁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0031实施例11可湿性粉剂农药组成噻虫嗪20,氟氯氰菊酯4,十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6,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3,白炭黑8,说明书CN102792966A5/12页7滑石粉补余。0032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0033实施例12水分散粒剂农药组成噻虫嗪25,。

14、氟氯氰菊酯1,十二烷基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6,氯化钙3,高岭土补余。0034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后经造粒并烘干,即可制成相应的水分散粒剂农药。0035实施例13可湿性粉剂农药组成噻虫嗪1,氟氯氰菊酯10,十二烷基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甲酸钠4,白炭黑8,高岭土补余。0036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0037实施例14可湿性粉剂农药组成噻虫嗪10,氟氯氰菊酯10,十二烷基磺酸盐4,十二烷基硫酸盐4,白炭黑8,高岭土补余。0。

15、038制备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以及助剂、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相应的可湿性粉剂农药。0039下述的试验结果表明了本发明上述的组合物及相应农药可具有协同增效的杀虫效果。0040试验1噻虫嗪和高效氟氯氰菊酯的组合物对蚕豆蚜虫的毒力测定供试靶标3日龄蚕豆蚜虫。0041供试药物噻虫嗪(A)和高效氟氯氰菊酯(B1)不同组成比例的组合物。0042试验方法将适量的A和B1配成所设计的比例,再用丙酮分别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0043用毛细管点滴器进行处理,点滴005L药液于胸部背板,先处理空白对照,然后按试验剂量从低到高的顺序重复上述操作,每处理4次重复,。

16、每重复60头蚜虫。说明书CN102792966A6/12页80044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后24小时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NY/T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结果如表1所示。0045表1不同比例的噻虫嗪和高效氟氯氰菊酯对蚕豆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组成配比W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MG/L)共毒系数(CTC)AY12416X560030997603285B1Y14524X528970988706318AB111Y12232X58021098990220919568AB1110Y13227X601180995601718199。

17、93AB1120Y11717X56233099780293820599AB1150Y0944X536809979040751523AB1180Y09434X5406609993037071685AB1801Y13368X59157099790206516004AB1501Y13502X5853099590233514203AB1101Y11076X56796099680243523937AB121Y09416X564409912020718892表1结果显示,噻虫嗪(A)与高效氟氯氰菊酯(B1)不同重量组成比例的组合物,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增效效果最好的是噻虫嗪与高效氟。

18、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为101,共毒系数为23937。以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重量比为101左右的混配农药制剂进行了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0046试验2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小麦蚜虫试验地点四川绵阳市农科区活观音。0047试验地及天气情况试验地选在小麦蚜虫发生严重的试验地进行。试验后17天天气晴朗,试验期间最高气温为25,最低气温14,无降雨。0048试验对象小麦蚜虫。0049试验作物小麦。0050试验农药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101)4G、8G/MU,25噻虫嗪WDG8G/MU,25高效氟氯氰菊酯EW20G/MU,空白对照。0051小区设置小区面积。

19、30,周围设保护行,4次重复;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长势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0052施药时间及方法于小麦蚜虫发生高峰期施药(54日)一次。0053调查时间及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510株有蚜株,调查定株上的蚜虫头数。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施药后1、3、7天进行防效调查。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0054表2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小麦蚜虫试验结果试验药物使用浓度平均虫口基数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7天防效()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8G/MU7389348A9550A9627A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4G/MU7899253AB9447A9544A25。

20、噻虫嗪WDG8G/MU604258619BC8878B8973B25高效氟氯氰菊酯EW20G/MU700258861C8998B9128B空白对照64025说明“A、B、C”表示在纵列内作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相同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A、B、C字母表示递次间存在P005水平的显著差异。说明书CN102792966A7/12页90055表2结果显示,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复配农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复配制剂4G/MU用量在药后1、3、7天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253、9447、9544,8G/MU用量的防效为9348、9550、9627,随着浓度增加防效升。

21、高。根据试验观察,未发现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产生药害。0056试验3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小绿叶蝉试验地点四川绵阳市农科区活观音。0057试验地及天气情况试验地选在茶树小绿叶蝉初发生的试验地进行。试验后17天天气晴朗,试验期间最高气温为25,最低气温15,无降雨。0058试验对象小绿叶蝉。0059试验作物茶树。0060试验农药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101)3G、6G/MU,25噻虫嗪WDG6G/MU,25高效氟氯氰菊酯EW20G/MU,空白对照。0061小区设置小区面积30,周围设保护行,4次重复。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长势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0062施药时间及。

22、方法于茶树小绿叶蝉若虫高峰期施药一次。0063调查时间及方法每小区随机调查100张嫩叶上的若虫数。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施药后1、3、7天进行防效调查。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0064表3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试验药物使用浓度平均虫口基数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7天防效()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6G/MU685259129A9368A9617A22噻虫嗪高效氟氯氰菊酯SC3G/MU64958910AB9069B9393B25噻虫嗪WDG6G/MU58558701BC8833C9192B25高效氟氯氰菊酯EW20G/MU60458561C8774C89。

23、86C空白对照6595说明“A、B、C”表示在纵列内作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相同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A、B、C字母表示递次间存在P005水平的显著差异。0065表3结果显示,噻虫嗪与高效氟氯氰菊酯复配农药对茶树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复配制剂3G/MU用量在药后1、3、7天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为8910、9069、9393,6G/MU用量的防效为9129、9368、9617,随着浓度增加防效升高。根据试验观察,未发现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产生药害。0066试验4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的组合物对蚕豆蚜虫的毒力测定供试靶标3日龄蚕豆蚜虫。0067供试药物噻虫嗪(A)与氟氯氰。

24、菊酯(B2)不同组成比例的组合物。0068试验方法将适量的A和B2配成所设计的比例,再用丙酮分别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0069用毛细管点滴器进行处理,点滴005L药液于胸部背板,先处理空白对照,然后按试验剂量从低到高的顺序重复上述操作,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60头蚜虫。说明书CN102792966A8/12页100070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后24小时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NY/T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结果如表4所示。0071表4不同比例的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对蚕豆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名称配比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

25、C50(MG/L)共毒系数(CTC)AY12416X560030997603285B2Y12152X504710989309147AB211Y12311X57202099602618592AB2110Y13539X53819099480522315067AB2120Y12043X53925099610472217857AB2150Y13752X5384809969052516833AB2180Y13452X53385099860560215977AB2801Y13053X58602099420219315099AB2501Y12597X571098670273112182AB2101Y1006。

26、5X5626309972023861462AB221Y11548X56197098830290714369表4结果显示,噻虫嗪(A)与氟氯氰菊酯(B2)不同重量组成比例的组合物,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增效效果最好的是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重量比为11的组合物,毒系数为18592。以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重量为11左右混配的农药制剂进行了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0072试验5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柑橘蚜虫试验地点四川绵阳市农科区活观音村柑橘园。0073试验地及天气情况试验地选在柑橘蚜虫发生严重的甜橙园进行。试验后17天天气晴朗,试验期间最高气温为。

27、30,最低气温20,无降雨。0074试验对象柑橘蚜虫。0075试验作物甜橙。0076试验农药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11)3000、4000倍液,25噻虫嗪WDG4000倍液,57氟氯氰菊酯EC1000倍液,空白对照。0077小区设置每小区定4棵树,四次重复共20个小区,小区间设保护行。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树种、树龄、长势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0078施药时间及方法于柑橘蚜虫发生高峰期施药(51日)一次。0079调查时间及方法每小区调查2株,每株按东、南、西、北中固定5个被害梢,每梢调查顶梢510片叶的活蚜虫数。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3、7天进行防效调查。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008。

28、0表5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柑橘蚜虫试验结果说明书CN102792966A109/12页11处理药剂使用浓度平均虫口基数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7天防效()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3000倍液4569048A9414A9632A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4000倍液504758937A9304A9427A25噻虫嗪WDG4000倍液46658299B8830B8935B57氟氯氰菊酯EC1000倍液5228502B8918B9059B空白对照51525说明“A、B、C”表示在纵列内作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相同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A、B、C字母表示递。

29、次间存在P005水平的显著差异。0081表5结果显示,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复配农药对柑橘蚜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复配制剂3000倍液在药后1、3、7天对柑橘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048、9414、9632,4000说明书CN102792966A1110/12页12倍液的防效为8937、9304、9427,随着浓度增加防效升高。根据试验观察,未发现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产生药害。0082试验6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烟青虫试验地点四川绵阳市农科区活观音村烟草基地。0083试验地及天气情况试验地选在烟青虫初期发生的烟草地进行。试验后17天天气晴朗,试验期间最高气温为28,最低气温19,无降雨。。

30、0084试验对象烟青虫。0085试验作物烟草。0086供试药剂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11)10、12G/MU,25噻虫嗪WDG6G/MU,57氟氯氰菊酯EC30G/MU,空白对照。0087小区设置每小区30,四次重复共20个小区,小区间设保护行。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烟草长势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0088施药时间及方法于烟青虫发生初期施药(525日)一次。0089调查时间及方法采用5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2株烟苗上的烟青虫幼虫数。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3、7天进行防效调查。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0090表6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混配农药田间防治烟青虫试验结果说明书CN102792966A1。

31、211/12页13处理药剂使用浓度平均虫口基数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7天防效()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12G/MU47258689A9070A9635A20噻虫嗪氟氯氰菊酯WP10G/MU478268A8690A9229B25噻虫嗪WDG6G/MU50257227B7974B8529C57氟氯氰菊酯EC30G/MU55258079A8591A8929BC空白对照575说明“A、B、C”表示在纵列内作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相同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A、B、C字母表示递次间存在P005水平的显著差异。0091表6结果显示,噻虫嗪与氟氯氰菊酯复配农药对烟青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复配制剂10G/MU倍液在药后1、3、7天对烟草烟青虫的防效分别为8268、8690、9229,说明书CN102792966A1312/12页1412G/MU倍液的防效为8689、9070、9635,随着浓度增加防效升高。根据试验观察,未发现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产生药害。说明书CN102792966A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