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及其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65848A43申请公布日20110209CN101965848ACN101965848A21申请号201010513232922申请日20101020A01N65/36200901A01N65/28200901A01N65/22200901A01N63/02200601A01N43/16200601A01P3/0020060171申请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地址410004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72发明人刘君昂周国英周建宏李琳宋光桃李河何苑皞74专利代理机构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代理人颜勇54发明名称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
2、公开了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叶枯病的生物源农药,具体是丁香提取物,黄芩提取物,橘子皮提取物和茶皂素及枯草芽孢杆菌Y13发酵后细菌过滤液复配的农药水剂,同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属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所述生物源复配药剂能有效抑制油茶炭疽病菌、软腐病、叶枯病的生长,提高油茶对炭疽病,软腐病,叶枯病的抗病性。同时能高效防治油茶的主要病害,环境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CN101965848A1/1页21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其特征在于,是由植物提取物复配液A与枯草芽孢。
3、杆菌Y13发酵后的细菌过滤液B按不同体积比110110混配而成;所述的植物提取物复配液A是包括以下质量含量组分的水溶剂丁香提取物510,黄芩提取物510,橘子皮提取物515,茶皂素为510;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Y13保藏号CCTCCNOM20826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源复配液A中丁香提取物,黄芩和橘子皮提取物的提取过程为分别取过60目的干燥丁香,黄芩,橘子皮粉末,温度在7090,用丁香,黄芩和橘子皮粉末重量的1030倍体积的无菌水,水浴提取至少两次,每次水浴提取时间为35小时,每次提取后过滤,最后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含水量约为46膏状。
4、,分别得到丁香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和橘子皮提取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皂素纯度为709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Y13发酵后的细菌过滤液B是将在NA培养基的Y13菌株上于28的恒温细菌培养箱中培养2天后,用接菌环移取一环置入装有150ML的NB培养液的三角瓶中,在28、150RPM的摇床上振荡培养24天后;培养液用022M细菌过滤器过滤得到发酵后细菌过滤液。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生物源农药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称取所需茶皂素溶于3560温的无菌水中,再分别按重。
5、量比称取丁香提取物,黄芩提取物,橘子皮提取物制成植物提取物复配液A;再将配制好的植物提取物复配液A与枯草芽孢杆菌Y13发酵后细菌过滤液B,按体积比110110混配后即可。6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生物源农药用于防治林间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和叶枯病油茶病害。权利要求书CN101965848A1/6页3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及其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叶枯病菌的生物源农药及其应用。背景技术0002油茶CAMELLIA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亦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利用和栽培历史。它适应。
6、性广,抗逆性强,适种于广大的红壤丘陵地区。主要生长在南方,以湖南、江西、广西为主,其中湖南省是国内最大的油茶产地和最大的茶油消费区。油茶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据统计,中国现在年产茶油1315亿公斤,是二亿多人口的主要食用油来源。但油茶的病害种类繁多,其危害程度也愈发严重。每年因病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其中因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叶枯造成的经济损失尤为严重。0003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叶枯病分别由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
7、OSPORIOIDES,油茶伞座孢菌AGARICODOCHIUMCAMELLIALIU,WEIETFAN,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MICROSPORA侵染引起的3种毁灭性病害,是我国油茶产区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当病害严重时,会引起严重落果、落蕾、落叶、枝枯,甚至整株衰亡。病害落果率通常在20左右,严重时40以上。目前对油茶炭疽病,软腐病的防治主要通过种植抗性品种和化学防治来控制,但过多使用化学杀菌剂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并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影响茶油质量,不利于整个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安全、低毒、高效的生物源农药已成为当前防治油茶病虫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8、。生物源农药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征,从植物,昆虫,微生物中寻找杀菌、抑菌活性物质现已成为当今开发、研制无公害新型生物源杀菌剂的热点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1生物特别是植物、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众多,环境相容性好,生物源农药在自然界有其顺畅的降解途径,对环境污染小;2生物活性多样。植物本身提取物及分泌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不仅具有杀菌活性,还兼有杀虫和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方式多样;3对高等动物及害虫天敌安全;4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生物源农药往往含有数种有效成分,且作用机制与一般化学农药不同,不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5对农林作物安全,而且有的分泌物,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还能诱导农林作物产生。
9、抗病作用;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一种高效防治包括炭疽病,软腐病,叶枯病等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对油茶的无公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0006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是由植物提取物复配液A与枯草芽孢说明书CN101965848A2/6页4杆菌Y13发酵后的细菌过滤液B按体积比110110混配而成;所述的植物提取物复配液A是包括以下质量含量组分的水溶剂丁香提取物510,黄芩提取物510,橘子皮提取物515,茶皂素510;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Y13保藏号CCTCCNOM208264该菌株已申请了发明专利,是由中南林业科。
10、技大学森林保护学实验室从油茶健康叶中分离的一种内生细菌。0007所述的植物源复配液A中丁香提取物,黄芩和橘子皮提取物的提取过程为分别取过60目的干燥丁香,黄芩,橘子皮粉末,温度在7090,用丁香,黄芩和橘子皮粉末重量的1030倍体积的无菌水,水浴提取至少两次,每次水浴提取时间为35小时,每次提取后过滤,最后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含水量约为46膏状,分别得到丁香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和橘子皮提取物。0008所述的茶皂素纯度为7095。0009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Y13发酵后的细菌过滤液B是将在NA培养基上的Y13于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天后,用接菌环移取一环置入装有150ML的NB培养液的三角瓶中,在。
11、28、150RPM的摇床上振荡培养24天后;培养液用022M细菌过滤器过滤得到发酵后细菌过滤液。0010所述的生物源农药的配制方法,先称取所需茶皂素溶于3560温的无菌水中,再分别按重量比称取丁香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和橘子皮提取物,制成植物提取物复配液A;再将配制好的植物提取物复配液与枯草芽孢杆菌Y13发酵后细菌过滤液B,按体积比110110混配后即可。0011所述的生物源农药应用于防治林间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和叶枯病等油茶病害。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00121本发明的生物源农药中所需植物,在国内分布广泛且资源多。同时,本发明还将保藏号CCTCCNOM208264的油茶内生细菌枯草芽孢杆菌Y13。
12、发酵后的细菌过滤液与植物提取物混配,更能促进油茶对本发明的生物源农药的吸收,不污染环境。00132本发明的生物源农药不仅能在林间高效防治油茶病害,还能促进油茶生长,诱导油茶产生对炭疽病,软腐病,叶枯病的抗性,使得药剂用药量降低,药效提高。00143本发明的生物源农药,工艺制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有无公害和无残毒的特点,有效避免了化学农药的危害。00154本发明的生物源农药,一方面通过植物提取物间的复配及与Y13发酵后的细菌过滤液混配,极大减少了油茶致病菌对本发明的生物源农药产生抗性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混配大大降低了单种药物林间防治的经济成本,且防治效果良好。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
1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0017实施例10018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植物提取物的筛选0019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吸取表1中所述浓度为20MG/ML的植物提取物溶液1ML,倒入已灭菌含有9MLPDA的培养皿中,对照用1ML的无菌水,待培养基凝固后,用直径08CM打孔器制取菌碟,用接种针将菌碟接种到培养基中央,菌丝面朝下,每皿一块,每处理说明书CN101965848A3/6页5重复3次,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培养4天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以三次重复的平均值计算抑制率。结果见表10020表1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油茶主要病害的抑制作用002100220023实施例20024不。
14、同体积比的生物源农药对油茶生长的影响0025选取长势一样的2年生油茶苗,并测量各幼苗的高度,分别将不同比例的生物源农药喷洒于幼苗上,无菌水做为对照,每处理喷洒20棵幼苗,7D后再喷药一次,一个月后再测量幼苗高度。测量生物源农药对油茶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2,不同体积比的生物源农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油茶的生长。0026表2不同体积比的生物源农药对油茶生长的影响0027说明书CN101965848A4/6页60028注意A1是5丁香提取物5黄芩提取物5橘子皮提取物5茶皂素植物提取物复配液。0029A2是10丁香提取物10黄芩提取物10橘子皮提取物10茶皂素植物提取物复配液。0030B为枯草芽孢杆。
15、菌Y13发酵后的细菌过滤液B是将Y13菌株在NA培养基上培养2D后,用接菌环移取一环置入装有150MLNB培养液的三角瓶中,在28、150RPM的摇床上振荡培养24天后;培养液用022M细菌过滤器过滤得到发酵后细菌过滤液。0031C1是20丁香提取物10茶皂素植物提取物复配液0032C2是20黄芩提取物10茶皂素植物提取物复配液0033下表相同字母代表相同意思。0034实施例30035不同体积比的生物源农药对油茶的诱抗效果0036将生物源农药按表3中体积比混配后,分别将药液喷到2年生的油茶苗上,到叶片上有水滴下为止,2D之后再重复喷洒一次药液,5D以后从油茶植株上分别采集喷过药液刚完全展开的黄。
16、绿色嫩叶,进行刺伤接种,蒸馏水作对照,每个处理15个重复,接种后放入培养皿中在28条件下进行恒温保湿培养,4D后观察结果。由表3可知不同体积比混配的生物源农药都能诱导油茶对油茶主要病害产生抗性。0037病斑减小率对照处理病斑面积诱导处理病斑面积/对照处理病斑面积1000038表3不同比例的生物源农药对油茶的诱抗效果0039说明书CN101965848A5/6页70040实施例40041不同体积比的生物源农药对油茶主要病害的林间防治药效试验00421、供试植物和防治对象0043供试植物2年生油茶幼苗0044防治对象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叶枯病00452、供试药剂0046不同比例的生物源农药,多菌灵。
17、长沙农药有限公司00473、试验方法0048油茶为自然发病,按不同体积比混配好生物源农药后,四月初选取长势一样的2年幼苗先喷药,5D后再喷一次药,同时分别设无菌水和标准药剂为对照,每15棵幼苗为一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30天后进行病情调查。根据油茶炭疽病分级标准统计病情指数,见表4,计算预防效果。标准及公式如下0049病情指数病级株数该病级代表数值/调查株数发病最高级代表值0050防治效果对照组平均病情指数施药组平均病情指数/对组平均病情指数1000051表4油茶病害分级标准0052说明书CN101965848A6/6页800534、实验结果0054表5不同体积比的生物源农药林间防治药效试验结果00550056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110110体积比的范围内,本发明生物源农药都能高效的防治油茶病害。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