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药品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特征是大便频数,粪便稀薄,属“五更泄”,“久痢” 范畴。病情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和缓解持续交替,反复发作,是一种较难治愈的 顽固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结肠炎存在有肠粘膜糜烂和溃疡,多用消炎止泻药, 故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祖国医学认为结肠炎主要有脾肾阳虚,脾气虚弱,寒湿 暑热外邪伤脾,饮食无度,肝气犯胃五大病因,有一些单效对症施治成方,但 因结肠炎病机难辨,且常有多类病机相兼并存,互相转化,单效方剂难奏全效, 根据疗效分段调方不仅疗程较长,而且十分不便。
本发明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是:为克服上述不足, 依据祖国医学对结肠炎五大病机的辨证分析,精选“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 丸”、“左金丸”、“四神丸”、“痛泻要方”五大临床经典方剂为基础,取诸家选 药之精华,集诸方功效之大成,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应用经验,经重新配比组方 调剂,综合为一统全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其重量份配比配方如下:
红参3.4-6.4% 白术3.4-6.4% 云苓3.4-6.4% 扁豆3.4-6.4%
莲肉3.4-6.4% 砂仁3.4-6.4% 薏米5.2-7.2% 米壳3.4-6.4%
肉桂2.8-5.6% 芡实2.8-5.6% 防风2.8-5.6% 大艽3.4-6.4%
白芍3.4-6.4% 故纸3.4-6.4% 肉寇2.8-5.6% 五味3.4-6.4%
吴芋2.8-5.6% 黄连2.8-5.6% 干姜2.8-5.6% 附子2.8-5.6%
甘草2.8-5.6%
本配比组方疗效原理如下:其中
附子、肉桂、干姜、吴芋、肉寇用于温肾健脾;
红参、白术、扁豆、山药、砂仁用于健脾利湿;
黄连、山药、白术用于清热利湿;
砂仁、肉寇、莲肉、扁豆用于消食导滞;
白术、防风、白芍用于疏肝健脾。
本发明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对所需的21味中药材进行精选;
(2)按配方比例称取药材并放入砂锅内;
(3)用木炭微火加温至100-120℃,烘干30分钟,以灭菌、熟化;
(4)将烘干的药材冷却、粉碎为120目,筛得到粉末即为成品;
(5)将粉末散剂搅拌均匀后装入密封容器;
(6)使用时,将上述散剂按要求进行包装。
服药方法: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5克,饭后白开水送服。七日为一疗程, 病情轻者服用一个疗程,重者需五个疗程。服药期间忌腥辣食物。
本发明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优点和有益效果是:组方 合理,兼有扶正祛邪,疏肝健脾等多种功效,适应面广,疗程短、治愈快,轻 者一周,重者五周即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确切疗效。经多年临床验证,总有效率 为100%,治愈率达98%以上,且治愈后不易复发,由于采用中药制剂,毒副 作用小、成本低,适合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按如下重量配比称取:
红参15克 白术15克 云苓15克 扁豆15克
莲肉15克 砂仁15克 薏米20克 米壳15克
肉桂10克 芡实10克 防风10克 大艽15克
白芍15克 故纸15克 肉寇10克 五味15克
吴芋10克 黄连10克 干姜10克 附子10克
甘草10克
本发明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按组方中确定的药名精选原 料药材,将按重量配比称取的原料药材放入砂锅内,用木炭微火加热至100-120 ℃,烘干30分钟,使药材灭菌、熟化,待药材冷却后粉碎为120目,搅拌均匀 后,分成5克一小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