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速器内齿圈的气体渗碳淬火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变速器内齿圈的气体渗碳淬火工艺.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08188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2.05CN102808188A*CN102808188A*(21)申请号 201210333295.5(22)申请日 2012.09.11C23F 17/00(2006.01)C23C 8/22(2006.01)C21D 9/32(2006.01)C21D 1/74(2006.01)(71)申请人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地址 201822 上海市嘉定区宝嘉公路189号(72)发明人沈玉明 马森林 孔铭 刘尚杰周轶(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代理人王毓理 王锡麟(54) 发明名称用于变速器内齿圈。
2、的气体渗碳淬火工艺(57) 摘要一种材料处理技术领域的用于变速器内齿圈的气体渗碳淬火工艺,首先在真空条件下采用650-700进炉,用90-150分钟时间,将待处理零件缓慢加热到900;然后在900-930环境下以1000-1500升/小时的通入量采用C2H2作为渗碳剂进行渗碳;再在850-900的氮气环境下进行四阶段淬火,最后回火170保温三小时。本发明针对目前美国通用汽车GF-6自动变速器的1226、1219和0683等内齿圈零件淬火后,失圆变形大等缺陷,合格率偏低的状况,对ICBP600低压真空连续生产线的热处理工艺进行重新设计调整,以达到较好的状态;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操作简便。
3、且具备无限扩充能力。(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3 页1/1页21.一种用于变速器内齿圈的真空渗碳淬火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真空慢速预热的方式,将待处理零件进行乙炔渗碳后,采用四阶段氮气淬火,并最终经回火后完成工艺;所述的四阶段淬火是指:在850-900的氮气环境下进行四阶段淬火,淬火室压力及双淬火风扇的功率设置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真空慢速预热是指:在真空条件下采用650-700进炉,用90-150分钟时间,将待处理零件缓慢加热到90。
4、0-93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真空慢速预热是指:在真空条件下采用650-700进炉,用90-150分钟时间,将待处理零件缓慢加热到9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真空慢速预热是指:在真空条件下采用650或700进炉,用90-150分钟时间,将待处理零件缓慢加热到9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渗碳是指:在900-930环境下以1000-1500升/小时的通入量采用C2H2作为渗碳剂进行渗碳。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渗碳是指:在910环境下以1000-1500升/小时的通入量采用C2H2作为渗碳。
5、剂进行渗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四阶段淬火是指:在880的氮气环境下进行四阶段淬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变频淬火风扇的输出功率与风扇转速满足线性关系,即0-100功率对应03000rpm线性映射,使待处理零件的冷却与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相匹配,达到控制淬火畸变的效果。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回火是指:在170环境下保温三小时。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08188 A1/7页3用于变速器内齿圈的气体渗碳淬火工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材料处理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用于内齿圈零件的基于低压真空。
6、渗碳淬火连续生产线的气体淬火工艺。背景技术0002 GF6系列变速器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更新换代产品,是目前世界上开发的最先进的自动变速器之一。GF6零部件热处理冶金和变形一致性要求均相当高,全部齿轮零件都采用ECM低压真空渗碳设备和高压气淬技术进行热处理。内齿圈零件由于其径大壁薄,如图1所示,为GF6系列自动变速器内齿圈零件;真空渗碳气淬热处理后的失圆变形导致的报废一直比例较高,是热处理的一大难点。0003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409151A,公开日2012-04-11,记载了一种汽车驱动桥内齿圈热处理工艺,该技术包括碳氮共渗淬火清洗回火矫正变形处理步骤,在低温碳。
7、氮共渗工序之后、淬火工序之前,立即将控制内齿圈变形的心轴装入内齿圈的步骤,所述心轴直径尺寸为低温碳氮共渗并直接淬火后的内齿圈齿顶圆直径的100.02100.03。所述心轴外圆上加工形齿;解决了内齿圈渗碳淬火热处理后失园变形超差问题,提高了热处理的产品合格率,特别适用于重型载重汽车用驱动桥内齿圈的热处理。但该现有技术在淬火时进行油淬冷却,适用于重型载重汽车驱动桥;无法适用于轻型自动变速器轿车或其他乘用车。0004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101457287,公开日2009-06-17,记载了一种薄壁内齿圈的辅助淬火工装与淬火方法,该薄壁内齿圈辅助淬火工装,包括与薄壁内齿圈的内径相适配的工装本体以及用。
8、于承托薄壁内齿圈的料盘,工装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至少两个定径件,每个定径件的高度分别与薄壁内齿圈的高度相适配。其淬火方法为将由至少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定径件组合形成的工装本体装入至少两个薄壁内齿圈的内孔中进行淬火处理。则在加热炉的高度允许的情况下,可同时实现对两件以上的薄壁内齿圈进行加热、淬火处理,可大大提高淬火效率,尤其适合在各种薄壁件的淬火工艺中推广使用。但该技术是将二个或多个工件夹持在该工装内进行加热、保温,且为液体介质内淬火,其操作结构和工艺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用于变速器内齿圈的真空渗碳淬火工艺,针对目前美国通用汽车GF-6自。
9、动变速器的1226、1219和0683等内齿圈零件淬火后,失圆变形大等缺陷,合格率偏低的状况,对ICBP600低压真空连续生产线的热处理工艺进行重新设计调整,以达到较好的状态;本发明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且具备无限扩充能力。0006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采用真空慢速预热的方式,将待处理零件进行乙炔渗碳后,采用四阶段氮气淬火,并最终经回火后完成工艺。0007 所述的真空慢速预热是指:在真空条件下采用650-700进炉,用90-150分钟时说 明 书CN 102808188 A2/7页4间,将待处理零件缓慢加热到900-930,优选加热到900;0008 所述的渗碳是指:在900-9。
10、30,优选910环境下以1000-1500升/小时的通入量采用C2H2作为渗碳剂进行渗碳;0009 所述的四阶段淬火是指:在850-900,优选880的氮气环境下进行四阶段淬火,淬火室压力及双淬火风扇的功率设置如下:0010 所述的变频淬火风扇的输出功率与风扇转速满足线性关系,即0-100功率对应03000rpm线性映射,使待处理零件的冷却与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相匹配,达到控制淬火畸变的效果。0011 所述的回火是指:在170环境下保温三小时。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四阶段淬火,实现“保证金相”和“控制变形”的平衡。从金相方面能将齿圈零件的平均心部硬度从目前的50HRC降低到。
11、45HRC。附图说明0013 图1为变速器内齿圈零件实样图;0014 图中:a为内齿圈1219,b为内齿圈1226,c为内齿圈0683。0015 图2为高压气体淬火室结构示意图;0016 图中:1气体通入口、2风扇、3热交换器、4导流板。0017 图3为高压气体分级淬火原理示意图;0018 图中:Ac1奥氏体化开始转变温度、Ac3完全奥氏体化转变温度、Ms马氏体转变的起始温度、B贝氏体、F铁素体、P珠光体。0019 图4为改进前加热方式曲线示意图。0020 图5为改进后加热方式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1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
12、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0022 以新型类似分级淬火工艺,本实施例解决GF6内齿圈零件的合格率问题,内齿圈1219、内齿圈1226和内齿圈0683(图1所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说 明 书CN 102808188 A3/7页50023 内齿圈1219、内齿圈1226产品失圆造成合格率较低,内齿圈0683合格率波动较大,主要是零件锥度造成的报废;在合格率提高的同时,稳定显微组织、控制心部硬度和不良显微组织0024 本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0025 内齿圈1226试验0026 第一步、升温:如图2和图5所示,在真空条件下采用650进炉,用90分钟。
13、时间,将零件缓慢加热到900;0027 第二步、渗碳:渗碳温度:910;渗碳剂:C2H2;通入量:1200升/小时;淬火温度:880在保证材料微观金相组织的同时减少淬火时热应力的不良影响。0028 第三步、淬火:淬火温度:880;淬火介质:氮气;淬火室压力及淬火风扇功率如下:时间(s) 功率() 压力(mbar)第一阶段 20 55 9000第二阶段 12 20 9000第三阶段 178 55 9000第四阶段 210 75 90000029 第四步、回火170保温三小时。0030 抽样检测0031 理化检测结果:0032 零件成品检测共30件,发现其中一件为热处理后失圆超差(0.21mm),。
14、合格率96.70033 成品检测跟踪29件,INTRA及GP12尺寸检测合格率100说 明 书CN 102808188 A4/7页60034 进行九点均匀性检测。结果如下:0035 九点均匀性检测结果:0036 九点均匀性符合技术要求。0037 成品跟踪:共99件,全部合格,合格率100。跟踪数量 失圆超差 合格率工艺改进前 107 23 78.5工艺改进后 197 1 99.49实施例20038 本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内齿圈1219试验0039 由于内齿圈1219零件壁薄,成品合格率为7580,采用新型气淬优化工艺。第一步、升温:在真空条件下采用600进炉,用120分钟时间,将零件缓慢加热。
15、到900;0040 第二步、渗碳:渗碳温度:910;渗碳剂:C2H2;通入量:1200升/小时;淬火温度:880在保证材料微观金相组织的同时减少淬火时热应力的不良影响。0041 第三步、淬火:淬火温度:880;淬火介质:氮气;淬火室压力及淬火风扇功率如说 明 书CN 102808188 A5/7页7下:0042 第四步、回火170保温三小时。0043 试制满炉内齿圈1219,共133件,进行9点理化检测,其余合格率跟踪。0044 理化检测结果如下:此炉零件合格率跟踪情况如下:说 明 书CN 102808188 A6/7页8实施例30045 本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内齿圈0683真空气淬试制:0。
16、046 内齿圈0683由于零件较厚,失圆相对较稳定,气淬工艺主要是控制理化指标。0047 第一步、升温:在真空条件下采用700进炉,用90分钟时间,将零件缓慢加热到900;0048 第二步、渗碳:渗碳温度:910;渗碳剂:C2H2;通入量:1200升/小时;淬火温度:880在保证材料微观金相组织的同时减少淬火时热应力的不良影响。0049 第三步、淬火:淬火温度:880;淬火介质:氮气;淬火室压力及淬火风扇功率如下:0050 第四步、回火170保温三小时。0051 按工艺试制满炉0683试验,共108件,进行9点理化检测,其余合格率跟踪。0052 理化检测结果:说 明 书CN 102808188 A7/7页90053 零件尺寸合格率跟踪结果如下:说 明 书CN 102808188 A1/3页10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8188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