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墙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上,外墙面使用瓷砖作为装饰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铺贴瓷砖的传统方式
是利用粘接砂浆通过人工的方式粘贴于建筑外墙上,这个方法有多个弊端,一方面,传统瓷
砖粘接于外墙上有砂浆与墙面及砂浆与瓷砖两个粘接层,由于传统瓷砖较重,无论哪个粘
接面遭到破坏,均会引起瓷砖脱落;其次,由于瓷砖是通过人工方式粘接,必定会因工人熟
练程度不同而引起铺贴误差,降低整体美观程度。
建筑工业化可将传统建筑施工中的不利因素降至最低,瓷砖铺贴也是如此。在建
筑工业化中,传统瓷砖不再使用上述工艺,而采用反打工艺进行铺贴。所谓反打工艺,是将
要铺贴的瓷砖反向铺放于混凝土模具内,然后直接在上面浇筑混凝土,振捣成型。在该反打
工艺中,瓷砖的固定及排布方式通常是由安放在混凝土模具内的模板决定的,而目前使用
最常见的为一次性塑料模板或弹性反打模板,其提高了传统瓷砖的铺贴效率。
柔性瓷砖也叫软瓷砖,区别于传统瓷砖的就是它的质地,柔性瓷砖质地柔软,摸上
去像牛皮,花纹突出,立体感强,重量轻、厚度很薄,采用现有的一次性塑料模板或弹性反打
模板进行反打工艺铺贴,容易出现漏浆。
因此,提供一种墙板,其在工业化生产时就能将瓷砖铺贴好,并能减少瓷砖缝隙漏
浆现象的发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墙板,其在工业化生产时就能将瓷砖
铺贴好,并能减少瓷砖缝隙漏浆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墙板,包括混凝土层和瓷砖面板层,所
述瓷砖面板层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的至少一个面上,其中,所述瓷砖面板层包括若干块软
瓷砖,所述软瓷砖按预定设置排布固定在保护膜上,所述软瓷砖与保护膜之间设置有热固
胶,相邻软瓷砖的间隙处设置有隔条。如此,软瓷砖按预定设置排布固定在保护膜上,相邻
软瓷砖的间隙处设置有隔条,采用热固胶将软瓷砖与保护膜粘接,首先将热固胶均匀地布
设于保护膜上,然后将软瓷砖按照预定设置排布固定在保护膜上,再对热固胶进行加热使
其固化,从而快速完成软瓷砖模块的生产制作,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软瓷砖模块的生产效
率,另外,将软瓷砖集成成为模块,极大地降低了软瓷砖的人工铺设成本,且铺设规则准确,
可充分保证墙板的质量,软瓷砖按预定设置排布固定在保护膜上,相邻软瓷砖的间隙处设
置有隔条,隔条可以防止墙体混凝土层浇筑过程中渗浆污染软瓷砖装饰面;墙板在储存堆
放、运输及安装使用过程中,保护膜对软瓷砖装饰面起到了保护作用,可防止其刮花损坏;
墙板安装应用后,待装饰施工工序完成后,再将保护膜撕除,使得墙体表面可保持干净,不
会被施工污染软瓷砖表面,同时,在撕下保护膜的同时或在撕下保护膜后,可以将隔条从瓷
砖面板层从脱出,这样在各个软瓷砖之间将形成凹槽,该凹槽将显著提升软瓷砖铺贴的立
体感,增强视觉效果。当然,也可以将隔条保留在软瓷砖之间的间隙处,因软瓷砖之间的间
隙处设置有隔条,使得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之后,隔条可防止雨水渗入墙板内部从而造成
泛碱进而污染软瓷砖装饰表面的情况出现,对墙板的装饰面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软瓷砖的至少一个侧面设
置有凹槽。这样,在软瓷砖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凹槽,当所述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之后,
墙体混凝土填满凹槽,使软瓷砖牢牢嵌固于墙板表面,可有效防止软瓷砖在长期使用过程
中起泡空鼓现象出现,充分保证了墙板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隔条的侧面设置有凸块,
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大小与凹槽匹配。这样,在隔条的侧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大
小与凹槽匹配,多块软瓷砖拼合后,通过隔条上的凸块与软瓷砖上设置的凹槽互相配合嵌
紧,使得墙板在生产过程中,可进一步防止混凝土浆料通过软瓷砖间隙处渗出,发生漏浆现
象而污染软瓷砖表面,有效地保证了软瓷砖表面的清洁,同时,在墙板使用后,在日晒雨淋
的过程中,墙体内部产生的细微溶解质不会从间隙处渗出,可有效降低墙面泛白的情况出
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软瓷砖的至少一个侧面边
沿设置有凸肋。这样,在软瓷砖的至少一个侧面边沿设置有凸肋,所述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
之后,所述凸肋与墙板混凝土互相嵌合,使软瓷砖牢牢嵌固于墙板表面,可有效防止软瓷砖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起泡空鼓现象出现,充分保证了墙板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软瓷砖的底面至少设置有
一个锚固脚或凸条。这样,在软瓷砖的底面至少设置有一个锚固脚或凸条,当所述墙板应用
到建筑物上之后,锚固脚或凸条锚入墙板混凝土中,使软瓷砖牢牢嵌固于墙板表面,可有效
防止软瓷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起泡空鼓现象出现,充分保证了墙板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软瓷砖的底面为粗糙面或
波纹面。这样,当软瓷砖的底面为粗糙面或波纹面时,当所述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之后,粗
糙面或波纹面与墙板混凝土紧密结合,使软瓷砖牢牢嵌固于墙板表面,可有效防止软瓷砖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起泡空鼓现象出现,充分保证了墙板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软瓷砖至少包括两层子瓷
砖层,所述子瓷砖层至少包括表面装饰层和隔离保温层。这样,当软瓷砖至少包括两层子瓷
砖层,所述子瓷砖层至少包括表面装饰层和隔离保温层时,所述墙板的保温隔热性能得以
大幅度提高,特别适合做外墙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隔条的材质为泡棉、橡胶
或塑料;或者,所述软瓷砖和/或隔条的表面设有防渗膜。这样,隔条的材质多样化,有利于
针对不同性能需要的墙壁来选取不同性能的隔条,可充分满足使用的需要,同时,采用泡
棉、橡胶或塑料,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将隔条的宽度可略宽于两块柔性瓷砖的间隔,因
此,隔条可紧密卡于两块柔性瓷砖中间,浇筑混凝土时可进一步防止漏浆。另外,在隔条的
表面设有防渗膜后,进一步提高了墙板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保护膜为网格布或防水
布。这样,采用保护膜为网格布或防水布时,使得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后续工序全部完成
后,将保护膜去除即可得到清洁的外墙面,有效的保护了墙面软瓷砖装饰面不受施工过程
中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保护膜上设置有微绒层,
所述微绒层上设置有若干微绒毛。这样,保护膜上设置有微绒层,所述微绒层上设置有若干
微绒毛时,保护膜上的热固胶可以和微绒层紧密结合,以保证热固胶和保护膜之间的粘合
力大于与软瓷砖面之间的粘合力,使得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后续工序全部完成后,将保护
膜去除即可得到清洁的外墙面,胶不会残留于软瓷砖表面,有效的保护了墙面软瓷砖装饰
面不受施工过程中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混凝土层和瓷砖面板层之
间设置有界面剂,所述界面剂为丁苯乳液粘接剂或JS涂料。这样,在混凝土层和瓷砖面板层
之间设置有界面剂,在墙板使用后,能大大缓解瓷砖面板层的泛碱现象;另外,界面剂还能
加强软瓷砖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可有效防止软瓷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起泡空鼓现象出
现,防止软瓷砖发生脱落,充分保证了墙板的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
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墙板中的瓷砖面板层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瓷砖面板层中软瓷砖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瓷砖面板层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瓷砖面板层中的软瓷砖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所示瓷砖面板层中的软瓷砖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所示瓷砖面板层中的保护膜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保护膜 2 隔条 3 软瓷砖 4 混凝土层
11 微绒毛 21 凸块 31 凹槽
32 锚固脚 33 表面装饰层 34 隔离保温层 35 凸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
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
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7,一种墙板,包括混凝土层4和瓷砖面板
层,所述瓷砖面板层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4的至少一个面上,所述瓷砖面板层包括若干块软
瓷砖3,所述软瓷砖3按预定设置排布固定在保护膜1上,所述软瓷砖3与保护膜1之间设置有
热固胶,相邻软瓷砖3的间隙处设置有隔条2。如此,软瓷砖3按预定设置排布固定在保护膜1
上,相邻软瓷砖3的间隙处设置有隔条2,采用热固胶将软瓷砖3与保护膜1粘接,首先将热固
胶均匀地布设于保护膜1上,然后将软瓷砖3按照预定设置排布固定在保护膜1上,再对热固
胶进行加热使其固化,从而快速完成软瓷砖模块的生产制作,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软瓷砖
模块的生产效率,另外,将软瓷砖3集成成为模块,极大地降低了软瓷砖的人工铺设成本,且
铺设规则准确,可充分保证墙板的质量,软瓷砖3按预定设置排布固定在保护膜1的一个胶
面上,相邻软瓷砖3的间隙处设置有隔条2,隔条2可以防止墙体混凝土层4浇筑过程中渗浆
污染软瓷砖3装饰面;墙板在储存堆放、运输及安装使用过程中,保护膜1对软瓷砖装饰面起
到了保护作用,可防止其刮花损坏;墙板安装应用后,待装饰施工工序完成后,再将保护膜1
撕除,使得墙体表面可保持干净,不会被施工污染软瓷砖3表面,同时,在撕下保护膜1的同
时或在撕下保护膜1后,可以将隔条2从瓷砖面板层从脱出,这样在各个软瓷砖3之间将形成
凹槽,该凹槽将显著提升软瓷砖3铺贴的立体感,增强视觉效果。当然,也可以将隔条2保留
在软瓷砖3之间的间隙处,因软瓷砖3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隔条2,使得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
之后,隔条2可防止雨水渗入墙板内部从而造成泛碱进而污染软瓷砖装饰表面的情况出现,
对墙板的装饰面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软瓷砖
3的至少一个侧面可以设置有凹槽31。这样,在软瓷砖3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凹槽31,当所
述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之后,墙体混凝土填满凹槽31,使软瓷砖3牢牢嵌固于墙板表面,可
有效防止软瓷砖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起泡空鼓现象出现,充分保证了墙板的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隔条2的侧面
可以设置有凸块21,所述凸块21的形状和大小与凹槽31匹配。这样,在隔条2的侧面设置有
凸块21,所述凸块21的形状和大小与凹槽31匹配,多块软瓷砖3拼合后,通过隔条2上的凸块
21与软瓷砖3上设置的凹槽31互相配合嵌紧,使得墙板在生产过程中,可进一步防止混凝土
浆料通过软瓷砖3间隙处渗出,发生漏浆现象而污染软瓷砖3表面,有效地保证了软瓷砖3表
面的清洁,同时,在墙板使用后,在日晒雨淋的过程中,墙体内部产生的细微溶解质不会从
间隙处渗出,可有效降低墙面泛白的情况出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软瓷砖3的至
少一个侧面边沿可以设置有凸肋35。这样,在软瓷砖3的至少一个侧面边沿设置有凸肋35,
所述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之后,所述凸肋35与墙板混凝土互相嵌合,使软瓷砖3牢牢嵌固于
墙板表面,可有效防止软瓷砖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起泡空鼓现象出现,充分保证了墙板的质
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软瓷砖3的底
面至少可以设置有一个锚固脚32或凸条。这样,在软瓷砖3的底面至少设置有一个锚固脚32
或凸条,当所述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之后,锚固脚32或凸条锚入墙板混凝土中,使软瓷砖3
牢牢嵌固于墙板表面,可有效防止软瓷砖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起泡空鼓现象出现,充分保证
了墙板的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软瓷砖3的底面可以为粗
糙面或波纹面。这样,当软瓷砖3的底面为粗糙面或波纹面时,当所述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
之后,粗糙面或波纹面与墙板混凝土紧密结合,使软瓷砖3牢牢嵌固于墙板表面,可有效防
止软瓷砖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起泡空鼓现象出现,充分保证了墙板的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软瓷砖3至少
可以包括两层子瓷砖层,所述子瓷砖层至少包括表面装饰层33和隔离保温层34。这样,当软
瓷砖3至少包括两层子瓷砖层,所述子瓷砖层至少包括表面装饰层33和隔离保温层34时,所
述墙板的保温隔热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特别适合做外墙板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条2的材质可以为泡
棉、橡胶或塑料;或者,所述软瓷砖3和/或隔条2的表面可以设有防渗膜。这样,隔条的材质
多样化,有利于针对不同性能需要的墙壁来选取不同性能的隔条,可充分满足使用的需要,
同时,采用泡棉、橡胶或塑料,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将隔条2的宽度可略宽于两块柔性瓷
砖的间隔,因此,隔条2可紧密卡于两块柔性瓷砖中间,浇筑混凝土时可进一步防止漏浆。另
外,在隔条2的表面设有防渗膜后,进一步提高了墙板的防水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1可以为网格布或
防水布。这样,当保护膜1为网格布或防水布时,使得墙板应用到建筑物上后续工序全部完
成后,将保护膜去除即可得到清洁的外墙面,有效的保护了墙面软瓷砖装饰面不受施工过
程中的污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保护膜1上可
以设置有微绒层,所述微绒层上可以设置有若干微绒毛11。这样,保护膜1上设置有微绒层,
所述微绒层上设置有若干微绒毛11时,保护膜1上的热固胶可以和微绒层紧密结合,以保证
热固胶和保护膜1之间的粘合力大于与软瓷砖和热固胶之间的粘合力,使得墙板应用到建
筑物上后续工序全部完成后,将保护膜1去除即可得到清洁的外墙面,热固胶不会残留于软
瓷砖3表面,有效的保护了墙面软瓷砖装饰面不受施工过程中的污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层4和瓷砖面板层
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界面剂,所述界面剂可以为丁苯乳液粘接剂或JS涂料。其中,丁苯乳液粘
接剂或JS涂料为现有材料,可以直接从市场上采购。这样,在混凝土层4和瓷砖面板层之间
设置有界面剂,在墙板使用后,能大大缓解瓷砖面板层的泛碱现象;另外,界面剂还能加强
软瓷砖3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可有效防止软瓷砖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起泡空鼓现象出
现,防止软瓷砖3发生脱落,充分保证了墙板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