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皮天然色素的制备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红枣皮中分离提取天然红枣皮色素的生产方法,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枣又称中华大枣、枣、华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枣树的果实。我国的枣树品种有70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有金丝小枣、冬枣、被山板枣、彬县晋枣、新郑灰枣、灵宝大枣、赞皇大枣、运城相枣、交城骏枣、太谷壶瓶枣等。红枣主产我国,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95%以上的枣树资源和红枣产品。红枣作为药食同源食物,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红枣地加工品也因此日益丰富。红枣的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枣皮,给环境造成污染。天然色素不仅是良好的着色剂,而且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红枣加工的下脚料枣皮进行天然枣红色素的提取,对综合利用红枣,解决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目前枣皮色素的提取多采用碱性溶液提取的方法,如申请号为CN200710061652.6及申请号为200910143496.7的专利申请所述。在枣皮色素的制备过程中有以下问题难以解决:
(1)碱法提取枣皮色素的过程中,枣皮中的果胶同时溶出,产品中果胶类杂质含量高,致使色素产品粘度大,呈胶质状态,难以制成粉末状态;
(2)色素提取过程温度过高,对色素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色素产品色泽发暗,难以保证色素质量;
(3)碱法提取色素后,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将色素提取液浓缩至干(申请号为CN200710061652.6),蒸馏过程耗能大,而且色素长时间在碱性条件下高温存在,色素稳定性受到影响,致使产品色泽进一步发暗。
(4)采用碱法提取色素,吸附树脂纯化的方法(申请号为200910143496.7),操作复杂,耗时长,乙醇溶液进行洗脱,需要耗用乙醇,且乙醇的回收增加了过程的能耗,致使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红枣皮色素制备中遇到的上述困难。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采用的生产工艺过程参考附图。
具体路线是:先在pH1.5~2.0,温度80~95℃的条件下提取并除去枣皮中的果胶,然后采用质量浓度2~5%氢氧化钠水溶液常温下提取枣皮色素,精密过滤去除色素提取液中细小的皮渣等杂质,再加入浓盐酸或浓硫酸调节溶液的pH至1.5~3.0,沉淀色素,静置后,离心,用酸性水清洗沉淀脱除色素中的盐分,再离心、干燥,得到色素产品。
本发明的效果益处是:
(1)预先去除枣皮中的果胶,可以提高色素产品的纯度。如果不除去果胶,在碱法提取色素的过程中,果胶也溶出,最终残留在产品中,使产品发粘,制不成粉末状态。
(2)采用室温下提取色素,可以保证色素的化学稳定性,色素的色泽鲜亮。高温提取的色素色泽发暗。
(3)采用加酸沉淀色素的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
(4)采用酸法沉淀色素后,加酸性水清洗沉淀,可有效的脱除盐分,提高产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专利的一个实例。
(1)去除果胶:称取50g枣皮,置于500mL三角瓶中,加入450mL蒸馏水,用盐酸调pH值为1.75,置于85℃的水浴中,2h后,取出用纱布过滤,滤渣加350mL水,进行第二次提取果胶。用纱布过滤,用自来水清洗枣皮至中性。
(2)碱提色素:将脱胶后的枣皮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500mL 4%的NaOH溶液,室温下搅拌提取24h,纱布过滤得到的滤液为第一次色素提取液;滤渣加入500mL 4%的NaOH溶液,室温下搅拌提取24h,纱布过滤得到第二次色素提取液,合并两次的色素提取液。
(3)过滤:将色素提取液用滤纸进行精细过滤,除去细小的皮渣等杂质。
(4)酸沉色素:用浓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为3.0,出现大量絮状沉淀,静置6h,于4800rpm下离心10min,得到色素沉淀物。
(5)清洗脱盐:向色素沉淀物中加入3倍质量的pH3.0的酸性水,搅拌,于4800rpm下离心10min,如此清洗两次。得到脱盐色素。
(6)干燥:将色素沉淀物在60℃下干燥至恒重,将色素用研钵碾碎,得到粉状产品。或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直接得到粉状产品。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将酸性水溶液加入到枣皮中,浸泡除去枣皮中的果胶,然后采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于常温下提取枣皮色素,精密过滤去除色素提取液中细小的皮渣等杂质,再加入浓盐酸或浓硫酸沉淀色素,离心后,加入酸性水清洗沉淀脱除色素中的盐分,离心、干燥,得到色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