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483827.8 (22)申请日 2017.11.09 (73)专利权人 陆卉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前进西 路91号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2)发明人 陆卉 (51)Int.Cl. A61G 7/015(2006.01) A61G 7/053(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 置, 包括架体、 上半身调节装置和下半身调节装 置, 所述架体的上端中部为通槽, 架体的两侧。
2、设 有上半身调节装置, 所述上半身调节装置中上半 身调节板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弹性带的一侧, 所述 弹性带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坐板的后侧, 所述坐板 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架体的上端中部通槽的两内 壁, 所述架体的前侧架腿上设有下半身调节装 置, 该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给病人的起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且通过上半 身调节装置和下半身调节装置, 快速辅助病人更 安全省劲的起床, 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在 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病人的起床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08130116 U 2018.11.23 CN 208130116 U 1.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3、 包括架体(1)、 上半身调节装置(2)和下半身调节装置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1)的上端中部为通槽, 架体(1)的两侧设有上半身调节装置 (2), 所述上半身调节装置(2)中上半身调节板(25)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弹性带(3)的一侧, 所 述弹性带(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坐板(4)的后侧, 所述坐板(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架体(1)的 上端中部通槽的两内壁, 所述架体(1)的前侧架腿上设有下半身调节装置(5), 所述下半身 调节装置(5)中下半身调节板(54)的后侧面对称设有合页(6), 合页(6)的另一叶片均固定 连接坐板(4)上端安装槽的槽底, 所述坐板(4)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橡胶带。
4、(7)的一端, 所述 橡胶带(7)的另一端下半身调节装置(5)中下半身调节板(54)的上端后侧, 所述架体(1)的 前侧底端设有脚踏阶梯(8), 所述架体(1)的上端两侧对称设有梯形凹槽滑轨(9), 梯形凹槽 滑轨(9)的槽内均滑动连接梯形滑块(10), 所述梯形滑块(10)的上端均设有扶手(11), 所述 梯形凹槽滑轨(9)的外侧面均对称设有调节孔(12), 调节孔(12)的孔内设有调节旋钮(13), 调节旋钮(13)的底端螺纹均与梯形滑块(10)的侧面螺纹孔可拆卸连接, 所述架体(1)的前 侧横杆上端设有第二安装箱(14), 第二安装箱(14)的箱内设有蓄电池(15), 所述架体(1)的 。
5、架腿底端对称设有圆型垫片(16), 架体(1)的右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17), 所述控制开关组 (17)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15)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身调节装置 (2)包括第一安装箱(21), 第一安装箱(21)位于架体(1)的上端两侧, 第一安装箱(21)的箱 底均设有轴承组(22), 轴承组(22)的轴承内均设有转轴(23), 所述第一安装箱(21)的一侧 箱底设有驱动电机(24), 所述转轴(2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4)的输入 端, 所述转轴(23)在凸出第一安装箱(21)内侧面部分的表面上端固定连接上半。
6、身调节板 (25)的底端前侧, 所述控制开关组(17)的输出端电连接驱动电机(24)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半身调节装置 (5)包括支撑板(51), 支撑板(51)位于架体(1)的前侧架腿后端, 所述支撑板(51)的上端后 侧设有斜板(52), 斜板(52)的上端中部设有电动伸缩柱(53), 所述电动伸缩柱(53)的顶端 固定连接下半身调节板(54)的底端中部, 所述控制开关组(17)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动伸缩柱 (53)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身调节 板(25)的两侧均与架体。
7、(1)上端中部通槽的两内壁存在间隙, 且上半身调节板(25)的宽度 与坐板(4)的宽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半身调节 板(54)的两侧均与架体(1)上端中部通槽的两内壁存在间隙, 且下半身调节板(54)的宽度 与坐板(4)的宽度一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130116 U 2 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材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病人的住院过程中, 病床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治疗休息平台, 但对于一些下床 比较困难的病人来说, 下。
8、床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方可顺利进行, 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 工作量, 传统的病床并没有考虑患者这一需求, 即使临床中的少量起床装置, 结构复杂, 使 用不便, 不能保证病人在起床时的安全性, 医护人员参与量较多, 病人起床效率低下, 因此 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的实现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 提供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 置,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给病人的起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且通过上半身调节装置和下 半身调节装置, 快速辅助病人更安全省劲的起床, 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在一定程度上 提升了病人的起床效率, 可以有效。
9、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包括 架体、 上半身调节装置和下半身调节装置, 所述架体的上端中部为通槽, 架体的两侧设有上 半身调节装置, 所述上半身调节装置中上半身调节板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弹性带的一侧, 所 述弹性带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坐板的后侧, 所述坐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架体的上端中部通槽 的两内壁, 所述架体的前侧架腿上设有下半身调节装置, 所述下半身调节装置中下半身调 节板的后侧面对称设有合页, 合页的另一叶片均固定连接坐板上端安装槽的槽底, 所述坐 板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橡胶带的一端, 所述橡胶带的另一端下半身调节。
10、装置中下半身调节 板的上端后侧, 所述架体的前侧底端设有脚踏阶梯, 所述架体的上端两侧对称设有梯形凹 槽滑轨, 梯形凹槽滑轨的槽内均滑动连接梯形滑块, 所述梯形滑块的上端均设有扶手, 所述 梯形凹槽滑轨的外侧面均对称设有调节孔, 调节孔的孔内设有调节旋钮, 调节旋钮的底端 螺纹均与梯形滑块的侧面螺纹孔可拆卸连接, 所述架体的前侧横杆上端设有第二安装箱, 第二安装箱的箱内设有蓄电池, 所述架体的架腿底端对称设有圆型垫片, 架体的右侧面设 有控制开关组, 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 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上半身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安装箱, 第 一安装箱位于。
11、架体的上端两侧, 第一安装箱的箱底均设有轴承组, 轴承组的轴承内均设有 转轴, 所述第一安装箱的一侧箱底设有驱动电机, 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驱 动电机的输入端, 所述转轴在凸出第一安装箱内侧面部分的表面上端固定连接上半身调节 板的底端前侧, 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入端。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下半身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板, 支撑板 位于架体的前侧架腿后端, 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后侧设有斜板, 斜板的上端中部设有电动伸 缩柱, 所述电动伸缩柱的顶端固定连接下半身调节板的底端中部, 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出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813。
12、0116 U 3 端电连接电动伸缩柱的输入端。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上半身调节板的两侧均与架体上端中 部通槽的两内壁存在间隙, 且上半身调节板的宽度与坐板的宽度一致。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下半身调节板的两侧均与架体上端中 部通槽的两内壁存在间隙, 且下半身调节板的宽度与坐板的宽度一致。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结构简单, 通过控制开关组的一体化调控, 实现装置本身的方便使用, 而且通过上半身调节装置中驱 动电机运转, 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及上半身调节板上翻, 从而辅助病人上半身起立,。
13、 通过下 半身调节装置中电动伸缩柱下缩, 带动下半身调节板下翻, 从而实现患者下半身的卧蜷, 进 而对病人起床时上半身和下半身辅助持力, 来达到快速辅助病人更安全省劲的起床, 减少 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病人的起床效率。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俯视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面俯视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上半身调节装置内部剖面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下半身调节装置内部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001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6 图中: 1架体、 2上半身调节装。
14、置、 21第一安装箱、 22轴承组、 23转轴、 24驱动电机、 25上半身调节板、 3弹性带、 4坐板、 5下半身调节装置、 51支撑板、 52斜板、 53电动伸缩柱、 54 下半身调节板、 6合页、 7橡胶带、 8脚踏阶梯、 9梯形凹槽滑轨、 10梯形滑块、 11 扶手、 12调节 孔、 13调节旋钮、 14第二安装箱、 15蓄电池、 16圆型垫片、 17控制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15、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请参阅图1-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协助病人起床的装置, 包括架 体1、 上半身调节装置2和下半身调节装置5, 架体1为上方装置提供支撑与安放场所的作用, 上半身调节装置2实现对病人起床时上半身上翻起立的辅助作用, 下半身调节装置5实现对 病人起床时下半身由于重力卧蜷的辅助作用, 架体1的上端中部为通槽, 架体1的两侧设有 上半身调节装置2, 上半身调节装置2包括第一安装箱21, 第一安装箱21为内部设备的运转 提供安放平台, 第一安装箱21位于架体1的上端两侧, 。
16、第一安装箱21的箱底均设有轴承组 22, 轴承组22为转轴23的转动提供场所, 轴承组22的轴承内均设有转轴23, 转轴23转动带动 上半身调节板25上翻, 第一安装箱 21的一侧箱底设有驱动电机24, 转轴23的一端通过联轴 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4的输入端, 转轴23在凸出第一安装箱21内侧面部分的表面上端固定 连接上半身调节板25的底端前侧, 上半身调节板25的两侧均与架体1上端中部通槽的两内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8130116 U 4 壁存在间隙, 且上半身调节板 25的宽度与坐板4的宽度一致, 驱动电机24运转, 输出轴转动 带动转轴23及上半身调节板25上翻, 从而。
17、辅助病人上半身起立, 上半身调节装置2中上半身 调节板25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弹性带3的一侧, 弹性带3起到连接的作用, 也避免在折合过程 中对上方物体的挤夹, 弹性带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坐板4的后侧, 坐板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架 体1的上端中部通槽的两内壁, 架体1的前侧架腿上设有下半身调节装置5, 下半身调节装置 5包括支撑板51, 支撑板51为上方装置提供支撑, 支撑板51位于架体1的前侧架腿后端, 支撑 板51的上端后侧设有斜板52, 斜板52为上方电动伸缩柱53提供支撑, 斜板52 的上端中部设 有电动伸缩柱53, 电动伸缩柱53的顶端固定连接下半身调节板54的底端中部, 下半身调节 板54。
18、的两侧均与架体1上端中部通槽的两内壁存在间隙, 且下半身调节板54的宽度与坐板4 的宽度一致, 电动伸缩柱53下缩, 带动下半身调节板54下翻, 患者腿部由于重力作用, 从而 下半身的卧蜷, 下半身调节装置5中下半身调节板54的后侧面对称设有合页6, 合页6起到连 接折合的作用, 合页6 的另一叶片均固定连接坐板4上端安装槽的槽底, 坐板4的上端前侧 固定连接橡胶带7的一端, 橡胶带7避免折合过程中对上方物体挤夹, 橡胶带7的另一端下半 身调节装置5中下半身调节板54的上端后侧, 架体1的前侧底端设有脚踏阶梯8, 脚踏阶梯8 便于病人下床, 架体 1的上端两侧对称设有梯形凹槽滑轨9, 梯形凹槽。
19、滑轨9为梯形滑块 10 提供滑动场所, 梯形凹槽滑轨9的槽内均滑动连接梯形滑块10, 梯形滑块10在梯形凹槽滑轨 9中滑动, 实现上方扶手11以最佳位置辅助病人受力起床, 梯形滑块10的上端均设有扶手 11, 扶手11便于病人受力起床, 梯形凹槽滑轨9的外侧面均对称设有调节孔12, 便于扶手11 以最佳位置给予病人辅助, 调节孔12的孔内设有调节旋钮13, 调节旋钮13调节梯形滑块10 在梯形凹槽滑轨9中滑动, 调节旋钮13的底端螺纹均与梯形滑块10的侧面螺纹孔可拆卸连 接, 架体1的前侧横杆上端设有第二安装箱14, 第二安装箱14为蓄电池15 提供安放场所, 第 二安装箱14的箱内设有蓄电池。
20、15, 蓄电池15提供电力供应, 架体1的架腿底端对称设有圆型 垫片16, 圆型垫片16 便于架体1更稳固的站立, 架体1的右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17, 控制开 关组17调控各设备的正常运转, 控制开关组17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15的输出端, 控制开 关组17的输出端电连接驱动电机24和电动伸缩柱53的输入端。 0019 在使用时: 病人平躺在架体1上方, 臀部着力与坐板4上, 上半身与下半身分别着力 与上半身调节板25和下半身调节板54, 需要下床时, 通过控制开关组17的一体化调控, 驱动 电机24运转, 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23及上半身调节板25上翻, 从而辅助病人上半身起立, 坐 立在坐板。
21、4上, 电动伸缩柱53下缩, 带动下半身调节板54下翻, 由于重力作用, 从而实现患者 下半身的卧蜷, 松紧调节旋钮13, 梯形滑块10在梯形凹槽滑轨9中滑动, 实现上方扶手11以 最佳位置辅助病人受力起床, 脚蹬脚踏阶梯8, 下地即可, 使用完毕后, 各装置恢复原样。 0020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通过控制开关组17的一体化调控, 实现装置本身的方便使 用, 而且通过上半身调节装置2中驱动电机24运转, 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23及上半身调节板 25上翻, 从而辅助病人上半身起立, 通过下半身调节装置5中电动伸缩柱53下缩, 带动下半 身调节板54下翻, 从而实现患者下半身的卧蜷, 进而对病人。
22、起床时上半身和下半身辅助持 力, 来达到快速辅助病人更安全省劲的起床, 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了病人的起床效率。 002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8130116 U 5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8130116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8130116 U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8130116 U 8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8130116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