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驱动的摇马式童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童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后轮驱动的摇马式童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童车都是水平行走的,即行走的轨迹呈水平状,它讲究推行移动的平稳性。然而,随着婴幼儿的不断成长,其好动性不断增强,他/她会对现有的童车感觉平淡无奇,毫无乐趣可言,久之便会对童车产生厌倦心理。
为此,本人开发了一种新型童车,该车在推行移动过程中,不需要其它动力,把人的推力转换成机械能,使承载体作摇马式的运动,使坐于其内的婴幼儿产生尤如骑马的感觉,从而适应了婴幼儿的好动心理,使坐于童车承载体内的婴幼儿感觉新鲜、好玩、刺激、舒适,增强了乘坐的乐趣,使婴幼儿久坐不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童车既可以平移行走,又可以转换成承载体作上下摇摆的摇马式行走。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后轮驱动的摇马式童车,包括承载体、车底架、前轮、后轮及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底架后部设有与其转动配合的驱动长轴,驱动长轴两端设有两后轮;一后轮为驱动轮,驱动轮与驱动长轴固定配合或在驱动轮和转动长轴间增设联合器机构;另一后轮为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长轴为转动配合;上述机构在推行中,与轴同步转动的驱动轮提供承载体摇摆的动力,与轴自由转动的差速轮实现行走中转弯的方便。
所述的车底架后部还设有与其转动配合的偏心轴,偏心轴的偏心处设有与其转动配合的连杆,连杆上端铰接于承载体后底部,连杆可用一根或二根;一根连杆的设于承载体后中部,二根连杆的设于承载体后部的左右两侧。上述机构把偏心轴的旋转运动转变成连杆的上下动作,连杆的上下动作带动承载体摇摆运动。
所述的车底架中段的上部和承载体中段的下部各设有铰链座,上下铰链座用销轴铰接。上下铰链座可设一对或二对,一对的设于车体中段的中部,二对的设于车体中段的左右两侧。铰链座上的销轴为支撑承载体的重力及作为承载体在这车底架上摇马式摇摆的支点。
所述的驱动长轴和偏心轴之间设有齿轮传动机构。驱动长轴经齿轮变速带动偏心轴转动,为承载体作摇马式运动提供动力传递,并减缓承载体摇摆的频率次数。
作为优选,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惰齿轮;驱动长轴紧固主动齿轮,在驱动长轴和主动齿轮外套一惰轮架,惰齿轮与惰轮架间通过销轴转动配合;偏心轴上设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大于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惰齿轮啮合,扳动惰轮架,惰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实现该童车两种状态行走:一种为目前常见的平移式行走;一种是承载体作摇马式的行走。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长轴与主动齿轮间采用长滑键槽滑动配合,主动齿轮和惰齿轮可沿驱动长轴作轴向运动;在偏心轴上设数个不同大小的从动齿轮,惰齿轮通过轴向移动与不同的从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实现变化承载体摇摆的频率次数和二种状态行走的变换。
作为优选,所述偏心轴为端部偏心的曲拐,曲拐部和连杆下端为转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偏心轴为中间偏心的曲轴,偏心的轴颈部和连杆下端为转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偏心轮为偏心轮式,偏心轮的外径处与连杆转动配合。
有益效果:
(1)本童车具有两种行走状态,一种为目前常见的平移式行走童车,一种是承载体作摇马式运动行走的童车。二种行走状态可按所需来变换。
(2)承载体的摇摆运动无需其他外力,利用童车本身的推力来完成。
(3)本童车可以调节承载体的起伏频率次数,适合不同行走速度的需求。
(4)本童车的轮子可以采用普通轮子,不用加大,增加整车的美观度轮子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掀去承载体的俯视图;
图4、5为实施例二状态一的局部结构图;
图6、8为实施例二状态二的局部结构图;
图7、9为实施例二状态三的局部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三的局部结构图;
图11为实施例四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后轮驱动的摇马式新型童车包括承载体2、前轮1、后差速轮12、后驱动轮13、推把3,两后轮设于驱动长轴8的两端,驱动轮13与驱动长轴8紧固配合,驱动轮13转动带动驱动长轴8作同步转动。差速轮12与驱动长轴8转动配合,作自由转动。推把3与车底架4固定连接,车底架4的后部还通过加强杆19连接推把3。
车底架4的后半部设一曲拐式偏心轴14,曲拐式偏心轴14的两端转动式地配合偏心轴座17上,偏心轴座17与车底架4固定相连。曲拐式偏心轴14的为两头偏心的曲拐10,曲拐10与连杆11转动相连,连杆11的上端与承载体2的后底部铰链相联。
驱动长轴8的上紧固主动轮5,驱动长轴8上外套惰轮架15,惰轮架15可沿驱动长轴8转动,曲拐式偏心轴14的中部上设从动齿轮7,从动齿轮7的外径大于主动齿轮5的外径,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5通过惰齿轮6啮合。转换童车的行走方式时,扳动惰轮架15,都可使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7相啮合或脱离。惰齿轮6与惰轮架15间通过销轴转动配合。
驱动轮12转动,带动与其紧固相连的驱动长轴8同步转动,驱动长轴8又使主动齿轮5转动,主动齿轮5通过惰齿轮6使从动齿轮7转动,从动齿轮使曲拐轴14和曲拐10同步转动,曲拐10通过连杆11使承载体2作摇马式的运动。
车底架4中段的上部和承载体2中段的下部各设有铰链座19A、19B,上铰链座19A和下铰链座19B由销轴20铰接,为承载承载体的支点和运动的支点。
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如图4-9所示,驱动长轴8与主动齿轮5间采用长滑键槽配合,主动齿轮5和惰齿轮6可沿驱动长轴8作轴向移动。曲拐轴上设不同规格的从动齿轮7A、7B,惰齿轮6可通过轴向移动与不同的从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
如图4和图5所示为惰齿轮6与较大的从动齿轮7B相啮合时的状态。
如图6和图8所示为惰齿轮6与较小的从动齿轮7A相啮合时的状态。
如图7和图9所示为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相脱离时的状态。
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如图10所示,偏心圈14B周边开有数个偏心度不同的偏心孔22,曲拐10可安装于各个偏心孔上。
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车底架4的后半部设一中间偏心的曲轴式偏心轴14,曲轴式偏心轴上,偏心的轴颈部和连杆11铰链配合。
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承载体的外观造型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制造。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核心技术特征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