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759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7591A21申请号201410397883422申请日20140814B21D37/10200601B21D45/0820060171申请人天津开发区精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地址300000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开发区第九大街80号丰华工业园二期2号72发明人张爱民李威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汤东凤54发明名称一种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包括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模套与模套内脱块,下模组件包括内限位柱、下脱板弹簧、下脱板弹。
2、簧、公冲、下脱板、下脱板、下脱板内脱块、下夹板、下垫板与下模座。本发明容易定位,脱料顺畅;下脱板负责压料,下脱板负责脱料。本发明保证了拉伸产品的外观品质,确保了产品尺寸的稳定性,降低了修模时间,减少了修模成本,提高了生产产量。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7591ACN104117591A1/1页21一种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包括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上模组件包括模套(3)与模套内脱块(4),下模组件包括内限位柱(5)、下脱板弹簧(6)、下脱板弹簧(7)、公冲。
3、(8)、下脱板(9)、下脱板(10)、下脱板内脱块(11)、下夹板(12)、下垫板(13)与下模座(14),模套内脱块(4)安装在模套(3)中间,下夹板(12)安装在下垫板(13)上方,下夹板(12)、下垫板(13)通过下脱板弹簧(7)与下脱板(10)连接,下夹板(12)、下垫板(13)通过下脱板弹簧(6)与下脱板(9)连接,下夹板(12)通过公冲(8)与下脱板(9)、下脱板(10)连接,公冲(8)上方设置有下脱板内脱块(11),下脱板内脱块(11)上方设置产品(15),下脱板内脱块(11)、产品(15)通过内定位销(16)固定在公冲(8)上,内限位柱(5)是连接到下脱板(10)上固定。2根据。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脱板(9)的作用是压料;下脱板(10)的作用是脱料;下脱板弹簧(6)能顶住下脱板(9),避免下脱板(9)与模套(3)接触;下脱板内脱块(11)在拉伸动作开始时压住产品(15);下脱板弹簧(7)能顶出下脱板(10)及下脱板内脱块(11),使产品(15)脱出下脱板(9)平面。权利要求书CN104117591A1/3页3一种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背景技术0002目前大部分模具公司所使用的拉伸模,均为传统的拉伸模脱料结构,即上模组件上模座、上垫板、母模板、内脱板,下模组件下模。
5、公冲、外脱板、下夹板、下垫板、下模座;其上下模脱料通过上模内脱及下模外脱完成压料及脱料动作,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在产品简单,不复杂且在凸缘拉伸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0003随着客户对外观件产品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产品在拉伸过程中要保证良好的外观品质,及稳定的尺寸要求,以保证能满足客户各方面要求。0004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拉伸模脱料结构针对凸缘较高,外观要求高,尺寸要求严格,且形状复杂的拉伸产品则不适用,在拉伸过程中因拉伸凸缘高,定位困难,定位不准,而导致产品变形,脱料困难,拉伸产品越高,内定位也越高,在冲压过程中,放产品不是很方便,而且速度慢,容易放偏产品,在拉伸完成后因拉伸产品太高取。
6、产品时也是不容易取出来,从而影响生产速度,拉伸后的产品更是容易产生拉伸痕、打点、压伤,甚至拉伸产品会有明显的双眼皮,局部地方会鼓料、积料,少料等不良现象,从而所增加了模具修模的难度,降低的生产量,提高的产品不良率及生产费用,材料费用,也无法达到客户的品质要求。2传统拉伸脱料机构,上模内脱料及下模外脱料两个方向的脱料力全部集中在产品上,起到压料的作用也起到脱料的作用,上下模均是用弹簧顶出产品,使产品易变形,平面度达不到要求,给后续调模增加了难度。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定位,脱料顺畅的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
7、方案一种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包括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模套与模套内脱块,下模组件包括内限位柱、下脱板弹簧、下脱板弹簧、公冲、下脱板、下脱板、下脱板内脱块、下夹板、下垫板与下模座,内脱块安装在模套中间,下夹板安装在下垫板上方,下夹板、下垫板通过下脱板弹簧与下脱板连接,下夹板、下垫板通过下脱板弹簧与下脱板连接,下夹板通过公冲与下脱板、下脱板连接,公冲上方设置有下脱板内脱块,下脱板内脱块上方设置产品,下脱板内脱块、产品通过内定位销固定在公冲上,内限位柱是连接到下脱板上固定。000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下脱板的作用是压料;下脱板的作用是脱料;下脱板弹簧能顶住下脱板,避免下脱板与模套接触。
8、;下脱板内脱块在拉伸动作开始时压住产品;下脱板弹簧能顶出下脱板及下脱板内脱块,使产品脱出下脱板平面。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容易定位,脱料顺畅;双层脱料机说明书CN104117591A2/3页4构对凸缘高度的要求较高,下脱板负责压料,下脱板负责脱料,完全没有干涉,虽然双层脱料机构复杂,其模具成本高,但换算到日常生产中,将大大的降低了修模成本及冲压生产成本,提高了量产性。本发明保证了拉伸产品的外观品质,确保了产品尺寸的稳定性,降低了修模时间,减少了修模成本,提高了生产产量。附图说明0009图1为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在开模状态下上模组件的结构侧视图;图2为五金拉伸模双层脱。
9、料机构在开模状态下下模组件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在上模压料状态下的结构侧视图;图4为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在闭模状态下的结构侧视图;图5为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在上行脱料状态下的结构侧视图;图6为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在开模复位状态下的结构侧视图;图中3模套、4模套内脱块、5内限位柱、6下脱板弹簧、7下脱板弹簧、8公冲、9下脱板、10下脱板、11下脱板内脱块、12下夹板、13下垫板、14下模座、15产品、16内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0、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11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五金拉伸模双层脱料机构,包括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模套3与模套内脱块4,下模组件包括内限位柱5、下脱板弹簧6、下脱板弹簧7、公冲8、下脱板9、下脱板10、下脱板内脱块11、下夹板12、下垫板13与下模座14,其中,下脱板9的作用是压料;下脱板10的作用是脱料;模套内脱块4安装在模套3中间,下夹板12安装在下垫板13上方,下夹板12、下垫板13通过下脱板弹簧7与下脱板10连接,下脱板内脱块11在拉伸动作开始时压住产品15,下脱板弹。
11、簧7能顶出下脱板10及下脱板内脱块11,使脱料脱出下脱板9平面,方便取出产品15,脱料顺畅,下夹板12、下垫板13通过下脱板弹簧6与下脱板9连接,下脱板弹簧6能顶住下脱板9,避免下脱板9与模套3接触,起到压料作用,下夹板12通过公冲8与下脱板9、下脱板10连接,公冲8上方设置有下脱板内脱块11,下脱板内脱块11上方设置产品15,下脱板内脱块11、产品15通过内定位销16固定在公冲8上,内限位柱5是连接到下脱板10上固定。0012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具体步骤包括(1)在开模状态下,产品15与拉伸公冲8直接接触,方便定位;2在下行过程中内限位柱5优先接触到模套3,其脱料力由模套3传到冲压设备上,内限。
12、位柱5是连接到下脱板10上固定;继续下行,下脱板10及下脱板内脱块11通过内限位柱5下压,成悬空状态,模套3开始接触下脱板9及产品15,公冲8成压料状态;(3)继续下行,产品15及公冲8进入模套3内,成闭模状态;拉伸完成,下脱板9及说明书CN104117591A3/3页5下脱板10同模套3成对压状态;(4)模具开始上行,下脱板9上行,下脱板10由内限位柱5限制,起到延迟脱料的效果,下脱板内脱块11开始接触到拉伸的产品15,成上行脱料状态;(5)继续上行,下脱板9及下脱板10成复位状态,下脱板内脱块11脱出产品,成开模复位状态。0013本发明容易定位,因产品15靠下脱板10脱料,公冲8能高出下脱。
13、板9直接与产品15表面接触;脱料时可脱出下脱板9平面,有利于生产时取出产品15,脱料顺畅;双层脱料机构对凸缘高度的要求较高,下脱板9负责压料,下脱板10负责脱料,完全没有干涉,形状复杂的产品15没有传统拉深模机构的很多限制,但双层脱料机构复杂,其模具成本高,但换算到日常生产中,将大大的降低了修模成本及冲压生产成本,提高了量产性。本发明保证了拉伸产品15的外观品质,确保了产品15尺寸的稳定性,降低了修模时间,减少了修模成本,提高了生产产量。001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
14、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001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4117591A1/3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17591A2/3页7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17591A3/3页8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1759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