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三维双曲线铣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三维双曲线铣床.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1381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1381ACN102371381A21申请号201010263184222申请日20100826B23C3/00200601B23C9/00200601B23Q5/4020060171申请人金安合盟天津仿生汽车锁技术有限公司地址300000天津市滨海新区空港物流加工区西三道166号A3291室72发明人王心诚王建龄54发明名称数控三维双曲线铣床57摘要本发明是一种数控三维双曲线铣床。它解决铣制边弧钥匙,还能铣制其它单双曲线工件的问题。它包括箱体、铣刀、横向、纵向、垂直向进给机构和数控系统,横向进给机构设有丝杠,丝。
2、杠是两端螺纹旋向相同的丝杠。由于采用两端螺纹旋向相同的丝杠,铣刀相对钥匙坯或工件的运动轨迹则呈阴阳平行同向状。它用于自动铣制出边弧钥匙,当然也能自动铣制其它单双曲线工件。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371382A1/1页21一种数控三维双曲线铣床,包括箱体、铣刀、横向、纵向、垂直向进给机构和数控系统,横向进给机构设有丝杠,丝杠两端螺纹联接左、右拖板,拖板上分别固定由电机驱动的铣刀;横向进给机构固定在台板上,台板通过纵向进给机构可沿箱体前后移动,垂直向进给机构置于铣刀前端,该机构设有由滚珠丝杠副联接的升降台,升降台上固定。
3、有气动夹具,其特征是横向进给机构所设的丝杠是两端螺纹旋向相同的丝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三维双曲线铣床,其特征是它用于自动铣制边弧钥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三维双曲线铣床,其特征是它用于自动铣制其它单双曲线工件。权利要求书CN102371381ACN102371382A1/2页3数控三维双曲线铣床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是一种铣床,特别是一种数控三维双曲线铣床。它能铣制边弧钥匙,还能铣制其它单双曲线工件。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中的此类数控铣床已由下述专利文献予以披露中国实用新型说明书公开公告号CN2452659Y;公开公告日20011010;名称数控钥匙铣床,申请号002619。
4、989申请日20001220;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安达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但由于该实用新型横向进给机构设有两端螺纹旋向相反的丝杠,因此不能铣制边弧钥匙。关于边弧钥匙请参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52260255说明书CN2258523Y1997年7月30日公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72232915说明书CN2317285Y1999年5月5日公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82446705说明书CN2412973Y2001年1月3日公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92043638说明书CN2373513Y2000年4月12日公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92189667说明书CN2388281Y2000年7。
5、月19日公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92586224说明书CN2409283Y2000年12月6日公告和中国发明专利ZL991214145说明书CN1250130A2000年4月12日公开,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9100687145说明书CN101787822A2010年7月28日公开。所述边弧钥匙两边是阴阳平行同向状,现有铣床不能完成。发明内容0003为铣制上述边弧钥匙,由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钥匙铣床,包括箱体、铣刀、横向、纵向、垂直向进给机构和数控系统,横向进给机构设有丝杠,丝杠两端螺纹联接左、右拖板,拖板上分别固定由电机驱动的铣刀;横向进给机构固定在台板上,台板通过纵向进给机构可沿箱体前后。
6、移动,垂直向进给机构置于铣刀前端,该机构设有由滚珠丝杠副联接的升降台,升降台上固定有气动夹具,本发明的特征是横向进给机构所设的丝杠是两端螺纹旋向相同的丝杠。0004由于采用两端螺纹旋向相同的丝杠,铣刀相对钥匙坯或工件的运动轨迹则呈阴阳平行同向状,从而铣制出边弧钥匙,当然也能铣制其它单双曲线工件。附图说明0005图1是本发明的数控三维双曲线铣床主视示意图。图中1旋向相同的丝杠。具体实施方式0006首先向申请号002619989的专利权人购买背景技术所述数控钥匙铣床专利产品,然后拆下该产品的横向进给机构设有的两端螺纹旋向相反的丝杠,换上两端螺纹旋向相同的丝杠1,通过编程自动铣制铣制出两边为两条不同。
7、曲线的边弧钥匙。丝杠是多年已有说明书CN102371381ACN102371382A2/2页4技术,不再赘述,附图省略;其它细节在背景技术文件中有详细说明及附图,亦不再赘述。0007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铣制其它单曲线工件,可以采用单边式铣制编程,或卸掉一把铣刀使用。0008当然,按照本发明的思路,例如采用拉杆、光杠等凡是产生同向运动的装置等以及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作出的若干变型、叠加或替代,很显然均会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09阅读下列文献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0010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002696733说明书CN2568345Y2003年8月27日公告。说明书CN102371381ACN102371382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7138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