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盖及饮料罐.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81719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8.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70761.3

申请日:

2012.04.25

公开号:

CN104136335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17/32申请日:20120425|||公开

IPC分类号:

B65D17/32

主分类号:

B65D17/32

申请人:

昭和铝罐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岛真一; 池田和纪; 村冈健裕; 柏崎哲夫; 诹访明日美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段承恩;徐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面板(400)形成有在将拉环固定于面板(400)时被压溃而成为铆钉的突出部(接头)(420)。在此,突出部(420)设置在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400)中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靠顶部(433A)侧的部位。进而,在面板(400)设置有与第1刻痕线(430)的弯曲部(433)连接的第2刻痕线(450)。由此,即使在进行拉环的大型化和/或开口的大型化的情况下、在进行面板的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饮料的流出性的下降,抑制拉环的操作性的下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罐盖,具备:
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并且朝向该面板的该周缘部侧鼓出,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
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
铆钉,其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以及
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环如下进行所述面板的按压:位于与按压所述面板的一端部侧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侧由用户操作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移动,从而该一端部侧朝向该面板移动,该一端部侧按压该面板,
在所述拉环,在该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与所述铆钉之间设置有将该另一端部侧和该铆钉连接的连接部,
在用户操作所述另一端部侧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进行了移位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所述连接部传递给所述铆钉,该铆钉被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拉拽,
通过对所述铆钉的所述拉拽以及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侧对所述面板的所述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该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构成为伸长到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而该拉环相对于该面板的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角度为止。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环如下进行所述面板的按压:位于与按压所述面板的一端部侧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侧由用户操作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移动,从而该一端部侧朝向该面板移动而进行该面板的该按压,
所述拉环中,在所述另一端部侧与由所述铆钉支撑的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刚度比其他部分低的刚度下降部,
在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了的所述拉环的所述后端部侧以接近该面板的方式由用户进行了操作时,该拉环通过所述刚度下降部而折弯。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板中位于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凹部或凸部。

7.
  一种罐盖,具备:
圆盘状的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顶部配置在隔着通过该面板的中心部的假想线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配置在另一区域内;
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
铆钉,其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该面板中位于所述一个区域内的部位;以及
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

8.
  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
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
所述罐盖具备:
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且在从正面观察该面板的情况下形成为U字状,在该面板的周缘部侧具有顶部并且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
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
铆钉,其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以及
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

9.
  一种罐盖,具备:
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
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沿着从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朝向该面板的周缘部侧的一个方向配置,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
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
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形成为朝向所述面板的所述周缘部侧鼓出的所述第1刻痕线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
所述第2刻痕线在通过了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所述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之后,以远离如下直线的方式行进,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所述直线是与通过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顶部和所述面板的中心部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过该铆钉的直线。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形成为朝向所述面板的所述周缘部侧鼓出的所述第1刻痕线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
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顶部与所述一端之间的部位、或者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该顶部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

13.
  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
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
所述罐盖具备:
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
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沿着从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朝向该面板的周缘部侧的一个方向配置,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
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
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

14.
  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 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
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
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
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并且被设置为通过比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
通过由所述拉环按压所述面板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该面板的断裂沿着所述第2刻痕线且朝向所述连接部进行,并且该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进行,在该断裂进行到该第1刻痕线的预先设定的地方之后,该面板的断裂从该连接部朝向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通过由用户操作位于与该拉环的所述一端部侧相反侧的所述另一端部侧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移动,该一端部侧朝向该面板移动,由移动的该一端部按压该面板,
在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与所述铆钉之间设置有传递部,该传递部将该拉环和该铆钉连接,将来自该拉环的载荷传递给该铆钉,
在用户操作所述另一端部侧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进行了移位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所述传递部传递给所述铆钉,该铆钉被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拉拽,
通过对所述铆钉的所述拉拽以及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对所述面板的所述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位于比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所述部位。

17.
  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
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
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
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并且被设置为通过比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
在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形成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所述第1区域是位于比所述第2刻痕线靠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顶部侧的第1区域,所述第2区域是隔着该第2刻痕线而位于与该第1区域相反侧的第2区域,
通过由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按压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所述面板的断裂沿着所述第2刻痕线且朝向所述连接部进行,并且该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进行,从而在该第1区域形成开口,通过该拉环的该一端部进入所形成的该开口,所述第2区域被该拉环按压,通过该按压,该面板的断裂从该连接部朝向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在由用户操作所述拉环而由该拉环的所述一端部按压位于所述第1区 域内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时,该拉环的该一端部不与所述第2区域接触。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

20.
  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
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
所述罐盖具备:
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
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
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
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并且被设置为通过比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
通过由所述拉环按压所述面板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该面板的断裂沿着所述第2刻痕线且朝向所述连接部进行,并且该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进行,在该断裂进行到该第1刻痕线的预先设定的地方之后,该面板的断裂从该连接部朝向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

21.
  一种罐盖,具有:
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
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
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周缘部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 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
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被设置为以位于该区域内的一端为起点而朝向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与该第1刻痕线连接。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刻痕线形成为通过所述按压部位以外的地方。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刻痕线的所述一端侧配置在所述按压部位的附近。

24.
  根据权利要求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刻痕线形成为通过比所述按压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通过所述按压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刻痕线随着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靠近而逐渐远离如下直线,该直线是通过所述铆钉的直线,且是朝向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直线。

27.
  根据权利要求2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刻痕线形成为在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及所述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央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面板的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
所述第2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或者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另一端与该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

28.
  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
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 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
所述罐盖具备:
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
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
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周缘部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
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被设置为以位于该区域内的一端为起点而朝向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与该第1刻痕线连接。

29.
  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罐体的开口;
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
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
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
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1刻痕线交叉的交叉地方以外的地方。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铆钉设置在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
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比如下直线靠所述交叉地方所处的一侧,所述直线是与所述拉环的所述中心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过所述铆钉的直线。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连接部朝向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的所述第2刻痕线通过比所述按压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连接部朝向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的所述第2刻痕线通过所述按压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

33.
  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罐体的开口;
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
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
第1刻痕线,其形成为将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并且形成为以该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而线对称,一端配置在隔着该中心线而相对的两个区域中一个区域且另一端配置在另一区域,形成为从该面板的中心部侧朝向所述外周缘侧鼓出;以及
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
该连接部被设置为: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不同于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另一端与该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设置在如下地方,该地方是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以外的地方,且是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以外的地方。

35.
  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比如下直线靠所述按压部位所处的一侧,所述直线是与所述拉环的所述中心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过所述铆钉的直线。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刻痕线具有一端及另一端,
所述第2刻痕线的所述一端位于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 该第2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连接部与该第1刻痕线连接,
所述第2刻痕线随着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行进而逐渐远离通过所述铆钉的所述直线。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刻痕线在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行进时通过所述按压部位的侧面。

38.
  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
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
所述罐盖具备:
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
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
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
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
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
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1刻痕线交叉的交叉地方以外的地方。

39.
  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
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
所述罐盖具备:
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
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
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
第1刻痕线,其形成为将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并且形成为以该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而线对称,一端配置在隔着该中心线而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且另一端配置在另一区域,形成为从该面板的中心部侧朝向所述外周缘侧鼓出;以及
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
该连接部被设置为: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不同于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另一端与该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

40.
  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
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在该面板形成开口时断裂;
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通过由用户操作该另一端部侧,该一端部与所述面板接触而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刻痕线包围的部位;
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
伸长部,其设置在比所述铆钉靠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一端与该铆钉连接且另一端与该拉环连接,伸长到该拉环相对于该面板的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角度为止,该拉环相对于该面板的角度伴随通过用户对该拉环的该另一端部的操作而引起的该另一端部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的移动而变化。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部在所述拉环相对于所述面板的所述角度成为了所述预先设定的角度的情况下停止所述伸长。

42.
  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刻痕线在从正面观察所述面板的情况下形成为U字状,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并且在该面板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
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

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在由用户操作而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所述伸长部传递给所述铆钉,该铆钉被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拉拽,
通过由用户操作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所述一端部与由所述刻痕线包围的所述部位接触而该一端部按压该部位,
通过对所述铆钉的所述拉拽以及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对所述部位的所述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由所述刻痕线包围的该部位。

44.
  根据权利要求40~4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部由板材形成并且具有该板材曲折而成的曲折部,通过该曲折部伸展来进行所述伸长。

45.
  根据权利要求40~4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伸长部设置有形成有狭缝或可断裂的槽的板材,通过利用来自所述拉环的载荷对该板材的一部分进行拉拽,该板材成为带状而该伸长部进行所述伸长。

46.
  根据权利要求40~45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部与所述拉环一体形成。

47.
  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
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
所述罐盖具备:
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
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在该面板形成开口时断裂;
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通过由用户操作该另一端部侧,该一端部与所述面板接触而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刻痕线包围的部位;
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
伸长部,其设置在比所述铆钉靠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一端与该铆钉连接且另一端与该拉环连接,伸长到该拉环相对于该面板的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角度为止,该拉环相对于该面板的角度伴随通过用户对该拉环的该另一端部的操作而引起的该另一端部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的移动而变化。

说明书

罐盖及饮料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罐盖及饮料罐。
背景技术
提出了如下饮料罐:通过利用拉环按压面板的一部分,在刻痕线产生面板的断裂,形成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开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1-821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通常,刻痕线设置在隔着面板的中央部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侧,拉环设置在另一区域侧。另外,在大多情况下,刻痕线到达面板的周缘部附近,拉环也到达面板的周缘部附近。
在此,为了更简单地在罐盖形成开口,增大拉环来增大拉环的后端部与铆钉的距离是有效的。另外,为了提高内部的饮料的流出性,增大开口是有效的。面板的大小存在制约,若增大拉环,则开口变小而饮料的流出性容易下降。另外,若增大开口,则拉环变小而拉环的操作性容易下降。进而,例如,在减小罐盖的直径的情况下,为了收置在面板内而需要减小拉环和/或开口,但在该情况下,内部的饮料的流出性下降而且拉环的操作性也下降。
另外,在大多情况下,在饮料罐等所使用的罐盖的面板设置有在面板形成开口时促进面板的断裂的刻痕线。在此,该刻痕线通常由第1部位、 第2部位、第3部位构成,所述第1部位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且形成为U字状,所述第2部位设置在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与铆钉之间,所述第3部位将该第2部位和第1部位的上述一端部连接。
并且,在这样的罐盖中,由U字状的上述第1部位包围的区域被拉环按压而在面板形成开口。更具体而言,首先在设置在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与铆钉之间的上述第2部位产生面板的断裂,之后,面板的断裂沿着上述第3部位进行。之后,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U字状的第1部位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进行。由此,在面板形成U字状的开口。
在此,例如,在将拉环固定于面板的铆钉设置在由上述U字状的第1部位包围的区域内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第3部位在弯曲和/或曲折之后与该第1部位的一端部连接,所以第1部位的上述一端部位于从拉环按压面板的上述按压部位远离的地方。进而,该第3部位伴随朝向第1部位的一端部的行进而逐渐远离上述按压部位。
在刻痕线的一部分如上述第3部位那样弯曲等情况下,刻痕线的断裂变得难以进行。另外,若如第3部位那样将刻痕线配置成逐渐从拉环按压面板的上述按压部位远离,则载荷(剪切力)变得难以作用于从按压部位逐渐远离的该部分,难以产生刻痕线的断裂。并且,在该情况下,在面板形成开口时的拉环的操作载荷增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刻痕线的面板的断裂更平滑地进行,谋求减少操作拉环时的操作载荷。
另外,在饮料罐所使用的罐盖通常设置有刻痕线,通过由拉环按压由该刻痕线包围的区域,沿着刻痕线产生面板的断裂,在面板形成开口。
在此,不限于连续的一根刻痕线,也可以对面板设置从路径的中途分支那样的刻痕线。在刻痕线分支的情况下,可以会在比刻痕线的分支部靠下游侧的多个地方同时进行面板的断裂。并且,若这样在多个地方且同时进行面板的断裂,则操作拉环时的操作载荷增加。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抑制在刻痕线设置有分支部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拉环的操作载荷的增加。
另外,在面板中由刻痕线包围的区域(成为开口的区域)大的情况下和/或拉环小的情况下,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部位与刻痕线的距离变大,来自拉环的载荷难以传递给刻痕线。并且,在该情况下,刻痕线的断裂变得难以产生,在面板形成开口时所需要的拉环的操作载荷容易增大。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由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大的情况和/或拉环小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拉环的操作载荷的增大的罐盖等。
另外,在设置了将拉环中被用户拉起的一侧和将拉环固定于面板的铆钉连接的连接部的情况下,在进行拉环的拉起时,将铆钉向上方拉起的力从该连接部作用于铆钉。并且,若这样拉起的力作用于铆钉,则通过该拉起的力和拉环按压面板的力而对面板作用旋转力矩。并且,在这样的旋转力矩进行作用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面板中设置有铆钉的地方也进入饮料罐的内部。在如上述那样设置了连接部的情况下,拉环的位移容易被连接部限制,在进行拉环的拉起时,手指难以进入拉环与面板之间。并且,在该情况下,在面板形成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开口时的拉环的操作性下降。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面板,形成为在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并且朝向面板的周缘部侧鼓出,在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第1刻痕线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靠顶部侧的部位;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部位与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第1刻痕线连接。
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与第1刻痕线中位于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连接。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拉环如下进行面板的按压:位于与按压面板的一端部侧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侧由用户操作而另一端部侧向远离面板的 方向移动,从而一端部侧朝向面板移动,一端部侧按压面板,在拉环,在拉环的另一端部侧与铆钉之间设置有将另一端部侧和铆钉连接的连接部,在用户操作另一端部侧而另一端部侧向远离面板的方向进行了移位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连接部传递给铆钉,铆钉被向远离面板的方向拉拽,通过对铆钉的拉拽以及拉环的一端部侧对面板的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连接部构成为伸长到拉环的另一端部侧向远离面板的方向移动而拉环相对于面板的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角度为止。
进而,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拉环如下进行面板的按压:位于与按压面板的一端部侧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侧由用户操作而另一端部侧向远离面板的方向移动,从而一端部侧朝向面板移动而进行面板的按压,拉环中,在另一端部侧与由铆钉支撑的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刚度比其他部分低的刚度下降部,在向远离面板的方向移动了的拉环的后端部侧以接近面板的方式由用户进行了操作时,拉环通过刚度下降部而折弯。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在面板中位于第1刻痕线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凹部或凸部。
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圆盘状的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面板,顶部配置在隔着通过面板的中心部的假想线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配置在另一区域内;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面板中位于一个区域内的部位;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部位与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第1刻痕线连接。
在进一部将本发明理解为饮料罐的情况下,本发明所适用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罐体的开口,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面板且在从正面观察面板的情况下形成为U字状,在面 板的周缘部侧具有顶部并且在面板的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第1刻痕线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靠顶部侧的部位;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部位与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第1刻痕线连接。
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沿着从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朝向该面板的周缘部侧的一个方向配置,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
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形成为朝向所述面板的所述周缘部侧鼓出的所述第1刻痕线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所述第2刻痕线在通过了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所述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之后,以远离如下直线的方式行进,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所述直线是与通过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顶部和所述面板的中心部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过该铆钉的直线。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形成为朝向所述面板的所述周缘部侧鼓出的所述第1刻痕线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顶部与所述一端之间的部位、或者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该顶部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
进而,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
另外,在将本发明理解为饮料罐的情况下,本发明所适用的饮料罐, 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沿着从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朝向该面板的周缘部侧的一个方向配置,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
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并且被设置为通过比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通过由所述拉环按压所述面板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该面板的断裂沿着所述第2刻痕线且朝向所述连接部进行,并且该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进行,在该断裂进行到该第1刻痕线的预先设定的地方之后,该面板的断裂从该连接部朝向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
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 部位是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通过由用户操作位于与该拉环的所述一端部侧相反侧的所述另一端部侧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移动,该一端部侧朝向该面板移动,由移动的该一端部按压该面板,在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与所述铆钉之间设置有传递部,该传递部将该拉环和该铆钉连接,将来自该拉环的载荷传递给该铆钉,在用户操作所述另一端部侧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进行了移位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所述传递部传递给所述铆钉,该铆钉被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拉拽,通过对所述铆钉的所述拉拽以及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对所述面板的所述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位于比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所述部位。
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并且被设置为通过比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在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形成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所述第1区域是位于比所述第2刻痕线靠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顶部侧的第1区域,所述第2区域是隔着该第2刻痕线而位于与该第1区域相反侧的第2区域,通过由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按压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所述面板的断裂沿着所述第2刻痕线且朝向所述连接部进行,并且该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进行,从而在该第1 区域形成开口,通过该拉环的该一端部进入所形成的该开口,所述第2区域被该拉环按压,通过该按压,该面板的断裂从该连接部朝向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
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在由用户操作所述拉环而由该拉环的所述一端部按压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时,该拉环的该一端部不与所述第2区域接触。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
另外,在将本发明理解为饮料罐的情况下,本发明所适用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并且被设置为通过比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通过由所述拉环按压所述面板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该面板的断裂沿着所述第2刻痕线且朝向所述连接部进行,并且该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进行,在该断裂进行到该第1刻痕线的预先设定的地方之后,该面板的断裂从该连接部朝向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
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有: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周缘部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 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被设置为以位于该区域内的一端为起点而朝向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与该第1刻痕线连接。
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形成为通过所述按压部位以外的地方。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的所述一端侧配置在所述按压部位的附近。
进而,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形成为通过比所述按压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通过所述按压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
进而,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随着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靠近而逐渐远离如下直线,该直线是通过所述铆钉的直线,且是朝向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直线。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刻痕线形成为在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及所述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央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面板的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所述第2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或者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另一端与该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
另外,在将本发明理解为饮料罐的情况下,本发明所适用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周缘部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被设置为以位于该区域内的一端为起点而朝向与所述一个方 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与该第1刻痕线连接。
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罐体的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1刻痕线交叉的交叉地方以外的地方。
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设置在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比如下直线靠所述交叉地方所处的一侧,所述直线是与所述拉环的所述中心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过所述铆钉的直线。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连接部朝向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的所述第2刻痕线通过比所述按压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
进而,可以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连接部朝向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的所述第2刻痕线通过所述按压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
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罐体的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为将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并且形成为以该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而线对称,一端配置在隔着该中心线而相对的两个区域中一个区域且另一端配置在另一区域,形成为从该面板的中心部侧朝向所述外周缘侧鼓出;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 包围的区域内,该连接部被设置为: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不同于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另一端与该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
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如下地方,该地方是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以外的地方,且是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以外的地方。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比如下直线靠所述按压部位所处的一侧,所述直线是与所述拉环的所述中心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过所述铆钉的直线。
进而,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具有一端及另一端,所述第2刻痕线的所述一端位于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该第2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连接部与该第1刻痕线连接,所述第2刻痕线随着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行进而逐渐远离通过所述铆钉的所述直线。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在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行进时通过所述按压部位的侧面。
另外,在将本发明理解为饮料罐的情况下,本发明所适用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1刻痕线交叉的交叉地方以外的地方。
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 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为将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并且形成为以该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而线对称,一端配置在隔着该中心线而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且另一端配置在另一区域,形成为从该面板的中心部侧朝向所述外周缘侧鼓出;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该连接部被设置为: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不同于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另一端与该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
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刻痕线,其形成于面板,在面板形成开口时断裂;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通过由用户操作另一端部侧,一端部与面板接触而按压面板中由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拉环中位于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面板;以及伸长部,其设置在比铆钉靠拉环的另一端部侧,一端与铆钉连接且另一端与拉环连接,伸长到拉环相对于面板的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角度为止,拉环相对于面板的角度伴随通过用户对拉环的另一端部的操作而引起的另一端部向远离面板的方向的移动而变化。
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伸长部在拉环相对于面板的角度成为了预先设定的角度的情况下停止伸长。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刻痕线在从正面观察面板的情况下形成为U字状,在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周缘部侧具有顶部,并且在面板的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铆钉将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第1刻痕线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靠顶部侧的部位。
进而,可以使其特征在于,在由用户操作而拉环的另一端部向远离面 板的方向移动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伸长部传递给铆钉,铆钉被向远离面板的方向拉拽,通过由用户操作拉环的另一端部,一端部与由刻痕线包围的部位接触而一端部按压部位,通过对铆钉的拉拽以及拉环的一端部对部位的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由刻痕线包围的部位。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伸长部由板材形成并且具有板材曲折而成的曲折部,通过曲折部伸展来进行伸长。
进而,可以使其特征在于,在伸长部设置有形成有狭缝或可断裂的槽的板材,通过利用来自拉环的载荷对板材的一部分进行拉拽,板材成为带状而伸长部进行伸长。
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伸长部与拉环一体形成。
另外,在将本发明理解为饮料罐的情况下,本发明所适用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罐体的开口,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刻痕线,其形成于面板,在面板形成开口时断裂;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通过由用户操作另一端部侧,一端部与面板接触而按压面板中由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拉环中位于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面板;以及伸长部,其设置在比铆钉靠拉环的另一端部侧,一端与铆钉连接且另一端与拉环连接,伸长到拉环相对于面板的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角度为止,该拉环相对于面板的角度伴随通过用户对拉环的另一端部的操作而引起的另一端部向远离面板的方向的移动而变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进行拉环的大型化和/或开口的大型化的情况下、在进行面板的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饮料的流出性的下降,抑制拉环的操作性的下降。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刻痕线上的面板的断裂更平滑地进行,能够减少操作拉环时的操作载荷。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在刻痕线设置有分支部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拉环的操作载荷的增加。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由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大的情况下、在拉环小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拉环的操作载荷的增大的罐盖等。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设置有将铆钉和拉环连接的连接部也能够抑制拉环的操作性的下降的罐盖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适用的饮料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安装拉环之前的面板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面板的状态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拉环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拉环的图。
图6是表示由用户操作拉环而在面板形成了开口时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罐盖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槽的其他样式的图。
图9是表示槽的其他样式的图。
图10是表示槽的其他样式的图。
图11是表示槽的其他样式的图。
图12是表示槽的其他样式的图。
图13是表示槽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面板的一种其他样式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拉环的一种其他样式的图。
图16是表示拉环的伸长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17是表示进行了拉起操作时的拉环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伸长部的一种其他样式的图。
图19是表示进行了拉起操作时的拉环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伸长部的一种其他样式的图。
图21是表示进行拉起操作时的拉环的状态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在面板产生的断裂的图。
图23是表示安装有拉环的状态的面板的状态的图。
图24是表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25是表示安装拉环之前的面板的状态的主视图的其他例子。
图26是表示面板的比较例的图。
图27是表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适用的饮料罐100的俯视图。如该图的(A)、(B)所示,该饮料罐100具有:容器主体(罐体)200,其在上部具有开口并且在下部具有底部,且形成为筒状;和罐盖300,其安装在容器主体200的开口,封堵容器主体200的开口。此外,在饮料罐100的内部填充(收容)有清凉饮料、碳酸饮料、酒精饮料等饮料。
罐盖300具有形成为圆盘状、作为基板发挥功能的面板400。另外,罐盖300具有由用户操作的拉环500。拉环500安装于面板400,通过由用户操作而按压面板400中预先设定的地方(详细后述)。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罐盖300是在面板400形成了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开口之后也维持拉环500安装于面板400的状态的所谓的留置式的罐盖。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拉环500由设置在从面板400的中央部(中心)偏离的位置的铆钉900固定于面板400。补充说明,拉环500由以相对于面板400偏心的状态设置的铆钉900固定于面板40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拉环500由设置在从面板400的中央部偏离的位置的铆钉900固定于面板400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但拉环500也可以由设置在面板400的中央部的铆钉900固定于面板400。
图2是表示安装拉环500之前的面板400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上所述,面板400形成为圆盘状。另外,面板400具有实施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外周缘4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外周缘410与容器主体200 的上缘部(未图示)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对该外周缘410及上缘部实施所谓的卷边接缝加工。由此,面板400被固定于容器主体200的上缘部。另外,在面板400形成有在将拉环500固定于面板400时被压溃而成为上述铆钉900的突出部(接头)420。在此,该突出部420设置在从面板400的中心部CP偏离的地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面板400的表面形成有第1刻痕线430。该第1刻痕线430由在面板400的表面形成的槽构成,起到诱导面板400的断裂(后述)的作用。补充说明,第1刻痕线430可以理解为预定了面板400的断裂的断裂预定线。另外,第1刻痕线430在从正面观察面板400的情况下形成为大致U字状。进而,第1刻痕线430在面板400的中心部CP侧具有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在面板400的外周缘(周缘)410侧具有顶部433A。
在此,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配置在将面板400的中心部CP和形成在面板400的突出部420连接的第1假想线CL1的一侧。另外,另一端部432隔着第1假想线CL1而设置在与设置有上述一端部431的一侧相反侧。另外,通过以彼此分离的状态设置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从而成为了在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设置有未设置第1刻痕线430的不连续部的状态。通过设置该不连续部,后述舌片部不从面板400脱离而舌片部保持安装于面板400的状态。
另外,在假定了第2假想线CL2的情况下,上述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设置在比该第2假想线CL2靠面板400的中心部CP侧,该第2假想线CL2是与上述第1假想线CL1正交的假想线,且通过突出部420。补充说明,在图1中,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设置在比铆钉900靠上方。另外,在隔着第3假想线CL3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设置有顶部433A,在另一区域内设置有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该第3假想线CL3是与上述第1假想线CL1正交的假想线,且通过面板400的中心部CP。进而,在该一个区域内设置有突出部420。在这样将突出部420设置在一个区域内的情况下,与将突出部420设置在面板400的中心部CP的 情况相比,将舌片部(后述)弯曲时所需的操作载荷变小。
进一步说明,成为铆钉900的突出部420设置在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400中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靠顶部433A侧的部位。另外,如图2所示,第1刻痕线430具有弯曲部433。该弯曲部433被设置为:将一端部431和另一端部432连接并且向设置有突出部420的一侧鼓出,且通过比突出部420靠面板400的外周缘410侧。
另外,弯曲部433在与第1假想线CL1相交的地方具有顶部433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罐盖300中,在面板400中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内形成有加强用筋HB,该加强用筋HB提高该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的刚度。另外,在加强用筋HB的一端部设置有朝向上方(饮料罐100的外侧)突出、被拉环500的顶端按压的浮凸EB。通过设置该浮凸EB,与没有浮凸EB的情况相比,容易在第2刻痕线450(详细后述)上产生面板400的断裂。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用户操作拉环500,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被拉环500按压,在形成有第1刻痕线430的地方产生面板400的断裂(详细后述)。由此,形成有第1刻痕线430的区域成为舌片状,且该区域朝向饮料罐100的内部折弯。由此,在饮料罐100形成起到作为饮用口的作用的开口。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通过在第1刻痕线430产生的断裂而形成的上述舌片状的部位称作舌片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刻痕线450(详细后述)的弯曲部454(最先产生面板400的断裂的地方)靠近面板400的中心部CP侧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在面板400的外周缘410侧最先产生面板400的断裂的情况相比,内部的饮料变得不容易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面板400的表面形成有第2刻痕线450。此外,该第2刻痕线450也由在面板400的表面形成的槽构成,起到诱导面板400的断裂的作用。第2刻痕线450设置在隔着第2假想线CL2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设置有顶部433A(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的区域 内。另外,第2刻痕线450具有一端部451及另一端部452。在此,第2刻痕线450的另一端部452与第1刻痕线430的弯曲部433连接。更具体而言,与第1刻痕线430的弯曲部433中位于第1假想线CL1与第2假想线CL2之间的部位连接。
另一方面,第2刻痕线450的一端部451设置在突出部420的附近。进一步说明,第2刻痕线450的一端部451配置在隔着第1假想线CL1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侧,第2刻痕线450的另一端部452配置在该2个区域中的另一区域侧。进一步说明,第2刻痕线450具有从另一端部452朝向突出部420靠近的直线部453。进而,第2刻痕线450还具有弯曲部454,该弯曲部454与该直线部453连接并且与形成为圆柱状的突出部420之间隔开距离配置,且被设置为沿着突出部420。在此,该弯曲部454形成在突出部420与第1刻痕线430之间。更详细而言,形成在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与突出部420之间。补充说明,在第1假想线CL1上,在突出部420与第1刻痕线430之间配置有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
在此,一边也参照图3(用于说明面板400的状态的图)一边说明操作了拉环500时的面板400的状态。此外,在图3中,图示了从正面观察面板400时的状态以及从侧方观察面板400时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用户抬起了拉环500的后端部时,拉环500的顶端部(拉环鼻)510(参照图1)按压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与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之间的区域RA(参照图2的虚线)。并且,当区域RA被拉环500按压时,面板400首先在以通过该区域RA与铆钉900(突出部420)之间的方式设置的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断裂(参照图3的(B))。之后,断裂沿着第2刻痕线450进行,成为面板400断裂至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连接部的状态。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了刻痕线在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上述连接部分支的状态。因此,在面板400的断裂从第2刻痕线450的上述弯曲部454进行至上述连接部之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 的(C)所示,断裂从连接部经由顶部433A进行至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另外,如图3的(D)所示,断裂也从连接部朝向第1刻痕线430的另一端部432进行。由此,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成为上述舌片部。另外,舌片部在舌片部的根部(位于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地方)被折弯,如图3(E)所示,舌片部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由此,在饮料罐100形成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开口。此外,详细后述,在被拉起的拉环500返回到原来的状态时,如图3(F)所示,拉环500折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位于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槽600。该槽600以描绘圆弧的方式弯曲形成,并且被设置为从设置有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侧朝向设置有另一端部432的一侧。补充说明,被设置为沿着第2假想线CL2(第3假想线CL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罐100中,容易产生舌片部的折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槽600弯曲形成,所以弯曲后的舌片部不容易返回到原来的状态。此外,槽600不一定是必须的,槽600也可以省略。
接着,详细说明拉环500。
图4及图5是用于说明拉环500的图。另外,图6是表示由用户操作拉环500而在面板400形成了开口时的状态的图。此外,图4(A)是拉环500的主视图,图4(B)是从图4(A)的箭头IVB方向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4(C)是拉环500的后视图。补充说明,是从与面板400相对的相对面侧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4(D)是从图4(A)的箭头IVD方向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5(A)是用于说明在拉环500设置的伸长部(后述)的图,图5(B)是表示拉起了拉环500时的状态的图。
如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环500具有形成为板状且形成为矩形状的拉环主体部5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D)所示,对该拉环主体部520的外周缘实施弯曲加工(卷曲加工),成为了拉环主体部 520的外周缘向内侧卷曲的状态。补充说明,在拉环主体部520的四周设置的缘部形成有卷曲部。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拉环500的弯曲刚度提高。进而,在拉环500中,在与设置有按压面板400的顶端部510的一侧相反侧(拉环尾侧)形成有供用户的手指钩挂的贯通孔(手指孔)530。
另外,在拉环500,在拉环500的顶端部510侧形成有供设置在面板400的突出部420(参照图2)插入的插入孔540。进而,在拉环500的顶端部510侧形成有沿着拉环500的长度方向的长孔550。在此,该长孔550以在拉环500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有2个的状态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2个长孔550之间设置有插入孔540。另外,在比插入孔540靠拉环500的后端侧且位于上述2个长孔550之间的区域形成有与拉环主体部520一体形成的伸长部560。此外,设置有伸长部560的地方可以理解为设置在拉环500的后端侧与铆钉900(参照图1)之间、将拉环500的后端侧和铆钉900连接的连接部。
在此,在伸长部560中,如图5(A)所示,对形成为板状的上述拉环主体部520(参照图4(A))实施了弯曲加工,在伸长部560设置有彼此交叉的关系的第1片部561及第2片部562。补充说明,成为了在伸长部560形成有构成拉环主体部520的板部件曲折而成的曲折部的状态。在此,第1片部561被配置为随着朝向拉环500的后端部靠近而远离面板400。另外,第2片部562被配置为前端部与第1片部561连接、随着朝向拉环500的后端部靠近而接近面板400。
在此,伸长部560中,位于拉环500的顶端部510侧的一端侧与铆钉900(参照图1)连接,位于拉环500的后端部侧的另一端侧与拉环主体部520连接。另外,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形成为板状的上述拉环主体部520(参照图4(A))实施了弯曲加工,如上所述,在伸长部560设置有彼此交叉的关系的第1片部561及第2片部562。补充说明,成为了在伸长部560形成有构成拉环主体部520的板部件曲折而成的曲折部的状态。在此,如上所述,第1片部561被配置为随着朝向拉环500的后端部靠近而远离面板400。另外,第2片部562被配置为前端部与第1 片部561连接、随着朝向拉环500的后端部靠近接近面板400。
另外,参照图4(A)进一步说明拉环500,在设置在拉环主体部520的四周的4个卷曲部中,在沿着拉环50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卷曲部形成有第1狭缝521。另外,在4个弯曲部中沿着拉环50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另一弯曲部形成有第2狭缝522。进而,在拉环主体部520中位于第1狭缝521与第2狭缝522之间的部位形成有槽523。
在此,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槽523以彼此连接、连续的状态设置。另外,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槽523沿着拉环500的宽度方向设置。另外,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槽523配置在插入孔540与贯通孔530之间。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形成有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槽523,形成有它们的部分的刚度(弯曲刚度)下降。因此,如图4(B)所示,当向拉环500的后端部侧施加载荷时,拉环500折弯。补充说明,拉环曲折。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第1狭缝521与第2狭缝522之间形成槽523来使该部分的刚度下降,但不限于这样的槽,例如也可以通过实施弯曲加工来使刚度下降。另外,槽523不一定是必须的,槽523也可以省略。此外,拉环500中形成有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槽523的部位可以理解为刚度下降部。
接着,说明操作了拉环500时的各部分的状态。
在由用户操作拉环500时,用户的手指插入到拉环500的后端部与面板400之间,如图5(B)所示,拉环500被拉起。在此,此时,首先,由第1片部561和第2片部562形成的伸长部560伸展。补充说明,因第1片部561和第2片部562而处于折弯状态的伸长部560成为直线状,伸长部560伸展。然后,当伸长部560完全伸展(伸长停止)时,从伸长部560向铆钉900传递载荷,要将铆钉900向上方拉起的力作用于铆钉900。
另一方面,拉环500的顶端部510与面板400接触,将面板400朝向下方按压的力作用于面板400。由此,在位于拉环500的顶端部510与铆钉900之间的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参照图2)产生面板400的断裂。之后,如上述说明那样,断裂沿着第2刻痕线450进行,接着,断裂 沿着第1刻痕线430进行。由此,在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形成舌片部。另外,在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形成开口。
另外,如上所述,当伸长部560伸展而从伸长部560向铆钉900传递载荷时,如图5(B)的箭头4A所示的旋转力矩作用于舌片部。由此,舌片部以舌片部的根部为中心进行旋转,在该根部产生舌片部的折弯。另外,舌片部因该折弯而逐渐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进而,通过舌片部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如图6(A)所示,拉环500的顶端部侧也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
此外,图6(A)表示拉环500立起、面板400和拉环500正交的状态。之后,被拉起的拉环500由用户使其返回到原来的状态,但此时在上述说明的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以及槽523产生拉环500的折弯。其结果,如图6(B)所示,拉环500的后端部侧成为沿着面板400。另一方面,拉环500的顶端部侧成为进入到饮料罐100的内部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面板400形成开口时,如图5(B)所示,拉环500相对于面板400具有某种程度的角度,来自拉环500的载荷集中作用于面板400中靠近铆钉900的地方。在此,在很多饮料罐中,由于处于平躺状态(沿着面板400的状态)的拉环500与由刻痕线包围的区域接触,所以难以产生刻痕线上的断裂,拉起拉环500时的操作载荷容易变大。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如上所述,由于来自拉环500的载荷集中作用于面板400中靠近铆钉900的地方,所以容易产生刻痕线上的断裂,拉起拉环500时的操作载荷变小。
在此,在想要减小饮料罐100的直径的情况下(在面板400变小的情况下),需要使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成为开口的区域、成为舌片部的区域)和拉环500接近配置。在该情况下,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与拉环500重叠的区域的面积变大。另外,在增大了开口(饮用口)的情况下,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与拉环500重叠的区域的面积也变大。在该情况下,内部的饮料变得难以出来,用户难以喝到饮料。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为了使拉环500中与饮用口重叠的部分(与 舌片部重叠的部分)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开口的面积变大,与拉环500的顶端侧不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的结构相比,用户容易喝到内部的饮料。
此外,如图7(表示罐盖300的其他结构例的图)所示,在很多情况下也使用在由铆钉900固定的部位的周围设置有狭缝700的拉环500。在将这样的拉环500安装于图2所示的面板400的情况下,由于设置有狭缝700,所以将铆钉900向上方拉起的力(拉拽力)(参照图5(B)的标号4B)不作用于铆钉900,不会施加图5(B)的箭头4A所示的旋转力矩。并且,在该情况下,难以在舌片部的根部产生舌片部的折弯。补充说明,虽然会在设置有铆钉900的地方产生舌片部的折弯,但是难以在舌片部的根部产生舌片部的折弯。并且,在该情况下,在面板400形成的开口会变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了利用伸长部560将拉环500中位于铆钉900的后方的部位和该铆钉900连接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将铆钉900向上方拉起的力变大,作用于舌片部的旋转力矩变大。由此,在舌片部的根部产生舌片部的弯曲,舌片部的整体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
此外,即使是不设置伸长部560的结构也能够增大上述旋转力矩。例如,即使不设置所述伸长部560而仅是将拉环500中位于铆钉900的后方的部位和该铆钉900连接,旋转力矩也会变大。但是,在该情况下,拉起拉环500时的操作性会下降。更具体而言,通常,在拉起拉环500时,在手指进入到拉环500与面板400之间的基础上进行拉环500的拉起。如上所述,在将位于铆钉900的后方的部位和铆钉900连接了的情况下,拉环500的位移(拉环500的后端部向上方的位移)被铆钉900限制,会变得难以产生拉环500的位移。并且,在该情况下,用户的手指难以进入到面板400与拉环500之间,拉起拉环500时的操作性下降。
另外,通过拉起拉环500,拉环500的顶端侧按压面板400而开始开口,但在该情况下,开口的开始和上述旋转力矩的开始同时进行。详细而言,在向上方拉起了拉环500的后端部时,由于没有所述伸长部560,所 以对成为所述舌片部的部位的上述旋转力矩的开始会与由拉环500的拉起引起的拉环500的顶端侧对面板400的按压的开始同时进行。但是,虽然上述旋转力矩是将通过拉环500的顶端侧对面板400的按压作出开口而形成的所述舌片部在作出了面板400的开口之后向罐内弯入的力矩,但在没有形成所述舌片部的阶段开始上述旋转力矩不能说是效率高的拉环500的操作,拉起拉环500时的操作性下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了设置伸长部560的结构。在这样设置了伸长部560的情况下,伸长部560伸展到拉环500成为预先设定的预定的角度为止,在拉环500成为该预先设定的预定的角度(例如60°)之前,不容易产生铆钉900对拉环500的位移的限制。并且,当这样不容易产生限制时,手指容易进入到拉环500与面板400之间。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抑制拉起拉环500时的操作性的下降。
此外,在上述内容中,虽然使槽600(参照图2)弯曲形成,但如图8(表示槽600的其他形态的图)的(A)所示,也可以将槽600形成为直线状。另外,如图8(B)所示,直线状的槽600也可以以分割成多根的状态设置。进而,如图8(C)所示,还可以在设置有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根)的槽600之间设置点状的凹部610。此外,在这些形态中,虽然与槽600弯曲的情况相比舌片部变得容易返回到原来的状态,但与完全没有形成槽600的情况相比,舌片部变得容易弯曲。补充说明,与完全没有形成槽600的情况相比,拉起拉环500时所需的操作力变小。此外,在上述及下述内容中,虽然说明槽600及凹部610向饮料罐100的内部侧凹陷的形态,但也可以形成为向饮料罐100的外部侧凸起。
另外,如图9(表示槽600的其他形态的图)的(A)所示,设置成直线状的2根槽600也可以不处于配置成同一直线状的状态,而是分别设置在彼此交叉的关系的2条直线(未图示)上。补充说明,可以将2根槽600配置成八字状。此外,在图9(A)中,2根槽600分别被配置为随着远离第1假想线CL1而接近第2假想线CL2,但如图10(表示槽600的其他形态的图)的(A)所示,2根槽600分别也可以被配置为随着远离第1假 想线CL1而远离第2假想线CL2。另外,如图9(B)、图10(B)所示,也可以将2根槽600连接设置。进而,如图9(C)、图10(C)所示,还可以在2根槽600之间设置点状的凹部610。
另外,如图11(表示槽600的其他形态的图)的(A)所示,图9(A)所示的直线状的2根槽600也可以以如下状态来形成:以朝向远离突出部420的方向鼓出的方式弯曲。另外,如图11(B)所示,也可以在向远离突出部420的方向鼓出的2根槽600之间设置点状的凹部610。另外,在图2中,虽然例示了朝向远离突出部420的方向鼓出的槽600,但如图12(表示槽600的其他形态的图)的(A)所示,槽600也可以形成为朝向接近突出部420的方向鼓出。另外,如图12的(B)所示,图10(A)所示的形成为直线状的2根槽600也可以以如下状态来形成:以朝向设置有突出部420的一侧鼓出的方式弯曲。另外,如图12(C)所示,也可以在2根槽600之间设置点状的凹部610。
此外,虽然槽60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但槽600可以以图13所示的形状来形成。图13是表示槽600的形状的一例的图。例如,如图13(A)所示,槽600可以以具有第1侧面621、第2侧面622以及将第1侧面621和第2侧面622连接的平坦的底面623的形状来形成,所述第1侧面621、第2侧面622具有与面板400的表面大致正交的关系。此外,如图13(B)所示,也可以对槽600的底部赋予曲率。另外,如图13(C)所示,槽也可以以截面为三角形的形状来形成。此外,在上述内容中,虽然通过形成槽600来使舌片部的根部的刚度下降,但如图13(D)所示,也可以通过对舌片部的根部实施弯曲加工来使刚度下降。
接着,说明面板400的其他结构。
图14是表示面板400的一种其他形态的主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面板400中,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第2刻痕线450。另外,在本面板400中,设置有相当于上述第1刻痕线430的刻痕线460。在此,图2所示的第1刻痕线430形成为以第1假想线CL1为中心线而线对称的关系,但本实施方式的刻痕线460没有以线对称的关系配置。
在此,与上述第1刻痕线430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刻痕线460具有一端部461及另一端部462。另外,从一端部461到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的形状与上述第1刻痕线430的从一端部431到顶部433A(参照图2)的形状相同。另一方面,从顶部460A到另一端部462的形状与第1刻痕线430的从顶部433A到另一端部432的形状不同。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刻痕线460的另一端部462设置在突出部420的附近。另外,该另一端部462设置在隔着第1假想线CL1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设置有一端部461的区域内。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刻痕线460以该另一端部462为起点且以一端部461为终点而延伸。更详细而言,刻痕线460以另一端部462为出发点,首先通过突出部420与顶部460A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刻痕线460中位于另一端部462与后述曲折部之间的部位理解为第2刻痕线。
之后,刻痕线460在突出部420的周围且朝向与设置有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的一侧相反侧逐渐行进。之后,刻痕线460曲折而使其行进方向逆转。更详细而言,朝向远离突出部420的方向且靠近面板400的外周缘410的方向一边描绘圆弧一边行进。进而,刻痕线460朝向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逐渐行进。并且,最后,刻痕线460到达一端部461。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以下将刻痕线460中上述曲折的部位称作“曲折部”。
在此,在操作拉环500而在饮料罐100形成开口时,与上述同样,在刻痕线460中位于突出部420与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之间的部位产生面板400的断裂。之后,面板400的断裂经由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逐渐进行至刻痕线460的上述一端部461。由此,与上述同样,形成舌片部,在面板400形成成为饮用口的开口。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刻痕线460形成有曲折部。因此,上述图2所示的面板400与图14所示的面板400相比,面板400的断裂容易进行。
接着,说明拉环500的其他形态。
图15是表示拉环500的一种其他形态的图。此外,图15(A)是拉环500的主视图,图15(B)是图15(C)的XVB-XVB线的剖视图,图15 (C)是拉环500的后视图。补充说明,图15(C)是从与面板400相对的相对面侧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
在图15所示的拉环500中,如图15(A)所示,在拉环主体部520形成有在拉环500的宽度方向(与拉环50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狭缝5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拉环500中,如图15(C)所示,设置有位于拉环500的背面侧、与拉环主体部520相对的第1相对片581及第2相对片582。在此,第1相对片581与拉环主体部520的缘部中沿着拉环主体部520的长度方向的缘部连接。另外,第2相对片582与拉环主体部520的缘部中沿着拉环主体部5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缘部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相对片581及第2相对片582形成有在拉环50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槽583。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5(B)的箭头14A所示的方向上拉起拉环500。由此,在面板400形成开口,并且拉环500的顶端部510通过该开口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之后,如箭头14B所示,进行使拉环500返回的操作,于是,在设置有狭缝580的地方,拉环500被分割为顶端部510侧和后端部590侧。另外,在设置有槽583的地方产生拉环500的弯曲。由此,拉环500成为折弯了的状态。并且,在该情况下,与上述同样,成为拉环的顶端部510侧进入到饮料罐100的内部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饮用口与拉环500的重叠。
接着,说明设置在拉环500的伸长部560的其他结构例。
图16是表示拉环500的伸长部560的其他结构例的图。此外,图16(A)是拉环500的主视图,图16(B)是从图16(A)的箭头XVIB方向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16(C)是拉环500的后视图。补充说明,是从与面板400相对的相对面侧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16(D)是从该图(A)的箭头XVID方向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此外,对于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使用同样的标号,在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16(A)所示,在图16所示的伸长部560设置有第1伸长部565 和第2伸长部566。在此,在拉环500的宽度方向上,第1伸长部565设置在拉环500的一个缘部侧,第2伸长部566设置在拉环500的另一缘部侧。此外,由于第1伸长部565及第2伸长部566同样构成,所以以下说明第1伸长部565。
第1伸长部565具备由铆钉900(参照图1)固定于面板400的固定片565A。另外,第1伸长部565具有第1片部565B,该第1片部565B位于比固定片565A靠拉环500的周缘部侧,且沿着拉环5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个端部(位于拉环500的后端部侧的端部)与固定片565A连接。进而,第1伸长部565还具有第2片部565C,该第2片部565C位于比第1片部565B靠拉环500的周缘部侧,且沿着拉环50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一个端部(位于拉环500的顶端部侧的端部)与第1片部565B连接。此外,该第2片部565C的另一端部与拉环500的周缘部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拉环500中,在固定片565A与第1片部565B之间、第1片部565B与第2片部565C之间、第2片部565C与拉环500的周缘部之间形成有狭缝567。另外,在拉环主体部520中位于比固定片565A靠拉环500的后端部侧的部位(以下,称作“后端侧部位”)与该固定片565A之间也形成有狭缝568。进而,在后端侧部位与第1片部565B之间、后端侧部位与第2片部565C之间也形成有狭缝568。
在此,当由用户进行拉环500的拉起时,如图17(表示进行了拉起操作时的拉环500的图)所示,拉环500的后端部侧向上方移动。并且,通过该移动,第2片部565C首先被拉拽,伸长部560伸长。更具体而言,在固定片565A与第1片部565B之间、第1片部565B与第2片部565C之间、以及第2片部565C与拉环主体部520的周缘部之间形成的上述狭缝567产生构成拉环500的板材的断裂。另外,在上述后端侧部位与固定片565A之间、后端侧部位与第1片部565B之间、后端侧部位与第2片部565C之间也产生断裂。其结果,如图17所示,伸长部560伸长为带状。然后,当伸长部560的伸长结束时,作用于舌片部的旋转力矩变大,舌片部逐渐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
图18是用于说明伸长部560的一种其他形态的图。此外,图18(A)是拉环500的主视图,图18(B)是从图18(A)的箭头XVIIIB方向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18(C)是拉环500的后视图。补充说明,是从与面板400相对的相对面侧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18(D)是从图18(A)的箭头XVIIID方向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此外,对于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使用同样的标号,在此省略其说明。
与上述同样,在图18所示的伸长部560设置有固定片565A、第1片部565B、以及第2片部565C。在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片部565B被设置为沿着拉环500的宽度方向。另外,第2片部565C也被设置为沿着拉环500的宽度方向。另外,第1片部565B设置在比固定片565A靠拉环500的后端部侧,第2片部565C设置在比第1片部565B靠拉环500的后端侧。另外,在固定片565A与第1片部565B之间、第1片部565B与第2片部565C之间、第2片部565C与上述后端侧部位之间形成有狭缝569。
在此,在由用户进行了拉环500的拉起的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如图19(表示进行了拉起操作时的拉环500的图)所示,拉环500的后端部向上方移动。并且,通过该移动,伸长部560伸长。更具体而言,在固定片565A与第1片部565B之间、第1片部565B与第2片部565C之间、第2片部565C与后端侧部位之间形成的狭缝569产生构成拉环500的板材的断裂。其结果,如图19所示,伸长部560伸长成带状。然后,当伸长部560的伸长结束时,与上述同样,作用于舌片部的旋转力矩变大,舌片部逐渐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
另外,伸长部560可以如图20(用于说明伸长部560一种其他形态的图)所示那样构成。此外,图20(A)是拉环500的主视图,图20(B)是从图20(A)的箭头XXB方向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20(C)是拉环500的后视图。补充说明,是从与面板400相对的相对面侧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20(D)是从图20(A)的箭头XXD方向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此外,对于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 同样的功能,使用同样的标号,在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20(B)所示,图20所示的伸长部560具有:第1突出片555,其从拉环主体部520的背面(与面板400相对的相对面)突出;第2突出片556,其位于比第1突出片555靠拉环500的顶端部侧,且同样从拉环主体部520的背面突出;以及连接片557,其与拉环主体部520的背面隔开间隙配置,将第1突出片555的端部和第2突出片556的端部连接。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片557形成有供突出部420(参照图2)插入的插入孔540。此外,该插入孔540以偏向设置有第2突出片556的一侧的状态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彼此交叉(正交)的关系配置第1突出片555和连接片557,从而成为了在设置有第1突出片555及连接片557的地方形成有拉环主体部520的一部分曲折而成的曲折部的状态。
在此,在由用户进行了拉环500的拉起的情况下,拉环500从图21(表示进行拉起操作时的拉环500的状态的图)的(A)的状态移位到(B)所示的状态。更具体而言,拉环500的后端部侧朝向上方移动并且拉环500的顶端部侧朝向下方移动,且该顶端部侧与面板400接触。并且,通过该拉环500的顶端部侧与面板400的接触,在面板400形成开口。另外,在拉环500的后端部侧朝向上方移动时,由第1突出片555和连接片557形成的上述曲折部成为处于直线上。即,在该情况下,伸长部560也伸长。并且,通过该伸长,与上述同样,作用于舌片部的旋转力矩变大,舌片部逐渐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在应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罐100中,也如图1的(A)所示那样设置有容器主体(罐体)200和罐盖300,所述容器主体200在上部具有开口并且在下部具有底部,且形成为筒状,所述罐盖300安装于容器主体200的开口,封堵容器主体200的开口。此外,在饮料罐100的内部填充(收置)有清凉饮料、碳酸饮料、酒精饮料等饮料。
如上述说明那样,罐盖300具有形成为圆盘状、作为基板发挥功能的面板400。另外,罐盖300具有由用户操作的拉环500。在此,拉环500安装于面板400。另外,拉环500沿着从面板400的中央部侧朝向面板400的周缘部侧的一个方向配置。补充说明,拉环500沿着第1假想线CL1配置。进一步说明,拉环500沿着从面板400的周缘部侧朝向铆钉900的一个方向配置。另外,拉环500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通过由用户操作另一端部,将一端部向面板400中预先设定的地方(详细后述)按压,从而按压面板40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罐盖300是在面板400形成了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开口之后也维持拉环500安装于面板400的状态的所谓的留置型的罐盖。
与上述同样,拉环500由设置在从面板400的中央部(中心)偏离的位置的铆钉900固定于面板400。补充说明,拉环500由以相对于面板400偏心的状态设置的铆钉900固定于面板400。进一步说明,拉环500由设置在比面板400中被拉环500按压的部位靠面板400的中央部侧的铆钉900固定于面板400。进而,拉环500的位于拉环500中的一端部(顶端部510)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由铆钉900固定于面板40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拉环500由设置在从面板400的中央部偏离的位置的铆钉900固定于面板400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但拉环500也可以由设置在面板400的中央部的铆钉900固定于面板400。另外,在图1(A)中,虽然示出了拉环500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情况,但如图1(B)所示,也可以设为顶端部(拉环鼻)510形成为圆弧状的拉环500(对顶端部510赋予曲率而使顶端部510带有圆角的拉环500)。
参照图2,说明安装拉环500之前的面板400的状态。
如上所述,面板400形成为圆盘状。另外,面板400具有实施弯曲加工而得到的外周缘4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外周缘410与容器主体200的上缘部(未图示)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对该外周缘410及上缘部实施所谓的卷边接缝加工。由此,面板400被固定于容器主体200的上缘部。另外,在面板400形成有在将拉环500固定于面板400时被压溃而成为上述 铆钉900的突出部(接头)420。在此,该突出部420设置在从面板400的中心部CP偏离的地方。
另外,如上述说明那样,在面板400的表面形成有第1刻痕线430。该第1刻痕线430形成为将面板400中被拉环500按压的区域RA(被拉环500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补充说明,第1刻痕线430形成在区域RA的周围。另外,该第1刻痕线430由在面板400的表面形成的槽构成,起到诱导面板400的断裂(后述)的作用。补充说明,第1刻痕线430可以理解为预定了面板400的断裂的断裂预定线。另外,第1刻痕线430形成为朝向面板400的外周缘(周缘)410侧鼓出,在从正面观察面板400的情况下形成为大致U字状。进而,第1刻痕线430在面板400的中心部CP侧具有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在面板400的外周缘(周缘)410侧具有顶部433A。
如上述说明那样,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配置在将面板400的中心部CP和形成在面板400的突出部420连接的第1假想线CL1的一侧。另外,另一端部432隔着第1假想线CL1而设置在与设置有上述一端部431的一侧相反侧。另外,通过以彼此分离的状态设置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从而成为了在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设置有未设置第1刻痕线430的不连续部的状态。通过设置该不连续部,通过在第1刻痕线430产生的面板400的断裂而形成的舌片部不从面板400脱离而成为舌片部安装于面板400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拉环500被设置为拉环50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1假想线CL1重叠。
在此,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配置在隔着第1假想线CL1(拉环50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也参照图1(A))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侧。补充说明,一端部431配置在隔着第1假想线CL1(拉环500的中心线,且是沿着从面板400的外周缘410朝向铆钉900的一个方向的中心线)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侧。另外,另一端部432配置在隔着第1假想线CL1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另一区域侧。另外,在本 实施方式中,第1刻痕线430被配置为以第1假想线CL1(拉环50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而线对称。
另外,如上述说明那样,在假定了第2假想线CL2的情况下,上述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设置在比该第2假想线CL2靠面板400的中心部(中央部)CP侧,该第2假想线是与上述第1假想线CL1正交的假想线,且通过突出部420(铆钉900)。补充说明,在图1中,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设置在比铆钉900靠上方。另外,在隔着第3假想线CL3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设置有顶部433A,在另一区域内设置有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该第3假想线是与上述第1假想线CL1正交的假想线,且通过面板400的中心部CP。进而,在该一个区域内还设置有突出部420。在这样将突出部420设置在一个区域内的情况下,与将突出部420设置在面板400的中心部CP的情况相比,将上述舌片部弯曲时所需的操作载荷变小。
进一步说明,成为铆钉900的突出部420设置在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400中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靠顶部433A侧的部位。另外,如图2所示,第1刻痕线430具有弯曲部433。该弯曲部433被设置为:将一端部431和另一端部432连接并且向设置有突出部420的一侧鼓出,且通过比突出部420靠面板400的外周缘410侧。
另外,如上述说明那样,弯曲部433在与第1假想线CL1相交的地方具有顶部433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罐盖300中,也在面板400中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内形成有加强用筋HB,该加强用筋HB提高该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的刚度。另外,在加强用筋HB的一端部设置有朝向上方(饮料罐100的外侧)突出、被拉环500的顶端按压的浮凸EB。通过设置该浮凸EB,与没有浮凸EB的情况相比,容易在第2刻痕线450(详细后述)产生面板400的断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直线来记载第2刻痕线450,但不限于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等其他的线。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由用户操作拉环 500,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被拉环500按压,在形成有第1刻痕线430的地方产生面板400的断裂(详细后述)。由此,形成有第1刻痕线430的区域成为舌片状,且该区域朝向饮料罐100的内部折弯。由此,在饮料罐100形成起到作为饮用口的作用的开口。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也将通过在第1刻痕线430产生的断裂而形成的上述舌片状的部位称作舌片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刻痕线450(详细后述)的弯曲部454(最先产生面板400的断裂的地方)也靠近面板400的中心部CP侧配置。在饮用时,使用者为了在罐盖300形成开口而必须拉起拉环500。因此,用一只手握持罐体,另一只手拉起拉环500。此时,由于向拉环500施加力,所以拿着罐体的手变得不稳定,有时罐体会倾斜。通常,罐内的内置物以空出一部分空间的方式填充在罐内。在内置物为液体的情况下,当在一定范围内将罐体倾斜时,虽然液面会到达罐盖外周缘,但液面不会到达罐盖中央。即使假设倾斜得液面达到罐盖中央,罐盖中央距液面的深度也比罐盖外周缘距液面的深度浅。因此,与在面板400的外周缘410侧最先产生面板400的断裂的情况相比,在面板400的中心部CP侧最先产生断裂的情况下,内部的饮料变得不容易洒出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面板400的表面且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内形成有第2刻痕线450。此外,该第2刻痕线450也由在面板400的表面形成的槽构成,起到诱导面板400的断裂的作用。第2刻痕线450设置在隔着第2假想线CL2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设置有顶部433A(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的区域内。
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2刻痕线450具有一端部451及另一端部452。在此,第2刻痕线450的另一端部452与第1刻痕线430的弯曲部433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刻痕线在第1刻痕线430和第2刻痕线450连接的地方分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了一端部431、另一端部432、一端部451这3个端部设置在刻痕线的状态。
进一步说明第2刻痕线450,第2刻痕线450的另一端部452与第1刻痕线430的弯曲部433中位于第1假想线CL1与第2假想线CL2之间 的部位连接。进一步详细说明,第2刻痕线450的另一端部452与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顶部433A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部位连接。另外,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从与第1刻痕线430的连接部朝向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内靠近。
进一步说明,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连接部设置在第1假想线CL1(拉环50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1刻痕线430交叉的交叉地方KP以外的地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从与第1刻痕线430的连接部朝向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内靠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以与第1假想线CL1正交的关系配置的第2假想线CL2靠设置有上述交叉地方KP的一侧设置有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连接部。进一步说明,在比以与第1假想线CL1正交的关系配置的第2假想线CL2靠区域RA所处的一侧设置有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连接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连接部距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的距离比连接部距第1刻痕线430的另一端部432的距离大。补充说明,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一端部431与上述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比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另一端部432与上述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朝向图中右下方的情况,但第2刻痕线450也可以被设置为朝向图中左下方。在该情况下,第2刻痕线450与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顶部433A与一端部431之间的部位连接。
另一方面,第2刻痕线450的一端部451设置在突出部420的附近。进一步说明,第2刻痕线450的一端部451配置在隔着第1假想线CL1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侧,第2刻痕线450的另一端部452配置在该2个区域中的另一区域侧。进一步说明,第2刻痕线450具有从另一端部452朝向突出部420靠近的直线部453。进而,第2刻痕线450还具有弯曲部454,该弯曲部454与该直线部453连接,并且与形成为圆柱状的突出部420之间隔开距离配置,且被设置为沿着突出部420。
在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弯曲部454形成在突出部420与第1刻痕线430之间。更详细而言,形成在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与突出部420之间。补充说明,在第1假想线CL1上,在突出部420与第1刻痕线430之间配置有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
另外,弯曲部454被设置为通过面板400中被拉环500按压的区域RA(被拉环500按压的按压部位)与突出部420之间。补充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通过比上述区域RA靠设置有突出部420(铆钉900)的一侧,并且该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通过上述区域RA与突出部420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被设置为与通过被拉环500按压的区域RA和突出部420的上述第1假想线CL1(通过区域RA和突出部420的直线)交叉。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2刻痕线450在通过区域RA与突出部420之间之后,朝向与第1假想线CL1交叉的方向行进,与第1刻痕线430连接。补充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2刻痕线450形成为沿着与第1假想线CL1的配设方向交叉的方向。进一步说明,第2刻痕线450形成为沿着与拉环500(参照图1)的配设方向交叉的方向。
进一步说明,朝向与第1假想线CL1交叉的方向行进的第2刻痕线450以逐渐接近区域RA所处的一侧和设置有突出部420的一侧中的区域RA所处的一侧的方式行进。更具体而言,第2刻痕线450以第2刻痕线450的直线部453逐渐接近区域RA所处的一侧的方式朝向第1刻痕线430前进。
进一步说明,第2刻痕线450在通过区域RA与突出部420之间之后,以逐渐远离第2假想线CL2的方式行进,与第1刻痕线430连接。此外,此时,第2刻痕线450逐渐通过区域RA的侧面。补充说明,第2刻痕线450在通过区域RA与突出部420之间之后,以逐渐远离第2假想线CL2的方式行进,与第1刻痕线430连接,该第2假想线CL2是与通过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和面板400的中心部CP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 过突出部420的直线。
在此,一边也参照图3(用于说明面板400的状态的图),一边说明操作了拉环500时的面板400的状态。此外,在图3中,图示了从正面观察面板400的情况下的状态以及从侧方观察面板400的情况下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用户抬起了拉环500的后端部时,拉环500的顶端部(拉环鼻)510(参照图1)也对位于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与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之间的上述区域RA(参照图2)进行按压。并且,当区域RA被拉环500按压时,面板400首先在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断裂(参照图3的(B)),该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通过该区域RA与铆钉900(突出部420)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拉环500与面板400所呈的角度为大约15°时,在弯曲部454产生断裂。之后,面板400的断裂沿着第2刻痕线450进行,成为面板400断裂至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连接部的状态。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了刻痕线在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上述连接部分支的状态。因此,在面板400的断裂从第2刻痕线450的上述弯曲部454进行到上述连接部之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C)所示,断裂从连接部经由顶部433A进行到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另外,如图3的(D)所示,断裂也从连接部朝向第1刻痕线430的另一端部432进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连接部朝向一端部431的上述断裂在拉环500与面板400所呈的角度为大约50°时产生。另外,从连接部朝向另一端部432的上述断裂在拉环500与面板400所呈的角度为大约60°时产生。
之后,通过由用户进一步抬起拉环500的后端部,面板400的断裂进一步进行到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由此,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成为上述舌片部。另外,舌片部在舌片部的根部(位于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地方)被折弯,如图3(E)所示,舌片部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由此,在饮料罐100形成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开口。此外,详细后述,当使被拉起的拉环500返 回到原来的状态时,如图3(F)所示,拉环500折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也在位于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槽600。该槽600以描绘圆弧的方式弯曲形成,并且被设置为从设置有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的一侧朝向设置有另一端部432的一侧。补充说明,被设置为沿着第2假想线CL2(第3假想线CL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罐100中,也容易产生舌片部的折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槽600弯曲形成,所以弯曲后的舌片部也不容易返回到原来的状态。此外,槽600不一定是必须的,槽600也可以省略。
在此,参照图22(用于说明在面板400产生的断裂的图),进一步说明在第1刻痕线430及第2刻痕线450产生的面板400的断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由用户抬起拉环500的后端部,位于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与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之间的上述区域RA(图2参照)被拉环500按压。补充说明,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中,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侧的区域(第1区域的一例)被拉环500按压。由此,首先,面板400在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断裂。之后,面板400的断裂沿着第2刻痕线450进行,断裂进行到第1刻痕线430和第2刻痕线450的连接部(交点)。
之后,通过拉环500的顶端部510进一步按压面板400中的区域RA(参照图2),面板400的断裂沿着第1刻痕线430进行,成为面板400的断裂产生到图22的标号4C所示的地方的状态。补充说明,成为面板400的断裂产生到通过突出部420的第2假想线CL2(参照图2)与第1刻痕线430相交的地方附近的状态。由此,在图22的区域R4A形成开口。补充说明,通过第2刻痕线450上的面板400的断裂以及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比上述连接部靠一端部431侧的部位的面板400的断裂,在面板400的一部分形成小的开口(以下,称作“小开口”)。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用户进一步抬起拉环500的后端部,拉环500的顶端部510通过上述小开口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并且,此 时,拉环500按压图22的标号4E所示的地方。补充说明,按压小开口的缘部。进一步说明,按压面板400中位于第2刻痕线450所存在的地方的上方的区域R4B(第2区域的一例)。进一步说明,由拉环500按压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如下部位与第2刻痕线450之间的区域,该部位是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比上述连接部靠另一端部432侧的部位。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400的断裂沿着第1刻痕线430进行,面板400断裂至标号4D所示的地方。补充说明,成为面板400的断裂产生至通过突出部420的第2假想线CL2(参照图2)与第1刻痕线430相交的地方附近的状态。进一步说明,在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比上述连接部靠另一端部432侧的部位产生面板400的断裂,面板400断裂至标号4D所示的地方。此外,在从用户开始操作拉环500到面板400的断裂进行到标号4D所示的地方为止的期间,后述伸长部560处于伸长过程中。
之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用户进一步抬起拉环500的后端部,上述伸长部560成为完全延伸的状态(达到伸长限度),旋转力矩作用于上述说明的舌片部(详细后述),在第1刻痕线430进一步产生面板400的断裂。具体而言,在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上述标号4C所示的地方与一端部431之间的第1部位以及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上述标号4D所示的地方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第2部位这两个部位,产生面板400的断裂。之后,如上所述,舌片部在舌片部的根部(位于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地方)被折弯,如图3(E)所示,舌片部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由此,在饮料罐100形成开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刻痕线430以将第1假想线CL1作为中心线而线对称的关系配置。因此,从标号4C所示的地方朝向一端部431的面板400的断裂以及从标号4D所示的地方朝向另一端部432的面板400的断裂在大致相同的定时产生。补充说明,从标号4C所示的地方朝向一端部431的面板400的断裂以及从标号4D所示的地方朝向另一端部432的面板400的断裂同时进行。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首先在第2刻痕线450产生面板 400的断裂。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上述连接部与标号4C所示的地方之间的部位产生面板400的断裂。之后,在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上述连接部与标号4D所示的地方之间的部位产生面板400的断裂。补充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述连接部朝向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的面板400的断裂以及从上述连接部朝向第1刻痕线430的另一端部432的面板400的断裂并不同时产生,而是在时间上错开的状态下产生面板400的断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拉起拉环500而在面板400形成开口时的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变小。
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用户操作拉环500而拉环500的顶端部510按压面板400时,该顶端部510按压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下方的部位(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顶部433A侧的部位),而不按压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上方的部位。补充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下方的部位以及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上方的部位这两者同时被拉环500按压的结构,而是拉环500仅与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下方的部位而仅该部位被拉环500按压的结构。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区域R4B与拉环500的接触是在面板400形成了上述小开口之后产生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述连接部朝向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的面板400的断裂、从上述连接部朝向第1刻痕线430的另一端部432的面板400的断裂并不同时产生,而是在时间上错开的状态下产生面板400的断裂。由此,与面板400的断裂同时产生的情况相比,拉起拉环500时的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变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标号4C所示的地方朝向一端部431的面板400的断裂、以及从标号4D所示的地方朝向另一端部432的面板400的断裂在大致相同的定时产生。在产生该断裂时,拉环500相对于面板400的角度变大了。因此,在该情况下,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几乎不变大,能够抑制拉环500的操作性的下降。
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标号4C所示的地方朝向一端部431 的面板400的断裂、以及从标号4D所示的地方朝向另一端部432的面板400的断裂在大致相同的定时产生。但是,该情况下的断裂的过程与在此之前的断裂的过程不同。也就是说,标号4C、标号4D的断裂是通过拉环500的顶端部将面板400按入罐内而在从作为作用点的拉环500的顶端部隔开一定的距离的刻痕使断裂进行的。但是,标号4C、标号4D的断裂以后,通过在拉环500设置的伸长部560来产生将铆钉900按入罐内的力矩(详细后述),从而使断裂朝向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进行。换言之,以铆钉900为作用点,以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区域为曲折部而使断裂进行。进一步说明,由于标号4C及标号4D已经断裂,所以也可以将铆钉900看作接着断裂的区域的顶端部。也就是说,由于向将要断裂的区域的顶端施加载荷来使其断裂,所以能够比之前更容易地使断裂进行。因此,在该情况下,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几乎不变大,能够抑制拉环500的操作性的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了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连接部不位于第1假想线CL1上(拉环50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而位于从第1假想线CL1偏离的位置的状态。因此,从连接部朝向一端部431的面板400的断裂以及从连接部朝向另一端部432的面板400的断裂并不同时产生,而是在时间上错开的状态下产生面板400的断裂。详细而言,首先产生从连接部朝向一端部431的断裂,接着产生从连接部朝向另一端部432的断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朝向一端部431的面板400的断裂以及朝向另一端部432的面板400的断裂同时产生的情况相比,在面板400形成开口时的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变小。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也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用户操作拉环500而拉环500的顶端部510按压面板400时,该顶端部510按压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下方的部位(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顶部433A侧的部位),而不按压比第2刻痕线450靠上方的部位。补充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下方的部位、以及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上方的部位这两者被拉环500同时按压的结构,而是拉环500 仅与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下方的部位接触而仅该部位被拉环500按压的结构。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区域R4B与拉环500接触是在面板400形成上述小开口后产生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述连接部朝向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的面板400的断裂、从上述连接部朝向第1刻痕线430的另一端部432的面板400的断裂并不同时产生,而是在时间上错开的状态下产生面板400的断裂。由此,与面板400的断裂同时产生的情况相比,拉起拉环500时的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变小。
在此,图25是表示安装拉环之前的面板400的状态的主视图的其他例子。另外,在图25中,示出了使用顶端部(拉环鼻)510形成为圆弧状的拉环500的情况下(参照图1(B))的面板400。在此,在使用顶端部(拉环鼻)510形成为圆弧状的拉环500的情况下,如图25所示,被拉环500按压的区域RA变小。
此外,面板400也以如图26那样构成。
图26是表示面板400的比较例的图。
如该图所示,在比较例的面板400中,第2刻痕线450的另一端部452与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连接。另外,第2刻痕线450形成为从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朝向突出部420。补充说明,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与第1假想线CL1重叠。进一步说明,第2刻痕线450以沿着拉环500的配设方向而非与拉环500的配设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状态形成。
在该面板400中,虽然区域RA也被拉环500按压,但在该比较例中,由于第2刻痕线450从区域RA设置到突出部420(铆钉900),所以拉环500按压面板400时的按压载荷容易作用于整个第2刻痕线450。并且,在该情况下,与按压载荷集中作用于某一点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面板400的断裂,使断裂产生所需的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容易增大。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如上所述,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与第1假想线CL1的配设方向交叉。补充说明,第2刻痕线450形成为朝向与拉环500的配设方向交叉的方向。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 图25所示,虽然第2刻痕线450的一端部451侧配置在区域RA的附近,但另一端部452侧位于远离区域RA的地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载荷容易集中作用于第2刻痕线450的一端部451侧,使面板400产生断裂所需要的拉环500的操作载荷比上述比较例的情况要小。
另外,在图26所示的比较例中,刻痕线的断裂在达到了另一端部452后,一方面使朝向一端部431的第1刻痕线430的断裂进行,另一方面使朝向另一端部432的第1刻痕线430的断裂进行。也就是说,第1刻痕线430的断裂同时在2个地方进行。这与在1个地方使第1刻痕线430的断裂进行的情况相比,需要2倍的载荷。并且,在该情况下,与在1个地方使断裂进行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面板400的断裂,使断裂产生所需要的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容易增大。
此外,虽然在上述内容中省略了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第2刻痕线450也被设置为通过从区域RA偏离的地方(区域RA以外的地方)。更具体而言,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通过区域RA与突出部420(铆钉900)之间。在该情况下,剪切力会作用于第2刻痕线450,容易产生面板400的断裂。此外,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也可以将第2刻痕线450设置为通过区域RA内。在该情况下,第2刻痕线450被拉环500直接按压而面板400曲折,从而产生面板400的断裂。
图23是表示安装有拉环500的状态的面板400的状态的图。此外,在本图中,示出了安装有图1(B)所示的拉环500时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标号4E所示的地方(在使位于比第2刻痕线450靠上方的部位断裂时被拉环500按压的地方)与上述连接部的距离变小了。补充说明,来自拉环500的载荷所作用的载荷作用点与上述连接部的距离变小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标号4E所示的地方与上述连接部的距离的情况相比,容易产生从连接部朝向上方(另一端部432)的面板400的断裂。并且,在该情况下,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变小。
此外,在上述内容中也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位于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槽 600。该槽600以描绘圆弧的方式弯曲形成,并且被设置为从设置有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的一侧朝向设置有另一端部432的一侧。补充说明,被设置为沿着第2假想线CL2(第3假想线CL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罐100中,容易产生舌片部的折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槽600弯曲形成,所以弯曲后的舌片部不容易返回到原来的状态。此外,槽600不一定是必须的,槽600也可以省略。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虽然例示了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通过面板400中被拉环500按压的区域RA与突出部420之间的情况,但第2刻痕线450的配置形态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如图24(表示面板400的其他结构例的图)、图27(表示面板400的其他结构例的图)所示,也可以设置不通过区域RA与突出部420之间的第2刻痕线450。进而,在上述内容中,虽然以大致直线记载了第2刻痕线450,但不限于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及其他的线。
接着,再次参照图4~图6来说明拉环500。
图4及图5是用于说明拉环500的图。另外,图6是表示由用户操作拉环500而在面板400形成了开口时的状态的图。此外,图4(A)是拉环500的主视图,图4(B)是从图4(A)的箭头IVB方向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4(C)是拉环500的后视图。补充说明,是从与面板400相对的相对面侧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4(D)是从图4(A)的箭头IVD方向观察拉环500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图5(A)是用于说明在拉环500设置的伸长部(后述)的图,图5(B)是表示拉起了拉环500时的状态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拉环50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如图4(A)所示,具有形成为板状且形成为矩形的拉环主体部5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D)所示,也对该拉环主体部520的外周缘实施弯曲加工(弯曲加工),成为了拉环主体部520的外周缘向内侧卷曲的状态。补充说明,在设置于拉环主体部520的四周的缘部形成有卷曲部。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拉环500的弯曲刚度提高。进而,在拉环500,在与设置有按压面板400的顶端部 510侧相反侧(拉环尾侧)形成有供用户的手指钩挂的贯通孔(手指孔)530。
另外,在拉环500,在拉环500的顶端部510侧形成有供设置于面板400的突出部420(参照图2)插入的插入孔540。进而,沿着拉环500的长度方向的长孔550形成在拉环500的顶端部510侧。在此,该长孔550以在拉环500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有2个的状态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该2个长孔550之间设置有插入孔540。另外,在比插入孔540靠拉环500的后端部侧且位于上述2个长孔550之间的区域形成有伸长部560。此外,设置有伸长部560的地方可以理解为如下传递部,该传递部设置在拉环500的后端侧与铆钉900(参照图1)之间,将拉环500和铆钉900连接,将来自拉环500的载荷传递给铆钉900。
在此,在伸长部560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如图5(A)所示,对形成为板状的上述拉环主体部520(参照图4(A))实施了弯曲加工,在伸长部560设置有彼此交叉关系的第1片部561及第2片部562。补充说明,成为了在伸长部560形成有构成拉环主体部520的板部件曲折而成的曲折部的状态。在此,第1片部561被配置为随着朝向拉环500的后端部靠近而远离面板400。另外,第2片部562被配置为前端部与第1片部561连接、随着朝向拉环500的后端部靠近而接近面板400。
另外,参照图4(A)进一步说明拉环500,在拉环主体部520的四周设置的4个弯曲部中,在沿着拉环50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弯曲部形成有第1狭缝521。另外,在4个弯曲部中的沿着拉环50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另一弯曲部形成有第2狭缝522。进而,在拉环主体部520中位于第1狭缝521与第2狭缝522之间的部位形成有槽523。
在此,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槽523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以彼此连接且连续的状态设置。另外,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槽523沿着拉环500的宽度方向设置。另外,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槽523配置在插入孔540与贯通孔530之间。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形成了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槽523,形成有它们的部分的刚度(弯 曲刚度)下降。
因此,如图4(B)所示,当向拉环500的后端部侧施加载荷时,拉环500折弯。补充说明,拉环500曲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第1狭缝521与第2狭缝522之间形成槽523来使该部分的刚度下降,但不限于这样的槽,例如也可以通过实施弯曲加工来使刚度下降。另外,槽523不一定是必须的,槽523也可以省略。
接着,说明操作了拉环500时的各部分的状态。
在由用户操作拉环500时,用户的手指插入到拉环500的后端部与面板400之间,如图5(B)所示,拉环500被拉起。在此,此时,首先,由第1片部561和第2片部562形成的伸长部560伸展。补充说明,因第1片部561和第2片部562而处于折弯的状态的伸长部560成为直线状,伸长部560伸展。然后,当伸长部560完全伸展时,从伸长部560向铆钉900传递载荷,要将铆钉900向上方拉起的力作用于铆钉900。
另一方面,拉环500的顶端部510与面板400接触,将面板400朝向下方按压的力作用于面板400。由此,在位于拉环500的顶端部510与铆钉900之间的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参照图2)产生面板400的断裂。然后,如上述说明那样,断裂沿着第2刻痕线450进行,接着,断裂沿着第1刻痕线430进行。由此,在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形成舌片部。另外,在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形成开口。
另外,如上所述,若伸长部560伸展而从伸长部560向铆钉900传递载荷,则如图5(B)的箭头4A所示的旋转力矩作用于舌片部。由此,舌片部以舌片部的根部为中心进行旋转,在该根部会产生舌片部的折弯。另外,舌片部通过该折弯而逐渐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进而,通过舌片部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如图6(A)所示,拉环500的顶端部侧也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
此外,图6(A)表示拉环500立起、面板400和拉环500正交的状态。之后,虽然被拉起的拉环500会由用户使其返回到原来的状态,但此时会在上述说明的第1狭缝521、第2狭缝522以及槽523产生拉环500的折 弯。其结果,如图6(B)所示,拉环500的后端部侧成为沿着面板400。另一方面,拉环500的顶端部侧成为进入到饮料罐100的内部的状态。
在此,在想要减小饮料罐100的直径的情况下(面板400变小的情况下),需要使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成为开口的区域、成为舌片部的区域)和拉环500接近配置。在该情况下,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和拉环500重叠的区域的面积变大。另外,在增大了开口(饮用口)的情况下,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和拉环500重叠的区域的面积也会变大。在该情况下,由于与第1刻痕线430重叠的拉环500的一部分会封堵开口的一部分,所以内部的饮料变得难以出来,用户难以喝到饮料。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为了使拉环500中与饮用口重叠的部分(与舌片部重叠的部分)在开口后的引用时也保持进入到饮料罐100的内部的状态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开口的面积变大,与拉环500的顶端侧不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的结构相比,用户容易喝到内部的饮料。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如图7(表示罐盖300的其他结构例的图)所示,在很多情况下也使用在由铆钉900固定的部位的周围设置有狭缝700的拉环500。在将这样的拉环500安装于图2所示的面板400的情况下,由于设置有狭缝700,所以将铆钉900向上方拉起的力(拉拽力)(参照图5(B)的标号4B)不作用于铆钉900,不会施加图5(B)的箭头4A所示的旋转力矩。并且,在该情况下,难以在舌片部的根部产生舌片部的折弯。补充说明,虽然容易在设置有铆钉900的地方产生舌片部的折弯,但难以在舌片部的根部产生舌片部的折弯。并且,在该情况下,在面板400形成的开口会变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设为了利用伸长部560将拉环500中位于铆钉900后方的部位和该铆钉900连接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将铆钉900向上方拉起的力变大,作用于舌片部的旋转力矩变大。由此,在舌片部的根部产生舌片部的弯曲,舌片部的整体进入饮料罐100的内部。
此外,即使是不设置伸长部560的结构,也能够增大上述旋转力矩。例如,即使不设置所述伸长部560而仅将拉环500中位于铆钉900后方的 部位和该铆钉900连接,旋转力矩也会变大。但是,在该情况下,拉起拉环500时的操作性会下降。
更具体而言,通常,在拉起拉环500时,在手指进入到拉环500与面板400之间的基础上进行拉环500的拉起。如上所述,在将位于铆钉900的后方的部位和铆钉900连接了的情况下,拉环500的位移(拉环500的后端部向上方的位移)被铆钉900限制,会变得难以产生拉环500的位移。并且,在该情况下,用户的手指难以进入面板400与拉环500之间,拉起拉环500时的操作性下降。
另外,通过拉起拉环500,拉环500的顶端侧会按压面板400而开始开口,但在该情况下,开口的开始和上述旋转力矩的开始会同时进行。详细而言,在向上方拉起了拉环500的后端部时,由于没有所述伸长部560,所以对成为所述舌片部的部位的上述旋转力矩的开始和由拉环500的拉起引起的拉环500的顶端侧对面板400的按压的开始会同时进行。但是,上述旋转力矩虽然是将通过拉环500的顶端侧对面板400的按压作出开口而形成的所述舌片部在作出了面板400的开口之后向罐内弯入的力矩,但在没有形成所述舌片部的阶段开始上述旋转力矩不能说是效率高的拉环500的操作,拉起拉环500时的操作性下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了设置伸长部560的结构。在这样设置有伸长部560的情况下,伸长部560会伸展到拉环500成为预先设定的预定的角度为止,在拉环500成为该预先设定的预定的角度(例如60°)之前,不容易产生铆钉900对拉环500的位移的限制。并且,当这样不容易产生限制时,手指容易进入拉环500与面板400之间。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抑制拉起拉环500时的操作性的下降。
此外,虽然图2所示的槽60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但槽60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可以以图13所示的形状来形成。例如,如图13(A)所示,槽600可以以具有第1侧面621、第2侧面622以及将第1侧面621和第2侧面622连接的平坦的底面623的形状来形成,所述第1侧面621、第2侧面622具有与面板400的表面大致正交的关系。此外,如图13(B)所 示,也可以对槽600的底部赋予曲率。另外,如图13(C)所示,槽600也可以以截面为三角形的形状来形成。此外,在上述内容中,虽然通过形成槽600来使舌片部的根部的刚度下降,但如该图(D)所示,也可以通过对舌片部的根部施加弯曲加工来使刚度下降。
图14是表示面板400的比较例的图。
在图14所示的面板400中,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第2刻痕线450。另外,在本面板400中,如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设置有相当于上述第1刻痕线430的刻痕线460。在此,图2所示的第1刻痕线430以将第1假想线CL1作为中心而线对称的关系形成,而本实施方式的刻痕线460没有以线对称的关系配置。
在此,刻痕线460与上述第1刻痕线430同样,具有一端部461及另一端部462。另外,从一端部461到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的形状与上述第1刻痕线430的从一端部431到顶部433A(参照图2)的形状相同。另一方面,从顶部460A到另一端部462的形状与第1刻痕线430的从顶部433A到另一端部432的形状不同。
更具体而言,刻痕线460的另一端部462设置在突出部420的附近。另外,该另一端部462设置在隔着第1假想线CL1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设置有一端部461的区域内。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刻痕线460以该另一端部462为起点且以一端部461为终点而延伸。更详细而言,刻痕线460以另一端部462为出发点而首先通过突出部420与顶部460A之间。
之后,刻痕线460在突出部420的周围且朝向与设置有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的一侧相反侧逐渐行进。然后,刻痕线460曲折而使其行进方向反转。更详细而言,朝向远离突出部420且靠近面板400的外周缘410的方向一边描绘圆弧一边行进。进而,刻痕线460朝向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逐渐行进。并且,最后,刻痕线460到达一端部461。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以下将刻痕线460中上述曲折的部位称作“曲折部”。
在此,在操作拉环500而在饮料罐100形成开口时,与上述同样,在刻痕线460中位于突出部420与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之间的部位产生 面板400的断裂。之后,面板400的断裂经由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逐渐进行到刻痕线460的上述一端部461。由此,与上述同样,形成舌片部,在面板400上形成成为饮用口的开口。此外,在图14所示的刻痕线460中,如上述那样形成有曲折部。因此,上述图2所示的面板400与图14所示的面板400相比,面板400的断裂容易进行。
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在突出部420不设置在舌片部的根部而设置在舌片部的中央部、且不设置第2刻痕线450而如上述刻痕线460那样仅设置一条刻痕线的情况下,会如上述那样形成曲折部。另外,若要想不增大面板400和拉环500而增大开口,则会如图14所示那样,相对于通过突出部420的第2假想线CL2,将刻痕线460延伸到与设置有刻痕线460的顶部460A的一侧相反侧,但在该情况下也会形成曲折部。并且,当这样形成曲折部时,会成为面板400的断裂难以进行的状况。另一方面,在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与图14同样,虽然突出部420设置在舌片部的中央部,但由于设置有第2刻痕线450,所以不会形成如上所述的曲折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尽管突出部420设置在舌片部的中央部,但面板400的断裂容易进行。
另外,在图14所示的形态中,来自拉环500的载荷作用于面板400的载荷作用点(相当于上述区域RA)与刻痕线460的相距距离随着刻痕线460从另一端部462朝向上述曲折部行进而变大。并且,当这样相距距离变大时,载荷变得难以作用于刻痕线460,面板400的断裂变得难以产生。并且,在该情况下,在面板400形成开口时的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增大。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如图2所示,成为了第2刻痕线450不与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和/或另一端部432连接而是与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部位连接的结构,与图14所示的形态相比,上述载荷作用点与刻痕线的相距距离变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与图14所示的形态相比,在面板400形成开口时的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变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虽然以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为逐渐远离第2假想线CL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第2刻痕线450与第1刻痕线430中位于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部位连接的结构,则与图14的形态相比,刻痕线的断裂变得容易进行,在面板400形成开口时的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变小。
例如,即使在第2刻痕线450以逐渐接近设置有突出部420的一侧的方式行进的情况下(以逐渐接近第3假想线CL3的方式行进的情况下),只要是第2刻痕线450与位于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上述部位连接的结构,则与图14的形态相比,刻痕线的断裂也变得容易进行。并且,在该情况下,与图14的形态相比,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变小。
此外,在使刻痕线的断裂更平滑地进行来进一步减少拉环500的操作载荷的情况下,优选如图2所示那样将第2刻痕线450设置为逐渐远离第2假想线CL2。补充说明,在如图2所示那样将第2刻痕线450设置为逐渐远离第2假想线CL2的情况下,与将第2刻痕线450设置为逐渐接近第3假想线CL3的情况相比,第2刻痕线450更接近面板400中被拉环500按压的区域RA。并且,在该情况下,与将第2刻痕线450设置为逐渐接近第3假想线CL3的情况相比,刻痕线的断裂变得容易进行,拉环500的操作载荷变小。
标号说明
200…容器主体,300…罐盖,400…面板,410…外周缘,430…第1刻痕线,431…一端部,432…另一端部,433A…顶部,450…第2刻痕线,500…拉环,521…第1狭缝,522…第2狭缝,523…槽,560…伸长部,900…铆钉,CL1…第1假想线,CP…中心部。

罐盖及饮料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罐盖及饮料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罐盖及饮料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罐盖及饮料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罐盖及饮料罐.pdf(6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6335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36335A21申请号201280070761322申请日20120425B65D17/3220060171申请人昭和铝罐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小岛真一池田和纪村冈健裕柏崎哲夫诹访明日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代理人段承恩徐健54发明名称罐盖及饮料罐57摘要在面板400形成有在将拉环固定于面板400时被压溃而成为铆钉的突出部接头420。在此,突出部420设置在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400中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及另一端部432靠顶部43。

2、3A侧的部位。进而,在面板400设置有与第1刻痕线430的弯曲部433连接的第2刻痕线450。由此,即使在进行拉环的大型化和/或开口的大型化的情况下、在进行面板的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饮料的流出性的下降,抑制拉环的操作性的下降。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827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2/06108520120425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61021JA2013103151INTCL权利要求书9页说明书31页附图2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9页说明书31页附图2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633。

3、5ACN104136335A1/9页21一种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并且朝向该面板的该周缘部侧鼓出,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

4、痕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如下进行所述面板的按压位于与按压所述面板的一端部侧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侧由用户操作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移动,从而该一端部侧朝向该面板移动,该一端部侧按压该面板,在所述拉环,在该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与所述铆钉之间设置有将该另一端部侧和该铆钉连接的连接部,在用户操作所述另一端部侧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进行了移位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所述连接部传递给所述铆钉,该铆钉被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拉拽,通过对所述铆钉的所述拉拽以及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侧对所述面板的所。

5、述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该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构成为伸长到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而该拉环相对于该面板的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角度为止。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如下进行所述面板的按压位于与按压所述面板的一端部侧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侧由用户操作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移动,从而该一端部侧朝向该面板移动而进行该面板的该按压,所述拉环中,在所述另一端部侧与由所述铆钉支撑的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刚度比其他部分低的刚度下降部,在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了的所述拉环的所述后端部侧以接近该面板的。

6、方式由用户进行了操作时,该拉环通过所述刚度下降部而折弯。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中位于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凹部或凸部。7一种罐盖,具备圆盘状的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顶部配置在隔着通过该面板的中心部的假想线而相权利要求书CN104136335A2/9页3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配置在另一区域内;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该面板中位于所述一个区域内的部位;。

7、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8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且在从正面观察该面板的情况下形成为U字状,在该面板的周缘部侧具有顶部并且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靠所述顶部。

8、侧的部位;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9一种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沿着从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朝向该面板的周缘部侧的一个方向配置,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与所。

9、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形成为朝向所述面板的所述周缘部侧鼓出的所述第1刻痕线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所述第2刻痕线在通过了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所述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之后,以远离如下直线的方式行进,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所述直线是与通过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顶部和所述面板的中心部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过该铆钉的直线。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形成为朝向所述面板的所述周缘部侧鼓出的所述第1刻痕线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顶部与所述一端之间的部位、或者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该顶部。

10、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书CN104136335A3/9页4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13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沿着从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朝向该面。

11、板的周缘部侧的一个方向配置,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14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

12、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并且被设置为通过比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通过由所述拉环按压所述面板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该面板的断裂沿着所述第2刻痕线且朝向所述连接部进行,并且该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进行,在该断裂进行到该第1刻痕线的预先设定的地方之后,该面板的断裂从该连接。

13、部朝向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通过由用户操作位于与该拉环的所述一端部侧相反侧的所述另一端部侧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移动,该一端部侧朝向该面板移动,由移动的该一端部按压该面板,权利要求书CN104136335A4/9页5在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与所述铆钉之间设置有传递部。

14、,该传递部将该拉环和该铆钉连接,将来自该拉环的载荷传递给该铆钉,在用户操作所述另一端部侧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进行了移位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所述传递部传递给所述铆钉,该铆钉被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拉拽,通过对所述铆钉的所述拉拽以及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对所述面板的所述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位于比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所述部位。17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

15、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并且被设置为通过比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在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形成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所述第1区域是位于比所述第2刻痕线靠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顶部侧的第1区域,所述第2区域是隔着该第2刻痕线而位于与该第1。

16、区域相反侧的第2区域,通过由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按压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所述面板的断裂沿着所述第2刻痕线且朝向所述连接部进行,并且该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进行,从而在该第1区域形成开口,通过该拉环的该一端部进入所形成的该开口,所述第2区域被该拉环按压,通过该按压,该面板的断裂从该连接部朝向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在由用户操作所述拉环而由该拉环的所述一端部按压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时,该拉环的该一端部不与所述第2区域接触。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

17、刻痕线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20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权利要求书CN104136335A5/9页6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

18、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并且被设置为通过比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通过由所述拉环按压所述面板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该面板的断裂沿着所述第2刻痕线且朝向所述连接部进行,并且该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进行,在该断裂进行到该第1刻痕线的预先设定的地方之后,该面板的断裂从该连接部朝向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21一种罐盖,具有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

19、述面板的周缘部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被设置为以位于该区域内的一端为起点而朝向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与该第1刻痕线连接。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形成为通过所述按压部位以外的地方。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的所述一端侧配置在所述按压部位的附近。24根据权利要求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形成为通过比所述按压部。

20、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通过所述按压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随着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靠近而逐渐远离如下直线,该直线是通过所述铆钉的直线,且是朝向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直线。27根据权利要求2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刻痕线形成为在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及所述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央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面板的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所述第2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或者该第1刻痕线中。

21、位于所述另一端与该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28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权利要求书CN104136335A6/9页7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周缘部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被设置为以位于该区域内的一端为起点而朝向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与该第1刻痕线连接。29一种罐。

22、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罐体的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1刻痕线交叉的交叉地方以外的地方。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设置在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比如下直线靠。

23、所述交叉地方所处的一侧,所述直线是与所述拉环的所述中心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过所述铆钉的直线。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连接部朝向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的所述第2刻痕线通过比所述按压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连接部朝向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的所述第2刻痕线通过所述按压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33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罐体的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为将。

24、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并且形成为以该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而线对称,一端配置在隔着该中心线而相对的两个区域中一个区域且另一端配置在另一区域,形成为从该面板的中心部侧朝向所述外周缘侧鼓出;以及权利要求书CN104136335A7/9页8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该连接部被设置为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不同于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另一端与该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如下地方,该。

25、地方是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以外的地方,且是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以外的地方。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比如下直线靠所述按压部位所处的一侧,所述直线是与所述拉环的所述中心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过所述铆钉的直线。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具有一端及另一端,所述第2刻痕线的所述一端位于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该第2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连接部与该第1刻痕线连接,所述第2刻痕线随着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行进而逐渐远离通过所述铆钉的所述直线。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在从所述一端朝向。

26、所述另一端行进时通过所述按压部位的侧面。38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将该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1刻痕线。

27、交叉的交叉地方以外的地方。39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具有外周缘,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铆钉,其设置于所述面板;拉环,其沿着从所述面板的所述外周缘朝向所述铆钉的一个方向配置并且由该铆钉固权利要求书CN104136335A8/9页9定于该面板,按压该面板;第1刻痕线,其形成为将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包围,并且形成为以该拉环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而线对称,一端配置在隔着该中心线而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且另一端配置在另一区域,形成为从该面板的中心部侧朝向所述外周缘侧鼓出。

28、;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并且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该连接部被设置为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不同于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另一端与该连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长度。40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在该面板形成开口时断裂;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通过由用户操作该另一端部侧,该一端部与所述面板接触而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伸长部,其设置在比所述铆钉靠所述。

29、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一端与该铆钉连接且另一端与该拉环连接,伸长到该拉环相对于该面板的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角度为止,该拉环相对于该面板的角度伴随通过用户对该拉环的该另一端部的操作而引起的该另一端部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的移动而变化。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长部在所述拉环相对于所述面板的所述角度成为了所述预先设定的角度的情况下停止所述伸长。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线在从正面观察所述面板的情况下形成为U字状,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并且在该面板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

30、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在由用户操作而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所述伸长部传递给所述铆钉,该铆钉被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拉拽,通过由用户操作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所述一端部与由所述刻痕线包围的所述部位接触而该一端部按压该部位,通过对所述铆钉的所述拉拽以及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对所述部位的所述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由所述刻痕线包围的该部位。44根据权利要求404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长部由板材形成并且具有该板材曲。

31、折而成的曲折部,通过该曲折部伸展来进行所述伸长。45根据权利要求404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书CN104136335A9/9页10在所述伸长部设置有形成有狭缝或可断裂的槽的板材,通过利用来自所述拉环的载荷对该板材的一部分进行拉拽,该板材成为带状而该伸长部进行所述伸长。46根据权利要求4045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长部与所述拉环一体形成。47一种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所述开口;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在该面板形成开口时断裂;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

32、一端部,通过由用户操作该另一端部侧,该一端部与所述面板接触而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伸长部,其设置在比所述铆钉靠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一端与该铆钉连接且另一端与该拉环连接,伸长到该拉环相对于该面板的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角度为止,该拉环相对于该面板的角度伴随通过用户对该拉环的该另一端部的操作而引起的该另一端部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的移动而变化。权利要求书CN104136335A101/31页11罐盖及饮料罐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罐盖及饮料罐。背景技术0002提出了如下饮料罐通过利用拉环按压面板的一部分,。

33、在刻痕线产生面板的断裂,形成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开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182188号公报发明内容0005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06在此,通常,刻痕线设置在隔着面板的中央部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侧,拉环设置在另一区域侧。另外,在大多情况下,刻痕线到达面板的周缘部附近,拉环也到达面板的周缘部附近。0007在此,为了更简单地在罐盖形成开口,增大拉环来增大拉环的后端部与铆钉的距离是有效的。另外,为了提高内部的饮料的流出性,增大开口是有效的。面板的大小存在制约,若增大拉环,则开口变小而饮料的流出性容易下降。另外,若增大开口,则拉环变小而拉环的操作。

34、性容易下降。进而,例如,在减小罐盖的直径的情况下,为了收置在面板内而需要减小拉环和/或开口,但在该情况下,内部的饮料的流出性下降而且拉环的操作性也下降。0008另外,在大多情况下,在饮料罐等所使用的罐盖的面板设置有在面板形成开口时促进面板的断裂的刻痕线。在此,该刻痕线通常由第1部位、第2部位、第3部位构成,所述第1部位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且形成为U字状,所述第2部位设置在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按压部位与铆钉之间,所述第3部位将该第2部位和第1部位的上述一端部连接。0009并且,在这样的罐盖中,由U字状的上述第1部位包围的区域被拉环按压而在面板形成开口。更具体而言,首先在设置在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按压。

35、部位与铆钉之间的上述第2部位产生面板的断裂,之后,面板的断裂沿着上述第3部位进行。之后,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U字状的第1部位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进行。由此,在面板形成U字状的开口。0010在此,例如,在将拉环固定于面板的铆钉设置在由上述U字状的第1部位包围的区域内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第3部位在弯曲和/或曲折之后与该第1部位的一端部连接,所以第1部位的上述一端部位于从拉环按压面板的上述按压部位远离的地方。进而,该第3部位伴随朝向第1部位的一端部的行进而逐渐远离上述按压部位。0011在刻痕线的一部分如上述第3部位那样弯曲等情况下,刻痕线的断裂变得难以进行。另外,若如第3部位那样将刻痕线配置成逐渐从拉环。

36、按压面板的上述按压部位远离,则载荷剪切力变得难以作用于从按压部位逐渐远离的该部分,难以产生刻痕线的断裂。并且,在该情况下,在面板形成开口时的拉环的操作载荷增大。00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刻痕线的面板的断裂更平滑地进行,谋求减少操作拉环时说明书CN104136335A112/31页12的操作载荷。0013另外,在饮料罐所使用的罐盖通常设置有刻痕线,通过由拉环按压由该刻痕线包围的区域,沿着刻痕线产生面板的断裂,在面板形成开口。0014在此,不限于连续的一根刻痕线,也可以对面板设置从路径的中途分支那样的刻痕线。在刻痕线分支的情况下,可以会在比刻痕线的分支部靠下游侧的多个地方同时进行面板的断裂。并且。

37、,若这样在多个地方且同时进行面板的断裂,则操作拉环时的操作载荷增加。0015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抑制在刻痕线设置有分支部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拉环的操作载荷的增加。0016另外,在面板中由刻痕线包围的区域成为开口的区域大的情况下和/或拉环小的情况下,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部位与刻痕线的距离变大,来自拉环的载荷难以传递给刻痕线。并且,在该情况下,刻痕线的断裂变得难以产生,在面板形成开口时所需要的拉环的操作载荷容易增大。0017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由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大的情况和/或拉环小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拉环的操作载荷的增大的罐盖等。0018另外,在设置了将拉环中被用户拉起的一侧和将拉。

38、环固定于面板的铆钉连接的连接部的情况下,在进行拉环的拉起时,将铆钉向上方拉起的力从该连接部作用于铆钉。并且,若这样拉起的力作用于铆钉,则通过该拉起的力和拉环按压面板的力而对面板作用旋转力矩。并且,在这样的旋转力矩进行作用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面板中设置有铆钉的地方也进入饮料罐的内部。在如上述那样设置了连接部的情况下,拉环的位移容易被连接部限制,在进行拉环的拉起时,手指难以进入拉环与面板之间。并且,在该情况下,在面板形成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开口时的拉环的操作性下降。001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0020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面板,形成为在面。

39、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并且朝向面板的周缘部侧鼓出,在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第1刻痕线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靠顶部侧的部位;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部位与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第1刻痕线连接。0021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与第1刻痕线中位于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连接。0022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拉环如下进行面板的按压位于与按压面板的一端部侧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侧由用户操作而另一端部侧向远离面板的。

40、方向移动,从而一端部侧朝向面板移动,一端部侧按压面板,在拉环,在拉环的另一端部侧与铆钉之间设置有将另一端部侧和铆钉连接的连接部,在用户操作另一端部侧而另一端部侧向远离面板的方向进行了移位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连接部传递给铆钉,铆钉被向远离面板的方向拉拽,通过对铆钉的拉拽以及拉环的一端部侧对面板的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0023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连接部构成为伸长到拉环的另一端部侧向远离面板的说明书CN104136335A123/31页13方向移动而拉环相对于面板的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角度为止。0024进而,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拉环如下进行面板的按压位于与按压面板的一。

41、端部侧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侧由用户操作而另一端部侧向远离面板的方向移动,从而一端部侧朝向面板移动而进行面板的按压,拉环中,在另一端部侧与由铆钉支撑的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刚度比其他部分低的刚度下降部,在向远离面板的方向移动了的拉环的后端部侧以接近面板的方式由用户进行了操作时,拉环通过刚度下降部而折弯。0025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在面板中位于第1刻痕线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凹部或凸部。0026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圆盘状的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面板,顶部配置在隔着通过面板的中心部的假想线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一端部及另一端部。

42、配置在另一区域内;拉环,其由用户操作而按压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面板中位于一个区域内的部位;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部位与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第1刻痕线连接。0027在进一部将本发明理解为饮料罐的情况下,本发明所适用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罐体的开口,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面板且在从正面观察面板的情况下形成为U字状,在面板的周缘部侧具有顶部并且在面板的中心部侧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拉环,其由用户操。

43、作而按压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面板中由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第1刻痕线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靠顶部侧的部位;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面板中被拉环按压的部位与铆钉之间,且被设置为与第1刻痕线连接。0028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沿着从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朝向该面板的周缘部侧的一个方向配置,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

44、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0029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形成为朝向所述面板的所述周缘部侧鼓出的所述第1刻痕线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所述第2刻痕线在通过了被所述拉环按压的所述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之后,以远离如下直线的方式行进,与所述第1刻痕线连接,所述直线是与通过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顶部和所述面板的中心部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且是通过该铆钉的直线。0030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形成为朝向所述面。

45、板的所述周缘部侧鼓出的所述第1刻痕线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顶部与所述一端之间的部位、或者该第1刻痕线中位于该顶部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说明书CN104136335A134/31页140031进而,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0032另外,在将本发明理解为饮料罐的情况下,本发明所适用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具有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具有开口且在内部收容有饮料,所述罐盖封堵该罐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具备面板,其安装于所。

46、述罐体的所述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沿着从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朝向该面板的周缘部侧的一个方向配置,按压该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部位;铆钉,其将所述拉环中位于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所述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面板中被所述拉环按压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与所述第1刻痕线中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位连接。0033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

47、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并且被设置为通过比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靠设置有所述铆钉的一侧,通过。

48、由所述拉环按压所述面板的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该面板的断裂沿着所述第2刻痕线且朝向所述连接部进行,并且该面板的断裂进一步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进行,在该断裂进行到该第1刻痕线的预先设定的地方之后,该面板的断裂从该连接部朝向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另一端进行。0034在此,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刻痕线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预先设定的部位与所述铆钉之间。0035另外,可以使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固定于如下部位,该部位是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域内的部位,且是位于比该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部位,通过由用户操作位于与该拉环的所述一端部侧相反侧的所。

49、述另一端部侧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移动,该一端部侧朝向该面板移动,由移动的该一端部按压该面板,在所述拉环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与所述铆钉之间设置有传递部,该传递部将该拉环和该铆钉连接,将来自该拉环的载荷传递给该铆钉,在用户操作所述另一端部侧而该另一端部侧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进行了移位时,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经由所述传递部传递给所述铆钉,该铆钉被向远离该面板的方向拉拽,通过对所述铆钉的所述拉拽以及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对所述面板的所述按压,旋转力矩作用于位于比所述第1刻痕线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靠所述顶部侧的所述部位。0036从其他观点来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罐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安装于罐体的开口;第1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在该面板的中心部侧及周缘部侧中的该中说明书CN104136335A145/31页15心部侧具有一端及另一端并且朝向该周缘部侧鼓出,且在该周缘部侧具有顶部;拉环,其具有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利用该一端部来按压位于所述面板中由所述第1刻痕线包围的区域内的预先设定的部位;铆钉,其设置在比所述拉环的所述一端部靠所述面板的中央部侧,将该拉环中位于该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面板;以及第2刻痕线,其形成于所述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1刻痕线的位于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的部位连接,被设置为从与该第1刻痕线的连接部朝向由该第1刻痕线包围的所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