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11132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6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06300.5

申请日:

2008.02.05

公开号:

CN101505560A

公开日:

2009.08.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5B37/02; G05F1/10

主分类号:

H05B37/02

申请人: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发明人:

孙台平; 王嘉弘; 郑为修

地址:

中国台湾南投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寿 宁;张华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有关一种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适用控制一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包含二电极,该系统包含一乘法单元、一控制单元及一调节单元。该乘法单元是将一对应于所述电极的电压差的工作电压值,及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的工作电流的回授电压值两者相乘,借以输出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功率的量测电压值。该控制单元是输出一控制电压,该控制电压是对应于该量测电压值与一设定电压值的差值变化。该调节单元电连接于电子元件与控制单元之间,并包括一与电子元件串联的晶体管,该晶体管工作状态是随控制单元的控制电压改变。本发明能精准得到电子元件消耗功率,再依据消耗功率变化,通过控制单元与调节单元自动调整对电子元件供电量,可有效达到使发光功率维持稳定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适用于控制一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包含二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一乘法单元、一控制单元,以及一调节单元,其中:
该乘法单元,包括二乘法输入端及一乘法输出端,所述乘法输入端的其中一者是接收一对应于所述电极的电压差的工作电压值,另一者是接收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的工作电流的回授电压值,该乘法输出端是输出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功率的量测电压值,该量测电压值是该工作电压值乘以该回授电压值;
该控制单元,包括二控制输入端及一控制输出端,所述控制输入端的其中一者是接收该量测电压值,另一者是接收一设定电压值,该控制输出端是输出一控制电压,该控制电压是对应于该量测电压值与该设定电压值的差值变化;以及
该调节单元,是电连接于该电子元件与该控制单元之间,并包括一与该电子元件串联的量测电阻、一串联于该电子元件与该量测电阻之间的晶体管,及一第三放大器,该第三放大器具有一电连接于该量测电阻的反相输入端、一接收该控制电压的非反相输入端,及一电连接该晶体管的输出端,该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是随着该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改变。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乘法单元的其中一乘法输入端是电连接于该量测电阻,该回授电压值是取自于该量测电阻一端的电压。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一放大单元,该放大单元包括一第一放大器及一电连接于该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调整电阻,该工作电压值是由该第一放大器输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一分压单元,该分压单元包括四个分压电阻,每两个分压电阻形成一分压模组,所述电极上的电压是分别经由所述分压模组而输入到该第一放大器中。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还包括一第二放大器及一电连接于该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调整电阻,所述控制输入端及该控制输出端是形成于该第二放大器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调节单元的晶体管是采用场效应晶体管,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是电连接到该晶体管的一栅极。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还包括一第二放大器及一电连接于该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调整电阻,所述控制输入端及该控制输出端是形成于该第二放大器上。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调节单元的晶体管是采用场效应晶体管,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是电连接到该晶体管的一栅极。

说明书

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精准得到电子元件消耗功率,再依据消耗功率变化,通过控制单元与调节单元自动调整对电子元件供电量,可有效达到使发光功率维持稳定功能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说明一发光二极管在不同元件温度下发光功率与工作电流的关系曲线的曲线图。该发光二极管与激光二极管等半导体元件在运作时,发光功率会随着元件温度上升而降低,因此单纯使用发光二极管而不进行功率控制时,很容易导致发光功率不稳定的情形。
请参阅图2所示,是说明以往现有的一控制电路的设计结构示意图,因此一般发光二极管15会采用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92107029号“自动功率控制器”所揭露的一电路10,借以达成稳定发光功率的目的,该电路10主要是采用一光侦测器14以侦测该发光二极管15的发光功率,再依据侦测信号的变化来调整提供到该发光二极管15的电压或电流,借此设计用以达到使发光功率维持稳定的目的。
然而,由于该发光二极管15的输出光线指向性不佳,该光侦测器14与该发光二极管15的距离、位置、环境的光害、光侦测器14的灵敏度都会对侦测信号产生影响,所以在发光功率的控制上很容易有误差,此外,该光侦测器14对不同波长的发光二极管15所输出的侦测信号结果也不相同,该发光二极管15与该光侦测器14在搭配不同的型号时,发光功率的控制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上述原因会使采用光侦测器14的现行技术难以稳定的维持该发光二极管15的发光功率,而造成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自动功率控制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不需要通过光线侦测,而能直接以电信号侦测进行功率控制,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适用于控制一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包含二电极,其中,该系统包含一乘法单元、一控制单元,以及一调节单元,其中:该乘法单元,包括二乘法输入端及一乘法输出端,所述乘法输入端的其中一者是接收一对应于所述电极的电压差的工作电压值,另一者是接收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的工作电流的回授电压值,该乘法输出端是输出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功率的量测电压值,该量测电压值是该工作电压值乘以该回授电压值;该控制单元,包括二控制输入端及一控制输出端,所述的控制输入端的其中一者是接收该量测电压值,另一者是接收一设定电压值,该控制输出端是输出一控制电压,该控制电压是对应于该量测电压值与该设定电压值的差值变化;以及该调节单元,是电连接于该电子元件与该控制单元之间,并包括一与该电子元件串联的量测电阻、一串联于该电子元件与该量测电阻之间的晶体管,及一第三放大器,该第三放大器具有一电连接于该量测电阻的反相输入端、一接收该控制电压的非反相输入端,以及一电连接该晶体管的输出端,该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是随着该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改变。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乘法单元的其中一乘法输入端是电连接于该量测电阻,该回授电压值是取自于该量测电阻一端的电压。
前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还包含一放大单元,该放大单元包括一第一放大器及一电连接于该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调整电阻,该工作电压值是由该第一放大器输出。
前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还包含一分压单元,该分压单元包括四个分压电阻,每两个分压电阻形成一分压模组,所述电极上的电压是分别经由所述分压模组而输入到该第一放大器中。
前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还包括一第二放大器及一电连接于该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调整电阻,所述控制输入端及该控制输出端是形成于该第二放大器上。
前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调节单元的晶体管是采用场效应晶体管,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是电连接到该晶体管的一栅极。
前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还包括一第二放大器及一电连接于该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调整电阻,所述控制输入端及该控制输出端是形成于该第二放大器上。
前述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调节单元的晶体管是采用场效应晶体管,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是电连接到该晶体管的一栅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本系统的乘法单元在运算时,该工作电压值是直接对应所述电极的电压差,该回授电压值是直接对应该电子元件的工作电流,所以能够精准地得到该电子元件的消耗功率,再依据该消耗功率变化,通过该控制单元与该调节单元自动调整对该电子元件的供电量,就可以有效达到使发光功率维持稳定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适用于控制一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包含二电极,该系统包含一乘法单元、一控制单元,以及一调节单元。该乘法单元是将一对应于所述电极的电压差的工作电压值,及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的工作电流的回授电压值两者相乘,借以输出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功率的量测电压值。该控制单元是输出一控制电压,该控制电压是对应于该量测电压值与一设定电压值的差值变化。该调节单元是电连接于该电子元件与该控制单元之间,并包括一与该电子元件串联的晶体管,该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是随着该控制单元的控制电压改变。本发明不需要通过光线侦测,而能直接以电信号侦测进行功率控制。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一发光二极管在不同元件温度下,发光功率与工作电流的关系曲线的曲线图。
图2是说明以往现有的一控制电路的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较佳实施例的一电路图。
图4、图5、图6是分别说明本发明的该较佳实施例应用于一蓝光、一绿光、一红光的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情形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3所示,是说明本发明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较佳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200,适用于控制一电子元件90的使用电功率,该电子元件90包含二电极A、K,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元件90是采用发光二极管,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采用激光二极管,该系统200包含一分压单元20、一放大单元30、一乘法单元40、一控制单元50,以及一调节单元60。
上述的分压单元20,包括四个分压电阻R1、R2、R3、R4,每两个分压电阻形成一分压模组21、22,所述电极A、K上的电压是分别经由所述分压模组21、22而输入到该放大单元30中。
上述的放大单元30,包括一第一放大器31及一电连接于该第一放大器31的第一调整电阻RG1;该第一放大器31具有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分压模组21、22,该输出端是输出一对应于所述电极A、K的电压差的工作电压值VLED,该第一调整电阻RG1可让使用者进行该第一放大器31的输出增益调整,而该工作电压值VLED随着元件温度变化时会产生一电压变化ΔVLED,因此当元件温度变化时该工作电压值表示为:
VLED+ΔVLED
上述的乘法单元40,包括二乘法输入端X1、Y1及一乘法输出端W,所述乘法输入端X1、Y1的其中一者X1是接收一对应于所述电极A、K的电压差的工作电压值VLED,另一者Y1是接收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90的工作电流变化的回授电压值VRE,该乘法输出端W是输出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90的功率变化的量测电压值VP,当元件温度变化使工作电压VLED产生一ΔVLED时,该量测电压值VP是该工作电压值VLED+ΔVLED乘以该回授电压值VRE,以方程式表示为:
VP=VRE×(VLED+ΔVLED)
上述的控制单元50,包括一第二放大器51、二形成于该第二放大器51的控制输入端、一形成于该第二放大器51的控制输出端,及一电连接于该第二放大器51的第二调整电阻RG2,该第二放大器51是采用运算放大器,所述的控制输入端是指该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该反相输入端是接收该量测电压值VP,该非反相输入端是接收一设定电压值VREF,该控制输出端是输出一控制电压VC,该控制电压VC是对应于该量测电压值VP与该设定电压值VREF的差值变化,该设定电压值VREF是为使用者可调整的定值,用以改变该量测电压值VP与该设定电压值VREF的差值大小,该第二调整电阻RG2是用以让使用者能迅速调整该第二放大器51的一增益值G,借以适用于不同波长、型号、种类的电子元件90使用,该控制电压VC以方程式表示为:
VC=G×(VREF-VP)
上述的调节单元60,是电连接于该电子元件90与控制单元50之间,并包括一与该电子元件90串联的量测电阻RE、一串联于该电子元件90与该量测电阻RE之间的晶体管Q,及一第三放大器61;该第三放大器61具有一电连接于该量测电阻RE的反相输入端、一接收该控制电压VC的非反相输入端,及一电连接该晶体管Q的输出端,该晶体管Q的工作状态是随着该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改变,在本实施例中,该调节单元60的晶体管Q是采用场效应晶体管(FET),该第三放大器61的输出端是电连接到该晶体管Q的栅极(栅极即闸极,以下均称为栅极),该乘法单元40的一乘法输入端Y1是电连接于该量测电阻RE,该回授电压值是取自于该量测电阻RE一端的电压VRE
综合上述方程式的描述,进一步演算可得知本系统200的开回路增益为:
GM(0)=AV0×gm
GM(0)为开回路系统导纳,Av0为该第三放大器61开回路增益,gm为该晶体管Q的导纳值。
再考虑该量测电阻RE可得:

GMf为闭回路系统增益,由此可知,输出电流只与该量测电阻RE有关,与主动元件该晶体管Q无关,因此可以将该晶体管Q的非理想参数影响降到最低,最后就可以得到流经该电子元件90的电流ILED为:
I LED = V C R E = G { V REF - [ V RE × ( V LED + Δ V LED ) ] } R E = G ( V REF - V RE × V LED ) R E + G × V RE × V LED R E = I + ΔI ]]>
因此,本发明可以借由该设定电压值VREF与该量测电阻RE的调整,适度调整流经该电子元件90的电流因元件温度改变而产生的对应电流变化ΔI,用以达到维持发光二极管稳定功率输出的目的,而使用时,如果该发光二极管受温度影响导致该工作电压VLED降低,则该乘法单元40所接收的电压值也随着降低,于是输出的该量测电压值VP会下降并输入到该第二放大器51的反相输入端,在该设定电压值VREF固定时,该量测电压值VP与该设定电压值VREF差值所形成的该控制电压VC会上升,进而就能增加该晶体管Q的栅极电场,使得通过该发光二极管的电流ILED增加,于是已增加后的电流ILED配合受温度影响而降低的工作电压VLED,能使发光二极管的功率自动维持稳定,达到本发明的使用目的。
请配合参阅图4、图5、图6所示,是分别说明本发明的该较佳实施例应用于一蓝光、一绿光、一红光的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情形的曲线图,分别说明本发明应用于使用蓝光、绿光、红光三种材料的发光二极管,且本发明的该第二放大器51的增益值G分别为2倍、4倍、6倍时,随着元件温度的升高,本发明控制后的发光功率对应温度的变化曲线。经实验证明在本系统200运作下能控制发光功率相当平稳,由于在控制方面由于不需要通过一光侦测器侦测,所以量测结果不受到发光二极管输出光线指向性不佳、光侦测器与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位置、环境光害、光侦测器的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只要依据发光二极管为发出不同波长光线而使用不同发光材料,对应所需不同的工作电压值VLED或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型号进行适度调整该增益值G或该设定电压值VREF就可以达到自动维持发光功率稳定的目的。
综合上述说明可知,由于本系统200的乘法单元40在运算时,该工作电压值VLED是直接对应所述电极A、K的电压差,该回授电压值VRE是直接对应该电子元件90的工作电流变化I+ΔI,所以能精准地得到该电子元件90的消耗功率变化,再依据该消耗功率变化,通过该控制单元50与该调节单元60自动调整对该电子元件90的供电量,就可以有效达到使发光功率自动维持稳定的目的及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有关一种回授型自动功率控制系统,适用控制一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包含二电极,该系统包含一乘法单元、一控制单元及一调节单元。该乘法单元是将一对应于所述电极的电压差的工作电压值,及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的工作电流的回授电压值两者相乘,借以输出一对应于该电子元件功率的量测电压值。该控制单元是输出一控制电压,该控制电压是对应于该量测电压值与一设定电压值的差值变化。该调节单元电连接于电子元件与控制单元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