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8093920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535491.9

申请日:

20170516

公开号:

CN207545123U

公开日:

2018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0/00,A61M1/00

主分类号:

A61B10/00,A61M1/00

申请人:

上海市东方医院

发明人:

胡芸倩,李泉,汪蜀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优先权:

CN201720535491U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陆盛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它包括外鞘软管、内芯软管、注射器接头、负压注射器;所述外鞘软管套设在所述内芯软管外;所述注射器接头包括外鞘管连接管、内芯连接管、注射器连接管,所述外鞘管连接管套接在所述内芯连接管外并通过螺纹相连,所述内芯连接管与注射器连接管连为一体且内部联通,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的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负压注射器的前端相连;所述内芯软管的尾端与所述内芯连接管的前端固定相连,所述外鞘软管的尾端与所述外鞘管连接管的前端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内芯软管因有外鞘软管的保护,能有效避免气道分泌物污染内芯软管内取到的标本,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软管、内芯软管、注射器接头、负压注射器;所述外鞘软管套设在所述内芯软管外;所述注射器接头包括外鞘管连接管、内芯连接管、注射器连接管,所述外鞘管连接管套接在所述内芯连接管外并通过螺纹相连,所述内芯连接管与注射器连接管连为一体且内部联通,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的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负压注射器的前端相连;所述内芯软管的尾端与所述内芯连接管的前端固定相连,所述外鞘软管的尾端与所述外鞘管连接管的前端固定相连;所述内芯软管的头端设有与所述内芯软管连为一体的吸引管道,所述内芯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吸引管道的管径;所述外鞘软管的内径为1.1~1.3mm、外鞘软管的外径为1.7~1.9mm、长度为900~1100mm;所述吸引管道的长度为10~12mm,所述吸引管道的前端伸出所述外鞘软管的前端5~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注射器包括连接头、双向阀、针筒主体、活塞杆、锁片、定位销;所述连接头位于所述负压注射器的前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的内壁相连;所述连接头与所述针筒主体之间为所述双向阀;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针筒主体内,所述活塞杆的一侧设有4~5个所述锁片,所述针筒主体的中后部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锁片的定位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阀的开关上设有三角形拨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注射器的总容量为20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软管的内径为0.14~0.16mm,所述内芯软管的外径为0.31~0.32mm;所述吸引管道的内径为0.32~0.34mm、所述吸引管道外径为0.5~0.52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吸引管,特别是公开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或科研中获取肺泡上皮衬液的方式往往通过肺泡灌洗回收肺泡上皮衬液。通过肺泡灌洗回收肺泡上皮衬液,容易混入支气管管腔内其他物质,及存在稀释问题,虽可以通过公式校正,但存在误差。而目前又缺少获取肺泡上皮衬液的有效工具,因此给临床研究和检查带来了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获取肺泡上皮衬液,避免气道分泌物污染,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的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软管、内芯软管、注射器接头、负压注射器;所述外鞘软管套设在所述内芯软管外;所述注射器接头包括外鞘管连接管、内芯连接管、注射器连接管,所述外鞘管连接管套接在所述内芯连接管外并通过螺纹相连,所述内芯连接管与注射器连接管连为一体且内部联通,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的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负压注射器的前端相连;所述内芯软管的尾端与所述内芯连接管的前端固定相连,所述外鞘软管的尾端与所述外鞘管连接管的前端固定相连;所述内芯软管的头端设有与所述内芯软管连为一体的吸引管道,所述内芯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吸引管道的管径;所述外鞘软管的内径为1.1~1.3mm、外鞘软管的外径为1.7~1.9mm、长度为900~1100mm;所述吸引管道的长度为10~12mm,所述吸引管道的前端伸出所述外鞘软管的前端5 ~10 mm。

所述负压注射器包括连接头、双向阀、针筒主体、活塞杆、锁片、定位销;所述连接头位于所述负压注射器的前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的内壁相连;所述连接头与所述针筒主体之间为所述双向阀;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针筒主体内,所述活塞杆的一侧设有4~5个所述锁片,所述针筒主体的中后部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锁片的定位销。

所述双向阀的开关上设有三角形拨块。

所述负压注射器的总容量为20ml。

所述内芯软管的内径为0.14~0.16mm,所述内芯软管的外径为0.31~0.32mm;所述吸引管道的内径为0.32~0.34mm、所述吸引管道外径为0.5~0.52 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现有的气管镜相配合,将本实用新型从气管镜钳置管道插入至目标部位,通过抽拉负压注射器使内芯软管成负压状态吸取肺泡上皮衬液。吸引完成后,先将内芯软管退回外鞘软管内,再将本实用新型退出气管镜钳置管道,通过所述外鞘软管有效避免了气道分泌物污染,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同时,所述注射器接头的外鞘管连接管与内芯连接管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相连,使得所述吸引管道在完成吸引后能够退入所述外鞘软管内,进一步防止污染的发生;所述负压注射器的前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相连,有效防止抽吸过程中负压注射器与注射器接头的脱落,方便操作、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鞘软管、内芯软管和注射器接头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负压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负压注射器的锁片与定位销相互配合定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端外鞘软管、内芯软管和吸引管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1、外鞘软管;2、内芯软管;3、注射器接头;4、负压注射器;5、内芯连接管;6、外鞘管连接管;7、吸引管道;8、注射器连接管;9、连接头;10、双向阀;11、针筒主体;12、活塞杆;13、锁片;14、定位销;15、三角形拨块。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外鞘软管1、内芯软管2、注射器接头3、负压注射器4;所述外鞘软管1套设在所述内芯软管2外;所述注射器接头3包括外鞘管连接管6、内芯连接管5、注射器连接8管,所述外鞘管连接管6套接在所述内芯连接管5外并通过螺纹相连,所述内芯连接管5与注射器连接管8连为一体且内部联通,所述注射器连接管8的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前端相连;所述内芯软管2的尾端与所述内芯连接管5的前端固定相连,所述外鞘软管1的尾端与所述外鞘管连接管6的前端固定相连。

所述内芯软管2的头端设有与所述内芯软管2连为一体的吸引管道7,所述内芯软管2的管径小于所述吸引管道7的管径,所述吸引管道7用于抽吸和存储标本液,所述内芯软管2的尾端固定在所述注射器接头3的内芯连接5管上,所述注射器接头3的尾端设有注射器连接管8,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前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管8紧密相连;所述注射器连接管8与所述内芯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外鞘软管1的内径为1.1~1.3mm、外鞘软管的外径为1.7~1.9mm、长度为900~1100mm。所述吸引管道7的长度为9~12mm,所述吸引管道的内径为0.32~0.34mm、所述吸引管道外径为0.5~0.52 mm;所述吸引管道7的前端伸出所述外鞘软管2的前端5mm~10mm。所述内芯软管2的内径为0.14~0.16mm、内芯软管的外径为0.31~0.32mm。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容量为5ml~20ml。

所述负压注射器4包括连接头9、双向阀10、针筒主体11、活塞杆12、锁片13、定位销14;所述连接头9位于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前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管8的内壁相连;所述连接头9与所述针筒主体11之间为所述双向阀10;所述双向阀10的开关上设有三角形拨块15,通过所述三角形拨块15既可以作为开关手柄改变双向阀10的通断方向,同时,又能指示双向阀10的通断方向。所述活塞杆12位于所述针筒主体内,所述活塞杆12的一侧设有4~5个所述锁片13,所述针筒主体11的中后部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锁片13的定位销14。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总容量为20ml。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负压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所述锁片13进行调节,通过拉动活塞杆12,到位后旋转活塞杆12的方向,使锁片13旋转到被定位鞘14卡住的位置,即可分档形成不同的负压状态;若发现负吸压力太大或太小,再次旋转活塞杆12的方向,调节锁片13的位置,可轻松调整现有负吸压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鞘软管1很好地保护了内芯软管2内的标本不受其他部位分泌物的污染;负压注射器4方便操作者维持适当的负压吸引压力,保证标本量又不损伤支气管粘膜。所述外鞘管连接管6与内芯连接管5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相连,使得内芯软管2在插入外鞘软管2的时候通过螺纹慢慢进入,避免了内芯软2突然插入损伤气道粘膜。所述注射器连接管8的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前端相连,避免了负压吸引时注射器连接管8与负压注射器4滑脱,造成负吸失败。

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535491.9 (22)申请日 2017.05.16 (73)专利权人 上海市东方医院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72)发明人 胡芸倩 李泉 汪蜀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31113 代理人 陆盛菊 (51)Int.Cl. A61B 10/00(2006.01) A61M 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 。

2、皮衬液吸引管。 它包括外鞘软管、 内芯软管、 注射 器接头、 负压注射器; 所述外鞘软管套设在所述 内芯软管外; 所述注射器接头包括外鞘管连接 管、 内芯连接管、 注射器连接管, 所述外鞘管连接 管套接在所述内芯连接管外并通过螺纹相连, 所 述内芯连接管与注射器连接管连为一体且内部 联通, 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的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 负压注射器的前端相连; 所述内芯软管的尾端与 所述内芯连接管的前端固定相连, 所述外鞘软管 的尾端与所述外鞘管连接管的前端固定相连。 本 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内芯软管因有外鞘软管的保 护, 能有效避免气道分泌物污染内芯软管内取到 的标本, 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 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7545123 U 2018.06.29 CN 207545123 U 1.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鞘软管、 内芯软管、 注射器接头、 负压注射器; 所述外鞘软管套设在所述内芯软管外; 所述注射器接头包括外鞘 管连接管、 内芯连接管、 注射器连接管, 所述外鞘管连接管套接在所述内芯连接管外并通过 螺纹相连, 所述内芯连接管与注射器连接管连为一体且内部联通, 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的内 壁通过螺纹与所述负压注射器的前端相连; 所述内芯软管的尾端与所述内芯连接管的前端 固定相连, 所述外鞘软管的尾端与所述外鞘管连接管的前端固定相连;。

4、 所述内芯软管的头 端设有与所述内芯软管连为一体的吸引管道, 所述内芯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吸引管道的管 径; 所述外鞘软管的内径为1.11.3mm、 外鞘软管的外径为1.71.9mm、 长度为9001100mm; 所述吸引管道的长度为1012mm, 所述吸引管道的前端伸出所述外鞘软管的前端5 10 mm。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 压注射器包括连接头、 双向阀、 针筒主体、 活塞杆、 锁片、 定位销; 所述连接头位于所述负压 注射器的前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的内壁相连; 所述连接头与所述针筒主体之间 为所述双向阀; 所述活塞杆位于。

5、所述针筒主体内, 所述活塞杆的一侧设有45个所述锁片, 所述针筒主体的中后部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锁片的定位销。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 向阀的开关上设有三角形拨块。 4.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负压注射器的总容量为20ml。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 芯软管的内径为0.140.16mm, 所述内芯软管的外径为0.310.32mm; 所述吸引管道的内径 为0.320.34mm、 所述吸引管道外径为0.50.52 mm。 权 。

6、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545123 U 2 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吸引管, 特别是公开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 吸引管。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临床或科研中获取肺泡上皮衬液的方式往往通过肺泡灌洗回收肺泡上皮衬 液。 通过肺泡灌洗回收肺泡上皮衬液, 容易混入支气管管腔内其他物质, 及存在稀释问题, 虽可以通过公式校正, 但存在误差。 而目前又缺少获取肺泡上皮衬液的有效工具, 因此给临 床研究和检查带来了许多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种方便获取肺泡上皮 衬。

7、液, 避免气道分泌物污染, 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的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0004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肺泡上皮衬液吸引管, 其特征在 于: 包括外鞘软管、 内芯软管、 注射器接头、 负压注射器; 所述外鞘软管套设在所述内芯软管 外; 所述注射器接头包括外鞘管连接管、 内芯连接管、 注射器连接管, 所述外鞘管连接管套 接在所述内芯连接管外并通过螺纹相连, 所述内芯连接管与注射器连接管连为一体且内部 联通, 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的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负压注射器的前端相连; 所述内芯软管的 尾端与所述内芯连接管的前端固定相连, 所述外鞘软管的尾端与所述外鞘管连接管的前端。

8、 固定相连; 所述内芯软管的头端设有与所述内芯软管连为一体的吸引管道, 所述内芯软管 的管径小于所述吸引管道的管径; 所述外鞘软管的内径为1.11.3mm、 外鞘软管的外径为 1.71.9mm、 长度为9001100mm; 所述吸引管道的长度为1012mm, 所述吸引管道的前端伸出 所述外鞘软管的前端5 10 mm。 0005 所述负压注射器包括连接头、 双向阀、 针筒主体、 活塞杆、 锁片、 定位销; 所述连接 头位于所述负压注射器的前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的内壁相连; 所述连接头与所 述针筒主体之间为所述双向阀; 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针筒主体内, 所述活塞杆的一侧设有4 5个所述锁片,。

9、 所述针筒主体的中后部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锁片的定位销。 0006 所述双向阀的开关上设有三角形拨块。 0007 所述负压注射器的总容量为20ml。 0008 所述内芯软管的内径为0.140.16mm, 所述内芯软管的外径为0.310.32mm; 所述 吸引管道的内径为0.320.34mm、 所述吸引管道外径为0.50.52 mm。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现有的气管镜相配合, 将本实用 新型从气管镜钳置管道插入至目标部位, 通过抽拉负压注射器使内芯软管成负压状态吸取 肺泡上皮衬液。 吸引完成后, 先将内芯软管退回外鞘软管内, 再将本实用新型退出气管镜钳 置管道, 通。

10、过所述外鞘软管有效避免了气道分泌物污染, 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同时, 所 述注射器接头的外鞘管连接管与内芯连接管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相连, 使得所述吸引管道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545123 U 3 在完成吸引后能够退入所述外鞘软管内, 进一步防止污染的发生; 所述负压注射器的前端 通过螺纹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管相连, 有效防止抽吸过程中负压注射器与注射器接头的脱 落, 方便操作、 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鞘软管、 内芯软管和注射器接头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负压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负压注射器。

11、的锁片与定位销相互配合定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端外鞘软管、 内芯软管和吸引管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4 其中: 1、 外鞘软管; 2、 内芯软管; 3、 注射器接头; 4、 负压注射器; 5、 内芯连接管; 6、 外鞘管连接管; 7、 吸引管道; 8、 注射器连接管; 9、 连接头; 10、 双向阀; 11、 针筒主体; 12、 活塞 杆; 13、 锁片; 14、 定位销; 15、 三角形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根据图1图4,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鞘软管1、 内芯软管2、 注射器接头3、 负压注射器 4; 所述外鞘软管1套设在所述内芯软管2外; 所述注射器。

12、接头3包括外鞘管连接管6、 内芯连 接管5、 注射器连接8管, 所述外鞘管连接管6套接在所述内芯连接管5外并通过螺纹相连, 所 述内芯连接管5与注射器连接管8连为一体且内部联通, 所述注射器连接管8的内壁通过螺 纹与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前端相连; 所述内芯软管2的尾端与所述内芯连接管5的前端固定 相连, 所述外鞘软管1的尾端与所述外鞘管连接管6的前端固定相连。 0016 所述内芯软管2的头端设有与所述内芯软管2连为一体的吸引管道7, 所述内芯软 管2的管径小于所述吸引管道7的管径, 所述吸引管道7用于抽吸和存储标本液, 所述内芯软 管2的尾端固定在所述注射器接头3的内芯连接5管上, 所述注射器接。

13、头3的尾端设有注射器 连接管8, 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前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管8紧密相连; 所述注射器连 接管8与所述内芯连接管5相连通; 所述外鞘软管1的内径为1.11.3mm、 外鞘软管的外径为 1.71.9mm、 长度为9001100mm。 所述吸引管道7的长度为912mm, 所述吸引管道的内径为 0.320.34mm、 所述吸引管道外径为0.50.52 mm; 所述吸引管道7的前端伸出所述外鞘软管 2的前端5mm10mm。 所述内芯软管2的内径为0.140.16mm、 内芯软管的外径为0.310.32mm。 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容量为5ml20ml。 0017 所述负压注射器4包括连。

14、接头9、 双向阀10、 针筒主体11、 活塞杆12、 锁片13、 定位销 14; 所述连接头9位于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前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管8的内壁相连; 所述连接头9与所述针筒主体11之间为所述双向阀10; 所述双向阀10的开关上设有三角形 拨块15, 通过所述三角形拨块15既可以作为开关手柄改变双向阀10的通断方向, 同时, 又能 指示双向阀10的通断方向。 所述活塞杆12位于所述针筒主体内, 所述活塞杆12的一侧设有4 5个所述锁片13, 所述针筒主体11的中后部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锁片13的定位销14。 所述负 压注射器4的总容量为20ml。 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负压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

15、所述锁片13进行 调节, 通过拉动活塞杆12, 到位后旋转活塞杆12的方向, 使锁片13旋转到被定位鞘14卡住的 位置, 即可分档形成不同的负压状态; 若发现负吸压力太大或太小, 再次旋转活塞杆12的方 向, 调节锁片13的位置, 可轻松调整现有负吸压力。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545123 U 4 0018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鞘软管1很好地保护了内芯软管2内的标本不受其他部位分泌 物的污染; 负压注射器4方便操作者维持适当的负压吸引压力, 保证标本量又不损伤支气管 粘膜。 所述外鞘管连接管6与内芯连接管5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相连, 使得内芯软管2在插入 外鞘软管2的时候通过螺纹慢慢进入, 避免了内芯软2突然插入损伤气道粘膜。 所述注射器 连接管8的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负压注射器4的前端相连, 避免了负压吸引时注射器连接管 8与负压注射器4滑脱, 造成负吸失败。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545123 U 5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7545123 U 6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7545123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