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胃肠道疾病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胃炎,胃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等。多数疾病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所致,如暴饮暴食或者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物,饮食过冷或过热食物等。
祖国医学认为胃肠部疾病属“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其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病因引起,主要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脾胃气虚等,常涉及多个脏腑。属实证者,根据“腑通为用”的原则,用调中理气荡涤积滞,和胃助化等清法;属虚证者,根据“虚则补之”的治则,运用健脾益气、 温中散寒、调补气血、养阴增液等诸法。具体用药要注意照顾脾胃特性。脾宜升丽恶湿,理脾多用辛燥理气之药。但胃宜降而喜柔润,多用养阴降胃气之药,但不要黍降过甚,有碍脾气之升。现代医学认为胃肠部疾病多因消化道内受胃液、胃酸和胃蛋白酶以及所浸范围的膜层、薄膜下层,甚至肌层和浆膜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其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患,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而未见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的症候群。IBS发病率高,并且长期困扰着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
近年来,临床上对胃病的治疗,中医注重辨证分析,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健脾益气、和胃助运、清热化湿、滋阴益胃及敛疮生肌等法;西医则以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为主,辅以一些粘膜保护剂。这些方法在解除患者痛苦、短期内使溃疡愈合确有较好疗效,但溃疡易复发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消化性溃疡愈合后,70%-80%的患者可在1年内复发。现代医学目前尚缺乏抗溃疡复发的有效药物。因此中医药用以提高溃疡愈合后的质量,减少溃疡复发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领域。
现代医学治疗胃肠部疾病常采用:(1)抑酸剂,中和已分泌的胃酸,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2)抑酸剂,抑制胃酸的分泌,它作用于胃酸分泌的多个环节,使胃酸分泌减少;(3)胃粘膜保护剂、抑菌剂等,可以减少胃溃疡的发病率。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此外,抗酸治疗用药一般采用组胺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常见的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潘托拉唑等,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且复发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该药物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携带与服用方便。
本方由黄连、吴茱萸、白芍和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脾、清热和胃的功效。主治肝脾不和所致的胃痛、吞酸、腹痛以及泄泻等。现代用于消化系统的治疗,效果卓著。黄连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清胃中郁火。配吴茱萸可理气止呕,用于肝火犯胃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养血敛阴,疏肝止痛。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用于补脾益气,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等。
自古以来左金丸常被用于胃肠部疾病的治疗,左金丸由黄连、吴萸组成,用于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疗效显著。戊己丸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连、吴茱萸和白芍组成,为疏肝理脾、清热和胃的有效名方。主治肝脾不和所致的胃痛、吞酸、腹痛以及泄泻等,现代用于消化系统的治疗尤其是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卓著。本发明在左金丸与戊己丸的基础上,对其组方进行调整,并添加甘草促进胃肠道疾病的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幽门螺旋杆菌和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有抑制胃酸分泌和抗胃溃疡作用。吴茱萸有镇吐、镇痛、制止胃肠内异常发酵、抗菌等作用,对幽门螺旋杆菌低度敏感,与黄连配伍,可显著抑制胃酸分泌,防止溃疡形成。白芍具有解痉、抗菌、抗炎、预防消化系统溃疡,以及解热、镇痛、镇静作用,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甘草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在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其制剂能促进胃肠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等。
本发明药物由黄连、吴茱萸、白芍、甘草组方,在现代药理研究中显示,黄连提取物主要成分小檗碱可以显著抑制CaCl2所致的大鼠结肠平滑肌慢波和收缩运动的加强,吴茱萸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对蓖麻油引起的小肠刺激性腹泻次数亦有减少倾向,芍药中芍药苷对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痉作用,甘草酸可以调节平滑肌的舒张。此四味药物配伍达到药物应用的取长补短、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对IBS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包括下列重量份原料:甘草5-15份、吴茱萸3-15份、黄连5-15份、白芍5-15份。
制剂的剂型为: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制剂、糖浆剂、滴丸剂、丸剂。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药效安全稳定,治愈率高,可用于常规的制备工艺,适合于规模化工业生产。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药物还按照如下制备方法制成:
处方为甘草(炙)10-14份、吴茱萸(制)10-15份、黄连10-14份、白芍(炒)10-14份。
采用6~10倍量60~90%乙醇回流1~3次,每次1~2h或用6~10倍量水提取1~3次,第次提取1~2h。按照常规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以接受的中药制剂,如: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制剂、糖浆剂、滴丸剂、丸剂、散剂等。
本发明药物可按照如下制备方法制成:
处方1:甘草(炙)6-10份、吴茱萸(制)5-10份、黄连6-10份、白芍(炒)6-10份。
药材以6~10倍量水提取1~3次,每次提取1~2h,或用50%~70%乙醇浓度加热回流提取,提取1~3次,每次提取1~2 h,加醇量依次为药材量的6~10倍。后分别加辅料制成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制剂、糖浆剂、滴丸剂、丸剂等。
本发明药物可按照如下制备方法制成:
处方:吴茱萸3-10份、甘草5-15份、黄连5-15份、白芍5-15份。
药材以6~10倍量水提取1~3次,每次提取1~2h,或用6~10倍量50%~70%乙醇浓度加热回流提取,提取1~3次,每次提取1~2 h,也可以是水提后醇沉或是上大孔树脂精制后浓缩、干燥、粉碎后分别加辅料制成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制剂、滴丸剂、丸剂等。
本发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实验进一步阐述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这些实验包括了本发明药物的药效学实验。
药效学研究一:
本发明药物对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
1.材料
1.1药物及试剂: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批号:1003261海南海神同洲制药有限公司);吴茱萸饮片、黄连饮片、白芍饮片(批号:110122 江西敦寿堂国药有限公司);吴茱萸总碱提取物、黄连生物碱、芍药苷(购于南京泽朗植提),5-HT盐酸盐对照品(批号:111656-2004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实验动物:KM小鼠,雌雄各半,重量18~22g。许可证号SCXK(赣)2005-0001,由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方法
取KM小鼠60只,各组动物在同一条件下适应性喂养一周,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10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戊己方煎煮液组,本发明药物煎煮液组,戊己方提取物组,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20ml·kg-1,其他组分别按照上述剂量灌胃给药,连续7d,第6天给药后,小鼠禁食24 h,自由饮水,第7天,每组均正常给药,给药30 min后每组分别灌胃给予无水乙醇(0. 2 ml/20g),1 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以上各组小鼠剖腹,游离胃,沿胃大弯剪开,用生理盐水冲去内容物,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10 min后,取出展平,各组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的组织学变化,并按Guth标准计算溃疡指数和抑制率:按溃疡或糜烂面积大小给予计分:①每3个点状溃疡(黏膜缺损小于1 mm或者出血性糜烂小点,称点状溃疡)计1分。②条状出血:以游标卡尺测量溃疡的最大长径和垂直于最大长径的最大宽径,二者的乘积即为溃疡指数。宽为1mm者每毫米长为1分;2 mm宽者每毫米长为2分;3 mm宽者每毫米长为3分。
溃疡抑制率(%)=(平均模型组溃疡指数-平均实验组溃疡指数) /平均模型组溃疡指数×100%
3实验结果与分析
空白组:胃黏膜光整完好,呈淡红色,无充血、水肿、糜烂等。
模型组:浆膜面造模处有黄色炎性分泌物与周围组织粘连,窦前壁黏膜面可见明显溃疡,大体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色苍白,表面覆以灰白色苔,边界清楚,周围黏膜膜充血水肿,部分标本有多个溃疡点或溃面。
戊己丸煎煮液组:浆膜面少粘连,胃黏膜表面损伤较小,绝大部分保护效果较佳,黏膜基本完整光滑,极少溃疡点或仅见小范围瘢痕增生。
发明药物组:绝大部分良好,个别大鼠胃窦区见多个溃疡点,偶见明显溃疡面、糜烂及出血点,局部组织见小粘连。
戊己方提取物组:胃黏膜略有损伤,部分可见溃疡面或多个溃疡点,浆膜面仍见充血,部分与周围组织粘连。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组:浆膜面少有粘连,胃窦区黏膜多数较为完好,表面粗糙色白,部分可见溃疡面,偶见充血或糜烂点,浆膜面少许粘连。
表1 溃疡面积的比较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无水乙醇所致胃溃疡是由于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引起胃壁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坏死脱落导致溃疡形成;其自然愈合达60~300d。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能够显著减少胃溃疡溃疡面积及出血面积。说明其可能具有改善胃壁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胃黏膜愈合的作用,对急性胃溃疡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药效学研究二:
1.材料
1.1药物及试剂:阿司匹林片(批号100204,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吴茱萸饮片、黄连饮片、芍药饮片(批号:110122 江西敦寿堂国药有限公司);吴茱萸总碱提取物、黄连生物碱、芍药苷(购于南京泽朗植提),5-HT盐酸盐对照品(批号:111656-2004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实验动物:KM小鼠,雌雄各半,重量18~22g。许可证号SCXK(赣)2005-0001,由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方法
2.1分组与处理
取KM小鼠60只,各组动物在同一条件下适应性喂养一周,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10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戊己方煎煮液组、本发明药物煎煮液组、戊己方提取物组及阿司匹林片组,给药组分别按照人用剂量折算后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等量生理盐水。
2.2给药后痛阈的测定
各组连续给药3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第3天给药60min后,各组腹腔注射0.6%醋酸10mL·kg-1,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醋酸后立即记录小鼠20分钟内扭体次数(一次扭体的标准是小鼠身体拉长,腹部肌肉张力增高,前肢伸展),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
3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2 对小鼠醋酸扭体镇痛试验结果(±s)
药效学实验三
胃粘膜病理组织切片制备与观察
1.材料
1.1药物及试剂: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批号:1003261海南海神同洲制药有限公司);吴茱萸饮片、黄连饮片、芍药饮片(批号:110122 江西敦寿堂国药有限公司);吴茱萸总碱提取物、黄连生物碱、芍药苷(购于南京泽朗植提),5-HT盐酸盐对照品(批号:111656-2004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实验动物:KM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许可证号SCXK(赣)2005-0001,由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方法
2.1分组与处理
取KM小鼠60只,各组动物在同一条件下适应性喂养一周,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10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戊己方煎煮液组,本发明药物煎煮液组,戊己方提取物组,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组。给药组组分别按照人用剂量折算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等量生理盐水。
2.2胃粘膜病理组织切片制备与观察
给药7天后,取胃,以溃疡瘫痕平行于胃长轴方向的最长径为中心取材,空白对照组在相同的部位剪取大小相同的组织块,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常规脱水、包蜡、切片、HE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具体步骤如下:
2.2.1石蜡切片制备:
固定:将剪取的胃组织放入含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12-16h(4℃)
脱水:
(1)从后固定液中取出胃组织,流水冲洗2h,吸去多余水分;(2)60%酒精4℃24h;(3)70%酒精4℃12h;(4)80%酒精4℃6h;(5)90%酒精4℃30min;(6)95%酒精4℃30min;(7)无水乙醇(I)3Omin;(8)无水乙醇(11)30min;(9)无水乙醇(111)30min;(10)二甲苯(I)20min;(11)二甲苯(11)20min;
浸蜡:
(l)二甲苯与石蜡混合液30min;(2)石蜡(I)30min;(3)石蜡(11)30min;
包块:快速取出组织,迅速放入置满石蜡的方形槽内,快速冷冻,使之凝
固。
切片:切片前载玻片涂附贴剂,用刀片将含样品的蜡块切成方形,小心切
去多余石蜡。将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厚5μm。
烤片:将切片置于玻片架上,移至37℃的烘箱内过夜,取出后4℃冰箱内保存。
脱蜡:
(l)二甲苯(I)5min;(2)二甲苯(11)5min;(3)二甲苯(111)5min;(4)无水乙醇(I)5min;(5)无水乙醇(11)smin;(6)95%酒精5min;(7)90%酒精5min;(8)80%酒精5min;
2.2.2染色:
(1)苏木精10min;(2)自来水洗5s;(3)1%盐酸70%酒精20s;(4)流水冲洗5-10min;(5)0.5%伊红90s;(6)80%酒精5s;(7)90%酒精5s;(8)95%酒精1~5min;(9)无水乙醇(I)3~5min;(10)无水乙醇(11)3~5min;(11)无水乙醇(111)3~5min;(12)二甲苯石碳酸3~5min;(13)二甲苯(I)3~5min;(14)二甲苯(11)3~5min(小心不要干燥);(15)中性树脂封片(避免气泡形成)。
3.实验结果与分析
镜下观察病例切片
空白对照组:黏膜层完整,腺细胞排列均匀,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完好,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倾向。
模型组:黏膜结构失去完整性及连续性,较多缺损直达肌层,溃疡处黏膜缺损大,腺体完全被破坏,各层细胞排列紊乱,黏膜糜烂、出血;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内见血流淤滞,部分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黏膜下层、浆膜层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戊己方煎煮液组:黏膜基本完整,胃上皮细胞与腺细胞形态及分布良好,腺体细胞增生数量较多;黏膜下层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血栓,浆膜层完整。
发明药物组:黏膜缺损情况相对较小,腺体细胞增生数量较多,排列整齐,未见血栓,黏膜下层炎性胞浸润减少。
戊己丸提取物组:可见缺损达腺细胞层,偶及黏膜肌层,再生腺细胞密度不匀,但炎性细胞浸润仍较严重。
盐酸雷尼替丁组:缺损较小,表面见新生上皮细胞及腺细胞,排列致密不整齐,黏膜下层有炎细胞浸润,肌层见瘫痕纤维形成。
药效学研究四:
本发明药物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1.材料
1.1药物及试剂:阿司匹林片(批号100204,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吴茱萸饮片、黄连饮片、芍药饮片(批号:110122 江西敦寿堂国药有限公司);吴茱萸总碱提取物、黄连生物碱、芍药苷(购于南京泽朗植提),5-HT盐酸盐对照品(批号:111656-2004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实验动物:KM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许可证号SCXK(赣)2005-0001,由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方法
2.1分组与处理
取KM小鼠60只,各组动物在同一条件下适应性喂养一周,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10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戊己方煎煮液组、本发明药物煎煮液组、戊己方提取物组及阿司匹林片组。给药组分别按照人用剂量折算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等量生理盐水。
2.2造模
末次给药1 h后每只小鼠分别用100μ l5%巴豆油涂于右耳廓两侧致炎。4 h后处死动物,剪下左右耳,用打孔器(内径为7mm)打下耳片,电子天平称重,以左右耳的质量差值(肿胀度)为指标,考察抗炎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3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s)
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本发明能明显降低小鼠耳廓肿胀(P<0.01),说明其有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