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 1.5D 弯头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弯头制造工艺, 特别涉及了一种 1.5D 弯头制造方法。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 天然气工业及城市管网的迅速发展, 各种输油、 输气管线陆续开工, 对 高钢级、 大壁厚的钢管及管件的需求量不断提高。钢管连接弯头的加工生产主要有两种方 式, 一种是压片焊接, 另外一种是加热煨制。目前, 16Mn、 20# 钢等低钢级 φ406 ~ φ711、 R = 1.5D 弯头, 主要采用感应加热煨制工艺 ; 而高钢级的管线钢弯头则采用压片对焊工艺生 产, 生产效率低, 成本高, 质量不可靠。现有的制造方法主要是钢板下料、 卷筒、 焊接、 整形、 焊接工艺头、 加热煨制、 热处理、 坡口加工、 无损检测、 成品检验等工艺步骤, 在关键的加热 煨制工序中采用与钢管同轴的单匝加热线圈进行加热, 加热线圈与管壁四周距离均匀, 所 以形成弯头过程中, 弯头内圈侧和外圈侧温度相同, 容易产生外圈减薄、 内圈起皱的问题, 降低了成品率, 给生产企业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 1.5D 弯头制造方法, 以解决弯头制造过程中外圈减薄、 内圈起皱 的问题, 能够有效提高弯头生产成品率, 降低经济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 1.5D 弯头制造方法, 其 步骤中包括 : 钢板下料、 卷筒、 焊接、 整形、 焊接工艺头、 加热煨制、 热处理、 坡口加工、 无损检 测、 成品检验, 其中的加热煨制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整形并焊接工艺接头的钢管穿过 钢管导向装置、 加热线圈后将穿过加热线圈的一端夹持在旋转定位装置上, 另一段夹持在 后推装置上 ; 2) 接通加热线圈的加热电源 ; 3) 达到煨制温度后启动后推装置驱动钢管沿其 轴线匀速移动 ; 4) 停机后取出煨制成弯头的钢管, 其关键改进在于 : 所述加热线圈的直径 大于钢管的直径, 并相对于钢管后推装置固定设置, 加热线圈的轴线与钢管轴线不重合, 且 相对于钢管弯曲后的外圈侧偏置。
上述加热线圈为单匝线圈。
上述钢管旋转定位装置包括 : 竖向设置在支座上的旋转轴, 一端固定设置在旋转 轴顶端的旋转臂, 旋转臂水平设置, 水平设置的夹持臂垂直固定在旋转臂的开放端, 钢管穿 过加热线圈的一端夹持在夹持臂的开放端上。
上述导向装置为设置在钢管两侧的带有 V 形槽的导向辊, 导向辊相对设置。
上述后推装置为液压缸, 液压缸顶杆开放端设置夹持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 加热线圈与钢管弯曲后所形成的弯头内 圈侧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其外圈侧之间的距离, 加热线圈通电加热过程中内圈侧的温度高于 外圈侧的温度, 所以弯头内圈侧钢材的分子较外圈侧钢材的分子活跃, 从而保证在弯制过 程中, 外圈侧受拉伸时壁厚不会过度减薄, 内圈侧温度高便于金属流动, 从而不易起皱, 提 高了弯头成品率, 降低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
图 1 为加热煨制工序中钢管夹持示意图 ;
图 2 为加热煨制过程中的示意图 ;
图 3 为加热煨制工序完成后的示意图 ;
图 4 为加热煨制工序中钢管夹持状态的立体图 ;
1、 支座 ; 2、 旋转臂 ; 3、 旋转轴 ; 4、 夹持臂 ; 5、 钢管 ; 6、 加热线圈 ; 7、 导向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 完整地描述。
如图 1、 图 2、 图 3 一种 1.5D 弯头制造方法, 其步骤中包括 : 钢板下料、 卷筒、 焊接、 整形、 焊接工艺头、 加热煨制、 热处理、 坡口加工、 无损检测、 成品检验, 其中的加热煨制工序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整形并焊接工艺接头的钢管 5 穿过钢管导向装置、 加热线圈 6 后将穿 过加热线圈的一端夹持在旋转定位装置上, 另外一端夹持在作为后推装置的液压缸顶杆开 放端的夹持装置上 ; 2) 接通加热线圈 6 的加热电源 ; 3) 到达煨制温度后启动后推装置驱动 钢管 5 沿其轴线匀速移动 ; 4) 停机后取出煨制成弯头的钢管, 其关键改进在于 : 所述加热线 圈 6 的直径大于钢管 5 的直径, 并相对于钢管后推装置固定设置, 加热线圈的轴线与钢管 5 轴线不重合, 且相对于钢管 5 弯曲后的外圈侧偏置, 加热线圈为单匝线圈。 上述钢管旋转定位装置包括 : 竖向设置在支座 1 上的旋转轴, 一端固定设置在旋 转轴顶端的旋转臂 3, 旋转臂 3 水平设置, 水平设置的夹持臂 4 垂直固定在旋转臂 3 的开放 端, 钢管 5 穿过加热线圈 6 的一端夹持在夹持臂 4 的开放端上。
上述导向装置为设置在钢管两侧的带有 V 形槽的导向辊 7, 导向辊 7 在水平方向上 相对设置在钢管两侧。
具体应用过程中, 首先将下好料的钢管穿过导向辊和加热线圈, 穿过导向辊的钢 管端夹持在夹持臂上, 然后开动液压缸驱动钢管向前匀速移动, 同时开启加热线圈对钢管 进行加热, 钢管受热以后塑性增强, 同时由于钢管一端夹持在夹持臂上, 而夹持臂又固定连 接在旋转臂上, 旋转臂可以绕固定在支座上的旋转轴旋转, 所以钢管夹持在夹持臂一端的 运动轨迹受到夹持臂和旋转臂以及旋转轴的共同限制, 在逐步推进和加热过程中形成一定 直径的弯头, 关键一点是加热线圈与弯头内圈侧的距离小于与弯头外圈侧的距离, 所以弯 头内圈侧的温度高于弯头外圈侧的温度, 与弯头钢管同心加热方法相比, 此方法有效地避 免了外圈侧过度减薄和内圈侧起皱的问题, 提高弯头成品率, 降低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