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及座椅.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805663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06448.0

申请日:

2009.03.27

公开号:

CN101844524A

公开日:

2010.09.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0N 2/07登记生效日:20170711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武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横坪公路3001号变更后权利人:432200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临空产业园天湖路7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N 2/07申请日:20090327|||公开

IPC分类号:

B60N2/07; B60N2/08

主分类号:

B60N2/07

申请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忠杰

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横坪公路30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包括下滑道、上滑道、以及固定在上滑道上且锁定上滑道相对下滑道滑动及解除上述锁定的锁定板,其中,所述滑动机构包含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共有所述锁定板;在解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能分别互不干涉地通过锁定板解除锁定。与现有的相比,本发明的滑动机构通过设置两种不同方式的解锁机构,使得当一种解锁方式受到外来因素干涉时,可以选择使用另一种解锁方式,使得调整座椅前后位置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且此两种解锁方式含有共用零件,减小了滑动机构的复杂度及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包括下滑道、支承在下滑道上并可在下滑道上滑动的上滑道、固定在上滑道上且可锁定上滑道相对下滑道滑动及解除上述锁定的锁定板,以及包括所述锁定板的第一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解锁机构,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共有所述锁定板;在解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能分别互不干涉地通过锁定板解除锁定。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的第二解锁机构还包括固定在上滑道上的支撑架、支承在支撑架上且可相对支撑架转动的传递轴、以及设置在所述传递轴一端且可拨动所述锁定板的拨动板,所述拨动板作用于锁定板,使上滑道可相对下滑道滑动。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板设置在偏离传递轴中心轴线的位置,与所述传递轴设置成偏心结构。

4.
  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锁机构还包括一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传递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的朝向锁定板的一侧连接拨动板。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板的上端面设有接触杆,所述接触杆穿过上滑道的上端部而突出于上滑道,所述拨动板作用于接触杆上,使上滑道能相对下滑道滑动。

6.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板的上端面还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上滑道的上端部而突出于上滑道,所述连接杆与一端连接在支撑架上的一拉伸弹簧相连接。

7.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锁机构还包括一端连接在支撑板上、另一端连接在传递轴或连接块上且能使拨动板复位的复位弹簧。

8.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操作手柄,所述传递轴与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相连接。

9.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连接上板与下板的中板,下板与所述上滑道固定连接,所述传递轴支承在中板上;所述拨动板、传递轴设置在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

10.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座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固定在车辆地板上且支撑所述座椅座垫。

说明书

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及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到一种汽车座椅的滑动机构及含所述滑动机构的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滑动机构是可调式座椅的重要部件,广泛使用于汽车座椅上,汽车驾驶员在驾驶和休息时,对座椅水平行程有不同要求,根据乘员的不同需求调节座椅水平位置,可以降低乘员的疲劳度,增加乘坐舒适性,在发生碰撞时,座椅有效锁止,避免成员前后过大的空间移动,进而更好地保护乘员。
一般,用于汽车的座椅滑动机构包括一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的下滑道、与座椅相连且支承在下滑道上且可在其上自由地滑动的上滑道、支承在上滑道上的锁定板、设置在座椅下方的前侧部并用于操纵锁定板的操纵杆;上述的锁定板用于锁定上滑道相对下滑道的滑动及解除上述的锁定;下滑道具有啮合齿,这些啮合齿通常插在设置在锁定板的锁定孔中,在此啮合齿与锁定孔的孔壁啮合以锁定上滑道相对下滑道的滑动并将座椅固定在车辆地板上的预定位置上,当坐在座椅上的人通过操纵杆操纵锁定板时,啮合齿与锁定板的锁定孔脱离啮合,由此解除对上滑道相对于下滑道的滑动所进行的锁定,使得座椅可以在车辆地板上移至所需的位置。
对于上述的座椅滑动机构,当乘坐人员需要调整座椅的前后位置时,操纵操作杆,使下滑道与上滑道解锁,以使座椅能前后移动。但是这种单独使用操纵杆解锁的方式存在如下不足:当车身地板的结构形状使操作杆产生干涉或车内的一些活动物体在某些时候占用操作杆的活动空间而产生干涉的时候,座椅滑动机构不能解锁,使座椅不能调节前后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座椅滑动机构的解锁操作过程容易产生干涉的缺陷,提供一种含有多种解锁机构的滑动机构,使当一种解锁机构受到干涉时,另一种解锁机构使调整座椅前后位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包括下滑道、支承在下滑道上并可在下滑道上滑动的上滑道、以及固定在上滑道上且锁定上滑道相对下滑道滑动及解除上述锁定的锁定板,其中,所述滑动机构包含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共有所述锁定板;在解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能分别互不干涉地通过锁定板解除锁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座垫以及上述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固定在车辆地板上且支撑所述座椅座垫。
与现有的座椅滑动机构相比,本发明的滑动机构设置两种不同方式的解锁机构,使得当一种解锁方式受到外来因素干涉时,可以选择使用另一种解锁机构解锁,使得调整座椅前后位置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且此两种解锁方式含有部分共用零部件,减小了滑动机构的复杂度及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座椅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解锁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剖视图;
图6是图2的后视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解锁机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般,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座垫9和滑动机构两个部分,其中,滑动机构固定在车辆地板0上,且支撑座椅座垫9,如图1所示。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包括下滑道1、支承在下滑道1上并可在下滑道1上滑动的上滑道2、、以及固定在上滑道2上且锁定上滑道2相对下滑道1滑动及解除上述锁定的锁定板5,其中,所述滑动机构包含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共有所述锁定板5;在解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能分别互不干涉地通过锁定板5解除锁定。
本发明滑动机构的第一解锁机构包括固定在上滑道2上的锁定板5、使锁定板5复位的拉伸弹簧7、以及设置在座椅座垫9下方并用以操纵锁定板5的操纵杆4,所述锁定板5用以锁定上滑道2相对下滑道1的滑动及解除上述的锁定。
滑动机构的第二解锁机构包括与第一解锁机构共有的锁定板5、固定在上滑道2上的支撑架3、支承在支撑架3上且可相对支撑架3转动的传递轴33、以及设置在所述传递轴33一端且可拨动所述锁定板5的拨动板31,所述拨动板31作用于锁定板5,使上滑道2可相对下滑道1滑动。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滑动机构锁定是指在锁定板5的作用下上滑道2不能相对下滑道1滑动,即锁定板5限定了上滑道2相对下滑道1滑动;滑动机构解锁是指上滑道2能相对下滑道1滑动,即锁定板5解除上滑道2与下滑道1之间的限定。
在上述的滑动机构中,下滑道1成对、平行设置在车辆的地板0上,其中,两平行的下滑道1之间的距离取决于座椅的宽度,一般略小于座椅的座垫9宽度,在下滑道1的上端设有与下滑道1相对设置的一对上滑道2,且上滑道2能相对于下滑道1滑动。
下滑道1设置成“U”字形,其上部敞开,具体包括两个下滑道外侧壁13、两个下滑道内侧壁12、一个下滑道底部11,如图2所示。下滑道1通过下滑道底部11与车辆地板0相连;在下滑道内侧壁12的纵向方向上设置有齿形结构121,其与锁定板5啮合来锁定上滑道2、下滑道1之间的相对滑动或者解除上述的锁定;另外下滑道内侧壁12还有对上滑道2起导向的作用,下滑道外侧壁13具有支撑、防外界物体侵入的作用。
如图2所示,上滑道2设置成倒“U”字形,具体包括配合于下滑道外侧壁13、下滑道内侧壁12的两个上滑道内侧壁22和两个上滑道外侧壁23,在装配好的滑动机构中,左、右上滑道外侧壁23分别深入到相对应侧的下滑道外侧壁13与下滑道内侧壁12之间。在上滑道2与下滑道1的左、右各侧,下滑道外侧壁13与上滑道外侧壁23之间以及下滑道内侧壁12与上滑道外侧壁23之间均设有滚珠8,所述滚珠8支撑着上滑道2,且使上滑道2相对下滑道1的滑动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在上滑道内侧壁22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设置成中空结构,锁定板5以可相对固定板6旋转的方式连接于固定板6上;在固定板6上端面设有多个固定杆61,所述固定杆61与上滑道2的上端部21固定连接,使在上滑道2相对下滑道1滑动过程中固定板6随上滑道2一起运动。
如图3所示,在锁定板5的两横向端部设有啮合所述下滑道内侧壁12上的齿形结构121的齿部54,如图3所示;在锁定板5的纵向一端部设有结合操纵杆4的凸部53,另一端部设有连接于所述固定板6的连接部55,所述连接部55通过一销轴62与固定板6实现可旋转连接;在锁定板5的上端面设有连接杆52,所述连接杆52穿过上滑道2的上端部21而突出于上滑道2的上端面,连接杆52连接于拉伸弹簧7的一端,拉伸弹簧7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架34上,在拉伸弹簧7的作用下,当滑动机构解锁完毕,即滑动机构进入下一锁定状态,锁定板5能顺利复位。
操作杆4包括操作部41、支撑部42、复位部43,支撑部42固定在上滑道2的上端部21上,复位部43设置在支撑部42与锁定板5之间的操作部41上,其主要包括上、下弹性片43,在操作部41操纵完毕后,通过上、下弹性片43的作用使操作杆4复位。
上述的固定板6、锁定板5、操作杆4均设置在上滑道内侧壁22之间,其中锁定板5的齿部54穿过设置在上滑道内侧壁22上的通孔(附图中未示出)而与下滑道内侧壁12的齿形结构121啮合。
上述的操作杆4、锁定板5、固定板6、以及拉伸弹簧7组成本发明座椅滑动机构的第一解锁机构。
本发明滑动机构的第二解锁机构的支撑架34固定在上滑道2上,其设置成“C”字形,包括上板342、下板341、以及连接上板342和下板341的中板343,如图1所示;其中,下板341与上滑道2的上端部21固定连接,在下板341上设有给设置在锁定板5上端面的接触杆51让位的让位通孔,在装配好的座椅装置中,所述支撑架34处于上滑道2与座椅座垫9之间,其占用的空间只是现有的座椅装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空间,减小了座椅装置所占用的车体内部空间。
在支撑架34上的中板343上支承有一传递轴33、传递轴33与中板343垂直设置,且传递轴33能相对中板343转动;传递轴33的接近接触杆51的一端连接有拨动板31,所述拨动板3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传递轴33的中心轴线不处于同一轴线上,也就是把拨动板31设置在偏离传递轴中心轴线的位置,与传递轴33设置成偏心结构,以增大拨动板31相对于传递轴中心轴的旋转半径,更好地施加压力于锁定板5的接触杆51上,所述接触杆51穿过上滑道2的上端部21而突出于上端部21的上端面以便与拨动板31接触。
对于传递轴33与拨动板的连接方式,可以依各种具体情况而设置,也不必一定要设置成拨动板3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传递轴33的中心轴线不处于同一轴线上,即使处于同一轴线上,只要能保证在旋转传递轴33的时候,能使拨动板31顺利接触锁定板5的连接杆51,且在滑动机构解锁完毕时锁定板5能顺利回复到锁定状态就行。
作为本发明第二解锁机构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传递轴33与拨动板31中间设置一连接块36,所述连接块36的一端与传递轴33的一端头固定连接,另一端的朝向锁定板5的一侧连接拨动板31,如图5所示。转动传递轴33,带动连接块36、拨动板5一起转动,从而下压连接杆51。
作为本发明第二解锁机构的一种改进,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34和传递轴33上且能使拨动板31复位的复位弹簧32,复位弹簧32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34的中板343上,另一端可以连接在连接块36上,也可以直接连接在传递轴33上,如图2所示;
当旋转传递轴33,拨动板31随传递轴33的旋转而作转动,其中,拨动板31与其中心轴平行的且离传递轴33中心轴最近的一端拨动锁定板5的接触杆51,使锁定板5向下运动,从而使锁定板5相对固定板6旋转而实现滑动机构解锁;当解锁完毕准备进入下一锁定状态,在复位弹簧32的作用下拨动板31复位;而锁定板5在拉伸弹簧7的作用下复位,即恢复锁定状态。
对于本发明,拨动板31、传递轴33、拉伸弹簧7设置在所述上板342与所述下板341之间,其有效利用了滑动机构内部空间,减小了滑动机构整体结构。
一般,在座椅的正常状态下,拨动板31与接触杆51不接触,接触杆51始终处于被拉伸弹簧7拉伸的状态,也就是上滑道2与下滑道1完全锁止的状态;另外,在拨动板31旋转的过程中,拨动板31的与其中心轴平行的且离传递轴33中心轴最近的一端拨动接触杆51,拨动接触杆51时应足以使下滑道1的齿形结构121与锁定板5的齿部54脱离啮合,达到解锁的目的。对于拨动板31的与其中心轴平行的且离传递轴33中心轴最远的一端在推压接触杆51的过程中能否实现最近的一端所能实现的功能,取决于解锁机构所需的解锁精度。
作为本发明第二解锁机构的一种改进,在传递轴33的另一端设置有操作手柄35,如图6、7所示,所述操作手柄35设置成长片状,所述传递轴33与所述操作手柄35大端面的一端相连接;当操作操作手柄35便能带动传递轴33转动。
对于本发明第二解锁机构的第二实施例,所述拨动板31的一端直接通过接触杆51与所述锁定板5铰接,铰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在拨动板的与锁定板铰接的位置处设置成球头状,而在接触杆与球头状配合的位置处设置成包容球头状的凹形结构,所述球头状与凹形结构以球面配合且之间有一定的相对移动空间,其中,只要能实现在锁定板5与拨动板31的运动中不干涉滑动机构解锁就行。另外,所述拨动板31的中心轴线也可以设置成与所述传递轴33的中心轴线不处于同一轴线上,其作用见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作用;旋转传递轴33,使拨动板31推动锁定板5的接触杆51向下运动实现解锁,解锁完毕,在拉伸弹簧7的作用下使锁定板复位,这样就间接地使拨动板31复位。
作为本发明第二解锁机构的第三实施例,如图8所示,所述传递轴33的一端直接与拨动板31焊接在一起,不需要在传递轴33与拨动板31之间设置连接块36,这样设置可以减少滑动机构的零部件,有利于减少成本。
本发明座椅滑动机构的第二解锁机构,包括锁定板5、拨动板31、传递轴33、支撑板34,在座椅装配完毕时,其都置于下滑道1与座椅座垫9之间;另外,本发明的滑动机构只设置一传递轴33置于座椅外侧的空间中,且传递轴33的操作只是单纯的固定空间位置的旋转,其有效解决了现有滑动机构操作时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使车内的乘坐空间增大,增加了乘坐的舒适度。
对于本发明解锁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解锁机构可以设置成按钮式,具体实施如下:将锁定板5的接触杆51局部延伸到突出座椅座垫9的空间中,其中在座椅座垫9侧边形成一给接触杆51让位的空间,当接触杆51随上滑道2移动时,使接触杆51不产生干涉;另外设置一弹簧7,弹簧7一端连接于锁定板5的连接杆52,另一端连接于座椅座垫9,对锁定板5进行复位;当需要解锁时,直接按压接触杆51使滑动机构解锁。此实施例没有给出具体的附图,但可参照图2进行类似说明。如果本实施例与上述的第二解锁机构共同组成含多种解锁机构的滑动机构,本实施例不能与第二解锁机构的第二实施例一起组合使用,因为此两种方式之间不相互独立,但可以与第二解锁机构的其它实施例组合使用。另外设置成接触杆51的局部延伸到突出座椅座垫9的空间中,主要是防止锁定板5与拨动板51之间的干涉。
具体实施方式中共提供了滑动机构的解锁机构的三种实施例,其共同含有锁定板5,且在具体的操作中,解锁机构之间的解锁是相对独立进行的,也就是一种解锁机构的操作不受其它解锁机构的干涉。
与现有的座椅滑动机构相比,本发明的滑动机构设置两种不同方式的解锁机构,使得当一种解锁机构受到外来因素干涉时,可以选择使用另一种解锁机构,使得调整座椅前后位置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且此这些解锁机构含有共有零部件如锁定板5,这样设置不仅两种解锁方式之间相互不干涉,且减小了滑动机构的零部件数目,缩减了滑动机构的制造成本。
以上所例举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有限的几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只有此几种实施例,只要能实现一个滑动机构含有多种解锁机构,使滑动机构能顺利解锁都可以足够支持本发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及座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及座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及座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及座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及座椅.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包括下滑道、上滑道、以及固定在上滑道上且锁定上滑道相对下滑道滑动及解除上述锁定的锁定板,其中,所述滑动机构包含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共有所述锁定板;在解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能分别互不干涉地通过锁定板解除锁定。与现有的相比,本发明的滑动机构通过设置两种不同方式的解锁机构,使得当一种解锁方式受到外来因素干涉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