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80647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04741.9

申请日:

2014.06.23

公开号:

CN104127836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8; A61P29/00; A61P25/04; A61P25/06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申请人:

冯振江

发明人:

冯振江

地址:

452470 河南省登封市嵩阳办事处爱民路5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其原料是;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所述中药制剂制备方法:称取原料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具有祛风散寒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风寒头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是;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在于如下方法:称取原料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

说明书

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风寒头痛多发于吹风受寒之后,大致涉及因感受风寒引起发作的偏头痛、群集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头部神经痛。本证起病多较急,以头痛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头痛以前额、太阳穴区为著,常牵连颈项部伴有拘紧感,遇风寒可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故可表现为头痛无汗、恶风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外感风寒引发的头痛,通常没有先兆症状期而直接进入头痛发作期。现有技术中治疗该病症的其它药物存在治疗效果不明显,副作用大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祛风散寒功效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风寒头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及其各组份用量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份量在该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
为达到祛风散寒功效,本发明选择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 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风寒头痛。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沙参:沙参,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A.berticillata(Pall.)Fisch.、杏叶沙参A.axilliflora Borb A.stricta Miq.或其同属植物,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归经】:肺经、肾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性味】味辛;性温;小毒。【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治】: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白术:白术多年生草本,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人参:【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蜀椒味辛,温、大热。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胆,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
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本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 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桔梗,别名:铃当花,拉丁文名: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桔梗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功效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功能,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状。药食两用,需求量较大。根药用,含桔梗皂甙,有止咳、祛痰、消炎(治肋膜炎)等效。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吴茱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附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经盐渍、水漂、煮、炒等法炮制后降低毒性,称“制附子”。【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本发明所述外用中药制剂具有祛风散寒功效,用于治疗风寒头痛。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有关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报道以及应用。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中药制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风寒头痛,其原料是: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 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
其制备方法在于如下方法:称取原料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

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7836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7836A21申请号201410304741922申请日20140623A61K36/9068200601A61P29/00200601A61P25/04200601A61P25/0620060171申请人冯振江地址452470河南省登封市嵩阳办事处爱民路58号72发明人冯振江54发明名称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57摘要一种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其原料是;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所述中药制剂制备方法称取原料干姜。

2、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具有祛风散寒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风寒头痛。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7836ACN104127836A1/1页21一种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是;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

3、、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在于如下方法称取原料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权利要求书CN104127836A1/3页3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寒头痛的中药制剂。背景技术0002风寒头痛多发于吹风受寒之后,大致涉及因感受风寒引起发作的偏头痛、群集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头部。

4、神经痛。本证起病多较急,以头痛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头痛以前额、太阳穴区为著,常牵连颈项部伴有拘紧感,遇风寒可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故可表现为头痛无汗、恶风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外感风寒引发的头痛,通常没有先兆症状期而直接进入头痛发作期。现有技术中治疗该病症的其它药物存在治疗效果不明显,副作用大的技术缺陷。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祛风散寒功效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风寒头痛。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及其各组份用量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份量在该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

5、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0005为达到祛风散寒功效,本发明选择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风寒头痛。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0006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CINALEROSC的干燥根茎。【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6、0007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0008沙参沙参,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ABERTICILLATAPALLFISCH、杏叶沙参AAXILLIFLORABORBASTRICTAMIQ或其同属植物,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0009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归经】肺经、肾经、心经、肝经、胆。

7、经、脾经。【性味】味辛;性温;小毒。【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治】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0010白术白术多年生草本,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说明书CN104127836A2/3页4肿,自汗,胎动不安。0011人参【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

8、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0012蜀椒味辛,温、大热。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胆,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0013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

9、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0014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本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

10、,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0015桔梗,别名铃当花,拉丁文名PLATYCODONGRANDIFLORUSJACQADC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桔梗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功效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功能,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状。药食两用,需求量较大。根药用,含桔梗皂甙,有止咳、祛痰、消炎治肋膜炎等效。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0016吴茱萸【性味归经】。

11、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0017附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经盐渍、水漂、煮、炒等法炮制后降低毒性,称“制附子”。【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0018本发明所述外用中药制。

12、剂具有祛风散寒功效,用于治疗风寒头痛。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有关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报道以及应用。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中药制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0019具体实施方法0020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风寒头痛,其原料是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说明书CN104127836A3/3页5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0021其制备方法在于如下方法称取原料干姜4份、防风10份、沙参3份、细辛5份、白术6份、人参2份、蜀椒9份、茯苓6份、麻黄11份、桔梗12份、吴茱萸7份、附子6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说明书CN10412783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