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9771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8CN102059771ACN102059771A21申请号200910224308322申请日20091117B29C45/14200601B29C45/16200601B29L22/0020060171申请人苏彦宾地址中国台湾台南县72发明人苏彦宾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代理人孙皓晨54发明名称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57摘要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其主要利用一般塑料射出成形,先行射出有内、外层的塑料制品,再凭借一特制的模具,将已成形的内、外层塑料胶制品,分别置入公、母模具。
2、中,合模后再配合塑料射出方式将内、外层塑料制品叠合后的开口闭合,形成中空的塑料容器制品,不仅强度佳且密闭效果良好,具有进步及实用功效。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CN102059775A1/1页21一种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其是将已射出成型的内杯及外杯,再次经由塑料射出成形技术结合成一体,其特征在于该内杯及外杯射出完成后,利用一模具,在母模内开设一供外杯置入的模槽,而在公模内设有一供内杯套置入的模柱,当合模后凭借塑料射出将内杯及外杯套合处顶端闭合,形成塑料中空容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模具的。
3、公模和母模与内杯和外杯的套合位置能够互换。3如权利要求1所述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内杯和外杯套合后的闭合端设于底端。权利要求书CN102059771ACN102059775A1/3页3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成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其主要是凭借一模具将内、外层的塑料制品分别置入公、母模具,合模后并利用塑料射出方式将内、外层塑料制品叠合后的开口闭合,完成塑料中空容器的制程。背景技术0002塑料容器如杯子不管造型如何变化,因为脱模的关系,该射出成型的塑料容器,一般都无法做成中空。然而,因时代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一些日常生活时。
4、常使用的塑料容器,除了讲求实用,一些造型或结构上的变化,往往是此类商品畅销与否的考验。而为克服塑料容器无法射出中空制品的缺失,常用方式都是先利用传统塑料射出技术射射出内、外杯,然后将内、外杯相互叠合,再将内、外杯间的开口,凭借黏剂黏着接合,达到形成一中空塑料容器的目的。然而,因黏着方式密合度较差,容易有水气由缝隙进入中空内部,且强度亦差,当容器不小心掉落,或碰撞力道较大时,都会促使黏着处碎裂,实用性并不理想。0003所以较进步的方式是使高周波缝合,其凭借高周波产生的高温将内、外杯的杯口融化结合,而达到完成中空塑料容器的制作。然而,其最主要的缺失在于该塑料内、外杯受高周波高温融化时,分子结构会被。
5、破坏,所以融合后的强度较弱且易碎,若不小心掉落或碰撞力道过大时,该融合处亦容易破裂或产生缝隙,使水气进入,使用上仍非理想。0004发明人专门从事于塑料射出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深知传统的中空容器使用上并不能满足所需,于是极力图思考改革之道,并配合本身的专业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终于在历经数次的试验、修正与改进后,而有本发明的诞生。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型方法,其凭借一模具将内、外层的塑料制品分别置入公、母模具,合模后并利用塑料射出方式将内、外层塑料制品叠合后的开口闭合,完成塑料中空容器的制程。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型方法,其主要是将内、外。
6、层的塑料制品,凭借一特殊的模具将内、外层塑料制品置入合模后,再利用塑料射出方式将开口闭合,完成塑料中空容器的制程;该塑料中空容器如杯子,其是将已射出成型的内杯及外杯,再次经由塑料射出成形技术结合成一体,其中,该内杯及外杯射出完成后,利用一模具,在母模内开设一供外杯置入的模槽,而在公模内设有一供内杯套置入的模柱,当合模后凭借塑料射出将内杯及外杯套合处顶端闭合,形成塑料中空容器。0007所述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其中,该模具的公模和母模与内杯和外杯的套合位置能够互换。0008所述塑料中空容器的成形方法,其中,该内杯和外杯套合后的闭合端设于底端。0009实施时,该塑料中空容器,依照内、外杯的设计,。
7、分别开设模具先行射出内、外杯的塑料制品,然后设置一特殊模具,分别将外杯置入母模内,而将内杯置公母模内,且该内杯说明书CN102059771ACN102059775A2/3页4略高于外杯,当合模后再经由塑料射出技术方式,将内、外杯的开口闭合,犹如塑料一体成形,且射出温度稳定,分子不易受破坏,所以强度够、水密性佳,不仅不会有水气进入中空内部,且耐撞击,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塑料中空容器。附图说明0010图1为本发明外杯的侧面剖视图;0011图2为本发明内杯的侧面剖视图;0012图3为本发明内、外杯套合时的侧面剖视图;0013图4为本发明模具的侧面剖视图;0014图5为本发明内、外杯置入模具的示意图;00。
8、15图6为本发明合模时的示意图;0016图7为本发明完成时的立体示意图。0017附图标记说明1外杯;10、20容槽;11间隙;2内杯;3模具;31母模;310模槽;32公模;320模柱;321注入孔。具体实施方式0018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杯剖视图,其是凭借一般塑料射出成形技术完成,先开设模具图中未显示,然后利用射出成形一外杯1造型,该外杯1具有一容槽10,并可选择不同的颜色变化。其次,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杯剖视图,该内杯2的外径略小于外杯1的内径,同样形成有一容槽20,当内杯2置入外杯1的容槽10时,内、外杯2、1间会形成有间隙11如图1所示至于内杯。
9、2同样利用塑料射出技术,先射出成形备用。0019当内、外杯2、1结合时,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内杯2置入于外杯1的容槽10时,该顶端开口处略高于外杯1的开口顶端,并使内、外杯2、1间形成有中空的间隙11,尤其该内、外杯2、1除造型变化外,并能利用不同颜色变化,达到立体或层次的视觉变化。0020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结合射出时的模具示意图,主要仍是由公母模所组成,该模具3的母模31开设有模槽310,其是与外杯1的造型相同,而公模32设有模柱320,可当公、母模32、31合模时,置入于模槽310内。而该公母模32、31亦可将母模31的模槽310改成模柱,公模32的模柱320改成模槽,则公母模3。
10、2、31合模时,同样能使模柱置入模槽内。0021当进行射出时,接着参阅图5所示,先将外杯1置入母模31的模槽310内,再将内杯2套置于公模32的模柱320上,最后将槽具31、32合模如图6,则该内、外杯2、1会相互叠合在一起,此时的内杯2并略高于外杯1,且该模具3在公模32上即内、外杯2、1的接合处顶端,开设有注入孔321。当进行杯口射出成形时,可选用相同或不同于内、外杯2、1材质的塑料,由注入孔321射入,并将内杯2及外杯1套接处顶端的缺口填补封闭,其是凭借塑料射出时的温度将内杯2及外杯1融合成一体参图7所示,能将内杯2及外杯1顶端确实闭合,且经由射出完成,犹如一体成形,退模后即能完成中空的。
11、塑料容器制程。另外该内、外杯2、1要结合进行射出时,亦可先行将内、外杯2、1套合在一起,然后置入母模31的模槽310内或套置于公模32的模柱320上,当合模后即能由注入孔321将塑料料射入进说明书CN102059771ACN102059775A3/3页5行杯口成形。因此运用本方法制成的塑料中空容器,显然具有如下的优点0022一本发明凭借模具3将内杯2及外杯1套合,并进行射出成形,将内杯2及外杯1顶端闭合,犹如一体成形的射出成品。0023二本发明利用塑料射出技术成型,温度较为稳定,因此分子结构不易被破坏,所以接合处不会碎裂。0024三本发明制成的塑料中空容器,犹如一体成形,强度极佳,耐重摔、碰撞。
12、,而不会使内杯2及外杯1脱离。0025四本发明利用塑料射出将内杯2及外杯1顶端封闭,使内杯2及外杯1融合成一体,而能完全将间隙11密闭,水密性极佳,完全不会有缝隙供水气进入。0026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是将内、外层的塑料制品,凭借一特殊的模具将内、外层塑料制品置入合模后,再利用塑料射出方式将开口闭合,完成塑料中空容器的制程,可达到高强度、水密性佳的塑料中空容器。0027唯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畴。说明书CN102059771ACN102059775A1/7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59771ACN102059775A2/7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59771ACN102059775A3/7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59771ACN102059775A4/7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59771ACN102059775A5/7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59771ACN102059775A6/7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59771ACN102059775A7/7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5977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