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0442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90330.6

申请日:

2014.08.11

公开号:

CN104127564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A61K 36/804放弃生效日:2017053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04申请日:2014081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04; A61P17/00; A61K35/56(2006.01)N; A61K35/6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04

申请人:

魏会珍

发明人:

魏会珍

地址: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16号院7号楼5单元3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治疗,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湿疹属中医“湿疮”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外治法与中药外治法虽可快速减缓急性湿疹病情,但对于病程长、皮损复杂坚深的慢性湿疹疗效不佳,且易复发。本发明的中药处方组成有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桃仁、丝瓜络、白蒺藜、白鲜皮、皂角刺、蝉蜕、生牡蛎、麻黄、炮附子、炙甘草,具有养血活血,温经散寒功效,消疹止痒,避免复发,并通过合理配伍,防止了药物毒副作用产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是由如下配比的中药组分制成:麻黄30-90克、炮附子50-150克、黄芪200-500克、桂枝70-150克、当归100-200克、赤芍100-200克、川芎150-300克、生地150-300克、桃仁100-150克、丝瓜络100-200克、蝉蜕30-100克、皂角刺100-150克、白蒺藜100-300克、白鲜皮100-300克、生牡蛎200-500克、炙甘草60-150克。该制剂制成中药免煎颗粒剂、水煎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中该制剂为中药免煎颗粒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中各中药组分的配比为麻黄90克、炮附子100克、黄芪200克、桂枝70克、当归150克、赤芍100克、川芎200克、生地300克、桃仁150克、丝瓜络150克、蝉蜕30克、皂角刺100克、白蒺藜300克、白鲜皮300克、生牡蛎200克、炙甘草60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中各中药组分的配比为:麻黄50克、炮附子70克、黄芪300克、桂枝100克、当归200克、赤芍150克、川芎150克、生地200克、桃仁100克、丝瓜络100克、蝉蜕60克、皂角刺150克、白蒺藜300克、白鲜皮150克、生牡蛎300克、炙甘草100克。

说明书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口服制剂。
湿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属中医学“湿疮”、“浸淫疮”范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湿疹发病率逐年快速增长。湿疹是变态反应性瘙痒性皮肤病,皮疹形态多样,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因急性湿疹失治或治疗不当等,皮疹在同一部位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则逐渐转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改变,部分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亦有明显瘙痒,遇刺激易渗出。病程延续数月或更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在治疗上,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组胺类、皮质激素类外用药物,中医外治法多采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均可在短时间内取得止痒、抑制渗出的效果,但由于本病病程长,病情顽固,上述治法对增厚、苔藓样皮损修复效果不佳,且因为病邪深伏,未经改善整体体质的情况下,则一遇刺激因素即复发,患者容易因此对治疗失去信心,依从性差,影响疗效。
本发明人认为,对于慢性湿疹的临床诊疗,应融合中西医认识,注重病因、既往史、用药史的分析,方可切中病机,辨证准确,提高治疗水平。
由于患者对非处方中成药应用不当及皮肤病临床清热解毒之风泛滥,众多慢性湿疹患者从患病之初即长期反复应用清热解毒祛湿类中药,而不能痊愈的原因在于素体虚弱,无力驱邪外出,反被大剂寒凉药物冰伏而缠绵难愈。因此,本发明人认为,慢性湿疹病机多以虚实夹杂为特点,阳虚血燥,寒瘀阻络,治宜温经散寒,养血活血。
以上述治则治法为宗旨,本发明专门研制了治疗慢性湿疹的一种中药制剂。其配方组成是以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桃仁、丝瓜络、白蒺藜、白鲜皮、皂角刺、蝉蜕、生牡蛎、麻黄、炮附子、炙甘草组份组成。
其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桃红四物汤加丝瓜络益气养血活血,易白芍为赤芍增强凉血活血之力,活血以疏通肌肤脉络,养血润燥以生肌润肤;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含有皂苷、黄酮、黄芪多糖等,能促进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提高血浆和组织中cAMP和cGMP含量,保肝、改善肾功能,有抗缺氧、抗炎等作用;当归具有降低软组织炎症反应及改善末梢神经和血管功能等作用;丝瓜络以络入络,可舒筋活络,具有抗氧化、抗炎、消肿的作用。因久病误治阳虚不足,故予麻黄附子甘草汤:以炮附子鼓舞阳气、温经驱散沉寒,麻黄走表,发越阳气,甘草甘缓可益气补中,缓麻黄辛散之性,并制约附子之毒性,顾护正气。慢性湿疹患者多因皮损瘙痒致长期睡眠障碍,加生牡蛎以安神,且牡蛎有散结之功。皂角刺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蝉蜕散风透疹, 宣透肌表,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有抑制作用;蝉蜕、皂角刺同用,可活血散结,促进苔藓样变、增厚组织的解离修复。白蒺藜、白鲜皮可促进疮癣组织愈合:白蒺藜平肝解郁,祛风止痒,活血通络,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变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缺血组织对损伤的修复;白鲜皮善于解毒祛风止痒,能抑制机体对过敏原的过度应激反应,还具有抗菌、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诸药合用,养血活血,温经散寒通络,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皮损组织的修复,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发明人以中西医结合理论为基础,采用中药免煎颗粒组成本制剂,其药物各组分的含量(重量)范围为:麻黄3-9克、炮附子5-15克、黄芪20-50克、桂枝7-15克、当归10-20克、赤芍10-20克、川芎15-30克、生地15-30克、桃仁10-15克、丝瓜络10-20克、蝉蜕3-10克、皂角刺10-15克、白蒺藜10-30克、白鲜皮10-30克、生牡蛎20-50克、炙甘草6-15克。根据患者人群具体情况,对于各药物组分在所述含量范围内进行酌情调整。
本发明制剂中各药物组分的优选配比为:麻黄9克、炮附子10克、黄芪20克、桂枝7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川芎20克、生地30克、桃仁15克、丝瓜络15克、蝉蜕3克、皂角刺10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30克、生牡蛎20克、炙甘草6克。
另外,本发明制剂中各药物组分的配比还优选为:麻黄5克、炮附子7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生地20克、桃仁10克、丝瓜络10克、蝉蜕6克、皂角刺15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15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
本发明的毒性实验研究如下:
一、毒性实验
1.半数致死试验:
选择健康的20只大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0-400克,取本制剂颗粒10克溶解于水,一次性伺服大白鼠,连续观察7天,未发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方面的变异,大白鼠健康。
2.大耐受量测定:
取小白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25-40克,按8克/千克腹腔注射本制剂药液,一次注入,连续观察7天,小白鼠健康。试验用药量相当于临床用药的40倍。
二、长期毒性试验:
选择健康的20只大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50-400克,按1克/千克量用本制剂灌胃,每日给药一次,连续观察30天,未观测到毒副反应,大鼠进食、活动、毛色及体重等各方面均正常。
实施例1:
本药剂的制备方法:按比例秤取上述含量范围内的各药物,将组分药物颗粒麻黄、炮附子、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桃仁、丝瓜络、白蒺藜、白鲜皮、皂角刺、蝉蜕、生牡蛎、炙甘草混匀,日一剂,分两次水冲服。
实施例2:
按本药剂的各组分药物含量(重量)的优选配比:麻黄5克、炮附子7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生地20克、桃仁10克、丝瓜络10克、蝉蜕6克、皂角刺15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15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
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成本制剂,临床应用本制剂治疗63例患者,15天为1个疗程,治疗4~6疗程评估。结果:显效率为76.2%,有效率为90.4%。
其中一典型案例为:2012年12月,一例慢性湿疹4年患者,颈、腰、背部多处皮疹,最大6×10cm,苔藓样变,伴血丝渗出,脱屑,瘙痒。应用本制剂治疗,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2月皮疹完全平复,仅腰部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查肝肾功能无异常。追访1年半无复发。
实施例3:
按本药剂的各组分药物含量(重量)的优选配比:麻黄9克、炮附子10克、黄芪20克、桂枝7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川芎20克、生地30克、桃仁15克、丝瓜络15克、蝉蜕3克、皂角刺10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30克、生牡蛎20克、炙甘草6克。
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成本制剂。
临床应用本制剂治疗45例患者,15天为1个疗程,治疗4~6疗程评估。临床效果满意。
本制剂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无过敏反应,应用方便,易为患者所接受,是理想的治疗慢性湿疹的纯中药制剂。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7564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7564A21申请号201410390330622申请日20140811A61K36/804200601A61P17/00200601A61K35/56200601A61K35/6420060171申请人魏会珍地址100088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16号院7号楼5单元30172发明人魏会珍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治疗,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湿疹属中医“湿疮”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外治法与中药外治法虽可快速减缓急性湿疹病情,但对于病程长、皮损复杂坚深的慢。

2、性湿疹疗效不佳,且易复发。本发明的中药处方组成有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桃仁、丝瓜络、白蒺藜、白鲜皮、皂角刺、蝉蜕、生牡蛎、麻黄、炮附子、炙甘草,具有养血活血,温经散寒功效,消疹止痒,避免复发,并通过合理配伍,防止了药物毒副作用产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7564ACN104127564A1/1页21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是由如下配比的中药组分制成麻黄3090克、炮附子50150克、黄芪200500克、桂枝70150克、当归100200。

3、克、赤芍100200克、川芎150300克、生地150300克、桃仁100150克、丝瓜络100200克、蝉蜕30100克、皂角刺100150克、白蒺藜100300克、白鲜皮100300克、生牡蛎200500克、炙甘草60150克。该制剂制成中药免煎颗粒剂、水煎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中该制剂为中药免煎颗粒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中各中药组分的配比为麻黄90克、炮附子100克、黄芪200克、桂枝70克、当归150克、赤芍100克、川芎200克、生地300克、桃仁150克、丝瓜络150克、蝉蜕30克、皂角刺100克、白蒺藜300克、白鲜皮300克、生牡蛎200克、炙甘草60克。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中各中药组分的配比为麻黄50克、炮附子70克、黄芪300克、桂枝100克、当归200克、赤芍150克、川芎150克、生地200克、桃仁100克、丝瓜络100克、蝉蜕60克、皂角刺150克、白蒺藜300克、白鲜皮150克、生牡蛎300克、炙甘草100克。权利要求书CN104127564A1/3页3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制剂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口服制剂。0002湿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属中医学“湿疮”、“浸淫疮”范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湿疹发病率逐年快速增长。湿疹是变态反应性瘙痒性皮肤病,皮疹形态多。

5、样,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因急性湿疹失治或治疗不当等,皮疹在同一部位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则逐渐转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改变,部分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亦有明显瘙痒,遇刺激易渗出。病程延续数月或更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0003在治疗上,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组胺类、皮质激素类外用药物,中医外治法多采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均可在短时间内取得止痒、抑制渗出的效果,但由于本病病程长,病情顽固,上述治法对增厚、苔藓样皮损修复效果不佳,且因为病邪深伏,未经改善整体体质的情况下,则一遇刺激因素即复发,患者容易。

6、因此对治疗失去信心,依从性差,影响疗效。0004本发明人认为,对于慢性湿疹的临床诊疗,应融合中西医认识,注重病因、既往史、用药史的分析,方可切中病机,辨证准确,提高治疗水平。0005由于患者对非处方中成药应用不当及皮肤病临床清热解毒之风泛滥,众多慢性湿疹患者从患病之初即长期反复应用清热解毒祛湿类中药,而不能痊愈的原因在于素体虚弱,无力驱邪外出,反被大剂寒凉药物冰伏而缠绵难愈。因此,本发明人认为,慢性湿疹病机多以虚实夹杂为特点,阳虚血燥,寒瘀阻络,治宜温经散寒,养血活血。0006以上述治则治法为宗旨,本发明专门研制了治疗慢性湿疹的一种中药制剂。其配方组成是以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桃。

7、仁、丝瓜络、白蒺藜、白鲜皮、皂角刺、蝉蜕、生牡蛎、麻黄、炮附子、炙甘草组份组成。0007其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桃红四物汤加丝瓜络益气养血活血,易白芍为赤芍增强凉血活血之力,活血以疏通肌肤脉络,养血润燥以生肌润肤;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含有皂苷、黄酮、黄芪多糖等,能促进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提高血浆和组织中CAMP和CGMP含量,保肝、改善肾功能,有抗缺氧、抗炎等作用;当归具有降低软组织炎症反应及改善末梢神经和血管功能等作用;丝瓜络以络入络,可舒筋活络,具有抗氧化、抗炎、消肿的作用。因久病误治阳虚不足,故予麻黄附子甘草汤以炮附子鼓舞阳气、温经驱散沉寒,麻黄走表,发越阳气,甘草甘缓可益气补。

8、中,缓麻黄辛散之性,并制约附子之毒性,顾护正气。慢性湿疹患者多因皮损瘙痒致长期睡眠障碍,加生牡蛎以安神,且牡蛎有散结之功。皂角刺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蝉蜕散风透疹,宣透肌表,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有抑制作用;蝉蜕、皂角刺同用,可活血散结,促进苔藓样变、增厚组织的解离修复。白蒺藜、白鲜皮可促进疮癣组织愈合白蒺藜平肝解郁,祛风止痒,活血通络,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变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缺血组织对损伤的修复;白鲜皮善于解毒祛风止痒,能抑制机体对过敏原的过度应激反应,还具有抗菌、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诸药合用,养血活血,温经散寒通络,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皮损组。

9、织的修复,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说明书CN104127564A2/3页40008发明人以中西医结合理论为基础,采用中药免煎颗粒组成本制剂,其药物各组分的含量重量范围为麻黄39克、炮附子515克、黄芪2050克、桂枝715克、当归1020克、赤芍1020克、川芎1530克、生地1530克、桃仁1015克、丝瓜络1020克、蝉蜕310克、皂角刺1015克、白蒺藜1030克、白鲜皮1030克、生牡蛎2050克、炙甘草615克。根据患者人群具体情况,对于各药物组分在所述含量范围内进行酌情调整。0009本发明制剂中各药物组分的优选配比为麻黄9克、炮附子10克、黄芪20克、桂枝7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

10、川芎20克、生地30克、桃仁15克、丝瓜络15克、蝉蜕3克、皂角刺10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30克、生牡蛎20克、炙甘草6克。0010另外,本发明制剂中各药物组分的配比还优选为麻黄5克、炮附子7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生地20克、桃仁10克、丝瓜络10克、蝉蜕6克、皂角刺15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15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0011本发明的毒性实验研究如下0012一、毒性实验00131半数致死试验0014选择健康的20只大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0400克,取本制剂颗粒10克溶解于水,一次性伺服大白鼠,连续观察7天,未发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

11、经系统方面的变异,大白鼠健康。00152大耐受量测定0016取小白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2540克,按8克/千克腹腔注射本制剂药液,一次注入,连续观察7天,小白鼠健康。试验用药量相当于临床用药的40倍。0017二、长期毒性试验0018选择健康的20只大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50400克,按1克/千克量用本制剂灌胃,每日给药一次,连续观察30天,未观测到毒副反应,大鼠进食、活动、毛色及体重等各方面均正常。0019实施例10020本药剂的制备方法按比例秤取上述含量范围内的各药物,将组分药物颗粒麻黄、炮附子、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桃仁、丝瓜络、白蒺藜、白鲜皮、皂角刺、蝉蜕、生牡蛎、炙甘草。

12、混匀,日一剂,分两次水冲服。0021实施例20022按本药剂的各组分药物含量重量的优选配比麻黄5克、炮附子7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生地20克、桃仁10克、丝瓜络10克、蝉蜕6克、皂角刺15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15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0023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成本制剂,临床应用本制剂治疗63例患者,15天为1个疗程,治疗46疗程评估。结果显效率为762,有效率为904。0024其中一典型案例为2012年12月,一例慢性湿疹4年患者,颈、腰、背部多处皮疹,最大610CM,苔藓样变,伴血丝渗出,脱屑,瘙痒。应用本制剂治疗,每日1次,15次。

13、为1疗程,2月皮疹完全平复,仅腰部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查肝肾功能无异常。追访1年半无复发。0025实施例3说明书CN104127564A3/3页50026按本药剂的各组分药物含量重量的优选配比麻黄9克、炮附子10克、黄芪20克、桂枝7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川芎20克、生地30克、桃仁15克、丝瓜络15克、蝉蜕3克、皂角刺10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30克、生牡蛎20克、炙甘草6克。0027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成本制剂。0028临床应用本制剂治疗45例患者,15天为1个疗程,治疗46疗程评估。临床效果满意。0029本制剂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无过敏反应,应用方便,易为患者所接受,是理想的治疗慢性湿疹的纯中药制剂。说明书CN10412756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