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80236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1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10458.7

申请日:

2014.07.02

公开号:

CN104127944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M 16/06登记生效日:2017041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苏州三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连云港利丰医用氧产品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扬州路8号变更后权利人:222142 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区墩尚镇罗阳台湾工业园区|||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M 16/06申请日:20140702|||公开

IPC分类号:

A61M16/06

主分类号:

A61M16/06

申请人:

苏州三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丁峰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扬州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属于医疗暨保健器材技术领域。包括给氧罩、罐体连接套和气阀门控制机构,特点:在给氧罩朝向罐体连接套的一侧构成给氧罩底壁,在给氧罩底壁上设气阀门压帽让位孔,罐体连接套构成罐体连接套底壁,在罐体连接套底壁上设气阀门让位孔,罐体连接套朝向给氧罩的一侧还构成罐体连接套连接座,其上设板杆让位腔,气阀门控制机构包括扳杆和气阀门压帽,气阀门压帽朝向罐体连接座的一端构成气阀门配合腔,气阀门配合腔的中央设氧气引入孔,氧气引入孔贯通气阀门压帽且与给氧罩的给氧罩腔相通。简化结构,能即用即撤离;方便使用者单手握持并吸氧;方便携带;防止进入到给氧罩腔内的氧气向外逃逸。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包括在使用状态下与使用者的鼻嘴部位相配合的一给氧罩(1)、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保健氧罐罐体相配接的一罐体连接套(2)和一用于开启或关闭保健氧罐罐体上的气阀门的一气阀门控制机构(3),罐体连接套(2)与给氧罩(1)连接,气阀门控制机构(3)设置在给氧罩(1)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氧罩(1)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2)的一侧构成有一给氧罩底壁(11),在该给氧罩底壁(11)上开设有一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所述的罐体连接套(2)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底壁(21),在该罐体连接套底壁(21)上开设有与罐体连接套(2)的罐体连接套腔(23)相通的一气阀门让位孔(211),该气阀门让位孔(211)与所述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相对应,并且罐体连接套(2)朝向所述给氧罩(1)的一侧还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该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在对应于所述给氧罩底壁(11)的位置与给氧罩(1)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罐体连接座(22)上开设有一板杆让位腔(221),所述气阀门控制机构(3)包括扳杆(31)和气阀门压帽(32),扳杆(31)的一端与所述给氧罩底壁(11)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2)的一侧连接,扳杆(31)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扳杆让位腔(221)的位置伸展到扳杆让位腔(221)外,气阀门压帽(32)构成于扳杆(31)上,该气阀门压帽(32)朝向所述给氧罩底壁(11)的一端探入到所述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内,而气阀门压帽(32)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座(21)的一端与所述气阀门让位孔(211)相对应并且还构成有一气阀门配合腔(321),在该气阀门配合腔(32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氧气引入孔(3211),该氧气引入孔(3211)贯通气阀门压帽(32)并且与给氧罩(1)的给氧罩腔(12)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给氧罩(1)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鼻子让位腔(13)和一下巴让位腔(14),鼻子让位腔(13)和下巴让位腔(14)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氧罩(1)上并且在围绕所述给氧罩底壁(11)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配合槽(15),在所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上并且围绕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朝向给氧罩(1)的一端的内壁上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221),该嵌合齿圈(221)与嵌合齿圈配合槽(15)相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氧罩(1)的给氧罩底壁(11)与所述罐体连接座(2)的罐体连接座底壁(21)之间构成有用于将所述给氧罩腔(12)内的由吸氧者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排至外界的一排气腔(4),该排气腔(4)的四周由所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的壁所包围并且该排气腔(4)借助于所述扳杆让位腔(221)与外界相通,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罐体连接套(2)的罐体连接套腔(23)相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氧罩底壁(1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给氧罩排气孔(112),该给氧罩排气孔(112)同时与所述给氧罩腔(12)以及排气腔(4)相通。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借气孔(212),该借气孔(212)同时与罐体连接套腔(23)以及排气腔(4)相通。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腔(23)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保健氧罐罐体嘴配合凸缘(213)。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扳杆(31)的一端构成有一扳杆固定脚(311),该扳杆固定脚(311)与所述给氧罩底壁(11)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2)的一侧连接,并且在扳杆(31)的一端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的一侧构成有一定位嵌脚(312),而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上并且在对应于定位嵌脚(312)的位置开设有一嵌脚锁定孔(214),定位嵌脚(312)嵌入于嵌脚锁定孔(214)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连接套腔(23)的形状和大小是与所要使用的保健氧罐罐体的上部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氧罩(1)、罐体连接套(2)以及气阀门控制机构(3)的扳杆(31)和气阀门压帽(32)均由医用无毒级PVC制作

说明书

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暨保健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
背景技术
氧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并维持生命的一大要素,呼吸氧转化人为体内可利用的氧称为血氧,由血液携带血氧向全身输送能源,并且血氧的输送量与心脏、大脑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心脏泵血能力越强,血氧的含量便越高,心脏冠动脉的输血能力便越强,并且血氧输送到心脑全身的浓度越高,人体重要器官的运行状况越好。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氧气不再是医疗部门在临床为患者所用的“专利”,户外运动、旅游、登山、司机、运动员、孕妇、手术医生、中老年人、心血管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医疗康复人众、办公白领乃至美容场所等等并不鲜见备用保健氧罐,特别是近年来在药店、商场、超市等均有出售灌装有氧气的氧罐(即前述的保健氧罐)。
为了方便使用者吸氧并且避免在吸氧时造成氧气浪费,因而通常为保健氧罐设计一过渡装置,该过渡装置即为前述的吸氧面罩。
关于吸氧面罩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如授权公告号CN2726620Y推荐有“便携雾化式保健氧罐”,在该专利的说明书第3页第6至第9行介绍了吸氧面罩(该专利称导氧部件);又如授权公告号CN2829767Y提供有“一次性多功能吸氧面罩”;再如授权公告号CN2260620Y介绍有“一种吸氧面罩”;更而如授权公告号CN201988014U披露有“一种新型吸氧面罩”;进而如授权公告号CN203263982U揭示有“一种医用负氧离子吸氧面罩”;又进而如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布号CN10353699A公布有“一种吸氧面罩”。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吸氧面罩虽然各有其说明书记载的相应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其使用时需要以佩戴方式套置于使用者的头部,因而使用甚为不便,因为作为保健吸氧属于自主吸氧,并且是间断式的,即完成一次吸氧后可能相隔数十分钟、数小时乃至数天或更长。这里所称的自主吸氧是指有别于医疗临床由医务人员为失去自主能力特别是抢救患者实施被动吸氧的一种吸氧方式,即在无需依赖他人帮助的前提下通过自我操作而完成主动吸氧的一种吸氧方式。毫无疑问,主动吸氧(即保健吸氧)务必讲究快捷高效,并且操作简练,因此如果使用具有头套或头带的吸氧面罩,那么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授权公告号CN202590104U公开的“带面罩的呼气控制装置”摒弃了头套或头带,但是并不适合于保健氧罐使用,并且未给出将面罩(专利称面罩主体)与保健氧罐配接的技术启示。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头套或头带之类的部件而藉以显著简化结构、有利于以单手方式在握住保健氧罐罐体的同时对保健氧罐罐体的阀门实施控制而藉以体现操作的便捷性、有益于依需与保健氧罐罐体连接或者解除连接而藉以方便携带和有善于避免造成氧气浪费而藉以节约吸氧费用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包括在使用状态下与使用者的鼻嘴部位相配合的一给氧罩、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保健氧罐罐体相配接的一罐体连接套和一用于开启或关闭保健氧罐罐体上的气阀门的一气阀门控制机构,罐体连接套与给氧罩连接,气阀门控制机构设置在给氧罩上,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氧罩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的一侧构成有一给氧罩底壁,在该给氧罩底壁上开设有一气阀门压帽让位孔,所述的罐体连接套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底壁,在该罐体连接套底壁上开设有与罐体连接套的罐体连接套腔相通的一气阀门让位孔,该气阀门让位孔与所述气阀门压帽让位孔相对应,并且罐体连接套朝向所述给氧罩的一侧还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连接座,该罐体连接套连接座在对应于所述给氧罩底壁的位置与给氧罩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罐体连接座上开设有一板杆让位腔,所述气阀门控制机构包括扳杆和气阀门压帽,扳杆的一端与所述给氧罩底壁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的一侧连接,扳杆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扳杆让位腔的位置伸展到扳杆让位腔外,气阀门压帽构成于扳杆上,该气阀门压帽朝向所述给氧罩底壁的一端探入到所述气阀门压帽让位孔内,而气阀门压帽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气阀门让位孔相对应并且还构成有一气阀门配合腔,在该气阀门配合腔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氧气引入孔,该氧气引入孔贯通气阀门压帽并且与给氧罩的给氧罩腔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给氧罩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鼻子让位腔和一下巴让位腔,鼻子让位腔和下巴让位腔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给氧罩上并且在围绕所述给氧罩底壁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配合槽,在所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上并且围绕罐体连接套连接座朝向给氧罩的一端的内壁上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该嵌合齿圈与嵌合齿圈配合槽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给氧罩的给氧罩底壁与所述罐体连接座的罐体连接座底壁之间构成有用于将所述给氧罩腔内的由吸氧者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排至外界的一排气腔,该排气腔的四周由所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的壁所包围并且该排气腔借助于所述扳杆让位腔与外界相通,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罐体连接套的罐体连接套腔相通。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给氧罩底壁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给氧罩排气孔,该给氧罩排气孔同时与所述给氧罩腔以及排气腔相通。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借气孔,该借气孔同时与罐体连接套腔以及排气腔相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腔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保健氧罐罐体嘴配合凸缘。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扳杆的一端构成有一扳杆固定脚,该扳杆固定脚与所述给氧罩底壁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的一侧连接,并且在扳杆的一端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的一侧构成有一定位嵌脚,而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定位嵌脚的位置开设有一嵌脚锁定孔,定位嵌脚嵌入于嵌脚锁定孔内。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罐体连接套腔的形状和大小是与所要使用的保健氧罐罐体的上部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的。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给氧罩、罐体连接套以及气阀门控制机构的扳杆和气阀门压帽均由医用无毒级PVC制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摒弃了头套或头带之类的部件,因而有效地简化了结构,满足了即用即撤离的要求;之二,由于气阀门控制机构的结构简单,因而在使用时可利用同一只手握住保健氧罐罐体的状态下同时对扳杆操作,方便使用者单手握持并吸氧;之三,由于罐体连接套既可与保健氧罐罐体相连接又能与保健氧罐罐体分离,因而可方便携带;之四,由于给氧罩能与使用者良好配合,因而有助于防止进入到给氧罩腔内的氧气向外逃逸而藉以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
给出了在使用状态下与使用者的鼻嘴部位相配合的一给氧罩1、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保健氧罐罐体5(图2示)相配接的一罐体连接套2和一用于开启或关闭保健氧罐罐体5上的气阀门51(图2示)的一气阀门控制机构3,罐体连接套2与给氧罩1连接,气阀门控制机构3设置在给氧罩1上。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
前述给氧罩1朝向罐体连接套2的一侧构成有一给氧罩底壁11,在该给氧罩底壁11上开设有一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前述的罐体连接套2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底壁21,在该罐体连接套底壁21上开设有与罐体连接套2的罐体连接套腔23相通的一气阀门让位孔211,该气阀门让位孔211与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相对应,并且罐体连接套2朝向前述给氧罩1的一侧还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该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在对应于前述给氧罩底壁11的位置与给氧罩1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罐体连接座22上开设有一板杆让位腔221,前述气阀门控制机构3包括扳杆31和气阀门压帽32,扳杆31的一端构成有一扳杆固定脚311,该扳杆固定脚311与前述给氧罩底壁11朝向罐体连接套2的一侧连接,扳杆31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扳杆让位腔221的位置伸展到扳杆让位腔221外,气阀门压帽32直接构成于扳杆31上,该气阀门压帽32朝向给氧罩底壁11的一端探入到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内,而气阀门压帽32朝向罐体连接座21的一端与前述气阀门让位孔211相对应并且还构成有一气阀门配合腔321,在该气阀门配合腔32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氧气引入孔3211,该氧气引入孔3211贯通气阀门压帽32并且与给氧罩1的给氧罩腔12相通。
优选地,在前述给氧罩1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鼻子让位腔13和一下巴让位腔14,鼻子让位腔13和下巴让位腔14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申请人在图2中示出了吸氧者面部6的鼻子61和下巴62。
在前述的给氧罩1上并且在围绕给氧罩底壁11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配合槽15,在前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上并且围绕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朝向给氧罩1的一端的内壁上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221,该嵌合齿圈221与嵌合齿圈配合槽15相配合。如此结构可确保罐体连接套2与给氧罩1之间的可靠的连接效果,使两者构成一个不会在使用时出现分离的一体结构。
在前述给氧罩1的给氧罩底壁11与前述罐体连接座2的罐体连接座底壁21之间构成有用于将所述给氧罩腔12内的由吸氧者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排至外界的一排气腔4,该排气腔4的四周由前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的壁所包围并且该排气腔4借助于前述扳杆让位腔221与外界相通,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罐体连接套2的罐体连接套腔23相通。
优选地,在前述给氧罩底壁1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给氧罩排气孔112,该给氧罩排气孔112同时与所述给氧罩腔12以及排气腔4相通;进而优选地,在前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借气孔212,该借气孔212同时与罐体连接套腔23以及排气腔4相通。
在处于吸氧状态时,使用者即吸氧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给氧面罩腔12经给氧罩排气孔112进入由图2示意的排气腔4内,并从扳杆让位腔221排至外界。为了防止吸入的气体的氧浓度过高,因而由前述的借气孔212将一部分二氧化碳借用,即避免二氧化碳过度排出,以便在吸氧时能够使纯氧(指纯度在95%左右的氧气)与空气(来自于借气孔212的二氧化碳)进行混合。对此可以参见属于先有技术范畴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536995A,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腔23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保健氧罐罐体嘴配合凸缘213;在前述扳杆31的一端并且朝向罐体连接座底壁21的一侧构成有一定位嵌脚312,而在罐体连接座底壁21上并且在对应于定位嵌脚312的位置开设有一嵌脚锁定孔214,定位嵌脚312嵌入于嵌脚锁定孔214内。
前述罐体连接套腔23的形状和大小是与所要使用的保健氧罐罐体5的上部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的,具体由图2所示。
优选地,前述给氧罩1、罐体连接套2以及气阀门控制机构3的扳杆31和气阀门压帽32均由医用无毒级PVC(PVC:聚氯乙烯)制作,以满足卫生安全要求,但是也可使用聚丙烯制作。
应用例: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当要吸氧时,将罐体连接套2对准保健氧罐罐体5的上部插配到保健氧罐罐体5上,此时保健氧罐罐体配合凸缘213犹如人的手指般的作用而与保健氧罐罐体5的罐嘴52相定位。吸氧时,将给氧罩1贴靠至鼻嘴部位(即与鼻子61、下巴62的部位贴触),接着用手指(通常为食指)将扳杆31向右(以图示状态为例)扳动,带动气阀门压帽32,由于气阀门压帽32的气阀门配合腔321与保健氧罐罐体5的气阀门51相对应,即气阀门51对应于气阀门配合腔321内,因此由气阀门压帽321推动气阀门51向罐体内位移,此时气阀门51被开启,保健氧罐罐体5内的氧气经氧气引入孔3211进入给氧罩腔12内,直至由吸氧者的鼻子61吸入。当对扳杆31释放时,则由于气阀门压帽32解除了对气阀门51的压迫,气阀门51便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圆满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7944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7944A21申请号201410310458722申请日20140702A61M16/0620060171申请人苏州三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5500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扬州路8号72发明人丁峰74专利代理机构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32113代理人朱伟军54发明名称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57摘要一种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属于医疗暨保健器材技术领域。包括给氧罩、罐体连接套和气阀门控制机构,特点在给氧罩朝向罐体连接套的一侧构成给氧罩底壁,在给氧罩底壁上设气阀门压帽让位孔,罐体连接套构成罐体连接套底壁。

2、,在罐体连接套底壁上设气阀门让位孔,罐体连接套朝向给氧罩的一侧还构成罐体连接套连接座,其上设板杆让位腔,气阀门控制机构包括扳杆和气阀门压帽,气阀门压帽朝向罐体连接座的一端构成气阀门配合腔,气阀门配合腔的中央设氧气引入孔,氧气引入孔贯通气阀门压帽且与给氧罩的给氧罩腔相通。简化结构,能即用即撤离;方便使用者单手握持并吸氧;方便携带;防止进入到给氧罩腔内的氧气向外逃逸。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7944ACN104127944A1/2页21一种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包括在使。

3、用状态下与使用者的鼻嘴部位相配合的一给氧罩1、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保健氧罐罐体相配接的一罐体连接套2和一用于开启或关闭保健氧罐罐体上的气阀门的一气阀门控制机构3,罐体连接套2与给氧罩1连接,气阀门控制机构3设置在给氧罩1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氧罩1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2的一侧构成有一给氧罩底壁11,在该给氧罩底壁11上开设有一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所述的罐体连接套2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底壁21,在该罐体连接套底壁21上开设有与罐体连接套2的罐体连接套腔23相通的一气阀门让位孔211,该气阀门让位孔211与所述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相对应,并且罐体连接套2朝向所述给氧罩1的一侧还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连。

4、接座22,该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在对应于所述给氧罩底壁11的位置与给氧罩1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罐体连接座22上开设有一板杆让位腔221,所述气阀门控制机构3包括扳杆31和气阀门压帽32,扳杆31的一端与所述给氧罩底壁11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2的一侧连接,扳杆31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扳杆让位腔221的位置伸展到扳杆让位腔221外,气阀门压帽32构成于扳杆31上,该气阀门压帽32朝向所述给氧罩底壁11的一端探入到所述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内,而气阀门压帽32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座21的一端与所述气阀门让位孔211相对应并且还构成有一气阀门配合腔321,在该气阀门配合腔32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

5、一氧气引入孔3211,该氧气引入孔3211贯通气阀门压帽32并且与给氧罩1的给氧罩腔12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给氧罩1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鼻子让位腔13和一下巴让位腔14,鼻子让位腔13和下巴让位腔14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氧罩1上并且在围绕所述给氧罩底壁11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配合槽15,在所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上并且围绕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朝向给氧罩1的一端的内壁上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221,该嵌合齿圈221与嵌合齿圈配合槽15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

6、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氧罩1的给氧罩底壁11与所述罐体连接座2的罐体连接座底壁21之间构成有用于将所述给氧罩腔12内的由吸氧者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排至外界的一排气腔4,该排气腔4的四周由所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的壁所包围并且该排气腔4借助于所述扳杆让位腔221与外界相通,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罐体连接套2的罐体连接套腔23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氧罩底壁1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给氧罩排气孔112,该给氧罩排气孔112同时与所述给氧罩腔12以及排气腔4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上以间隔状态。

7、开设有借气孔212,该借气孔212同时与罐体连接套腔23以及排气腔4相通。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腔23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保健氧罐权利要求书CN104127944A2/2页3罐体嘴配合凸缘21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扳杆31的一端构成有一扳杆固定脚311,该扳杆固定脚311与所述给氧罩底壁11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2的一侧连接,并且在扳杆31的一端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的一侧构成有一定位嵌脚312,而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上并且在对应于定位嵌脚312的位置开设。

8、有一嵌脚锁定孔214,定位嵌脚312嵌入于嵌脚锁定孔214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连接套腔23的形状和大小是与所要使用的保健氧罐罐体的上部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氧罩1、罐体连接套2以及气阀门控制机构3的扳杆31和气阀门压帽32均由医用无毒级PVC制作。权利要求书CN104127944A1/5页4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暨保健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背景技术0002氧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并维持生命的一大要素,呼吸氧转化人为体内可利用的氧称为血氧,。

9、由血液携带血氧向全身输送能源,并且血氧的输送量与心脏、大脑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心脏泵血能力越强,血氧的含量便越高,心脏冠动脉的输血能力便越强,并且血氧输送到心脑全身的浓度越高,人体重要器官的运行状况越好。0003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氧气不再是医疗部门在临床为患者所用的“专利”,户外运动、旅游、登山、司机、运动员、孕妇、手术医生、中老年人、心血管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医疗康复人众、办公白领乃至美容场所等等并不鲜见备用保健氧罐,特别是近年来在药店、商场、超市等均有出售灌装有氧气的氧罐(即前述的保健氧罐)。0004为了方便使用者吸氧并且避免在吸氧时造成氧气浪费,因而通常为保健氧罐设计。

10、一过渡装置,该过渡装置即为前述的吸氧面罩。0005关于吸氧面罩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如授权公告号CN2726620Y推荐有“便携雾化式保健氧罐”,在该专利的说明书第3页第6至第9行介绍了吸氧面罩(该专利称导氧部件);又如授权公告号CN2829767Y提供有“一次性多功能吸氧面罩”;再如授权公告号CN2260620Y介绍有“一种吸氧面罩”;更而如授权公告号CN201988014U披露有“一种新型吸氧面罩”;进而如授权公告号CN203263982U揭示有“一种医用负氧离子吸氧面罩”;又进而如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布号CN10353699A公布有“一种吸氧面罩”。0006并非限于上面例举。

11、的吸氧面罩虽然各有其说明书记载的相应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其使用时需要以佩戴方式套置于使用者的头部,因而使用甚为不便,因为作为保健吸氧属于自主吸氧,并且是间断式的,即完成一次吸氧后可能相隔数十分钟、数小时乃至数天或更长。这里所称的自主吸氧是指有别于医疗临床由医务人员为失去自主能力特别是抢救患者实施被动吸氧的一种吸氧方式,即在无需依赖他人帮助的前提下通过自我操作而完成主动吸氧的一种吸氧方式。毫无疑问,主动吸氧(即保健吸氧)务必讲究快捷高效,并且操作简练,因此如果使用具有头套或头带的吸氧面罩,那么无法满足这一要求。0007授权公告号CN202590104U公开的“带面罩的呼气控制装置”摒弃了头套或头。

12、带,但是并不适合于保健氧罐使用,并且未给出将面罩(专利称面罩主体)与保健氧罐配接的技术启示。0008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头套或头带之类的部件而藉以显著简化结构、有利于以单手方式在握住保健氧罐罐体的同时对保健氧罐罐体的阀门实施控制而藉说明书CN104127944A2/5页5以体现操作的便捷性、有益于依需与保健氧罐罐体连接或者解除连接而藉以方便携带和有善于避免造成氧气浪费而藉以节约吸氧费用的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0010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保健氧罐用的吸氧面罩,。

13、包括在使用状态下与使用者的鼻嘴部位相配合的一给氧罩、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保健氧罐罐体相配接的一罐体连接套和一用于开启或关闭保健氧罐罐体上的气阀门的一气阀门控制机构,罐体连接套与给氧罩连接,气阀门控制机构设置在给氧罩上,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氧罩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的一侧构成有一给氧罩底壁,在该给氧罩底壁上开设有一气阀门压帽让位孔,所述的罐体连接套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底壁,在该罐体连接套底壁上开设有与罐体连接套的罐体连接套腔相通的一气阀门让位孔,该气阀门让位孔与所述气阀门压帽让位孔相对应,并且罐体连接套朝向所述给氧罩的一侧还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连接座,该罐体连接套连接座在对应于所述给氧罩底壁的位置与给氧罩固定。

14、连接,并且在该罐体连接座上开设有一板杆让位腔,所述气阀门控制机构包括扳杆和气阀门压帽,扳杆的一端与所述给氧罩底壁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的一侧连接,扳杆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扳杆让位腔的位置伸展到扳杆让位腔外,气阀门压帽构成于扳杆上,该气阀门压帽朝向所述给氧罩底壁的一端探入到所述气阀门压帽让位孔内,而气阀门压帽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气阀门让位孔相对应并且还构成有一气阀门配合腔,在该气阀门配合腔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氧气引入孔,该氧气引入孔贯通气阀门压帽并且与给氧罩的给氧罩腔相通。0011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给氧罩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鼻子让位腔和一下巴让位腔,鼻子让位。

15、腔和下巴让位腔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0012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给氧罩上并且在围绕所述给氧罩底壁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配合槽,在所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上并且围绕罐体连接套连接座朝向给氧罩的一端的内壁上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该嵌合齿圈与嵌合齿圈配合槽相配合。0013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给氧罩的给氧罩底壁与所述罐体连接座的罐体连接座底壁之间构成有用于将所述给氧罩腔内的由吸氧者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排至外界的一排气腔,该排气腔的四周由所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的壁所包围并且该排气腔借助于所述扳杆让位腔与外界相通,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罐体连接套的罐体连接套腔相。

16、通。0014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给氧罩底壁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给氧罩排气孔,该给氧罩排气孔同时与所述给氧罩腔以及排气腔相通。0015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借气孔,该借气孔同时与罐体连接套腔以及排气腔相通。0016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腔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保健氧罐罐体嘴配合凸缘。0017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扳杆的一端构成有一扳杆固定脚,该扳杆固定脚与所述给氧罩底壁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的一侧连接,并且在扳杆的一端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的一侧构成有一。

17、定位嵌脚,而在所述罐体连接座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定位嵌脚的位置开设有一嵌脚锁定孔,定位嵌脚嵌入于嵌脚锁定孔内。0018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罐体连接套腔的形状和大小是与所要使用的保健氧罐罐体的上部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的。说明书CN104127944A3/5页60019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给氧罩、罐体连接套以及气阀门控制机构的扳杆和气阀门压帽均由医用无毒级PVC制作。0020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摒弃了头套或头带之类的部件,因而有效地简化了结构,满足了即用即撤离的要求;之二,由于气阀门控制机构的结构简单,因而在使用时可利用同一只手。

18、握住保健氧罐罐体的状态下同时对扳杆操作,方便使用者单手握持并吸氧;之三,由于罐体连接套既可与保健氧罐罐体相连接又能与保健氧罐罐体分离,因而可方便携带;之四,由于给氧罩能与使用者良好配合,因而有助于防止进入到给氧罩腔内的氧气向外逃逸而藉以避免浪费。附图说明0021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0022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00。

19、24实施例给出了在使用状态下与使用者的鼻嘴部位相配合的一给氧罩1、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保健氧罐罐体5(图2示)相配接的一罐体连接套2和一用于开启或关闭保健氧罐罐体5上的气阀门51(图2示)的一气阀门控制机构3,罐体连接套2与给氧罩1连接,气阀门控制机构3设置在给氧罩1上。002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给氧罩1朝向罐体连接套2的一侧构成有一给氧罩底壁11,在该给氧罩底壁11上开设有一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前述的罐体连接套2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底壁21,在该罐体连接套底壁21上开设有与罐体连接套2的罐体连接套腔23相通的一气阀门让位孔211,该气阀门让位孔211与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

20、1相对应,并且罐体连接套2朝向前述给氧罩1的一侧还构成有一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该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在对应于前述给氧罩底壁11的位置与给氧罩1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罐体连接座22上开设有一板杆让位腔221,前述气阀门控制机构3包括扳杆31和气阀门压帽32,扳杆31的一端构成有一扳杆固定脚311,该扳杆固定脚311与前述给氧罩底壁11朝向罐体连接套2的一侧连接,扳杆31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扳杆让位腔221的位置伸展到扳杆让位腔221外,气阀门压帽32直接构成于扳杆31上,该气阀门压帽32朝向给氧罩底壁11的一端探入到气阀门压帽让位孔111内,而气阀门压帽32朝向罐体连接座21的一端。

21、与前述气阀门让位孔211相对应并且还构成有一气阀门配合腔321,在该气阀门配合腔32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氧气引入孔3211,该氧气引入孔3211贯通气阀门压帽32并且与给氧罩1的给氧罩腔12相通。0026优选地,在前述给氧罩1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鼻子让位腔13和一下巴让位腔14,说明书CN104127944A4/5页7鼻子让位腔13和下巴让位腔14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申请人在图2中示出了吸氧者面部6的鼻子61和下巴62。0027在前述的给氧罩1上并且在围绕给氧罩底壁11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配合槽15,在前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上并且围绕罐体连接套连接座。

22、22朝向给氧罩1的一端的内壁上构成有一连通的嵌合齿圈221,该嵌合齿圈221与嵌合齿圈配合槽15相配合。如此结构可确保罐体连接套2与给氧罩1之间的可靠的连接效果,使两者构成一个不会在使用时出现分离的一体结构。0028在前述给氧罩1的给氧罩底壁11与前述罐体连接座2的罐体连接座底壁21之间构成有用于将所述给氧罩腔12内的由吸氧者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排至外界的一排气腔4,该排气腔4的四周由前述罐体连接套连接座22的壁所包围并且该排气腔4借助于前述扳杆让位腔221与外界相通,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罐体连接套2的罐体连接套腔23相通。0029优选地,在前述给氧罩底壁1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给氧罩排气孔112,该。

23、给氧罩排气孔112同时与所述给氧罩腔12以及排气腔4相通;进而优选地,在前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借气孔212,该借气孔212同时与罐体连接套腔23以及排气腔4相通。0030在处于吸氧状态时,使用者即吸氧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给氧面罩腔12经给氧罩排气孔112进入由图2示意的排气腔4内,并从扳杆让位腔221排至外界。为了防止吸入的气体的氧浓度过高,因而由前述的借气孔212将一部分二氧化碳借用,即避免二氧化碳过度排出,以便在吸氧时能够使纯氧(指纯度在95左右的氧气)与空气(来自于借气孔212的二氧化碳)进行混合。对此可以参见属于先有技术范畴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5369。

24、95A,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0031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罐体连接座底壁21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所述罐体连接套腔23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保健氧罐罐体嘴配合凸缘213;在前述扳杆31的一端并且朝向罐体连接座底壁21的一侧构成有一定位嵌脚312,而在罐体连接座底壁21上并且在对应于定位嵌脚312的位置开设有一嵌脚锁定孔214,定位嵌脚312嵌入于嵌脚锁定孔214内。0032前述罐体连接套腔23的形状和大小是与所要使用的保健氧罐罐体5的上部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的,具体由图2所示。0033优选地,前述给氧罩1、罐体连接套2以及气阀门控制机构3的扳杆31和气阀门压帽32均由医用无毒级PVC(PVC聚氯乙烯)。

25、制作,以满足卫生安全要求,但是也可使用聚丙烯制作。0034应用例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当要吸氧时,将罐体连接套2对准保健氧罐罐体5的上部插配到保健氧罐罐体5上,此时保健氧罐罐体配合凸缘213犹如人的手指般的作用而与保健氧罐罐体5的罐嘴52相定位。吸氧时,将给氧罩1贴靠至鼻嘴部位(即与鼻子61、下巴62的部位贴触),接着用手指(通常为食指)将扳杆31向右(以图示状态为例)扳动,带动气阀门压帽32,由于气阀门压帽32的气阀门配合腔321与保健氧罐罐体5的气阀门51相对应,即气阀门51对应于气阀门配合腔321内,因此由气阀门压帽321推动气阀门51向罐体内位移,此时气阀门51被开启,保健氧罐罐体5。

26、内的氧气经氧气引入孔3211进入给氧罩腔12内,直至由吸氧者的鼻子61吸入。当对扳杆31释放时,则由于气阀门压帽32解除了对气说明书CN104127944A5/5页8阀门51的压迫,气阀门51便关闭。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0036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圆满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说明书CN104127944A1/2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27944A2/2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27944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