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800697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8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57516.9

申请日:

2009.06.30

公开号:

CN101934288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1B 31/16申请日:20090630|||公开

IPC分类号:

B21B31/16

主分类号:

B21B31/16

申请人: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金武明; 肖保树; 欧阳逸飞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郭守敬路51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代理人:

丁纪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始压下分配;2)根据各机架的轧制力限制和轧制力-功率平衡检查的结果对压下进行修正,实现动态压下调整。本发明通过对轧制力进行动态压下调整,满足不同不锈钢钢种规格产品轧制工艺要求,从而提高冷连轧轧制参数的精确度,更提高带钢厚度控制的精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1) 初始压下分配 ; 2) 根据各机架的轧制力限制和轧制力 - 功率平衡检查的结果对压下进行修正, 实现动 态压下调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中包括以下步 骤: 第一步, 若对需要冷连轧的钢种首次进行轧制, 则查各机架总的压下分配初始值表得 到每个机架的绝对压下值, 作为各机架压下分配初始值, 若对需要冷连轧的钢种不是首次 进行轧制, 则利用带钢历史数据积累作为压下分配的初始值 ; 第二步, 根据轧制目标参数对压下分配的初始值进行分析和回归计算, 直到各个冷连 轧轧机间的轧制力 - 功率负荷分配平衡。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第二步中根据轧制目标 参数对压下分配的初始值进行分析和回归计算包括以下步骤 : a. 根据压下分配初始值获得临时的各机架出口临时厚度数据和临时压下数据, 当最后 一个机架为光辊时, 第 i 机架的临时厚度 架的临时厚度 b. 根据临时的厚度数据和临时压下数据计算带钢在各机架的变形量 ; c. 根据步骤 b 中各机架的变形量计算各个机架的带钢出口厚度 ; d. 根据步骤 c 中计算的各机架的出口厚度计算各机架的压下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c 中计算各机架的带 钢出口厚度通过以下的公式和步骤计算 : 首先, 求各机架的真实应变率, 第 i 机架的真实应 当最后一个机架为毛辊时 : 第i机 变率 : 其中, 是带钢总的真实应变, 是到第 i 机架为止带钢总的真 实应变 ; 其次, 当 5 个机架为光辊时, 根据公式 个机架为毛辊时, 根据公式 计算各机架的出口厚度, 当当 5 计算各机架的出口厚度, 其中 srd 是 5 个机架 变形量, 其对于相同的钢种是常数。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中根据修正系数 进行压下修正, 实现动态压下调整, sri 修正后= sri 修正 +srmi, 修正系数 srmi 的计算公式为 : 其中 sri 为各个机架的压下量, loop 为计算循环次数。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中, 当 srmi 等于 0 时, 分四种情况变形量采用指数平滑修正的方法动态修正各机架的变形量, 当第 M 个机架 为光棍时, i = 0, 2, 3, ..., M-1 ; 当第 M 个机架为毛辊时 i = 0, 1, 2,…, M-2 : a. 当第 1 机架和第 5 机架的变形量都没有被修改时, 指数平滑计算不起作用, 不修正机 2 架的变形量 ; b. 当第 1 机架的变形量 sr0 被修改后, 第 5 机架的变形量 sr4 没有被修改时, 首先采 用指数平滑的方法修正 1, 2, 3, 4 机架的变形量, 计算带钢第 5 机架出口相对于第 1 机架出 口的剩余变形量 lnr : 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 : 计算 2, 3, 4, 5 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 : hi+1 = hi(1-sri)*δ, 临时变形量 : 采 用第 5 机架出口的产品厚度计算 5 机架的变形量 ; c. 当 5 机架的变形量 sr4 被修改后, 第 1 机架的变形量 sr0 没有被修改时, 首先采用指 数平滑的方法修正 1, 2, 3 机架的变形量 : 计算带钢的第 5 机架前相对于第一机架入口的剩余变形量 lnr : 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 : 计算 1, 2, 3 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和临时变形量 : 第 i 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 : hi+1 = hi(1-sri)*δ ; 第 i 机架的临时变形量为 : 采用修改后的第 4 机架的出口厚度计算 4 机架的变形量 d. 当第 1 机架和第 5 机架的变形量同时被修改后, 首先采用指数平滑的方法修正 2, 3 机架的变形量, 方法如下 : 计算带钢第 5 机架前相对于第 1 机架出口的剩余变形量 lnr : 第 5 机架前相对于第 1 机架出口的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 : 计算 2, 3 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和临时变形量 : 第 i 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 : hi+1 = hi(1-sri)*lnr, 3 第 i 机架的临时变形量为 : 采用修改后的第 4 机架的出口厚度计算 4 机架的变形量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中, 当 srmi 不等 于 0 时, 各机架的变形量 : sri 修正后= sri 修正前 +srmi。
8: 根据权利要求 5 或 6 或 7 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修正后的第 4 机架的变形量与修正前的第 4 机架的变形量的差平均分配到第 2、 第 3、 第 4 机架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回归计算得到 4 机架 出口修正前和修正后的出口偏差平均分配到第 2, 3, 4 机架上的厚度因子 调整后计算第 2, 3, 4 机架的变形量为 : 第 2 机架的变形量 : 第 3 机架的变形量 : 第 4 机架的变形量 :

说明书


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自动化工业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背景技术 不锈钢冷连轧机组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三级组成 : 生产控制级 L3、 过程控制 级 L2、 基础自动化级 L1。其中过程计算机级 L2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其任务是进行轧制参数 设定计算, 以使轧机尽可能生产出满足要求的冷轧不锈钢产品。在生产过程中, L2 从 L3 接 收下一个要轧制带钢的原始数据, L2 根据产品的终轧厚度、 轧机的性能限制、 待轧带钢的特 性、 轧制过程的工艺条件等, 采用数学模型对带钢和轧机的目标数据进行预计算。 这种计算 过程利用了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 所以说数学模型计算是过程计算的核心。
     在不锈钢冷连轧 L2 数学模型设定值计算的过程中, 压下分配模型是一个重要部 分, 已有技术中压下分配模型是直接采用查表的方法确定各个机架的压下, 不能反映出机 架间的轧制力 - 功率负荷分配, 而且针对不同的不锈钢钢种规格产品不能满足不同的轧制 工艺要求。因为不同的轧机, 不同的钢种, 不同的规格都有不同的压下分配, 所以采用经验 查表的方法存在固有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能够满足不同不锈 钢钢种规格产品的轧制工艺要求, 并提高不锈钢厚度的精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1) 初始压下分配 ;
     2) 根据各机架的轧制力限制和轧制力 - 功率平衡检查的结果对压下进行修正, 实 现动态压下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 步骤 1) 中包括以下步骤 :
     第一步, 若对需要冷连轧的钢种首次进行轧制, 则查各机架总的压下分配初始值 表得到每个机架的绝对压下值, 作为各机架压下分配初始值, 若对需要冷连轧的钢种不是 首次进行轧制, 则利用带钢历史数据积累作为压下分配的初始值 ;
     第二步, 根据轧制目标参数对压下分配的初始值进行分析和回归计算, 直到各个 冷连轧轧机间的轧制力 - 功率负荷分配平衡。
     本发明通过对压下进行修正和调整, 使得压下满足不同不锈钢钢种规格产品的轧 制工艺要求, 提高带钢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 图为各个机架压下分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 进行初始压下分配, 可以采用查表的方法取得压下分配的初始值。 如果该钢 种规格是首次进行轧制, 对于 5 机架冷连轧轧机则设定各机架总的压下分配的初始值如表 1, 否则就利用带钢的轧制历史数据的积累作为压下分配的初始值。
     机架 5 机架光辊 5 机架毛辊
     S1 0.20 0.25S2 0.45 0.60S3 0.65 0.80S4 0.85 1.00S5 1.00 1.00进行初始压下分配时主要是根据带钢的规格和材料, 从压下负荷数据表, 如图 1 所示, 根据这个数据进行设定值的计算, 获得一组临时的厚度数据和压下数据。 纵坐标为带 钢的厚度, H1 为带钢进入第一机架之前的厚度, 其中实线表示设定值中的临时厚度数据, 虚 线表示修正之后的临时厚度数据。
     通过采用初始值进行计算的数据和目标数据肯定存在差距, 这时计算机就根据临 时的数据计算各机架的变形量。
     即各机架的真实应变率。其中是带钢总的真实应变,是到第 i 机架为止带钢总的真实应变。
     然后采用真实应变率参数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各机架的出口厚度, 计算方法如下 : 当 5 机架光辊时 : 当 5 机架毛辊时 : srd 是第 5 机架相对变形量, 即从第 5 机架入口到第 5 机架出口的变形量, 对于相同的钢种规格是常数。
     通过计算形成了初步的压下负荷的曲线形状, 然后根据最大速度、 轧制力平衡和 马达功率平衡的原理, 将临时厚度向目标厚度调节, 在不改变压下分配曲线的前提下, 计算 各个机架的压下量。
     然后进行动态压下调整。采用初始压下分配值对轧制参数进行计算之后, 要根据 各机架的轧制力限制和轧制力 - 功率平衡检查的结果对压下进行修正, 修正系数是 srmi。 根 据轧制的目标函数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并自动进行回归计算, 直到达到最佳结果。
     其中 sri : 各个机架的压下量 ; loop : 计算循环次数。 进行回归计算的时候, 根据修正系数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 : 一、 修正系数等于 0 当 srmi 等于 0 时, 存在以下 4 种情况变形量采用指数平滑修正的方法动态修正各机架的变形量。在这里仅以第 5 机架为光辊描述。
     A: 第 1 机架和第 5 机架的变形量都没有被操作工修改时, 指数平滑计算不起作用。
     B: 当第 1 机架的变形量 sr0 被操作工修改后, 第 5 机架的变形量 sr4 没有被修改 时, 首先需要采用指数平滑的方法修正 1, 2, 3, 4 机架的变形量, 方法如下 :
     计算带钢第 5 机架出口相对于第 1 机架出口的剩余变形量 lnr :
     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 :
     计算 2, 3, 4, 5 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 : hi+1 = hi(1-sri)*δ, 临时变形量 : 采用第 5 机架出口的产品厚度计算 5 机架的变形量在这里, 当第 1 机架的变形量被修改后, 1, 2, 3, 4 机架的变形量被重新分配之后第 4 机架的出口厚度也变化了, 为了保证第 5 机架的变形量不变, 故需要对第 4 机架的出口厚 度的波动在 2, 3, 4 机架上对变形量重新进行平均分配。
     C: 当 5 机架的变形量 sr4 被操作工修改后, 第 1 机架的变形量 sr0 没有被修改时, 首先需要采用指数平滑的方法修正 1, 2, 3 机架的变形量, 方法如下 :
     计算带钢的第 5 机架前相对于第 1 机架入口的的剩余变形量 lnr :
     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 :
     计算 1, 2, 3 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 : 第 i 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 : hi+1 = hi(1-sri)*lnr, 第 i 机架的临时变形量为 : 临时变形量 : 采用修改后的第 4 机架的出口厚度计算 4 机架的变形量D: 当第 1 机架和第 5 机架的变形量同时被操作工修改后, 首先采用指数平滑的方 法修正 2, 3 机架的变形量, 方法如下 :
     计算带钢第 5 机架前相对于第 1 机架出口的的剩余变形量 lnr :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 :
     计算 2, 3 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和临时变形量 : 第 i 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 : hi+1 = hi(1-sri)*lnr, 第 i 机架的临时变形量为 : 采用修改后的第 4 机架的出口厚度计算 4 机架的变形量二、 当修正系数不等于 0
     当压下修正系数 srmi 不等于 0 时, 采用公式计算各机架的变形量 :
     sri 修正后= sri 修正前 +srmi。
     当计算出第 4 机架修正后的变形量之后, 为了保证 5 机架出口的带钢厚度波动最 小, 即 5 机架的出口厚度和变形量不变, 从而需要 4 机架的出口厚度保持恒定 ; 1 机架的出 口厚度根据调整后的变形量直接计算。即保持 2 机架入口和 4 机架出口带钢厚度一定, 将 修正后的 4 机架出口厚度的偏差量平均分配到 2, 3, 4 机架上, 从而保证 4 机架的出口厚度 稳定, 从而达到了轧机出口厚度波动最小的目标。
     通过回归计算得到 4 机架出口修正前和修正后的出口偏差需要平均分配到 2, 3, 4 机架上的厚度因子
     调整后 2, 3, 4 机架的变形量为 : 第 2 机架的变形量 :
     第 3 机架的变形量 :
     第 4 机架的变形量 : 即 2, 3, 4 机架的变形量经过 1 次动态的调整之后, 4 机架的出口厚度保持不变。 即: h″ 4 = h′ 1·(1-sr′ 1)(1-sr′ 2)(1-sr′ 3)
     h″ 4 = h4
     其中 h1 = h′ 1。
     该动态压下分配方法可以一次性精确地把第 4 机架出口的偏差分配到 2, 3, 4 机架 上, 并保持第 4 机架出口厚度稳定, 达到了预期目标并符合冷连轧数学模型实时在线控制 的要求。
     本发明通过对轧制力进行动态压下调整, 满足不同不锈钢钢种规格产品轧制工艺 要求, 从而提高冷连轧轧制参数的精确度, 更提高带钢厚度控制的精度。
    

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4288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4288ACN101934288A21申请号200910057516922申请日20090630B21B31/1620060171申请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郭守敬路515号72发明人金武明肖保树欧阳逸飞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11代理人丁纪铁54发明名称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始压下分配;2根据各机架的轧制力限制和轧制力功率平衡检查的结果对压下进行修正,实现动态压下调整。本发明通过对轧制。

2、力进行动态压下调整,满足不同不锈钢钢种规格产品轧制工艺要求,从而提高冷连轧轧制参数的精确度,更提高带钢厚度控制的精度。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CN101934288A1/3页21一种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初始压下分配;2根据各机架的轧制力限制和轧制力功率平衡检查的结果对压下进行修正,实现动态压下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若对需要冷连轧的钢种首次进行轧制,则查各机架总的压下分配初始值表得到每个机架的绝对压下值,作为各机架压下分配初始值,若对需。

3、要冷连轧的钢种不是首次进行轧制,则利用带钢历史数据积累作为压下分配的初始值;第二步,根据轧制目标参数对压下分配的初始值进行分析和回归计算,直到各个冷连轧轧机间的轧制力功率负荷分配平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根据轧制目标参数对压下分配的初始值进行分析和回归计算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压下分配初始值获得临时的各机架出口临时厚度数据和临时压下数据,当最后一个机架为光辊时,第I机架的临时厚度当最后一个机架为毛辊时第I机架的临时厚度B根据临时的厚度数据和临时压下数据计算带钢在各机架的变形量;C根据步骤B中各机架的变形量计算各个机架的带钢出口厚度;D根据步骤C中计算的各机。

4、架的出口厚度计算各机架的压下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计算各机架的带钢出口厚度通过以下的公式和步骤计算首先,求各机架的真实应变率,第I机架的真实应变率其中,是带钢总的真实应变,是到第I机架为止带钢总的真实应变;其次,当5个机架为光辊时,根据公式计算各机架的出口厚度,当当5个机架为毛辊时,根据公式计算各机架的出口厚度,其中SRD是5个机架变形量,其对于相同的钢种是常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修正系数进行压下修正,实现动态压下调整,SRI修正后SRI修正SRMI,修正系数SRMI的计算公式为其中SRI为各个机架的。

5、压下量,LOOP为计算循环次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SRMI等于0时,分四种情况变形量采用指数平滑修正的方法动态修正各机架的变形量,当第M个机架为光棍时,I0,2,3,M1;当第M个机架为毛辊时I0,1,2,M2A当第1机架和第5机架的变形量都没有被修改时,指数平滑计算不起作用,不修正机权利要求书CN101934288A2/3页3架的变形量;B当第1机架的变形量SR0被修改后,第5机架的变形量SR4没有被修改时,首先采用指数平滑的方法修正1,2,3,4机架的变形量,计算带钢第5机架出口相对于第1机架出口的剩余变形量LNR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计算2。

6、,3,4,5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HI1HI1SRI,临时变形量采用第5机架出口的产品厚度计算5机架的变形量;C当5机架的变形量SR4被修改后,第1机架的变形量SR0没有被修改时,首先采用指数平滑的方法修正1,2,3机架的变形量计算带钢的第5机架前相对于第一机架入口的剩余变形量LNR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计算1,2,3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和临时变形量第I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HI1HI1SRI;第I机架的临时变形量为采用修改后的第4机架的出口厚度计算4机架的变形量D当第1机架和第5机架的变形量同时被修改后,首先采用指数平滑的方法修正2,3机架的变形量,方法如下计算带钢第5机架前相对于第1机架出口的剩余变。

7、形量LNR第5机架前相对于第1机架出口的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计算2,3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和临时变形量第I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HI1HI1SRILNR,权利要求书CN101934288A3/3页4第I机架的临时变形量为采用修改后的第4机架的出口厚度计算4机架的变形量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SRMI不等于0时,各机架的变形量SRI修正后SRI修正前SRMI。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修正后的第4机架的变形量与修正前的第4机架的变形量的差平均分配到第2、第3、第4机架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其特征在。

8、于,通过回归计算得到4机架出口修正前和修正后的出口偏差平均分配到第2,3,4机架上的厚度因子调整后计算第2,3,4机架的变形量为第2机架的变形量第3机架的变形量第4机架的变形量权利要求书CN101934288A1/5页5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冶金自动化工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背景技术0002不锈钢冷连轧机组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三级组成生产控制级L3、过程控制级L2、基础自动化级L1。其中过程计算机级L2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任务是进行轧制参数设定计算,以使轧机尽可能生产出满足要求的冷轧不锈钢产品。在生产过程中,L2从L3接收下一个要轧制带钢的原始数据,L。

9、2根据产品的终轧厚度、轧机的性能限制、待轧带钢的特性、轧制过程的工艺条件等,采用数学模型对带钢和轧机的目标数据进行预计算。这种计算过程利用了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所以说数学模型计算是过程计算的核心。0003在不锈钢冷连轧L2数学模型设定值计算的过程中,压下分配模型是一个重要部分,已有技术中压下分配模型是直接采用查表的方法确定各个机架的压下,不能反映出机架间的轧制力功率负荷分配,而且针对不同的不锈钢钢种规格产品不能满足不同的轧制工艺要求。因为不同的轧机,不同的钢种,不同的规格都有不同的压下分配,所以采用经验查表的方法存在固有的缺陷。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连轧压下分配方。

10、法,能够满足不同不锈钢钢种规格产品的轧制工艺要求,并提高不锈钢厚度的精确性。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的技术方案是,00061初始压下分配;00072根据各机架的轧制力限制和轧制力功率平衡检查的结果对压下进行修正,实现动态压下调整。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步骤1中包括以下步骤0009第一步,若对需要冷连轧的钢种首次进行轧制,则查各机架总的压下分配初始值表得到每个机架的绝对压下值,作为各机架压下分配初始值,若对需要冷连轧的钢种不是首次进行轧制,则利用带钢历史数据积累作为压下分配的初始值;0010第二步,根据轧制目标参数对压下分配的初始值进行分析和回归计算,直到。

11、各个冷连轧轧机间的轧制力功率负荷分配平衡。0011本发明通过对压下进行修正和调整,使得压下满足不同不锈钢钢种规格产品的轧制工艺要求,提高带钢的精度。附图说明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3图为各个机架压下分配示意图。说明书CN101934288A2/5页6具体实施方式0014首先,进行初始压下分配,可以采用查表的方法取得压下分配的初始值。如果该钢种规格是首次进行轧制,对于5机架冷连轧轧机则设定各机架总的压下分配的初始值如表1,否则就利用带钢的轧制历史数据的积累作为压下分配的初始值。0015机架S1S2S3S4S55机架光辊0200450650851005机架毛辊0。

12、250600801001000016进行初始压下分配时主要是根据带钢的规格和材料,从压下负荷数据表,如图1所示,根据这个数据进行设定值的计算,获得一组临时的厚度数据和压下数据。纵坐标为带钢的厚度,H1为带钢进入第一机架之前的厚度,其中实线表示设定值中的临时厚度数据,虚线表示修正之后的临时厚度数据。0017通过采用初始值进行计算的数据和目标数据肯定存在差距,这时计算机就根据临时的数据计算各机架的变形量。0018即各机架的真实应变率。其中是带钢总的真实应变,是到第I机架为止带钢总的真实应变。0019然后采用真实应变率参数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各机架的出口厚度,计算方法如下0020当5机架光辊时0021当。

13、5机架毛辊时SRD是第5机架相对变形量,即从第5机架入口到第5机架出口的变形量,对于相同的钢种规格是常数。0022通过计算形成了初步的压下负荷的曲线形状,然后根据最大速度、轧制力平衡和马达功率平衡的原理,将临时厚度向目标厚度调节,在不改变压下分配曲线的前提下,计算各个机架的压下量。0023然后进行动态压下调整。采用初始压下分配值对轧制参数进行计算之后,要根据各机架的轧制力限制和轧制力功率平衡检查的结果对压下进行修正,修正系数是SRMI。根据轧制的目标函数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自动进行回归计算,直到达到最佳结果。00240025其中SRI各个机架的压下量;0026LOOP计算循环次数。0027进。

14、行回归计算的时候,根据修正系数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0028一、修正系数等于00029当SRMI等于0时,存在以下4种情况变形量采用指数平滑修正的方法动态修正各说明书CN101934288A3/5页7机架的变形量。在这里仅以第5机架为光辊描述。0030A第1机架和第5机架的变形量都没有被操作工修改时,指数平滑计算不起作用。0031B当第1机架的变形量SR0被操作工修改后,第5机架的变形量SR4没有被修改时,首先需要采用指数平滑的方法修正1,2,3,4机架的变形量,方法如下0032计算带钢第5机架出口相对于第1机架出口的剩余变形量LNR00330034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00350036计算2,3。

15、,4,5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HI1HI1SRI,0037临时变形量0038采用第5机架出口的产品厚度计算5机架的变形量0039在这里,当第1机架的变形量被修改后,1,2,3,4机架的变形量被重新分配之后第4机架的出口厚度也变化了,为了保证第5机架的变形量不变,故需要对第4机架的出口厚度的波动在2,3,4机架上对变形量重新进行平均分配。0040C当5机架的变形量SR4被操作工修改后,第1机架的变形量SR0没有被修改时,首先需要采用指数平滑的方法修正1,2,3机架的变形量,方法如下0041计算带钢的第5机架前相对于第1机架入口的的剩余变形量LNR00420043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00440045。

16、计算1,2,3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0046第I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HI1HI1SRILNR,0047第I机架的临时变形量为临时变形量0048采用修改后的第4机架的出口厚度计算4机架的变形量0049D当第1机架和第5机架的变形量同时被操作工修改后,首先采用指数平滑的方法修正2,3机架的变形量,方法如下0050计算带钢第5机架前相对于第1机架出口的的剩余变形量LNR说明书CN101934288A4/5页800510052剩余压下的平均修正系数00530054计算2,3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和临时变形量0055第I机架的临时出口厚度HI1HI1SRILNR,0056第I机架的临时变形量为0057采用修改后的。

17、第4机架的出口厚度计算4机架的变形量0058二、当修正系数不等于00059当压下修正系数SRMI不等于0时,采用公式计算各机架的变形量0060SRI修正后SRI修正前SRMI。0061当计算出第4机架修正后的变形量之后,为了保证5机架出口的带钢厚度波动最小,即5机架的出口厚度和变形量不变,从而需要4机架的出口厚度保持恒定;1机架的出口厚度根据调整后的变形量直接计算。即保持2机架入口和4机架出口带钢厚度一定,将修正后的4机架出口厚度的偏差量平均分配到2,3,4机架上,从而保证4机架的出口厚度稳定,从而达到了轧机出口厚度波动最小的目标。0062通过回归计算得到4机架出口修正前和修正后的出口偏差需要。

18、平均分配到2,3,4机架上的厚度因子0063调整后2,3,4机架的变形量为0064第2机架的变形量0065第3机架的变形量0066第4机架的变形量0067即2,3,4机架的变形量经过1次动态的调整之后,4机架的出口厚度保持不变。0068即0069H4H11SR11SR21SR30070说明书CN101934288A5/5页900710072H4H40073其中H1H1。0074该动态压下分配方法可以一次性精确地把第4机架出口的偏差分配到2,3,4机架上,并保持第4机架出口厚度稳定,达到了预期目标并符合冷连轧数学模型实时在线控制的要求。0075本发明通过对轧制力进行动态压下调整,满足不同不锈钢钢种规格产品轧制工艺要求,从而提高冷连轧轧制参数的精确度,更提高带钢厚度控制的精度。说明书CN101934288A1/1页10说明书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