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9136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1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81518.4

申请日:

2014.08.06

公开号:

CN104094980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N 65/26申请公布日:20141015|||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01N 65/2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辽宁绿禾农业有限公司变更后:辽宁绿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长江北街13-3号变更后: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富民南街11号-1号|||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01N 65/2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刘明 纪明山 钟军 尚晓晴变更后:刘明 钟军|||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65/26申请日:20140806|||公开

IPC分类号:

A01N65/26(2009.01)I; A01N25/02; A01P7/04; A01P21/00; C09K17/14; A01N43/90(2006.01)N; C09K101/00(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65/26

申请人:

辽宁绿禾农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明; 纪明山; 钟军; 尚晓晴

地址: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长江北街13-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代理人:

张立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了一种农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45-0.005份,印楝素B0.08-0.12份,印楝树茎提取物F0.24-0.25份,印楝树叶提取物G0.14-0.16份,水0.48-0.52份。本发明印楝素水剂具有杀虫高效、土壤改良、易降解、无残留、无抗药性、稳定性好、适合直接喷洒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045-0.005份,印楝素B 0.08-0.12份,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4-0.25份,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4-0.16份,水0.48-0.52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048份,印楝素B 0.1份,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5份,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5份,水0.4952份。

3.
  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 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 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

说明书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农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韭蛆,学名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Zhang),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是我国特有的害虫种类,国外至今尚无相关报道。韭蛆成虫雄虫体长3.3-4.8(平均4.3)mm,黑褐色;雌虫体长4-5(平均4.6)mm,一般特征与雄虫相似,但触角较短且细。成虫不取食,喜腐殖质,有趋光性,但喜在阴湿弱光环境下活动。上午9-11时最为活跃,同时也是交尾高峰,夜间不活动。雌虫产卵趋向寄主附近的隐蔽场所,多产于土缝、植株基部与土缝间的缝隙、叶鞘缝隙,堆产,少数散产。
韭蛆幼虫营隐蔽式群居生活,聚集在地下为害韭菜鳞茎、根部及假茎,从外及内蛀食,导致植株叶片从老叶至新叶变黄,继而干枯,幼虫可继续向下为害蛀食鳞茎及根部,使得生长点受破坏不能产生新叶而整株枯死。
韭蛆的发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各省区,以及四川、湖北、浙江、江苏等省。该虫取食范围较广,可为害百合科、菊科、藜科、十字花科、葫芦科、伞形科等7科30多种蔬菜,其中北方保护地韭菜受害最重,调查河南省中牟蒜区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可严重为害大蒜,一般地块虫株率20%~30%,严重地块高达100%。
目前传统的防治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农业措施
合理轮作:根据韭蛆危害程度确定适宜的轮作时间, 一般种植3~4 年韭菜后可与其他作物(除葱、蒜外)轮作1 次,有条件的如能进行水旱轮作防效更好。轮作防病被广泛使用,但对一些特殊经济作物或特定地区无法达到合理轮作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也不适用于寄主范围较宽的韭蛆的防治。
合理施肥:韭菜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且应该氮磷钾平衡施肥。但是有机肥料,特别是饼肥,要充分腐熟后再用,否则粪肥发酵、植株腐烂发出臭味引蝇产卵,滋生蛆虫导致韭蛆为害加重;化肥应根据土壤地力氮、磷、钾配合施用为宜,适当补充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否则氮素化肥过量,引起植株徒长。
春季除虫:在早春土壤开始解冻时,将韭菜根周围的表土用竹签剔开,使韭蛆暴露于地皮以外,韭蛆一旦接触到低温和干燥的空气后,就会自然死亡。但此方法只能杀死部分韭蛆,不能达到完全灭虫的效果。
灌水灭虫:露地韭菜在春秋两季韭蛆幼虫发生时,连续浇水淹没根系2~3天;拱棚韭菜分别在11月下旬和翌年3月初进行灌水。韭蛆发生严重的田块,灌水要淹没畦背,可明显减轻为害。但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韭蛆为害,不能完全杀灭韭蛆。
扒土晒根:韭菜生长期扒去表层土,露出“韭核”晾晒5~7天。但仅可杀灭部分韭蛆,仍有韭蛆继续危害韭菜,造成韭菜减产。
二、物理防治
1、采用糖醋液进行诱杀。在韭蛆成虫发生期,将盛有糖醋液(糖、醋、水按3:3:14配成)的盆子每亩韭菜地放1~3盆,保持不干,诱杀成虫。而在土里越冬的韭蛆幼虫和漏网成虫产下的卵则无法起到杀灭效果。另外,防治时比较费工费时,大面积种植须成方连片进行诱杀,才能保证效果。
2、黄色粘虫板诱杀。在韭菜棚内每20平方米范围内悬挂一块黄色粘虫板,诱杀韭蛆成虫。黄板诱杀仅可诱杀成虫,韭菜根部的越冬幼虫仍可继续为害。
3、诱虫灯诱杀。根据韭蛆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高发期在棚内夜间设置25瓦普通日光灯或专用诱虫灯,灯下面30厘米处放一个糖醋液盆,可以诱杀韭蛆成虫。但对于在土里越冬的韭蛆幼虫和漏网成虫产下的卵则无法起到杀灭效果,且同时韭蛆的天敌也被诱杀。
  4、设防虫网。设置50目的防虫网,对韭菜生产田块进行隔离。此方法仅起到防止韭蛆转移为害,防止韭蛆成虫侵害和蔓延,对于已发生韭蛆的田块则不能起到杀虫的作用。另外,防虫网覆盖在南方部分地区应用较多,且在速生蔬菜上的应用技术比较成熟。但在韭菜大田生产中用于防治韭蛆的研究较少。在韭菜大田生长中的应用技术需进一步研究。
三、生物防治
  目前已对眼蕈蚊科害虫的生物防治研究较多,孙瑞红等在室内利用异小杆属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indica LN2品系侵染韭蛆幼虫,在韭蛆与LN2线虫比例分别为1:200和l:400时,韭蛆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5.4%和88.27%。成学美等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韭蛆,当剂量为5~6 kg/667m2时防治效果可达75%左右。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液也是防治韭蛆的良好生物制剂,在冬初韭菜扣棚前或在春天韭菜揭棚刈割后每亩兑水100 t针对地面均匀喷洒,保持土壤菌浓102~106CFU/g,能很好地控制韭蛆的为害。生物农药5%苏杀威、15%蓖麻油酸烟碱对韭蛆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齐螨素在韭菜产区的推广应用,已收到很好的效果,应用时把握卵孵化盛期用药,把迟眼蕈蚊幼虫消灭在钻蛀韭菜之前,可提高防治效果10%以上。但由于生防菌株及线虫受到复杂的土壤生态因子的影响,生防菌剂及线虫防效的稳定性仍然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生物农药其中也含有化学成分,是生物与化学成分的有机结合,所以对土壤也存在一定危害。
四、化学防治
在成虫羽化盛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茎叶喷雾。早春(3月上中旬)和晚秋(9月中下旬)在幼虫发生期,当叶尖开始发黄变软,并逐渐向地面倒伏时,应立即用药防治。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600毫升或40%辛硫磷乳油500~1000毫升对水100倍,去掉喷雾器喷头,对准韭菜根部灌药顺垄淋浇,然后浇水,不宜采用顺水冲药的施药法。农药直接灌到韭菜的根部,确实可以有效杀死韭蛆,但与此同时,很多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在土壤中,韭菜在生长的同时吸收了这些有机磷类农药,并通过根部进入到韭菜内部,而通过根部进入韭菜内部的有机磷农药用水是很难清洗掉的,韭菜便容易农药残留超标。而且韭蛆抗药性强,单纯的化学防治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尽管大量使用有机磷杀虫剂灌根,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并且造成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的恶果。另外,使用低毒农药效果不好,生产上,很多菜农会用一些高毒残留期长的农药,不少菜农使用甲基对硫磷、甲拌磷等早已禁用的高毒农药防治韭蛆,因食用被污染的韭菜而造成的消费者中毒事件不时见于报端。人若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较多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对身体有害,长期低剂量的有机磷农药可使人慢性中毒,并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致畸等危害;急性中毒可引起肌肉痉挛、瞳孔收缩、呼吸困难,甚至引发死亡。另外,施农药之后,有机磷成分是不会那么快就消失的,如果有机磷农药成分渗透进入土地,那么受到污染并且存在农药残留可能的,还有韭菜生长的土壤。有机磷农药极易散逸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残留有机磷农药基数大,即使实际种植时喷洒量很少,也易造成农作物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同时土壤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在偏酸性降水作用下,易通过酸性粘性土层进入地下水,进而导致二次污染。同时农药也会毒化大气,造成对自然的污染,影响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引起生物相的改变,敏感种的减少与消失,污染种的增多与加强,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因此,寻找到杀虫高效、土壤改良、易降解、无残留、无抗药性、稳定性好的治理韭蛆的药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印楝杀虫剂能较好地满足了目前农药开发的要求,如高效、低毒、无残留、选择性好等。印楝中活性成分是自然存在的物质,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演化过程中,自然界对印楝中的各种化学成分早已形成了完善的降解机制,其活性成分在自然界中无累积,对环境安全,特别适用于蔬菜、水果和茶叶等直接食用的作物,且对作物不产生药害,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如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成分、耐贮性,并且能够增强作物的抗旱、抗涝、抗冻能力,抑制病原微生物及虫卵的生长繁育,提高作物的抗性,可减缓害虫的抗药性。印楝杀虫剂主要具有抑制生长发育、拒食、忌避和不育等作用方式,与常规农药的杀虫作用机理差异很大,活性成分复杂,有利于克服害虫抗药性,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并有明显的选择性。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并具有环境污染治理功能,如已有研究报道发现印楝树叶、树皮可以有效地吸附、并清除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如清除Cu2+、Zn2+、Cd2+ 等,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系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在农药、卫生用药、日化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人们对印楝素及制剂的生物活性、田间防治效果、印楝素提取方法、制剂制备、作用机制、合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的环境安全性是印楝杀虫剂广泛应用的基础和关键。 对环境生态方面的测定表明,印楝素对天敌昆虫茧蜂、七星瓢虫、蜘蛛、蚂蚁、蜜蜂、鸟类都是安全的。印楝素对鱼类的毒性也很低甚至无毒,可作为鱼用杀寄生虫药物,对蚯蚓也没有副作用。实验证明印楝制剂对脊椎动物及人类几乎无毒性,不污染生态环境。 
印楝制剂对害虫天敌低毒,由于印楝农药特殊的作用方式,所以对害虫天敌或一些有益生物无害,或具有轻微影响。印楝作为激素影响剂在害虫体内积累非常少,且常被转化,故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较为安全。低剂量的印楝种子提取物不会伤害膜翅目的拟寄生天敌昆虫,也不会影响其交配和寻找新寄住,从而增强生物控制效果。
由于印楝素的脂溶性和在水中的不稳定性,传统的印楝素的剂型主要为乳油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限制了印楝素生物农药的应用开发。
目前已有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专利号ZL201210067320.X)及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溶剂(专利申请号201210106837.5)。植物根结线虫病及果树根癌病属于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的定义是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而韭菜根蛆属于植物虫害,虫害的定义是危害各种植物的昆虫(insects)和螨类(mites),通称为害虫,由它们引起的各种植物伤害称为虫害。由此可知,韭菜根蛆与根结线虫及果树根癌有着明显的区别,本发明印楝素水剂在防治对象方面与前面两种完全不同。若将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及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溶剂直接用于治疗韭菜根蛆,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效果并不明显。另外,现有的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及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为水溶剂。不适宜作为农药直接喷洒。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印楝素水剂具有杀虫高效、土壤改良、易降解、无残留、无抗药性、稳定性好、适合直接喷洒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045-0.005份,印楝素B 0.08-0.12份,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4-0.25份,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4-0.16份,水0.48-0.52份。
上述的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048份,印楝素B 0.1份,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5份,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5份,水0.4952份。
上述的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
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 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
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 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和效果:
本发明印楝素水剂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本发明印楝素活性成分多,而且作用机理复杂,相互协同,不易产生抗性;控制害虫虫口基数效果明显:本发明印楝素具有很好的生态调节作用,若长期大面积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该区域的病虫害基数,避免害虫的大爆发;环保安全:对天敌友好,为天敌和有益生物构筑和谐生态(美国、日本对印楝素为免检有机农用产品);提高作物免疫力,促生长效果明显。本发明印楝素水剂能有效提供作物防虫的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效果明显,使植物健康生长;改善土壤,培肥地力的效果:它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系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绿色环保,天然有机:本品高效、不污染环境及土壤、易降解、无残留、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理想肥料;其稳定性好,易于储存。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本发明印楝素水剂对害虫的作用方式主要是使昆虫拒食、忌避及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等。通过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昆虫口器的化学感应器官,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使昆虫不能正常取食植物,产生拒食和忌避等作用。通过对中肠消化酶的作用,造成食物的营养转换不足,从而影响昆虫的生命力。经印楝素处理昆虫幼虫,致使幼虫蜕皮延长或不能蜕皮而出现永久性幼虫或成为畸形的蛹、成虫等。本发明印楝素水剂通过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了昆虫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卵黄蛋白的合成与释放,打破昆虫的生命周期,从而影响昆虫从卵期到成虫各个阶段的正常生长发育。印楝质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包括:(1)影响触角、跗节、产卵器上化学感受器的功能导致忌避作用;(2)影响口器上厌食及其他化学感器产生初生拒食反应;(3)作用于消化系统形成次生拒食反应;(4)障碍形态发生肽类激素的释放,影响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滴度,抑制生长发育并使生殖力下降;(5)抑制细胞分裂、损害发育中的器官组织。
本发明印楝素水剂符合绿色植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高效、低毒、无残留、选择性好等,产业化前景广阔。印楝素制备的印楝杀虫制剂对害虫的广谱作用、无残留,可减缓害虫的抗药性,是用于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的理想农药。本发明印楝素水剂作为重要的植物源农药对昆虫具有强烈拒食性和阻碍生长发育的作用,防治害虫范围广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对高等动物无害,对昆虫天敌安全,并且在自然界中易降解、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无公害防治的实施,印楝素杀虫剂呈现出较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另外,相较于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剂及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剂,本发明防效明显更高,更适用于韭菜根蛆的防治。
本发明印楝素水剂是农药原药的水溶液,药剂以离子或分子状态均匀分散在水中,药剂的浓度取决于原药的水溶解度,一般情况是其最大溶解度,使用时再兑水稀释。水剂与水溶剂相比,不需要进行溶解的步骤,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即可喷雾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少,制造工艺简单,药效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百分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质量百分含量。
实施例1: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048kg,印楝素B 0.1kg,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5kg,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5kg,水0.4952k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
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 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
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 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
实施例2: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05kg,印楝素B 0.12kg,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4 kg,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4 kg,水0.495 k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
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 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
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 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
实施例3: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048g,印楝素B 0.12 g,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4 g,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6 g,水0.4852 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
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 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
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 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
实施例4: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05g,印楝素B 0.12 g,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5g,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4g,水0.4852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
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 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
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 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
实施例5: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45g,印楝素B 0.1 g,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5 g,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4 g,水0.515 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
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 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
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 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
实施例6: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047kg,印楝素B 0.11kg,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4kg,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55kg,水0.48k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
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 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
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 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
实施例7: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 0.0046kg,印楝素B 0.08kg,印楝树茎提取物F 0.24kg,印楝树叶提取物G 0.15kg,水0.52k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
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 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
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 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
本发明印楝素水剂治疗韭菜根蛆的试验数据如下:
1.1供试材料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按本发明实施例1-7中的方法制得),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溶剂。
供试植物:韭菜
1.2方法与步骤
试验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蔬菜试验基地中进行,此地块韭菜根蛆的发病率为95%,前茬作物为韭菜。试验设10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7为施入本发明实施例1-7治疗韭菜根蛆印楝素水剂,处理8为施入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处理9施入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溶剂,对照(CK)浇入清水。韭菜行距20 cm,穴距15 cm,每穴15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各处理分设3个小区。栽培管理与一般生产相同。
栽植一周后时分别用本发明实施例1-7制得的印楝素水剂和在先专利的印楝素水溶剂每亩1kg,本发明实施例1-7制得的印楝素水剂用1:80倍比例稀释、在先专利的印楝素水溶剂按说明书比例稀释对韭菜灌根,对照用清水。每周一次,灌根三次,控制20天左右。5天后,取主根附近5-10cm,土壤深度5-15cm进行镜检,测量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变化情况,同时计算防治效果。栽植20天时,拔出韭菜进行检查,同时观察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统计作物产量。采集成熟期韭菜鲜样,分析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
2结果与分析
治疗韭菜根蛆的本发明印楝素水剂防治韭菜根蛆的效果较好。栽植20天时,施用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幼虫相对防效为94-98%,其中实施例1制得的印楝素水剂的幼虫相对防效为98%,施用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的幼虫相对防效为30%,施用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溶剂的幼虫相对防效为30%,未施用印楝素的,韭菜根蛆的发病率为95%。
印楝素水剂对土壤中有害微生物也产生一定影响,细菌、真菌数量的增加是土壤致病性增强和土壤退化的表现,施用印楝素水剂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发生变化,随着印楝素水剂施用次数的增加,抑制了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生长,其数量均低于对照。印楝素水剂可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试验表明:施用本发明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可以有效防治韭菜根蛆,在植株生长期间,施用印楝素水剂的植株地上部分生长良好,同时叶片颜色加深,叶绿素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印楝素水剂对土壤本身有很好的改良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促进韭菜植株生长,显著提高韭菜产量和品质。
稳定性结果:在0-30℃贮存条件下,避免阳光直射,本发明印楝素水剂可以保存24个月。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498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4980A21申请号201410381518422申请日20140806A01N65/26200901A01N25/02200601A01P7/04200601A01P21/00200601C09K17/14200601A01N43/90200601C09K101/0020060171申请人辽宁绿禾农业有限公司地址110000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长江北街133号72发明人刘明纪明山钟军尚晓晴74专利代理机构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1代理人张立新54发明名称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

2、公开了了一种农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450005份,印楝素B008012份,印楝树茎提取物F024025份,印楝树叶提取物G014016份,水048052份。本发明印楝素水剂具有杀虫高效、土壤改良、易降解、无残留、无抗药性、稳定性好、适合直接喷洒的特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4980ACN104094980A1/1页21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按。

3、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450005份,印楝素B008012份,印楝树茎提取物F024025份,印楝树叶提取物G014016份,水04805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48份,印楝素B01份,印楝树茎提取物F025份,印楝树叶提取物G015份,水04952份。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

4、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

5、叶提取物G。权利要求书CN104094980A1/8页3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农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韭蛆,学名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YANGETZHANG,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是我国特有的害虫种类,国外至今尚无相关报道。韭蛆成虫雄虫体长3348平均43MM,黑褐色;雌虫体长45平均46MM,一般特征与雄虫相似,但触角较短且细。成虫不取食,喜腐殖质,有趋光性,但喜在阴湿弱光环境下活动。上午911时最为活跃,同时也是交尾高峰,夜间不活动。雌虫产卵趋向寄主。

6、附近的隐蔽场所,多产于土缝、植株基部与土缝间的缝隙、叶鞘缝隙,堆产,少数散产。0003韭蛆幼虫营隐蔽式群居生活,聚集在地下为害韭菜鳞茎、根部及假茎,从外及内蛀食,导致植株叶片从老叶至新叶变黄,继而干枯,幼虫可继续向下为害蛀食鳞茎及根部,使得生长点受破坏不能产生新叶而整株枯死。0004韭蛆的发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各省区,以及四川、湖北、浙江、江苏等省。该虫取食范围较广,可为害百合科、菊科、藜科、十字花科、葫芦科、伞形科等7科30多种蔬菜,其中北方保护地韭菜受害最重,调查河南省中牟蒜区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可严重为害大蒜,一般地块虫株率2030,严重地块高达100。0005目前传统的防治方法有如下几种一。

7、、农业措施合理轮作根据韭蛆危害程度确定适宜的轮作时间,一般种植34年韭菜后可与其他作物(除葱、蒜外)轮作1次,有条件的如能进行水旱轮作防效更好。轮作防病被广泛使用,但对一些特殊经济作物或特定地区无法达到合理轮作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也不适用于寄主范围较宽的韭蛆的防治。0006合理施肥韭菜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且应该氮磷钾平衡施肥。但是有机肥料,特别是饼肥,要充分腐熟后再用,否则粪肥发酵、植株腐烂发出臭味引蝇产卵,滋生蛆虫导致韭蛆为害加重;化肥应根据土壤地力氮、磷、钾配合施用为宜,适当补充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否则氮素化肥过量,引起植株徒长。0007春季除虫在早春土壤开始解冻时,将韭。

8、菜根周围的表土用竹签剔开,使韭蛆暴露于地皮以外,韭蛆一旦接触到低温和干燥的空气后,就会自然死亡。但此方法只能杀死部分韭蛆,不能达到完全灭虫的效果。0008灌水灭虫露地韭菜在春秋两季韭蛆幼虫发生时,连续浇水淹没根系23天;拱棚韭菜分别在11月下旬和翌年3月初进行灌水。韭蛆发生严重的田块,灌水要淹没畦背,可明显减轻为害。但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韭蛆为害,不能完全杀灭韭蛆。0009扒土晒根韭菜生长期扒去表层土,露出“韭核”晾晒57天。但仅可杀灭部分韭蛆,仍有韭蛆继续危害韭菜,造成韭菜减产。说明书CN104094980A2/8页40010二、物理防治1、采用糖醋液进行诱杀。在韭蛆成虫发生期,将盛有糖醋液。

9、(糖、醋、水按3314配成)的盆子每亩韭菜地放13盆,保持不干,诱杀成虫。而在土里越冬的韭蛆幼虫和漏网成虫产下的卵则无法起到杀灭效果。另外,防治时比较费工费时,大面积种植须成方连片进行诱杀,才能保证效果。00112、黄色粘虫板诱杀。在韭菜棚内每20平方米范围内悬挂一块黄色粘虫板,诱杀韭蛆成虫。黄板诱杀仅可诱杀成虫,韭菜根部的越冬幼虫仍可继续为害。00123、诱虫灯诱杀。根据韭蛆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高发期在棚内夜间设置25瓦普通日光灯或专用诱虫灯,灯下面30厘米处放一个糖醋液盆,可以诱杀韭蛆成虫。但对于在土里越冬的韭蛆幼虫和漏网成虫产下的卵则无法起到杀灭效果,且同时韭蛆的天敌也被诱杀。00134。

10、、设防虫网。设置50目的防虫网,对韭菜生产田块进行隔离。此方法仅起到防止韭蛆转移为害,防止韭蛆成虫侵害和蔓延,对于已发生韭蛆的田块则不能起到杀虫的作用。另外,防虫网覆盖在南方部分地区应用较多,且在速生蔬菜上的应用技术比较成熟。但在韭菜大田生产中用于防治韭蛆的研究较少。在韭菜大田生长中的应用技术需进一步研究。0014三、生物防治目前已对眼蕈蚊科害虫的生物防治研究较多,孙瑞红等在室内利用异小杆属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INDICALN2品系侵染韭蛆幼虫,在韭蛆与LN2线虫比例分别为1200和L400时,韭蛆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54和8827。成学美等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韭蛆,当剂量。

11、为56KG667M2时防治效果可达75左右。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液也是防治韭蛆的良好生物制剂,在冬初韭菜扣棚前或在春天韭菜揭棚刈割后每亩兑水100T针对地面均匀喷洒,保持土壤菌浓102106CFUG,能很好地控制韭蛆的为害。生物农药5苏杀威、15蓖麻油酸烟碱对韭蛆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齐螨素在韭菜产区的推广应用,已收到很好的效果,应用时把握卵孵化盛期用药,把迟眼蕈蚊幼虫消灭在钻蛀韭菜之前,可提高防治效果10以上。但由于生防菌株及线虫受到复杂的土壤生态因子的影响,生防菌剂及线虫防效的稳定性仍然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生物农药其中也含有化学成分,是生物与化学成分的有机结合,所以对土壤也存在一定。

12、危害。0015四、化学防治在成虫羽化盛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茎叶喷雾。早春(3月上中旬)和晚秋(9月中下旬)在幼虫发生期,当叶尖开始发黄变软,并逐渐向地面倒伏时,应立即用药防治。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600毫升或40辛硫磷乳油5001000毫升对水100倍,去掉喷雾器喷头,对准韭菜根部灌药顺垄淋浇,然后浇水,不宜采用顺水冲药的施药法。农药直接灌到韭菜的根部,确实可以有效杀死韭蛆,但与此同时,很多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在土壤中,韭菜在生长的同时吸收了这些有机磷类农药,并通过根部进入到韭菜内部,而通过根部进入韭菜内部的有机磷农药用水是很难清洗掉的,韭菜便容易农药残留超标。而且韭蛆抗药性。

13、强,单纯的化学防治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尽管大量使用有机磷杀虫剂灌根,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并且造成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的恶果。另外,使用低毒农药效果不好,生产上,很多菜农会用一些高毒残留期长的农药,不少菜农使用甲基对硫磷、甲拌磷等早已禁用的高毒农药防治韭蛆,因食用被污染的韭菜而造成的消费者中毒事件不时见于报说明书CN104094980A3/8页5端。人若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较多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对身体有害,长期低剂量的有机磷农药可使人慢性中毒,并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致畸等危害;急性中毒可引起肌肉痉挛、瞳孔收缩、呼吸困难,甚至引发死亡。另外,施农药之后,有机磷成分是不会那么快就消失的,如果有。

14、机磷农药成分渗透进入土地,那么受到污染并且存在农药残留可能的,还有韭菜生长的土壤。有机磷农药极易散逸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残留有机磷农药基数大,即使实际种植时喷洒量很少,也易造成农作物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同时土壤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在偏酸性降水作用下,易通过酸性粘性土层进入地下水,进而导致二次污染。同时农药也会毒化大气,造成对自然的污染,影响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引起生物相的改变,敏感种的减少与消失,污染种的增多与加强,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0016因此,寻找到杀虫高效、土壤改良、易降解、无残留、无抗药性、稳定性好的治理韭蛆的药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0017印楝杀虫剂能较好地满足了目前农药开。

15、发的要求,如高效、低毒、无残留、选择性好等。印楝中活性成分是自然存在的物质,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演化过程中,自然界对印楝中的各种化学成分早已形成了完善的降解机制,其活性成分在自然界中无累积,对环境安全,特别适用于蔬菜、水果和茶叶等直接食用的作物,且对作物不产生药害,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如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成分、耐贮性,并且能够增强作物的抗旱、抗涝、抗冻能力,抑制病原微生物及虫卵的生长繁育,提高作物的抗性,可减缓害虫的抗药性。印楝杀虫剂主要具有抑制生长发育、拒食、忌避和不育等作用方式,与常规农药的杀虫作用机理差异很大,活性成分复杂,有利于克服害虫抗药性,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哺乳动物毒。

16、性低,并有明显的选择性。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并具有环境污染治理功能,如已有研究报道发现印楝树叶、树皮可以有效地吸附、并清除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如清除CU2、ZN2、CD2等,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系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在农药、卫生用药、日化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0018人们对印楝素及制剂的生物活性、田间防治效果、印楝素提取方法、制剂制备、作用机制、合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的环境安全性是印楝杀虫剂广泛应用的基础和关键。对环境生态方面的测定表明,印楝素对天敌昆虫茧。

17、蜂、七星瓢虫、蜘蛛、蚂蚁、蜜蜂、鸟类都是安全的。印楝素对鱼类的毒性也很低甚至无毒,可作为鱼用杀寄生虫药物,对蚯蚓也没有副作用。实验证明印楝制剂对脊椎动物及人类几乎无毒性,不污染生态环境。0019印楝制剂对害虫天敌低毒,由于印楝农药特殊的作用方式,所以对害虫天敌或一些有益生物无害,或具有轻微影响。印楝作为激素影响剂在害虫体内积累非常少,且常被转化,故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较为安全。低剂量的印楝种子提取物不会伤害膜翅目的拟寄生天敌昆虫,也不会影响其交配和寻找新寄住,从而增强生物控制效果。0020由于印楝素的脂溶性和在水中的不稳定性,传统的印楝素的剂型主要为乳油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18、限制了印楝素生物农药的应用开发。0021目前已有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专利号ZL201210067320X)及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溶剂(专利申请号2012101068375)。植物根结线虫病及果树根癌病属于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的定义是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说明书CN104094980A4/8页6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而韭菜根蛆属于植物虫害,虫害的定义是危害各种植物的昆虫INSECTS和螨类MITES,通称为害虫,由它们引起的各种植物伤害称为虫害。由此可知,韭菜根蛆与根结线虫及果树根癌有着明显的区别,本发明。

19、印楝素水剂在防治对象方面与前面两种完全不同。若将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及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溶剂直接用于治疗韭菜根蛆,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效果并不明显。另外,现有的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及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为水溶剂。不适宜作为农药直接喷洒。发明内容0022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印楝素水剂具有杀虫高效、土壤改良、易降解、无残留、无抗药性、稳定性好、适合直接喷洒的特点。002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450005份,。

20、印楝素B008012份,印楝树茎提取物F024025份,印楝树叶提取物G014016份,水048052份。0024上述的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48份,印楝素B01份,印楝树茎提取物F025份,印楝树叶提取物G015份,水04952份。0025上述的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0026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

21、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0027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0028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和效果本发明印楝素水剂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本发明印楝素活性成分多,而且作用机理复杂,相互协同,不易产生抗性;控制害虫虫口基数效果明显本发明印楝素具有。

22、很好的生态调节作用,若长期大面积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该区域的病虫害基数,避免害虫的大爆发;环保安全对天敌友好,为天敌和有益生物构筑和谐生态(美国、日本对印楝素为免检有机农用产品);提高作物免疫力,促生长效果明显。本发明印楝素水剂能有效提供作物防虫的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效果明显,使植物健康生长;改善土壤,培肥地力的效果它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系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绿色环保,天然有机本品高效、不污染环境及土壤、易降解、无残留、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理想肥料;其稳定性好,易于储存。说明书CN104094980A5/8页70029本发明的作用机理本。

23、发明印楝素水剂对害虫的作用方式主要是使昆虫拒食、忌避及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等。通过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昆虫口器的化学感应器官,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使昆虫不能正常取食植物,产生拒食和忌避等作用。通过对中肠消化酶的作用,造成食物的营养转换不足,从而影响昆虫的生命力。经印楝素处理昆虫幼虫,致使幼虫蜕皮延长或不能蜕皮而出现永久性幼虫或成为畸形的蛹、成虫等。本发明印楝素水剂通过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了昆虫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卵黄蛋白的合成与释放,打破昆虫的生命周期,从而影响昆虫从卵期到成虫各个阶段的正常生长发育。印楝质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包括1影响触角、跗节、产卵器上化学感受器的功能导致忌避作用;2影响口器上。

24、厌食及其他化学感器产生初生拒食反应;3作用于消化系统形成次生拒食反应;4障碍形态发生肽类激素的释放,影响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滴度,抑制生长发育并使生殖力下降;5抑制细胞分裂、损害发育中的器官组织。0030本发明印楝素水剂符合绿色植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高效、低毒、无残留、选择性好等,产业化前景广阔。印楝素制备的印楝杀虫制剂对害虫的广谱作用、无残留,可减缓害虫的抗药性,是用于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的理想农药。本发明印楝素水剂作为重要的植物源农药对昆虫具有强烈拒食性和阻碍生长发育的作用,防治害虫范围广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对高等动物无害,对昆虫天敌安全,并且在自然界中易降解、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生态。

25、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无公害防治的实施,印楝素杀虫剂呈现出较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另外,相较于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剂及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剂,本发明防效明显更高,更适用于韭菜根蛆的防治。0031本发明印楝素水剂是农药原药的水溶液,药剂以离子或分子状态均匀分散在水中,药剂的浓度取决于原药的水溶解度,一般情况是其最大溶解度,使用时再兑水稀释。水剂与水溶剂相比,不需要进行溶解的步骤,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即可喷雾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少,制造工艺简单,药效好。00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

26、,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0033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0034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百分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质量百分含量。0035实施例1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48KG,印楝素B01KG,印楝树茎提取物F025KG,印楝树叶提取物G015KG,水04952K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

27、。0036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0037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说明书CN104094980A6/8页8入50ML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0038实施例2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5。

28、KG,印楝素B012KG,印楝树茎提取物F024KG,印楝树叶提取物G014KG,水0495K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0039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0040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

29、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0041实施例3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48G,印楝素B012G,印楝树茎提取物F024G,印楝树叶提取物G016G,水04852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0042上述的印楝树。

30、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0043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0044实施例4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5G,印楝素B012G,印楝树茎提取物F025G,印楝树叶提取物。

31、G014G,水04852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0045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0046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80乙醇,搅。

32、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0047实施例5说明书CN104094980A7/8页9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0045G,印楝素B01G,印楝树茎提取物F025G,印楝树叶提取物G014G,水0515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0048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

33、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0049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0050实施例6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47KG,印楝素B011KG,印楝树茎提取物F024KG,印楝树叶提取物G0155K。

34、G,水048K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0051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L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0052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

35、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0053实施例7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印楝素A00046KG,印楝素B008KG,印楝树茎提取物F024KG,印楝树叶提取物G015KG,水052KG。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所述重量的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加入到所述重量的水中搅拌,使得印楝素A、印楝素B、印楝树茎提取物F和印楝树叶提取物G溶解到水中,制得印楝素水剂。0054上述的印楝树茎提取物F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树茎切碎,取切碎的印楝树茎250G,加入25M。

36、L75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茎提取物F。0055上述的印楝树叶提取物G的制备方法如下印楝鲜叶粉碎,称取250G印楝树叶,加入50ML80乙醇,搅拌,提取3次,第一次1H,第二次40MIN,第三次20MIN,然后离心分离,浓缩冷却后过滤,滤液分流2次,既得印楝树叶提取物G。0056本发明印楝素水剂治疗韭菜根蛆的试验数据如下11供试材料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按本发明实施例17中的方法制得),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溶剂。说明书CN104094980A8/8页10005。

37、7供试植物韭菜12方法与步骤试验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蔬菜试验基地中进行,此地块韭菜根蛆的发病率为95,前茬作物为韭菜。试验设10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7为施入本发明实施例17治疗韭菜根蛆印楝素水剂,处理8为施入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处理9施入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溶剂,对照(CK)浇入清水。韭菜行距20CM,穴距15CM,每穴15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各处理分设3个小区。栽培管理与一般生产相同。0058栽植一周后时分别用本发明实施例17制得的印楝素水剂和在先专利的印楝素水溶剂每亩1KG,本发明实施例17制得的印楝素水剂用180倍比例稀释、在先专利的印楝素水溶剂按说明书比例稀。

38、释对韭菜灌根,对照用清水。每周一次,灌根三次,控制20天左右。5天后,取主根附近510CM,土壤深度515CM进行镜检,测量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变化情况,同时计算防治效果。栽植20天时,拔出韭菜进行检查,同时观察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统计作物产量。采集成熟期韭菜鲜样,分析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00592结果与分析治疗韭菜根蛆的本发明印楝素水剂防治韭菜根蛆的效果较好。栽植20天时,施用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的幼虫相对防效为9498,其中实施例1制得的印楝素水剂的幼虫相对防效为98,施用治疗根结线虫的印楝素水溶剂的幼虫相对防效为30,施用治疗果树根癌的印楝素水溶剂的幼虫相对防效为30,未施用印楝素的,。

39、韭菜根蛆的发病率为95。0060印楝素水剂对土壤中有害微生物也产生一定影响,细菌、真菌数量的增加是土壤致病性增强和土壤退化的表现,施用印楝素水剂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发生变化,随着印楝素水剂施用次数的增加,抑制了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生长,其数量均低于对照。印楝素水剂可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0061试验表明施用本发明治疗韭菜根蛆的印楝素水剂可以有效防治韭菜根蛆,在植株生长期间,施用印楝素水剂的植株地上部分生长良好,同时叶片颜色加深,叶绿素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印楝素水剂对土壤本身有很好的改良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促进韭菜植株生长,显著提高韭菜产量和品质。0062稳定性结果在030贮存条件下,避免阳光直射,本发明印楝素水剂可以保存24个月。说明书CN104094980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