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及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76779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00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595109.3

申请日:

2016.07.26

公开号:

CN106121641A

公开日:

2016.11.1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49/00申请日:20160726|||公开

IPC分类号:

E21B49/00

主分类号:

E21B49/0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魏晨吉; 李勇; 李保柱; 宋本彪; 张琪; 熊礼晖; 郑洁; 张为民; 张晶; 王琦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王天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相对贡献系数是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总储层段单位厚度产量的比值;根据不同油藏的特性,从油藏生产测井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中,确定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计算待测油藏中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其中,所述
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是单储层产量与单储层厚度的比值,所述相对贡献系数是所述
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总储层段单位厚度产量的比值;
根据不同油藏的特性,从油藏生产测井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
中,确定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其中,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
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符合不同油藏中贼层识别的要求;
计算待测油藏中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
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
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
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
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
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
发育贼层,包括:
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纵坐标、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
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为横坐标绘图,其中,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
贡献系数的交汇线将所述绘图分为不同的区域;
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
数在所述绘图中不同区域的分布位置,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
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
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
否发育贼层,包括:
对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小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储层不进
行判断;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大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且相对贡
献系数小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储层确定为非贼层;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大
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且相对贡献系数大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储
层确定为贼层。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碳酸盐岩油藏,所
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50,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为2。
5.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
献系数,其中,所述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是单储层产量与单储层厚度的比值,所述相
对贡献系数是所述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总储层段单位厚度产量的比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不同油藏的特性,从油藏生产测井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
和相对贡献系数中,确定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其中,所述
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符合不同油藏中贼层识别的要求;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测油藏中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
相对贡献系数;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小单储层
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
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藏中贼层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包括:
绘图单元,用于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纵坐标、以油
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为横坐标绘图,其中,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
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交汇线将所述绘图分为不同的区域;
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每口井每个储层
的相对贡献系数在所述绘图中不同区域的分布位置,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油藏中贼层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具体用
于对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小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储层不进行
判断;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大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且相对贡献
系数小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储层确定为非贼层;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大于
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且相对贡献系数大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储层
确定为贼层。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油藏中贼层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碳酸盐岩油藏,所
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50,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为2。

说明书

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及
装置。

背景技术

贼层是指渗透率远高于储层平均渗透率的薄层,流体主要沿着贼层流动,导致见
水过快,严重降低波及体积,导致注水无效循环,影响油田整体开发效果。目前,一般通过地
质静态资料、产量、产液指数、产增贡献率、单层产液指数、无因次压力系数等来识别并表征
贼层。但这些动、静态识别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地质静态资料无法定量识别贼
层;基于产量数据识别贼层时,未考虑生产压差的概念;以产液指数、产增贡献率、单层产液
指数、无因次压力系数等指标划分贼层时,未考虑储层厚度或渗透率极差等限制条件。目
前,仍然没有一种相对准确并可以快速识别贼层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贼层识别的
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
值和相对贡献系数,其中,所述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是单储层产量与单储层厚度的
比值,所述相对贡献系数是所述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总储层段单位厚度产量的比
值;根据不同油藏的特性,从油藏生产测井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
中,确定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其中,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
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符合不同油藏中贼层识别的要求;计算待测油藏中每口
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
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
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小
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相
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包括: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
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纵坐标、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为横坐标
绘图,其中,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交汇线将所述绘
图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每口井每个储层
的相对贡献系数在所述绘图中不同区域的分布位置,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小
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相
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包括:对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
贡献值小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储层不进行判断;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
量贡献值大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且相对贡献系数小于所述最小相对贡
献系数的储层确定为非贼层;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大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
产量贡献值且相对贡献系数大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储层确定为贼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碳酸盐岩油藏,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50,
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为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贼层识别
的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
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其中,所述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是单储层
产量与单储层厚度的比值,所述相对贡献系数是所述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总储层
段单位厚度产量的比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不同油藏的特性,从油藏生产测井的单储层单
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中,确定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
献系数,其中,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符合不同油藏中
贼层识别的要求;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测油藏中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
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
贡献值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
系数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模块,包括:绘图单元,用于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
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纵坐标、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为横坐标绘图,
其中,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交汇线将所述绘图分为不
同的区域;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每口井每个储
层的相对贡献系数在所述绘图中不同区域的分布位置,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模块:具体用于对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小于所
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储层不进行判断;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大于
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且相对贡献系数小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储层
确定为非贼层;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大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且
相对贡献系数大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储层确定为贼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碳酸盐岩油藏,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50,
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为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
和相对贡献系数(例如,可以基于油藏生产测井的动态监测数据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
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并根据不同油藏的特性确定最小单储层
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最后,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
产量贡献值与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
系数与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即可快速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由于
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的计算充分考虑了厚度对产量贡献的影响,使
得贼层识别更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贼层识别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
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贼层识别的判别图版;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油藏中贼层识别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
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
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
数,其中,所述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是单储层产量与单储层厚度的比值,所述相对贡
献系数是所述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总储层段单位厚度产量的比值;

步骤102:根据不同油藏的特性,从油藏生产测井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
相对贡献系数中,确定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其中,所述最
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符合不同油藏中贼层识别的要求;

步骤103:计算待测油藏中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
贡献系数;

步骤104: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小单储层
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
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由图1所示的流程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
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例如,可以基于油藏生产测井的动态监测数据计
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并根据不同油藏
的特性确定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最后,根据每口井每个
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
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即可快速确定每口井每个储
层是否发育贼层。由于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的计算充分考虑了厚度
对产量贡献的影响,使得贼层的识别更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贼层识别的准确度。

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现场生产测井监测数据为基础,获取所有单井单层(即单储
层)的厚度及对应的单层产量,进而求得单层厚度百分比和单层产量百分比,最后利用单井
单层产量、单层厚度、单层厚度百分比以及单层产量百分比,计算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
值和相对贡献系数RCI。

具体实施时,假设储层段有n个单层,第i层的产量为Qi,第i层的厚度为hi,储层总
产量为Qt,储层总厚度为ht。贼层识别图版横坐标(即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单层产
量与单层厚度之比,即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该参数可有效解决以往贼层识别方法
中未考虑贼层厚度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为了可以进一步快速识别贼层,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
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
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
是否发育贼层,包括: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纵坐标、以油
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为横坐标绘图,其中,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
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交汇线将所述绘图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
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在所述绘图中不同区域的分
布位置,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具体的,如图2所示,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纵坐
标、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为横坐标绘图后,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
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交汇线将绘图分为不同的区域,即根据坐标值最小单储层单位
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
相对贡献系数的交汇线将绘图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发育贼层区域、不发育贼层区域以及
单位厚度产量值过低不考虑区域,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数据在不同区域的分布位置即可
快速确定是否是发育贼层。

具体实施时,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小单储
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相对贡
献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包括:对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
值小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储层不进行判断;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
献值大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且相对贡献系数小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
数的储层确定为非贼层;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大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
贡献值且相对贡献系数大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储层确定为贼层。

具体实施时,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可以针对不同
油藏进行确定。由于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过低的单层不足以影响油藏注水开发,不
具有贼层识别的价值,因此需确定一个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由于油藏物性等
因素的差异,不同油藏的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应不同,一般可采用单储层单位
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平均值的一半,例如,针对碳酸盐岩油藏,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
值为可以为50stb/ft。最小相对贡献系数越高,则表明该单层的产能越大,贼层的产能贡献
大于储层整体产能,一般定义贼层判定相对贡献系数为大于等于2的数值,例如,针对碳酸
盐岩油藏,最小相对贡献系数为2。

以下结合具体示例描述上述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以碳酸盐岩油藏为例。

(1)数据采集与数据质量控制

利用本方法识别贼层位置,采集数据为碳酸盐岩油藏生产测井数据,具体包括所有单
层的厚度及对应的单层产量,当所有数据收集完毕并进行质量控制之后,识别过程即可启动。

本实施例基于初筛结果,有25口井的110个单层数据,利用单层产量、单层厚度、单
层厚度百分比、单层产量百分比计算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RCI,结果
如表1所示。

表1一组碳酸盐岩贼层识别候选井数据




(2)确定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

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过低的单层不足以影响油藏注水开发,不具有贼层识
别的价值,因此需确定一个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由于油藏物性等因素的差异,
不同油藏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取值应不同,一般可采用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
值的平均值的一半。本实施例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平均值为98.53stb/ft,最小单储
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可以取50stb/ft。

(3)确定贼层判定相对贡献系数

相对贡献系数是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单位厚度总产量的比值,该值越
高,则表明该单层的产能越大。贼层的产能贡献大于储层整体产能,一般定义贼层判定相对
贡献系数为大于等于2的数值,该实例取2。

(4)绘制相对贡献系数与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判别图版

横坐标取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纵坐标取相对贡献系数绘制判别图版。依
据不同油藏适用的判定条件,将相对贡献率与单位产量贡献判别图版出为三个分区。本实
施例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取50stb/ft,贼层判定相对贡献系数取2,三个判别分
区(即不予考虑、发育贼层以及不发育贼层三个区域)如图2、3所示。

(5)基于判别图版进行贼层识别

识别结果如图3所示,在图3中通过虚线表示出不予考虑、发育贼层以及不发育贼
层三个区域:

1.依据相对贡献率与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判别图版,本实施例数据中有72
个单层的数据点(该数据点包括: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位于图版左
侧(即不予考虑区域),即横坐标小于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表明该层的单位产
量贡献不足以导致影响油藏注水开发,不予考虑。

2.21个单层的数据点位于判别图版右下侧(即不发育贼层区域)。这些单层的单位
产量贡献已达到可影响油藏注水开发的水平,但相对贡献系数较低,识别为非贼层。

3.17个单层的数据点分布在判别图版右上侧(即发育贼层区域)。表明其单位产量
贡献值达到影响油藏注水开发的水平,且相对贡献系数高于普通储层,判别为贼层发育层
位。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装置,如下
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油藏中贼层的识别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相
似,因此油藏中贼层的识别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
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
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
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油藏中贼层的识别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401,用于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
和相对贡献系数,其中,所述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是单储层产量与单储层厚度的比
值,所述相对贡献系数是所述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总储层段单位厚度产量的比
值;

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不同油藏的特性,从油藏生产测井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
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中,确定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其
中,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符合不同油藏中贼层识别的
要求;

第二计算模块403,用于计算待测油藏中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
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

识别模块404,用于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所述最
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与所述最小
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模块,包括:绘图单元,用于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
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纵坐标、以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为横坐标绘
图,其中,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交汇线将所述绘图
分为不同的区域;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每
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系数在所述绘图中不同区域的分布位置,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
否发育贼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模块:具体用于对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小于所
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储层不进行判断;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大于
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且相对贡献系数小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储层
确定为非贼层;将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大于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且
相对贡献系数大于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储层确定为贼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碳酸盐岩油藏,所述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为50,
所述最小相对贡献系数为2。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
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
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
和相对贡献系数(例如,可以基于油藏生产测井的动态监测数据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
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并根据不同油藏的特性确定最小单储层
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最后,根据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
产量贡献值与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的大小关系和每口井每个储层的相对贡献
系数与最小相对贡献系数的大小关系,即可快速确定每口井每个储层是否发育贼层。由于
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的计算充分考虑了厚度对产量贡献的影响,使
得贼层识别更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贼层识别的准确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
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
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
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
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
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
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
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及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藏中贼层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计算油藏生产测井各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相对贡献系数是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与总储层段单位厚度产量的比值;根据不同油藏的特性,从油藏生产测井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中,确定最小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最小相对贡献系数;计算待测油藏中每口井每个储层的单储层单位厚度产量贡献值和相对贡献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