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滑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滑板.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4086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5.25 CN 201840862 U *CN201840862U* (21)申请号 201020256288.6 (22)申请日 2010.07.12 A63C 17/12(2006.01) (73)专利权人 谢松寿 地址 201209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 2588 号 1 栋 B 区 419 室 (72)发明人 谢松寿 (54) 实用新型名称 自行滑板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滑板, 由杆件和 杆件支架构成, 杆件一端设置有前轮, 杆件支架通 过设置后轮轴连接后轮 ; 杆件和杆件支架之间通 。
2、过滑轨装置连接, 杆件和后轮之间通过直线运动 转化圆周运动的驱动装置连接 ; 杆件和杆件支架 上各设置有踩脚踏板。 所述前轮的数量为一个, 后 轮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杆件可以为两个折弯面相 互垂直或相互近似垂直的形式, 杆件支架上设置 的滚轮轴承为两组, 其中一组的滚轮部分对应安 置在一个杆件上的导槽内, 另外一组的滚轮部分 对应安置在另一个折弯面的另外一个导槽内, 每 组滚轮轴承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且每个导槽内的 滚轮部分各相互保持距离不接触。本实用新型简 化了现有自行滑板的形式, 方便制造, 成本低, 方 便使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
3、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CN 201840863 U1/1 页 2 1. 一种自行滑板, 其特征是由杆件和杆件支架构成, 杆件一端通过轴设置有前轮, 杆件 支架通过设置后轮轴连接后轮 ; 杆件和杆件支架之间通过滑轨装置连接, 杆件和后轮之间 通过直线运动转化圆周运动的驱动装置连接 ; 杆件和杆件支架上各设置有踩脚踏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行滑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装置的形式为 : 安装在杆件 支架上的滚轮轴承, 在杆件上设置配合滚轮轴承滚动的导槽。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自行滑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为端面呈折弯状态的长条形 板材或型材。
4、, 在折弯面上设置长条形的导槽, 所述设置在杆件支架上的滚轮轴承的滚轮部 分安置在导槽内。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自行滑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数量为一个, 后轮的数量 为一个。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自行滑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的折弯端面主体形态呈倒 “L” 形状, 形成两个主折弯面, 在两个折弯面上各切出或是折出长条形的导槽, 滚轮部分的 外径略小于导槽宽度。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自行滑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的两个折弯面相互垂直或相 互近似垂直, 杆件支架上设置的滚轮轴承为两组, 其中一组的滚轮部分对应安置在一个杆 件上的导槽内, 另外一组的滚轮部分对应安置。
5、在另一个折弯面的另外一个导槽内, 对应的 两组滚轮轴承的安装轴线各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杆件的两个折弯面 ; 每组滚轮轴承的个数不 少于两个, 且每个导槽内的滚轮部分各相互保持距离不接触。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4 或 5 或 6 所述的自行滑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和后 轮之间的直线运动转化圆周运动的驱动装置为连接杆件的齿条配合通过单向离合轴承连 接后轮的齿轮, 所述单向离合轴承可替换为单向棘轮、 超越离合。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自行滑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和齿条是一体化的零件, 齿 条的齿切在其中一个折弯面一端。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自行滑板, 其特征。
6、在于所述杆件和前轮轴之间设置转向支架 和转向轴, 其中转向轴连接杆件和转向支架, 转向支架连接前轮轴。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自行滑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和杆件支架之间设置有弹 性回位装置, 所述弹性回位装置为弹簧、 橡胶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40862 U CN 201840863 U1/2 页 3 自行滑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滑板,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行滑板。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运动滑板为一块脚踏板上安装四个轮子, 主要通过使用者间歇性的蹬地以 维持滑行状态 ; 不断的蹬地动作非宜人状态。另外的一种是通过倾斜安装万向轮的两块通 过。
7、扭动轴连接的踏板, 主要通过使用者扭动身体补充持续滑行状态 ; 该车车轮在运行中需 以 “S” 形轨迹维持前进, 速度损耗大。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优于现有同类产品的可应用于健身娱乐运动的 自行滑板。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 该自行滑板, 由杆件和杆件支 架构成, 杆件一端通过轴设置有前轮, 杆件支架通过设置后轮轴连接后轮 ; 杆件和杆件支架 之间通过滑轨装置连接, 杆件和后轮之间通过直线运动转化圆周运动的驱动装置连接 ; 杆 件和杆件支架上各设置有踩脚踏板。 0005 所述滑轨装置的形式为 : 安装在杆件支架上的滚轮轴承, 在杆件。
8、上设置配合滚轮 轴承滚动的导槽。 其中滚轮轴承是一种常见的轴承形式, 为一端带安装螺钉, 一端设置滚动 圆柱体, 在圆柱内部设置滚针、 滚轴或滚珠。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滚轮轴承概念不局限于此 产品, 如普通圆柱形状的轴承通过中间穿过螺钉轴形成的可以安装做滚轮使用的轴承组合 亦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轴承概念。 0006 所述杆件为端面呈折弯状态的长条形板材或型材, 在折弯面上设置长条形的导 槽, 所述设置在杆件支架上的滚轮轴承的滚轮部分安置在导槽内。 0007 所述前轮的数量为一个, 后轮的数量为一个。 0008 所述杆件的折弯端面主体形态呈倒 “L” 形状, 形成两个主折弯面, 在两个折弯面上 各。
9、切出或是折出长条形的导槽, 滚轮部分的外径略小于导槽宽度。 0009 所述杆件的两个折弯面相互垂直或相互近似垂直, 杆件支架上设置的滚轮轴承为 两组, 其中一组的滚轮部分对应安置在一个杆件上的导槽内, 另外一组的滚轮部分对应安 置在另一个折弯面的另外一个导槽内, 对应的两组滚轮轴承的安装轴线各垂直或近似垂直 于杆件的两个折弯面 ; 每组滚轮轴承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且每个导槽内的滚轮部分各相互 保持距离不接触。 0010 以上的结构组合形成了功能目标为 : 两个垂直的相交面上各设置托起杆件的滚轮 支撑, 从两个垂直面上对杆件进行固定, 使得杆件被悬挂固定而不会掉出来, 只能沿未被限 制的一个方向。
10、在滚轮上滑动 ; 同时滚轮的直径小于导槽宽度, 这样可以使每个滚轮在任何 时刻只能接触导槽的一边, 保证了其滚动的单向驱动性。 0011 上面所述的两个折弯面相互垂直只是一种最佳状态, 在实际操作中偏差一些角度 说 明 书 CN 201840862 U CN 201840863 U2/2 页 4 对使用功能影响不大 ; 甚至形成区别垂直较大的角度亦可实现所述悬挂杆件的功能, 只是 效果不及垂直为佳, 所以描述为 :“两个折弯面相互垂直或相互近似垂直” 。 0012 所述杆件和后轮之间的直线运动转化圆周运动的驱动装置为连接杆件的齿条配 合通过单向离合轴承连接后轮的齿轮, 所述单向离合轴承不限于替。
11、换为单向棘轮、 超越离 合等常规单向运转机构。 0013 所述杆件和齿条是一体化的零件, 如将齿条的齿切在其中一个折弯面一端 ; 尤其 是杆件用钣金折弯制造时, 可以将齿条直接做在一边, 更简化零件。 0014 所述杆件和前轮轴之间还可设置转向支架和转向轴, 其中转向轴连接杆件和转向 支架, 转向支架连接前轮轴。 0015 所述杆件和杆件支架之间设置有弹性回位装置, 所述弹性回位装置不限于弹簧、 橡胶带等常规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弹性材料。 0016 杆件和杆件支架上各设置有踩脚踏板的形式不局限于固定连接, 包括为在中间设 置过渡件的形式, 过渡件如弹性减震垫、 辅助支架、 转轴等。 0017 本实。
12、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 简化了自行滑板的形 式, 方便制造, 成本低, 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2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3 本实用新型局部省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 1、 图 2、 图 3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自行滑板的一种简易结构形式, 由杆件 1 和杆 件支架 2 构成, 杆件 1 一端设置有转向支架 3 和转向轴 31, 转向支架 3 通过前轮轴 4 连接前 轮 5, 杆件支架 2 通过设置后轮轴 6 连接后轮 7 ; 转向支架 3 和杆件支架 2 上。
13、各设置有踩脚 踏板 8 和 9 ; 0022 杆件 1 为钣金折弯的直角型钢, 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折弯面上分别开出条形导槽 11、 12 ; 在杆件支架 2 上安装有两组滚轮轴承, 即安装在侧面的滚轮轴承 21, 22 和安装在顶 部的滚轮轴承 23, 24, 导槽的宽度略大于滚轮轴承滚轮端的直径 ; 0023 在杆件1的下端设置了长条形的齿条13, 在后轮7一侧通过单向离合轴承71连接 齿轮 72, 齿条 13 啮合齿轮 72。 说 明 书 CN 201840862 U CN 201840863 U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40862 U CN 201840863 U2/2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40862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