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与上膜机有关的,更具体地说,是指能将具有热激活性层透明薄膜叠合到一块纸上的那种叠合装置。 大家知道,通过上一层透明的保护膜来制造一件上了膜的物品。例如:一面涂有粘结剂的聚树酯物质,图象之类消息上面叠上一层热激性材料。这样,印有消息的纸张,免于受损。为了高效率地生产一件合格的产品,保护膜一定要正确地叠合在纸张上。
在现有的上膜机中,使用一种热活性型的粘合剂,把许多薄膜或纸张叠在一起,通常使用一个加热滚筒要作为加热装置。一般在这种叠合装置上所用的加热滚筒的热量容量都比较大,所以达到足够高的能进行上模的操作温度需要较长的时间,换句话说,即所谓常用加热滚筒上的“上升”时间是不合适的。
为了保持常规加热滚筒的温度不变,滚筒不停地转动,当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又会呈现另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叠合薄膜的一个表面上有一层热活性粘合层时更特殊,因为加热滚筒不停地转动,所以叠合薄膜也老是移动,浪费掉许多薄膜。此外,当没有纸张而薄膜受热和被移动时,使薄膜的热传到常用的胶滚上,这样,叠合薄膜就合绕在胶滚棒上;造成了一种不能被接受的操作条件。
还有在先有的工艺装置中,因为加热滚筒不停地滚动,同时,其表面不断地受热,因为是通过它的内部电热器来加热地,所以加热滚筒的整体和直径都会变得比要求的大,而机器部件周围的温度也会增加到不能允许的程度。结果是使用这种加热滚筒的上膜机,必须全部使用高热阻的零件,因而变得既贵又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上膜机,它能消除上述工艺中固有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上膜机,这种装置的使用有比现存更为简单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保护膜重叠在纸上。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更长远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上膜机。这种装置可以通过热活性化的粘合剂顺序地把多种的薄膜和纸叠合在一起,在这装置中,有平坦发热表面的平板加热型加热器和一个滚筒,彼此紧密地与处在滚筒和平板型加热器之间通过的薄膜和纸张互相接触。
根据这种发明的设想,将印有一些印刷标记的纸张的叠合在一起,用比整个纸面小的盖着一层透明的保护膜附在纸上。将保护膜加到经平面处理后的纸上,板型加热器和保护膜是通过所添加的一连续的薄膜滚筒来提供,这个网膜是从供给卷盘通过发生叠合过程的热交换站送到一个收集盘上去。只要求两个光学位置测定器来决定器来决定网膜上的每一个网膜相对于对交换站和叠合纸张上确切的位置。在每一块薄膜前面的载体网膜上有一个小孔,该小孔由其中一个位置检测器来测定的,通过检测不同物质透光密度的差别向检测电路提供不同的测定差别的信号电平。测定电路将对这些不同电平的信号进行逻辑操作并向驱动控制装置发生控制信号。这个控制操纵各种滚筒和在上膜机的驱动器允许纸张与先于热交换器的膜并列地插入。
上述有关本发明的目的,特性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详细具体描述中更加清晰地表示出来,阅读时参照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而生产的薄膜和纸叠合的正视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上膜机的示意图。
图3 A和3 B是在图2装置中所使用的薄膜的顶视图。
图4 A-4 H是在图2的装置中几个不同位置上显示出的信号波形。
图5是在图2装置中使用的位置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6是一个有助于解释薄膜和纸定位操作的顶视图。
这图7是一个有助于解释薄膜纸定位操作的截面图。
图8 A和8 B是有助于解释薄膜从连续的网膜上将膜移到纸张上的操作过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生产上膜纸的正视部面图,尤其是一个组合产品N能用透明的保薄膜M,即图在一面上的聚脂材料和用于将膜上到纸上L热粘合材料G即所组成纸面上即有诸如字符图之类的信息。为了提供一个合适的成品,透明薄膜M的组成部分8和热粘合材料G相对于纸L定位必须精确,如上根据本发明膜不能覆盖整个纸面,只能将印有信息的那一部分遮住。
每一层膜8事先以某种形式附在网膜3上,例如一热激活层(未示出)在其外表面一热激活层G加热上膜时使膜8从网膜上脱开结合到纸L上去。
图2是本发明一种上膜机的示意图。在图中,一块带状连续的网膜3卷在供带卷轴2 R上,穿过导向滚筒4 R和4 L到一个收带卷盘2 L,并卷在2 L的上面。当收带卷盘2 L靠驱动控制电路5间歇地卷一预定量时,网膜3将按逐幅的方式通过导向滚筒4 R和4 L沿着箭头K1的方向间歇地向前移动。
安排在导向滚筒4 R和4 L之间的是由一个加热器6和一个辅助滚筒7组成的热粘合站,滚筒7用作压力滚筒,通常用硬胶或有弹性的物质构成,它的作用是控制网膜和加热器6接触或分离。压力滚筒7和加热板6是安排在一个可操作的位置,以便彼此能紧密地接合,在它们之间是网膜3,网膜3由带基组成,依次地,以逐幅地方式移动,正如在图1所示那样,一块热结合薄膜层8在长和宽上都比纸张L的尺寸略小。附在网膜3上的热粘合层8之间有一个预定的间距,因此,薄膜层及其间距形成一选中的步距W。单块薄膜元件8在网膜3上安放的位置已清楚地示于图3 A和3 B中,在那里可以看到薄膜8的重复步距W。
如果薄膜层8是连续地附在网膜3上,那么,是不可能使薄膜8的尺寸略小于印刷品的尺寸,因为当薄膜层8被粘合到纸张L上之后,再也不能把薄膜切成比纸张的尺寸略小的形状了。还有,因为没上到纸L上去的那部分薄膜层8亦将通过加热器6受热的粘合剂帖到压力滚筒7上去,所以在网膜3上所提供的都是不连续单块薄膜元件8。
薄膜层8是透明的聚脂树脂物质所形成的,在室温下,它仍以硬化的形式留在网膜3上,这样一来可以在一个预先决定的高于室温的温度下把它粘合形成透明薄膜。因为薄膜3是由透明的聚脂树脂物质组成的,加热器6所发出的热是以使其软化。然而,在室温下,它仍会保持原状。虽然连续的网膜3也是由透明物质造成的,但所选用的是不会由于加热器6发出的热而软化的那一种。另一方面,当网膜3处于制造过程时,可以把聚酯树脂材料加热、软化并按照预定的步距W逐帖地涂到底网膜3上。当它硬化后,便卷成一卷,以便往后装在供带卷盘2 R和接收带盘2 L之间。然后,这个装置将用一个转移站并通过加热器6压力滚筒7把早些时侯涂在网膜上的薄膜3上的薄膜层8依次地传送到纸张L上。
图2较详细地显示出本发明的其它部件。传动滚轮10安装在可动杆9的一端,将传动滚轮10与入口处或供带盘2 R导入处的导向滚动4 R相接触,随之转动。如图2所见,当可动杆9按时针方向转动时,传动滚轮10与导向滚筒4 R紧密地接触,这样一来滚筒4 R带动传动滚轮10转动,并把网膜3夹在它们之间。在适当的时刻,将纸张L从进入方面插到导向滚筒4 R和传动滚轮10之间的间隙中,这样,它就会重叠在叠合薄膜8之上。接着,薄膜3和纸张L在滚轮10和导向滚轮4 R之间汇合到一处,在这个滚轮的出口方面,传送出互相叠合在一起的纸张L和网膜3。
在可转动的转动杆9上的可转动的传动滚送滚轮10受驱动控制器5的控制。因此,将纸张L插入导向滚轮4 R和传送滚轮10之间的时侯,转动杆9就会像图2所示那样以时针方向绕着枢轴向下转动,这是为了使传送滚轮10传送滚轮10可以离开导向滚轮4 R,其时纸张L被放在与网膜3对应的位置上。然后,转动杆9以时针方向转动,并使传送滚轮10与导向滚轮4 R接触。这样,纸张和网膜就被夹在中间。参阅图3,网膜3上,于开始处的小孔11,其位置是在略超前于每块薄膜8。更具体地说,在前进方向的、在每块薄膜8的开始处的右侧边缘。开有一个小孔11,这个小孔与在图3 B所示的光学位置测定器12进行合作。光学位置测定器12是安装在垂直于连续网膜3平面的方向上的。它是由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12A和一个作为受光器12B的光敏晶体三极管组成的它接收来自光源发射的光。这些部件都示于图2之中。位置测定器12按照放在受光器12B光源12A之间的物质的透光密度产生一相对的测定信号电平D1,并把测定信号D1送到测位电路14。根据放在受光器12 B和光源12 A之间所测的元件,当纸张L进入时,发于光源12A的光线会完全被遮蔽而不能到达受光器12B。在这种情况下,受光器12B产生如图4A的波形L1所示的最低测定信号D1。当没有纸张进入光源12A和受光器12B之间的情况下,又在光源和受光器之间没有遇上小孔,也没薄膜8处于其间时,受光器12B将产生有如图4A所示的中间电平L2的测定信号D1。其他可能发生的情形是,当没有纸张L进入光源和受光器之间,正好小孔出现在它们之间,那么,检测信号D1的输出电平就会如图4A的L3所示那样,处于最高的电平。作为一种提供有关的参考信号的方法产生中间电平信号L2的网膜3的透光密度是大约等于当小孔11处在光源12A和受光器12B之间时的信号电平D1的75%。同样地,当纸张L被送进源12A和受光器12B之间时,相应的信号D1的透光密度是0%,即纸张L的透光密度相当高,没有光可以透过。
从图3B可以看到,在第1光学位置测定器12的对面,设有第2个光学位置测定器15,也是在连续网膜3纵方向上和在网膜8的前缘。光学位置测定器15也有光源15A和受光部件15B,受光器15B产生测定信号D2并将其送到位置检测电路14中气。这样一来,如图4B所示那样,当连续网膜3处于光源15A和受光器15B之间时,受光器15B将产生一个中间信号电平L2的信号D2,如果纸张L处于光源和接光器之间时,那么接光器15B所出的测定信号将是最低信号电平L1。对应于最大的信号电平L3只能出现在光源15A和受光器15B之间没有网膜、纸或其他东西插入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开始运转或在供带盘的网膜3卷尽的时侯。
此处,如图3B所示,一个用遮光物质形成的不透明端结束标记点16被涂在或粘在网膜3上的最后一块薄膜8的开始的地方,这是为了提供一个光学位置的指示,当结束标记16来到光源15A和受光器15B之间的时侯,受光器会产生一个最低电平L1的信号D2,这表明在网膜3上的最后一块薄膜8的到来。
图5较详地示出检测电路14,如前所述,位置检测电路14收到的信号D1和D2并按照分别收到信号电平的变化定出光学位置测定器12和15之间的各种物体的位置。
将从第1光学位置检测器12的第1检测信号D1送至比较器电路22的反相输入端,这个比较器电路形成了薄膜存在识别电路21的主要部分。反相输入与比较参考电压电平VL2送到比较电路22的正向输入,该电压由参考电压电路23来置位。参考电压VL2的电平,作为中间测定信号被选定,所以该电平是在检测信号D1的最高测定信号电平L3和中间测定信号电平L2之间。如图4A所示。这样,当连续网膜3处于第一测位器12的两个元件之间时,测定信号D1呈现为信号电平L2,比参考电压VL2低,使比较器电路22产生一个用“H”表示的输出信号S1。将从第1位置测定器12所得的信号D1送到第二比较电路器电路26的负输入端,该比较器电路是构成纸张存在电路25的主要部分。比较器电路26的正输入端收到一个较低的参考电压VL1,它是由参考电压回路27来决定的。参考电平VL1是设在一个比侧定信号D1的最低电平L1略高一些的电平上,这时,当纸张L处于第一个位置测定器12的两个元件之间时,由光源12A发出的光就会被接收元件12B阻挡,比较电路26将产生一个具有高电平的适当识别信号S2用一个逻辑号“H”来代表。这样,一旦第一个位置测定器12测出没有纸张L时无论连续网膜3的存在与否,比较器电路26的输出的逻辑电平将会下降到一个用“L”表示的低电平。将第2个位置测定器15的输出信号D2送到第3比较电路30的反向输入端,这个回路30形成了识别纸和结束标记识别电路29的主要部分。比较电路30的正输入端与接收电压L1相连。电压电平L1是由参考电压电路31所产生的。还有这个参考电压VL1的电平设定在一个略高于测定电路信号D2的最低信号电平VL1上,如图4B所示。当纸张L或结束标记16在第2位置测定器15的部件之间,识别电路路29工作时,测定信号D2的信号电平将取其最低电平L1,根据这一点,比较器电路30将根据逻辑电平“H”产生一个具有高信号电平的识别信号S3。
将比较电路22所产生的薄膜存在识别信号S1送到与门32的一个输入端上,再将比较器电路26产生的纸张存在始识别信号S2,经反相器33倒相后加到与门32的另一输入端。这样,当纸张存在识别信号S2的信号电平处于低电平时,这表示没有纸L在第一光学位置测定器12等侯处理,反相器33起作用将低电平转成高电平,然后与门32将产生一个输出信号S11,表示薄膜层8的开始的检测。当识别信号S1的信号电平从高电平下降到低电平时,信号S11也会从高的逻辑状态“H”下降到低的逻辑状态“L”,这表示小孔11现在正处于第1位置测定器12的元件之间。
将第二个比较器26产生的纸张存在的识别信号S2也送到与门34的一个输入端上,它的另一个输入端取自结束标记识别电路29来的信号。更确切地说,来自比较电路30的纸张结束标记识别信号S3被送到与门电路34的另一个输入端,这样当纸张结束标记识别信号根据逻辑状态“H”有一高电平时,判别在位置检测器15的元件中所呈现的或是纸张L或是结束标记16,又当纸存在信号S2由低电平升至,高电平时,纸L已放好或有纸在第一光学位置测定器12部件之间时,第二个与门34将产生一个高逻辑信号S12它从逻辑电平“L”升至逻辑电平“H”的,然后形成一个纸插入检测S12信号并将其送到驱动控制器5上去。
最后,纸张结束标记识别信号S3也被送到第3个与门35的一个输入端上去,它的另一个输入端取自经信号反相器36反相后的薄膜存在信号S1。结果是当薄膜存在信号S1处于低电平时,这表明没有薄膜或纸张位于位置测定器12的部件之间,即有小孔时,纸张的电平和纸张结束标记识别信号S3的电平由纸电平上升至高电平,这表示纸结束标记16或者纸张L正处于第2光学测位器15的部件之间,第3与门35将产生一个高信号,代表薄膜结束测定信号,且该信号的电平将由纸逻辑电平“L”上升到高逻辑电平“H”。所有这些都表明由与门32,34和35产生的信号都会分别被送到驱动控制器5。所以,根据所提供的相应的状态信号,能维持适当的驱动条件。
图6和图7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操作过程尤其是说明上面曾提及过的小孔11,指出薄膜8还没有达到第1光学位置测定器12时,如图6和图7所示的情况,所提供的各种不同的信号处于在图4A-4H中T2周期所示的那样状态。更具体地说,正如图6所示那样因为连续网膜3处于第1和第2光学位置测定器12,15的有关的部件之间,所以,测定信号D1和D2将都处于中间信号电平L2,因此产生结果为识别信号S1,S2和S3分别地处于逻辑状态“H”,“L”,“L”,分别示于图4C,4D和4E之中。当这些信号出现时,驱动控制器5控制可动杆9转到某个位置,传送滚轮10留有间隙的离开导向滚轮4R,而卷带盘2L和辅助压力滚筒7都在工作,如沿着在图2中箭头K1所示方向供给连续网膜3。其结果是:接着连续的薄膜层8的首尾处小孔11将逐渐移至第1光学位置测定器12位置处,如在图6和图7中箭头K2所示。
这样,一旦小孔11落在第1光学位置测定器12的视野中时,在这系统中的各个信号将处于如图4A-4H的周期T3所显示的那种状态。更具体地说,在这时间内,在于第1光学位置测定器12的部件之间将没有网膜3,然而,第2光学测位器15的部件之间即有薄膜出现。这样一来,来自第1光学测位器12第一测定的信号D1的电平将升到它的最高电平L3,然而该信号将由薄膜存在识别电路21的输出信号S1来识别,信号S1的逻辑电平将从高状态“H”下降至低状态“L”。此外由第1与门32产生的用来测定薄膜8始端的测定信号S11的逻辑电平也将由高逻辑电平的“H”下降到低逻辑电平的“L”。这个逻辑电平下降的时刻,表明薄膜8到达某预定的位置的时刻,即小孔11抵住的时刻,即由第1光学位置测定器12来决定的位置。于是,在这个瞬间,驱动控制器5,使卷带盘2L和辅助压力滚筒7停止转动。在这个位置上,连续网膜3所处的位置正好依次使下一个薄膜层8刚好处于热粘合加热器6的入口处。
因此,在网膜3上的薄膜8被悬在转移站的入口处,将一张纸L,沿着图2K3所示的方向插入致导向滚轮4R和传送滚轮10之间。这一操作可以通过人工来进行或自动进给。如图6和图7中的箭头4K所示,因此纸张L的导入部分靠近第1光学位置测定器12处,当纸张L的前缘到到达第1位置测定器12时,纸张将会被放到位置测定器的部件之间,这样,光的传送会被中断,相应的信号会呈现出象图4A-4H的T4周期内所示的电平。此时,来自第1测位器12的测定信号D1将降低至它的最低的信号电平L1,因此,薄膜存在识别电路21的识别信号S1和纸张存在识别电路25的识别信号S2将一起上升到相当于如图4C和4D所示的逻辑“H”所代表的高电平。
现在,如果纸张L正确地插入,即是径直向前且不歪斜,当其前缘处在第1光学位置测定器12的部件之间时,那么它也同时会处在第2光学位置测定器15的部件之间,因此,测定信号D2的逻辑电平也被降至最低信号水平L1,如图4B所示。这样一来,纸结束标记识别电路29的识别信号S3的逻辑电平将升到逻辑电平“H”如图4E所示的周期T4。于是,由第2与门34所产生的纸张插入测定信号S12的逻辑电平将由低电平上升到高电平。如图4G所示的高逻辑状态“H”。这种逻辑电平的升高表明在这时纸张已准备好让相应的薄膜层8叠到它的上面去。因此,当测定信号S12的逻辑电平上升时,驱动控制器5引起可动杆9如图2所示那样,以时针方向转动。从允许传送轮10与导向滚轮4R处滚动接触的状态。此外,平板加热部件6被激化并放出要求转移到薄膜8上的热量带到纸张L去。于是,纸张L和连续网膜3上的可传热的薄膜层8通过用两个光学位置测定器12和15便可精确地将其定位。所以就可以把纸张L和薄膜层8重叠在增强的位置上。随后互相重叠的纸张L和薄膜层8靠滚轮10和导向滚轮4R将它夹紧。因此,加热器6被通电,并进入某个预热状态。
当纸张L的位置放得不对,以至于沿网膜3的纵向方向相应的是没对准的或是变了位的,横向纸张L将只会覆盖两个光学位置测定器12和15中的1个。结果是:识别信号S2或S3的两个识别逻辑电平呈现低逻辑电平“L”。因此,与门电路34输出所产生的纸张插入检测信号S12的逻辑电平将不会升到一高电平但将保持在低逻辑电平“L”。于是,只须用2位置测定器的本发明就可以在歪斜的状态下阻止纸张L和薄膜8送往加热6,在这样的情况下,未被纸张L覆盖的薄膜层8部分会粘附于辅助滚轮7上去,这就有碍于装置的操作了。如图5所示那样。通过配备一个位置检测元件的逻辑电路14,就消除了将薄膜层8送到压力滚筒7上的可能性。
一旦加热器6的温度上升到可以使薄膜8成为一种热粘着物质的时时侯,这个温度被与加热器相接触的温度计16测出。如图2所示。温度计16产生一个温度测定信号S21,并把它送到驱动控制器5,后者产生一些信号使卷带盘2L和辅助滚筒7转动。如果加热器6还没有达到合适的温度,那么,温度测定信号将使这些部件不转动。当测出恰当的温度后,温度测定信号S21被送到驱动控制器5网膜3将沿箭头K1方向被送至卷带盘2L的,而纸张L是通过第1和第2光学位置测定器12和15沿着网膜输送方向至平板加热器6和辅助压力滚筒7之间的辊隙或空间中去。这样一来,附在网膜3上的薄膜层8被来自加热器6热所软化从网膜3脱开。并牢固地粘到纸张L上。于是,当网膜3和纸张L通过加热板6和辅助滚轮7之间的空间,在其输出端出现时,原来附在网膜3上的薄膜8如图8A所示,将被转移到纸张L的表面,如图8B所示那样。这样,纸张L就经受了一个上膜过程并在平板加热器6和辅助滚筒7出口方面生产出来,而被剥落了薄膜层8的网膜3将被接收卷带盘2L上去。
经过了这样的薄膜进给操作之后,放在第1光学位置测定器12的部件之间的小孔11,这时通过了第1光学位置测定器12。使第1位置测定器12的测定信号D1和第2位置测定器15的测定信号D2的电平分别回到如图4A-4H的T2周期所示的状态。这样一来,如图3A例中所示,一旦网膜3走过了一个长度相当于步距的W之后,则对应于下一块热粘合薄膜8的下一个小孔11抵达第1位置测定器12处,这时的信号电平将呈现出与前面图4A-4H中的周期T3所示状态,使驱动控制器5停止卷带盘2L和辅助滚筒7的转动,并切断加热器6电源。这时,驱动控制5使可动杆9转动,至使传送滚轮10不再和导向滚轮4R接触,于是,网膜3便停在那里下一块粘合薄膜层8处于热传递站的入口处,等侯插入新的需要上薄的纸张L。
这样,许多被顺次地粘附到网膜3上的热粘合薄膜8使被热粘合到相应的纸张L上,而这些纸张,如图4A-4H所示可能都是在T5周期时被插入的。于是,一旦最后一块热粘合薄膜8被送到测位器12的位置上之后,信号电平将是现出如图4A-4H的T6所示状态。更具体地说。这时,由于小孔11是处于第1位置测定器12的部件之间,所以它的测定信号D1为高电平,如图4A中的电平L3,那样,与此同时,由于结束标记16正处于第2个测位器15的部件之间,测定信号D2的电平将呈现出如图4B所示的最低电平L1。只会发生在网膜3上只剩最后一片薄膜8的情况下,虽然识别信号S1可能会与T3周期内所示那样,到低电平“L”,但识别信号S3将升到高电平“H”,这种情形在周期T3内是不会出现的。结果,由第3与门35产生的薄膜结果测定信号S13的电平将从低电平“L”升至高电平“H”。正如图4H所示,结果在这特定时间内信号电平S13的电平向高逻辑电平“H”转变,使驱动控制器5可以决定沿着连续网膜3长度上热粘性薄膜层8的整个使用,然后使上膜机1的状态置成停止状态。最后将用完了的连续网膜3从装置上取走,而所有的信号电平将呈现出如图4A-4H周期T1所示的状态。
虽然上面的具体叙述中对于在连续网膜3上的连续薄膜层8之间的间隔或步距都是相等的,但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不等距薄膜层的情形。值得欣偿的是:上述的装置能检测在网膜3上的薄膜的任何配置,只要将小孔11沿前进方向安排在相应的薄膜8的前缘上就行了。
还有,在上面叙述中,热传递是利用一个平板加热器6与辅助滚轮7接触来实现的,本发明也可以改装成使用一对彼此转动接触的热滚筒来把薄膜8帖合到纸张L上去。
此外,在上面叙述中,小孔11是用来表示每块在网膜3上的薄膜8起始点,但在实际使用本发明时,这是不需要的。在网膜3上可以适当地配用,具有一透光密度或反射密度的标记,即不同的网膜3和薄膜8的基本层都可以适当的放到网膜3上。
由于小孔11是根据每块薄膜8在每块网膜3上的位置来开的。所以,在本发明备有一个热传递装置。只用2个光学位置测定器测出每个薄膜层的相对位置是可能的。用一个较简单的结构能得到高的精确度。还有,用平板的平面加热器是可能的,它的热容量比通常要求使用的加热滚要小得多,所以,整个装置的绝热要求就可以减少至最低限度。
进而,虽然在以上叙述中采用了手动送纸方式将纸张L依次送入传送装置,然而,很容易就安装上自动送纸器。
虽然结合附图通过具体说明作了详细的介绍,显然本发明并不限于那些明确的实施例,在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通过一个熟悉工艺技术的人,是可以完成各种改变和修正的。而本发明的精神将在申请专利要求的范围中作出详细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