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
背景技术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脊椎病列入全球最容易忽视的十大卫生问题,而影响脊椎健康的三大因素为:营养、姿势和运动。其中,人在日常站立或者行走时,常常由于站立姿势或行走姿势不良,造成腰椎、颈椎等被迫过度前凸或者侧弯,从而影响脊椎健康。此外,在跑步、体操、跳跃等运动过程中,也会出现损伤脊椎的问题。
目前,在医学专家和保健医师提出的脊椎病预防方法中,多是提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例如,站立时要抬头挺胸,行走时避免身体前倾等等,这些建议无一不需要人们主动去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因而,并不能很好的预防脊椎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健康,因此设计出了各种健身鞋以缓解由于站姿或坐姿不正导致身体的不适。但是,目前没有一种既具备舒适性、稳定性,又能预防颈椎病的保健鞋,以使人们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即可达到预防颈椎病的目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保健鞋,既具备舒适性、稳定性,又能预防颈椎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健鞋,既具备舒适性、稳定性,又能够预防颈椎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保健鞋底。
本发明保健鞋底包括前掌部和后跟部,前掌部的平均高度高于后跟部的平均高度,其中,前掌部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凸起单元、第一凹槽单元以及第二凸起单元,其中,第二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高于第一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前掌部内外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二凸起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内外两侧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以及前掌部还设置有缓冲单元,其中,缓冲单元设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同时还设置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
进一步地,缓冲单元由多个小圆柱组成。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单元的承重高度为5mm至20mm,第二凸起单元的承重高度为25mm至33mm。
进一步地,后跟部的承重高度为8mm至15mm。
进一步地,前掌部与脚底接触的一侧具有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后跟部与脚底接触的一侧具有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后跟部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二凹槽单元和第三凸起单元。
进一步地,第三凸起单元为W形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保健鞋。
本发明的保健鞋包括鞋底和鞋帮,其中,该鞋底为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保健鞋底。
通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健鞋底,该鞋底的前掌部的平均高度高于后跟部的平均高度,可让使用者的脚部承重部分后移,使人体的重心被迫移至脚的后部,进而需要人体腹部、背部以及腰部肌肉重新去调整张力,以使脊椎部分的应力趋于平衡,从而增强了脊椎的稳定性,能够很好的预防脊椎病;同时,前掌部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凸起单元、第一凹槽单元以及第二凸起单元,并且第二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高于第一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采用该结构的鞋底,在后跟部承重时,后跟部与第二凸起单元应力,在后跟部不承重时,第一凸起单元与第二凸起单元应力,使得具有该鞋底的保健鞋具备舒适感和稳定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保健鞋底包括前掌部10和后跟部30,其中,前掌部10的平均高度高于后跟部30的平均高度,可让使用者的脚部承重部分后移,使人体的重心被迫移至脚的后部,因此需要人体腹部、背部以及腰部的肌肉自动地重新去调整张力,以使脊椎部分的应力趋于平衡,从而增强了脊椎的稳定性,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脊椎病。
同时,前掌部10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凸起单元11和15,在这两个凸起单元之间设置有凹槽单元13,其中,前面的凸起单元11的平均高度低于后面的凸起单元15的平均高度,也即,前面的凸起单元11较薄,后面的凸起单元15较厚。采用这一结构的鞋底,其运动状态如图2所示,在后跟部30承重时,也即与地面接触时,后跟部30与较厚的凸起单元15应力,形成一个平衡面;在后跟部30不承重时,也即不与地面接触时,两个凸起单元11和15同时应力,再次形成一个平衡面,从而使得具有该鞋底的保健鞋在运动过程中,稳定性强,并增加鞋子的舒适性。
此外,如图1所示,前掌部10与后跟部30均可设计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起到缓冲作用,增加保健鞋底的舒适性。
因此,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保健鞋底制作保健鞋,不但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脊椎病,而且不牺牲鞋子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兼顾了防治脊椎病和穿着舒适。
进一步地,设置于前掌部10的凸起单元15可以为一个整体的凸起,凹槽单元13相应为一个整体的凹槽。
优选地,如图3所示,凸起单元15也可以为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凸起151和153,相应地,凹槽单元13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凹槽131和133。在两个凸起151和153之间、两个凹槽131和133之间的部分设置缓冲单元17。通过该缓冲单元17,能够使得使用者在站立和行走过程中起到缓冲和按摩足部的作用,增强了保健鞋的保健作用和舒适作用。同时,如图3所示后跟部30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包括前后设置的凹槽单元31和凸起单元33,并且凸起单元33为W形结构,在减轻后跟部重量的同时,增强鞋底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缓冲单元17由多个小圆柱171组成,各小圆柱171之间的空隙减轻了鞋底的重量,多个小圆柱171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
更优选地,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凸起单元11的承重高度设置为5mm至20mm,两个凸起151和153的承重高度设置为25mm至33mm,后跟部30上凸起单元33的承重高度为8mm至15mm。采用该优选的尺寸组合,如图2所示,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后跟部30起落的最大弧度a达到50度,从而增大了使用者重心变换的幅度,有利于脊椎锻炼。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提供一种保健鞋,既具备舒适性、稳定性,又能够预防颈椎病。进一步,前掌部设置缓冲单元能够起到缓冲和按摩足部的作用,增加保健鞋的舒适性。进一步,在前掌部和后跟部均设计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也起到缓冲作用,增加保健鞋的舒适性。通过合理的尺寸设计,能够使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后跟部起落的最大弧度达到50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