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4992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70708.5

申请日:

2014.12.12

公开号:

CN104612713A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11/10申请日:20141212|||公开

IPC分类号:

E21D11/10

主分类号:

E21D11/10

申请人: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永军; 刘辉; 李金成; 陈科新; 岳超东; 钟强

地址:

100176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代理人:

郝瑞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的外侧间隔设置多根超前大管棚,所述超前大管棚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呈设定角度倾斜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超前大管棚之间设置超前中管棚,所述超前中管棚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呈设定角度倾斜设置;在所述超前大管棚和超前中管棚的超前支护下,弱爆破开挖上台阶,在上台阶的上开挖面上施作初喷混凝土;在所述上台阶的上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架设上台阶钢架,在上台阶钢架的拱脚处施作锁脚锚管,在上台阶钢架上喷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施作径向锚杆并注浆。本发明能够加快浅埋地段隧道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沿隧道开挖轮廓线(1)的外侧间隔设置多根超前大管棚(2), 所述超前大管棚(2)沿隧道开挖轮廓线(1)呈设定角度倾斜设 置;
S2、在相邻的所述超前大管棚(2)之间设置超前中管棚(3), 所述超前中管棚(3)沿隧道开挖轮廓线(1)呈设定角度倾斜设 置;
S3、在所述超前大管棚(2)和超前中管棚(3)的超前支护下, 弱爆破开挖上台阶(4),在上台阶(4)的上开挖面上施作初喷 混凝土;
S4、在所述上台阶(4)的上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5),架设上 台阶钢架(6),在上台阶钢架(6)的拱脚处施作锁脚锚管,在 上台阶钢架(6)上喷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施作径向锚杆并 注浆;
S5、弱爆破开挖左部中台阶(7),在左部中台阶(7)的开挖面 上初喷混凝土,在左部中台阶(7)的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5), 架设左部中台阶钢架,在左部中台阶钢架的拱脚处施作锁脚锚 管,在左部中台阶钢架上喷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施作径向锚 杆并注浆;在左部中台阶(7)的底部安装左底部临时横撑(8), 在左部中台阶(7)的右侧安装临时竖撑(9),左部中台阶(7) 的拱脚处设置左斜撑(10),在左底部临时横撑(8)和临时竖撑 (9)上分别铺设钢筋网(5)并喷射混凝土;
S6、弱爆破开挖右部中台阶(11),在右部中台阶(11)的开挖 面上初喷混凝土,在右部中台阶(11)的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5), 架设右部中台阶钢架,在右部中台阶钢架的拱脚处施作锁脚锚 管,在右部中台阶钢架上喷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施作径向锚 杆并注浆;在右部中台阶(11)的底部安装右底部临时横撑(12), 在右部中台阶(11)的拱脚处设置右斜撑(13),在右底部临时 横撑(12)上铺设钢筋网(5)并喷射混凝土;
S7、弱爆破开挖左下台阶(14)并进行初期支护;
S8、弱爆破开挖右下台阶(15)并进行初期支护;
S9、弱爆破开挖隧道底部(16)并进行初期支护;
S10、在底部灌筑仰拱砼(17),待仰拱砼(17)凝固后,灌筑仰 拱填充砼(18)至设计高度;
S11、根据监控量测分析,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铺设环纵向 透水盲沟、土工布和防水板,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拱墙 衬砌砼(19)。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S1中,所述超前大管棚(2)与隧道开挖轮廓线(1)之间的夹角为 1-3度。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S2中,所述超前中管棚(3)与隧道开挖轮廓线(1)之间的夹角为 10-15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超前大管棚(2)之间的间距为0.3-0.5米,相邻的两 个所述超前中管棚(3)之间的间距为0.3-0.5米。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根所述超前大管棚(2)的长度为30米,每根所述超前中管棚(3) 的长度为4.5米。

说明书

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 方法。
背景技术
超浅埋地段隧道的岩体一般属于强风化构造带岩体,这种地质结 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软弱层规模巨大,围岩极易破碎,裂隙极度发 育,受外界因素扰动后易失稳。传统的隧道开挖和支护方法,围岩载 荷全部是由初期支护来承担的,开挖后初期支护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 后才能封闭成环,在这段时间里,是仅靠未成环的初期支护来承担围 岩荷载的。在上述的强风化构造带岩体中的隧道施工中,若按常规的 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施工工艺,极易在两次支护之间发生坍塌现 象。现有技术在这种地质条件下一般是采用CRD法进行施工的,但 CRD法存在施工造价太高,工期长和在后期需要大量拆除初期支护的 问题,整体施工时间长,工程建设投资费用大,机械设备投入多。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超浅埋地段隧道开挖的安 全性,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 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的外侧间隔设置多根超前大管棚,所述 超前大管棚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呈设定角度倾斜设置;
S2、在相邻的所述超前大管棚之间设置超前中管棚,所述超前中 管棚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呈设定角度倾斜设置;
S3、在所述超前大管棚和超前中管棚的超前支护下,弱爆破开挖 上台阶,在上台阶的上开挖面上施作初喷混凝土;
S4、在所述上台阶的上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架设上台阶钢架, 在上台阶钢架的拱脚处施作锁脚锚管,在上台阶钢架上喷混凝 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施作径向锚杆并注浆;
S5、弱爆破开挖左部中台阶,在左部中台阶的开挖面上初喷混凝 土,在左部中台阶的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架设左部中台阶钢架, 在左部中台阶钢架的拱脚处施作锁脚锚管,在左部中台阶钢架上 喷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施作径向锚杆并注浆;在左部中台阶 的底部安装左底部临时横撑,在左部中台阶的右侧安装临时竖 撑,左部中台阶的拱脚处设置左斜撑,在左底部临时横撑和临时 竖撑上分别铺设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
S6、弱爆破开挖右部中台阶,在右部中台阶的开挖面上初喷混凝 土,在右部中台阶的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架设右部中台阶钢架, 在右部中台阶钢架的拱脚处施作锁脚锚管,在右部中台阶钢架上 喷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施作径向锚杆并注浆;在右部中台阶 的底部安装右底部临时横撑,在右部中台阶的拱脚处设置右斜 撑,在右底部临时横撑上铺设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
S7、弱爆破开挖左下台阶并进行初期支护;
S8、弱爆破开挖右下台阶并进行初期支护;
S9、弱爆破开挖隧道底部并进行初期支护;
S10、在底部灌筑仰拱砼,待仰拱砼凝固后,灌筑仰拱填充砼至 设计高度;
S11、根据监控量测分析,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铺设环纵向 透水盲沟、土工布和防水板,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拱墙 衬砌砼。
在S1中,所述超前大管棚与隧道开挖轮廓线之间的夹角为1-3度。
在S2中,所述超前中管棚与隧道开挖轮廓线之间的夹角为10-15 度。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超前大管棚之间的间距为0.3-0.5米,相邻 的两个所述超前中管棚之间的间距为0.3-0.5米。
其中,每根所述超前大管棚的长度为30米,每根所述超前中管棚 (3)的长度为4.5米。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在施工前对前方围 岩进行了超前大管棚加超前中管棚交错布置的超前支护方法,大大提 高了前方岩体的稳定性,确保了开挖时的安全;大大降低了对岩层的 扰动,使软弱围岩的变形和下沉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提高了超浅埋 地段隧道开挖的安全性,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超浅埋地段隧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超浅埋地段隧道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中:1:隧道开挖轮廓线;2:超前大管棚;3:超前中管棚;4: 上台阶;5:钢筋网;6:上台阶钢架;7:左部中台阶;8:左底部临 时横撑;9:临时竖撑;10:左斜撑;11:右部中台阶;12:右底部 临时横撑;13:右斜撑;14:左下台阶;15:右下台阶;16:隧道底 部;17:仰拱砼;18:仰拱填充砼;19:拱墙衬砌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 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 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 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 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沿隧道开挖轮廓线1的外侧间隔设置多根超前大管棚2,相 邻的两个所述超前大管棚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3-0.5米,优选 为0.4米,所述超前大管棚2沿隧道开挖轮廓线1呈设定角度倾 斜设置,所述角度优选为1-3度,每根所述超前大管棚2的长度 优选为30米;
S2、在相邻的所述超前大管棚2之间设置超前中管棚3,相邻的 两个所述超前中管棚3之间的间距为0.3-0.5米,优选为0.4米, 所述超前中管棚3沿隧道开挖轮廓线1呈设定角度倾斜设置,所 述角度优选为10-15度,每根所述超前中管棚3的长度优选为4.5 米;在施工前对前方围岩进行了超前大管棚2加超前中管棚3交 错布置的超前支护方法,大大提高了前方岩体的稳定性,确保开 挖时的安全;
S3、在所述超前大管棚2和超前中管棚3的超前支护下,弱爆破 开挖上台阶4,在上台阶4的上开挖面上施作初喷混凝土;
S4、在所述上台阶4的上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5,架设上台阶钢 架6,在上台阶钢架6的拱脚处施作锁脚锚管,在上台阶钢架6 上喷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施作径向锚杆并注浆;
S5、弱爆破开挖左部中台阶7,在左部中台阶7的开挖面上初喷 混凝土,在左部中台阶7的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5,架设左部中 台阶钢架,在左部中台阶钢架的拱脚处施作锁脚锚管,在左部中 台阶钢架上喷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施作径向锚杆并注浆;在 左部中台阶7的底部安装左底部临时横撑8,在左部中台阶7的 右侧安装临时竖撑9,所述临时竖撑9为纵截面呈弧形的钢架, 所述临时竖撑9的两端设有连接板,所述临时竖撑9上方的连接 板用于连接隧道开挖轮廓线1,所述临时竖撑9下方的连接板用 于连接左底部临时横撑8,所述左部中台阶7的拱脚处设置左斜 撑10,在左底部临时横撑8和临时竖撑9上分别铺设钢筋网5 并喷射混凝土;采用所述临时竖撑9和左斜撑10提高了整体的 强度,增大了左部中台阶7的拱脚的受力面积,所述临时竖撑9 可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拆除,不影响后期开挖,加快了支护成环的 时间,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缩短了施工循环的时间,大大加快了 施工进度;
S6、弱爆破开挖右部中台阶11,在右部中台阶11的开挖面上初 喷混凝土,在右部中台阶11的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5,架设右 部中台阶钢架,在右部中台阶钢架的拱脚处施作锁脚锚管,在右 部中台阶钢架上喷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施作径向锚杆并注 浆;在右部中台阶11的底部安装右底部临时横撑12,在右部中 台阶11的拱脚处设置右斜撑13,在右底部临时横撑12上铺设 钢筋网5并喷射混凝土;采用所述临时竖撑9和右斜撑13提高 了整体的强度,增大了右部中台阶11的拱脚的受力面积,所述 临时竖撑9可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拆除,不影响后期开挖,加快了 支护成环的时间,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缩短了施工循环的时间, 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S7、弱爆破开挖左下台阶14并进行初期支护;
S8、弱爆破开挖右下台阶15并进行初期支护;
S9、弱爆破开挖隧道底部16并进行初期支护;
S10、在底部灌筑仰拱砼17,待仰拱砼17凝固后,灌筑仰拱填 充砼18至设计高度;
S11、根据监控量测分析,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铺设环纵向 透水盲沟、土工布和防水板,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拱墙 衬砌砼19。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大大降低了对岩层的扰动,使软 弱围岩的变形和下沉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提高了超浅埋地段隧道开 挖的安全性,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超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的外侧间隔设置多根超前大管棚,所述超前大管棚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呈设定角度倾斜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超前大管棚之间设置超前中管棚,所述超前中管棚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呈设定角度倾斜设置;在所述超前大管棚和超前中管棚的超前支护下,弱爆破开挖上台阶,在上台阶的上开挖面上施作初喷混凝土;在所述上台阶的上开挖面上铺设钢筋网,架设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