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40723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5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72893.8

申请日:

2014.04.25

公开号:

CN103924551A

公开日:

2014.07.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3/00申请日:20140425|||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00; E02B3/02; E02B3/06; C02F9/14

主分类号:

E02B3/00

申请人: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张毅敏; 吴晗; 晁建颖; 汪龙眠; 高月香; 杨飞

地址: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蒋海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属于前置库领域。由补水泵站(1)、生态拦截区(2)、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生态稳定区(9)单元构成,补水泵站(1)先将入湖河水送入生态拦截区(2),再依次进入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和生态稳定区(9),所述生态拦截区、强化净化区、深度净化区和生态稳定区通过溢流坝依次相连。所述的强化净化区与生态拦截区相互并列平行;所述的深度净化区由3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环土坝组成;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各区的结构与错落布置,具有污染负荷处理效率高、管理简单和景观化效果等特点,使处理与景观产生有机结合,环境改善与美观享受相统一。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由补水泵站(1)、生态拦截区(2)、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生态稳定区(9)5个单元构成,补水泵站(1)先将入湖河水送入生态拦截区(2),再依次进入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和生态稳定区(9),所述生态拦截区、强化净化区、深度净化区和生态稳定区通过溢流坝依次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所述的强化净化区(5)与生态拦截区(2)相互并列平行,进水经过生态拦截区(2)后反向流入强化净化区(5),强化净化区(5)设有叠水花田(6);所述的深度净化区(8)由3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环土坝(7)环绕组成并相互连接贯通;所述的生态稳定区(9)在深度净化区(8)下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水花田(6)是阶梯形状的构筑物,由4个阶梯形状的构筑物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度净化区(8)的3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环土坝环(7),最外圈的圆环土坝半径为40-50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25-30m,最里面圆环土坝15-20m。

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意一项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库处理系统面积为15000-25000m2;所述生态拦截区,面积在3000-6000m2;所述强化净化区,面积在4000-6000m2;所述深度净化区,面积在4000-7000m2;所述生态稳定区,面积在4000-6000m2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阶梯形状的构筑物内种植水生花卉。

说明书

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库,特别涉及到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氮、磷营养物质向水体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当污染水体流入到大面积水域时,治理富营养化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在入湖河口设置污水处理系统非常必要,其中前置库处理系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技术方法。
经典前置库是在入湖口筑坝,建成位于主体湖泊水库上游的小型水库,用于截留进入主体水库的污染物。在以往前置库系统研究中,主要是集中在丘陵地带,利用天然坡降,来实现泥沙和N、P营养物有效去除,由于需要特殊的地理条件,此技术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在我国此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如在专利公开号CN1621622A,公开了一种平原网河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有效解决了地表径流污染物,但只能用于面源污染控制;另外湖口区天然能源驱动的前置库系统(专利公开号CN102134140A)专利,提出在前置库处理系统中增加天然能源驱动装置,将入湖河水引入引水调蓄缓冲区,在分别经过生态拦截与沉降区、强化净化区、深度净化区和生态稳定区,通过各处理区环环净化、步步拦截后,从而降低入湖污染负荷。虽然这些技术解决了库区的进水和强化净化所需要的动力问题,但各区结构简单,净化效果不高,功能单一,仅以净化为目标,缺乏景观化效果。
淹城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城市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迄今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从里向外,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淹城一座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城,如今依然活力四射,现为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胜地。参照历史文化背景,将前置库深度净化区设计成三城三河相套几何图形,不仅提高了前置库处理的作用,更增添了自然景观效果,使前置库风光迤逦,美不胜收,实现了处理与景观的有机结合,环境改善与美观享受的统一。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湖口区污染物的处理上存在功能单一,仅能用于面源污染控制,只是以净化为目标,同时已有的前置库系统处理效率不高和缺乏景观可观性等问题,且一直未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污染负荷处理效率高、管理简单和景观化效果等特点。
2.技术方案
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包括了补水泵站、生态拦截区、强化净化区、深度净化区、生态稳定区5个单元;补水泵站先将入湖进水送入生态拦截区,再依次进入强化净化区、深度净化区、和生态稳定区,各区通过溢流坝依次相连,该前置库处理系统的面积应根据污染物负荷进行设计,面积为15000-25000m2
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所述的强化净化区与生态拦截区相互并列平行,进水经过生态拦截区后反向流入强化净化区,强化净化区设有叠水花田;所述的生态稳定区在深度净化区下游。
所述的叠水花田由4个阶梯形状的构筑物组成,每个阶梯视为一个水池(水田),种植睡莲等水生花卉。
所述的深度净化区由3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环土坝环绕组成;最外圈的圆环土坝半径为40-50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25-30m,最里面圆环土坝半径15-20m;3个同心圆环土坝相互连接贯通。
所述生态拦截区,面积在4000-6000m2,所述强化净化区,面积在3000-6000m2;所述的深度净化区,面积在5000-8000m2;所述生态稳定区,面积在3000-5000m2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前置库处理系统各区通过溢流坝依次相连,具有跌水效果,上下游自然形成水的位差可以增强曝气,增加水体溶解氧。
由于进水经过生态拦截区后反向流入强化净化区,在水流方向改变的时候,更有利于悬浮颗粒沉降。
强化净化区设有叠水花田,叠水花田使水呈阶梯状流出,经由一个水池(水田)跌水流向下一水池(水田),水池中种植睡莲等水生花卉,呈现花之美丽以及 水态活泼多姿,在水生花卉净化和跌水曝气的同时,也增强了美观。
深度净化区由3个不同大小同心圆环土坝环绕组成,使进水在圆环土坝之间循环流动,不仅增加了水利停留时间,提高出水水质。
深度净化区设计成三城三河相套几何图形,具有历史文化特征与美观效果,实现了处理与景观的有机结合,环境改善与美观享受的统一。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叠水花田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补水泵站,2-生态拦截区,3-水流方向,4-溢流坝,5-强化净化区,6-叠水花田,7-圆环土坝,8-深度净化区,9-生态稳定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在苏南某湖口区构建了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设计水力负荷为0.30m3/m2/d(立方米/平方米/日),前置库水面面积为25000m2,容积为34000m3,进水量为6000m3/d,水力停留时间为6d。前置库外围主要为土质构造,各区域之间通过溢流坝4相互连接。
如图1所示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由补水泵站1、生态拦截区2、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和生态稳定区9构成,入湖进水通过补水泵站1,先经过生态拦截区2,再依次进入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生态稳定区9;其中强化净化区5与生态拦截区2相互并列平行,进水经过生态拦截区2后通过溢流坝4反向流入强化净化区5,强化净化区5设有叠水花田6;所述的深度净化区8由3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环土坝7环绕组成并相互连接贯通;所述的生态稳定区9在深度净化区8下游。
所述的叠水花田6是阶梯形状的构筑物(如图2所示),由4个阶梯形状的构筑物组成;阶梯形状的构筑物内种植水生花卉。
生态拦截区:面积为120m×50m=6000m2
强化净化区:面积为120m×50m=6000m2
深度净化区:面积为8000m2,最外圈圆环土坝半径为50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为30m,最里圈圆环土坝半径为20m;
生态稳定区:面积100m×50m=5000m2
经过本工程净化后,主要常规水质指标均得到改善,污水经景观前置库系统后,具体见下表。

实施例2
在某湖口区构建了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设计水力负荷为0.26m3/m2/d(立方米/平方米/日),前置库水面面积为20000m2,容积为26000m3,进水量为5000m3/d,水力停留时间为5d。
其结构和参数如实施例1,不同在于生态拦截区面积为5000m2,强化净化区面积为4000m2,深度净化区8面积7000m2,最外圈圆环土坝半径为46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为28m,最里圈圆环土坝半径为17m,生态稳定区面积4000m2
经过本工程净化后,主要常规水质指标均得到改善,具体见下表。

水质指标水质指标TN(总氮)TP(总磷)SS(悬浮物)进水浓度/mg.L-13.92±0.460.26±0.1359.32±0.797.13±0.56出水浓度/mg.L-12.65±0.730.15±0.1628.73±0.894.25±0.53平均去除率/%33%42%52%40%

实施例3
在某湖口区构建了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设计水力负荷为0.2m3/m2/d(立方米/平方米/日),前置库水面面积为18000m2,容积为23000m3,进水量为4700m3/d,水力停留时间为5d。
其结构和参数如实施例1,不同在于生态拦截区面积为4000m2,强化净化区面积为5000m2,深度净化区8面积6000m2,最外圈圆环土坝半径为44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为26m,最里圈圆环土坝半径为16m,生态稳定区面积3000m2
经过本工程净化后,主要常规水质指标均得到改善,具体见下表。
水质指标水质指标TN(总氮)TP(总磷)SS(悬浮物)进水浓度/mg.L-13.83±0.390.25±0.1838.56±0.897.13±0.56出水浓度/mg.L-12.71±0.630.17±0.1218.73±0.894.25±0.53平均去除率/%29%32%50.1%40%

实施例4
在某湖口区构建了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设计水力负荷为0.2m3/m2/d(立方米/平方米/日),前置库水面面积为15000m2,容积为20000m3,进水量为4000m3/d,水力停留时间为5d。
其结构和参数如实施例1,不同在于生态拦截区面积为4000m2,强化净化区面积为3000m2,深度净化区8面积5000m2,最外圈圆环土坝半径为40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为25m,最里圈圆环土坝半径为15m,生态稳定区面积3000m2
经过本工程净化后,主要常规水质指标均得到改善,具体见下表。
水质指标水质指标TN(总氮)TP(总磷)SS(悬浮物)进水浓度/mg.L-14.31±0.320.22±0.1044.36±0.898.21±0.37出水浓度/mg.L-12.82±0.580.13±0.1221.73±0.894.95±0.55平均去除率/%35%39.3%51%39%

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24551A43申请公布日20140716CN103924551A21申请号201410172893822申请日20140425E02B3/00200601E02B3/02200601E02B3/06200601C02F9/1420060171申请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地址210042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8号72发明人张毅敏吴晗晁建颖汪龙眠高月香杨飞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代理人蒋海军54发明名称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属于前置库领域。由补水泵站1、生态拦截区2。

2、、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生态稳定区9单元构成,补水泵站1先将入湖河水送入生态拦截区2,再依次进入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和生态稳定区9,所述生态拦截区、强化净化区、深度净化区和生态稳定区通过溢流坝依次相连。所述的强化净化区与生态拦截区相互并列平行;所述的深度净化区由3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环土坝组成;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各区的结构与错落布置,具有污染负荷处理效率高、管理简单和景观化效果等特点,使处理与景观产生有机结合,环境改善与美观享受相统一。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

3、03924551ACN103924551A1/1页21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由补水泵站1、生态拦截区2、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生态稳定区95个单元构成,补水泵站1先将入湖河水送入生态拦截区2,再依次进入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和生态稳定区9,所述生态拦截区、强化净化区、深度净化区和生态稳定区通过溢流坝依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所述的强化净化区5与生态拦截区2相互并列平行,进水经过生态拦截区2后反向流入强化净化区5,强化净化区5设有叠水花田6;所述的深度净化区8由3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环土坝7环绕组成并相互连接贯通;。

4、所述的生态稳定区9在深度净化区8下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水花田6是阶梯形状的构筑物,由4个阶梯形状的构筑物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度净化区8的3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环土坝环7,最外圈的圆环土坝半径为4050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2530M,最里面圆环土坝1520M。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意一项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库处理系统面积为1500025000M2;所述生态拦截区,面积在30006000M2;所述强化净化区,面积在40006000M2;。

5、所述深度净化区,面积在40007000M2;所述生态稳定区,面积在40006000M2。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阶梯形状的构筑物内种植水生花卉。权利要求书CN103924551A1/4页3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库,特别涉及到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背景技术000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氮、磷营养物质向水体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当污染水体流入到大面积水域时,治理富营养化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在入湖河口设置污水处理系统非。

6、常必要,其中前置库处理系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技术方法。0003经典前置库是在入湖口筑坝,建成位于主体湖泊水库上游的小型水库,用于截留进入主体水库的污染物。在以往前置库系统研究中,主要是集中在丘陵地带,利用天然坡降,来实现泥沙和N、P营养物有效去除,由于需要特殊的地理条件,此技术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在我国此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如在专利公开号CN1621622A,公开了一种平原网河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有效解决了地表径流污染物,但只能用于面源污染控制;另外湖口区天然能源驱动的前置库系统专利公开号CN102134140A专利,提出在前置库处理系统中增加天然能源驱动装置,将入湖河水引。

7、入引水调蓄缓冲区,在分别经过生态拦截与沉降区、强化净化区、深度净化区和生态稳定区,通过各处理区环环净化、步步拦截后,从而降低入湖污染负荷。虽然这些技术解决了库区的进水和强化净化所需要的动力问题,但各区结构简单,净化效果不高,功能单一,仅以净化为目标,缺乏景观化效果。0004淹城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城市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迄今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从里向外,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淹城一座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城,如今依然活力四射,现为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胜地。参照历史文化背景,将。

8、前置库深度净化区设计成三城三河相套几何图形,不仅提高了前置库处理的作用,更增添了自然景观效果,使前置库风光迤逦,美不胜收,实现了处理与景观的有机结合,环境改善与美观享受的统一。发明内容0005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6针对湖口区污染物的处理上存在功能单一,仅能用于面源污染控制,只是以净化为目标,同时已有的前置库系统处理效率不高和缺乏景观可观性等问题,且一直未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污染负荷处理效率高、管理简单和景观化效果等特点。00072技术方案0008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其包括了补水泵站、生态拦截区、强化净化区、深。

9、度净化区、生态稳定区5个单元;补水泵站先将入湖进水送入生态拦截区,再依次进入强化净化区、深度净化区、和生态稳定区,各区通过溢流坝依次相连,该前置库处说明书CN103924551A2/4页4理系统的面积应根据污染物负荷进行设计,面积为1500025000M2。0009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所述的强化净化区与生态拦截区相互并列平行,进水经过生态拦截区后反向流入强化净化区,强化净化区设有叠水花田;所述的生态稳定区在深度净化区下游。0010所述的叠水花田由4个阶梯形状的构筑物组成,每个阶梯视为一个水池水田,种植睡莲等水生花卉。0011所述的深度净化区由3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环土坝环绕组。

10、成;最外圈的圆环土坝半径为4050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2530M,最里面圆环土坝半径1520M;3个同心圆环土坝相互连接贯通。0012所述生态拦截区,面积在40006000M2,所述强化净化区,面积在30006000M2;所述的深度净化区,面积在50008000M2;所述生态稳定区,面积在30005000M2。00133有益效果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15本发明前置库处理系统各区通过溢流坝依次相连,具有跌水效果,上下游自然形成水的位差可以增强曝气,增加水体溶解氧。0016由于进水经过生态拦截区后反向流入强化净化区,在水流方向改变的时候,更有利于悬浮颗粒沉降。0017强化净。

11、化区设有叠水花田,叠水花田使水呈阶梯状流出,经由一个水池水田跌水流向下一水池水田,水池中种植睡莲等水生花卉,呈现花之美丽以及水态活泼多姿,在水生花卉净化和跌水曝气的同时,也增强了美观。0018深度净化区由3个不同大小同心圆环土坝环绕组成,使进水在圆环土坝之间循环流动,不仅增加了水利停留时间,提高出水水质。0019深度净化区设计成三城三河相套几何图形,具有历史文化特征与美观效果,实现了处理与景观的有机结合,环境改善与美观享受的统一。附图说明0020图1是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0021图2是叠水花田横截面示意图;0022图中1补水泵站,2生态拦截区,3水流方向,4。

12、溢流坝,5强化净化区,6叠水花田,7圆环土坝,8深度净化区,9生态稳定区。具体实施方式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0024实施例10025在苏南某湖口区构建了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设计水力负荷为030M3/M2/D立方米/平方米/日,前置库水面面积为25000M2,容积为34000M3,进水量为6000M3/D,水力停留时间为6D。前置库外围主要为土质构造,各区域之间通过溢流坝4相互连接。0026如图1所示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由补水泵站1、生态拦截区2、说明书CN103924551A3/4页5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和生态稳定区9构成,入湖。

13、进水通过补水泵站1,先经过生态拦截区2,再依次进入强化净化区5、深度净化区8、生态稳定区9;其中强化净化区5与生态拦截区2相互并列平行,进水经过生态拦截区2后通过溢流坝4反向流入强化净化区5,强化净化区5设有叠水花田6;所述的深度净化区8由3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环土坝7环绕组成并相互连接贯通;所述的生态稳定区9在深度净化区8下游。0027所述的叠水花田6是阶梯形状的构筑物如图2所示,由4个阶梯形状的构筑物组成;阶梯形状的构筑物内种植水生花卉。0028生态拦截区面积为120M50M6000M2;0029强化净化区面积为120M50M6000M2;0030深度净化区面积为8000M2,最外圈圆环土坝。

14、半径为50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为30M,最里圈圆环土坝半径为20M;0031生态稳定区面积100M50M5000M2。0032经过本工程净化后,主要常规水质指标均得到改善,污水经景观前置库系统后,具体见下表。00330034实施例20035在某湖口区构建了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设计水力负荷为026M3/M2/D立方米/平方米/日,前置库水面面积为20000M2,容积为26000M3,进水量为5000M3/D,水力停留时间为5D。0036其结构和参数如实施例1,不同在于生态拦截区面积为5000M2,强化净化区面积为4000M2,深度净化区8面积7000M2,最外圈圆环土坝半径为。

15、46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为28M,最里圈圆环土坝半径为17M,生态稳定区面积4000M2。0037经过本工程净化后,主要常规水质指标均得到改善,具体见下表。0038水质指标水质指标TN总氮TP总磷SS悬浮物进水浓度/MGL13920460260135932079713056出水浓度/MGL12650730150162873089425053平均去除率/334252400039实施例3说明书CN103924551A4/4页60040在某湖口区构建了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设计水力负荷为02M3/M2/D立方米/平方米/日,前置库水面面积为18000M2,容积为23000M3,进水。

16、量为4700M3/D,水力停留时间为5D。0041其结构和参数如实施例1,不同在于生态拦截区面积为4000M2,强化净化区面积为5000M2,深度净化区8面积6000M2,最外圈圆环土坝半径为44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为26M,最里圈圆环土坝半径为16M,生态稳定区面积3000M2。0042经过本工程净化后,主要常规水质指标均得到改善,具体见下表。0043水质指标水质指标TN总氮TP总磷SS悬浮物进水浓度/MGL13830390250183856089713056出水浓度/MGL12710630170121873089425053平均去除率/2932501400044实施例40045在某湖口区构。

17、建了一种以景观一体化为特征的前置库处理系统,设计水力负荷为02M3/M2/D立方米/平方米/日,前置库水面面积为15000M2,容积为20000M3,进水量为4000M3/D,水力停留时间为5D。0046其结构和参数如实施例1,不同在于生态拦截区面积为4000M2,强化净化区面积为3000M2,深度净化区8面积5000M2,最外圈圆环土坝半径为40M,中间圆环土坝半径为25M,最里圈圆环土坝半径为15M,生态稳定区面积3000M2。0047经过本工程净化后,主要常规水质指标均得到改善,具体见下表。0048水质指标水质指标TN总氮TP总磷SS悬浮物进水浓度/MGL14310320220104436089821037出水浓度/MGL12820580130122173089495055平均去除率/353935139说明书CN103924551A1/1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92455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