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39724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72581.X

申请日:

2015.12.23

公开号:

CN105569155A

公开日:

2016.05.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D 11/13申请日:20151223|||公开

IPC分类号:

E03D11/13; E03D11/06; E03D11/00

主分类号:

E03D11/13

申请人:

广东省潮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发明人:

刘贵深; 李丽卿; 徐思飞; 黄灿森; 沈培林

地址:

521011 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凤新东路质监大院内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黄洁菡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便池、导水圈、排污口和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包括四个弯道,四个弯道两两相连形成两个存水弯道,从而形成双水封,且具有直冲管道,直冲管道设有翻斗,翻斗可通过转轴向下转动,坐便器外部设有控制转轴转动的手柄,排污口设置在便池前端,导水圈底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环绕导水圈一圈。本发明通过手柄控制翻斗打开直冲管道,污物通过直冲管道下落,只需少量水便可冲洗干净,具有双水封,更好地隔绝排污管道的臭气外溢,排污口设置在便池前端,避免粪便掉落时水封中的污水溅到人体上,导水圈采用环绕一圈的开口,避免孔式的冲洗死角。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便池、导水圈、排污口和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包括四个弯道,分别为第一弯道、第二弯道、第三弯道、第四弯道;弯道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入口道、拐弯点和出口道,入口道的入口为首端,出口道的出口为末端;第一弯道拐弯点向下,其首端与排污口相连接;第二弯道拐弯点向上,其首端与第一弯道的末端相连接,第一弯道与第二弯道组成上存水弯;第三弯道拐弯点向下,其首端与第二弯道的末端相连接;第四弯道拐弯点向上,其首端与第三弯道的末端相连接,第三弯道与第四弯道组成下存水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第四弯道位于第一弯道正下方,二者在拐弯点处相连通,第一弯道的入口道与第四弯道的出口道组成一道竖直向下的直冲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水封防臭节水马桶,其特征在于,第一弯道与第四弯道的连接处设有翻斗,翻斗可通过转轴向下转动,坐便器外部设有控制转轴转动的手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还可以设置在便池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圈底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环绕导水圈一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导水圈与便池内壁连接处。

说明书

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坐便器,尤其涉及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坐便器通常通过水封来封住臭气,由于排污管道存在弯道,因此冲洗时需要较多的水才能将污物从弯道中冲走。直冲式的坐便器相对节水许多,但由于直冲管道无法设置水封,排污管道内的臭气会外溢,防臭效果差。

且通常坐便器通过在导水圈底部设置出水孔来辅助冲水,对便池进行冲洗,但由于出水孔分布原因,孔与孔之间存在水冲洗不到的死角,长此以往,会造成污物聚积,容易滋生细菌,危害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以至少解决上述其中一个问题和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便池、导水圈、排污口和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包括四个弯道,分别为第一弯道、第二弯道、第三弯道、第四弯道;弯道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入口道、拐弯点和出口道,入口道的入口为首端,出口道的出口为末端;第一弯道拐弯点向下,首端与排污口相连接;第二弯道拐弯点向上,首端与第一弯道的末端相连接,第一弯道与第二弯道组成上存水弯;第三弯道拐弯点向下,首端与第二弯道的末端相连接;第四弯道拐弯点向上,首端与第三弯道的末端相连接,第三弯道与第四弯道组成下存水弯;

第四弯道位于第一弯道正下方,二者在拐弯点处相连通,第一弯道的入口道与第四弯道的出口道组成一道竖直向下的直冲管道;

第一弯道与第四弯道的连接处设有翻斗,翻斗可通过转轴向下转动,转轴直通坐便器外部,坐便器外部设有控制转轴转动的手柄。通过手柄可控制转轴转动,进而控制翻斗转动。在翻斗呈水平的状态下,翻斗在直冲管道中形成格挡,水会在翻斗及第一弯道的拐弯点形成上水封;在翻斗向下转动的状态下,直冲管道打通,此时进行冲水无需通过弯道,只需少量水便可冲洗干净。冲洗完毕后,控制手柄将翻斗再次回复到水平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设置在便池前端,即便池中较远离水箱的位置。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坐在坐便器上方便时,粪便掉落的位置会相对靠后,即较靠近水箱的位置。而传统的坐便器通常靠后,水封也相对靠后,因此粪便掉落时,容易将污水溅起到人体上,既不卫生,同时也给人体以不舒适的感觉。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圈底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环绕导水圈一圈。相较传统的孔式导水圈,可避免两孔之间的水流冲洗不到的死角堆积污物。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位于导水圈与便池内壁连接处。开口贴着便池内壁,出水时会顺着便池内壁流下,最大程度地避免卫生死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手柄控制翻斗打开直冲管道,污物通过直冲管道下落,只需少量水便可冲洗干净;

2、双水封,更好地隔绝排污管道的臭气外溢,防臭效果好;

3、排污口设置在便池前端,避免粪便掉落时水封中的污水溅到人体上;

4、导水圈采用环绕一圈的开口,避免孔式的冲洗死角。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坐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C部放大图。

图5为翻斗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B部放大图。

图7为弯道的示意图。

其中,排污管道101,水封102,排污口103,水箱104,便池105,导水圈106,冲洗孔107,第一弯道11,第二弯道12,第三弯道13,第四弯道14,入口道15,拐弯点16,出口道17,首端18,末端19,直冲管道2,翻斗3,转轴4,开口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如手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如图1所示,首先,传统坐便器的排污管道101为弯道形式,利用弯道的水封102来锁住排污管道101内的臭气外溢,冲水的时候因为弯道的存在需要较多的水才能冲洗干净,对水资源的浪费较大。其次,由于传统坐便器的排污口103位于坐便器后端,即靠近水箱104的一端,而该位置亦是人体坐上坐便器时肛门对准的位置,因此当粪便掉落时容易溅起水花,导致便池105内的污水溅到人体上,既不卫生,同时也给人体以不舒适的感觉。再次,传统坐便器采用在导水圈106底下开设冲洗孔107的方式来进行对便池105的辅助冲水,但由于冲洗孔107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存在各冲洗孔107之间冲洗不到的卫生死角,久而久之会造成污物堆积,滋生细菌。

如图2~7所示,本发明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104、便池105、导水圈106、排污口103和排污管道101,所述排污管道101包括四个弯道,分别为第一弯道11、第二弯道12、第三弯道13、第四弯道14,如图2和图5所示,图中以虚线划分出各个弯道的位置。

如图7所示,弯道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入口道15、拐弯点16和出口道17。入口道15于拐弯点16处拐弯,入口道15的入口为首端18,冲水时水流从入口道15的首端18进入弯道,出口道17的出口为末端19,冲水时水流从出口道17的末端19流出弯道。拐弯点16向下指的是拐弯点16的位置低于入口道15和出口道17,拐弯点16向上指的是拐弯点16的位置高于入口道15和出口道17。图7所示为拐弯点16向下的弯道示意图。

第一弯道11拐弯点16向下,其首端18与排污口103相连接;第二弯道12拐弯点16向上,其首端18与第一弯道11的末端19相连接,第一弯道11与第二弯道12组成上存水弯,水在此处形成上水封;第三弯道13拐弯点16向下,其首端18与第二弯道12的末端19相连接;第四弯道14拐弯点16向上,其首端18与第三弯道13的末端19相连接,第三弯道13与第四弯道14组成下存水弯,水在此处形成下水封。

第四弯道14位于第一弯道11正下方,二者在拐弯点16处相连通,第一弯道11的入口道15与第四弯道14的出口道17组成一道竖直向下的直冲管道2。

第一弯道11与第四弯道14的连接处设有翻斗3,翻斗3大小与直冲管道2中其所在位置大小相适应,翻斗3可通过转轴4向下转动,坐便器外部设有控制转轴4转动的手柄。通过手柄可控制转轴4转动,进而控制翻斗3转动。在翻斗3呈水平的状态下,翻斗3在直冲管道2中形成格挡,如图2和图3所示,水会在翻斗3及第一弯道11的拐弯点16形成上水封;在翻斗3向下转动的状态下,直冲管道2打通,如图5和图6所示,上水封的水随着翻斗3的向下转动先冲洗了一遍,且此时再进行冲水无需通过弯道,只需少量水便可冲洗干净。冲洗完毕后,控制手柄将翻斗3再次回复到水平位置形成格挡,再冲水进去形成上水封。双重水封可更好地隔绝臭气,比单水封防臭效果更佳。

所述排污口103设置在便池105前端,即便池105中较远离水箱104的位置。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坐在坐便器上时,肛门所对准的位置,即粪便掉落的位置会相对靠后,也就是较靠近水箱104的位置。本申请将排污口103与该位置错开,因此该位置不存在水封,粪便掉落时不会引起喷溅。

如图7所示,改图为导水圈106截面图,所述导水圈106底部设置有开口5,该开口5位于导水圈106与便池105内壁连接处,环绕导水圈106一圈,开口5贴着便池105内壁,对便池105做辅助冲洗时,水从导水圈106底部顺着便池105内壁流下,由于开口5环绕一圈,因此出水时会形成一圈水帘,相较传统存在冲洗盲区的孔式导水圈106,本申请可避免冲洗孔107之间的水流冲洗不到的死角堆积污物滋生细菌。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水封防臭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便池、导水圈、排污口和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包括四个弯道,四个弯道两两相连形成两个存水弯道,从而形成双水封,且具有直冲管道,直冲管道设有翻斗,翻斗可通过转轴向下转动,坐便器外部设有控制转轴转动的手柄,排污口设置在便池前端,导水圈底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环绕导水圈一圈。本发明通过手柄控制翻斗打开直冲管道,污物通过直冲管道下落,只需少量水便可冲洗干净,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