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266838.0 (22)申请日 2016.12.31 (71)申请人 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 道中段1388号1栋8层866号 (72)发明人 汪希奎 (51)Int.Cl. A01G 16/00(2006.01) A01C 21/00(2006.01) C05G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质量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具 体涉及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包。
2、括秧苗培 育、 移栽和水稻施肥方法, 所述种植方法在水稻 秧苗移栽前13天, 在移栽稻田内增施底肥; 待 秧苗移栽完成1015天之后, 增施富硒肥料, 所 述富硒肥料包括含硒化合物、 钾肥、 硅肥、 氮肥和 磷肥; 在水稻吐穗扬花初期, 对水稻加量增施富 硒肥料。 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前 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6718454 A 2017.05.31 CN 106718454 A 1.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包括秧苗培育、 移栽和水稻施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种植方法在水稻秧苗移栽前13天, 在移栽稻田内增施底肥; 待秧苗移栽完成1015天之 后, 增。
3、施富硒肥料, 所述富硒肥料包括含硒化合物、 钾肥、 硅肥、 氮肥和磷肥; 在水稻吐穗扬 花初期, 对水稻加量增施富硒肥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肥为化肥与有 机生物肥料的混合物, 两者按照质量比4067: 3345在搅拌器中混合拌匀1h, 然后置于封 闭塑料袋中放置0.51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肥选自尿素、 硫酸铵或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生物肥料为牛粪、 猪粪以及鸡粪按照43:35:22的 比例混合干燥制成的颗粒物, 其含水量为20%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水稻的。
4、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富硒肥料由含硒化 合物、 钾肥、 硅肥、 氮肥和磷肥按照5362: 3238: 2733: 2528: 1723的比例混合制 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肥为颗粒状 肥料, 其粒径为23mm, 在施肥时, 按照每亩稻田施肥2528公斤的比例进行施肥。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富硒肥料加工 成粒径为23mm的颗粒物, 在秧苗移栽完成1015天之后, 施肥量为每亩稻田施肥1218 公斤, 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肥料撒布与稻田内。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
5、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硒肥料在水 稻吐穗扬花初期, 施肥量为每亩稻田2024公斤, 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肥料撒布与稻田 内。 8.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硒化合物为 硒代氨基酸。 9.一种富硒米, 其特征在于: 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所得的富硒稻谷加工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718454 A 2 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高质量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是一种抗氧化剂, 具有缓解衰老的作用, 能消除多 种。
6、有害自由基, 与维生素E协同作用被称为抗氧化的 “黄金搭档” 。 缺硒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 降, 和克山病、 大骨节病的发生, 严重缺硒会发生如冠心病、 溶血性贫血及肝癌等多种病症。 目前, 全世界范围内缺硒的人群数估计在5000万到1亿, 可见硒元素的补充吸收对人体健康 的重要性。 0003 我国(13个省)的普查结果表明, 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为36微克, 低于世界卫生组 织推荐的50微克标准, 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 更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每日补充50至 200微克的量。 我国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严重不足, 影响了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 硒元素的补 充吸收不足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00。
7、04 硒摄入量不足有2个重要原因: 第一, 我国的硒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1980年, 全国硒 普查表明, 我国既有世界罕见的高硒区(湖北恩施), 但有2/3地区是国际公认的缺硒地区, 且其中1/3以上的地区为严重缺硒, 其中苏、 浙、 皖等长三角地区为严重缺硒区。 在缺硒地 区, 土壤缺硒、 食物缺硒, 导致人群硒供应不足。 第二, 中国人饮食结构造成硒摄入有限。 硒 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包括海鲜、 肉类和动物内脏, 从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和大多数实际生活 条件来说肉类比例相对较低。 0005 虽然对于贫硒地带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进行补硒, 但普遍认为, 人体的硒主要来源 于食物, 食物补硒更加合适。 。
8、相对于无机硒, 生物源有机硒具有吸收利用率高、 毒副反应小 等优点, 且植物硒优于动物硒。 0006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0。 但据 对我国30个省市地区调查, 除湖北恩施地区大米含硒量较高外, 其余地区的大米含量均低 于食物硒含量低限临界值0.06mg/kg, 属低硒大米。 因此, 通过合适途径, 提高稻米中硒含 量, 对于改善我国居民的硒营养具有重要意义。 0007 通过育种或肥料进行主食作物的硒营养生物强化, 提高可食部分的硒含量, 是解 决世界范围内人群硒养摄入不足的食物系统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肥料(农业生物 营养强化)被认为对硒等的。
9、强化更为有效。 通过水稻富硒栽培技术培育的稻米是一种天然 富硒米, 这种有机态的硒人体吸收利用率高, 克服了营养强化米的不足, 而又避开了转基因 稻米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 因而通过这一途径来开发富硒米这一新型功能稻米将有着非 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并对改善人民的硒营养不足有着现实的意义。 0008 目前, 国内生产富硒大米的肥料施用主要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法, 即在水稻生产 过程中叶面喷施含无机硒的富硒剂。 如CN ZL200410009346.4 一种富硒水稻的栽培方法 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叶面喷施由含硒无机化合物和磷酸盐组成的富硒剂培育富硒水稻的方 法。 CN ZL200810010171.7 。
10、一种生物富硒营养大米的生产方法 提出了一种在水稻生长的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6718454 A 3 不同时期, 喷施由稀土微肥、 亚硒酸钠和硼酸溶液混合制成的混合液, 以生产富硒营养大米 的方法。 CN ZL01144575.0 富硒植物营养调节剂 公开了一种由硒酸或亚硒酸的钠盐、 钾 盐、 铵盐与5硝基愈创木酚、 2,4-二硝基苯酚或邻苯二酚的的钠盐、 钾盐、 铵盐配制的水制 剂。 CN ZL200610078710.1 一种喷施于叶子的富硒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提供了一种含硒并 与不同比例的氮、 磷、 钾及锌、 镁、 铜等多种有益中微量元素等组成的叶面肥配方及其制备 方法。 。
11、0009 上述专利所都采用叶面喷施无机硒的方法, 其优点是作物吸收快。 但是其缺点也 很明显, 首先叶面喷施要求硒肥含量比较高, 如CN ZL01144575.0 富硒植物营养调节剂 中 的硒酸或亚硒酸的盐的含量为425。 高浓度的硒肥增加了用肥成本; 其次, 因为叶面喷 施, 硒肥很容易洒落到田里, 这样就对田间径流水和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是很大的浪 费; 再次, 常导致无机硒残留量大, 而无机硒对机体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安全性较低。 0010 也有专利采用基肥施用含无机硒的方式培育富硒米。 如CN ZL02124833.8 有机无 机复混硒肥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了一种硒肥(硒酸钠、 亚硒酸。
12、钠或其它的硒酸盐或亚硒酸 盐)含量为0.10.4的有机无机复混硒肥; CN ZL200910244475.4公开了一种富硒米及 其生产方法, 是将富硒营养剂(由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和氮磷钾复合肥混合组成)在施用前再 加入氮磷钾复合肥混合后作为基肥施入田间, 收获后所得。 该方法相比叶面喷施富硒剂, 硒 的用量明显减少, 而且米中的硒主要 以有机硒的形态存在, 易于被人体吸收, 具有明显的 进步。 但是该发明中所使用的富硒营养剂并且需要在施用前人工将富硒营养剂与氮磷钾复 合肥按一定比例拌匀后施用。 CN 101054315A公开了一种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将亚硒酸钠、 鸡粪(或牛羊粪)、 。
13、干酵母或酵母泥、 腐植酸、 活性硅溶胶等在反应釜中反应, 搅 拌均匀后封闭发酵30天, 再加入凹凸棒土、 尿素混合造粒、 烘干而成。 0011 上述专利或技术都是以无机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作为肥料的硒来源, 而且培养 成本相对较高, 工艺比较复杂, 难以在国内大范围推广使用。 因此,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硒水 稻的种植方法, 通过工艺和施肥方式的优化, 对目前的富硒米栽培和施肥技术进一步优化, 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 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培养成本相对较高, 工艺比较复杂, 难以在国内大范围推广。
14、使用的问 题。 001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4 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包括秧苗培育、 移栽和水稻施肥方法, 所述种植方法在 水稻秧苗移栽前13天, 在移栽稻田内增施底肥; 待秧苗移栽完成1015天之后, 增施富硒 肥料, 所述富硒肥料包括含硒化合物、 钾肥、 硅肥、 氮肥和磷肥; 在水稻吐穗扬花初期, 对水 稻加量增施富硒肥料。 0015 优选的, 所述底肥为化肥与有机生物肥料的混合物, 两者按照质量比4067: 33 45在搅拌器中混合拌匀1h, 然后置于封闭塑料袋中放置0.51天。 0016 优选的, 所述化肥选自尿素、 硫酸铵或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15、, 所述生物肥料为 牛粪、 猪粪以及鸡粪按照43:35:22的比例混合干燥制成的颗粒物, 其含水量为2030。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6718454 A 4 0017 优选的, 所述富硒肥料由含硒化合物、 钾肥、 硅肥、 氮肥和磷肥按照5362: 32 38: 2733: 2528: 1723的比例混合制成。 0018 优选的, 所述底肥为颗粒状肥料, 其粒径为23mm, 在施肥时, 按照每亩稻田施肥 2528公斤的比例进行施肥。 0019 优选的, 所述富硒肥料加工成粒径为23mm的颗粒物, 在秧苗移栽完成 1015天 之后, 施肥量为每亩稻田施肥1218公斤, 采用人工或机。
16、械方式将肥料撒布与稻田内。 0020 优选的, 所述含硒肥料在水稻吐穗扬花初期, 施肥量为每亩稻田2024公斤, 采用 人工或机械方式将肥料撒布与稻田内。 0021 优选的, 所述含硒化合物为硒代氨基酸, 相比于无机盐含硒化合物, 硒代氨基酸残 留物对人体危害更小, 安全性能更高。 0022 本发明所用的种植方法所得的富硒稻谷, 可用于加工生产富硒米。 0023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4 首先, 从秧苗移栽之前提前施肥, 使肥料的营养元素提前溶于稻田水中, 能够有效 保证秧苗移栽之后的肥料吸收, 从而使水稻的前期生长稳定; 0025 其次, 由于秧苗移栽初期增施。
17、底肥, 保证了秧苗的成活率和性能恢复状态, 待秧苗 移栽一段时间之后增施富硒肥料, 有利于富硒肥料的快速有效吸收, 提高肥料吸收效率; 待 水稻吐穗扬花时再次增施富硒肥料, 此时正是稻米形成的关键时期, 能够有效保证稻米形 成时能够及时吸收硒元素, 提高硒元素的吸收效率, 相对于现有技术长期施肥富硒肥料来 说, 其施肥成本更低, 肥料利用效率更高; 0026 再次, 本发明改变了以往叶面施肥生产富硒米的弊端, 采用硒代氨基酸而不再施 用亚硒酸盐、 硒酸盐等无机硒肥, 大大减少硒肥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同时降低了培养成 本; 0027 最后, 本发明的富硒肥料肥料组分中含有硅肥, 硅肥可提高作物。
18、抗逆性、 改善光合 作用、 刺激根系发育, 增强水稻抗病能力, 提高结实率, 促进干物质的累积进而增加产量, 并 有改善米质的作用, 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对硒的吸收转化; 其它组分如钾肥、 氮肥和磷肥则 能够保证水稻肥料养分的丰富。 0028 因此, 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 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
19、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实施例1: 0031 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包括秧苗培育、 移栽和水稻施肥方法, 所述种植方法在 水稻秧苗移栽前1天, 在移栽稻田内增施底肥; 待秧苗移栽完成10天之后, 增施富硒肥料, 所 述富硒肥料包括含硒化合物、 钾肥、 硅肥、 氮肥和磷肥; 在水稻吐穗扬花初期, 对水稻加量增 施富硒肥料。 0032 所述底肥为化肥与有机生物肥料的混合物, 两者按照质量比40: 33在搅拌器中混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6718454 A 5 合拌匀1h, 然后置于封闭塑料袋中放置0.5天。 0033 所述化肥选则尿素, 所述生物肥料为牛粪、 猪粪以及鸡粪按。
20、照43:35:22的比例混 合干燥制成的颗粒物, 烘干之后保证其含水量为25。 0034 所述富硒肥料由含硒化合物、 钾肥、 硅肥、 氮肥和磷肥按照53: 32: 27: 25: 17的比例 混合制成。 0035 所述底肥为颗粒状肥料, 其粒径为3mm, 在施肥时, 按照每亩稻田施肥25公斤的比 例进行施肥。 0036 所述富硒肥料加工成粒径为3mm的颗粒物, 在秧苗移栽完成10天之后, 施肥量为每 亩稻田施肥12公斤, 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肥料撒布与稻田内。 0037 所述含硒肥料在水稻吐穗扬花初期, 施肥量为每亩稻田20公斤, 采用人工或机械 方式将肥料撒布与稻田内。 0038 所述含硒化。
21、合物为硒代氨基酸, 相比于无机盐含硒化合物, 硒代氨基酸残留物对 人体危害更小, 安全性能更高。 0039 通过上述实施方法获得的富硒水稻, 按照GB/T 22499-2008 富硒稻谷 的标准测 定稻米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含量: 0040 每千克大米里的总硒含量为0.210.23毫克, 平均为0.217毫克, 达到富硒水稻标 准, 同时, 有机硒含量83.685.7。 0041 通过上述方法所种植的富硒水稻, 经机械加工可获得富硒稻米。 0042 实施例2: 0043 在水稻秧苗移栽前3天, 在移栽稻田内增施底肥, 所述底肥为化肥与有机生物肥料 的混合物, 两者按照质量比67: 45在搅拌器中。
22、混合拌匀1h, 然后置于封闭塑料袋中放置1天; 待秧苗移栽完成15天之后, 增施富硒肥料, 所述富硒肥料由含硒化合物、 钾肥、 硅肥、 氮肥和 磷肥按照62: 38: 33: 28: 23的比例混 合制成; 在水稻吐穗扬花初期, 对水稻加量增施富硒肥 料。 0044 所述化肥选则尿素, 所述生物肥料为牛粪、 猪粪以及鸡粪按照43:35:22的比例混 合干燥制成的颗粒物, 烘干之后保证其含水量为25。 0045 所述底肥为颗粒状肥料, 其粒径为2mm, 在施肥时, 按照每亩稻田施肥28公斤的比 例进行施肥。 0046 所述富硒肥料加工成粒径为2mm的颗粒物, 在秧苗移栽完成15天之后, 施肥量为。
23、每 亩稻田施肥18公斤, 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肥料撒布与稻田内。 0047 所述含硒肥料在水稻吐穗扬花初期, 施肥量为每亩稻田24公斤, 采用人工或机械 方式将肥料撒布与稻田内。 0048 所述含硒化合物为硒代氨基酸, 相比于无机盐含硒化合物, 硒代氨基酸残留物对 人体危害更小, 安全性能更高。 0049 通过上述实施方法获得的富硒水稻, 按照GB/T 22499-2008 富硒稻谷 的标准测 定稻米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含量: 0050 每千克大米里的总硒含量为0.2030.219毫克, 平均为0.206毫克, 达到富硒水稻 标准, 同时, 有机硒含量84.787.9。 0051 通过上述方法所种植的富硒水稻, 经机械加工也可获得富硒稻米。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6718454 A 6 0052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6718454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