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2,3二取代的苯并喹唑啉类的肝X受体的激动剂及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组2,3二取代的苯并喹唑啉类的肝X受体的激动剂及用途.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1300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1300A21申请号201310178164922申请日20130515C07D405/04200601C07D401/12200601C07D239/91200601C07D405/14200601C07D405/06200601A61K31/517200601A61K31/5377200601A61P3/06200601A61P9/10200601A61P9/00200601A61P9/12200601A61P3/04200601A61P3/10200601A61P3/00200601A61P25/28200。
2、601A61P37/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地址100050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号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72发明人司书毅李霓李永臻许艳妮刘畅冯婷婷贺晓波刘伟巫晔翔王潇54发明名称一组2,3二取代的苯并喹唑啉类的肝X受体的激动剂及用途57摘要一组2,3二取代的苯并喹唑啉类的肝X受体的激动剂及用途。本发明涉及一组作为肝X受体的激动剂的新型化合物及含有该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的药物组合物,还涉及制备该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的方法。本发明公开了该类化合物作为药理活性物质的用途,特别是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
3、征,阿尔茨海默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用途。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7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7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51300ACN104151300A1/2页21一组2,3二取代的苯并喹唑啉类的肝X受体的激动剂,其结构如下式所示其中式II所示化合物中X,Y代表CH或N,当代表N时,其上的取代基不存在;R1独立地代表卤原子F,CL,BR,或I;R2独立地代表C1C3烷氧基或卤素取代的苯环,1,3苯并二氧环戊烷,1,4苯并二氧六环,四氢萘,C1C6的直链烃基,或C3C6的环烷基;R3独立地代。
4、表C1C3的烷氧基,或卤原子;R4,R5,R6均可独立地代表卤原子,羟基,或C1C3烷氧基。式II所示化合物中,X,Y优选的CH,R1优选的是BR,R2优选的是1,3苯并二氧环戊烷或1,4苯并二氧六环,R3优选的是苯氧乙酸基取代,R4,R5,R6优选的是羟基或甲氧基。2制备权利要求1中化合物I的方法,其步骤是用靛红酸酐、3,4亚甲二氧基苯胺和2甲醛基苯氧乙酸在EDDA催化下,在水中回流反应,停止反应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在有机层干燥浓缩后,用甲醇重结晶。3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II的方法步骤是即用取代的靛红酸酐、胺和芳基甲醛在EDDA催化下,在水中回流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通式合成路线如下。4权利要。
5、求1所述化合物的组合物。5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用于制备肝X受体调节剂的用途。6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对核受体LXR和RXR的激动活性。7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用于制备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的药物的用途。8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用于制备增强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的药物的用途。9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用于制备对ATP结合盒蛋白ABCG5和ABCG8的上调并且抑制NCP1L1蛋白的表达作用的药物的用途。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动剂用于制备调节肠内胆固醇吸收和肝脏内胆固醇分泌的药物的用途。权利要求书CN104151300A2/2页311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用于制备对ATP结合盒蛋白ABCA1和ABCG1的上。
6、调的药物的用途。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用于制备对胆固醇外排具有促进作用的药物的用途。13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用于制备对载脂蛋白EAPOE的上调的药物的用途。14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动剂用于制备具有对胆固醇稳态的调节作用的药物的用途。15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16权利要求15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以含有治疗有效量的上述化合物为活性成分,并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17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和权利要求3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用途。18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和权利要求3所述组合物在制备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19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和权利要。
7、求3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权利要求书CN104151300A1/17页4一组2,3二取代的苯并喹唑啉类的肝X受体的激动剂及用途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组2,3二取代的苯并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其作为肝X受体的激动剂及用途。0002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背景技术0003肝X受体LIVERXRECEPTORS,LXRS是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LXRS最初由WILLY于1994年从人肝CDNA文库中分离。
8、得到PJWILLY等人,LXR,ANUCLEARRECEPTORTHATDEFINESADISTINCTRETINOIDRESPONSEPATHWAY,GENESDEV9199510331045,其与视黄醇类X受体RETINOIDXRECEPTOR,RXR形成异源二聚体,在与配体结合时,通过与靶基因的调控区域结合,激活靶基因的表达。由于起初没有发现LXRS的天然配体,LXRS也被称为“孤儿受体”。LXR亚家族包括LXRNR1H3和LXRNR1H2两个异构体,二者功能相似并且无论在DNA结合域DNABINDINGDOMAIN,DBD还是在配体结合域LIGANDBINDINGDOMAIN,LBD,。
9、氨基酸序列上均具有78的相似性SMULVEN等人,LXRISCRUCIALINLIPIDMETABOLISM,PROSTAGLANDINSLEUKOTESSENTFATTYACIDS7320055963。0004LXR的内源性激动剂是氧化类胆固醇的衍生物,也称作氧固醇OXYSTEROL,如24S,25EC和22RHCJMLEHMANN等人,ACTIVATIONOFTHENUCLEARRECEPTORLXRBYOXYSTEROLSDEFINESANEWHORMONERESPONSEPATHWAY,JBIOLCHEM272199731373140和JLCOLLINS等人,IDENTIFICATIO。
10、NOFANONSTEROIDALLIVERXRECEPTORAGONISTTHROUGHPARALLELARRAYSYNTHESISOFTERTIARYAMINES,JMEDCHEM45200219631966。大部分氧固醇具有LXR和LXR二者的激动剂性质。除了天然的激动剂之外,合成类化合物如TO901317和GW3965,它们在LXR和LXR上同样具有激动活性JRSCHULTZ等人,ROLEOFLXRSINCONTROLOFLIPOGENESIS,GENESDEV14200028312838和JLCOLLINS等人,IDENTIFICATIONOFANONSTEROIDALLIVERXRE。
11、CEPTORAGONISTTHROUGHPARALLELARRAYSYNTHESISOFTERTIARYAMINES,JMEDCHEM45200219631966。LXR调控参与多种细胞中胆固醇代谢相关的诸多靶基因的表达,已成为细胞内固醇水平的关键感应元件。在胆固醇过载的时候,LXR触发各种适应机制来调节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包括促进胆固醇逆转运,促进胆汁胆固醇的分泌,抑制肠内对于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以及抑制胆固醇的从头合成等方面,对于维持机体胆固醇内环境稳态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LXRS还参与调节机体其他生理活动,包括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巨噬细胞的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等。0005LXR对胆固醇转运。
12、及代谢的调节0006在机体内使胆固醇消除几乎全部依靠肝脏来完成,其他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必须由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不携带脂质的载脂蛋白转运至肝脏进而分泌到胆汁中,这个过说明书CN104151300A2/17页5程被称作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CHOLESTEROLTRANSPORT,RCT。最初发现LXR能够维持机体胆固醇稳态,就表明了LXR可以调控胆固醇逆转运过程SMULVEN等人,LXRISCRUCIALINLIPIDMETABOLISM,PROSTAGLANDINSLEUKOTESSENTFATTYACIDS7320055963。大量结果证实,LXR的调控几乎涉及整个RCT过程。首先,A。
13、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和ABCG1两个转运蛋白将胆固醇从细胞中外排,ABCA1主要将胆固醇和磷脂从细胞膜转运至无脂质的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I,APOAI,这个过程对于肝脏中新生的HDL颗粒的形成至关重要。另外,ABCG1可以将胆固醇转运至HDLCCAVELIER等人,LIPIDEFFLUXBYTHE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SABCA1ANDABCG1,BIOCHIMBIOPHYSACTA17612006655666。在人类和啮齿动物中,LXR和LXR均可以通过LXRE上调ABCA1和ABCG1基因的表达PCOSTET等人,STE。
14、ROLDEPENDENTTRANSACTIVATIONOFTHEABC1PROMOTERBYTHELIVERXRECEPTOR/RETINOIDXRECEPTOR,JBIOLCHEM27520002824028245。在人类中,ABCA1基因的突变导致高度致动脉粥样化的脂蛋白特征SINGARAJARR,BURNHAMLR,VISSCHERH,KASTELEINJJ,HAYDENMREFFLUXANDATHEROSCLEROSISTHECLINICALANDBIOCHEMICALIMPACTOFVARIATIONSINTHEABCA1GENE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
15、3200313221332,其在最严重的情况中引起丹吉尔病和相关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罕见的遗传病症的特征在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极低、胆固醇酯类的巨噬细胞蓄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显著增加MBODZIOCH等人,THEGENEENCODING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1ISMUTATEDINTANGIERDISEASE,NATGENET221999352355。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中,巨噬细胞大量吞噬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造成细胞内大量的胆固醇以胆固醇酯形式储存的脂质蓄积,从而形成泡沫化细胞JWGOFMAN,FLINDGREN,THEROLEO。
16、FLIPIDSANDLIPOPROTEINSINATHEROSCLEROSIS,SCIENCE1111950166171。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激活LXR,上调膜转运蛋白ABCA1和ABCG1的表达能够加速巨噬细胞中胆固醇外流,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0007转运蛋白ABCG5,G8主要在肝细胞小管的膜上表达,LXR的激活可以通过上调肝脏中ABCG5,ABCG8的表达,促使胆固醇分泌,从而驱动胆固醇向胆汁中转运LYU等人,STIMULATIONOFCHOLESTEROLEXCRETIONBYTHELIVERXRECEPTORAGONISTREQUIRESATPBINDINGC。
17、ASSETTETRANSPORTERSG5ANDG8,JBIOLCHEM27820031556515570。0008ABCG5和ABCG8对饮食中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小肠内,这两个蛋白定位在肠细胞的顶膜上,它们负责将吸收的胆固醇转运回到肠腔DQWANG等人,REGULATIONOFINTESTINALCHOLESTEROLABSORPTION,ANNUREVPHYSIOL692007221248。有研究证明,在人的肠细胞CACO2和小鼠的小肠中,LXR的激活可以很大程度上调ABCG5和ABCG8的表达JJREPA等人,REGULATIONOFATPBINDINGCASSETT。
18、ESTEROLTRANSPORTERSABCG5ANDABCG8BYTHELIVERXRECEPTORSALPHAANDBETA,JBIOLCHEM27720021879318800。除此之外,NPC1L1NIEMANNPICKC1LIKE1是一个肠内胆固醇吸收的关键蛋白,其表达在小鼠的肠内和CACO2细胞中均可被LXR激动剂抑制CDUVAL等人,NIEMANNPICKC1LIKE1GENEEXPRESSIONISDOWNREGULATEDBYLXRACTIVATORSINTHEINTESTINE,BIOCHEMBIOPHYSRESCOMMUN340200612591263。因此,LXR的激活。
19、能够抑制肠内胆固醇的吸收。说明书CN104151300A3/17页60009载脂蛋白EAPOE对于维持胆固醇稳态也非常重要,同样受到LXR和LXR的直接调控。该蛋白在血浆中脂蛋白的表面存在,并且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高亲和力的配体。APOE是肝脏摄取乳糜微粒,超低密度脂蛋白和某些亚型的HDL所必需的,并且同样可以作为ABCA1将胆固醇外排的受体30。因此,LXRS对胆固醇逆转运过程的激活,不仅可以通过ABC蛋白家族,也可以通过提高胞外胆固醇载体如APOE的利用度来完成。0010LXR对脂肪酸代谢的调节0011LXRS除了参与胆固醇代谢外,同样参与脂肪酸合成的调控。这个过程主要由固醇调节元件。
20、结合蛋白1CSREBP1C主要控制,它可以作为转录因子调控这条通路的相关蛋白,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CARBOXYLASE,ACC,脂肪酸合成酶FATTYACIDSYNTHASE,FAS,硬脂酰基辅酶A脱氢酶STEAROYLCOADESATURASE,SCD等DEBERLE等人,SREBPTRANSCRIPTIONFACTORSMASTERREGULATORSOFLIPIDHOMEOSTASIS,BIOCHIMIE862004839848。FAS,ACC,SCD1不仅受到SREBP1C的调控,而且在其启动子区域同样有LXRE,可以通过不依赖于SREBP1C而直接受到LXR的激活S。
21、BJOSEPH等人,DIRECTANDINDIRECTMECHANISMSFORREGULATIONOFFATTYACIDSYNTHASEGENEEXPRESSIONBYLIVERXRECEPTORS,JBIOLCHEM27720021101911025。但是LXR的激动剂对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过度调节,会导致肝脏内脂肪酸的过量积累,而造成高甘油三脂血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等副作用。PEET等人研究发现,LXR是主要调控肝内脂肪生成的亚型,而不是LXREMQUINET等人,LIVERXRECEPTORLXRBETAREGULATIONINLXRALPHADEFICIENTMICEIMPLICATION。
22、SFORTHERAPEUTICTARGETING,MOLPHARMACOL70200613401349。0012LXR对糖类代谢的调节0013除了脂肪代谢和胆固醇代谢外,葡萄糖代谢也受到LXRS活性的调节。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中,LXR激动剂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比如对于患有严重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小鼠模型,LXR激动剂TO901317能够有效降低其体内血糖浓度EPCALANDRE等人,LIPOPROTEINSANDAPOLIPOPROTEINSAANDBINEPILEPTICPATIENTSTREATEDWITHVALPROICACID,CAR。
23、BAMAZEPINEORPHENOBARBITAL,ACTANEUROLSCAND831991250253和MLOFFLER,等人,BLOODGLUCOSELOWERINGNUCLEARRECEPTORAGONISTSONLYPARTIALLYNORMALIZEHEPATICGENEEXPRESSIONINDB/DBMICE,JPHARMACOLEXPTHER3162006797804。而与之相反,在正常的动物却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另外一个LXR激动剂GW3965,在缺乏瘦素的OB/OB糖尿病小鼠中,同样可以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AGREFHORST等人,DIFFERENTIALEF。
24、FECTSOFPHARMACOLOGICALLIVERXRECEPTORACTIVATIONONHEPATICANDPERIPHERALINSULINSENSITIVITYINLEANANDOB/OBMICE,AMJPHYSIOLENDOCRINOLMETAB2892005E829838。0014这种效应主要在于,在肝脏中LXRS激动剂能够下调糖合成酶的表达,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PGC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酯羧化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FL,6BP等,进而影响了葡萄糖的内源性生成,有效。
25、地减少了肝脏内葡萄糖的输出,增加了葡萄糖的利用率。说明书CN104151300A4/17页70015LXRS与炎症反应0016不同巨噬细胞基础免疫功能是激活炎症信号和释放炎症递质。2003年,JOSEPH等人发现LXR的激动剂TO9013171和GW3965,在小鼠的腹膜巨噬细胞中,能够抑制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多种促炎性蛋白的表达,如可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INTERLEUKIN1,IL1,。
26、和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1和3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S1AND3,MCP1ANDMCP3等SBJOSEPH等人,RECIPROCALREGULATIONOFINFLAMMATIONANDLIPIDMETABOLISMBYLIVERXRECEPTORS,NATMED92003213219。0017LXRS的配体可以抑制野生型WT、LXR敲除、LXR敲除小鼠巨噬细胞中这些基因的表达,但不能抑制LXR/敲除的巨噬细胞的相关炎症基因的表达,说明两种LXRS亚型都具有抗炎症作用。不同的模型均证实LXRS有抗炎症作用,给予LXR/敲除小鼠LPS刺激,小鼠出现严重的全身炎。
27、症反应,肝细胞表达INOS、TNF、IL1增多等反应AJFOWLER等人,LIVERXRECEPTORACTIVATORSDISPLAYANTIINFLAMMATORYACTIVITYINIRRITANTAND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MODELSLIVERXRECEPTORSPECIFICINHIBITIONOFINFLAMMATIONANDPRIMARYCYTOKINEPRODUCTION,JINVESTDERMATOL1202003246255。0018综上所述,目前,核受体LXRS信号途径的重要性已受到广泛关注,但仍有许多方面机制尚未阐明。LXRS在维持机体胆固。
28、醇稳态,调节胆固醇代谢,维持脂代谢的稳定,抑制局部的炎症反应和对糖代谢的调节均有作用,这使我们有理由充分相信,以LXRS为靶点的药物,在未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II型糖尿病等疾病方面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0019在此背景下,寻找LXR受体的活性调节剂化合物用于作为以下特定病理的治疗,包括LXR活性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症,肥胖,癌症,炎症,免疫病症,脂代谢紊乱,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明内容0020经过大量研究,发明人发明了化合物III,并发现其对LXR表现出很好的激动活性。0021本申请中所述化合物I与化合物“LG11”为同一化合物,两者可。
29、以互换的使用。00221本发明所述2,3二取代的苯并喹唑啉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或如通式II所示0023说明书CN104151300A5/17页80024其中0025X,Y代表CH或N,当代表N时,其上的取代基不存在;0026R1独立地代表卤原子F,CL,BR,或I;0027R2独立地代表C1C3烷氧基或卤素取代的苯环,1,3苯并二氧环戊烷,1,4苯并二氧六环,四氢萘,C1C6的直链烃基,或C3C6的环烷基;0028R3独立地代表C1C3的烷氧基,或卤原子;0029R4,R5,R6均可独立地代表卤原子,羟基,或C1C3烷氧基。0030式II所示化合物中,X,Y优选的CH,R1优选的是BR,R2。
30、优选的是1,3苯并二氧环戊烷和1,4苯并二氧六环,R3优选的是苯氧乙酸基取代,R4,R5,R6优选的是羟基和甲氧基。00312本发明涉及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1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或溶剂化物,以及任选的药学可接受的辅料、载体或赋形剂。00323发明人发现了化合物III对核受体LXR的激动活性。00334发明人还发现了化合物III对核受体LXR,LXR和RXR的激动活性。00345通过在体外水平的大量研究,发现化合物III对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排作用明显,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因此化合物III具有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的调节剂作用,并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治疗作用。0。
31、0356化合物III通过上调ABCG5/ABCG8表达水平,并且抑制NCP1L1蛋白的表达水平,具有上调ABCG5/ABCG8调节剂作用和抑制NCP1L1蛋白的表达的调节剂作用,表现出对肠内胆固醇吸收和对肝脏内胆固醇分泌具有的应用价值。00367化合物III通过上调ABCA1/ABCG1的表达,形成通过LXRABCA1/ABCG1此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排,具有上调ABCA1/ABCG1的表达和促进胆固醇外排的调节剂作用,并且能够促进胆固醇逆转运。00378化合物III通过上调载脂蛋白EAPOE的表达,具有上调APOE表达的调节剂作用,因此能够有效地维持体内胆固醇环境稳态。00389本发明。
32、的化合物III和化合物的组合物具有药用的生理活性,特别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用途。003910制备化合物I的方法,其步骤是用靛红酸酐、3,4亚甲二氧基苯胺和2甲醛基苯氧乙酸在EDDA催化下,在水中回流反应,停止反应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在有机层干燥浓缩后,用甲醇重结晶。说明书CN104151300A6/17页9004011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步骤是用取代的靛红酸酐、胺和芳基甲醛在EDDA催化下,在水中回流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通式合成路线如下00410042具体的,本。
33、发明涉及00431下式III所示的化合物III。00442涉及本发明1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即用取代的靛红酸酐IV、胺III和芳基甲醛V在EDDA催化下,在水中回流反应得到目标产物II。通式合成路线如下004500463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所述化合物的组合物;提供了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以含有治疗有效量的上述化合物为活性成分,并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00474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和组合物在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00485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各种剂型,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生产方法制备,例如使活性成分与一种或多种载体混合,然后将其制成所需的剂型。00496化合物I。
34、用于制备核受体LXR,LXR和RXR的调节剂的用途。00507化合物II或其衍生物用于制备核受体LXR调节剂的用途。00518化合物III用于制备促进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排或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的药物的用途。00529化合物III用于制备ABCG5/ABCG8或NCP1L1蛋白的表达水平调节剂的用途。005310化合物III用于制备促进胆固醇逆转运的药物的用途。005411化合物III或包含化合物III的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药物的用途。附图说明0055图中所有命名为。
35、“LG11”的化合物即为本发明中所述的化合物I。0056图1化合物I22苯氧乙酸基351,3苯并二氧环戊烷2,3二氢喹唑啉4酮1H的1HNMR图。说明书CN104151300A7/17页100057图2化合物I22苯氧乙酸基351,3苯并二氧环戊烷2,3二氢喹唑啉4酮1H的13CNMR图。0058图3化合物I22苯氧乙酸基351,3苯并二氧环戊烷2,3二氢喹唑啉4酮1H的MS图。0059图4化合物I在LXR激动剂筛选模型上的量效关系曲线。0060图5化合物I对人THP1单核细胞内ABCA1和ABCG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0061图6化合物I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图为油红O染色镜检照片400倍。
36、放大。0062图7化合物I促进由APOAI和HDL介导的RAW2647细胞内胆固醇外排。0063图8化合物I对人HEPG2细胞内ABCG5和ABCG8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0064图9化合物I对人CACO2细胞内NCP1L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0065图10化合物I对人THP1单核细胞内APOE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0066图11化合物I在LXR和RXR核受体激动剂模型上的量效关系曲线。具体实施方式0067下文所述的实施例和实施方案详述了化合物的活性,通过下面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它们并非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制。这些实施例仅限于解释目的,本领域工作人员将可以想到依据其进行修改和改变,这些。
37、修改和改变也包括在本申请的实质和范围和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所引用的所有公开文献、专利和专利申请为所有目的引入本申请作为参考。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0068实施例1化合物I22苯氧乙酸基351,3苯并二氧环戊烷2,3二氢喹唑啉4酮1H的合成00690070称取3,4亚甲二氧基苯胺028G0002MOL,2甲醛基苯氧乙酸036G0002MOL和靛红酸酐033G0002MOL悬浮于50ML水中,加入乙二胺二乙酸EDDA,回流反应12H,停止反应,二氯甲烷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后,甲醇重结晶得到纯。
38、品081G黄色固体粉末,产率964。MSESI,M/Z419MH,441MNA,1HNMR500MHZ,D6DMSOPPM13235S,1H,COOH,7748D,1H,J80HZ,PHH,7315D,1H,J80HZ,PHH,7250T,2H,J80HZ,PH2H,7176BRS,1H,NH,7025D,1H,J85HZ,PHH,6929M,2H,PH2H,8846D,1H,J85HZ,PHH,6715M,3H,PH3H,6432S,1H,CH,6014D,2H,J45HZ,OCH2O,4780Q,2H,J165HZ,OCH2007113CNMR500MHZ,D6DMSOPPM171226C。
39、OOH,1699874C,1551502C,1474913”C,1471654”C,1458888AC,1351911”C,说明书CN104151300A108/17页111340827C,1301824C,1284646C,1283351C,1271865C,1213886C,1197966”C,1181114AC,1181115C,1153868C,1133863C,1085892”C,1082745”C,101862OCH2O,69252CHNH,65498OCH20072本发明中提到的其他化合物均能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用相应的原料和中间体合成得到。本发明中提到的其他化合物均能按照实施例。
40、1的方法,用相应的原料和中间体合成得到。0073如243吡啶甲氧基苯基3烯丙基2,3二氢喹唑啉4酮1H可由烯丙基胺、43吡啶甲氧基苯甲醛和靛红酸酐在水中以111的摩尔比投料反应,再加入乙二胺二乙酸EDDA作为催化剂,回流反应12H后进行萃取、重结晶等操作,得到243吡啶甲氧基苯基3烯丙基2,3二氢喹唑啉4酮1H纯品,结构如下00740075又如23苯酚基351,3苯并二氧环戊烷2,3二氢喹唑啉4酮1H可由3,4亚甲二氧基苯胺、3羟基苯甲醛和靛红酸酐在水中以111的摩尔比投料反应,再加入乙二胺二乙酸EDDA作为催化剂,回流反应12H后进行萃取、重结晶等操作,得到23苯酚基351,3苯并二氧环戊烷。
41、2,3二氢喹唑啉4酮纯品,结构如下00760077实施例2细胞的培养0078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均为贴壁细胞,HEPG2约48H传代一次,CACO2约96H传代一次。待细胞长满后,弃旧培养基,用PBS漂洗细胞后弃掉,之后加适量胰酶,HEPG2在室温下消化约2MIN,CACO2在37下消化10MIN后,弃掉消化液,立即加入含10FBS的MEM完全培养基,以抑制胰蛋白酶活力,用弯头吸管反复轻轻吹打培养瓶内细胞,使细胞完全脱离瓶底且吹打使之分散为单个细胞悬液。再按13比例接种细胞悬液于新的细胞瓶内,然后补加适量完全培养基,放入培养箱继续培养。培养条件37,5CO2。007。
42、9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为半贴壁细胞,约48H传代一次。胰酶消化5MIN,按1416比例传代,使用DMEM完全培养基,其他条件与HEPG2培养条件相同。说明书CN104151300A119/17页120080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为悬浮细胞,约48H传代一次。待细胞密度为35106个/ML时,用弯头吸管吹打培养瓶内细胞,使之分散为单个细胞悬液。再按14比例接种细胞悬液于新的细胞瓶内,然后补加适量RPMI1640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其他条件与HEPG2培养条件相同。0081实施例3化合物I对LXR激动活性的测定0082本活性测定采用LXR的激动剂筛选模型进行化合物活性的。
43、测定。0083测定原理0084本检测的原理是,根据LXR结构中的两个主要结构域配体结合结构域LBD和DNA结合结构域DBD,以及酵母中转录因子GAL4具有核受体相似结构的特点,应用酵母双杂交的原理,分别构建两个质粒PBINDLXR质粒含有GAL4基因的DBD部分和LXR的LBD结构域,可以在受到配体激活时改变构象;另一个质粒是PGL4GAL4,含有GAL4基因启动子区域反应元件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我们将两个质粒共转染至HEPG2细胞中,以研究化合物对LXR的激活作用。在该检测体系中,化合物如果能够激活LXR,表达质粒表达的LXR蛋白构象发生改变,与报告质粒相结合,此时化合物组荧光素酶的表。
44、达活性高于未加化合物的对照组;反之当化合物对LXR无活性时,则LXR蛋白构象不发生改变,不与报告质粒相结合,那么化合物组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不产生变化。0085测定方法00861在96孔板进行转染,转染前一天,HEPG2细胞铺板,密度为1530105个/ML细胞。待HEPG2细胞长至90汇合并且其生长状态良好,按照25L/孔OPTIMEM培养基稀释05L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REAGENT,室温孵育5MIN。25L/孔OPTIMEM培养基稀释200NG质粒DNA,包括PGL4GAL4和PBINDLXR,后与稀释脂质体合并混匀,室温孵育20MIN。00872将合并后的DNA脂。
45、质体复合物溶液按照每孔100L加入MEM完全培养基,使培养基与DNA脂质体复合物充分混匀,此时将细胞板中的培养基吸去,将混合后的细胞培养液DNA脂质体复合物溶液加到96孔板中,每孔150L。将96孔板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内37。00883培养6H,吸出转染培养基,将化合物I在终浓度为0001M至100M的浓度范围稀释于200LMEM无血清培养基,同时阴性对照孔加入01的DMSO,分别处理细胞,继续培养18H。0089418H后,吸出96孔板每孔中的培养基。每孔加入150LPBS轻轻漂洗细胞,翻转96孔板倒掉PBS并甩干。每孔中加入20L1CCLR细胞裂解液,37裂解细胞2030MIN根据细胞数目。
46、多少确定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完全裂解。将裂解液全部转移至荧光分析用96孔不透明白板的相应孔内,注意裂解液尽量避免气泡,否则会使影响读数如果使用96孔透明底白板则不需要将裂解液转移。00905在每孔中迅速加入5070L荧光分析试剂PROMEGA公司立即将分析白板放入酶标仪中检测。00916用如下方程计算待测样品对荧光素酶活性的改变率0092改变率A/B1000093其中,A为加入待测样品后测定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RLU,B为加入阴性对照样说明书CN104151300A1210/17页13品DMSO后测定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RLU。改变率视为化合物对LXR的激动活性,用百分比表示,或者用倍数表。
47、示均可。0094通过测定发现,A为加入化合物I后测定的RLU,B为加入DMSO阴性对照后的RLU,改变率根据公式计算后,以化合物浓度的对数值作为横坐标,改变率为纵坐标,用GRAPHPADPRISM软件拟合曲线,结果见图4。0095该测定结果说明本发明中化合物I对LXR具有显著的转录激活作用,并且得到了化合物I在LXR激动剂筛选模型上的量效关系曲线。从图4可以看出,化合物I在LG11在30M时,在LXR激动剂模型上活性最高,为174,其EC50值029M。由于核受体LXR在参与胆固醇代谢和脂肪酸、糖类代谢等生理过程汇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结果说明本发明中的化合物I能够通过激活LXR的转录在调控涉。
48、及相关生理过程的疾病中发挥作用。0096实施例4化合物II对LXR激动活性的测定0097本活性测定采用LXR的激动剂筛选模型进行化合物活性的测定。0098测定方法0099在96孔板进行转染,转染前一天,HEPG2细胞铺板,密度为1530105个/ML细胞。待HEPG2细胞长至90汇合并且其生长状态良好,按照25L/孔OPTIMEM培养基稀释05L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REAGENT,室温孵育5MIN。25L/孔OPTIMEM培养基稀释200NG质粒DNA,包括PGL4GAL4和PBINDLXR,后与稀释脂质体合并混匀,室温孵育20MIN。将合并后的DNA脂质体复合物溶液按。
49、照每孔100L加入MEM完全培养基,使培养基与DNA脂质体复合物充分混匀,此时将细胞板中的培养基吸去,将混合后的细胞培养液DNA脂质体复合物溶液加到96孔板中,每孔150L。将96孔板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内37。培养6H,吸出转染培养基,将化合物于200LMEM无血清培养基中分别稀释为终浓度2G/ML及10G/ML,同时阴性对照孔加入01的DMSO,分别处理细胞,继续培养18H。18H后,依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计算改变率。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通式II所示各化合物表现出对LXR具有不同程度的激动活性,是LXR的调节剂。0100表10101说明书CN104151300A1311/17页140102说明书CN104151300A1412/17页15说明书CN104151300A1513/17页1601030104说明书CN104151300A1614/17页170105实施例5化合物I在人单核细胞THP1中对ABCA1和ABCG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01061化合物处理细胞预先将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中的THP1在加入终浓度200NM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