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56758.4 (22)申请日 2018.05.14 (71)申请人 四川农业大学 地址 625000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 46号 (72)发明人 李庆 黄源 蒋春先 杨群芳 王海建 刘冲 曾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51224 代理人 任远高 (51)Int.Cl. A01G 7/00(2006.01) A01K 67/033(2006.01) G06Q 50/02(201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
2、稻飞虱的抗性评 价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 公开了一种基于 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包括如 下具体步骤: 1)分别获取水稻的耐虫性实验统计 数据、 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抗生性实验统计数 据和盆栽实验统计数据; 2)将步骤1)中获取的耐 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抗生 性实验统计数据和盆栽实验统计数据分别进行 归一化处理, 并将各个指标统一到0, 6之间, 绘 制雷达图; 3)按照步骤2)中绘制的雷达图构造计 算评价各水稻指标均衡性的周长评价向量V, 4) 利用步骤3)中的周长评价向量V计算出评价值Y, 最终计算出的评价值Y即为最终的评价结果。。
3、 本 发明有助于对优良种质资源进行抗虫性评价和 获取抗稻飞虱的水稻材料。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08633529 A 2018.10.12 CN 108633529 A 1.一种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分别获取水稻的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抗生性实验统计数据、 盆栽实验统计数据和对照组统计数据; 2)将步骤1)中获取的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抗生性实验统计数 据、 盆栽实验统计数据和对照组统计数据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 并将各个指标统一到0, 6 之间, 绘制雷达图; 3)按照。
4、步骤2)中绘制的雷达图构造计算评价各水稻指标均衡性的周长评价向量V, 其中, S为雷达图的面积, L为雷达图的周长; 4)利用步骤3)中的周长评价向量V计算出评价值Y, 最终计算出的评价值Y即为最终的评价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1)中, 用于获取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抗生性实验统计数据和盆栽 实验统计数据的水稻包括多种抗性等级为至少5级的抗白背飞虱水稻, 用于获取对照组统 计数据的水稻为感虫水稻, 将感虫水稻和抗白背飞虱水稻分别种植于水桶中, 每个水桶中 至少种植4丛水稻, 在自然阳光下进行常规水肥管理。
5、, 作为获取实验统计数据时的分蘖期水 稻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获 取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的具体步骤如下: 10)将播期相同、 长势一致、 剥去外层老叶片和黄叶片的分蘖期单株水稻分别放入飞虱 饲养装置中; 11)在每个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飞虱饲养装置中的水稻上接多头白背飞虱的3龄若 虫; 12)将步骤11)中的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飞虱饲养装置与装有感虫水稻的飞虱饲养 装置一起在温度(261)、 相对湿度(705)、 光周期16L:8D的养虫温室环境下强制饲 养飞虱, 若有白背飞虱死亡和逃逸则及时添加, 观察每种水稻的第一片叶鞘90面。
6、积变黄 的时间, 最终统计出的黄化天数即为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获 取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的具体步骤如下: 20)将播期相同和长势一致的分蘖期单株水稻分别放入透明的饲养装置中; 21)将每种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饲养装置与装有感虫水稻的饲养装置分别单独作为 一组实验对象, 将每组实验对象的两个饲养装置通过横管连通; 22)在每个横管连通的中部均放入嗅觉仪, 在横管中接入多头白背飞虱, 在黑布遮光的 情况下观察多头白背飞虱对水稻的选择率, 最终统计出的白背飞虱对水稻的选择率即为忌 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7、述的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 步骤21)中, 横管上设置有刻度标志, 横管的两端分别固定纱网。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633529 A 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获 取抗生性实验统计数据的具体步骤如下: 30)将日龄相同和长势一致的每种分蘖期单株水稻分别放入飞虱饲养装置中; 31)在每个飞虱饲养装置中分别装入若干带有1龄若虫飞虱的叶片; 32)将步骤31)中的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飞虱饲养装置与装有感虫水稻的飞虱饲养 装置一起在温度(261)、 相对湿度(705)、 光周期16L。
8、:8D的养虫温室环境下强制饲 养飞虱, 以观察白背飞虱的存活率, 最终统计出的若虫存活率即为抗生性实验统计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获 取盆栽实验统计数据时种植于水桶中的水稻为萌发后的水稻植株, 然后放置于室外环境 下, 在种植于水桶中之前加入营养土、 氮肥和木屑进行沤肥, 全生育期均施杀虫剂, 调查分 蘖期水稻每丛的分蘖株数和受飞虱产卵为害的株数, 以计算产卵株率, 最终统计出的产卵 株率即为盆栽实验统计数据。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633529 A 3 一种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技术领。
9、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 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雷达图作为一种多元统计图表, 可将多变量数据可视化, 把水稻耐虫性、 抗生性和 忌避性指标展示于其中, 便于对其抗虫性进行直观、 形象地综合分析。 0003 雷达图常用于财务报表的分析, 在自然科学领域应用相对较少, 现有技术中有利 用雷达图来对稻米的食味品质进行评价和研究, 利用雷达图评价卷烟的质量, 利用雷达图 展现中药的化学成分以便于对其产地进行区分, 利用雷达图对植物的淀粉进行可视化分类 等等, 这些都说明雷达图能很好的应用于自然科学。 但是目前利用雷达图辅助用于水稻。
10、抗 稻飞虱相关的研究几乎没有, 而本研究证明, 雷达图能较好展现水稻的抗性水平, 有利于育 种家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种与育种。 0004 目前, 水稻对飞虱的抗性鉴定主要在苗期进行, 其鉴定方法一般依赖于国际水稻 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制定的标准评价系统(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SES)。 自1970年以来, 该系统与其对应的鉴定方法(标准苗期集团筛选 法, Standard Seed box Screening Technique, SSST)在被不断改进, 能短时间对大量的水 稻材料进行抗。
11、性鉴定, 筛选出较好的种质资源, 但该方法仅靠水稻苗的最终受害症状与表 现(黄叶数或死苗率)定级, 较难全面考虑各因素的影响, 对抗性的评价存在一定偏差。 同时 有研究表明, 分蘖期能较好反映水稻的真实抗性。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雷达图的水稻 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有助于对优良种质资源进行抗虫性评价和获取抗稻飞虱 的水稻材料。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08 1)分别获取水稻的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抗生性实验统计。
12、 数据、 盆栽实验统计数据和对照组统计数据; 0009 2)将步骤1)中获取的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抗生性实验统 计数据和盆栽实验统计数据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 并将各个指标统一到0, 6之间, 绘制雷 达图; 0010 3)按照步骤2)中绘制的雷达图构造计算评价各水稻指标均衡性的周长评价向量 V, 0011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8633529 A 4 0012 其中, S为雷达图的面积, L为雷达图的周长; 0013 4)利用步骤3)中的周长评价向量V计算出评价值Y, 0014 0015 最终计算出的评价值Y即为最终的评价结果。 0016 进一步具体的,。
13、 步骤1)中的水稻包括作为对照组的感虫水稻和作为实验组的多种 抗白背飞虱水稻, 将感虫水稻和多种抗性等级为至少5级的抗白背飞虱水稻分别种植于水 桶中, 每个水桶中至少种植4丛水稻, 在自然阳光下进行常规水肥管理, 作为获取实验统计 数据时的分蘖期水稻材料。 0017 更进一步具体的, 获取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的具体步骤如下: 0018 10)将播期相同、 长势一致、 剥去外层老叶片和黄叶片的分蘖期单株水稻分别放入 飞虱饲养装置中; 0019 11)在每个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飞虱饲养装置中的水稻上接多头白背飞虱的3 龄若虫; 0020 12)将步骤11)中的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飞虱饲养装置与装有感。
14、虫水稻的飞虱 饲养装置一起在温度(261)、 相对湿度(705)、 光周期16L:8D的养虫温室环境下强 制饲养飞虱, 若有白背飞虱死亡和逃逸则及时添加, 观察每种水稻的第一片叶鞘90面积 变黄的时间, 最终统计出的黄化天数即为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0021 更进一步具体的, 获取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2 20)将播期相同和长势一致的分蘖期单株水稻分别放入透明的饲养装置中; 0023 21)将每种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饲养装置与装有感虫水稻的饲养装置分别单独 作为一组实验对象, 将每组实验对象的两个饲养装置通过横管连通; 0024 22)在每个横管连通的中部均放入嗅觉仪, 在。
15、横管中接入多头白背飞虱, 在黑布遮 光的情况下观察多头白背飞虱对水稻的选择率, 最终统计出的白背飞虱对水稻的选择率即 为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0025 更进一步具体的, 在步骤21)中, 横管上设置有刻度标志, 横管的两端分别固定纱 网。 0026 更进一步具体的, 获取抗生性实验统计数据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7 30)将日龄相同和长势一致的每种分蘖期单株水稻分别放入飞虱饲养装置中; 0028 31)在每个飞虱饲养装置中分别装入若干带有1龄若虫飞虱的叶片; 0029 32)将步骤31)中的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飞虱饲养装置与装有感虫水稻的飞虱 饲养装置一起在温度(261)、 相对湿度(705)。
16、、 光周期16L:8D的养虫温室环境下强 制饲养飞虱, 以观察白背飞虱的存活率, 最终统计出的若虫存活率即为抗生性实验统计数 据。 0030 更进一步具体的, 获取盆栽实验统计数据时种植于水桶中的水稻为萌发后的水稻 植株, 然后放置于室外环境下, 在种植于水桶中之前加入营养土、 氮肥和木屑进行沤肥, 全 生育期均施杀虫剂, 调查分蘖期水稻每丛的分蘖株数和受飞虱产卵为害的株数, 以计算产 卵株率, 最终统计出的产卵株率即为盆栽实验统计数据。 003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32 本发明首次提出一种利用雷达图来展现分蘖期不同水稻的特性(忌避性实验、 抗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8。
17、633529 A 5 生性实验、 耐虫性实验和盆栽实验)的方法, 实用性较强, 结果较好, 可直观地进行抗性综合 评价, 有助于筛选出适合生产需求的各类种质资源。 育种时, 需要对各类有优良性状的种质 资源进行组合搭配, 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便于育种家有针对性地培育水稻品种, 从而对稻 飞虱起到科学有效的防治作用, 有助于对优良种质资源进行抗虫性评价和获取抗稻飞虱的 水稻材料。 附图说明 0033 图1是本发明中水稻品种BG276-6的实验结构雷达图; 0034 图2是本发明中水稻品种SK77021的实验结构雷达图; 0035 图3是本发明中水稻品种G577的实验结构雷达图; 0036 图4是本。
18、发明中水稻品种E104的实验结构雷达图; 0037 图5是本发明中水稻品种79-1163的实验结构雷达图; 0038 图6是本发明中水稻品种TN1的实验结构雷达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0040 实施例 0041 如图1-6所示, 一种基于雷达图的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评价方法, 包括如下具体步 骤: 0042 1)分别获取水稻的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抗生性实验统计 数据、 盆栽实验统计数据和对照组统计数据; 0043 2)将步骤1)中获取的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抗生性实验统 计数据和盆栽实验统计数据分。
19、别进行归一化处理, 并将各个指标统一到0, 6之间, 绘制雷 达图; 0044 3)按照步骤2)中绘制的雷达图构造计算评价各水稻指标均衡性的周长评价向量 V, 0045 0046 其中, S为雷达图的面积, L为雷达图的周长; 0047 4)利用步骤3)中的周长评价向量V计算出评价值Y, 0048 0049 最终计算出的评价值Y即为最终的评价结果。 以上公式可参考邓某某在 “雷达图分 析法在马铃薯品种特征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的研究文献中的描述。 0050 具体的, 步骤1)中的水稻包括作为对照组的感虫水稻和作为实验组的多种抗白背 飞虱水稻, 将感虫水稻和多种抗性等级为至少5级的抗白背飞虱水稻在。
20、室内萌发后分别种 植于约20L水桶(水桶半径15cm、 高度28cm)中, 每个水桶中至少种植4丛水稻, 在自然阳光下 进行常规水肥管理, 作为获取实验统计数据时的分蘖期水稻材料。 其中选取水稻时, 选取由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所提供的品种分别为BG276-6、 双抗77021(SK77021)、 G577、 E104和79- 1163的五种水稻作为实验组的抗白背飞虱水稻, 以及品种为TN1的水稻作为对照组(CK), 六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8633529 A 6 种水稻均为籼稻, 利用苗期群体筛选法, 经过2次筛选, 从164份水稻材料中鉴定出的抗性等 级5级(中抗)及以上的抗。
21、白背飞虱水稻。 0051 具体的, 获取耐虫性(Tolorance)实验统计数据的具体步骤如下: 0052 10)将播期相同、 长势一致、 剥去外层老叶片和黄叶片的分蘖期单株水稻分别放入 飞虱饲养装置中, 飞虱饲养装置采用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6227400U研制的装置; 0053 11)在每个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飞虱饲养装置中的水稻上接多头白背飞虱的3 龄若虫, 本实施例中, 白背飞虱的3龄若虫的数量为15头; 0054 12)将步骤11)中的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飞虱饲养装置与装有感虫水稻的飞虱 饲养装置一起在温度(261)、 相对湿度(705)、 光周期16L:8D的养虫温室环境下强。
22、 制饲养飞虱, 若有白背飞虱死亡和逃逸则及时添加, 每天观察并记录分蘖期水稻在受到白 背飞虱取食胁迫处理后, 观察每种水稻的第一片叶鞘90面积变黄的时间, 最终统计出的 黄化天数即为耐虫性实验统计数据, 结果见表1。 0055 表1 0056 水稻品种(系)BG276-6SK77021G577E10479-1163TN1(CK) 黄化天数(天)9.238.788.627.939.086.53 0057 具体的, 获取忌避性(Antixenosis)实验统计数据的具体步骤如下: 0058 20)将播期相同和长势一致的分蘖期单株水稻分别放入透明的饲养装置中, 透明 装置由PP塑料制成, 饲养装置高。
23、30cm, 上口径9cm, 下口径3cm, 用棉花塞住茎杆与下口径的 缝隙, 然后放入培养钵中, 饲养装置为塑料瓶装结构; 0059 21)将每种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饲养装置与装有感虫水稻的饲养装置分别单独 作为一组实验对象, 将每组实验对象的两个饲养装置通过横管连通, 横管的直径是10cm, 长 度为20cm, 在饲养装置基部10cm处开有一直径为6cm的圆孔, 用于连接横管; 横管上设置有 刻度标志, 横管的两端分别用橡皮筋固定80目纱网, 连接于两笼罩间, 然后将各开口与连接 部位用PE膜包裹密闭。 0060 22)在每个横管连通的中部均放入嗅觉仪, 在横管中接入多头白背飞虱, 横管反中。
24、 央开有一个1cm1cm的接虫口用于放入白背飞虱, 在黑布遮光处理避免光线干扰的情况下 观察多头白背飞虱对水稻的选择率, 在上述耐虫性实验相同的环境下接白背飞虱, 分别等 待飞虱选择2h后, 小心掀开黑布后迅速统计横管中间小孔左右1cm长度内及横管左右大于 1cm范围的未惊动的白背飞虱数量。 接虫孔左右1cm长度内白背飞虱视为对水稻无选择行为 反应, 其余在横管左右的飞虱视为对该侧水稻有选择反应。 本实施例中是将20头羽化约2天 的白背飞虱成虫饥饿处理5h后, 通过接虫口接入横管中央, 最终统计出的白背飞虱对水稻 的选择率即为忌避性实验统计数据。 结果见表2. 0061 表2 0062 水稻品。
25、种(系)BG276-6SK77021G577E10479-1163TN1(CK) 选择率()35.735.527.530.335.9均大于抗虫水稻 0063 具体的, 获取抗生性(Antibiosis)实验统计数据的具体步骤如下: 0064 30)将日龄相同和长势一致的每种分蘖期单株水稻分别放入飞虱饲养装置中, 每2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8633529 A 7 天-5天一次更换所有水稻植株为新鲜未曾被取食且大小一致的水稻苗, 其中飞虱饲养装置 上开口封有纱网, 下开口与水稻茎杆间塞有棉花; 飞虱饲养装置采用实用新型专利号为 CN206453020U的装置。 0065 31)用。
26、镊子小心夹起有白背飞虱初孵若虫的水稻叶片, 并用手术剪刀在每个飞虱 饲养装置中分别装入若干带有1龄若虫飞虱的叶片; 0066 32)将步骤31)中的装有抗白背飞虱水稻的飞虱饲养装置与装有感虫水稻的飞虱 饲养装置一起在温度(261)、 相对湿度(705)、 光周期16L:8D的养虫温室环境下强 制饲养飞虱, 以观察白背飞虱的存活率。 每天观察2次白背飞虱的生长发育情况, 确定蜕皮 次数, 统计各虫态飞虱的数量, 最终统计出的若虫存活率即为抗生性实验统计数据。 结果见 表3。 0067 表3 0068 水稻品种(系)BG276-6SK77021G577E10479-1163TN1(CK) 若虫存活。
27、率()8076.676073.335090 0069 具体的, 获取盆栽实验(Pot experiment)统计数据时将萌发20天的水稻植株移栽 于约20L的水泥桶, 每个水稻品种种4桶, 每桶4丛, 然后将所有盆栽以完全随机排列的形式 置于户外(30.70 N,103.86 E), 处于自然光照、 雨水等环境下, 常规水肥管理参照商科科的 方法进行换算, 移栽前20天加入适量营养土、 氮肥和木屑进行沤肥, 全生育期均不施杀虫 剂。 在大概移栽一个半月以后对分蘖盛期前的盆栽水稻进行7天的断水晒田处理以减少飞 虱为害, 避免水稻绝收。 在初现飞虱成虫后10天, 调查分蘖期盆栽水稻每丛的分蘖株数、。
28、 受 飞虱产卵为害的株数。 按照公式(产卵株率产卵受害株/调查总株数100)计算产卵株 率, 最终统计出的产卵株率即为盆栽实验统计数据。 结果见表4。 0070 表4 0071 水稻品种(系)BG276-6SK77021G577E10479-1163TN1(CK) 产卵株率()13.2613.3212.598.201.3046.37 0072 雷达图的建立: 0073 以白背飞虱取食危害后, 水稻叶片开始黄化的天数作为耐虫性的评价指标; 以白 背飞虱成虫对各水稻材料2h的选择率作为忌避性的评价指标; 以若虫存活率作为抗生性的 评价指标。 以产卵株率作为盆栽实验的评价指标。 0074 每个方面(。
29、耐虫性、 忌避性、 抗生性和盆栽实验)的指标单独算该方面的1个权重单 位。 水稻间2h的选择率、 若虫存活率、 产卵株率按照平均值给各水稻品种(系)从小到大排序 (NO.1-6); 叶片黄化天数按照平均值给各水稻品种从小到大排序(NO.1-6)。 根据排名, 确定 各水稻品种的抗性能力。 利用雷达图来分别展示耐虫性、 忌避性、 抗生性和盆栽实验抗性差 异。 0075 雷达图结果: 0076 对不同水稻品种在耐虫性、 抗生性、 趋避性和室外盆栽实验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 价, 以建立雷达图的方式, 能反映各水稻的特性,具体的, 水稻品种BG276-6见图1, 水稻品种 SK77021见图2, 水稻品。
30、种G577见图3, 水稻品种E104见图4, 水稻品种79-1163见图5, 对照组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8633529 A 8 水稻品种TN1见图6。 根据雷达图计算, 各水稻品种按雷达图面积从大到小排序, 分别是79- 1163(44, 设一格为1个单位的长度以计算面积), G577(38.5), E104(31.5), SK77021(24.5), BG276-6(20)和TN1(2)。 各水稻品种按雷达图周长评价向量从大到小排序, 分别是TN1 (0.785), SK77021(0.777), E104(0.727), G577(0.707), 79-1163(0.7。
31、05)和BG276-6 (0.663)。 各水稻品种按雷达图评价值从大到小排序, 分别是79-1163(5.57), G577(5.22), E104(4.79), SK77021(4.36), BG276-6(3.64)和TN1(1.25)。 通过排序建立的雷达图可知, 抗 虫水稻在耐虫性、 忌避性、 抗生性和盆栽实验等各方面表现均好于TN1, 其中BG276的抗生性 较弱, 而耐虫性较强, 在忌避性和盆栽实验方面表现一般; SK77021和E104在各方面表现都 比较均衡, SK77021的抗生性稍弱, 而E104的耐虫性稍弱; G577的耐虫性较弱, 在盆栽实验中 表现稍差, 而抗生性和。
32、趋避性较强; 79-1163的抗生性很强, 盆栽实验表现较好, 飞虱产卵率 和为害数量均较少。 0077 雷达图中感虫水稻TN1所展示的面积最小、 其抗性也最弱, 盆栽实验中受飞虱为害 的产卵率为46.37, 显著高于抗性水稻, 说明该抗性评价方法的结果较为可靠。 0078 综上所述, 抗性主要表现为抗生性的是79-1163; 主要表现为耐虫性的是BG276-6 和G577; 主要表现为趋避性的是G577; 各方面都比较均衡的是SK77021和E104; TN1各方面表 现均相对较差。 雷达图均能较好展现, 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较强, 结果较好。 0079 本发明首次提出一种利用雷达图来展现分。
33、蘖期不同水稻的特性(忌避性实验、 抗 生性实验、 耐虫性实验和盆栽实验)的方法, 实用性较强, 结果较好, 可直观地进行抗性综合 评价, 有助于筛选出适合生产需求的各类种质资源。 育种时, 需要对各类有优良性状的种质 资源进行组合搭配, 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便于育种家有针对性地培育水稻品种, 从而对稻 飞虱起到科学有效的防治作用, 有助于对优良种质资源进行抗虫性评价和获取抗稻飞虱的 水稻材料。 0080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 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 种形式的产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 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8633529 A 9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10 CN 108633529 A 10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1 CN 108633529 A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2 CN 108633529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