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919611.4 (22)申请日 2018.08.14 (71)申请人 孙子涵 地址 264300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黎明东 区83号1幢201室 (72)发明人 孙子涵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代理人 李蕾蕾 (51)Int.Cl. A47B 19/10(2006.01) A47B 23/00(2006.01) G09B 1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2、。 其解决 朗读台角度不佳、 高度不可调、 书本放置不可靠 的问题。 其包括收纳箱、 支撑装置和夹持组件, 支 撑装置包括支撑板、 推杆和翻转板, 收纳箱底壁 上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伸缩端铰接在支撑板下端, 支撑板上的矩形框架内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 其 伸缩端铰接在滑块一侧, 推杆一端铰接在滑块上 端, 滑块两侧的限位条与矩形框架内壁滑槽滑动 配合; 翻转板一端与矩形框架一端铰接, 另一端 与推杆另一端铰接; 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杆、 提手 和压板, 连接杆滑动设在翻转板的U形导向杆上, 提手固定在连接杆滑动连接的滑动杆顶端, 压板 固定在滑动杆底端, 夹持弹簧套装在滑动杆上。 本发明朗读角度适宜、 。
3、高度可调、 书本夹持可靠。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108851532 A 2018.11.23 CN 108851532 A 1.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包括一收纳箱,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收纳箱的底壁上竖向铰 接一第一电动伸缩杆, 在所述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上方设有一支撑装置, 在所述的支撑装 置上滑动配合一夹持组件; 其中, 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撑板、 两推杆和一翻转板, 所述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 上铰接在所述的支撑板的下端面上, 所述的支撑板的上端面两侧分别固定有平行设置的矩 形框架, 在所述的矩形框架沿长度方向的相对内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滑槽, 在所述的矩形 框。
4、架内分别水平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 所述的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铰接在一滑块的 一侧端面上, 所述的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滑块的上端面上, 在所述的滑块的两侧端面 上分别固定有限位条, 所述的限位条与所述的滑槽滑动配合; 所述的翻转板的底部一端与 所述的矩形框架的一端相铰接, 所述的翻转板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的推杆的另一端相铰 接; 在所述的翻转板的上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U形导向杆; 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一连接杆、 一提手和一压板, 在所述的连接杆上对应U形导向杆分 别开设有两贯穿孔, 所述的连接杆通过贯穿孔滑动配合在U形导向杆上; 在所述的连接杆上 竖向贯穿设有两滑动杆, 所述的提手。
5、固定连接在滑动杆的顶端上, 所述的压板固定连接在 滑动杆的底端上, 在所述的连接杆与压板之间的滑动杆上分别套装有夹持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收纳箱的四侧内 壁上均固定连接两对称设置的U形滑轨, 在所述的支撑板的四侧端面上均固定连接两对称 设置的T形滑块, 所述支撑板通过T形滑块滑动配合在U形滑轨上, 在所述的收纳箱的箱口固 定连接一限位挡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翻转板相对夹持 组件一侧的上端面上固定连接一挡板, 所述的挡板的横截面呈倒L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其。
6、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提手与连接杆之 间的滑动杆上分别套接一缓冲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限位挡沿的一端 面上固定连接一话筒放置套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收纳箱的一外侧 面上固定连接一把手, 在所述的收纳箱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四万向轮, 其中两所述的万向 轮上设有制动片。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851532 A 2 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阅读教具, 尤其是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一种。
7、出声的阅读方式, 它是 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就语文学习而言, 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 读的起点, 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 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有助于情感的 传递, 而且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突出出来, 让人更加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0003 传统的朗读装置均是固定式的朗读台, 其不便于移动, 针对于不同身高的教师和 学生无法调节台面的高度, 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另外, 现有的朗读台均是将书本或稿子平 放在台面上, 其朗读角度不佳, 并且避免风吹动书本或将稿子吹走需要用手压住, 无法满足 使用者的使用效果, 且朗读时动作不美观。 发明内容 0004 。
8、为了克服现有朗读台存在朗读角度不理想、 台面高度不可调、 书本放置不可靠的 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朗读角度适宜、 台面高度可调、 书本或稿子夹持可靠的教 学用朗诵装置。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包括一收纳箱,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收纳箱的底壁上竖向铰接一第一电动伸缩杆, 在所述 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上方设有一支撑装置, 在所述的支撑装置上滑动配合一夹持组件; 其 中, 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撑板、 两推杆和一翻转板, 所述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 上铰接在所述的支撑板的下端面上, 所述的支撑板的上端面两侧分别固定有平行设。
9、置的矩 形框架, 在所述的矩形框架沿长度方向的相对内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滑槽, 在所述的矩形 框架内分别水平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 所述的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铰接在一滑块的 一侧端面上, 所述的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滑块的上端面上, 在所述的滑块的两侧端面 上分别固定有限位条, 所述的限位条与所述的滑槽滑动配合; 所述的翻转板的底部一端与 所述的矩形框架的一端相铰接, 所述的翻转板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的推杆的另一端相铰 接; 在所述的翻转板的上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U形导向杆; 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一连接杆、 一提手和一压板, 在所述的连接杆上对应U形导向杆分 别开设有两贯穿孔, 所述的。
10、连接杆通过贯穿孔滑动配合在U形导向杆上; 在所述的连接杆上 竖向贯穿设有两滑动杆, 所述的提手固定连接在滑动杆的顶端上, 所述的压板固定连接在 滑动杆的底端上, 在所述的连接杆与压板之间的滑动杆上分别套装有夹持弹簧。 0006 优选的, 在所述的收纳箱的四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两对称设置的U形滑轨, 在所述 的支撑板的四侧端面上均固定连接两对称设置的T形滑块, 所述支撑板通过T形滑块滑动配 合在U形滑轨上, 在所述的收纳箱的箱口固定连接一限位挡沿。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851532 A 3 0007 优选的, 在所述的翻转板相对夹持组件一侧的上端面上固定连接一挡板, 所述的 挡。
11、板的横截面呈倒L形结构。 0008 优选的, 在所述的提手与连接杆之间的滑动杆上分别套接一缓冲垫。 0009 优选的, 在所述的限位挡沿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一话筒放置套管。 0010 优选的, 在所述的收纳箱的一外侧面上固定连接一把手, 在所述的收纳箱的底部 分别固定连接四万向轮, 其中两所述的万向轮上设有制动片。 0011 本发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推动支撑板运动, 从而调节支撑板及翻转板的高度, 以方便不同身高朗读者的使用; 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推动滑块在矩形框架内滑动, 继而带 动推杆的一端向远离第二电动伸缩杆的方向运动, 使得推杆的另一端将翻转板掀起, 以形 成一适宜的观看角度; 通过设有的。
12、夹持组件将书本或稿子夹持在翻转板, 避免出现被风吹 翻或吹走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朗读角度适宜、 台面高度可调、 使用方便、 书 本或稿子夹持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支撑装置与夹持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收纳箱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支撑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推杆的结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翻转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中标记: 1.收纳箱, 101.第一电动伸缩杆, 102.U形滑轨, 103.限位挡沿, 1。
13、04.把手, 105.万向轮, 106.制动片, 107.话筒放置套管, 2.支撑装置, 201.支撑板, 202.推杆, 203.翻 转板, 204.矩形框架, 205.第二电动伸缩杆, 206.滑槽, 207.滑块, 208.限位条, 209.U形导向 杆, 210.T形滑块, 211.挡板, 3.夹持组件, 301.连接杆, 302.贯穿孔, 303.滑动杆, 304.提手, 305.压板, 306.缓冲垫, 307.夹持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如图1、 图3所示, 一种教学用朗诵装置, 包括一收纳箱1。 该收纳箱1呈四方筒状, 其 包括一上敞的箱口、 一底壁和四侧壁。 在图1、。
14、 图3中, 在收纳箱1的底壁上竖向铰接一第一电动伸缩杆101, 在第一电动伸缩杆 101的上方设有一支撑装置2, 在支撑装置2上滑动配合一夹持组件3。 0015 如图2、 图4所示, 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撑板201、 两推杆202和一翻转板203。 0016 在图2中, 第一电动伸缩杆101的伸缩端上铰接在支撑板201的下端面上。 0017 在图2、 图4中, 支撑板201的上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矩形框架204。 如图4所示, 在矩形框架204沿长度方向的相对内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滑槽206。 在矩形框架 204内分别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05, 该第二电动伸缩杆205呈水平方向布置。 。
15、0018 如图5所示, 第二电动伸缩杆205的伸缩端通过转轴和铰座铰接在一滑块207的一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851532 A 4 侧端面上, 推杆202的一端通过转轴和铰座铰接在滑块207的上端面上。 在滑块207的两侧端 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条208, 限位条208滑动配合在滑槽206内。 0019 在图2中, 翻转板203的底部一端通过转轴和铰座与矩形框架204的一端相铰接, 翻 转板203的底部另一端通过铰座和转轴与推杆202的另一端相铰接; 如图6所示, 在翻转板203的上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U形导向杆209, 两U形导向杆 209平行设置。 0020 如图7。
16、所示, 夹持组件3包括一连接杆301、 一提手304和一压板305。 0021 在图6、 图7中, 在连接杆301上对应U形导向杆209分别开设有两贯穿孔302, 贯穿孔 302与U形导向杆209滑动连接, 连接杆301通过贯穿孔302滑动配合在U形导向杆209上。 在图 7中, 在连接杆301上竖向贯穿设有两滑动杆303, 提手304固定连接在滑动杆303的顶端上, 压板305固定连接在滑动杆303的底端上, 在连接杆301与压板305之间的滑动杆303上分别 套装有夹持弹簧307。 夹持弹簧307迫使压板305远离连接杆301, 使压板305压紧处于其下方 的书本或稿子。 0022 为了减。
17、轻提手304对连接杆301的刚性冲击, 如图7所示, 在提手304与连接杆301之 间的滑动杆303上分别套接一缓冲垫306。 0023 为了使支撑板在收纳箱1按预设轨迹运动, 如图3、 图4所示, 在收纳箱1的四侧内壁 上均固定连接两U形滑轨102, 其中, 收纳箱1的对应内壁上的两U形滑轨102对称设置。 在支 撑板201的四侧端面上均固定连接两T形滑块210, 其中, 支撑板201对应侧端面上的两T形滑 块210对称设置, 且T形滑块210与对应的U形滑轨102滑动连接, 支撑板201通过T形滑块210 滑动配合在U形滑轨102上。 0024 为了防止支撑板201在收纳箱1内运行过度而脱。
18、离收纳箱1, 如图3所示, 在收纳箱1 的箱口固定连接一限位挡沿103。 0025 为了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如图3所示, 在限位挡沿103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一话筒 放置套管107。 0026 为了防止书本或稿子脱离翻转板203, 在图2、 图6中, 在翻转板203相对平持组件3 一侧的上端面上固定连接一挡板211。 如图6所示, 挡板211的横截面呈倒L形结构。 0027 为了便于移动收纳箱1, 如图3所示, 在收纳箱1的一外侧面上固定连接一把手104, 在收纳箱1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四万向轮105, 其中, 两万向轮105上设有制动片106。 0028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使用时, 首。
19、先操作第一电动伸缩杆101的伸缩端伸 出, 推动支撑板201通过T形滑块210在U形滑轨102内向上运动, 从而调节支撑板201及与支 撑板201相铰接的翻转板203的高度, 使其与朗读者身高相匹配; 再操作第二电动伸缩杆205 的伸缩端伸出, 推动滑块207通过限位条208在矩形框架的滑槽206内滑动, 继而带动推杆 202的一端向远离第二电动伸缩杆205的方向运动, 使得推杆202的另一端将翻转板203的一 侧掀起, 形成一适宜的观看角度。 需要使用书本或稿子进行朗读时, 将书本或稿子的一侧放 置在档板211内侧, 拉动提手304通过滑动杆303带动压板305挤压夹持弹簧307收缩, 并将。
20、压 板305通过连接杆301在U形导向杆209滑动到合适的位置, 松开提手304, 在夹持弹簧307的 迫使下, 压板305向下运动而将书本或稿子固定在翻转板203上, 避免了书本或稿子被风吹 翻或吹走。 0029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 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851532 A 5 叙述所有的细节, 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 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 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 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 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 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 本发明仅 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851532 A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7 CN 108851532 A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8 CN 108851532 A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9 CN 108851532 A 9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0 CN 108851532 A 10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1 CN 108851532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