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7318310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739477.X

申请日:

20180706

公开号:

CN109089971A

公开日:

2018122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59,A01G31/00

主分类号:

A01K61/59,A01G31/00

申请人:

新疆旭日昕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江波,黄金花

地址:

8300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东路南二巷19号12栋四单元301室

优先权:

CN201810739477A

专利代理机构: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褚志武;汤建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蔬菜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是一种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本发明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果蔬不施肥、不喷药;利用果蔬为鱼虾蟹提供微生物摄食,鱼虾蟹的天然残饵和排泄物为果蔬提供营养的原生态自循环模式,实现了鱼虾蟹从野生自然捕捞或单一养殖方式向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式的转变,延长了生长期,从而提高了养殖品质和规模,杜绝了果蔬农药残留,改善了养殖水质环境,提高了市场供应量和养殖生产效益,保证了果蔬、鱼虾蟹的餐桌食品安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第二步,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经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第三步,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水进行消毒处理;第四步,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第五步,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完成生态水的自循环;其中:每隔5天至7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且每隔20天至4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将沉淀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按每M生态水中加入5g至10g硝化细菌,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或/和,生态水为池塘水或泉水或稻田水;或/和,融氧生态水的含氧量为6mg/L至10mg/L;或/和,生态水储槽和水培管位于塑料大棚内,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为8℃至35℃;或/和,生态水的温度为12℃至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臭氧通过文丘里管加入水培管内,按每M融氧后的生态水中加入1克至2克臭氧;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收集后置于发酵池中并加入发酵菌,在温度为25℃至35℃下发酵20天至40天,发酵后得到发酵液,发酵菌的加入量为沉淀质量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产养殖池包括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一个的鱼池、至少一个的幼虾池或幼蟹池和至少一个的成虾池或成蟹池;或/和,在鱼池、幼虾池或幼蟹池和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放置水草;或/和,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产养殖池包括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一个的鱼池、至少一个的幼虾池或幼蟹池和至少一个的成虾池或成蟹池;或/和,在鱼池、幼虾池或幼蟹池和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放置水草;或/和,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幼虾池或幼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幼虾池或幼蟹池中每M水中容纳250只至700只幼虾或幼蟹;或/和,成虾池或成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每M水中容纳150只至250只成虾或成蟹;或/和,鱼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鱼池中每M水中容纳35公斤至70公斤鱼;或/和,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或鲤鱼或草鱼;或/和,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幼虾或幼蟹每天的喂养量为幼虾或幼蟹体重的1.5%至2%;或/和,成虾或成蟹每天的喂养量为成虾或成蟹体重的2%至3%;或/和,鱼每天的喂养量为鱼体重的0.5%至2%;或/和,幼虾或幼蟹或成虾或成蟹的喂养饲料为碎熟谷类、碎油渣和碎动物鲜肉中的一种以上;或/和,鱼的喂养饲料为压碎的熟鸡蛋。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果蔬为草莓、蔬菜、薄荷、苦菊和水草花中的一种以上;或/和,果蔬每天的光照强度为2000LX至10000LX,果蔬每天的光照时间为6h至13h;或/和,培植孔的孔径为2.5cm至4.5cm,融氧生态水流经水培管的流量为0.5M/h至2M/h;或/和,水培管上相邻两果蔬的株距为9cm至30cm,相邻两果蔬的行距为25cm至4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或7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果蔬为草莓、蔬菜、薄荷、苦菊和水草花中的一种以上;或/和,果蔬每天的光照强度为2000LX至10000LX,果蔬每天的光照时间为6h至13h;或/和,培植孔的孔径为2.5cm至4.5cm,融氧生态水流经水培管的流量为0.5M/h至2M/h;或/和,水培管上相邻两果蔬的株距为9cm至30cm,相邻两果蔬的行距为25cm至40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菜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是一种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蔬菜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依然还是分别以传统种养殖的方式为主,果蔬种植业普遍存在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且过量使用,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而水产养殖业多以池塘养殖为主,受到气候和水质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便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对周围的水域环境破坏性较大;而且目前没有有效的方式将果蔬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因此制约了果蔬种植与水产养殖向集约化的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蔬菜种植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水产养殖业存在水域污染,以及二者无法向集约化的生态农业方向发展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第二步,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经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第三步,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水进行消毒处理;第四步,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第五步,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完成生态水的自循环;其中:每隔5天至7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且每隔20天至4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将沉淀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第四步中,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按每M3生态水中加入5g至10g硝化细菌,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或/和,生态水为池塘水或泉水或稻田水;或/和,融氧生态水的含氧量为6mg/L至10mg/L;或/和,生态水储槽和水培管位于塑料大棚内,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为8℃至35℃;或/和,生态水的温度为12℃至30℃。

上述臭氧通过文丘里管加入水培管内,按每M3融氧后的生态水中加入1克至2克臭氧;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收集后置于发酵池中并加入发酵菌,在温度为25℃至35℃下发酵20天至40天,发酵后得到发酵液,发酵菌的加入量为沉淀质量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

上述水产养殖池包括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一个的鱼池、至少一个的幼虾池或幼蟹池和至少一个的成虾池或成蟹池;或/和,在鱼池、幼虾池或幼蟹池和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放置水草;或/和,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处理。

上述幼虾池或幼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幼虾池或幼蟹池中每M3水中容纳250只至700只幼虾或幼蟹;或/和,成虾池或成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每M3水中容纳150只至250只成虾或成蟹;或/和,鱼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鱼池中每M3水中容纳35公斤至70公斤鱼;或/和,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或鲤鱼或草鱼;或/和,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

上述幼虾或幼蟹每天的喂养量为幼虾或幼蟹体重的1.5%至2%;或/和,成虾或成蟹每天的喂养量为成虾或成蟹体重的2%至3%;或/和,鱼每天的喂养量为鱼体重的0.5%至2%;或/和,幼虾或幼蟹或成虾或成蟹的喂养饲料为碎熟谷类、碎油渣和碎动物鲜肉中的一种以上;或/和,鱼的喂养饲料为压碎的熟鸡蛋。

上述果蔬为草莓、蔬菜、薄荷、苦菊和水草花中的一种以上;或/和,果蔬每天的光照强度为2000LX至10000LX,果蔬每天的光照时间为6h至13h;或/和,培植孔的孔径为2.5cm至4.5cm,融氧生态水流经水培管的流量为0.5M3/h至2M3/h;或/和,水培管上相邻两果蔬的株距为9cm至30cm,相邻两果蔬的行距为25cm至40cm。

本发明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果蔬不施肥、不喷药;利用果蔬为鱼虾蟹提供微生物摄食,鱼虾蟹的天然残饵和排泄物为果蔬提供营养的原生态自循环模式,实现了鱼虾蟹从野生自然捕捞或单一养殖方式向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式的转变,延长了生长期,从而提高了养殖品质和规模,杜绝了果蔬农药残留,改善了养殖水质环境,提高了市场供应量和养殖生产效益,保证了果蔬、鱼虾蟹的餐桌食品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第二步,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经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第三步,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水进行消毒处理;第四步,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第五步,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完成生态水的自循环;其中:每隔5天至7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且每隔20天至4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将沉淀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为现有公知公用;本实施例1中,采用本发明养殖的虾和蟹较采用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虾和蟹的产量提高了130倍至150倍,且生产周期缩短了1个月至2个月;采用本发明8cm至15cm的中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需养殖11个月至12个月。

实施例2,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第二步,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经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第三步,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水进行消毒处理;第四步,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第五步,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完成生态水的自循环;其中:每隔5天或7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且每隔20天或4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将沉淀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

实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第四步中,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按每M3生态水中加入5g至10g硝化细菌,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或/和,生态水为池塘水或泉水或稻田水;或/和,融氧生态水的含氧量为6mg/L至10mg/L;或/和,生态水储槽和水培管位于塑料大棚内,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为8℃至35℃;或/和,生态水的温度为12℃至30℃。

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臭氧通过文丘里管加入水培管内,按每M3融氧后的生态水中加入1克至2克臭氧;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收集后置于发酵池中并加入发酵菌,在温度为25℃至35℃下发酵20天至40天,发酵后得到发酵液,发酵菌的加入量为沉淀质量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

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水产养殖池包括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一个的鱼池、至少一个的幼虾池或幼蟹池和至少一个的成虾池或成蟹池;或/和,在鱼池、幼虾池或幼蟹池和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放置水草;或/和,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处理。

实施例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幼虾池或幼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幼虾池或幼蟹池中每M3水中容纳250只至700只幼虾或幼蟹;或/和,成虾池或成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每M3水中容纳150只至250只成虾或成蟹;或/和,鱼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鱼池中每M3水中容纳35公斤至70公斤鱼;或/和,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或鲤鱼或草鱼;或/和,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

实施例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幼虾或幼蟹每天的喂养量为幼虾或幼蟹体重的1.5%至2%;或/和,成虾或成蟹每天的喂养量为成虾或成蟹体重的2%至3%;或/和,鱼每天的喂养量为鱼体重的0.5%至2%;或/和,幼虾或幼蟹或成虾或成蟹的喂养饲料为碎熟谷类、碎油渣和碎动物鲜肉中的一种以上;或/和,鱼的喂养饲料为压碎的熟鸡蛋。

实施例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果蔬为草莓、蔬菜、薄荷、苦菊和水草花中的一种以上;或/和,果蔬每天的光照强度为2000LX至10000LX,果蔬每天的光照时间为6h至13h;或/和,培植孔的孔径为2.5cm至4.5cm,融氧生态水流经水培管的流量为0.5M3/h至2M3/h;或/和,水培管上相邻两果蔬的株距为9cm至30cm,相邻两果蔬的行距为25cm至40cm。

实施例9,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第二步,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经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第三步,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水进行消毒处理;第四步,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第五步,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完成生态水的自循环;其中:每隔7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且每隔4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将沉淀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本实施例9中,采用本发明养殖的虾和蟹较采用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虾和蟹的产量提高了130倍,且生产周期缩短了2个月;采用本发明8cm至15cm的中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需养殖12个月。

实施例10,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第二步,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经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第三步,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水进行消毒处理;第四步,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第五步,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完成生态水的自循环;其中:每隔6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且每隔3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将沉淀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本实施例10中,采用本发明养殖的虾和蟹较采用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虾和蟹的产量提高了139倍,且生产周期缩短了1.5个月;采用本发明8cm至15cm的中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需养殖11.5个月。

实施例11,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第二步,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经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第三步,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水进行消毒处理;第四步,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第五步,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完成生态水的自循环;其中:每隔5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且每隔2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将沉淀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本实施例11中,采用本发明养殖的虾和蟹较采用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虾和蟹的产量提高了150倍,且生产周期缩短了2个月;采用本发明8cm至15cm的中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需养殖11个月。

紫外线消毒和臭氧配合使用(1)可以抑制有害病菌传播和不良微生物的繁殖;(2)合理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水产苗种成活率,减少水产疫病传播,提高产量;(4)对植物根系也有防腐增氧效果。

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收集后置于发酵池中并加入发酵菌(纤维分解菌、有蛋白分解菌、有脂肪分解菌等)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二氧化碳;通过发酵能更充分的利用循环系统里的残余杂质(水产粪便,残余饵料、有机碎屑等)中的大量营养,使大颗粒、复杂的有机物(通过分解)可以最终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其中浮游生物吸收后还会被水产再次利用,使物质与能量良性循环高效利用;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液可以为循环系统补充必要营养(循环系统营养主要是好氧性细菌提供的,部分营养元素不够充分),使循环系统更均衡,使微生物的生态结构更稳定,使植物得到更全面的营养;同时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液有抑制病菌和虫害的作用,有活化水体的效果,能增强水产免疫力。

本发明养殖的虾和蟹较采用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虾和蟹的产量提高了130倍至150倍,且生产周期缩短了1个月至2个月;采用本发明8cm至15cm的中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需养殖11个月至12个月,而采用传统养殖方法8cm至15cm的中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需养殖24个月至36个月;说明本发明较传统养殖大大缩短了养殖期,提高了市场供应量和养殖生产效益;同时,采用本发明杜绝了果蔬农药残留,改善了养殖水质环境,保证了果蔬、鱼虾蟹的餐桌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本发明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果蔬不施肥、不喷药;利用果蔬为鱼虾蟹提供微生物摄食,鱼虾蟹的天然残饵和排泄物为果蔬提供营养的原生态自循环模式,实现了鱼虾蟹从野生自然捕捞或单一养殖方式向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式的转变,延长了生长期,从而提高了养殖品质和规模,杜绝了果蔬农药残留,改善了养殖水质环境,提高了市场供应量和养殖生产效益,保证了果蔬、鱼虾蟹的餐桌食品安全。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739477.X (22)申请日 2018.07.06 (71)申请人 新疆旭日昕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8300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市水磨沟区南湖东路南二巷19号12栋 四单元301室 (72)发明人 宋江波 黄金花 (74)专利代理机构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 所 65105 代理人 褚志武 汤建武 (51)Int.Cl. A01K 61/59(2017.01) A01G 31/00(2018.01) (54)发明名称 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

2、水产一体 式养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蔬菜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是一 种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 养殖方法; 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 产一体式养殖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第一步, 生 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 本 发明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 式养殖方法, 果蔬不施肥、 不喷药; 利用果蔬为鱼 虾蟹提供微生物摄食, 鱼虾蟹的天然残饵和排泄 物为果蔬提供营养的原生态自循环模式, 实现了 鱼虾蟹从野生自然捕捞或单一养殖方式向果蔬 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式的转变, 延长了生长期, 从而提高了养殖品质和规模, 杜绝了果蔬农药残 留, 改善了养殖水质。

3、环境, 提高了市场供应量和 养殖生产效益, 保证了果蔬、 鱼虾蟹的餐桌食品 安全。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CN 109089971 A 2018.12.28 CN 109089971 A 1.一种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 进行: 第一步, 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 第二步, 融氧生态水通过循 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 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 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 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 经 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 第三步, 回流。

4、至中间储槽中的生 态水进行消毒处理; 第四步, 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 第五 步, 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 完成生态水 的自循环; 其中: 每隔5天至7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 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 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 且每隔20天至4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 将沉 淀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 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 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 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其特 征在于第四步中, 消。

5、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 按每M3生态水中加入5g至10g硝化细 菌, 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 或/和, 生态水为池塘水或泉水或稻田水; 或/和, 融氧生态水的含 氧量为6mg/L至10mg/L; 或/和, 生态水储槽和水培管位于塑料大棚内, 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为 8至35; 或/和, 生态水的温度为12至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其 特征在于臭氧通过文丘里管加入水培管内, 按每M3融氧后的生态水中加入1克至2克臭氧; 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收集后置于发酵池中并加入发酵菌, 在温度为25至35下发酵 20天至40天, 发酵后得到发酵。

6、液, 发酵菌的加入量为沉淀质量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其 特征在于水产养殖池包括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一个的鱼池、 至少一个的幼虾池或幼蟹池和至 少一个的成虾池或成蟹池; 或/和, 在鱼池、 幼虾池或幼蟹池和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放置水草; 或/和,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其特 征在于水产养殖池包括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一个的鱼池、 至少一个的幼虾池或幼蟹池和至少 一个的成虾池或成蟹池; 或/和, 在鱼池、 幼虾池或幼蟹池和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放置水草; 或。

7、/和,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其特 征在于幼虾池或幼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 幼虾池或幼蟹池中每M3水中容纳250只至700 只幼虾或幼蟹; 或/和, 成虾池或成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 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每M3水中 容纳150只至250只成虾或成蟹; 或/和, 鱼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 鱼池中每M3水中容纳35 公斤至70公斤鱼; 或/和, 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或鲤鱼或草鱼; 或/和, 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其特 征在。

8、于幼虾或幼蟹每天的喂养量为幼虾或幼蟹体重的1.5%至2%; 或/和, 成虾或成蟹每天的 喂养量为成虾或成蟹体重的2%至3%; 或/和, 鱼每天的喂养量为鱼体重的0.5%至2%; 或/和, 幼虾或幼蟹或成虾或成蟹的喂养饲料为碎熟谷类、 碎油渣和碎动物鲜肉中的一种以上; 或/ 和, 鱼的喂养饲料为压碎的熟鸡蛋。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其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9089971 A 2 特征在于果蔬为草莓、 蔬菜、 薄荷、 苦菊和水草花中的一种以上; 或/和, 果蔬每天的光照强 度为2000LX至10000LX, 果蔬每天。

9、的光照时间为6h至13h; 或/和, 培植孔的孔径为2.5cm至 4.5cm, 融氧生态水流经水培管的流量为0.5M3/h至2M3/h; 或/和, 水培管上相邻两果蔬的株 距为9cm至30cm, 相邻两果蔬的行距为25cm至4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或7所述的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 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果蔬为草莓、 蔬菜、 薄荷、 苦菊和水草花中的一种以上; 或/和, 果蔬每天 的光照强度为2000LX至10000LX, 果蔬每天的光照时间为6h至13h; 或/和, 培植孔的孔径为 2.5cm至4.5cm, 融氧生态水流经水培管的流量为0.5M3/h至2M3/。

10、h; 或/和, 水培管上相邻两果 蔬的株距为9cm至30cm, 相邻两果蔬的行距为25cm至40cm。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9089971 A 3 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蔬菜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是一种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 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的蔬菜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依然还是分别以传统种养殖的方式为主, 果 蔬种植业普遍存在化肥、 农药长期不合理且过量使用, 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而水产养 殖业多以池塘养殖为主, 受到气候和水质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便存在由于饵料、 鱼类。

11、排泄 物、 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 对周围的水域环境破坏性较大; 而且目前没有有效 的方式将果蔬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 因此制约了果蔬种植与水产养殖向集约化的生态农业 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克服了 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 其能有效解决蔬菜种植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水产养殖业存在水域 污染, 以及二者无法向集约化的生态农业方向发展的问题。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 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按下述步骤进行: 第一步, 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 生态水。

12、; 第二步, 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 的水培管内, 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 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 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 经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 回流至中间储槽 中; 第三步,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水进行消毒处理; 第四步, 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 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 第五步, 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 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 完成生态水的自循环; 其中: 每隔5天至7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 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 且每隔20天至40天 收。

13、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 将沉淀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 发酵液经过滤后 得到发酵滤液, 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 0005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第四步中, 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 按每M3生态水中加入5g至10g硝化 细菌, 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 或/和, 生态水为池塘水或泉水或稻田水; 或/和, 融氧生态水的 含氧量为6mg/L至10mg/L; 或/和, 生态水储槽和水培管位于塑料大棚内, 塑料大棚内的温度 为8至35; 或/和, 生态水的温度为12至30。 0006 上述臭氧通过文丘里管加入水培管。

14、内, 按每M3融氧后的生态水中加入1克至2克臭 氧; 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收集后置于发酵池中并加入发酵菌, 在温度为25至35下 发酵20天至40天, 发酵后得到发酵液, 发酵菌的加入量为沉淀质量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 0007 上述水产养殖池包括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一个的鱼池、 至少一个的幼虾池或幼蟹池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9089971 A 4 和至少一个的成虾池或成蟹池; 或/和, 在鱼池、 幼虾池或幼蟹池和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放置 水草; 或/和,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处理。 0008 上述幼虾池或幼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 幼虾池或幼蟹池中每M3水中容纳250 。

15、只至700只幼虾或幼蟹; 或/和, 成虾池或成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 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每 M3水中容纳150只至250只成虾或成蟹; 或/和, 鱼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 鱼池中每M3水中容 纳35公斤至70公斤鱼; 或/和, 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或鲤鱼或草鱼; 或/和, 鱼池中的鱼为中 华鲟。 0009 上述幼虾或幼蟹每天的喂养量为幼虾或幼蟹体重的1.5%至2%; 或/和, 成虾或成蟹 每天的喂养量为成虾或成蟹体重的2%至3%; 或/和, 鱼每天的喂养量为鱼体重的0.5%至2%; 或/和, 幼虾或幼蟹或成虾或成蟹的喂养饲料为碎熟谷类、 碎油渣和碎动物鲜肉中的一种以 上; 或/和。

16、, 鱼的喂养饲料为压碎的熟鸡蛋。 0010 上述果蔬为草莓、 蔬菜、 薄荷、 苦菊和水草花中的一种以上; 或/和, 果蔬每天的光 照强度为2000LX至10000LX, 果蔬每天的光照时间为6h至13h; 或/和, 培植孔的孔径为2.5cm 至4.5cm, 融氧生态水流经水培管的流量为0.5M3/h至2M3/h; 或/和, 水培管上相邻两果蔬的 株距为9cm至30cm, 相邻两果蔬的行距为25cm至40cm。 0011 本发明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果蔬不施肥、 不喷 药; 利用果蔬为鱼虾蟹提供微生物摄食, 鱼虾蟹的天然残饵和排泄物为果蔬提供营养的原 生态自循环模式,。

17、 实现了鱼虾蟹从野生自然捕捞或单一养殖方式向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 方式的转变, 延长了生长期, 从而提高了养殖品质和规模, 杜绝了果蔬农药残留, 改善了养 殖水质环境, 提高了市场供应量和养殖生产效益, 保证了果蔬、 鱼虾蟹的餐桌食品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 的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1, 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按下述步骤进 行: 第一步, 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 第二步, 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 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 经水培管。

18、的培植孔上栽 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 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 经水 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 第三步,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 水进行消毒处理; 第四步, 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 第五 步, 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 完成生态水 的自循环; 其中: 每隔5天至7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 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 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 且每隔20天至4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 将沉 淀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 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 然。

19、后将发酵滤液汇同 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 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为 现有公知公用; 本实施例1中, 采用本发明养殖的虾和蟹较采用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虾和蟹 的产量提高了130倍至150倍, 且生产周期缩短了1个月至2个月; 采用本发明8cm至15cm的中 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 需养殖11个月至12个月。 0014 实施例2, 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按下述步骤进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9089971 A 5 行: 第一步, 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 第二步, 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 泵从。

20、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 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栽 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 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 经水 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 第三步,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 水进行消毒处理; 第四步, 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 第五 步, 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 完成生态水 的自循环; 其中: 每隔5天或7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 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 管的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 且每隔20天或4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 将沉 淀。

21、置于发酵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 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 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 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 0015 实施例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 第四步中, 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 按每M3生态水中加入5g至10g硝化细菌, 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 或/和, 生态水为池塘水或泉 水或稻田水; 或/和, 融氧生态水的含氧量为6mg/L至10mg/L; 或/和, 生态水储槽和水培管位 于塑料大棚内, 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为8至35; 或/和, 生态水的温度为12至30。 0016 实施例4,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 臭氧通过文丘里管加入水培管内, 按每M3融氧 后。

22、的生态水中加入1克至2克臭氧; 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收集后置于发酵池中并加入发 酵菌, 在温度为25至35下发酵20天至40天, 发酵后得到发酵液, 发酵菌的加入量为沉淀 质量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 0017 实施例5,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 水产养殖池包括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一个的鱼 池、 至少一个的幼虾池或幼蟹池和至少一个的成虾池或成蟹池; 或/和, 在鱼池、 幼虾池或幼 蟹池和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放置水草; 或/和,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处理。 0018 实施例6,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 幼虾池或幼蟹池的水深为15cm至35cm, 幼虾池 或幼蟹池中每M3水中容纳250只至700只幼虾或。

23、幼蟹; 或/和, 成虾池或成蟹池的水深为15cm 至35cm, 成虾池或成蟹池中每M3水中容纳150只至250只成虾或成蟹; 或/和, 鱼池的水深为 15cm至35cm, 鱼池中每M3水中容纳35公斤至70公斤鱼; 或/和, 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或鲤鱼 或草鱼; 或/和, 鱼池中的鱼为中华鲟。 0019 实施例7,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 幼虾或幼蟹每天的喂养量为幼虾或幼蟹体重的 1.5%至2%; 或/和, 成虾或成蟹每天的喂养量为成虾或成蟹体重的2%至3%; 或/和, 鱼每天的 喂养量为鱼体重的0.5%至2%; 或/和, 幼虾或幼蟹或成虾或成蟹的喂养饲料为碎熟谷类、 碎 油渣和碎动物鲜肉中的一。

24、种以上; 或/和, 鱼的喂养饲料为压碎的熟鸡蛋。 0020 实施例8,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 果蔬为草莓、 蔬菜、 薄荷、 苦菊和水草花中的一 种以上; 或/和, 果蔬每天的光照强度为2000LX至10000LX, 果蔬每天的光照时间为6h至13h; 或/和, 培植孔的孔径为2.5cm至4.5cm, 融氧生态水流经水培管的流量为0.5M3/h至2M3/h; 或/和, 水培管上相邻两果蔬的株距为9cm至30cm, 相邻两果蔬的行距为25cm至40cm。 0021 实施例9, 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按下述步骤进 行: 第一步, 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

25、水; 第二步, 融氧生态水通过循环 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 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栽 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 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 经水 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 第三步,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态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9089971 A 6 水进行消毒处理; 第四步, 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 第五 步, 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 完成生态水 的自循环; 其中: 每隔7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 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

26、水培管的 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 且每隔4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 将沉淀置于发酵 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 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 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融氧后的生 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 本实施例9中, 采用本发明养殖的虾和蟹较采用传 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虾和蟹的产量提高了130倍, 且生产周期缩短了2个月; 采用本发明8cm至 15cm的中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 需养殖12个月。 0022 实施例10, 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按下述步骤 进行: 第一步, 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 第二步, 融氧生态水。

27、通过循 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 经水培管的培植孔上 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 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 经 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 第三步,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 态水进行消毒处理; 第四步, 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 第五 步, 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 完成生态水 的自循环; 其中: 每隔6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 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 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 且每隔3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 将沉淀置。

28、于发酵 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 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 然后将发酵滤液汇同融氧后的生 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 本实施例10中, 采用本发明养殖的虾和蟹较采用 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虾和蟹的产量提高了139倍, 且生产周期缩短了1.5个月; 采用本发明 8cm至15cm的中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 需养殖11.5个月。 0023 实施例11, 该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按下述步骤 进行: 第一步, 生态水储槽中的生态水融氧后得到融氧生态水; 第二步, 融氧生态水通过循 环泵从首部泵入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管首尾连接在一起的水培管内, 经水培管。

29、的培植孔上 栽培的果蔬根部吸收后, 生态水从水培管的尾部流出后流入位于下方的水产养殖池中, 经 水产养殖池中的鱼虾蟹吸收并分解后,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 第三步, 回流至中间储槽中的生 态水进行消毒处理; 第四步, 消毒处理后的生态水流入生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净水处理; 第五 步, 微生物净水处理后的生态水进入生态水储槽中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操作, 完成生态水 的自循环; 其中: 每隔5天向水培管内通入臭氧, 臭氧汇同融氧后的生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 首部进入水培管内进行杀菌; 且每隔20天收集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 将沉淀置于发酵 池中发酵后得到发酵液, 发酵液经过滤后得到发酵滤液, 然后将发酵滤液汇。

30、同融氧后的生 态水一起从水培管的首部泵入水培管内。 本实施例11中, 采用本发明养殖的虾和蟹较采用 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虾和蟹的产量提高了150倍, 且生产周期缩短了2个月; 采用本发明8cm 至15cm的中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 需养殖11个月。 0024 紫外线消毒和臭氧配合使用 (1) 可以抑制有害病菌传播和不良微生物的繁殖;(2) 合理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水产苗种成活率, 减少水产疫病传播, 提高产量;(4) 对植物根系也 有防腐增氧效果。 0025 水产养殖池中聚集的沉淀收集后置于发酵池中并加入发酵菌 (纤维分解菌、 有蛋 白分解菌、 有脂肪分解菌等) 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

31、成简单的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通过发酵能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9089971 A 7 更充分的利用循环系统里的残余杂质 (水产粪便, 残余饵料、 有机碎屑等) 中的大量营养, 使 大颗粒、 复杂的有机物 (通过分解) 可以最终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 其中浮游生物吸收 后还会被水产再次利用, 使物质与能量良性循环高效利用; 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液可以为循 环系统补充必要营养 (循环系统营养主要是好氧性细菌提供的, 部分营养元素不够充分) , 使循环系统更均衡, 使微生物的生态结构更稳定, 使植物得到更全面的营养; 同时发酵后得 到的发酵液有抑制病菌和虫害的作用, 有活化水体的效果,。

32、 能增强水产免疫力。 0026 本发明养殖的虾和蟹较采用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虾和蟹的产量提高了130倍至 150倍, 且生产周期缩短了1个月至2个月; 采用本发明8cm至15cm的中华鲟鱼苗长至1公斤至 1.5公斤的中华鲟, 需养殖11个月至12个月, 而采用传统养殖方法8cm至15cm的中华鲟鱼苗 长至1公斤至1.5公斤的中华鲟, 需养殖24个月至36个月; 说明本发明较传统养殖大大缩短 了养殖期, 提高了市场供应量和养殖生产效益; 同时, 采用本发明杜绝了果蔬农药残留, 改 善了养殖水质环境, 保证了果蔬、 鱼虾蟹的餐桌食品安全。 0027 综上所述, 本发明生态水带发酵臭氧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 果蔬不 施肥、 不喷药; 利用果蔬为鱼虾蟹提供微生物摄食, 鱼虾蟹的天然残饵和排泄物为果蔬提供 营养的原生态自循环模式, 实现了鱼虾蟹从野生自然捕捞或单一养殖方式向果蔬与水产一 体式养殖方式的转变, 延长了生长期, 从而提高了养殖品质和规模, 杜绝了果蔬农药残留, 改善了养殖水质环境, 提高了市场供应量和养殖生产效益, 保证了果蔬、 鱼虾蟹的餐桌食品 安全。 0028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 可根据 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 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9089971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