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72738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84882.1

申请日:

2013.08.30

公开号:

CN103422677A

公开日:

2013.12.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1/12申请日:20130830|||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1/12

主分类号:

E04G21/12

申请人:

南通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陈明; 吴明; 蒋志华; 许陈; 卞海进

地址:

226002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城闸路12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32100

代理人:

葛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柱插筋施工、主筋位置复核、焊接定位钢筋、连接柱定位主筋、箍筋制作、箍筋绑扎、柱主筋连接、钢筋定位等步骤。本发明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操作
柱插筋施工:柱插筋在下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完毕;插筋向下的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出板面的长度满足:接头位置相互错开50%,高低接头间距大于35d;低接头的位置距板面的尺寸不小于柱长边尺寸、六分之一柱净高、500mm中的最大值;在梁面处用箍筋对插筋进行定位,箍筋与梁箍筋点焊固定;
主筋位置复核:依据轴线放出柱的位置线,逐个检查柱主筋的位置,其保护层厚度复核要求,相邻主筋之间的距离均匀,最小间距不小于50mm;
焊接定位钢筋:在主筋的内侧焊接定位钢筋,其纵向间距控制在2米,定位尺寸通过吊线方式确定; 
连接柱定位主筋:选取柱的每个侧面两根主筋作为定位主筋,对该部分主筋进行连接,并与定位钢筋绑扎牢固;
柱箍筋
箍筋制作:柱箍筋端头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梁柱接头处的箍筋分段制作,搭接焊成封闭箍筋,在钢梁制作时,腹板上开孔,以满足箍筋穿过;
箍筋绑扎:先安装内箍筋,再安装外箍筋;每一道内外箍完成后,进行下一道内外箍;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四角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箍筋设置的拉筋钩住箍筋;
柱主筋连接:主筋从上向下插进箍筋内,与下部接头进行连接;主筋连接从一角沿着柱外侧连续将钢筋连接,有内层钢筋时,先连接内层钢筋,再连接外层钢筋;主筋连接好后进行全面绑扎;
柱筋保护层:最后安装保护层垫块,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1000mm,垫块采用水泥或塑料垫块; 
型钢混凝土梁操作
将钢梁表面清理干净,检查施工作业的操作平台,搭设稳固,防护安全;
钢筋定位:在梁面钢筋的下表面焊接定位横担钢筋,并在钢梁底搭设用于临时支撑梁底钢筋的支架;横担钢筋选用大直径的钢筋,纵向间距依据梁主筋的直径大小确定其纵向间距,确保主筋不下坠;
焊接梁端锚固用的钢板:依据主筋的位置,确定钢板位置,其上表面高度与主筋的下表面平齐;在不能满足锚固要求的梁端部分,梁主筋端部与钢柱的翼缘板相交,钢筋平直段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通过在钢柱上焊接钢板,将主筋焊接在钢板上,达到锚固要求; 
主筋安装:
主筋顺序:先安装内箍筋内的主筋,内箍筋安装后,再安装内箍筋外的主筋;首先进行梁底钢筋安装,再安装梁面钢筋;
主筋安装:梁面或梁底主筋先全部放置在一排上,主筋摆放完毕后,钢筋接头连接;
钢筋锚固:不受钢柱影响的主筋直接锚固到墙或柱内;需要在钢板上焊接锚固的主筋,在箍筋绑扎完毕后进行焊接;
钢筋连接:钢筋连接接头位置下部钢筋接头在梁端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上部钢筋接头梁中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钢筋连接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钢筋的连接具体规定:
a) 受力钢筋的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b) 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c) 当钢筋的直径d>18mm 时,不采用绑扎接头.
d)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受拉区不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大于50%;
箍筋安装:箍筋制作为整箍筋;在梁面两侧主筋上按照设计间距划位置点;箍筋的开口放置在梁面,相邻开口错开放置;箍筋从下向上拉开后套在梁主筋上,同时将箍筋上部与主筋绑扎牢固。箍筋绑扎要将箍筋与主筋、腰筋的交点全部绑扎牢固;
腰筋安装:内箍筋安装完毕后,将靠近内箍筋一侧的腰筋绑扎在箍筋上,将外侧腰筋临时固定在箍筋上,外箍筋全部绑扎完毕后进行绑扎到位;
外箍筋绑扎与内箍筋做法相同,绑扎完毕后,绑扎拉结钢筋,最后将梁底部钢筋落到箍筋上并绑扎牢固;
焊接主筋锚固段,进行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主筋直径。

说明书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复杂,质量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好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操作
柱插筋施工:柱插筋在下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完毕;插筋向下的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出板面的长度满足:接头位置相互错开50%,高低接头间距大于35d;低接头的位置距板面的尺寸不小于柱长边尺寸、六分之一柱净高、500mm中的最大值;在梁面处用箍筋对插筋进行定位,箍筋与梁箍筋点焊固定;
主筋位置复核:依据轴线放出柱的位置线,逐个检查柱主筋的位置,其保护层厚度复核要求,相邻主筋之间的距离均匀,最小间距不小于50mm;
焊接定位钢筋:在主筋的内侧焊接定位钢筋,其纵向间距控制在2米,定位尺寸通过吊线方式确定; 
连接柱定位主筋:选取柱的每个侧面两根主筋作为定位主筋,对该部分主筋进行连接,并与定位钢筋绑扎牢固;
柱箍筋
箍筋制作:柱箍筋端头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梁柱接头处的箍筋分段制作,搭接焊成封闭箍筋,在钢梁制作时,腹板上开孔,以满足箍筋穿过;
箍筋绑扎:先安装内箍筋,再安装外箍筋;每一道内外箍完成后,进行下一道内外箍;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四角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箍筋设置的拉筋钩住箍筋;
柱主筋连接:主筋从上向下插进箍筋内,与下部接头进行连接;主筋连接从一角沿着柱外侧连续将钢筋连接,有内层钢筋时,先连接内层钢筋,再连接外层钢筋;主筋连接好后进行全面绑扎;
柱筋保护层:最后安装保护层垫块,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1000mm,垫块采用水泥或塑料垫块; 
型钢混凝土梁操作
将钢梁表面清理干净,检查施工作业的操作平台,搭设稳固,防护安全;
钢筋定位:在梁面钢筋的下表面焊接定位横担钢筋,并在钢梁底搭设用于临时支撑梁底钢筋的支架;横担钢筋选用大直径的钢筋,纵向间距依据梁主筋的直径大小确定其纵向间距,确保主筋不下坠;
焊接梁端锚固用的钢板:依据主筋的位置,确定钢板位置,其上表面高度与主筋的下表面平齐;在不能满足锚固要求的梁端部分,梁主筋端部与钢柱的翼缘板相交,钢筋平直段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通过在钢柱上焊接钢板,将主筋焊接在钢板上,达到锚固要求; 
主筋安装:
主筋顺序:先安装内箍筋内的主筋,内箍筋安装后,再安装内箍筋外的主筋;首先进行梁底钢筋安装,再安装梁面钢筋;
主筋安装:梁面或梁底主筋先全部放置在一排上,主筋摆放完毕后,钢筋接头连接;
钢筋锚固:不受钢柱影响的主筋直接锚固到墙或柱内;需要在钢板上焊接锚固的主筋,在箍筋绑扎完毕后进行焊接;
钢筋连接:钢筋连接接头位置下部钢筋接头在梁端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上部钢筋接头梁中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钢筋连接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钢筋的连接具体规定:
a) 受力钢筋的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b) 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c) 当钢筋的直径d>18mm 时,不采用绑扎接头.
d)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受拉区不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大于50%;
箍筋安装:箍筋制作为整箍筋;在梁面两侧主筋上按照设计间距划位置点;箍筋的开口放置在梁面,相邻开口错开放置;箍筋从下向上拉开后套在梁主筋上,同时将箍筋上部与主筋绑扎牢固。箍筋绑扎要将箍筋与主筋、腰筋的交点全部绑扎牢固;
腰筋安装:内箍筋安装完毕后,将靠近内箍筋一侧的腰筋绑扎在箍筋上,将外侧腰筋临时固定在箍筋上,外箍筋全部绑扎完毕后进行绑扎到位;
外箍筋绑扎与内箍筋做法相同,绑扎完毕后,绑扎拉结钢筋,最后将梁底部钢筋落到箍筋上并绑扎牢固;
焊接主筋锚固段,进行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主筋直径。
本发明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好。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操作
柱插筋施工:柱插筋在下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完毕;插筋向下的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出板面的长度满足:接头位置相互错开50%,高低接头间距大于35d;低接头的位置距板面的尺寸不小于柱长边尺寸、六分之一柱净高、500mm中的最大值;在梁面处用箍筋对插筋进行定位,箍筋与梁箍筋点焊固定;
主筋位置复核:依据轴线放出柱的位置线,逐个检查柱主筋的位置,其保护层厚度复核要求,相邻主筋之间的距离均匀,最小间距不小于50mm;
焊接定位钢筋:在主筋的内侧焊接定位钢筋,其纵向间距控制在2米,定位尺寸通过吊线方式确定; 
连接柱定位主筋:选取柱的每个侧面两根主筋作为定位主筋,对该部分主筋进行连接,并与定位钢筋绑扎牢固;
柱箍筋
箍筋制作:柱箍筋端头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梁柱接头处的箍筋分段制作,搭接焊成封闭箍筋,在钢梁制作时,腹板上开孔,以满足箍筋穿过;
箍筋绑扎:先安装内箍筋,再安装外箍筋;每一道内外箍完成后,进行下一道内外箍;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四角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箍筋设置的拉筋钩住箍筋;
柱主筋连接:主筋从上向下插进箍筋内,与下部接头进行连接;主筋连接从一角沿着柱外侧连续将钢筋连接,有内层钢筋时,先连接内层钢筋,再连接外层钢筋;主筋连接好后进行全面绑扎;
柱筋保护层:最后安装保护层垫块,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1000mm,垫块采用水泥或塑料垫块; 
型钢混凝土梁操作
将钢梁表面清理干净,检查施工作业的操作平台,搭设稳固,防护安全;
钢筋定位:在梁面钢筋的下表面焊接定位横担钢筋,并在钢梁底搭设用于临时支撑梁底钢筋的支架;横担钢筋选用大直径的钢筋,纵向间距依据梁主筋的直径大小确定其纵向间距,确保主筋不下坠;
焊接梁端锚固用的钢板:依据主筋的位置,确定钢板位置,其上表面高度与主筋的下表面平齐;在不能满足锚固要求的梁端部分,梁主筋端部与钢柱的翼缘板相交,钢筋平直段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通过在钢柱上焊接钢板,将主筋焊接在钢板上,达到锚固要求; 
主筋安装:
主筋顺序:先安装内箍筋内的主筋,内箍筋安装后,再安装内箍筋外的主筋;首先进行梁底钢筋安装,再安装梁面钢筋;
主筋安装:梁面或梁底主筋先全部放置在一排上,主筋摆放完毕后,钢筋接头连接;
钢筋锚固:不受钢柱影响的主筋直接锚固到墙或柱内;需要在钢板上焊接锚固的主筋,在箍筋绑扎完毕后进行焊接;
钢筋连接:钢筋连接接头位置下部钢筋接头在梁端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上部钢筋接头梁中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钢筋连接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钢筋的连接具体规定:
a) 受力钢筋的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b) 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c) 当钢筋的直径d>18mm 时,不采用绑扎接头.
d)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受拉区不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大于50%;
箍筋安装:箍筋制作为整箍筋;在梁面两侧主筋上按照设计间距划位置点;箍筋的开口放置在梁面,相邻开口错开放置;箍筋从下向上拉开后套在梁主筋上,同时将箍筋上部与主筋绑扎牢固。箍筋绑扎要将箍筋与主筋、腰筋的交点全部绑扎牢固;
腰筋安装:内箍筋安装完毕后,将靠近内箍筋一侧的腰筋绑扎在箍筋上,将外侧腰筋临时固定在箍筋上,外箍筋全部绑扎完毕后进行绑扎到位;
外箍筋绑扎与内箍筋做法相同,绑扎完毕后,绑扎拉结钢筋,最后将梁底部钢筋落到箍筋上并绑扎牢固;
焊接主筋锚固段,进行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主筋直径。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422677A43申请公布日20131204CN103422677ACN103422677A21申请号201310384882122申请日20130830E04G21/1220060171申请人南通八建集团有限公司地址226002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城闸路129号72发明人宋陈明吴明蒋志华许陈卞海进74专利代理机构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32100代理人葛雷54发明名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柱插筋施工、主筋位置复核、焊接定位钢筋、连接柱定位主筋、箍筋制作、箍筋绑扎、柱主筋连接、钢筋定位等步骤。。

2、本发明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422677ACN103422677A1/2页21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1)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操作柱插筋施工柱插筋在下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完毕;插筋向下的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出板面的长度满足接头位置相互错开50,高低接头间距大于35D;低接头的位置距板面的尺寸不小于柱长边尺寸、六分之一柱净高、500MM中的最大值;在梁面处用箍筋对插筋进行定位,箍筋与梁箍筋点焊固定;主筋位置复核依据轴线放出柱的。

3、位置线,逐个检查柱主筋的位置,其保护层厚度复核要求,相邻主筋之间的距离均匀,最小间距不小于50MM;焊接定位钢筋在主筋的内侧焊接定位钢筋,其纵向间距控制在2米,定位尺寸通过吊线方式确定;连接柱定位主筋选取柱的每个侧面两根主筋作为定位主筋,对该部分主筋进行连接,并与定位钢筋绑扎牢固;柱箍筋箍筋制作柱箍筋端头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梁柱接头处的箍筋分段制作,搭接焊成封闭箍筋,在钢梁制作时,腹板上开孔,以满足箍筋穿过;箍筋绑扎先安装内箍筋,再安装外箍筋;每一道内外箍完成后,进行下一道内外箍;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

4、交错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四角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箍筋设置的拉筋钩住箍筋;柱主筋连接主筋从上向下插进箍筋内,与下部接头进行连接;主筋连接从一角沿着柱外侧连续将钢筋连接,有内层钢筋时,先连接内层钢筋,再连接外层钢筋;主筋连接好后进行全面绑扎;柱筋保护层最后安装保护层垫块,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1000MM,垫块采用水泥或塑料垫块;型钢混凝土梁操作将钢梁表面清理干净,检查施工作业的操作平台,搭设稳固,防护安全;钢筋定位在梁面钢筋的下表面焊接定位横担钢筋,并在钢梁底搭设用于临时支撑梁底钢筋的支架;横担钢筋选用大直径的钢筋,纵向间距依据梁主筋的直径大小确定其纵向间距,确保主筋不下坠;焊。

5、接梁端锚固用的钢板依据主筋的位置,确定钢板位置,其上表面高度与主筋的下表面平齐;在不能满足锚固要求的梁端部分,梁主筋端部与钢柱的翼缘板相交,钢筋平直段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通过在钢柱上焊接钢板,将主筋焊接在钢板上,达到锚固要求;主筋安装主筋顺序先安装内箍筋内的主筋,内箍筋安装后,再安装内箍筋外的主筋;首先进行梁底钢筋安装,再安装梁面钢筋;主筋安装梁面或梁底主筋先全部放置在一排上,主筋摆放完毕后,钢筋接头连接;钢筋锚固不受钢柱影响的主筋直接锚固到墙或柱内;需要在钢板上焊接锚固的主筋,在箍筋绑扎完毕后进行焊接;权利要求书CN103422677A2/2页3钢筋连接钢筋连接接头位置下部钢筋。

6、接头在梁端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上部钢筋接头梁中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钢筋连接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钢筋的连接具体规定A受力钢筋的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B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C当钢筋的直径D18MM时,不采用绑扎接头D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

7、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受拉区不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大于50;箍筋安装箍筋制作为整箍筋;在梁面两侧主筋上按照设计间距划位置点;箍筋的开口放置在梁面,相邻开口错开放置;箍筋从下向上拉开后套在梁主筋上,同时将箍筋上部与主筋绑扎牢固。箍筋绑扎要将箍筋与主筋、腰筋的交点全部绑扎牢固;腰筋安装内箍筋安装完毕后,将靠近内箍筋一侧的腰筋绑扎在箍筋上,将外侧腰筋临时固定在箍筋上,外箍筋全部绑扎完毕后进行绑扎到位;外箍筋绑扎与内箍筋做法相同,绑扎完毕后,绑扎拉结钢筋,最后将梁底部钢筋落到箍筋上并绑扎牢固;焊接主筋锚固。

8、段,进行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主筋直径。权利要求书CN103422677A1/4页4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现有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复杂,质量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好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0004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1)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操作柱插筋施工柱插筋在下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完毕;插筋向下的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出板面的长度满足接头。

9、位置相互错开50,高低接头间距大于35D;低接头的位置距板面的尺寸不小于柱长边尺寸、六分之一柱净高、500MM中的最大值;在梁面处用箍筋对插筋进行定位,箍筋与梁箍筋点焊固定;主筋位置复核依据轴线放出柱的位置线,逐个检查柱主筋的位置,其保护层厚度复核要求,相邻主筋之间的距离均匀,最小间距不小于50MM;焊接定位钢筋在主筋的内侧焊接定位钢筋,其纵向间距控制在2米,定位尺寸通过吊线方式确定;连接柱定位主筋选取柱的每个侧面两根主筋作为定位主筋,对该部分主筋进行连接,并与定位钢筋绑扎牢固;柱箍筋箍筋制作柱箍筋端头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梁柱接头处的箍筋分段制作,搭接焊成封。

10、闭箍筋,在钢梁制作时,腹板上开孔,以满足箍筋穿过;箍筋绑扎先安装内箍筋,再安装外箍筋;每一道内外箍完成后,进行下一道内外箍;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四角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箍筋设置的拉筋钩住箍筋;柱主筋连接主筋从上向下插进箍筋内,与下部接头进行连接;主筋连接从一角沿着柱外侧连续将钢筋连接,有内层钢筋时,先连接内层钢筋,再连接外层钢筋;主筋连接好后进行全面绑扎;柱筋保护层最后安装保护层垫块,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1000MM,垫块采用水泥或塑料垫块;型钢混凝土梁操作说明书CN103422677A2/4。

11、页5将钢梁表面清理干净,检查施工作业的操作平台,搭设稳固,防护安全;钢筋定位在梁面钢筋的下表面焊接定位横担钢筋,并在钢梁底搭设用于临时支撑梁底钢筋的支架;横担钢筋选用大直径的钢筋,纵向间距依据梁主筋的直径大小确定其纵向间距,确保主筋不下坠;焊接梁端锚固用的钢板依据主筋的位置,确定钢板位置,其上表面高度与主筋的下表面平齐;在不能满足锚固要求的梁端部分,梁主筋端部与钢柱的翼缘板相交,钢筋平直段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通过在钢柱上焊接钢板,将主筋焊接在钢板上,达到锚固要求;主筋安装主筋顺序先安装内箍筋内的主筋,内箍筋安装后,再安装内箍筋外的主筋;首先进行梁底钢筋安装,再安装梁面钢筋;主筋安。

12、装梁面或梁底主筋先全部放置在一排上,主筋摆放完毕后,钢筋接头连接;钢筋锚固不受钢柱影响的主筋直接锚固到墙或柱内;需要在钢板上焊接锚固的主筋,在箍筋绑扎完毕后进行焊接;钢筋连接钢筋连接接头位置下部钢筋接头在梁端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上部钢筋接头梁中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钢筋连接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钢筋的连接具体规定A受力钢筋的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B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

13、百分率为25;C当钢筋的直径D18MM时,不采用绑扎接头D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受拉区不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大于50;箍筋安装箍筋制作为整箍筋;在梁面两侧主筋上按照设计间距划位置点;箍筋的开口放置在梁面,相邻开口错开放置;箍筋从下向上拉开后套在梁主筋上,同时将箍筋上部与主筋绑扎牢固。箍筋绑扎要将箍筋与主筋、腰筋的交点全部绑扎牢固;腰筋安装内箍筋安装完毕后,将靠。

14、近内箍筋一侧的腰筋绑扎在箍筋上,将外侧腰筋临时固定在箍筋上,外箍筋全部绑扎完毕后进行绑扎到位;外箍筋绑扎与内箍筋做法相同,绑扎完毕后,绑扎拉结钢筋,最后将梁底部钢筋落到箍筋上并绑扎牢固;焊接主筋锚固段,进行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主筋直径。0005本发明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好。000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说明书CN103422677A3/4页6具体实施方式0007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操作柱插筋施工柱插筋在下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完毕;插筋向下的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出板面的长度满足接头位置相互错开50,高低接头间距大。

15、于35D;低接头的位置距板面的尺寸不小于柱长边尺寸、六分之一柱净高、500MM中的最大值;在梁面处用箍筋对插筋进行定位,箍筋与梁箍筋点焊固定;主筋位置复核依据轴线放出柱的位置线,逐个检查柱主筋的位置,其保护层厚度复核要求,相邻主筋之间的距离均匀,最小间距不小于50MM;焊接定位钢筋在主筋的内侧焊接定位钢筋,其纵向间距控制在2米,定位尺寸通过吊线方式确定;连接柱定位主筋选取柱的每个侧面两根主筋作为定位主筋,对该部分主筋进行连接,并与定位钢筋绑扎牢固;柱箍筋箍筋制作柱箍筋端头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梁柱接头处的箍筋分段制作,搭接焊成封闭箍筋,在钢梁制作时,腹板上开孔。

16、,以满足箍筋穿过;箍筋绑扎先安装内箍筋,再安装外箍筋;每一道内外箍完成后,进行下一道内外箍;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四角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箍筋设置的拉筋钩住箍筋;柱主筋连接主筋从上向下插进箍筋内,与下部接头进行连接;主筋连接从一角沿着柱外侧连续将钢筋连接,有内层钢筋时,先连接内层钢筋,再连接外层钢筋;主筋连接好后进行全面绑扎;柱筋保护层最后安装保护层垫块,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1000MM,垫块采用水泥或塑料垫块;型钢混凝土梁操作将钢梁表面清理干净,检查施工作业的操作平台,搭设稳固,防护安全;钢筋。

17、定位在梁面钢筋的下表面焊接定位横担钢筋,并在钢梁底搭设用于临时支撑梁底钢筋的支架;横担钢筋选用大直径的钢筋,纵向间距依据梁主筋的直径大小确定其纵向间距,确保主筋不下坠;焊接梁端锚固用的钢板依据主筋的位置,确定钢板位置,其上表面高度与主筋的下表面平齐;在不能满足锚固要求的梁端部分,梁主筋端部与钢柱的翼缘板相交,钢筋平直段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通过在钢柱上焊接钢板,将主筋焊接在钢板上,达到锚固要求;主筋安装主筋顺序先安装内箍筋内的主筋,内箍筋安装后,再安装内箍筋外的主筋;首先进行梁底钢筋安装,再安装梁面钢筋;主筋安装梁面或梁底主筋先全部放置在一排上,主筋摆放完毕后,钢筋接头连接;钢筋锚。

18、固不受钢柱影响的主筋直接锚固到墙或柱内;需要在钢板上焊接锚固的主说明书CN103422677A4/4页7筋,在箍筋绑扎完毕后进行焊接;钢筋连接钢筋连接接头位置下部钢筋接头在梁端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上部钢筋接头梁中跨度的三分之一范围内。钢筋连接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钢筋的连接具体规定A受力钢筋的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B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C当钢筋的直径D1。

19、8MM时,不采用绑扎接头D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受拉区不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大于50;箍筋安装箍筋制作为整箍筋;在梁面两侧主筋上按照设计间距划位置点;箍筋的开口放置在梁面,相邻开口错开放置;箍筋从下向上拉开后套在梁主筋上,同时将箍筋上部与主筋绑扎牢固。箍筋绑扎要将箍筋与主筋、腰筋的交点全部绑扎牢固;腰筋安装内箍筋安装完毕后,将靠近内箍筋一侧的腰筋绑扎在箍筋上,将外侧腰筋临时固定在箍筋上,外箍筋全部绑扎完毕后进行绑扎到位;外箍筋绑扎与内箍筋做法相同,绑扎完毕后,绑扎拉结钢筋,最后将梁底部钢筋落到箍筋上并绑扎牢固;焊接主筋锚固段,进行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主筋直径。说明书CN10342267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