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7267163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424604.2

申请日:

20170607

公开号:

CN107242203A

公开日:

201710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7/033,A23K50/90,A23K10/30

主分类号:

A01K67/033,A23K50/90,A23K10/30

申请人:

常州凯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晶,葛明月

地址:

213102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兰陵街道浦前村委驴场头105号

优先权:

CN201710424604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马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本发明先从黄豆种植地中挖取老熟幼虫放入室温中羽化,将羽化后的豆蛾在暖光灯的刺激下进行二次交尾产卵,收集豆丹卵后进孵化成虫,得豆丹幼虫后放入大棚养殖地中,使用葡萄藤叶、红薯叶等混合废弃叶进行养殖,待幼虫长至2~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本发明收集废弃的农作叶进行养殖豆丹,减少对大豆植物的依赖和伤害,而且在室内模拟室外环境,寻求出适合豆丹羽化、产卵、孵化和生长的环境,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可实现大规模的室内养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养殖步骤为:(1)春季,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置于无纺布上,并在豆丹上方覆盖土壤,随后将覆盖土壤的无纺布置于室内;(2)在室内搭建架,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按重量份数计,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分别固定100~12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100~120份洋槐树叶、30~50份葡萄藤叶和50~70份红薯叶,进行豆丹羽化;(3)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开启暖光灯促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第一次交尾产卵,随后设置室内湿度和温度,开启暖光灯,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收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4)按重量分数计,分别选取80~100份黄豆叶、80~100份洋槐树叶、50~80份萄藤叶、50~60份红薯叶、40~50份黄瓜叶、30~50份丝瓜叶、10~20份青椒叶和30~50份绿豆叶,搅拌混合后得混合废弃叶;(5)在养殖大棚中圈选豆丹养殖地,并将养殖地中间用木板隔开,隔成长0.5m,宽0.5m的方格,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刨花,随后在刨花上铺设混合废弃叶;(6)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中,设置养殖地温度和湿度,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孵化后收集孵化成功的豆丹幼虫;(7)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每格中养殖50~70只豆丹幼虫,每隔5~7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待幼虫长至2~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保持每方格中有5~10只豆丹,并每隔3~4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直至豆丹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土壤覆盖的厚度为10~15cm,土壤的含水量为40~50%,室内温度为24~26℃,室内湿度为55~5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豆丹羽化温度为27~32℃,豆丹羽化湿度为5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室内湿度为60~70%,室内温度为30~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第一次交尾产卵时的暖光灯功率为30~50W,第二次交尾产卵的暖光灯功率为60~80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养殖地温度为28~33℃,养殖地湿度为60~7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

背景技术

豆丹,又叫豆虫,是豆天蛾的幼虫。豆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它是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虫,也能危害绿豆、豇豆等。该虫以幼虫取食大豆叶片,可将叶片吃成缺刻,发虫多时,能将豆株吃成光秆。—斗幼虫能吃光2~3株豆叶。同时豆丹也是一种美食,豆丹不仅风味鲜美,且营养丰富。

豆天蛾成虫在夜间交尾,交尾3小时后即能产卵,每只雌虫产卵200~450粒,一般每片叶子只产卵1粒。8月为幼虫盛期,其主要寄主为大豆、刺槐、藤萝及葛属、黎豆属植物。幼虫共有5龄,身体粗壮,静息时常将体前部举起,头缩起向下,长时间不动。初孵化的幼虫有背光性,白天潜伏叶背,夜间取食,阴天整日为害。1~2龄幼虫为害植株顶部,咬食叶缘成缺刻,一般不迁移。3~4龄时,幼虫食量增大,可转株为害。5 龄是豆天蛾幼虫的暴食龄期,约占幼虫期总取食量的90%,严重时可将整株大豆吃成光秆。9月后,豆天蛾幼虫陆续落地,以滞育幼虫状态入土越冬。翌年4~5月天气转暖时,幼虫开始做虫室化蛹,随后羽化为成虫。

目前,针对春季新鲜豆丹的空缺,豆丹的人工大棚养殖已初具规模,面积达1000多亩,部分满足了春季对豆丹的需求,但大豆生长周期短,调节豆丹卵孵化与大豆生长同步的过程比较复杂,大豆的叶量有限,豆丹的亩产量不高,豆丹卵在室外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导致豆丹死亡率增加的问题。因此,亟待开发一种能有效提高豆丹成活率和亩产量的豆丹养殖方法,对相关领域具有必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大豆生长周期短,调节豆丹卵孵化与大豆生长同步的过程比较复杂,大豆的叶量有限,豆丹的亩产量不高,豆丹卵在室外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导致豆丹死亡率增加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1)春季,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置于无纺布上,并在豆丹上方覆盖土壤,随后将覆盖土壤的无纺布置于室内;

(2)在室内搭建架,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按重量份数计,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分别固定100~12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100~120份洋槐树叶、30~50份葡萄藤叶和50~70份红薯叶,进行豆丹羽化;

(3)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开启暖光灯促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第一次交尾产卵,随后设置室内湿度和温度,开启暖光灯,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收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

(4)按重量分数计,分别选取80~100份黄豆叶、80~100份洋槐树叶、50~80份萄藤叶、50~60份红薯叶、40~50份黄瓜叶、30~50份丝瓜叶、10~20份青椒叶和30~50份绿豆叶,搅拌混合后得混合废弃叶;

(5)在养殖大棚中圈选豆丹养殖地,并将养殖地中间用木板隔开,隔成长0.5m,宽0.5m的方格,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刨花,随后在刨花上铺设混合废弃叶;

(6)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中,设置养殖地温度和湿度,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孵化后收集孵化成功的豆丹幼虫;

(7)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每格中养殖50~70只豆丹幼虫,每隔5~7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待幼虫长至2~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保持每方格中有5~10只豆丹,并每隔3~4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直至豆丹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步骤(1)中所述的土壤覆盖的厚度为10~15cm,土壤的含水量为40~50%,室内温度为24~26℃,室内湿度为55~59%。

步骤(2)中所述的豆丹羽化温度为27~32℃,豆丹羽化湿度为55~60%。

步骤(3)中所述室内湿度为60~70%,室内温度为30~34℃。

步骤(3)中所述的第一次交尾产卵时的暖光灯功率为30~50W,第二次交尾产卵的暖光灯功率为60~80W。

步骤(6)中所述的养殖地温度为28~33℃,养殖地湿度为60~70%。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是利用收集废弃的农作叶进行养殖豆丹,减少对大豆叶面的使用和依赖,即使在大豆叶量有限,豆丹的亩产量不高的条件下也可以大面积的养殖豆丹,降低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养殖条件的选择性,从而提高豆丹养殖数量和养殖效果;

(2)本发明在室内模拟室外环境,寻求出适合豆丹羽化、产卵、孵化和生长的环境,从而改善在室外生长的条件,从而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提高成活率,可实现大规模的室内养殖,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3)本发明将豆蛾在暖光灯的刺激下进行二次交尾产卵,收集豆丹卵后进孵化成虫,使用葡萄藤叶、红薯叶等混合废弃叶进行养殖,并疏密补稀,该方法管理方便、产量高、病害少,使幼虫都能及时吃到足够的叶片,同时降低幼虫运动量,降低体内营养消耗,并且可以提前达到有效积温、促使豆丹提前化蛹和羽化。

具体实施方式

春季,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20~30只,置于无纺布上,并在豆丹上方覆盖10~15cm含水量为40~50%的土壤,随后将无纺布置于温度为24~26℃和湿度为55~59%的室内;在室内搭建高为1.5~1.7m,宽为1.5~2.0m的铁架,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按重量份数计,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分别固定100~12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100~120份洋槐树叶、30~50份葡萄藤叶和50~70份红薯叶,在室内温度为27~32℃,湿度为55~60%的条件下进行豆丹羽化;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开启室内30~50W的暖光灯促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随后设置室内湿度为60~70%,温度为30~34℃,并同时开启60~80W暖光灯,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收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备用;按重量分数计,分别选取80~100份黄豆叶、80~100份洋槐树叶、50~80份萄藤叶、50~60份红薯叶、40~50份黄瓜叶、30~50份丝瓜叶、10~20份青椒叶和30~50份绿豆叶,搅拌混合5~10min后得混合废弃叶;在养殖大棚中圈选长4m,宽4m,高0.3m的豆丹养殖地,并将养殖地中间用木板隔开,隔成长0.5m,宽0.5m的方格,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10~12cm厚度的刨花,随后在刨花上铺设3~5cm厚度混合废弃叶;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中,设置养殖地中的温度为28~33℃,湿度为60~70%,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孵化3~4天后收集孵化成功的豆丹幼虫;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每格中养殖50~70只豆丹幼虫,每隔5~7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待幼虫长至2~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保持每方格中有5~10只豆丹,并每隔3~4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直至豆丹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实例1

春季,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20只,置于无纺布上,并在豆丹上方覆盖10cm含水量为40%的土壤,随后将无纺布置于温度为24℃和湿度为55%的室内;在室内搭建高为1.5m,宽为1.5m的铁架,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按重量份数计,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分别固定10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100份洋槐树叶、30份葡萄藤叶和50份红薯叶,在室内温度为27℃,湿度为55%的条件下进行豆丹羽化;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开启室内30W的暖光灯促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随后设置室内湿度为60%,温度为30℃,并同时开启60W暖光灯,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收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备用;按重量分数计,分别选取80份黄豆叶、80份洋槐树叶、50份萄藤叶、50份红薯叶、40份黄瓜叶、30份丝瓜叶、10份青椒叶和30份绿豆叶,搅拌混合5min后得混合废弃叶;在养殖大棚中圈选长4m,宽4m,高0.3m的豆丹养殖地,并将养殖地中间用木板隔开,隔成长0.5m,宽0.5m的方格,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10cm厚度的刨花,随后在刨花上铺设3cm厚度混合废弃叶;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中,设置养殖地中的温度为28℃,湿度为60%,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孵化3天后收集孵化成功的豆丹幼虫;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每格中养殖50只豆丹幼虫,每隔5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待幼虫长至2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保持每方格中有5只豆丹,并每隔3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直至豆丹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技术豆丹虫卵的孵化成功率为81%,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86%,养殖时间比室外养殖的的周期缩短了7天,亩产量为280斤,而传统方法养殖的豆丹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78.5%,亩产量为210斤。

实例2

春季,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25只,置于无纺布上,并在豆丹上方覆盖13cm含水量为45%的土壤,随后将无纺布置于温度为25℃和湿度为57%的室内;在室内搭建高为1.6m,宽为1.8m的铁架,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按重量份数计,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分别固定11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110份洋槐树叶、40份葡萄藤叶和60份红薯叶,在室内温度为29℃,湿度为58%的条件下进行豆丹羽化;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开启室内40W的暖光灯促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随后设置室内湿度为65%,温度为32℃,并同时开启70W暖光灯,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收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备用;按重量分数计,分别选取90份黄豆叶、90份洋槐树叶、65份萄藤叶、55份红薯叶、45份黄瓜叶、40份丝瓜叶、15份青椒叶和40份绿豆叶,搅拌混合8min后得混合废弃叶;在养殖大棚中圈选长4m,宽4m,高0.3m的豆丹养殖地,并将养殖地中间用木板隔开,隔成长0.5m,宽0.5m的方格,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11cm厚度的刨花,随后在刨花上铺设4cm厚度混合废弃叶;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中,设置养殖地中的温度为31℃,湿度为65%,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孵化4天后收集孵化成功的豆丹幼虫;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每格中养殖60只豆丹幼虫,每隔6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待幼虫长至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保持每方格中有8只豆丹,并每隔4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直至豆丹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技术豆丹虫卵的孵化成功率为83%,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88%,养殖时间比室外养殖的的周期缩短了8天,亩产量为288斤,而传统方法养殖的豆丹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79.5%,亩产量为219斤。

实例3

春季,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30只,置于无纺布上,并在豆丹上方覆盖15cm含水量为50%的土壤,随后将无纺布置于温度为26℃和湿度为59%的室内;在室内搭建高为1.7m,宽为2.0m的铁架,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按重量份数计,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分别固定12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120份洋槐树叶、50份葡萄藤叶和70份红薯叶,在室内温度为32℃,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豆丹羽化;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开启室内50W的暖光灯促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随后设置室内湿度为70%,温度为34℃,并同时开启80W暖光灯,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收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备用;按重量分数计,分别选取100份黄豆叶、100份洋槐树叶、80份萄藤叶、60份红薯叶、50份黄瓜叶、50份丝瓜叶、20份青椒叶和50份绿豆叶,搅拌混合10min后得混合废弃叶;在养殖大棚中圈选长4m,宽4m,高0.3m的豆丹养殖地,并将养殖地中间用木板隔开,隔成长0.5m,宽0.5m的方格,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12cm厚度的刨花,随后在刨花上铺设5cm厚度混合废弃叶;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中,设置养殖地中的温度为33℃,湿度为70%,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孵化4天后收集孵化成功的豆丹幼虫;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每格中养殖70只豆丹幼虫,每隔7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待幼虫长至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保持每方格中有10只豆丹,并每隔4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直至豆丹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技术豆丹虫卵的孵化成功率为86%,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90%,养殖时间比室外养殖的的周期缩短了10天,亩产量为300斤,而传统方法养殖的豆丹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81.2%,亩产量为230斤。

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424604.2 (22)申请日 2017.06.07 (71)申请人 常州凯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3102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兰陵街 道浦前村委驴场头105号 (72)发明人 张晶 葛明月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11403 代理人 马骁 (51)Int.Cl. A01K 67/033(2006.01) A23K 50/90(2016.01) A23K 10/30(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

2、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 具体公开了一种 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 本发明先 从黄豆种植地中挖取老熟幼虫放入室温中羽化, 将羽化后的豆蛾在暖光灯的刺激下进行二次交 尾产卵, 收集豆丹卵后进孵化成虫, 得豆丹幼虫 后放入大棚养殖地中, 使用葡萄藤叶、 红薯叶等 混合废弃叶进行养殖, 待幼虫长至23龄期时进 行疏密补稀, 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本发明收 集废弃的农作叶进行养殖豆丹, 减少对大豆植物 的依赖和伤害, 而且在室内模拟室外环境, 寻求 出适合豆丹羽化、 产卵、 孵化和生长的环境, 大大 降低了死亡率, 可实现大规模的室内养殖, 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

3、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7242203 A 2017.10.13 CN 107242203 A 1.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养殖步骤为: (1) 春季, 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置于无纺布上, 并在豆丹上方覆盖土壤, 随后将覆盖土壤的无纺布置于室内; (2) 在室内搭建架, 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 按重量份数计, 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 分别固定10012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 100120份洋槐树叶、 3050份葡萄藤叶和5070 份红薯叶, 进行豆丹羽化; (3) 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 开启暖光灯促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第一次 交尾。

4、产卵, 随后设置室内湿度和温度, 开启暖光灯, 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 上进行交尾产卵, 收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 (4) 按重量分数计, 分别选取80100份黄豆叶、 80100份洋槐树叶、 5080份萄藤叶、 5060份红薯叶、 4050份黄瓜叶、 3050份丝瓜叶、 1020份青椒叶和3050份绿豆叶, 搅拌混合后得混合废弃叶; (5) 在养殖大棚中圈选豆丹养殖地, 并将养殖地中间用木板隔开, 隔成长0.5m, 宽0.5m 的方格, 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刨花, 随后在刨花上铺设混合废弃叶; (6) 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中, 设置养殖地。

5、温度 和湿度, 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 孵化后收集孵化成功的豆丹幼虫; (7) 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 每格中养殖5070只豆丹幼虫, 每隔57 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待幼虫长至2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 保持每方格中有5 10只豆丹, 并每隔34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直至豆丹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中所述的土壤覆盖的厚度为1015cm, 土壤的含水量为4050%, 室内温度为2426, 室内湿度为555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 。

6、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中所述的豆丹羽化温度为2732, 豆丹羽化湿度为5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 中所述室内湿度为6070%, 室内温度为30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 中所述的第一次交尾产卵时的暖光灯功率为3050W, 第二次交尾产卵的暖光灯功率为 6080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6) 中所述的养殖地温度为2833, 养殖地湿度为607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

7、页 2 CN 107242203 A 2 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 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养殖豆丹的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豆丹, 又叫豆虫, 是豆天蛾的幼虫。 豆天蛾, 属鳞翅目, 天蛾科。 它是大豆作物的主 要害虫, 也能危害绿豆、 豇豆等。 该虫以幼虫取食大豆叶片, 可将叶片吃成缺刻, 发虫多时, 能将豆株吃成光秆。 斗幼虫能吃光23株豆叶。 同时豆丹也是一种美食, 豆丹不仅风味鲜 美, 且营养丰富。 0003 豆天蛾成虫在夜间交尾, 交尾3小时后即能产卵, 每只雌虫产卵200450粒, 一般 每片叶子只产卵1粒。。

8、 8月为幼虫盛期, 其主要寄主为大豆、 刺槐、 藤萝及葛属、 黎豆属植物。 幼虫共有5龄, 身体粗壮, 静息时常将体前部举起, 头缩起向下, 长时间不动。 初孵化的幼虫 有背光性, 白天潜伏叶背, 夜间取食, 阴天整日为害。 12龄幼虫为害植株顶部, 咬食叶缘成 缺刻, 一般不迁移。 34龄时, 幼虫食量增大, 可转株为害。 5 龄是豆天蛾幼虫的暴食龄期, 约占幼虫期总取食量的90%, 严重时可将整株大豆吃成光秆。 9月后, 豆天蛾幼虫陆续落地, 以滞育幼虫状态入土越冬。 翌年45月天气转暖时, 幼虫开始做虫室化蛹, 随后羽化为成 虫。 0004 目前, 针对春季新鲜豆丹的空缺, 豆丹的人工大。

9、棚养殖已初具规模, 面积达1000多 亩, 部分满足了春季对豆丹的需求, 但大豆生长周期短, 调节豆丹卵孵化与大豆生长同步的 过程比较复杂, 大豆的叶量有限, 豆丹的亩产量不高, 豆丹卵在室外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较 大, 导致豆丹死亡率增加的问题。 因此, 亟待开发一种能有效提高豆丹成活率和亩产量的豆 丹养殖方法, 对相关领域具有必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目前大豆生长周期短, 调节豆丹卵孵化与大豆 生长同步的过程比较复杂, 大豆的叶量有限, 豆丹的亩产量不高, 豆丹卵在室外生长受自然 环境影响较大, 导致豆丹死亡率增加的缺陷, 提供了一种利用植物废弃叶室内。

10、养殖豆丹的 方法。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1) 春季, 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置于无纺布上, 并在豆丹上方覆盖土壤, 随后将覆盖土壤的无纺布置于室内; (2) 在室内搭建架, 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 按重量份数计, 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 分别固定10012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 100120份洋槐树叶、 3050份葡萄藤叶和5070 份红薯叶, 进行豆丹羽化; (3) 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 开启暖光灯促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第一次 交尾产卵, 随后设置室内湿度和温度, 开启暖光灯, 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 说 明 书 。

11、1/4 页 3 CN 107242203 A 3 上进行交尾产卵, 收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 (4) 按重量分数计, 分别选取80100份黄豆叶、 80100份洋槐树叶、 5080份萄藤叶、 5060份红薯叶、 4050份黄瓜叶、 3050份丝瓜叶、 1020份青椒叶和3050份绿豆叶, 搅拌混合后得混合废弃叶; (5) 在养殖大棚中圈选豆丹养殖地, 并将养殖地中间用木板隔开, 隔成长0.5m, 宽0.5m 的方格, 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刨花, 随后在刨花上铺设混合废弃叶; (6) 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中, 设置养殖地温度 和湿度, 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

12、, 孵化后收集孵化成功的豆丹幼虫; (7) 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 每格中养殖5070只豆丹幼虫, 每隔57 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待幼虫长至2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 保持每方格中有5 10只豆丹, 并每隔34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直至豆丹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0007 步骤 (1) 中所述的土壤覆盖的厚度为1015cm, 土壤的含水量为4050%, 室内温 度为2426, 室内湿度为5559%。 0008 步骤 (2) 中所述的豆丹羽化温度为2732, 豆丹羽化湿度为5560%。 0009 步骤 (3) 中所述室内湿度为6070%, 室内温度为3034。 0。

13、010 步骤 (3) 中所述的第一次交尾产卵时的暖光灯功率为3050W, 第二次交尾产卵的 暖光灯功率为6080W。 0011 步骤 (6) 中所述的养殖地温度为2833, 养殖地湿度为6070%。 0012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 有益技术效果是: (1) 本发明是利用收集废弃的农作叶进行养殖豆丹, 减少对大豆叶面的使用和依赖, 即 使在大豆叶量有限, 豆丹的亩产量不高的条件下也可以大面积的养殖豆丹, 降低外界环境 的影响, 提高养殖条件的选择性, 从而提高豆丹养殖数量和养殖效果; (2) 本发明在室内模拟室外环境, 寻求出适合豆丹羽化、 产卵、 孵化和生长的环境, 从而 改善在室外生长的条。

14、件, 从而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提高成活率, 可实现大规模的室内养殖, 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3) 本发明将豆蛾在暖光灯的刺激下进行二次交尾产卵, 收集豆丹卵后进孵化成虫, 使 用葡萄藤叶、 红薯叶等混合废弃叶进行养殖, 并疏密补稀, 该方法管理方便、 产量高、 病害 少, 使幼虫都能及时吃到足够的叶片, 同时降低幼虫运动量, 降低体内营养消耗, 并且可以 提前达到有效积温、 促使豆丹提前化蛹和羽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春季, 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2030只, 置于无纺布上, 并在豆丹上方 覆盖1015cm含水量为4050%的土壤, 随后将无纺布置于温度为2426和湿度为55 。

15、59%的室内; 在室内搭建高为1.51.7m, 宽为1.52.0m的铁架, 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 面, 按重量份数计, 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分别固定10012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 100120份 洋槐树叶、 3050份葡萄藤叶和5070份红薯叶, 在室内温度为2732, 湿度为5560% 的条件下进行豆丹羽化; 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开启室内3050W的暖光灯促进豆蛾在黄豆 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 随后设置室内湿度为6070%, 温度为3034, 并同时 开启6080W暖光灯, 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 收集带有豆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72422。

16、03 A 4 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 备用; 按重量分数计, 分别选取80100份黄豆叶、 80100份 洋槐树叶、 5080份萄藤叶、 5060份红薯叶、 4050份黄瓜叶、 3050份丝瓜叶、 1020份 青椒叶和3050份绿豆叶, 搅拌混合510min后得混合废弃叶; 在养殖大棚中圈选长4m, 宽 4m, 高0.3m的豆丹养殖地, 并将养殖地中间用木板隔开, 隔成长0.5m, 宽0.5m的方格, 先在方 格的底部铺设1012cm厚度的刨花, 随后在刨花上铺设35cm厚度混合废弃叶; 将带有豆 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中, 设置养殖地中的温度为2833, 湿度为60。

17、70%, 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 孵化34天后收集孵化成功的豆丹幼虫; 将豆丹幼 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 每格中养殖5070只豆丹幼虫, 每隔57天更换方格中混 合废弃叶一次, 待幼虫长至2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 保持每方格中有510只豆丹, 并每 隔34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直至豆丹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0014 实例1 春季, 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20只, 置于无纺布上, 并在豆丹上方覆盖10cm 含水量为40%的土壤, 随后将无纺布置于温度为24和湿度为55%的室内; 在室内搭建高为 1.5m, 宽为1.5m的铁架, 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 按重量份数计, 。

18、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 分别固定10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 100份洋槐树叶、 30份葡萄藤叶和50份红薯叶, 在室内温度 为27, 湿度为55%的条件下进行豆丹羽化; 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开启室内30W的暖光灯促 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 随后设置室内湿度为60%, 温度为30, 并 同时开启60W暖光灯, 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 收集带有豆 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 备用; 按重量分数计, 分别选取80份黄豆叶、 80份洋槐树叶、 50 份萄藤叶、 50份红薯叶、 40份黄瓜叶、 30份丝瓜叶、 10份青椒叶和30份绿豆叶, 搅拌混合5min 后得混。

19、合废弃叶; 在养殖大棚中圈选长4m, 宽4m, 高0.3m的豆丹养殖地, 并将养殖地中间用 木板隔开, 隔成长0.5m, 宽0.5m的方格, 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10cm厚度的刨花, 随后在刨花 上铺设3cm厚度混合废弃叶; 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 中, 设置养殖地中的温度为28, 湿度为60%, 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 孵化3天后收集孵化成 功的豆丹幼虫; 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 每格中养殖50只豆丹幼虫, 每隔5 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待幼虫长至2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 保持每方格中有5只豆 丹, 并每隔3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直至豆丹。

20、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0015 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技术豆丹虫卵的孵化成功率为81%, 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 86%, 养殖时间比室外养殖的的周期缩短了7天, 亩产量为280斤, 而传统方法养殖的豆丹孵 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78.5%, 亩产量为210斤。 0016 实例2 春季, 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25只, 置于无纺布上, 并在豆丹上方覆盖13cm 含水量为45%的土壤, 随后将无纺布置于温度为25和湿度为57%的室内; 在室内搭建高为 1.6m, 宽为1.8m的铁架, 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 按重量份数计, 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 分别固定11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 110份洋槐树。

21、叶、 40份葡萄藤叶和60份红薯叶, 在室内温度 为29, 湿度为58%的条件下进行豆丹羽化; 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开启室内40W的暖光灯促 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 随后设置室内湿度为65%, 温度为32, 并 同时开启70W暖光灯, 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 收集带有豆 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 备用; 按重量分数计, 分别选取90份黄豆叶、 90份洋槐树叶、 65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7242203 A 5 份萄藤叶、 55份红薯叶、 45份黄瓜叶、 40份丝瓜叶、 15份青椒叶和40份绿豆叶, 搅拌混合8min 后得混合废弃。

22、叶; 在养殖大棚中圈选长4m, 宽4m, 高0.3m的豆丹养殖地, 并将养殖地中间用 木板隔开, 隔成长0.5m, 宽0.5m的方格, 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11cm厚度的刨花, 随后在刨花 上铺设4cm厚度混合废弃叶; 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方格 中, 设置养殖地中的温度为31, 湿度为65%, 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 孵化4天后收集孵化成 功的豆丹幼虫; 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 每格中养殖60只豆丹幼虫, 每隔6 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待幼虫长至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 保持每方格中有8只豆 丹, 并每隔4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直至豆丹长至5。

23、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0017 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技术豆丹虫卵的孵化成功率为83%, 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 88%, 养殖时间比室外养殖的的周期缩短了8天, 亩产量为288斤, 而传统方法养殖的豆丹孵 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79.5%, 亩产量为219斤。 0018 实例3 春季, 从黄豆种植地的土壤地里挖取豆丹30只, 置于无纺布上, 并在豆丹上方覆盖15cm 含水量为50%的土壤, 随后将无纺布置于温度为26和湿度为59%的室内; 在室内搭建高为 1.7m, 宽为2.0m的铁架, 并用棉纱网覆盖在铁架表面, 按重量份数计, 分别在棉纱网的表面 分别固定120份新鲜的黄豆秸秆、 120份洋槐树叶、 。

24、50份葡萄藤叶和70份红薯叶, 在室内温度 为32, 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豆丹羽化; 待豆丹羽化后得豆蛾开启室内50W的暖光灯促 进豆蛾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 随后设置室内湿度为70%, 温度为34, 并 同时开启80W暖光灯, 促进豆蛾第二次在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上进行交尾产卵, 收集带有豆 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 备用; 按重量分数计, 分别选取100份黄豆叶、 100份洋槐树叶、 80份萄藤叶、 60份红薯叶、 50份黄瓜叶、 50份丝瓜叶、 20份青椒叶和50份绿豆叶, 搅拌混合 10min后得混合废弃叶; 在养殖大棚中圈选长4m, 宽4m, 高0.3m的豆丹养殖地。

25、, 并将养殖地中 间用木板隔开, 隔成长0.5m, 宽0.5m的方格, 先在方格的底部铺设12cm厚度的刨花, 随后在 刨花上铺设5cm厚度混合废弃叶; 将带有豆丹卵的黄豆秸秆和洋槐树叶放入豆丹养殖地的 方格中, 设置养殖地中的温度为33, 湿度为70%, 在此条件下进行孵化, 孵化4天后收集孵 化成功的豆丹幼虫; 将豆丹幼虫均匀分散在养殖地的方格中, 每格中养殖70只豆丹幼虫, 每 隔7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待幼虫长至3龄期时进行疏密补稀, 保持每方格中有10 只豆丹, 并每隔4天更换方格中混合废弃叶一次, 直至豆丹长至5龄时采收售出即可。 0019 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技术豆丹虫卵的孵化成功率为86%, 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 90%, 养殖时间比室外养殖的的周期缩短了10天, 亩产量为300斤, 而传统方法养殖的豆丹孵 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为81.2%, 亩产量为230斤。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7242203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