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用智能稳定分流型油源再生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载机用智能稳定分流型油源再生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437387A43申请公布日20131211CN103437387ACN103437387A21申请号201310364384022申请日20130821E02F3/4220060171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地址221004江苏省徐州市经济开发区驮蓝山路8号申请人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胡重贺陈钢谢朝阳周涛束鹏程朱艳平任大明范小童刘国伟宋亚莉马鹏鹏74专利代理机构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32205代理人胡亚辉54发明名称装载机用智能稳定分流型油源再生系统57摘要一种装载机用智能稳定分流型油源再生系统,工作泵的进油口与液压油箱相连,工作泵的出油口。
2、与分配阀的进油口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进油口与分配阀的回油口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第一出油口与动臂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第二出油口与翻斗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稳定分流口与液压油散进的进油口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回油口与液压油散的回油口相连,然后经过回油滤清器接回油箱。本发明的优点是改善了液压油散的工况,有效延长了液压油散的使用寿命,消除了油缸吸空现象,防止了油液中气体析出,进而杜绝液压系统内的气蚀现象,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延长了液压系统元件的使用寿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3、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437387ACN103437387A1/1页21一种装载机用智能稳定分流型油源再生系统,工作泵的进油口与液压油箱相连,工作泵的出油口与分配阀的进油口相连,其特征是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进油口与分配阀的回油口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第一出油口与动臂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第二出油口与翻斗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稳定分流口与液压油散进的进油口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回油口与液压油散的回油口相连,然后经过回油滤清器接回油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用智能稳定分流型油源再生系统,其特征是智能油源再生模块中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入。
4、端与第一出油口相连,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出油口相连,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比例溢流阀接线端相连,比例溢流阀的入口与进油口相连,比例溢流阀的出口与稳流阀块的入口相连,稳流阀块的出口与稳定分流口相连,第一出油口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进油口之间有第一补油阀,第二出油口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进油口之间有第二补油阀,第一测压口与第二出油口相连,第二测压口与第一出油口相连,第三测压口与油源再生模块进油口相连。权利要求书CN103437387A1/3页3装载机用智能稳定分流型油源再生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机液压系统的油源再生系统。背景。
5、技术0002装载机在动臂以及工作装置自重的作用下,动臂下降速度非常快,此时动臂油缸大腔快速回油,动臂油缸小腔因供油不足产生局部真空;同样在卸料时,由于物料以及铲斗自重的作用,翻斗油缸大腔快速回油,小腔亦因供油不足产生局部真空。在动臂快速下降以及快速卸料时,液压系统回油流量猛增,对于采用固定节流孔进行分流的系统,进入液压油散的油液流量也会随之剧增,从而对液压油散造成猛烈的压力冲击,导致液压油散爆裂,严重影响液压油散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动臂油缸、翻斗油缸小腔产生局部真空,导致油液中溶解度的气体析出,液压系统刚度降低,且最终导致气蚀现象。虽然目前行业内选用的分配阀内部带有补油阀,然而由于阀体内部油。
6、道狭窄,且补油阀口开度极其有限,导致补油功能并不明显,气蚀现象依然存在。为了消除气蚀现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一般在回油路上增加顺序阀产生背压,由于装载机工况复杂,顺序阀产生的背压是不可调节的,此背压过小则补油效果不明显,背压过大又会造成额外的能量损失,造成液压油温过高。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装载机动臂快速下降过程中散热系统压力冲击以及分配阀补油不足产生的气蚀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载机用智能稳定分流型油源再生模块。该模块内部集成一个稳流阀,在稳流阀内部的可变节流口的作用下,即使工作液压系统回油流量发生突变,该系统仍能为液压油散提供非常稳定的流量,从而消除液压油散内部的压力冲击;另一方面通过外接。
7、补回路可以直接对动臂油缸小腔以及翻斗油缸小腔进行补油,从而避开分配阀内部油道以及阀芯的节流损失,避免气蚀现象;根据集成阀块内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通过比例溢流阀自动调节补油压力,确保补油效果的同时避免额外的能量损失。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工作泵的进油口与液压油箱相连,工作泵的出油口与分配阀的进油口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进油口与分配阀的回油口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第一出油口与动臂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第二出油口与翻斗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稳定分流口与液压油散进的进油口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回油口与液压油散的回油口相连,然后经过回油滤清器接回油箱。0005智能。
8、油源再生模块中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出油口相连,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出油口相连,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比例溢流阀接线端相连,比例溢流阀的入口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进油口相连,比例溢流阀的出口与稳流阀块的入口相连,稳流阀块的出口与稳定分流口相连,第一出油口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进油口之间有第一补油阀,第二出油口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进油口之间有第二补油阀,第一测压口与第二出油口相连,第二测压口与第一出油口相连,第三测压口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进油口相连。说明书CN103437387A2/3页40006本发明专利的优点是1、采用智能稳定分。
9、流型油源再生模块,可以解决装载机动臂快速下降以及卸料时因流量突变引发的液压油散内部压力冲击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液压油散的工况,有效延长了液压油散的使用寿命。更换智能油源再生模块中稳定分流阀块中的节流孔可以调节分流流量,从而匹配不同的散热需求。2、采用智能油源再生模块,可以使装载机快速下降以及快速卸料时,通过阻力极小的外部补油回路进行补油,从而消除油缸吸空现象,防止油液中气体析出,进而杜绝液压系统内的气蚀现象,保证液压系统工作可靠性,延长液压系统元件的使用寿命;对于不同机型,油缸的补油流量各不相同,改变智能油源再生模块中的控制器控制程序可匹配各机型的补油流量需求。3、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油缸小腔。
10、压力,并通过集成的控制器以及比例溢流阀实现补油压力和流量的智能化控制,确保有足够的油液补充至油缸,并将回油路能量损失降至最低。4、此模块采用集成模块结构,结构紧凑,容易加工,功能易于实现。5、通过调节智能油源再生模块的分流流量,可以控制进入液压油散的油液流量,从而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6、智能油源再生模块可应用于新机型的研制,确定系统补油流量以及液压系统热平衡参数。附图说明000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0008图中1液压油箱、2工作泵、3分配阀阀、4翻斗油缸、5动臂油缸、6智能油源再生模块、7液压油散、8回油滤清器、A第一出油口、B第二出油口、C稳定分流口、C1控制器、D1第一补油阀、D2。
11、第二补油阀、M1第一测压口、M2第二测压口、M3第三测压口、P进油口、S1第一压力传感器、S2第二压力传感器、T1回油口、W稳流阀块、Y比例溢流阀。具体实施方式0009实施例工作泵2的进油口与液压油箱1相连,工作泵2的出油口与分配阀3的进油口P1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的进油口P与分配阀3的回油口T1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的第一出油口A与动臂油缸5的有杆腔连接,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的第二出油口B与翻斗油缸4的有杆腔连接,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的稳定分流口C与液压油散进7的进油口相连,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的回油口T与液压油散7的回油口相连,然后经过回油滤清器8接回油箱1。0010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
12、第一压力传感器S1的输入端与第一出油口A相连,第二压力传感器S2的输入端与第二出油口B相连,第一压力传感器S1的输出端和第二压力传感器S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C1相连,控制器C1的输出端与比例溢流阀Y接线端相连,比例溢流阀Y的入口与进油口P相连,比例溢流阀Y的出口与稳流阀块W的入口相连,稳流阀块W的出口与稳定分流口C相连,第一出油口A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的进油口P之间有第一补油阀D1,第二出油口B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的进油口P之间有第二补油阀D2,第一测压口M1与第二出油口B相连,第二测压口M2与第一出油口A相连,第三测压口M3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的进油口P相连。0011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通过智能。
13、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将分配阀3回油流量进行再分配,优先保证动臂油缸5以及翻斗油缸4的补油流量;剩余流量经过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稳定分流口C进入液压油散7,即使分配阀3回油流量发生突变,进入液压油散说明书CN103437387A3/3页57的散热流量依然能保持稳定,最后分配阀3回油的富余流量经过稳定分流型油源再生模块6的回油口T接回油箱1。0012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压力传感器S1与动臂油缸5有杆腔相连,当分配阀3动臂联处于动臂下降位置时,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第一压力传感器S1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递至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控制器C1,经控制器C1分析处理后,由控制器C1输出控制信号,。
14、控制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从而设定合理的补油压力。此时在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设定压力作用下,油液顶开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内置第一补油阀D1与分配阀3回油口T1相通,油液经稳流源再生模块6内置第一补油阀D1补充至动臂油缸5有杆腔;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第一压力传感器S1实时检测动臂油缸5有杆腔压力,动臂油缸5有杆腔压力越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设定压力越高,补油流量也就越大,当压力传感器S1检测压力高于某设定值时,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完全打开,补油过程结束;整个补油过程的控制由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控制器C1自动完成,确保补油效果的同时,将回。
15、油路压力损失降至最低;分配阀3回油流量中另一部分经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再经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稳定分流阀块W,最后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稳定分流口C进入液压油散7,分配阀3回油的剩余油液经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稳定分流阀块W回油口,再经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回油口T回液压油箱1。0013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第二压力传感器S2与翻斗油缸4有杆腔相连,当分配阀3转斗联处于卸料位置时,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第二压力传感器S2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递至智能油源再生模块中的控制器C1,经控制器C1分析处理后,由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从而设定合理的补油压力。
16、。此时在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设定压力作用下,油液顶开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内置第二补油阀D2与分配阀3回油口T1相通,油液经稳流源再生模块6内置第二补油阀D2补充至翻斗油缸4有杆腔;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第二压力传感器S2实时检测翻斗油缸4有杆腔压力,翻斗油缸4有杆腔压力越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设定压力越高,补油流量也就越大,当压力传感器S2检测压力高于某设定值时,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完全打开,补油过程结束;整个补油过程的控制由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控制器C1自动完成,确保补油效果的同时,将回油路压力损失降至最低;分配阀3回油流量中另一部分经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再经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稳定分流阀块W,最后从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稳定分流口C进入液压油散7,分配阀3回油的剩余油液经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稳定分流阀块W回油口,再经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回油口T回液压油箱1。0014当翻斗油缸4有杆腔以及动臂油缸5有杆腔都不需要补油时,智能油源再生模块6中的比例溢流阀Y完全打开,将回油路能量损失降至最低。0015该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分配阀3的型号为DF32。说明书CN103437387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43738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