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逃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楼逃生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3466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6.11 CN 203634669 U (21)申请号 201320873022.X (22)申请日 2013.12.28 A62B 1/10(2006.01) (73)专利权人 聂仲妮 地址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 区关山大道 589 号武汉理工大学华夏 学院工程管理 1111 班 (72)发明人 聂仲妮 (74)专利代理机构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代理人 李杰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属救生 器材技术领域。该逃生。
2、装置包括背板、 支撑管、 绕 索筒、 制动带和操作手柄。背板前表面设置有支 撑管, 背板后表面装有绕索筒, 绕索筒上缠绕有吊 索, 吊索的一端与绕索筒固定连接, 吊索的另一端 通过合索环延伸至背板上方并与吊钩连接。该高 楼逃生装置使用过程中, 通过操作手柄可自行调 节绳索的下降速度, 并将其稳定在可控范围内, 解 决了现有逃生器操作复杂, 绳索下降速度过快且 难以控制, 着地时极易造成逃生人员伤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价格低廉, 无需专业培训即 可使用, 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偶遇突发 事件逃生使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34669 U CN 203634669 U 1/1 页 2 1.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包括背板 (1) 、 支撑管 (2) 、 绕索筒 (3) 、 制动带 (4) 和操作手柄 (5) , 其特征在于 : 背板 (1) 前表面下端设置有支撑管 (2) , 支撑管 (2) 的中间部位装有安装 架 (6) , 安装架 (6) 下方的支撑管 (2) 上设置有通槽 (7) , 通槽 (7) 两侧的支撑管 (2) 内分别 装有连接索 (8) , 安装架 (6) 上通过销轴对称状。
4、安装有操作手柄 (5) , 操作手柄 (5) 的下端延 伸至通槽 (7) 内并分别与交叉状的连接索 (8) 连接 ; 背板 (1) 后表面通过绕索轴 (9) 对称状 安装有绕索筒 (3) , 绕索筒 (3) 上缠绕有吊索 (10) , 吊索 (10) 的一端与绕索筒 (3) 固定连接, 吊索 (10) 的另一端通过合索环 (11) 延伸至背板 (1) 上方并与吊钩 (12) 连接 ; 所述的背板 (1) 为夹空板, 背板 (1) 内的绕索轴 (9) 上固装有绕索齿轮 (13) , 绕索齿轮 (13) 上方通过制 动轴 (14) 装有制动齿轮 (15) , 制动齿轮 (15) 与绕索齿轮 (13。
5、) 啮合连接 ; 绕索齿轮 (13) 下 方的背板 (1) 上对称状设置有导向柱 (16) ; 制动齿轮 (15) 前端的制动轴 (14) 上设置有制 动带 (4) , 制动带 (4) 的一端与背板 (1) 固定连接, 制动带 (4) 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柱 (16) 并 与连接索 (8) 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支撑管 (2) 和背板 (1) 底部对称状设置有防护腿带 (17) , 支撑管 (2) 上方的背板 (1) 上设置有防护腰带 (18)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634669 U 2 1/2 页 3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技术。
6、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属救生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增加, 而且楼层越来越高。 高层建筑如果遇有突发事件, 如火灾、 地震或其它灾害而逃生通道受阻的情况下, 往往会给 高层建筑中的被困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一旦上述情况发生, 高层建筑中的被困人员只 有等待救援人员的救援才有逃生的机会。现有的救援方式主要依靠消防部门的高空云梯, 而高空云梯的举高能力有限, 加之装备的体积庞大、 机动性差, 受道路交通、 建筑周边环境 影响严重, 很难满足现场实际救援的需要。针对上述情况, 一些高层住宅逃生器应运而生, 但。
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存在许多问题, 如价格偏高, 操作过程复杂或下降时被卡死, 还有的 逃生时下降速度过快, 在着地时极易造成逃生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 提供一种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 逃生使用过程中绳索下降 速度可自行调节的高楼逃生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 0005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包括背板、 支撑管、 绕索筒、 制动带和操作手柄, 其特征在于 : 背板前表面下端设置有支撑管, 支撑管的中间部位装有安装架, 安装架下方的支撑管上设 置有通槽, 通槽两侧的支撑管内分别装有连接索, 安装架上通过销轴对称状安装有操作手 柄, 操作手柄的下端延。
8、伸至通槽内并分别与交叉状的连接索连接 ; 背板后表面通过绕索轴 对称状安装有绕索筒, 绕索筒上缠绕有吊索, 吊索的一端与绕索筒固定连接, 吊索的另一端 通过合索环延伸至背板上方并与吊钩连接 ; 所述的背板为夹空板, 背板内的绕索轴上固装 有绕索齿轮, 绕索齿轮上方通过制动轴装有制动齿轮, 制动齿轮与绕索齿轮啮合连接 ; 绕索 齿轮下方的背板上对称状设置有导向柱 ; 制动齿轮前端的制动轴上设置有制动带, 制动带 的一端与背板固定连接, 制动带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柱并与连接索连接。 0006 所述的支撑管和背板底部对称状设置有防护腿带, 支撑管上方的背板上设置有防 护腰带。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
9、效果在于 : 0008 该高楼逃生装置使用过程中, 通过操作手柄可自行调节绳索的下降速度, 并将其 稳定在可控范围内, 避免了现有逃生器操作复杂, 绳索下降速度过快且难以控制, 着地时极 易造成逃生人员伤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价格低廉, 无需专业培训即可使用, 特 别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偶遇突发事件逃生使用。 0009 附图说明 : 0010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 0011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203634669 U 3 2/2 页 4 0012 图中 : 1、 背板, 2、 支撑管, 3、 绕索筒, 4、 制动带, 5、 操作。
10、手柄, 6、 安装架, 7、 通槽, 8、 连接索, 9、 绕索轴, 10、 吊索, 11、 合索环, 12、 吊钩, 13、 绕索齿轮, 14、 制动轴, 15、 制动齿轮, 16、 导向柱, 17、 防护腿带, 18、 防护腰带。 0013 具体实施方式 : 0014 该高楼逃生装置包括背板 1、 支撑管 2、 绕索筒 3、 制动带 4 和操作手柄 5。背板 1 前表面下端设置有支撑管 2, 支撑管 2 和背板 1 底部对称状设置有防护腿带 17, 支撑管 2 上 方的背板 1 上设置有防护腰带 18。 0015 支撑管 2 呈 “” 形。支撑管 2 的中间部位装有安装架 6, 安装架 6。
11、 下方的支撑管 2 上设置有通槽 7。通槽 7 两侧的支撑管 2 内分别装有连接索 8 ; 连接索 8 的端头呈交叉状。 0016 安装架6上通过销轴对称状安装有操作手柄5, 操作手柄5的下端延伸至通槽7内 并分别与交叉状的连接索 8 连接。 0017 背板 1 后表面通过绕索轴 9 对称状安装有绕索筒 3, 绕索筒 3 上缠绕有吊索 10, 吊 索 10 的一端与绕索筒 3 固定连接, 吊索 10 的另一端通过合索环 11 延伸至背板 1 上方并与 吊钩 12 连接。 0018 该高楼逃生装置的背板1为夹空板, 背板1内的绕索轴9上固装有绕索齿轮13, 绕 索齿轮 13 上方通过制动轴 14。
12、 装有制动齿轮 15, 制动齿轮 15 与绕索齿轮 13 啮合连接。绕 索齿轮 13 下方的背板 1 上对称状设置有导向柱 16 ; 制动齿轮 15 前端的制动轴 14 上设置 有制动带4, 制动带4的一端与背板1固定连接, 制动带4的另一端由导向柱16之间穿过并 与连接索 8 连接。 0019 该高楼逃生装置的绕索筒 3 在吊索 10 的牵引下可转动, 从而将吊索 10 放出, 绕索 筒 3 通过绕索轴 9 带动绕索齿轮 13 转动, 并通过绕索齿轮 13 带动制动齿轮 15 转动, 由于 制动齿轮 15 与绕索齿轮 13 的转速比不同, 并且由于制动齿轮 15 前端的制动轴 14 上设置 。
13、有制动带 4, 因此, 通过操作手柄 5 带动制动带 4, 增大制动带 4 与制动轴 14 之间的摩擦系 数, 可使制动齿轮 15 停止转动, 进而通过绕索齿轮 13 阻止绕索筒 3 转动, 达到停止放索的 目的。 0020 该高楼逃生装置使用时, 首先通过支撑管 2 将该逃生装置套在身上, 并将双腿分 别穿至对称状设置的防护腿带 17 内, 再通过防护腰带 18 将其固定, 同时将吊钩 12 固定在 高层建筑的窗栏或阳台上即可。 0021 上述准备完成后, 即遇险逃生者在双脚离开高层建筑之前, 必须通过双手用力向 内挤压操作手柄 5, 以使其通过连接索 8 带动制动带 4 摩擦阻止制动轴 1。
14、4 转动, 使制动齿 轮 15 处于静止状态。以调整好遇险逃生者的下降角度 ; 当遇险逃生者下降角度调整好后, 即可慢慢松开操作手柄 5, 使制动齿轮 15 缓慢转动, 遇险逃生者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将以 匀速下降直至地面。下降过程中, 下降速度的快慢通过双手对操作手柄 5 向内挤压的力度 可调整。 逃生者到达地面后, 将该高楼逃生装置取下并迅速跑出险情区域, 即告达到逃生目 的。险情排除后, 检查吊索 10 有无破损, 然后通过手工将吊索 10 重新缠绕在绕索筒 3 上, 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说 明 书 CN 203634669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34669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