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7247441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224534.0

申请日:

20180319

公开号:

CN108477038A

公开日:

201809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59,A01G22/22

主分类号:

A01K61/59,A01G22/22

申请人:

岳阳洞庭旺旺生态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张丞俊如,付维兵

地址:

410000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操军镇湖城村

优先权:

CN201810224534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德恒三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丁茂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利用耕作间隙之间的稻田作为养殖区间,并针对小龙虾的不同生长状况合理对稻田结构进行优化并装入镂空竹笼,并在镂空竹笼内装入鱼塘底泥作为基层土质培养藻类,再将小龙虾引入并进行正常饲喂即可,本方法下的小龙虾生长速度快,在水稻扬花期会通过吞食稻花来提高虾肉品质,且管理方便、饲养成本低、占地少,对环境友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当年水稻收割后,在稻田内距田埂1~2m处开挖隔离沟,控制隔离沟沟宽80~120cm,沟深50~80cm,并在隔离沟内侧垒土埂,同时,在隔离沟挖井字形沟,沟深20~30cm、沟宽30~40cm,相邻的平行沟之间的沟间距为120~150cm;2)将挖好的稻田中的水排空,然后在稻田的井字形沟中放置与沟尺寸一致的镂空竹笼,然后在镂空竹笼内以鱼塘底泥作为基料填充,填充前对鱼塘底泥进行杀菌消毒,然后均匀拌入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再填入镂空竹笼中,其填入深度为镂空竹笼厚度的2/3,然后引水回灌稻田,控制稻田内水位高度为20~30cm,然后利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消毒完成后调节稻田内的溶氧量以及pH值;3)在经过步骤1)、步骤2)处理后的稻田内在所述镂空竹笼层中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以及狐尾藻,使其在镂空竹笼的覆盖率达到70%~80%,然后按照每亩20~30kg的标准投放螺蛳;4)在稻田水体中投放螺蛳的8~15天后投放未带病原菌、未经过药浴的小龙虾幼苗作为种虾,每亩放养种虾量为200~300尾;5)前三周饲喂时,每日向稻田内投放全价小龙虾饲料,饲料分三次投喂,早上9~10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4%;下午3~4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5~7%;晚上的21~22点的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2~4%;过了前三周后保持稻田水量,投饵时,每天早晨7~9点及下午6~7点定时投入饵料,每次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3%;6)在步骤5)的养殖过程中,每2~3天用抽水机抽换20~30%的新鲜水,且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每天往稻田中抽换10~20%新鲜水,在换水期间控制溶氧量以及pH值即可,在水稻扬花期结束后一个星期内即可进行虾只捕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竹笼为经过碳化处理的镂空竹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竹笼上设置有孔径为5~10cm的不规则网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稻田消毒操作时,每亩用生石灰75kg兑水泼洒来进行消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拌入的菌剂为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复合而成的EM菌,总加入量为15~20kg/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拌入的缓释营养物为凹凸棒土、羟基磷灰石和发酵有机肥的3:2:1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鱼塘底泥质量的1/30~1/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以及所述步骤6)中对水体的溶氧量和pH值控制的参数数值范围为:溶氧量5.0~6.0mg/L、pH值7.5~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中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具体为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又称龙虾、大龙虾、大红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克纲十足目龙虾科,原产于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其虾肉味细嫩,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较低,并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较高,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滋补食品,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已普遍进入饭店、宾馆、超级市场和家庭餐桌。

淡水龙虾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沟及稻田等水域,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及各种水草均是适口饵料,且其本身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食杂适应性强的特点,因而特别适合人工商品性养殖。我国食用淡水小龙虾的历史始于20世纪60年代,近些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各种养殖方式也相继出现如小水泥池、池塘、水田、大棚控温养殖,这些养殖方式虽然提高了淡水小龙虾的产量,但是由于多是人工调配的水体,且在水体调配方面存在过多使用药剂的情况,导致淡水龙虾含有抗生素、激素等药品,重金属超标,甚至寄生虫和致病菌超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另外,在虾塘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在高密度条件下,容易使得虾只因为相互打斗而产生伤亡,影响龙虾体型和产量且浪费水资源,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当年水稻收割后,在稻田内距田埂1~2m处开挖隔离沟,控制隔离沟沟宽80~120cm,沟深50~80cm,并在隔离沟内侧垒土埂,同时,在隔离沟挖井字形沟,沟深20~30cm、沟宽30~40cm,相邻的平行沟之间的沟间距为120~150cm。

2)将挖好的稻田中的水排空,然后在稻田的井字形沟中放置与沟尺寸一致的镂空竹笼,然后在镂空竹笼内以鱼塘底泥作为基料填充,填充前对鱼塘底泥进行杀菌消毒,然后均匀拌入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再填入镂空竹笼中,其填入深度为镂空竹笼厚度的2/3,然后引水回灌稻田,控制稻田内水位高度为20~30cm,然后利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消毒完成后调节稻田内的溶氧量以及pH值。

3)在经过步骤1)、步骤2)处理后的稻田内在所述镂空竹笼层中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以及狐尾藻,使其在镂空竹笼的覆盖率达到70%~80%,然后按照每亩20~30kg的标准投放螺蛳。

4)在稻田水体中投放螺蛳的8~15天后投放未带病原菌、未经过药浴的小龙虾幼苗作为种虾,每亩放养种虾量为200~300尾。

5)前三周饲喂时,每日向稻田内投放全价小龙虾饲料,饲料分三次投喂,早上9~10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4%;下午3~4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5~7%;晚上的21~22点的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2~4%;过了前三周后保持稻田水量,投饵时,每天早晨7~9点及下午6~7点定时投入饵料,每次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3%。

6)在步骤5)的养殖过程中,每2~3天用抽水机抽换20~30%的新鲜水,且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每天往稻田中抽换10~20%新鲜水,在换水期间控制溶氧量以及pH值即可,在水稻扬花期结束后一个星期内即可进行虾只捕捞。

在本发明中,为了获得较佳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所述镂空竹笼优选采用经过碳化处理的镂空竹笼。

在本发明中,所述镂空竹笼上设置有孔径为5~10cm的不规则网孔以方便龙虾活动。

在本发明中,进行消毒操作时,每亩用生石灰75kg兑水泼洒。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拌入的菌剂为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复合而成的EM菌,总加入量为5~8kg/亩。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拌入的缓释营养物为凹凸棒土、羟基磷灰石和发酵有机肥的3:2:1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鱼塘底泥质量的1/30~1/50。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以及所述步骤6)中对水体的溶氧量和pH值控制的参数数值范围为:溶氧量5.0~6.0mg/L、pH值7.5~8。

有益效果: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稻田内水稻生长特点和小龙虾的生长发育规律,整个养殖过程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低,管理方便,经济效益好,同时充分利用水稻与小龙虾的生长共性,实现了小龙虾的生态养殖,其饲养成本低、可持续化程度高、对环境友好,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选取湖南岳阳君山水稻收割后的稻田作为养殖区域,在稻田内距田埂1m处开挖隔离沟,控制隔离沟沟宽1m,沟深0.8m,并在隔离沟内侧垒土埂,同时,在隔离沟挖井字形沟,沟深0.2m、沟宽0.4cm,相邻的平行沟之间的沟间距为120cm,将挖好的稻田中的水排空,然后在稻田的井字形沟中放置与沟尺寸一致的镂空竹笼,然后在镂空竹笼内以鱼塘底泥作为基料填充,填充前对鱼塘底泥进行杀菌消毒,然后均匀拌入EM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其中,EM菌剂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复合而成的,总加入量为8kg/亩,而缓释营养物为凹凸棒土、羟基磷灰石和发酵有机肥的3:2:1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鱼塘底泥质量的1/30。

将经过杀菌消毒处理且混合好后EM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的鱼塘底泥填入镂空竹笼中,其填入深度为镂空竹笼厚度的2/3,然后引水回灌稻田,控制稻田内水位高度为30cm,然后利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消毒完成后调节稻田内的溶氧量为5.6mg/L、pH值为7.8。然后在稻田内在镂空竹笼层中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以及狐尾藻,使其在镂空竹笼的覆盖率达到70%~80%后按照每亩20~30kg的标准投放螺蛳。

在投放螺蛳的12天后投放未带病原菌、未经过药浴的小龙虾幼苗作为种虾进行饲喂,其亩投放量为300尾,饲喂时,前三周每日向稻田内投放全价小龙虾饲料,饲料分三次投喂,早上9~10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4%;下午3~4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5%;晚上的21~22点的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4%;过了前三周后保持稻田水量,投饵时,每天早晨7~9点及下午6~7点定时投入饵料,每次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另外,在养殖过程中,每3天用抽水机抽换20~30%的新鲜水,且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每天往稻田中抽换10~20%新鲜水,在换水期间控制溶氧量在5.0~6.0mg/L、pH值在7.5~8之间即可,在水稻扬花期结束后一个星期内即可进行虾只捕捞,其平均每亩稻田产小龙虾12kg,相比于传统养殖技术8kg/亩的产量,其增产约50%,且不影响稻田本身的稻谷产出。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选取湖北襄樊某地水稻收割后的稻田作为养殖区域,在稻田内距田埂1.5m处开挖隔离沟,控制隔离沟沟宽1m,沟深0.6m,并在隔离沟内侧垒土埂,同时,在隔离沟挖井字形沟,沟深0.2m、沟宽0.3cm,相邻的平行沟之间的沟间距为140cm,将挖好的稻田中的水排空,然后在稻田的井字形沟中放置与沟尺寸一致的镂空竹笼,然后在镂空竹笼内以鱼塘底泥作为基料填充,填充前对鱼塘底泥进行杀菌消毒,然后均匀拌入EM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其中,EM菌剂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复合而成的,总加入量为6kg/亩,而缓释营养物为凹凸棒土、羟基磷灰石和发酵有机肥的3:2:1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鱼塘底泥质量的1/40。

将经过杀菌消毒处理且混合好后EM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的鱼塘底泥填入镂空竹笼中,其填入深度为镂空竹笼厚度的2/3,然后引水回灌稻田,控制稻田内水位高度为26cm,然后利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消毒完成后调节稻田内的溶氧量为6mg/L、pH值为8。然后在稻田内在镂空竹笼层中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以及狐尾藻,使其在镂空竹笼的覆盖率达到70%~80%后按照每亩20~30kg的标准投放螺蛳。

在投放螺蛳的12天后投放未带病原菌、未经过药浴的小龙虾幼苗作为种虾进行饲喂,其亩投放量为260尾,饲喂时,前三周每日向稻田内投放全价小龙虾饲料,饲料分三次投喂,早上9~10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3%;下午3~4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6%;晚上的21~22点的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3%;过了前三周后保持稻田水量,投饵时,每天早晨7~9点及下午6~7点定时投入饵料,每次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5%。另外,在养殖过程中,每2天用抽水机抽换20~30%的新鲜水,且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每天往稻田中抽换10~20%新鲜水,在换水期间控制溶氧量在5.0~6.0mg/L、pH值在7.5~8之间即可,在水稻扬花期结束后一个星期内即可进行虾只捕捞,其平均每亩稻田产小龙虾12.5kg,相比于传统养殖技术8kg/亩的产量,其增产约56%,且不影响稻田本身的稻谷产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224534.0 (22)申请日 2018.03.19 (71)申请人 岳阳洞庭旺旺生态养殖开发有限责 任公司 地址 410000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操军镇 湖城村 (72)发明人 张丞俊如 付维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德恒三权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9 代理人 丁茂林 (51)Int.Cl. A01K 61/59(2017.01) A01G 22/22(2018.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57)摘要 一种在稻田养。

2、殖小龙虾的方法, 利用耕作间 隙之间的稻田作为养殖区间, 并针对小龙虾的不 同生长状况合理对稻田结构进行优化并装入镂 空竹笼, 并在镂空竹笼内装入鱼塘底泥作为基层 土质培养藻类, 再将小龙虾引入并进行正常饲喂 即可, 本方法下的小龙虾生长速度快, 在水稻扬 花期会通过吞食稻花来提高虾肉品质, 且管理方 便、 饲养成本低、 占地少, 对环境友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8477038 A 2018.09.04 CN 108477038 A 1.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 当年水稻收割后, 在稻田内距田埂12m处开挖隔离沟, 控制隔离沟。

3、沟宽80120cm, 沟 深5080cm, 并在隔离沟内侧垒土埂, 同时, 在隔离沟挖井字形沟, 沟深2030cm、 沟宽30 40cm, 相邻的平行沟之间的沟间距为120150cm; 2) 将挖好的稻田中的水排空, 然后在稻田的井字形沟中放置与沟尺寸一致的镂空竹 笼, 然后在镂空竹笼内以鱼塘底泥作为基料填充, 填充前对鱼塘底泥进行杀菌消毒, 然后均 匀拌入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 再填入镂空竹笼中, 其填入深度为镂空竹笼厚度的2/3, 然后 引水回灌稻田, 控制稻田内水位高度为2030cm, 然后利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 消毒完成 后调节稻田内的溶氧量以及pH值; 3) 在经过步骤1) 、 步骤。

4、2) 处理后的稻田内在所述镂空竹笼层中种植伊乐藻、 轮叶黑藻 以及狐尾藻, 使其在镂空竹笼的覆盖率达到70%80%, 然后按照每亩2030kg的标准投放螺 蛳; 4) 在稻田水体中投放螺蛳的815天后投放未带病原菌、 未经过药浴的小龙虾幼苗作为 种虾, 每亩放养种虾量为200300尾; 5) 前三周饲喂时, 每日向稻田内投放全价小龙虾饲料, 饲料分三次投喂, 早上910点的 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4%; 下午34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57%; 晚上的2122点的投喂 量为龙虾体重的24%; 过了前三周后保持稻田水量, 投饵时, 每天早晨79点及下午67点定 时投入饵料, 每次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

5、3%; 6) 在步骤5) 的养殖过程中, 每23天用抽水机抽换2030%的新鲜水, 且在水稻抽穗扬花 期内, 每天往稻田中抽换1020%新鲜水, 在换水期间控制溶氧量以及pH值即可, 在水稻扬花 期结束后一个星期内即可进行虾只捕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镂空竹笼为经过 碳化处理的镂空竹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镂空竹笼上设置 有孔径为510cm的不规则网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进行稻田消毒操作 时, 每亩用生石灰75kg兑水泼洒来进行消毒。 5.根据权利。

6、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 中拌入的 菌剂为由光合菌、 乳酸菌、 酵母菌、 放线菌、 芽孢杆菌、 硝化细菌复合而成的EM菌, 总加入量 为1520kg/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 中拌入的 缓释营养物为凹凸棒土、 羟基磷灰石和发酵有机肥的3:2:1的混合物, 其加入量为鱼塘底泥 质量的1/301/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 以及所述 步骤6) 中对水体的溶氧量和pH值控制的参数数值范围为: 溶氧量5.06.0mg/L、 pH值7.58。 权 利。

7、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477038 A 2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中的小龙虾养殖技术, 具体为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淡水龙虾, 学名克氏螯虾, 又称龙虾、 大龙虾、 大红虾,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克纲十足 目龙虾科, 原产于美国,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 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 游。 其虾肉味细嫩, 营养丰富, 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而脂肪含量较低, 并含较多的原肌 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 可食部分较高, 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滋补食品, 深受 国内消费者喜爱, 出口量也日渐增。

8、加, 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 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 已普遍进入饭店、 宾馆、 超级市场和家庭餐桌。 0003 淡水龙虾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泊、 河流、 池塘、 水沟及稻田等水域, 底栖生物、 浮游生 物及各种水草均是适口饵料, 且其本身具有生长周期短, 产量高, 食杂适应性强的特点, 因 而特别适合人工商品性养殖。 我国食用淡水小龙虾的历史始于20世纪60年代, 近些年来随 着养殖技术的提高, 各种养殖方式也相继出现如小水泥池、 池塘、 水田、 大棚控温养殖, 这些 养殖方式虽然提高了淡水小龙虾的产量, 但是由于多是人工调配的水体, 且在水体调配方 面存在过多使用药剂的情况, 导致淡水龙虾含有。

9、抗生素、 激素等药品, 重金属超标, 甚至寄 生虫和致病菌超标,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另外, 在虾塘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多不合 理、 不科学的地方, 在高密度条件下, 容易使得虾只因为相互打斗而产生伤亡, 影响龙虾体 型和产量且浪费水资源, 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0005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 当年水稻收割后, 在稻田内距田埂12m处开挖隔离沟, 控制隔离沟沟宽80120cm, 沟 深5080。

10、cm, 并在隔离沟内侧垒土埂, 同时, 在隔离沟挖井字形沟, 沟深2030cm、 沟宽30 40cm, 相邻的平行沟之间的沟间距为120150cm。 0006 2) 将挖好的稻田中的水排空, 然后在稻田的井字形沟中放置与沟尺寸一致的镂空 竹笼, 然后在镂空竹笼内以鱼塘底泥作为基料填充, 填充前对鱼塘底泥进行杀菌消毒, 然后 均匀拌入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 再填入镂空竹笼中, 其填入深度为镂空竹笼厚度的2/3, 然 后引水回灌稻田, 控制稻田内水位高度为2030cm, 然后利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 消毒完 成后调节稻田内的溶氧量以及pH值。 0007 3) 在经过步骤1) 、 步骤2) 处理后的稻。

11、田内在所述镂空竹笼层中种植伊乐藻、 轮叶 黑藻以及狐尾藻, 使其在镂空竹笼的覆盖率达到70%80%, 然后按照每亩2030kg的标准投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477038 A 3 放螺蛳。 0008 4) 在稻田水体中投放螺蛳的815天后投放未带病原菌、 未经过药浴的小龙虾幼苗 作为种虾, 每亩放养种虾量为200300尾。 0009 5) 前三周饲喂时, 每日向稻田内投放全价小龙虾饲料, 饲料分三次投喂, 早上910 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4%; 下午34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57%; 晚上的2122点的 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24%; 过了前三周后保持稻田水量, 投饵时, 每。

12、天早晨79点及下午67 点定时投入饵料, 每次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3%。 0010 6) 在步骤5) 的养殖过程中, 每23天用抽水机抽换2030%的新鲜水, 且在水稻抽穗 扬花期内, 每天往稻田中抽换1020%新鲜水, 在换水期间控制溶氧量以及pH值即可, 在水稻 扬花期结束后一个星期内即可进行虾只捕捞。 0011 在本发明中, 为了获得较佳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所述镂空竹笼优选采用经过 碳化处理的镂空竹笼。 0012 在本发明中, 所述镂空竹笼上设置有孔径为510cm的不规则网孔以方便龙虾活 动。 0013 在本发明中, 进行消毒操作时, 每亩用生石灰75kg兑水泼洒。 0014 在本发。

13、明中, 所述步骤2) 中拌入的菌剂为由光合菌、 乳酸菌、 酵母菌、 放线菌、 芽孢 杆菌、 硝化细菌复合而成的EM菌, 总加入量为58kg/亩。 0015 在本发明中, 所述步骤2) 中拌入的缓释营养物为凹凸棒土、 羟基磷灰石和发酵有 机肥的3:2:1的混合物, 其加入量为鱼塘底泥质量的1/301/50。 0016 在本发明中, 所述步骤2) 以及所述步骤6) 中对水体的溶氧量和pH值控制的参数数 值范围为: 溶氧量5.06.0mg/L、 pH值7.58。 0017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稻田内水稻生长特点和小龙虾的生长发育规律, 整 个养殖过程操作简单, 投入成本低, 管理方便, 经济。

14、效益好, 同时充分利用水稻与小龙虾的 生长共性, 实现了小龙虾的生态养殖, 其饲养成本低、 可持续化程度高、 对环境友好, 具有显 著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 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9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 选取湖南岳阳君山水稻收割后的稻田作为养殖区域, 在稻田内距田埂 1m处开挖隔离沟, 控制隔离沟沟宽1m, 沟深0.8m, 并在隔离沟内侧垒土埂, 同时, 在隔离沟挖 井字形沟, 沟深0.2m、 沟宽0.4cm, 相邻的平行沟之间的沟间距为120cm, 将挖好的。

15、稻田中的 水排空, 然后在稻田的井字形沟中放置与沟尺寸一致的镂空竹笼, 然后在镂空竹笼内以鱼 塘底泥作为基料填充, 填充前对鱼塘底泥进行杀菌消毒, 然后均匀拌入EM菌剂以及缓释营 养物, 其中, EM菌剂由光合菌、 乳酸菌、 酵母菌、 放线菌、 芽孢杆菌、 硝化细菌复合而成的, 总 加入量为8kg/亩, 而缓释营养物为凹凸棒土、 羟基磷灰石和发酵有机肥的3:2:1的混合物, 其加入量为鱼塘底泥质量的1/30。 0020 将经过杀菌消毒处理且混合好后EM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的鱼塘底泥填入镂空竹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477038 A 4 笼中, 其填入深度为镂空竹笼厚度的2/3,。

16、 然后引水回灌稻田, 控制稻田内水位高度为30cm, 然后利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 消毒完成后调节稻田内的溶氧量为5.6mg/L、 pH值为7.8。 然 后在稻田内在镂空竹笼层中种植伊乐藻、 轮叶黑藻以及狐尾藻, 使其在镂空竹笼的覆盖率 达到70%80%后按照每亩2030kg的标准投放螺蛳。 0021 在投放螺蛳的12天后投放未带病原菌、 未经过药浴的小龙虾幼苗作为种虾进行饲 喂, 其亩投放量为300尾, 饲喂时, 前三周每日向稻田内投放全价小龙虾饲料, 饲料分三次投 喂, 早上910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4%; 下午34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5%; 晚上的21 22点的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4%。

17、; 过了前三周后保持稻田水量, 投饵时, 每天早晨79点及下 午67点定时投入饵料, 每次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 另外, 在养殖过程中, 每3天用抽水机 抽换2030%的新鲜水, 且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 每天往稻田中抽换1020%新鲜水, 在换水期 间控制溶氧量在5.06.0mg/L、 pH值在7.58之间即可, 在水稻扬花期结束后一个星期内即 可进行虾只捕捞, 其平均每亩稻田产小龙虾12kg, 相比于传统养殖技术8kg/亩的产量, 其增 产约50%, 且不影响稻田本身的稻谷产出。 0022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 选取湖北襄樊某地水稻收割后的稻田作为养殖区域, 在稻田内距田埂 1.5m。

18、处开挖隔离沟, 控制隔离沟沟宽1m, 沟深0.6m, 并在隔离沟内侧垒土埂, 同时, 在隔离沟 挖井字形沟, 沟深0.2m、 沟宽0.3cm, 相邻的平行沟之间的沟间距为140cm, 将挖好的稻田中 的水排空, 然后在稻田的井字形沟中放置与沟尺寸一致的镂空竹笼, 然后在镂空竹笼内以 鱼塘底泥作为基料填充, 填充前对鱼塘底泥进行杀菌消毒, 然后均匀拌入EM菌剂以及缓释 营养物, 其中, EM菌剂由光合菌、 乳酸菌、 酵母菌、 放线菌、 芽孢杆菌、 硝化细菌复合而成的, 总加入量为6kg/亩, 而缓释营养物为凹凸棒土、 羟基磷灰石和发酵有机肥的3:2:1的混合 物, 其加入量为鱼塘底泥质量的1/4。

19、0。 0023 将经过杀菌消毒处理且混合好后EM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的鱼塘底泥填入镂空竹 笼中, 其填入深度为镂空竹笼厚度的2/3, 然后引水回灌稻田, 控制稻田内水位高度为26cm, 然后利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 消毒完成后调节稻田内的溶氧量为6mg/L、 pH值为8。 然后在 稻田内在镂空竹笼层中种植伊乐藻、 轮叶黑藻以及狐尾藻, 使其在镂空竹笼的覆盖率达到 70%80%后按照每亩2030kg的标准投放螺蛳。 0024 在投放螺蛳的12天后投放未带病原菌、 未经过药浴的小龙虾幼苗作为种虾进行饲 喂, 其亩投放量为260尾, 饲喂时, 前三周每日向稻田内投放全价小龙虾饲料, 饲料分三次投 喂,。

20、 早上910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3%; 下午34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6%; 晚上的21 22点的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3%; 过了前三周后保持稻田水量, 投饵时, 每天早晨79点及下 午67点定时投入饵料, 每次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5%。 另外, 在养殖过程中, 每2天用抽水 机抽换2030%的新鲜水, 且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 每天往稻田中抽换1020%新鲜水, 在换水 期间控制溶氧量在5.06.0mg/L、 pH值在7.58之间即可, 在水稻扬花期结束后一个星期内 即可进行虾只捕捞, 其平均每亩稻田产小龙虾12.5kg, 相比于传统养殖技术8kg/亩的产量, 其增产约56%, 且不影响稻田本身的稻谷产出。 002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477038 A 5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477038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