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43485.6 (22)申请日 2016.05.13 (73)专利权人 秦小坤 地址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滂汪工 业园腾飞路16号科奥公司 (72)发明人 秦梦溪 陈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4125 代理人 王伟 (51)Int.Cl. A62B 7/10(2006.01) A62B 9/00(2006.01) A62B 18/02(2006.01) A62B 18/10(2006.01) A62B 23/02。
2、(2006.01) A62B 18/08(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包括与作业人员面部配合的面罩, 面罩上设置有 进风口与第一过滤单元的出气口连接, 面罩上还 设置有出风口与第二过滤单元的进气口连接, 第 一过滤单元的进气口和第二过滤单元的出气口 与外界连通, 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固定在可穿戴 式马甲上, 第一过滤单元的出气口设置有引风 机, 引风机的出风口指向面罩的进风口。 作业人 员只需要将马甲穿在身上, 即可将整个空气净化 器固定下来, 佩戴方式简单, 引风。
3、机将第一过滤 单元的空气引入面罩内, 再从面罩的出风口引入 第二过滤单元内, 使得面罩内的气流形成一个局 部敞开式的体系, 避免由于面罩局部压力过大造 成的引风机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进而避免佩戴 者憋气现象的出现, 提高面罩佩戴的舒适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05586379 U 2016.09.21 CN 205586379 U 1.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包括与作业人员面部配合的面罩(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罩 (10)上设置有进风口与第一过滤单元的出气口连接, 面罩(10)上还设置有出风口与第二过 滤单元的进气口连接, 第一过滤单元的进气口和第二过滤单元的。
4、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所述 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均固定在可穿戴式马甲(20)上, 第一过滤单元的出气口设置有引风机 (30), 所述引风机(30)的出风口指向面罩(10)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罩(10)上设置有呼 吸阀(40), 所述呼吸阀(40)为单向阀且导通方向由面罩(10)指向外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第二过滤单 元固定在可穿戴式马甲(20)的后背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出气 口与第一软管(51)的管端连通, 第一软管。
5、(51)的另一端与面罩(10)的进风口连通, 第二过 滤单元的进气口与第二软管(52)的管端连通, 第二软管(52)的另一端与面罩(10)的出风口 连通, 第一软管(51)和第二软管(52)分别由可穿戴式马甲(20)的后背向上弯曲延伸并分别 与面罩(1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罩(10)上设置有开 口(11), 所述呼吸阀(40)包括盖门(41), 所述盖门(41)由塑料材料或者橡胶材料制成, 盖门 (41)盖设在该开口(11)上, 盖门(41)的上端与面罩(10)通过弹性橡胶柱(4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式。
6、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穿戴式马甲(20)后 背上设置有盒体(60), 所述盒体(60)由隔板(61)分割成两个容纳腔室, 两个容纳腔室分别 用于容纳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 所述两个容纳腔室分别设置有第一、 第二引风管(601、 602) 分别与第一、 第二软管(51、 52)的管端构成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60)的盖口处设 置有盒盖(62), 所述盒盖(62)上开设多个透气孔(621), 位于盒盖(62)的外板面上盖设有初 滤网(63), 在初滤网(63)的外侧设置有保护板(64)。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穿戴式空。
7、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60)设置在 可穿戴式马甲(20)后背上的槽腔(70)内, 盒体(60)的盒底上设置有开口(603)与槽腔连通, 所述槽腔(70)内由隔板分割成两个腔室, 所述第一、 第二引风管(601、 602)分别与槽腔(70) 的两个腔室连通, 引风机(30)位于盒体(60)的开口(603)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 分别为设置在盒体(60)两腔室内的第一、 第二滤芯(81、 82)。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 面罩(10)的两侧设置 有固定带(12), 所述固定带。
8、(12)的端部分别插扣和锁舌, 插扣和锁舌构成插接固定配合。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586379 U 2 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 煤矿井下、 采石场、 水泥厂、 建筑及冶金等高粉尘的作业环境下, 对作业人员的呼 吸道系统会产生巨大伤害, 在上述的作业环境下的作业人员如若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 粉 尘在作业人员的呼吸道系统中的肺泡内沉积过多后会造成作业人员的肺组织弥漫性纤维 化病变而形成尘肺, 严重的还可致人死亡。 针对上述问题, 上述的作业环境内的作业人员一 般都配备。
9、有防尘口罩, 而普通的过滤式口罩不适合高粉尘的工况环境, 对于供气式口罩依 然存在较多问题, 比如因为电池及风机的安全性在煤矿井下等高粉尘场所就无法使用, 供 气式口罩或者个人可穿戴空气净化器基本都是将空气净化部分设置在作业人员的腰部, 不 仅佩戴舒适性不高, 而且还会妨碍正常工作, 而且如若选取的风机功率较低时, 作业人员会 出现供气不足而产生憋气感, 佩戴舒适性严重降低, 若如选取的风机功率较高时, 风机的噪 音就较大, 也会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方便作业人员佩戴的同 时, 提高空气净化器佩戴的舒适性。 0004 本实。
10、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包括与作业 人员面部配合的面罩, 所述面罩上设置有进风口与第一过滤单元的出气口连接, 面罩上还 设置有出风口与第二过滤单元的进气口连接, 第一过滤单元的进气口和第二过滤单元的出 气口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均固定在可穿戴式马甲上, 第一过滤单元的出气 口设置有引风机, 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指向面罩的进风口。 0005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 0006 所述面罩上设置有呼吸阀, 所述呼吸阀为单向阀且导通方向由面罩指向外界。 0007 所述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固定在可穿戴式马甲的后背上。 。 0008 所述第一过滤单元。
11、的出气口与第一软管的管端连通, 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面罩的 进风口连通, 第二过滤单元的进气口与第二软管的管端连通, 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面罩的 出风口连通, 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分别由可穿戴式马甲的后背向上弯曲延伸并分别与面罩 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 0009 所述面罩上设置有开口, 所述呼吸阀包括盖门, 所述盖门由塑料材料或者橡胶材 料制成, 盖门盖设在该开口上, 盖门的上端与面罩通过弹性橡胶柱连接。 0010 所述可穿戴式马甲后背上设置有盒体, 所述盒体由隔板分割成两个容纳腔室, 两 个容纳腔室分别用于容纳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 所述两个容纳腔室分别设置有第一、 第二引 风管分别与第一、 第二。
12、软管的管端构成插接配合。 0011 所述盒体的盖口处设置有盒盖, 所述盒盖上开设多个透气孔, 位于盒盖的外板面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5586379 U 3 上盖设有初滤网, 在初滤网的外侧设置有保护板。 0012 所述盒体设置在可穿戴式马甲后背上的槽腔内, 盒体的盒底上设置有开口与槽腔 连通, 所述槽腔内由隔板分割成两个腔室, 所述第一、 第二引风管分别与槽腔的两个腔室连 通, 位于盒体的开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0013 所述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分别为设置在盒体两腔室内的第一、 第二滤芯。 0014 面罩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带, 所述固定带的端部分别插扣和锁舌, 插扣和锁舌构成 插。
13、接固定配合。 0015 与已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作业人员只需要将可穿戴的服 饰穿在身上, 将面罩罩设在脸上, 即可将整个空气净化器固定下来, 佩戴方式简单, 引风机 将第一过滤单元将清洁后的空气引入面罩的进风口内, 然后再从面罩经过出风口引入第二 过滤单元内, 从而使得面罩内的气流形成局部敞开式体系, 从而避免由于作业人员呼吸造 成的局部面罩局部压力过大, 使得引风机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的问题, 进而避免憋气的现象 出现, 从而提高面罩佩戴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处在使用状态的左视图; 001。
14、8 图3是呼吸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可穿戴式马甲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参照图1至图4, 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0021 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 包括与作业人员面部配合的面罩10, 所述面罩10上设置有 进风口与第一过滤单元的出气口连接, 面罩10上还设置有出风口与第二过滤单元的进气口 连接, 第一过滤单元的进气口和第二过滤单元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一、 第二过滤单 元均固定在可穿戴式马甲20上, 第一过滤单元的出气口设置有引风机30, 所述引风机30的 出风口指向面罩10的进风口。 0022 作业人员只需要将可穿戴的服饰20穿在身上, 将面罩10罩。
15、设在脸上, 即可将整个 空气净化器固定下来, 佩戴方式简单, 引风机30将第一过滤单元将清洁后的空气引入面罩 10的进风口内, 然后再从面罩10经过出风口引入第二过滤单元内, 从而使得整个空气净化 器的面罩内的气流形成局部敞开式体系, 由于作业人员呼吸时产生的局部正压, 会使得引 风机30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甚至是停止工作, 因此会使得进风口的进气量不足, 使得作业 人员出现短时间的憋气感, 进而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正是上述的面罩10的两端分别与过滤 单元连通, 面罩10的出风口可以瞬间消除面罩10内的局部正压, 从而确保引风机30始终处 在正常工作的状态, 确保向面罩10供气, 减缓作业人。
16、员由于憋气而产生的不适感, 提高空气 净化设备的面罩10佩戴的舒适性。 00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作业人员佩戴的舒适性, 所述面罩10 上设置有呼吸阀40, 所述呼吸阀40为单向阀且导通方向由面罩10指向外界。 利用呼吸阀40 的单向导通作用, 可进一步释放面罩10内的压力, 从而使得面罩10始终处在自然的大气压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5586379 U 4 状态, 确保引风机30始终处在工作状态, 进而确保作业人员佩戴的舒适度。 该处的呼吸阀40 只是起到辅助排气的作用, 而维持大气压状态主要是依靠面罩10上的开放出风口的作用。 0024 为方便作业人。
17、员的穿戴, 所述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固定在可穿戴式马甲20的后背 上。 0025 为方便上述净化器的过滤单元的固定, 提高作业人员佩戴的舒适度, 所述第一过 滤单元的出气口与第一软管51的管端连通, 第一软管51的另一端与面罩10的进风口连通, 第二过滤单元的进气口与第二软管52的管端连通, 第二软管52的另一端与面罩10的出风口 连通, 第一软管51和第二软管52分别由可穿戴式马甲20的后背向上弯曲延伸并分别与面罩 1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 将过滤单元直接固定在可穿戴式马甲20的后背上, 方便作业人 员背负, 舒适度较高, 通过第一软管51和第二软管52将气流引入或者引出面罩10, 穿戴人。
18、员 可将第一软管51和第二软管52绕过肩膀避免软管妨碍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 0026 所述面罩10上设置有开口11, 所述呼吸阀40包括盖门41, 所述盖门41由塑料材料 或者橡胶材料制成, 盖门41盖设在该开口11上, 盖门41的上端与面罩10通过弹性橡胶柱42 连接。 上述结构的呼吸阀40类似于单开门结构, 当面罩10内处在正常压力状态下时, 盖门41 处在关闭状态, 外界的空气无法进入面罩10, 当面罩10内的压力处在正压时, 盖门41打开, 从而进行泄压。 0027 具体地, 所述可穿戴式马甲20后背上设置有盒体60, 所述盒体60由隔板61分割成 两个容纳腔室, 两个容纳腔室分别用于。
19、容纳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 所述两个容纳腔室分别设 置有第一、 第二引风管601、 602分别与第一、 第二软管51、 52的管端构成插接配合。 0028 为确保过滤效果, 所述盒体60的盖口处设置有盒盖62, 所述盒盖62上开设多个透 气孔621, 位于盒盖62的外板面上盖设有初滤网63, 在初滤网63的外侧设置有保护板64。 初 滤网63实现对粉尘的初次过滤, 过滤单元实现对空气的二次过滤, 进一步确保气流质量, 保 护板64起到对过滤单元的保护作用。 0029 为进一步将气流引出或者引入, 所述盒体60设置在可穿戴式马甲20后背上的槽腔 70内, 盒体60的盒底上设置有开口603与槽腔连。
20、通, 所述槽腔70内由隔板分割成两个腔室, 所述第一、 第二引风管601、 602分别与槽腔70的两个腔室连通, 引风机30位于盒体60的开口 603处。 0030 所述第一、 第二过滤单元分别为设置在盒体60两腔室内的第一、 第二滤芯81、 82。 第一、 第二滤芯81、 82可选用市场上销售的多功能滤芯。 0031 为方便将面罩10固定在头上, 面罩10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带12, 所述固定带12的端 部分别插扣和锁舌, 插扣和锁舌构成插接固定配合。 0032 可在可穿戴式马甲20上设置控制面板21, 可实现对引风机30的转速控制。 0033 也可在可穿戴式马甲20上设置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用。
21、于显示电量、 除尘效率及外 部粉尘度信息。 0034 上述的穿戴式马甲20作为设备载体, 分布式电源布置, 避免重量集中造成设备在 工作过程中的不确定移动。 0035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5586379 U 5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
22、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6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5586379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5586379 U 7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5586379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5586379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