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960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 CN 203989605 U (21)申请号 201420452927.4 (22)申请日 2014.08.12 A62C 13/78(2006.01) A62C 3/07(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欧伦泰防火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315464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黄家埠镇 五车堰 (72)发明人 陈巅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灭火器。
2、固定装 置, 包括固定座、 外圆环和内衬 ; 所述固定座为 “H” 形, 在固定座的上面设置有灭火毯槽 ; 在固定 座的左端开设有螺纹孔, 在固定座的右端固定焊 接有后立筋, 在后立筋上固定有软管卡子 ; 所述 外圆环由上到下共设置有 3 个 ; 在最上面的外圆 环的周边设有减震密封条, 最下面的外圆环的底 部焊接有底板。本灭火器固定装置上设有灭火毯 槽来存放灭火毯, 不仅可以使用灭火器, 还可以使 用灭火毯 ; 装置内设有内衬, 内衬的材质均为橡 胶, 能够减轻灭火器与固定装置之间的碰撞, 避免 固定装置变形 ; 软管卡子能够将灭火器软管卡在 软管卡子内, 使灭火器软管固定, 稳定性好, 安。
3、全 性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9605 U CN 203989605 U 1/1 页 2 1.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包括固定座(1)、 外圆环(2)和内衬(4) ;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固定座 (1) 为 “H” 形, 在固定座 (1) 的上面设置有灭火毯槽 (3) ; 在固定座 (1) 的左端开 设有螺纹孔, 固定座 (1) 通过螺栓紧固在车辆上, 在固定座 (1) 的右端固定焊接有后立筋 (8),。
4、 在后立筋 (8) 上固定有软管卡子 (6) ; 所述外圆环 (2) 由上到下共设置有 3 个, 3 个外 圆环(2)共同焊接在后立筋(8)上, 并且等距分布 ; 在外圆环(2)上固定焊接有前立筋(9) ; 在最上面的外圆环(2)的周边设有减震密封条(7), 最下面的外圆环(2)的底部焊接有底板 (5) ; 所述内衬 (4) 包括内圆环 (10)、 连接筋 (11) 和底座 (12), 内衬 (4) 通过热熔胶与外圆 环 (2) 粘合, 且内圆环 (10) 与外圆环 (2) 相对应, 底座 (12) 与底板 (5) 对应, 连接筋 (11) 与前立筋 (9) 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
5、述的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固定座 (1) 和 外圆环 (2) 的材质均为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灭火毯槽 (3) 内放置有灭火毯。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后立筋 (8) 与 水平面的夹角为 45 60 度。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软管卡子 (6) 为弧度 280 330 度的筒体, 且软管卡子 (6) 的材料为塑料。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前立筋 (9)。
6、 和 后立筋 (8) 关于 3 个外圆环 (2) 的中心连线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圆环(10)、 连 接筋 (11) 和底座 (12) 的材料均为橡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89605 U 2 1/2 页 3 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器设备, 具体是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车载灭火器支架是由底盘、 挡板和拉带构成, 当汽车行驶在路况较差的道路 运输时, 汽车车体会左右前后摇晃而使灭火器发生摇摆, 灭火器与固定装置之间相互碰撞, 不仅产生噪声, 影响驾驶员对。
7、车况的甄别, 还容易使固定装置变形, 稳定性差、 安全隐患大 ; 而灭火器的软管在固定支架上没有固定, 容易跟随车辆的晃动而摇摆, 很容易击伤人员 ; 一 般的灭火器装置上只能够固定灭火器, 其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设有内衬来避免固定装置变形, 稳定性好, 安 全性高的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 0005 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包括固定座、 外圆环和内衬 ; 所述固定座为 “H” 形, 在 固定座的上面设置有灭火毯槽 ; 在固定座的左端开设有螺纹孔, 固定座通。
8、过螺栓紧固在车 辆上, 在固定座的右端固定焊接有后立筋, 在后立筋上固定有软管卡子 ; 所述外圆环由上到 下共设置有 3 个, 3 个外圆环共同焊接在后立筋上, 并且等距分布 ; 在外圆环上固定焊接有 前立筋 ; 在最上面的外圆环的周边设有减震密封条, 最下面的外圆环的底部焊接有底板 ; 所述内衬包括内圆环、 连接筋和底座, 内衬通过热熔胶与外圆环粘合, 且内圆环与外圆环相 对应, 底座与底板对应, 连接筋与前立筋对应。 0006 进一步的 : 所述固定座和外圆环的材质均为钢。 0007 进一步的 : 所述灭火毯槽内放置有灭火毯。 0008 进一步的 : 所述后立筋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45 60。
9、 度。 0009 进一步的 : 所述软管卡子为弧度 280 330 度的筒体, 且软管卡子的材料为塑料。 0010 进一步的 : 所述前立筋和后立筋关于 3 个外圆环的中心连线对称。 0011 进一步的 : 所述内圆环、 连接筋和底座的材料均为橡胶。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本灭火器固定装置上设有灭火毯槽 来存放灭火毯, 不仅可以使用灭火器, 还可以使用灭火毯, 增加了灭火的方式 ; 装置内设有 内衬, 内衬的材质均为橡胶, 能够减轻灭火器与固定装置之间的碰撞, 避免固定装置变形 ; 软管卡子能够将灭火器软管卡在软管卡子内, 使灭火器软管固定, 不会摆动而伤人,。
10、 稳定性 好, 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2 为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中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203989605 U 3 2/2 页 4 0015 图中 : 1- 固定座, 2- 外圆环, 3- 灭火毯槽, 4- 内衬, 5- 底板, 6- 软管卡子, 7- 减震 密封条, 8- 后立筋, 9- 前立筋, 10- 内圆环, 11- 连接筋, 12- 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
11、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 包括固定座 1、 外圆环 2 和内衬 4 ; 所述固定座 1 为 “H” 形, 其材质为钢, 在固定座 1 的上面设置有灭火毯槽 3, 灭 火毯槽3内放置有灭火毯 ; 在固定座1的左端开设有螺纹孔, 固定座1通过螺栓紧固在车辆 上, 在固定座1的右端固定焊接有后立筋8, 且后立筋8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度, 在后 立筋 8 上固定有软管卡子 6, 软管卡子。
12、 6 为弧度 280 330 度的筒体, 且软管卡子 6 的材料 为塑料, 灭火器的软管能够卡在软管卡子 6 内, 使灭火器软管固定, 不会摆动而伤人 ; 所述 外圆环 2 由上到下共设置有 3 个, 外圆环 2 的材质为钢, 3 个外圆环 2 共同焊接在后立筋 8 上, 并且等距分布 ; 在外圆环2上, 后立筋8对称的位置上固定焊接有前立筋9 ; 在最上面的 外圆环 2 的周边设有减震密封条 7, 最下面的外圆环 2 的底部焊接有底板 5 ; 所述内衬 4 包 括内圆环10、 连接筋11和底座12, 且内圆环10、 连接筋11和底座12的材料均为橡胶, 内衬 4 通过热熔胶与外圆环 2 粘合。
13、, 内圆环 10 与外圆环 2 相对应, 底座 12 与底板 5 对应, 连接筋 11 与前立筋 9 对应, 内衬 4 能够减轻灭火器与固定装置之间的碰撞, 避免固定装置变形。 001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9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203989605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9605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