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茶工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粉碎机。
背景技术
已知我国已有几千年的产茶史,今天已形成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压紧茶等多类茶叶和茶叶、袋泡茶、饮料茶、速溶茶等多种产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速溶茶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产品,给人们饮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经查有关资料,目前世界上生产速溶茶,均采用茶粉多次用水提取茶水,再将低浓度的茶水进行浓缩、干燥而成。虽然也有将茶水浓缩后进行冷冻干燥,但能耗大、成本高。为了降低成本,只好采用低价低质地茶叶或茶叶末来加工,影响了速溶茶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茶叶粉碎成细微粉浆制做速溶茶和茶可乐、多味茶、保健茶等,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且提高了制茶的产量及效率,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茶叶粉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茶叶粉碎机,所述茶叶粉碎机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的把手、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刀具;
所述刀具包括刀轴、安装在所述刀轴上部的上刀片、安装在所述刀轴中部的下刀片、安装在所述刀轴下部的旋转刀片;
所述上刀片为对称的三角锥形刀片,所述三角锥形刀片为单边单面带刃的刀片;
所述上刀片与所述刀轴中心线呈25度-28度设置;
所述下刀片为与所述上刀片交叉设置的一字型刀片,且所述下刀片刀面设有刀齿;
所述下刀片两端倾斜向上设置有切碎刀片,所述切碎刀片与所述刀轴轴线的夹角为45度-65度,所述切碎刀片两端对称设置有弧形刀刃。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刀齿设置在所述下刀片的上表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刀齿设置在所述下刀片的下表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刀齿同时设置在所述下刀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上刀片也设有刀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能够使茶叶粉碎成细微粉浆制做速溶茶和茶可乐、多味茶、保健茶等,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且提高了制茶的产量及效率,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茶叶粉碎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具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刀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刀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叶粉碎机,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端盖2、与壳体1连接的电机3、设置在壳体1一侧的把手5、设置在壳体1内的刀具4。
刀具4包括刀轴30、安装在刀轴30上部的上刀片10、安装在刀轴30中部的下刀片20、安装在刀轴30下部的旋转刀片40。
所述上刀片10为对称的三角锥形刀片,所述下刀片20为与该上刀片10交叉设置的一字型刀片,在下刀片20的刀面上设置有刀齿21。
工作时,刀轴30旋转,并带动上刀片10、下刀片20和旋转刀片40旋转,上刀片10的三角锥形刀片初步将茶叶切碎,茶叶下沉,落在下刀片20上,经下刀片20上的刀齿21、旋转刀片40进一步切碎,由于刀齿21切削量小且刀轴30带动下刀片旋转,增加了茶叶与下刀片20及其上的刀齿21接触的机率,使得茶叶被下刀片20及其上的刀齿21切削的更碎,从而使加工出来茶叶的更细腻。
为了进一步保证茶叶与上刀片10及下刀片20碰撞的机率,本实用新型的上刀片10与下刀片20之间相互隔开并互不接触,搅拌时,上刀片10、下刀片20及旋转刀片40随刀轴旋转,并分别在上层、中层和下层形成上中下涡流,上中下涡流旋转使得茶叶与上刀片10、下刀片20、旋转刀片40的碰撞更加频繁,从而使茶叶粉粹更为彻底,颗粒更加均匀。
请继续参阅图2,该下刀片20的形状优选蝶形,其两端倾斜向上设置有切碎刀片22,并与刀轴30轴线的夹角为45°-65°,切碎刀片22两端对称设置有弧形刀刃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刀齿设置在所述下刀片20的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刀齿设置在所述下刀片20的下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刀齿21同时设置在所述下刀片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上刀片10设有刀齿21(未图示)。
为了进一步确保茶叶能够充分切碎,所述上刀片10为单边单面带刃的刀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三角锥形刀与所述刀轴30中心线呈25°-28°。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